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委、市政府探索创新内容、载体和方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宁波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社会氛围,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公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篇1: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速度日益加快,一系列社会道德丑恶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质疑。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民思想道德;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实现目标能的重要条件。因此,深入研究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发展的要求。

当然,以愚昧、封闭、落后为特征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绝不可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只有以优秀特征为基础的公民思想道德,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美好理想。因此,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加强和改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在我国,人们对道德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的漫长时期。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从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中看,已经有了“德”字。当时,“德”的意义比较广泛,似乎还没有从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西周初期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已明确地包含着按照当时的规范去行事而有所得的意思。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道”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中国的训诂家依据中国文字的特点,指出音和义的内在联系,认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并指出汉字是“义以音生,字从音告”,因而认为从“德”的声音可以了解它的原始意义。东汉时的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更明确地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己也”;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这就是“外得于人”。这些解释说明,从词源的意义上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人和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发生,必须是对人、对己双方都有所得的时候,也就是人们开始有了关于道德的思考,即对人我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德在治国安邦中的地位与作用历来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恩格斯也提出要“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他们的道德理论直接运用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现如今,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要求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强化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命运和前途的重要举措。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严治党。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做到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道德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从严治政。政府一定要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并把廉政放在第一位。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还要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实施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在实施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广大公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要把道德建设同提高国民素质结合起来。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实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最终还是要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使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道德”。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新型思想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内在觉悟和自觉行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第4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18--650页。

[3]庄锡昌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第99页。

作者简介:杨燕红(1978-),女,汉族,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研究。

作者:杨燕红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篇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委、市政府探索创新内容、载体和方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宁波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营造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形成的社会氛围,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公民道德素养不断提高。

一、具体做法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宁波市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解,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宁波市积极探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内容、载体和方法,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倡导“诚实、务实、开放、创新”价值观。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工作调研,及时掌握新变化。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加速调整,宁波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全面进步。宁波总体上处于和谐状态,但同时也较早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调研,宁波市委、市政府基本掌握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带来的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居住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截至2011年底,全市外来人口已达到430万人左右,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二是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目前,宁波已形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及数十家市、县、区级工业园等不同层面的经济发展集聚区,这些开发园区吸纳了全市绝大多数产业工人。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公共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大批商贸集聚区正加速形成,高教园区已有15所大学、13万在校生。四是信息化不断提升,虚拟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近120万户,各类网站超过3万家,网民人数超过280万,各类论坛超过1000个,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论坛十余个,每天发帖量超过万条,浏览量超过20万人次。这些新情况、新变化,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有效普及社会共同价值提出了新挑战。

2.积极探索实践,创建工作新格局。宁波市打破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工作的模式,摆脱宣传灌输方式的单一化和说教化,从依靠政府部门为主转变为区域内诸多单位统筹开展。按照城市功能特点,重点突出四类区域。一是居住型区域,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二是生产型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和商务楼宇。三是服务型区域,主要包括商圈、市场、广场、公园、景点以及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部门和中介、协会等新社会组织。四是虚拟型区域,主要包括互联网上的论坛、QQ群、博客、手机短信。围绕上述区域,宁波市加快政府改革与创新步伐,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各个区域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通过共建共融共享等多种途径,把管理着力点放在群众普遍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群众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增进他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3.全面深入推进,探索工作新路子。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需求诉求等不尽相同,相应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方式方法等也不尽相同。一是对居住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营造舒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来开展,积极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文化、体育和服务等活动,努力使社区服务不断优化、文化活动日益丰富、邻里氛围团结友善、社区居民生活更加和谐幸福。二是生产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崇尚人文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来开展,围绕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职工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园区和企业转型发展。三是服务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强化体验感受,提升服务水平”来开展,在公交车、出租车、商场电梯,候车亭、沿街电子显示屏、户外LED主要路段围墙等,悬挂、喷绘、播放公益广告,让这些区域的受众人群,在短时间内直观地接受宣传教育。四是虚拟型区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有效引导舆论,净化网络环境”来开展,重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政府主流网站,着力提高主流舆论传播能力,加强对媒体的规范与管理,强化其公共责任,积极支持媒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好媒体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舆论监督作用。

二、初步成效

宁波市积极统筹各种宣传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统筹、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积极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宣传阵地建设基本覆盖到位。宁波市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群众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确保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领导有力、推进有效。目前,全市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区域,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党员服务中心1018个,形成了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同时,全市还加强和谐促进会、共建理事会、老娘舅、志愿服务组织等群团组织建设,整合区域内基层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切实发挥这些阵地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

2.政府服务功能基本建立健全。宁波市注重把引导人们价值取向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集中区域内各种资源,统筹开展文化、卫生、教育、就业等各项服务,在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中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遍布城乡的152个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1401个村落文化宫、201个社区文化宫、3700多条健身路径、2500多个各类球场,使居民群众可就近方便地进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全市145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88个服务站,构成一张“农村20分钟、城区10分钟”的医疗服务网络。各级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使农民们在家门口即可接受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

3.社会维稳格局基本建成生效。宁波市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统领作用,坚持以区域统筹为基础、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的特点,开展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劳企、邻里、经济等各类纠纷,主动参与区域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和维护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区域成员的价值认同,共同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对虚拟聚集人群的舆论引导,是宁波市维稳工作的重要内容。宁波市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构和队伍,努力完善网上舆情发现、研判、处置机制,牢牢把握网上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目前,全市形成了200多名涉网专管人员、500多名网络舆情员、1000多名网络评论员的网络宣传管理队伍。12个党委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20个政府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关切,宣传政策举措、工作成效,正确引导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中的网上舆论,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主要经验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并积累了一些好经验。

1.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以此形成全体市民的共同价值观。宁波市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精心组织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眼于科学理论的普及化、大众化,切实加强“微型党课”、“理论宣传普及周”、“社科普及月”等理论大众化平台建设。最近,他们策划了“五大系列”活动,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力求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一是组织开展“议身边事,论价值观”系列评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系列座谈,总结提炼符合宁波特色、内涵丰富、市民普遍认同的宁波市民价值观。三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宁波探究”系列研究,形成当前具有宁波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四是组织开展媒体广泛参与的系列宣传,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组织编发通俗易懂的系列教材,使各级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2.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年来,全市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物业”、“文明集贸市场”、“文明礼仪”等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风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帮扶残疾人、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打造宁波特色品牌,深入推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紧紧抓住革命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举行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其蕴藏的宝贵思想道德建设资源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充分利用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三部门和志愿者活动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公益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氛围。宁波市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机制建设保障各项工作的实效。宁波市根据学生的特点,规划教育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课堂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和落实大中小学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形成学生思想品德考评制度和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宁波市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奖励机制、联动机制、督查机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专门机构和工作网络,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为未成年人建造各类活动场所。三年中,共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4个,乡村学校少年宫52个,“春泥计划”实施点1160个,所有社区都开辟了未成年人活动空间,建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志愿者、心理专家和心理健康宣读员三支队伍,全市学校、社区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围绕未成年人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组织开展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向师长、向祖国拜年”、“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做一个孝敬好孩子”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建党90周年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红色故事寻访”、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提升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作者:黄武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篇3: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打牢构建和谐中原的思想道德基础

摘要: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河南省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有着重要意义。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引导人们把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实践,进一步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把公民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社会风尚;和谐中原

文献标识码:A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道德支撑。近些年来,河南省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努力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中原贡献力量。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上取得新进展。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河南省视察工作,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站在实现“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的历史高度,进一步认清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原崛起目标的精神支柱。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与我争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野心依然存在,借社会敏感问题,造谣污蔑,恶意炒作,与我争夺人心,争夺话语权的伎俩日益凸显。在国内,当前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期,也是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难度增大。从技术角度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给公民道德建设增加了新情况、新挑战,提出了新任务、新问题。而公民道德建设重要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行为营造构建和谐中原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思想、理顺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形成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构建和谐中原提供精神动力。

2.培育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全省上下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的氛围浓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知荣辱、促和谐、树新风良好风气逐步形成。但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及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人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现代文明风尚极不协调。人民群众对这些突出问题反映强烈,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十分迫切。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倡导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奋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为实现中原崛起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法治指的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指的就是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法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增强人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培育人们的自律意识,不断强化道德在规范人们思想行为中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法治水平的提高,为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道德和法制保证。

4.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河南省一切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中原崛起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上下思想解放、精神振奋,改革、开放、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形象改善、人气聚集,河南省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发展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农”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城乡发展差别仍然很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压力加大,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和谐发展面临很大难度。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就在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于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在提高公民素质、调节人际关系、

塑造美好形象、形成良好风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和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取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战胜种种困难和风险的信心,推动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撑。

二、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促进和谐中原建设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需求、人民的期盼。我们要围绕构建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这一目标,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全省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人可否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离不开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要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职责,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任的公民;着眼于促进人际和谐,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着眼于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大力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弘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着眼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引导人们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风尚,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2.适应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进一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坚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公民道德建设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线,贯穿于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要在深入人心、联系实际、弘扬正气上下功夫,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要按照“八荣八耻”基本要求,修订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标准,充实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的有关内容,完善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办法,使之渗透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领域的管理之中,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典型事例,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八荣”言行进行褒扬,对“八耻”现象进行鞭挞,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要以青少年为重点,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力军,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引导人们把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之惟艰、行之更艰”。知识变意识、观念变习惯、规范变行动,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认知是前提、是基础,践行是归宿、是落脚点。因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把握知行统一这一关键环节,既要“真知”,更要“真行”,把道德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身修养,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根据人的认知原理,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扎实推进。我们要立足于从实事做起,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在做事情、干事业、创业绩上;要立足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道德实践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体现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从实践活动抓起,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结合重要节庆、纪念日,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吸引人们广泛参与,在参与中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升境界;要立足于抓具体事情,以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力争在日常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旅游出行、城乡环境、网络文明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使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得到清除,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推动作用;要立足于典型示范引导,总结和发现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来自普通群众、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他们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积极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广大群众在道德建设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4.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正处于深刻变化的过程中,新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行业和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多层多样的特点更加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环境、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民道德建设是常做常新的事业,必须按照“三贴近”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创新中增强活力,在改进中提高水平,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创新,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的时代内涵,及时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深入回答改革开放实践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法创新,遵循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法,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使道德建设成为人们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让人们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共同提高。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手段创新,在用好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同时,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机短信、IP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渠道,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要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机制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各种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展。

三、加强领导、搞好协调,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两大跨越”、“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加以实施,结合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加以推进。

1.要依靠全体公民共同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公民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道德建设的主体。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职位高低,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力量有条件为公民道德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工作者要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学校、家庭、单位、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形成联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积极参与、形成共识。只有人人投身道德建设行列,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公民道德建设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永葆生机与活力。

2.要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公民道德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和各个方面,不仅是宣传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协调配合,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能,及时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认真研究工作的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推动这方面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联系的人群中去;新闻、出版、文艺、社科等单位要以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为己任,创作生产和积极传播更多倡导社会主义道德的优秀作品;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要坚持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树立窗口行业良好形象。要通过调动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有效途径,把道德建设做到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企业职工中,做到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困难群体、新经济组织人员中,覆盖城乡基层,覆盖所有人群,形成公民道德建设人人参与、道德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3.要突出重点、分清层次,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是重点。要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把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公民道德建设还需要领导干部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是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及其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对社会道德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培养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八荣八耻”为镜,日日照、时时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公民道德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4.要加强新闻社会宣传力度,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公民道德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为在全省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社科研究部门、文化部门和广大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作用,围绕公民道德建设,撰写一批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出版一批适合不同群体阅读的高格调图书,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文化支持。

责任编辑:浩 淼

作者:孔玉芳

上一篇:申请组长申请书(精选2篇)下一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