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贸易战略分析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中,辽宁水产品出口直面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脆弱、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能力低下、养殖水产品规模经济尚未形成、行业组织尚未发挥协调作用等劣势的同时,受到来自异国他省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所设贸易壁垒限制、人民币汇率发生不利变化等威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口贸易战略分析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出口贸易战略分析论文 篇1:

基于SWOTAHP方法的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摘要随着林下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林下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贸易量的不断增加,研究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SWOTAHP分析法,分析了林下产品出口贸易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因素。在这4个因素下设置了13个指标,对林下经济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应当选择利用机遇弥补劣势并积极规避风险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Key wordsUnderforest product;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strategy

近些年,林下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已成为林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黑龙江和广西为例,2011年,林下经济产值已经占到了黑龙江林业经济产值的40%左右; 广西林下经济2010年的产值为58.4亿元,并且为100多万的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115亿元农民收入[1]。随着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下经济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对外贸易量也不断增加。以食用菌为例,我国食用菌在2011年出口创汇24.07亿美元,生产总量和产值分别达到了2 571.7万t和1 400亿元,与2010年相比较,食用菌的出口创汇、总产量、总产值分别增长了37.8%、13.7%、10% [2]。

虽然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但是林下经济产品出口贸易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采用SWOTAHP的方法对林下经济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林下产品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运筹学专家Saaty在21世纪7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灵活性强,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9],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已经使用SWOTAHP的方法在不同领域进行了战略决策。Kurttila等在芬兰林业认证的战略决策中运用了SWOTAHP的方法[10];Stainback等在卢旺达小农农林业发展的决策中使用了SWOTAHP的方法[11];奉钦亮等在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决策中使用了SWOTAHP的方法等。该研究采用AHP方法与SWOT方法相结合,分析林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1林下产品出口贸易SWOT分析

1.1内部优势(S)分析

1.1.1产品种类优势。我国林下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以林药、食用菌为例,目前,被收购的林药占常用药材的70%,约有400多种,年收购量为4万t,价值约为16亿元,大约占总收购量的60%。我国已知的食用菌种类有1 000余种,被开发利用的有近百种,其中松茸、黑木耳、银耳、香菇等食用菌大量出口。

1.1.2林地利用优势。林下产品的生产发生在林地上,不仅可以发挥林地资源的长期效用,而且可以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使林地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让有限的林地资源得以充分扩展。

1.1.3产品绿色优势。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的追求正向着高品质、绿色、健康、无污染的方向发展,林下产品的种植正是充分利用了自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符合市场要求,具有绿色优势。

1.1.4从业人员多元化优势。林下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营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经营人群也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林区的农民、农场的干部职工、从事林业科技的工作人员和下岗再就业的工人等。

1.2内部劣势(W)分析

1.2.1人才缺失。虽然林下产品的经营者有多元化优势,但林下产品的主要经营者还是林区的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没有智力支持的情况下所生产出来的林下经济产品的品质也得不到保证。

1.2.2产业化发展滞后。林下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经营粗放,没有形成专业化强,集约度高的产业结构;缺少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优良种子的选种机制不健全;种植业养殖业类型的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

1.2.3产品核心竞争力弱。林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弱,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林下产品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林下产品缺少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第二,林下产品的深加工产品较少,深加工技术实力薄弱;第三,相应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低下,直接影响林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3外部机遇(O)分析

1.3.1国家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强化政策扶持、金融扶持,并给出了具体意见,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

1.3.2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由于林下经济采用有机生产,符合人们安全消费的环境需求。近年来,可食用的林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据统计,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非木质林产品贸易进口额当中,可食用的林下产品占60%[4]。

1.3.3可持续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林下产品,培育林下产业,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以实现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保护了林地的生态平衡,顺应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1.4外部威胁(T)分析

1.4.1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由于世界各国对自身产业发展的保护,贸易保护主义非常严重,其中绿色贸易壁垒对林下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较为明显。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形式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秘性、较强的技术性等特征使得出口国难以应对[5]。

1.4.2林下经济作物认证体系滞后。目前,我国虽然有系统化的认证体系,但是在关于林下经济作物的森林认证方面的工作还很少,目前只有北京的中林天合认证中心有森林认证方面的工作,但也不被国际认可。可见,我国的林下经济作物认证体系建设还很滞后,不具备权威性[6]。

1.4.3市场组织不协调。林下产品的市场组织不协调,主要体现在林下产品种植面积小而且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集约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效应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配套等方面[7],威胁到林下产品的正常出口。

2利用AHP分析林下产品出口贸易的SWOT因素

3.2.1机遇弥补弱点的战略由表7可以看出,在各组优先级当中,机遇组和劣势组的比重分别为0.381 0和0.304 1,居于第一、二位,劣势组的比重仅次于机遇组,所以应当充分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对劣势进行弥补和改善。

首先,在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方面,应当抓住林下产品绿色健康顺应潮流的机遇,积极对林下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林下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打造林下产品的品牌产品。

然后,在改善产业化发展滞后方面,应当抓住政策上的机遇,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模式加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对接,加强集约化生产经营,并且建立优良种子选种机制,加大科研投入。

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利用高等院校的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积极对从事林下产品生产的农民进行技术培养,并且建立与农民之间的高效沟通机制,对农民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解答,从而提高林下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2.2积极规避风险。由表7可以看出,威胁组的权重值为0.238 6,排在机遇组和劣势组之后,所以在抓住外部机遇,改善弱点的同时,还应积极规避风险。T1、T2、T3的优先级排序为T2>T1>T3,应当主要避免T2;T1与T3的权重值相当,威胁也非常大。

(1)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的威胁。林下经济快速发展,林下产品开拓国国外市场是必经之路。我国加入WTO之后,贸易壁垒必然会对林下产品的出口产生威胁,这其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较为明显,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应当为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推行环境标准及认证制度。

(2)主要避免林下经济认证体系滞后带来的威胁。从表7可以看出,威胁组当中林下经济作物认证体系滞后(T2)在总优先级中所占的比例为0.164 6,在总排序中排第三位。所以应当加快林下经济作物的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并提高林下产品经营单位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威胁的能力,加大林下产品包装技术的科技投入。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3)市场组织不协调带来的威胁也非常明显,为应对此威胁,应当建立林下产品的行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协调好林下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出口,为林下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林下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捷,王志琴.林下经济发展助农增收[N].人民日报,2011-03-11.

[2] 赵春艳,刘蓓,候波,等.近五年我国食用菌出口情况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2,31(6):58-61.

[3] 张爱美,谢屹,温亚利,等.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7(3):47-51.

[4] 王有志,宋阳.基于SWOT+AHP方法的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5):439-442.

[5] 汤吉贺.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的中国非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6] 姜洋,仲维维,王倩,等.关于我国林下经济作物认证问题的研究——以黑龙江省伊春林菌代表产品黑木耳为例[J].林业经济,2012(4):93-96.

[7] 奉钦亮,覃凡丁,陈建成.基于SWOTAHP 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林业经济,2011(11):57-60.

[8] 姜玲芝,孙有信.基于 AHP 和 SWOT 的兰州地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分析蒋琳玲[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3):104-106.

[9] WILLIAM HO.Integrat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s)A literature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6:211-218.

[10] MIKKO KURTTLIA,MAUNO PESONEN,JYRKI KANGAS,et al.Utiliz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n SWOT Analysis-a hybrid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forestcertification case[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0(1):41-52.

[11] G ANDREW STAINBACK,MICHEL MASOZERA,ATHANASE MUKURALINDA,et al.Smallholder Agroforestry in Rwanda:A SWOTAHP Analysis[J].Smallscale Forestry,2012,11:285-300.

作者:王浩 胡艳英

出口贸易战略分析论文 篇2:

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SWOT分析及经营战略选择

摘要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中,辽宁水产品出口直面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脆弱、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能力低下、养殖水产品规模经济尚未形成、行业组织尚未发挥协调作用等劣势的同时,受到来自异国他省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所设贸易壁垒限制、人民币汇率发生不利变化等威胁。在拥有原料供应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品牌效应显现、物流快速便捷等优势的同时,可享政府政策制度安排以及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及“辽宁自贸区”发展契机、水产品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增长势头强劲等机会。故而,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因势制宜可选择增长型、扭转型、防御型、多种经营型等经营战略。

关键词 水产品出口;SWOT分析;经营战略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61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s export; SWOT analysis;Operational strategy

辽宁水产品出口从1999年的29.41万t、4.34亿美元[1]增至2017年的85.58万t、29.62亿美元[2],出口贸易取得相当增长,不仅促进了渔民增收和渔业增效,而且对省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时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给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

有必要重新审视辽宁水产品出口所处环境以及经营战略,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基于经典的SWOT分析法,根据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行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笔者拟分析行业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行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进行系统评价,以便出口企业因势制宜选择最佳的水产品出口经营战略。

1 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经过开拓市场、开放经营[3],其规模不断扩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基于省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勇于开拓国际市场,出口市场从1999年的59个国家(地区)增至2016年的106个国家(地區),从原来涉足的五大洲扩至六大洲,水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自2004年以来,辽宁水产品出口量在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为17.14%~18.84%;辽宁水产品出口额在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12.77%~15.33%,其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辽宁出口水产品主要以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贸易方式销往国外市场,其品种从1999年的96种增至2016年的153种,品种数量增幅较大。从“十大出口品种”的演进[4]而言,呈现出2个特征:一是原料水产品的地域性明显,裙带菜、墨鱼、鱿鱼、扇贝、海蜇、梭子蟹、对虾、蛤等都是辽宁省域的“名特优新”水产品[2];二是加工水产品的技术含量升高,以2012年为分水岭,辽宁出口加工水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提升,代表性品种有冻狭鳕鱼鱼片、冻比目鱼(鲽科、鲆科、舌鳎科、菱鲆科、刺鲆科)鱼片、冻鳕鱼(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鳕鱼、格陵兰鳕鱼)鱼片、冻大马哈鱼、大西洋鲑鱼及多瑙哲罗鱼的鱼片,其他冻鱼片。

辽宁水产品出口区域有大连、丹东、绥中、营口、盘锦等市县。其中,大连市的水产品出口规模是压倒性的,而丹东市的水产品出口亦至关重大。大连、丹东2市的水产品出口量之和在辽宁水产品出口总量中的占比为91.19%~95.09%;而大连、丹东2市的水产品出口额之和在辽宁水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为95.16%~96.90%。可见,大连、丹东2市从今往后亦将发挥出口创汇的先导区作用,并继续领跑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2 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原料供应充足。辽宁渔业基础力量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水产品进口贸易发达。2017年时点,渔业村663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居第5位),渔业从业人员52.99万人(第12位);拥有捕捞生产机动渔船2.04万艘(第9位)、总功率116.36万kW(第7位),远洋渔船331艘(第4位)、总功率29.03万kW(第4位);水产养殖面积为87.87万hm2(第1位)。多年来,辽宁渔业界一直致力于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配置和有效发挥渔业生产要素,使得省域水产品产量达479.43萬t(第6位),运回省内的远洋捕捞水产品12.65万t(第4位),并进口水产品126.55万t(第1位),足以保障出口水产品的原料供应,为其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1.2 技术力量雄厚。辽宁渔业科技研发力量强大,水产技术推广普及较广。拥有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以及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等从事相关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017年时点,水产技术推广机构379家(第14位),水产技术推广实有人员达952名(第17位)。渔业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及其推广扩散,通过改善传统渔业与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和升级渔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而影响着水产品出口品种结构和贸易规模;通过先进的物流设施和信息手段,使水产品出口贸易地域范围更加扩大。另一方面,辽宁水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904家(第6位),其水产品加工能力为308.33万t/年(第3位),水产品冷库数量为627座(第5位),加工技术装备居全国前列。上述各领域取得的技术力量均为其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并注入了强劲动力。

2.1.3 品牌效应显现。辽宁水产业拥有辽渔集团有限公司、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棒棰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岛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丹东泰宏食品集团、营口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营口海大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等行业的一批领军者和佼佼者。另一方面,辽宁渔业通过捕捞或养殖经营每年产出鳕鱼、鲭鱼、金枪鱼、鲳鱼、鳀鱼、沙丁鱼、鲅鱼、比目鱼、大菱鲆、鲽鱼、带鱼、黄鱼、鲑鱼、鳟鱼、鲀、鲤科鱼、小虾、对虾、梭子蟹、鲍鱼、蛤、鸟蛤、牡蛎、舟贝、扇贝、贻贝、螺、裙带菜、海带、紫菜、海参、海胆、海蜇、墨鱼、鱿鱼、章鱼、淡水观赏鱼等省域特色产品或大宗产品。经过多年的实践,通过业界、学界和政界的努力,辽宁大地涌现出“远洋”“獐子岛”“棒棰岛”“海洋岛”“天正河鲀”“富谷”“海之情”“海御王”“泽泰”等附着于产品之上并具有象征意义的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了很强的水产资源统合能力,并显现出“创一个水产品牌,兴一个渔业产业,富一方水产经济”的品牌效应。继而,在国内外扩散出水产品牌的宣传效应、磁场效应、聚合效应、带动效应和衍生效应,促进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在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1.4 物流快速便捷。辽宁交通运输发达,物流基础设施完备。途经辽宁境内的高速公路20条,可与六大国际经济走廊衔接并形成陆海互动,陆桥运输费用较海上运输节省20%~25%;海运已开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机场有沈阳桃仙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其国际航线(含地区)达66条。基于上述安全而高效的陆海空立体网络通道,形成了快速而便捷的全球水产品物流体系,促进了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出口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脆弱。辽宁出口水产品虽然流向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韩国、巴西、德国、加拿大、波兰、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这一出口发展趋势在今后很长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易受国际经贸环境的影响,当出现不稳定或不确定因素时,因辽宁出口目标市场过度集中而诱致收益或代价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产生经济风险而带来整个出口行业的损失,同时削弱出口行业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2.2.2 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能力低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关注HACCP(全称“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制定“出口食品生产建立HACCP质量管理体系导则及具体实施方案”,农业部以HACCP为基础制定《水产品加工管理规范》,一直致力于HACCP原则规范化。截至2016年3月,辽宁省水产品加工企业[5]中只有219家获得输美HACCP认证[6],认证率仅为23.93%。更有甚者,对于某些国家出口水产品仅按照HACCP操作还不够,还要应对其他检验标准、卫生注册、通关程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卫生检疫、环境标志、包装制度等绿色贸易壁垒。如欧盟要求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或捕捞加工船须通过欧盟的考核并获得注册;日本要求出口水产品不仅要符合日本《食品卫生法》,还要满足“肯定列表制度”(全称“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韩国要求出口的部分水产品实施“先精密检验后通关”的做法等。然而,截至2016年1月,辽宁省域获得欧盟注册的水产品生产企业为210家[7],认证率仅为22.95%。另外,巴西是新兴市场国家,虽然目前辽宁对巴西出口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较大且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截至2015年4月,获得巴西注册的辽宁水产加工企业为55家,认证率仅为6.03%。可见,辽宁省域水产品加工企业认证意识淡薄且认证能力低下,严重束缚了水产品对外出口贸易的发展。

2.2.3 养殖产品规模经济尚未形成。辽宁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海水养殖的鲈鱼、河鲀、鲆鱼、鲽鱼、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牡蛎、鲍、螺、蚶、贻贝、扇贝、蛤、蛏、海带、裙带菜、紫菜、海参、海胆、海蜇等,以及内陆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泥鳅、鲶鱼、鮰鱼、黄颡鱼、鲑鱼、鳟鱼、观赏鱼、南美白对虾、河蟹等至少有47个品种[8]的养殖产业早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中,出口创汇的养殖水产品为鲀、鲆鱼、鲽鱼、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牡蛎、鲍、螺、贻贝、扇贝、蛤、海带、裙带菜、紫菜、海参、海胆、海蜇,以及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鲶鱼、鮰鱼、鲑鱼、鳟鱼、淡水观赏鱼这29个品种[8]。然而,2016年时点出口额1 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养殖水产品仅为比目鱼(含鲆鱼、鲽鱼等)、对虾(含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梭子蟹、扇贝、蛤、裙带菜、海胆、海蜇这8个种类的合计11个品种。可见,辽宁养殖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拳头品种依然很少,并且养殖水产品至今未形成出口规模经济。

2.2.4 行业组织尚未发挥协调作用。在沿海省份中,2016年时点的辽宁出口水产品平均价格(3 703美元/t)略高于浙江(3 619美元/t)和海南(3 517美元/t)2省,而远低于上海(1.027 6万美元/t)、河北(6 949美元/t)、江苏(6 942美元/t)、天津(6 532美元/t)、福建(6 276美元/t)、广东(6 040美元/t)、广西(5 616美元/t)和山东(4 206美元/t)8省(直辖市、自治区)。究其原因如下:①辽宁出口水产品中廉价的贝类品种过多,此为渔业生产结构问题;②辽宁部分出口品种的加工深度不够且同质化严重,此为水产品加工技术问题;③辽宁水产品出口行业内部出口同一品种商品的企业之间的竞相压价现象更突出,此为典型的内部压价竞销“窝里斗”问题,就是说“你报低价,我就报更低价,只要我能出口就行”,其不仅严重影响了全国水产品出口行业体制的健全,还致使省域水产品出口行业经济效益受损。这一恶性竞争问题的出现深刻表明,在省域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交涉和运行阶段中,渔业协会、海洋渔业协会、海洋水产养殖协会、渔业专业合作社、水产品加工进出口协会、观赏鱼协会等渔业中介组织的行业协调和秩序规范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深度应用。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3.1 政府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以及发展规划。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共享国家税收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外,还拥有省域的多重政策支撑。辽宁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水产品出口贸易,通过建设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金融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强化水产品技术标准并规范其出口管理、实施提升水产品出口便利和通关效率的“三通”(通报、通检、通放)模式等政策设计及制度安排,为其水产品出口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辽宁省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的制定中均体现了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目标以及政策措施,为省域渔业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发展机遇。

2.3.2 “一带一路”及“辽宁自贸区”发展契机。“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博弈中“合纵连横”的一个大战略,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辽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的13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之一,“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辽宁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也必然影响其水产品外贸格局,并为其寻找未来市场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发展,辽宁出口水产品已经流向其44个沿线国家。故而,辽宁政界、业界和学界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继续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辽宁自贸区”(全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发展契机,巩固和发展现今存在而竞争残酷的“红海市场”的同时,应勇于开拓未知而广阔的“蓝海市场”,以抓住水产品出口新的利润和增长的机缘。

2.3.3 水产品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增长势头强劲。消费者对食品健康问题愈来愈关注,而水产品尤其是海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维营养、少有污染、健身补脑等特点,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而且能满足其对健康的渴望。21世纪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经预测:未来30年间,全球渔产量、水产品总消费量、食物需求及每人年均食物消费量均会增长,但是年增率会渐趋下降[9]。这一预测已被近16年的事实所印证,水产品流通及贸易愈发呈现出全球化发展趋势,各国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亦显露一定的刚性,需求量总体上趋向回稳升高。同时,辽宁的水产品出口贸易数量增长2.33倍、金额增长5.32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时下,还应看到欧洲、拉丁美洲以及东盟水产品需求仍在增长的有利因素。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应紧紧抓住水产品需求强劲增长的这一历史机遇期,优化升级出口商品结构,持续扩张出口市场规模。

2.4 威胁(Threats)

2.4.1 来自异国他省的强有力竞争。辽宁水产品出口核心竞争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然而,依然面临着来自异国他省的巨大冲击和多维挑战。一方面,世界主要渔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外向型渔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剧了水产品出口竞争。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直面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巨大冲击。其中,印度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3位(2015年),水产品出口市场达75个国家,其出口水产品主要流向欧盟、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而欧盟是其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印度的沙丁鱼、青鱼、竹荚鱼、螃蟹等品种出口对辽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越南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5位,水产品出口市场多达160个国家,其出口水产品主要流向日本、美国、欧盟,越南的鲭鱼、虾、鲍、海参等品种出口对辽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泰国水产品产量难以挤进世界前10位,但是作为水产品出口强国,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和日本,其金枪鱼罐头、虾类制品、鱿鱼制品等品种出口对辽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水产品出口主要省份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彼此也形成出口竞争布局。其中,福建、广东、浙江,尤其是地理位置相近且资源条件相似的山东,对辽宁水产品出口构成严峻的多维挑战。从2016年的水产品出口看,数量上山东、福建多于辽宁,而广东、浙江则跟进;金额上福建、山东、广东多于辽宁,而浙江则跟进。加上沿海省份水产品出口所形成的品种同质化竞争格局,对辽宁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冲击也将难以避免。

2.4.2 国外所设置贸易壁垒的限制。贸易壁垒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所遭遇的主要非关税贸易壁垒为韩国的“先精密检验后通关”、巴西检验检疫证书内容的数次调整等通关环节壁垒;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所规定的检验标准、欧盟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卫生注册制度以及发达国家实行的信息标签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美国的卫生检疫制度、美欧环境标志制度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包装制度等绿色贸易壁垒。而所遭遇的主要关税贸易壁垒为加拿大、欧盟相继于2014、2015年所取消的进口特惠关税政策。上述贸易壁垒,对于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不仅增加了其出口成本,还降低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时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持续深度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滋长,特别是美国贸易政策收紧明显,日本将于2019年取消进口特惠关税政策,为辽宁水产品出口又增添了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2.4.3 人民币汇率发生不利的变化。辽宁水产品出口行业如同其他省份一样,承受着出口经贸环境中汇率因素的不断冲击。首先,人民币升值的间断性压力从未消失,是由来自我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的压力共同作用所致。人民币升值势必对辽宁省域以进料、来料加工贸易为最主要出口方式的劳动密集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低附加值品种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构成沉重打击,使其陷入提高出口价格与失去部分市场的两难境地之中。而水产品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将削弱辽宁出口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其次,人民币升值使得水产品出口企业会遭受外币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因水产品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进而,水产品出口企业经营利润缩减,部分企业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况。

3 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经营战略选择

经过SWOT分析可知,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在出口行业抵御风险能力脆弱、认证意识淡薄、认证能力低下、养殖产品规模经济尚未形成、行业组织尚未发挥协调作用等方面显露劣势的同时,受到来自异国他省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所设置贸易壁垒的限制、人民币汇率发生不利的变化等威胁。但是,在原料供应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品牌效应显现、物流快速便捷等方面凸现优势的同时,拥有政府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以及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及“辽宁自贸区”发展契机,水产品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增长势头强劲等机会(图1)。

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动态性,辽宁水产品出口企业依据其自身类型,可选取以下不同的出口战略[10]:①第 Ⅰ类型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具有很好的出口行业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出口行业外部机会,应当选取增加省域水产品产量、开拓国际水产品市场等增长型出口战略;

②第Ⅱ类型的水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出口行业外部机会,却受到出口行业内部劣势的限制,应当选取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自身劣势的扭转型出口战略;③第Ⅲ类型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出口行业内部存在劣势,出口行业外部面临强大威胁,应当选取进行水产品出口业务调整、设法避开外部威胁和消除自身劣势的防御型出口战略;④第Ⅳ类型的水产品出口企业,具有一定的出口行业内部优

势,但出口行业外部环境存在威胁,应当选取利用自身优势在多样化、差异化经营上寻找长期发展水产品出口贸易机会的多种经营型出口战略。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渔业局.一九九九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资料[Z].北京:[出版者不详],2000.

[2]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2017[M].北京:[出版者不详],2018.

[3] 包特力根白乙.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轨迹、函数模拟及政策耦合[J].中国渔业经济,2014(2):103-107.

[4] 包特力根白乙.辽宁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及倍增路径选择[J].中国渔业经济,2014(4):74-81.

[5]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01.

[6]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地区经HACCP验证的输美水产企业名单[EB/OL].(2016-03-25)[2018-01-06].http://www.lnciq.gov.cn/newbsdt/qtfwsx/newrzjg/backspscqy/jggstjcz/201611/t20161110_135500.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获得欧盟注册的中国水产品生产企业名单[EB/OL].(2016-01-31)[2018-01-06].http://www.docin.com/p-1463249096.html.

[8] 遼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省渔业统计年鉴2007[M].沈阳:[出版者不详],2008.

[9] 佚名.全球渔业产出及水产品消费长期趋势[EB/OL].(2003-06-08)[2018-01-17].http://news.foodmate.net/2003/06/14861.html.

[10] 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01-104.

作者:包特力根白乙

出口贸易战略分析论文 篇3:

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百强名单中的中国大陆企业,大多为大型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中国大陆民营企业仍然少之又少。国内媒体只是报道中国世界500强公司数量超日本,仅次于美国,创造了历史,如果细心做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入榜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尽管在不断增长,但是利润增长和产业分布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所以,我们在看到自身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事实表明,中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基本上没有形成世界竞争力。

一、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现状

1.拥有的自主品牌数量少。一个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迟早要被市场淘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大批代工、贴牌的工厂纷纷倒闭,就是自食忽视自身品牌建设的恶果。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其中172 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贸易总量为世界第二。但从我国的出口贸易来看,我国很多外向型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据统计当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左右,我国出口商品中90%是贴牌产品,而自主品牌出口只占出口总量的10%左右。作为出口产品占全国出口三分之一的广东省,其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额的3%左右,上海市、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额所占比例也不到10%。

2.品牌“短命”现象普遍。除了品牌数量少,品牌“短命”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品牌意识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使得很多本土品牌发展的最终结果,要么就是被收购,要么就是发展后劲不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3年,小护士被欧莱雅收购;2004年,羽西被欧莱雅收购;2007年,丝宝85%的股份被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收购;2008年,大宝被强生收购;2009年,汇源差点被可口可乐收购……这些被收购的本土品牌都曾经风光无限,在各自的领域与外资品牌分庭抗礼,但是被收购之后,这些本土品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光环。实际上,外资品牌收购知名的本土品牌,只是看上了本土品牌的渠道,雄厚的合作伙伴资源,以及产品运作经验,以便于进一步蚕食更大的市场份额,将触角深入更广阔的领域,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全线垄断,挤压其他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所以收购并不能让本土品牌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是成为外资品牌渗透市场的“探路石”,将导致整个商业环境处于外资品牌垄断的恶性局面。让多年苦心建立起来的自主品牌轻易流入外资品牌囊中,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3.品牌价值低。在国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成功品牌中也存在着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价值低。2005年《商业周刊》评出的全球顶级品牌10强和由全球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前十名中,可口可乐和海尔分别以675.25亿美元和626.43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榜首。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超出了海尔品牌价值近9倍。品牌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品牌资产,是品牌竞争力的综合反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巨大差距。

二、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分析

下面以宝洁公司高端化妆品品牌SK-II为例来进行分析。从SK-II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个成功品牌战略不外乎包含三个要素:准确的品牌定位、合理的品牌营销手段以及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

1.拥有核心价值和准确的品牌定位。核心价值就是企业所拥有的一些异质性资源,通过这些稀有或难以流动的资源来作为企业持续获利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如研究开发所形成的专利。SK-II所宣传的核心成分活细胞酵母精华是日本皮肤专家精心钻研的成果。1980年代,日本科学家在参观酿造米酒厂时,发现酿酒女工双手皮肤细致,经研究发现在米酒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天然酵母菌含有护肤成份,并把天然酵母菌提炼成活细胞酵母精华。目前这种成分只能在天然环境下提纯生成,并不能人工合成,被称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护肤圣品。且不论宣传是真是假,但的确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品牌的市场定位实际上就是目标市场选择的过程。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兼顾目标市场上顾客的特定需求、企业的竞争优势及竞争者的竞争优势这三个方面。在满足市场上某种特定需求的同时, 正确处理好与竞争者的关系,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

2.高明的营销手段。SK-II对产品最大卖点,即“晶莹剔透”这个词的厚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宣传画面坚持经典酒红色、明星主角、自言自语的句式,诉求重心始终都落在“晶莹剔透”这个词上。经过持续多年的广告投放,SK-II在杂志、电视、推广活动上的主题往往围绕“晶莹剔透”进行,可以说耗费在这四个汉字身上的广告费不计其数,可谓“价值连城”,但也极其有效的触动了时尚女性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它也几乎成了SK-II所专属的“代名词”,宝洁不惜重金在一个词上押宝,不能说不是一种投资的智慧与勇气。于此同时,SK-II对旗下产品也不断地进行全面升级,推出了诸多产品系列等来抢占市场。

3.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历来困扰营销界的难题,国际品牌不论在中国出多大的事情,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肯德基、宝洁、雀巢、哈根达斯、奔驰、宝马等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相继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与信任危机问题,但是却安然渡过各种危机事件。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在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身上,本土企业必然是轰然倒地。那么国际品牌真正成为不倒翁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它们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完善危机应对体系,积极回应。第一,承认自己的失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做出相应的赔偿,疏通退货渠道,坚决避免再出现影响品牌声誉的情形。第二,仍然坚持原有的市场定位,不因为出现失误而自掉身价。第三,广泛运用媒介,在电视网络杂志加强宣传。第四,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产品中不合格成分,提高技术把关。第五,良好的公关能力。中国政府部门亲自出面辟谣,这都与其强大的社会脉络、良好的外部关系分不开的。

三、品牌优势,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从政府层面分析。政府在品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不可缺少,推动自主品牌建设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政府的职能与责任。首先,制定品牌战略规划,出台配套政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构建出我国自主品牌战略,尽快制定我国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发展规划,明确品牌战略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高效、灵活的工作方针。同时研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品牌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加快形成创立自主品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加速形成创立自主品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大市场运行的透明度。要通过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品牌数量指标体系,以质量、技术性能、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商业信誉、环保等多项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指标,实时评价我国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以达到引导公众消费、突出自主品牌优势、明确出口导向的目的。再其次,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长期的低利润率,也使我国企业进入无力投入研发、进而经营利润更低的恶性循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增强对技术研发的鼓励,减少对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的优惠政策。同时,应根据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设立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为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便利。

2.从企业层面分析。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很多,而在影响品牌建设的各种因素中,企业因素处于核心地位。企业决定着品牌战略作用的最终发挥,企业如何制定实施品牌战略成为我国品牌建设的当务之急。基于前文所分析的中国企业品牌发展现状,和借鉴一些跨国公司快速提高品牌价值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从以下从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议。

第一,准确定位,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是全面品牌管理战略中的核心问题。品牌定位的基本依据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即企业优势分析、目标市场竞争者定位信息分析及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信息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品牌定位理念的定位工作正式启动,从质量、功能、价格、渠道、广告、文化等多角度对品牌进行系统的定位。整个品牌定位决策系统实质上是对外部输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第二,实施合理的品牌营销传播战略,扩大品牌市场力。SK-II正是通过同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才成就了其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迅速提升。我们的企业可以借鉴以上方法,实施合理的营销传播战略。

第三,实施品牌维护战略,延长品牌生命周期。品牌保护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对品牌的正确认识,充分意识品牌就是市场、信誉和效益,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我国企业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危机预控机制、危机处理机制,以保护品牌价值,防止因危机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成为灭顶之灾。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耿琦

上一篇:村官述职报告下一篇:酒店经理工作总结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