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刘丽华(1979年-),女,湖北洪湖人,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学风建设对高校的办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因其在学风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共同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1: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分析及思考

摘 要: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是关乎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某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出发,向新设本科专业学生发放问卷188份,运用SPSS分析其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习状况;学风建设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转变为职业院校,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这标志着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实施战略性调整。这对新建本科院校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而新建本科院校一是面临着转型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转型过程中学风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某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从学生学习认知、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四个维度进行考察,综合分析四川某高校本科专业学生学风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查选择6个本科专业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达94%。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如下。

1.整体情况分析

首先采用描述统计中最常用的频数分析统计方法,最直观地了解问卷数据结果。各维度统计描述结果见下表。

各维度统计描述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校本科学生对学习环境及师资力量的评分较高,认可度较高。个人的学习认知和品质、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得分居中,而学习态度和观念得分偏低。这反映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雄厚,能够给予本科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业上的指导。但是学生对于大学学习模式适应力较弱,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脱离了高中的严管模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尤其是对大学本科学习在学习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认知、自我成才的观念仍待提高。

2.各维度分析

(1)学习态度和观念的情况。通过分析问卷中反映学习态度和观念的题目的频数和平均数来看,学习态度维度平均百分数为70.2%,总体来说,接近七成的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这说明该校本科生基本上持有一种积极、刻苦、端正和勤奋的学习态度。本次访谈反映出,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松懈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产生茫然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定位和目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缺乏良好的规划。考试习惯于突击复习,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一个积累和酝酿的过程,需要将理论知识在脑海中形成脉络,再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得到真知。还有很多学生在冲出了高中紧张闭锁的学习生活后,面对具有诱惑性的社会活动失去理智感,沉迷于网络、恋爱、社交活动等。

(2)学习认知和品质的情况。学习认知维度的平均百分数为84.1%,这表明大部分本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认知和品质,认为学习应当端正态度,认真对待。第一、二题的答案比例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直接影响着学习兴趣。对于考试作弊这个问题,部分学生承认有这样的行为或者想法,主要是考虑到担心挂科或者评定奖学金及荣誉。而绝大部分学生则认为考试作弊是一种有违诚信的行为,也不能够真正地学习到知识,应该坚决杜绝这种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发生。

(3)学习环境和压力的情况。第三题中,39.8%的学生非常肯定知识能够使人成长和进步,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看到了学习的正面价值,并且具有对压力自我调节的能力,认为“有压力才能够有动力”。在关于学校是否提供完备的教学设备问题上,56.8%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完備的教学设备,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有很多学生上自习都是在图书馆,认为那里不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在需要时查阅相关的资料。除了学校硬件环境外,宿舍氛围、课堂秩序、教师教学风格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该维度的平均分百分比数显示,接近七成的学生还是认可本校的学习环境的,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学习氛围相对浓厚,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学术性活动,并希望教师多以指导者的角色参与教学。

(4)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情况。有关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题项中,24.2%的学生能够经常和教师、同学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29.7%的学生能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41.7%的学生能够做好课堂笔记并进行课下整理,30.7%的学生能够及时和教师沟通不懂的问题,37.9%的学生能够对每次考试题目进行总结分析。如果说学习兴趣是优良学风的第一动力,学习态度是优良学风的必备前提,那么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是其执行效果的重要保障。但从该校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该维度平均数百分比为63.7%,是四个维度中分数最低的,可见学习习惯和方法的不恰当,也是学风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结论和思考

通过对该校本科学生的学风调查发现,本科专业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习目标缺失。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学习计划,缺乏学习动力。第二,学习纪律差。有的学生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第三,对专业不感兴趣。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理想差距甚远,因而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第四,心浮气躁。有的学生学习不踏实,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临阵磨枪,应付考试。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反映出该校本科学生在学风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三、对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铸造大学灵魂,凝炼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促进学风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命脉所在。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教育和引导,使新的教育理念和本科规范意识深入人心。与学校原有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新校园文化的基础,凝炼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办出学校特色,引导全校建立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新建本科院校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交流,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校园的科学人文底蕴,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悟科学的力量和人文韵味,产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体验到校园文化的精神、情调和气质。

3.加强校内外交流,开阔师生学术视野

学校应组织资深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访谈与交流,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传承校园文化等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可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师生走出校园,多参加各种学术和科技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学到更多校外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可聘请名校兼职教授指导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邀请知名学者、科学家在校做学术讲座,开阔师生学术视野。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需立足自身实际,在不断总结、探索、提炼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富有个性的学风,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崇尚学术、道德和精神完善的学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安世遨.完善高校评估“学风指标”的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5).

[2]蔡红梅,李彬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3).

[3]陈新华.试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4]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作者:高晓玲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2:

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

作者简介:刘丽华(1979年-),女,湖北洪湖人,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学风建设对高校的办学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因其在学风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共同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措施一、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体现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培育优良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它对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拚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1]

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本科合格评估的七个一级指标体系中就有一个指标是学风建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和学风建設相关联,从不同侧面对学风进行检验。所以学风建设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更为重要,必须要花大力气来抓。

二、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在学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不少学生入学分数较低,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不少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的,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学习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尤其一些低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非常茫然。学习上缺乏长期目标,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放纵自己。不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与激情,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厌学心理,或者存在放任自己的心态。部分学生未能迅速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中摆脱出来,实现角色转换,不够重视拓宽专业知识面,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及社会实践,对专业认识和学习生活规划都非常模糊。

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对学风建设认识不够,只管自己上课,忙于科研和自身学习,认为学风建设是学工处、辅导员的事情;辅导员人数有限,投入到学生管理上的精力很有限;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课堂纪律松散,对于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和蔓延。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从而对整体学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只有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制度建设与教学管理,才能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氛围营造、措施办法、平台搭建和制度保障几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更好地解决好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抓学风型活动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1.建设科技类学术社团。科技类学术社团是科技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因为很多学校是从专科合格或经合并成立的,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相对并不成熟,因而有必要组建以本科专业为背景的科技类学术社团或学会,通过社团或学会的建立和建设为专业兴趣相同的同学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一个实践互助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各种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断上进的个性品质,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学校要多邀请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为广大同学介绍前沿的科学知识,开阔眼界,吸收先进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通过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可以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要提升同学们对专业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以系或学院为单位的专业技能竞赛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此类竞赛对普及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程度,是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可将比赛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以笔试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表现优异的选手才能进入决赛。决赛可以设有知识问答,才艺复活,实验操作等环节,重点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竞赛的举办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4.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力度。要引导学生参与学院的科技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做好一系一精品项目的发动、组织、评比等工作;动员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区乃至全国的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化工论文设计竞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引导参与科研立项,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突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经过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会以更突出的表现,获得更佳的成绩。

(二)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理论水平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要结合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切实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党、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利用“五四青年”节等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的思想引领作用。开展“知恩知报,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发动学生进行义务劳动、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等活动,组织受资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寄上一份成绩单,发去一份问候。开展讲诚信教育活动。各班在学期初制订“学生诚信公约”和“班级公约”,召开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班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抓纪律整治工程建设,保证学风建设的方向和质量

利用校本评估的重要契机,以评促建,加强学风建设,执行值周制度、早操制度、学生晚自习制度及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加强学生课堂纪律考勤,加强晚自习管理,制定相关奖罚措施,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定期汇报学生考勤情况,并对违纪情况及时处理;严格请假制度,作到事前请假、事后销假,杜绝无故旷课、事后补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辅导员每天要深入到课堂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谈心。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教育,让学生熟读、知晓、理解这些条文、规定,牢记并遵守学校学习制度、生活制度、劳动制度、体育锻炼制度以及课堂常规、校园纪律、图书馆规则等各项学校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以达到知纪知法、懂纪懂法的认知目标和守纪守法、用纪用法、护纪护法的行为目标。

(四)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保证同学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受到潜移默化的集体主义及优美环境的熏陶,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宿舍文化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使这一活动逐渐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1.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每周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每月年级辅导员要检查各自所带年级学生宿舍至少两次,并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上报,并提出解决方案。每次开学和放假前,由学工组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排查宿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隐患。

2.开展好安全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努力形成骨干带头,舍长负责的宿舍管理机制。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加强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

(五)加强分类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经过选聘考核等程序,由热爱学生工作并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学业指导。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完成从中学学习方法向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型。二年级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参加学科知识竞赛,通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国家四级的考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工作重点是强化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并继续强化外语学习。四年级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就业、报考研究生和写作毕业论文。

(六)加快教学改革,以教学促学风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优良的教风能够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要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观察、自我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较高的教学艺术和技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自学和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享受学习。[3]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有优良的学风培育作为基础,形成校园学风建设机制的有效互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培育优良学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定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实施细则,开展富有成效的学风建设活动,把工作落到实处。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要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满堂、成祖松.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年2月;

[2]江宇容.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J],科教导刊,2013年3月(中);

[3]赵颖、房梁、卢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5月。

作者:刘丽华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论文 篇3: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探索

【摘 要】班风学风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显得尤为明显。文章分析了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辅导员工作在促成班风学风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个体的动态特征,识别其中若干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特点来着力推动有效的学风建设是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班风;学风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班风学风的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一直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班班风的形成。另外,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正是在于促成了班级学风的养成。

1.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内在需要

我们知道,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生涯历程、学习基础都有所不同,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同一个体上必然存在长短不一的现象。学风建设鼓励的是开放式和启发式的交流与讲座,目的是在广泛争鸣的基础上,使科学的学习方法得以大力推广,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得以保持高扬。学风建设是用整合的团体力量来帮助个体进行学习,帮助个体超越其在学习认识上的局限性,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为全部个体所认可的学风。良好的学风的如果能够成为受教者素质的一部分,那么优良学风必然成为受教主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促进班风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当前新建本科院校班级学风、班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忽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对学风、班风建设的影响

学风、班风建设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与辅导员工作等方面形成统一的系统,在大力加强学风、班风建设的今天,辅导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重视学生学风、班风,而忽视了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工作的示范作用,没有把抓学风、班风建设同抓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应该看到,辅导员工作与学风、班风建设是有机相联的,相互促进的,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监督作用,加大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改变辅导员薪资待遇问题,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风、班风建设。

2.2认识有待提高,部门间协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

一是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对学风、班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加强,但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上基建、上规模、增设备等方面抓得比较紧,而“学生工作队伍师资短缺、专业化程度偏低、各方面保障不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二是在学风、班风建设的具体工作上部门间的协作性不强,没有形成合力。表现为一些高校只有学生工作部门在抓学风、班风建设,认为学风、班风建设只是辅导员工作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与其它部门无关。

2.3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与长效机制

最近几年,许多学校已明显认识到学风、班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学风、班风建设究竟该如何抓、怎样抓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系统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的、可操作的措施。二是有可操作的制度措施,却没有落实到实际。三是缺乏创新,学风、班风建设工作打不开新局面。如:許多学校在学生一入学就叫喊着“抓学风、促班风”,但是临到毕业也只是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会,听几次讲座而已,侧重点放在形式主义上,并没有把具体的措施贯彻到实际操作中去。

2.4学生在学风、班风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是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这些学生集体观念、劳动观念淡薄,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生活懒散,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差。二是重视社会活动,忽视文化课学习。一些学生抱有“学校开的课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的看法,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忙比赛、做生意、当家教,以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荒废了学业。三是缺乏爱心和公益心,很多学生只想国家和学校来赞助他们,却不愿意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这个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的公德心的丢失,需要进一步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

3.加强学风、班风建设的对策探讨

3.1重视辅导员工作是学风、班风建设的突破口

辅导员工作与学风、班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辅导员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班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优良学风、班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教师的优良教风和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作风对学风、班风建设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班风学风建设中,学校必须针对学风、班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辅导员工作,要从师德师风建设、规范管理、岗位培训、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等方面加强教风,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3.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学风、班风建设的关键

学风、班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学生学习目的与需求、学习动力与行为态度的问题,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要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动力来源于需要的满足,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对于学习是否有强烈的需要。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大学生对于大学的学习过程是否感觉到有强烈的需要,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的这种需要及需要程度来源于他对大学学习的价值的思考和判断。可见,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尽早正确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是解决大学生以后学习动力问题的带有基础性的首要问题。

3.3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是学风、班风建设的助推器

学风、班风建设不仅涉及到每个个体,而且与学校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管理体系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班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因为治学与求学都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思维运动需要良好的环境。纵观一些学风、班风建设具有优良传统的大学,它们不仅重视学风、班风信条的代代相传,而且也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使学风、班风与环境相得益彰。这些学校之所以有浓郁的学习气氛,优良的学风、班风,是与其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

3.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风、班风建设的有效载体

新建本科院校应努力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一是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特别是以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好学生多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三是搞好与专业素质有关的活动和倡导高雅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何其林.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

[2]林滨.论思想政治教育对竞争环境的创设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12):55.

[3]曹文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美国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7,(8):62.

[4]尧义,刘真.大学生学风状况与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3):47.

作者:王荣财

上一篇:数控中级见习工作报告下一篇:总编室年度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