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训课赏识教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舞蹈是一种心身协调发展的艺术,我国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当今时代,我国的舞蹈培训呈现同质化的发展趋势。舞蹈基训课使学生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难以灵活地表现舞蹈之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舞蹈培训同质化的问题,给舞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基训课赏识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基训课赏识教育论文 篇1:

舞蹈基训课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

摘 要: 本文根据我国中职舞蹈专业基训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训练要求,从教育学、心理学及行为学等角度,对赏识教育的内涵、中职舞蹈基训课的专业特点、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等进行了阐述,并就舞蹈基训课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赏识教育 舞蹈基训课 实施途径

在中职舞蹈专业基训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十分重要。赏识教育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教育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学生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赏识教育就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中的艺术方法。赏识教育决定了教学训练的成功,决定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笔者认为:赏识,即欣赏与认识。在舞蹈基训课的教学中,对教师而言,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拥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拥有不断进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教育的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激励。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方式方法的不当,往往会出现许多的问题,给教学与训练带来许多的麻烦和困难,不仅使众多的年青教师深感困惑和迷茫,有时甚至束手无策。笔者在多年的中职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对赏识教育有一定的感悟,在舞蹈基训课中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下面笔者就舞蹈专业基训课中如何贯彻实施赏识教育做初步探讨。

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笔者从事中职舞蹈专业基训课程教学多年,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验最深刻的就是实施赏识教育必不可少。在教育过程中,尤其在艺术教育课堂上实施赏识教育,准确地理解并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就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赏识教育及其内涵,笔者认为,赏识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及对学生的鼓励,逐步达到学生争取自己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标在于追求学生潜能的挖掘、追求学生的自我教育、追求学生的综合发展,这种教育最大的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师生处于一个平等而非对立的平台上,以行为改变教育、以心理暗示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

二、舞蹈基训课及其特点

舞蹈基本训练是学习舞蹈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和严格规范的训练,学生在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等方面,达到舞蹈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要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优雅的气质有一定的作用,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职舞蹈专业基训课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与训练中是以人的体态练习为手段,借助于身体语言,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的过程。舞蹈基训课的特点就是职业性。职业学校舞蹈的基本训练内容要突出职业性,扩大训练内容的范围,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良好的形体条件。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艺术中职舞蹈专业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这个群体既不同于高中生,又不同于普通大中专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时期,年龄大约在10—16岁,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生理变化显著,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具有特定的心理和自身明显的特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除了具有普通中学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外,其批判性也十分显著,情绪强烈而不稳定,而且具有性意识普遍萌生等普遍心理特点。结合任教经历和研究,笔者认为艺术中职舞蹈专业学生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入学成绩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在心理上有着强热的自负感,在生活上我行我素,情绪易大起大落,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独立意识薄弱,拥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但也感染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

中职舞蹈专业的教学普遍采用强迫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在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中得到运用,首先是因为传统舞蹈的训练有着严格的规范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要求。其次在于舞蹈艺术的特殊性,舞蹈训练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要把人体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动作,基本功教学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强迫式教学。“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已经成了优秀的舞蹈教师的基本信条。

中职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由于教师长期采取强迫式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形成了无个性、无创造力、无心向学的学习特点,具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一是压抑了个性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舞蹈强迫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严格的程式和规范,上一辈老师教的东西到了下一辈老师这里是不能走样的,师传徒受,一脉相承。殊不知在这种严格规范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掘的个性棱角被磨平,他们艺术生命当中最珍贵的东西:“艺术创造的冲动”扼杀了;二是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强迫式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具有的强迫性特点,使老师对学生的大声呵斥成為家常便饭。上舞蹈基训课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常常由此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与对老师的抵触,无休止的强迫,使得学习舞蹈不再是快乐的事。强迫式教学的局限性,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强迫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或者说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其“合理性”就变得不合理了。

四、赏识教育途径的初步探讨

1.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育人观。

“一般说来,学校里最主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笔者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以儿童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师长对儿童真诚的爱为前提,以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等为主要原则和手段,认识并赏识儿童,开发儿童的潜能,使儿童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人性化的儿童早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模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要实施赏识教育,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学生素质各有不同,性格各异,需要教师去做认真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对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实施赏识教育,首先教师要树立赏识教育观念。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尤其是中职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有些从未接触过舞蹈学习的学生而言,开始学习舞蹈时,舞蹈基训课学习是相当艰苦和枯燥的,因此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以赏识的眼光来观察学生,消除学生对表演的羞涩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实施赏识性的评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他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这说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搞好中职舞蹈教育的前提。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会把中职生当成“差生”,说他们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这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在教育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以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前提,手捧着一颗爱心,对学生尽可能以赞美代替批评,赞扬对学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它促进学生有益的行为。在赞扬过程中,无形地传达了教师的价值、是非观和美丑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指导自己的具体行为。有位诗人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4.在课堂上实施赏识教育常用的几种方法。

(1)言传法。“言传”就是讲解动作,传递知识,渗透思想。舞蹈教学自古以来就沿用“言传身授法”。无论言传还是身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舞蹈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能力、模仿能力极强的阶段。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对学生产生渗透式的影响。一方面,比如在学生发生迟到、不按规定穿戴练习服、不听老师讲话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教师会说出许多不同的话来,并同时流露出许多表情。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争吵等情况时,教师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说给学生听。在这种时候,教师本人的品格、为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甚至是习惯语言,都会渗透给学生。尤其是中专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教师的一切言行。另一方面,舞蹈教学本身的强制性已经使学生“倍感痛苦”了,加上有的教师过于严厉,动辄厉声训斥,学生的情绪便极易产生抵触。甚至有的教师极其夸张地讥讽学生的错误动作,在堂上形成极坏的影响。其实,舞蹈课历来是以厉而著称的,似乎这已经成了习惯和传统,“我是被‘骂’出来的!”这句话,舞蹈专业的学生基本都讲过这句话。有些学生说,一想到上某某老师的课就精神紧张,浑身发抖,甚至连睡觉都呓语担心害怕,更有不少因为害怕、厌恶就想尽一切办法逃课的学生。《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因此教师在舞蹈基训课程中多使用赞赏的、鼓励的、批评与期望共存的教学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减少舞蹈训练中的疼痛痛苦,使舞蹈教学过程充满情感性,使师生感情融洽。

(2)身授法。“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体会,边做边讲。身授即是示范的方式,示范是由教师亲自塑造为学生去模仿的形象。舞蹈教师的示范,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蹈动态形象,一是舞蹈教师本人的形象。舞蹈动态形象为舞蹈专业教学范畴,教师示范性动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是否理解舞蹈动作的韵律性。而舞蹈教师本人形象的示范,则如同语言在渗透思想的过程一样,它是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和外化,它包括仪表、仪态、谈吐、爱好、衣着等。所以,在舞蹈基训课堂中,无论是作为教材内容的舞蹈动态形象,还是作为授课主体的舞蹈教师本人的形象,都是学生在下意识中接受的,其影响程度并不亚于有意识的地传递。在有意识的传递中,学生有种天然的被动性,而在无意识的传递中,学生的接受却是自觉的。这种无意识的传递是无形的,不一定是马上能发现的,但它的潜伏力很强。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人们仍然会发现这个学生某些方面竟与原来的教师是那么相像。

(3)眼神的运用法。舞蹈教师的一双眼睛,在其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如观察学生肢体动作的正误,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体能状态,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表态情绪态度等,可谓是察言观色、一目了然。赞可夫说:“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舞蹈教师的眼睛过于集中在少数“优等生”、“尖子生”的身上,对其他学生熟视无睹。一个普通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请您看我一眼吧!哪怕是无意地掠过也行!每当您从我身边走过,我都尽力跳得更好一些,而您并未把目光丝毫地施舍于我。您一次极其无意地對我一瞥,我兴奋得整宿未合眼!”还有一种教师喜欢把目光盯在某个较差的学生身上,极尽点拨和训斥,搞得学生精神紧张,“手脚大乱”,越跳越糟,这就是教师的观察不全面和客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虽然舞蹈教学很特殊,但教师还是应把关爱撒向全体学生,教师的眼睛要“广而视之”,即把握学习进程要客观公正,不带私心偏见,以赢得学生的心。而且要因人而异:对优秀的学生多注意其动作细节,用赞许的、严厉的眼神加以认可和提示;对较差的学生多看其整体动作完成的效果,用亲切的、善意的目光给予鼓励和激发。如此这般,教师对学生有“博爱”、赏识的眼神,学生能不敬爱老师吗?师生之间的关系能不和谐吗?

综上所述,在中职舞蹈专业基训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中,实施赏识教育十分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外压式的强迫教学观念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观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积极心态的人,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培养成乐观生活、努力奋斗的人。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彭惠萍

舞蹈基训课赏识教育论文 篇2:

舞蹈基训课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 舞蹈是一种心身协调发展的艺术,我国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当今时代,我国的舞蹈培训呈现同质化的发展趋势。舞蹈基训课使学生的舞蹈动作整齐划一,难以灵活地表现舞蹈之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舞蹈培训同质化的问题,给舞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 键 词] 舞蹈;启发教学; 教学问题; 有效措施

一、舞蹈的概述

舞蹈是一种心身协调发展的艺术。舞蹈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提升心灵之美。舞蹈可以传递艺术的美感。舞蹈的种类包括摩登舞、拉丁舞、民族舞、钢管舞等很多种类,但是其共同点便是需要舞蹈者进行勤奋的舞蹈练习。对于一个演员经常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这话对于舞蹈来说也很确切。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并且很多高等院校也都设有艺术系,而舞蹈专业作为艺术系的重要专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现如今我国的舞蹈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舞蹈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随着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使得人们对于舞蹈训练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有效地阻止了在舞蹈基础课程训练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虽然一些培养方案与教学指导意见的制定考虑了绝大多数人的身体条件,但是并不能满足于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要。启发式学习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来定制符合自身条件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达到放大学生舞蹈天赋的作用。

三、推广舞蹈启发式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当前舞蹈基训课的习惯

现在的舞蹈教学仍然是以大班教学为主,舞蹈老师进行演示,学生进行学习,这使得学生学习的舞蹈动作千篇一律。近似电脑复制操作的模仿让学生感到舞蹈学习的单调,更让学生找不到自身和舞蹈结合的美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舞姿对于不一样的舞蹈者来说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美。我们要启发学生发散的思维,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自身想要传递的美,并通过自己的舞姿表达出来。而不是由老师机械地向学生传输老师自己对每个动作尺度的具体要求。

(二)舞蹈老师数量的不足

现如今,舞蹈教学资源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仍难以满足人们对学习舞蹈的需要。尤其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很难享受到大城市中那样的优质舞蹈教育资源。这使得很多的农村孩子的舞蹈梦想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对于舞蹈老师的需求尤其之大。舞蹈启发教学是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训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对于舞蹈的灵感与热爱。这需要针对学生数量配备足够数量的舞蹈老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针对性教学。

(三)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的技巧

中国的舞蹈老师在教学方面总是细致到极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的尺度进行辨识和纠正,最终使学生的动作和自己的动作一致。但这不一定是最好的状态。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表演者自身美感的展现,其第一步便是需要让学生领略到舞蹈之美。所以,舞蹈老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宽松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每一个动作的美,去寻找每一个动作适合自己的最佳尺度。

四、提高舞蹈启发式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增强学术交流,打破传统思维习惯

鼓励舞蹈老师和学生走出去和世界各地的舞蹈学校或者是舞蹈团体进行舞蹈技艺切磋。通过艺术交流来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帮助自己提升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内心的能力。

(二)完善舞蹈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制度

我国的教育机构在大力鼓励社会资源对舞蹈教学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应该大力支持舞蹈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首先,应该扩大艺术生的招生规模,完善各个学校对于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为以后舞蹈老师的选拔培养足够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要对舞蹈老师的评级和选拔过程进一步公开,以此来选拔具有真正教学能力的教师资源。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及综合能力

文化是随时代变迁的,舞蹈的形式与内容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舞蹈教师在基训课教学时,应该广泛地学习各种舞蹈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发展。老师不应该总是固守自己所熟悉的舞蹈内容。

随着世界范围内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舞蹈家走到世界的舞台,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国的开放与艺术之美。同时,我国的舞蹈家们也应该积极探索舞蹈基训课启发式教学模式,学习世界各地的舞蹈艺术形式,培养新一代的舞蹈青年,以此来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林春.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基训课教学实践改革[J].艺境,2007(Z1):34-38.

[2]宋佳.舞蹈基训课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87-188.

[3]孙晶晶,吴晓邦.新舞蹈教育施教方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05.

[4]彭惠萍.舞蹈基训课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3(24):167-168.

作者:宋佳

舞蹈基训课赏识教育论文 篇3:

谈谈少年儿童舞蹈的教育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名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年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力和亲和力。

一、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是以肢体做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舞蹈基训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但舞蹈更优于体育,舞蹈与体育相比更注重形体美。长期进行舞蹈训练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艰苦的,而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训练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眼泪。很多孩子刚参加舞蹈训练时,老师一提到基本功软开度的训练孩子就害怕,有的不愿意做,有的不用心做。我们则可以选出几个做的较好的孩子来做示范让大家用掌声鼓励他,这一举动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练。

二、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通过调动人体动作、表情、姿态、情感、内心体验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为孩子提供和构筑了富于通信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少儿舞蹈教育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在舞蹈教育过程中,少儿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蹈形象,陶冶了少儿的情操受到了美得教育。舞蹈教育以它督导的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潜移默化,使孩子们习惯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长期以来,在我们民族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中,往往片面地强调使孩子们乖、听话、静,而不大注意培养儿童的动态美和动作美造型能力。因此,在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发挥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外形与内在方面所具備的独特优势。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促进智力发展

学生们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不仅要记住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与舞蹈律动,记住每一个舞句所表现的情感。因为音乐的节拍,舞蹈的动作,情感是变化的,你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瞬间的定格,如果我们大脑能储存复杂的信息,并经常去丰富它、运用它我们还会迟钝吗?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调查,舞蹈跳得好的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这说明舞蹈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很有好处。调查得出经常参加舞蹈训练演出的孩子在接受新事物,反映新事物的综合能力远远高于同年龄智商水平相当的孩子。

四、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有着奇特、美丽有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我们常人乍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绪,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的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孩子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正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理解力,才会对孩子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上小学一年级音乐书第一课《小雨沙沙》时,我们可以在教唱的同时让小朋友自己展开想象两个人配合给这首歌曲创编动作,让学生脱离本身的模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己去表现,对于有些学生不是很美,但富于创新意义的动作,我们可以加以鼓励。总之,教师因充分发挥舞蹈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功能,大力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孩子的潜能。

五、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者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写作的行为习惯,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六、舞蹈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经过大量的舞蹈训练,使学生从生理、心理、记忆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并经过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舞蹈的学生性格各异,有的学生性格孤僻,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在学习中有一些双人配合的动作,还有因队形变化而产生的个人与集体的配合,从而使学生改变自己来适应相互配合的环境,学生从此变得会笑、爱笑,而且开朗活泼。因此,在学校教育里开设舞蹈课使非常必要的,我们要重视加强舞蹈教育,从学习中拥有丰富的表现力,从而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由情感上升为审美,在审美中完善人格。

七、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和舞蹈室不可分割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中的节奏表现了这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场景。舞蹈力线与旋律相扣,舞蹈中的呼吸起伏与音乐中的休止符相类似。在音乐中舞蹈,既加强了节奏感,也让薛恒学会了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沃尔特·特里说:“通过舞蹈训练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进动作协调性,提高动作的律动感、节奏感,增强模仿能力,培养正确的基本姿态。”舞蹈除了身体和情感作用,还要精神集中,众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因为接受了舞蹈教育而进入到了一种良性循环:思想活跃、动作敏捷、成绩优异。现在我们应该讲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为达到提高素质教育为目的,使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詹娟

上一篇:工作心得报告3篇下一篇: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