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原则论文

2022-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和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和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要科学认识这些规律和特点,矫正和改革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的传统观念及方式方法,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原则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原则论文 篇1: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为了调查研究当今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以及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我们分别建立了中、小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系数,以佛山市某中学和某小学的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所填调查表用MALTAB求得各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分。并分初一与初二、班干与非班干、男生与女生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初二学生比初一学生思想品德好,班干比非班干学生思想品德好,女生比男生思想品德好。

关键词 中小学生 思想品德 层次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MATLAB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oral Quality Index System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ake a primary school and a middle school in Foshan City as an example

ZHENG Danping, YANG Ling’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0 引言

2016年,中国教育报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国内外对于中小学生德育情况的研究多、范围广。比如孔小莉[1]关于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与中小学生道德品质有关的指标要素,建立中、小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以佛山市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学生和某小学部的2-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计算各个学生的得分,从而进行比较研究。特别对初一与初二学生、男生与女生、班干与非班干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 问卷调查表设计

我们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中小学生认知水平为理论依据,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等文件为基本依据,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确定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分为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个二级指标;初中生思想品德评价指标分为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二个二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个数不等,每个二级指标都对应两个三级指标。

2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即构造各级指标对应的成对比较矩阵,利用Matlab程序计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对矩阵加以调整,确定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如表1和2所示。

3 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表中学生所填分值,按照表1和2中的各一级指标权重值,求出各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分值。如果分数90为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合格,<60为不合格。

3.1 各年级的思想品德得分分布情况

初中生思想品德优秀的有132人,占初中总人数的43.0%;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3.9%。小学生思想品德优秀的有152人,占小学生总人数的52.8%,思想品德不合格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4%。不論初中还是小学,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初中生不合格人数不到4%,小学生不合格人数更少,只有1.4%。这说明整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较好。

3.2 初一与初二学生思想品德比较

经过计算,初一学生思想品德的平均成绩为82.74373,初二的为89.30303,因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初二生的思想品德整体情况优于初一生。具体以二级指标“热爱传统文化”为例,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可得图1和2。

可以从图1与2发现,初二生得分为5分的学生占72.4%,对比初一生,得分为5分的学生占67.8%,与初二生相差4.6%。这说明初二生相对于初一生更加热爱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因为初二生在接受了一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更能体会其中代表的美和含义。

3.3 班干与非班干思想品德比较

通过表3统计我们发现,无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班干的总分、平均分都比非班干的高,这说明学生作为班干,比非班干学生多了一份责任。

3.4 女生与男生思想品德比较

由表4可以发现不论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女生的得分都比男生的高,这与在校时女生比男生表现得更加乖巧是一致的,而且得出的结论与假设的结论一致。

4 建议

根据比较结果,针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从如下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4.1 针对年级差异的建议

个体思想道德品质发展不仅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且也受个体生理机能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表现出年龄阶段性。而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学校教育一昧追求考试分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育模式,这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园的初一学生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势必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受限制,这与前面研究得出初一学生思想品德没有初二学生思想品德好的结论是一致的。学校应该给初一学生足够的过渡时间,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

4.2 针对班干与非班干差异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管理一个班集体,班主任会乐于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是班主任的这种做法无疑变相地把班级的学生划分为两个等级,班干部就是成绩优秀的,非班干就是成绩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习兴趣。

建议班主任在選择学生担任班干部时,不仅仅依据成绩的高低,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本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选择合适的学生担任不同职位的班干部。比如,对于外向、好动的男生,可以让他担任体育委员;对于成绩差但是有画画天赋的学生,可以让他担任文娱委员;对于内向、安静的学生可以让他担任设备管理委员;在班里有点小名气的可以让他担任卫生委员等。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同时,会下意识地增强责任感和奉献意识,进而提高其思想品德素质。

4.3 针对性别差异的建议

学生的品德主要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女生的思想品德得分比男生高,很大程度上还与女生和男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不同有关。针对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女生容易害羞、胆小、腼腆的特点,应该引导女生形成自信、勇敢、开朗的性格,鼓励女生通过参加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锻炼自己的胆量,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对于男生好动、容易惹事生非、有个性的特点,应该引导男生形成他们的忍耐力、控制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利用闪光点进行重点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参考文献

[1] 孔小莉.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6(5):29-30.

作者:郑丹萍 杨灵娥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原则论文 篇2: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摘 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和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和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要科学认识这些规律和特点,矫正和改革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的传统观念及方式方法,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

道德是人在一系列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稳定的特征。人的一生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特性存在着较大差异,人对道德的认知程度总在不断加深,人的道德行为不断通过自律和他律得到矫正和完善。因而,人的道德的养成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儿童期,是人的道德形成的初级时期。其发展特性更多地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至关重要。

一、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身体和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还基本不知或知之甚少,思想单纯幼稚,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还很低,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在道德认识上表现出表面性、具体性和从众性,不善于从道德观点、道德动机和原则上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德,往往以具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去认识别人的品行如何;在道德评价方面,往往以教师、家长和成人的评价为转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要发展孩子的道德认识,需要他们领会一定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并能从内心接受这些要求,变成自己行为的指南。

小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和丰富的过程,随着对道德的不断体验,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一方面,小学生对不同的道德的体验有较大差异,越是具体形象的,越是易受感染。另一方面,小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也逐渐由模糊的态度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的态度。因此,道德教育的着重点应放在培养道德行为上。

二、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表现及成因

1.当前小学生不良道德的表现形式

当前部分小学生存在的不良道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言行举止不文明,如说粗话脏话、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二是不节俭,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浪费饭菜、不节约水电等;三是公共意识较差,很少关心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爱护和保护,如破坏树木、在公共景区乱涂乱画等;四是自私自利、没有集体意识,在家中养尊处优,凡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尊重他人意识淡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只考虑利己;五是受社会不良风气侵染,如吸烟、喝酒、不当娱乐等;六是自尊心缺失,美丑荣耻意识淡薄等等。

2.对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现在部分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观上制约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当前,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或者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不管,或者对孩子的教育以打压为主等,造成孩子怯懦、孤僻、霸道、逆反,甚至出现孩子离家出走、伤害父母等行为。二是小学生生活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性强,更容易在不良环境的感染下误入歧途。三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学校的育人思想仍然停留在靠应试为主判断学生优劣的阶段,轻思想道德培育的问题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落后,有些教师往往多是照搬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很少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养成的奠基时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极强。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着眼于增强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扭转以功利为基础的应试教育方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体魄健全、心智健康的未来建设者。

1.树立家长良好形象,转变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思想品质、言语行动、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它们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培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极其重大。第一,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不断克服和消除自己的不良品性习惯和行为,在思想道德品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用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理想对孩子言传身教,使孩子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思想道德品行的教育。第二、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纠正不良倾向。一是要矫正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二是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上要矫正过分溺爱和专断粗暴两方面倾向;另外,对孩子的教育切忌简单粗暴,要以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感情沟通,引导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共商解决的办法,逐步树立孩子的自主、平等意识和合作精神。

2.学校教育要突出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平衡发展

目前,制约学校素质教育落实的最大阻力是应试教育机制和模式,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平衡发展,首先要改变学校偏重智力教育、以分数论英雄的弊端和倾向。其次,教师肩负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责任,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风貌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在思品教育的内容选择和采用方法上,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按照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教育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具体来讲,要做到“五有”:一是有目标,让学生有努力方向。二是有计划,让孩子们有收获。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检查督促的工作,确保计划有实施、有收效。三是有制度,让道德行为得到约束和规范。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学习、纪律、公共活动等方面制定一些细则加以实施,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四是有评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向导和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的行为得到激励。五是有沟通配合,家长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多沟通交流,把教师、家长、同学三者评价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进而不断取得进步,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的得到激励。

3.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创造良好环境

由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第一,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小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第三,通过整顿规范广播电视、出版、网络等文化市场,杜绝和消除不良影视、书刊等文化产品,杜绝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娱乐消费,清除小学生精神污染,用正确的舆论、优秀的作品引导和教育学生。第四,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展览馆等,组织小学生开展各类参观、参与、游览等活动,让这些设施成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第五,要加大投入,创设新的活动场所,要尽可能多地为少年儿童创设一些专门的活动场所,如少年宫、儿童图书馆、儿童主题公园等。通过这些优美的环境,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第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要积极配合,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帮助小学生鉴别和摈弃不良现象,增强学生提高辨别恶善、丑美和是非的能力,抵制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侵蚀。

作者:周丽娟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原则论文 篇3:

浅析小学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思想品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其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整体风貌。因而,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是一个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摇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水平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父母的思想文化素养和言谈举止,特别是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密切程度,父母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威信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小学生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下,有一些父母只顾挣钱,无心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更没有时间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从不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思想状况,把一切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学校。从物质上看,现在的孩子特幸福,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每天过的都跟过年似的;但从精神上看,现在的孩子又够“可怜”的,父母很少陪伴他们,内心的孤独没人可以诉说。有的父母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只关心主科(语文,数学)的分数,对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品德却漠不关心,开口闭口总是“我们什么都不要你做,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对小学生只有学业期望,而缺乏人格关怀。

有些父母喜欢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小学生就容易学习父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就是说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学着什么样。小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从一点一滴小事开始的,同样,他们的恶习也不是天生的,也是从一点一滴小事中形成的,对小事的放纵久而久之就会铸成大错,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比如,说脏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看似小事,但一旦忽视,就会影响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因此,身为父母,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2 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对策

由于小学生还小,他们的是非觀念,判断能力都处于萌芽状态,而父母在小学生心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父母要主动承担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自己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2.1 思想品德认识的培养

认识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只有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才能使小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行动,为什么要这样行动。首先,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道德评价问题。小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主要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开始时常常只是模仿、重复父母对周围现象的评价,以后才慢慢地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所以,家长对周围现象的评价一定要坚持原则,是非判断鲜明,给小学生打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如果家长是非含糊、善恶颠倒,就很难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认识。其次,思想品德要求的连贯性也很重要,只有前后要求一致,小学生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否则,今天要求这样做,明天又反其道而行之,就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记得看到一篇小学生的名为“我很矛盾”的作文,在文中他说,“一方面让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另一方面又教育我们,不相干的事情不要去做,特别是我爸,还再三叮嘱我在街上看见小偷偷东西不要喊,真的,我很矛盾”。因此,父母必须言行一致,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

2.2 思想品德情感的培养

思想品德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品德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就可能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小学生最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亲子之间往往是相通的,当父母高兴或情绪比较好时,小学生也会跟着高兴,反之,小学生也会变得很沮丧。此外,父母还要善于利用具体的例子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给小学生讲故事,小学生听故事的时候,容易被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所感动,与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连在一起,有时会难受,以至流出眼泪;有时会高兴,以至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总之,父母要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方式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逐步深化其思想品德情感。

2.3 思想品德意志的培养

小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坚强,就能够督促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着自己的信念和诺言。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让小学生感受到背后有大人的支撑,不管是犯错误,还是事情做得不够好,父母都要多关心和支持小学生。生活中多让小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小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多表扬,让小学生信任自己,发生问题时,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不要让孩子用哭来回避问题。其实,当小学生受委屈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样长大后小学生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安全感。其次,父母不要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要让孩子自身做个纵向的对比,看现在和以前是否有进步。

2.4 思想品德信念的培养

思想品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一定的认识,经过人的理性和人生经验的过滤转化为信念后,才能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南。信念就是一种被个体所理解的认识,是一种被个体情感所肯定的认识,并带有个体坚持与固守这种认识的意志成分。信念是驱动和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父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对小学生思想品德信念的培养,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加强思想品德意识培养,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和他人,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时代要求,当好小学生的表率。

2.5 思想品德行为的训练

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首先需要父母适当地引导。当小学生还不懂得怎样做时,父母可以先帮助他完成某项任务,然后再让他独立行动。对于做错事的小学生,不要一味的责备,而是要给小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怎样做。其次,父母需要引导小学生做到学用一致。如果只是心里知道应该怎样做,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怎样去运用,思想品德认识再好也是无用的。这就要求父母经常去督促检查、严格管教,以确保良好行为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曾春霞.探析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综合版,2012(36):42.

[2] 丁玉玲.浅析当代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187.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王跃娟

上一篇:局信访维稳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场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