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验室是培养训练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民办高等学校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性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 篇1: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与来华留学、出国留学构成我国跨境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分为非独立设置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对象,针对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管理体系混乱、管理模式不规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办学模式日趋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直接影响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学生管理工作对于维护项目有效运行、维护学校稳定、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生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工作创新举措,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思维模式,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与历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氛围、社会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大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更新的理念予以区别对待。然而,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纵观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仍没有得到深入贯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有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即:自我优越感较强、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动机多样化且多为外在动机。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不应采用因循守旧的方法。

(二)教育管理体系混乱,学生整体评估体系缺失

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国内现行管理体系存在“分块化”现象,教师负责学习指导;辅导员进行“总揽式”管理,即在学习、思想、心理、实习、生活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教务秘书负责课程安排、科研安排。这样的管理体系导致了教师只负责上课,对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辅导员负责学习、生活等全面管理,但对专业了解少;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课程安排,对学生学业情况了解少。相关人员缺乏对学生的整体了解和判断,学生的整体素质管理及评估体系缺失。

(三)教育管理模式不规范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国内教育过程的学生管理处在发展初期,正在摸索积累的阶段,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践管理模式还不够成熟。按照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基本分为三类,即专业学院管理模式、院系管理模式、双方管理模式。专业学院管理模式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隶属于中方高校的二级单位。该学院一般为“国际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或“国际学院”。院系管理模式一般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放在专业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实现与二级学院资源共享,但无区别化特征导致专业性不强。执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单位,采取一种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管理队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双方管理模式指中方学校外事部门与专业学院或院系共同管理。外事部门负责扎口管理、统筹协调,专业学院(院系)负责计划制订、财务安排、课程安排、人员安排等具体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录取分数一般低于同批次的录取线,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这些学生带来全新的挑战,使得原本基础较弱的某些学生产生消极抵抗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好,容易导致自我管理能力弱、依赖性强,对于项目管理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负面影响大。相关管理人员要认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特殊群体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首先,安排教学活动应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体和中心,对于项目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起关键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就是以学校发展为中心,只有保障学生发展才能保障项目顺利运行,进而保证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作為个性化非常鲜明的个体,其学习需求、发展需求是项目运行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采取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倡导个性化教学。再次,倾听学生合理诉求,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合作项目学生与学校其他学生一样,具有自身的诉求和愿望,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诉求,合理开导化解相关诉求,促进和提高管理实效。

(二)建立灵活的管理体制

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由中方和外方按照相应比例人员构成。委员会下设主任、副主任、学术负责人及行政负责人。主任由中方分管校长担任,副主任由外方分管校长担任。学术负责人为项目学院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主任及副主任负责统筹规划、重大决策制定;项目学院负责教学计划及方案制定、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职能部门包括外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学评估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后勤处、学生处,分别负责外事协调、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学生就业指导等,每个部门设置专人负责制,处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校长负责制下的部门协调制,保障项目运行(见图1)。

(三)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

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从内到外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说服教育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使之认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走出国门的潜在群体,为了应对国际多元化环境,更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另外,应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机制。通过定期提供咨询服务,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宽格局的咨询开导服务。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提出针对性方针,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优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是开展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面对合作办学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按照培养方案开展特色化教学,努力培养出中西合璧、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综合业务素质建设,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更应具备人生指导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心理疏导能力、思想教育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另外,要通过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提高语言水平和业务能力,摸索激励为主、帮教为辅、分层教育、分类管理学生的管理方法。学生辅导员要根据个体差异,区别化对待合作项目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诉求,积极响应并按需处理。以南邮-纽约理工学院为例,学院会定期选派辅导员赴美方校区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生活、日常、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为学生解决实际需求。

(五)构建五位一体管理机制

家庭、学院、学校、社会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影响学生的首要环境因素,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学院作为学生认知的第二大环境因素,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体,学院管理好坏决定学生发展的速度;学校的定位、学校发展理念关乎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质量程度反过来影响学校的水平;学生自我管理作为内部主导因素,应与外部因素协调一致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都应重视管理,探究管理方式与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助力学生成长。

三、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其关乎学生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学校应开创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应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及带动效应,发挥中外合作领域“窗口”和“实验田”的作用,适当时候把经过尝试的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稳步向非合作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民选,李亚东.中外合作办学认证体系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谭花蓉.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8-140.

[3]马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济南:山東大学,2010.

[4]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

[5]伍志显,沈胜林.浅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教育与管理[J].新课程研究,2011(10).

[6]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治理与发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EB/OL].[2004-06-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0406/t20040602_180471.html.

[8]王爱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学园,2014(25).

[9]袁莎.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

作者:朱治亚

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 篇2:

浅论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摘要:实验室是培养训练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民办高等学校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搞好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性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认清实验室在民办高校的地位,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设管理是实现实验室高效运作,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保障。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一、实验室在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民办高校大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的提升,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总结,这就是理论到实践,实践总结到理论的普遍自然过程规律。实验室是实现上述职能的必要条件,因此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是自然科学理论验证,生产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1]。可以说,没有实验室就没有自然科学理论产生,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3]。

1.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作为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为社会作贡献。结合现代大学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集中授课为主要特征的授课模式,使学生不可能在学习期间,直接参加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因此,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做到的,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1]。因此,实验室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研究的重要基地。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高等学校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高等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平台,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拥有一批领先水平的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3]。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科学校来说,离开相应水平的实验室,就不可能有相应水平的学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都拥有先进实验设施和丰富的图书资料,它们成为开拓科学新领域,发展前沿学科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所必需的重要条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科研中心的重要标志[1]。

二、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投资规划。严格根据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理论教学的需要,制定长中期投资计划。短期,侧重理论教学;中期,侧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长期,则侧重学科的发展。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侧重重点学科的需要。根据各阶段的特点需要,添置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把实验室资金集中投放在重點学科,以点带面,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实验室的规划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国内外情况,列出不同时段学科要达到的目标,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以及各个计划阶段投入的资金,引进的人才质量、考核的依据等。

2.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人员是院校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靠力量,教学队伍的结构、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科研创新的水平和效果。实验人员由实验教学的教员队伍、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三部分组成。为此,必须从教学实施、创新科研、管理运行和技术保障四个层面着手,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高、适应民办高校实验教学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职能素质结构上,实行梯次配备、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增加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的人员比例,以形成群体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各种实验教学集训[4]。有针对性地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在职培训业务学习,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提高其从事本专业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根据学科的发展,制定实验室人力资源规划,树立目标,形成实验室人力资源的优势,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需要[5]。

3.实验内容的整合。一般分为基础性试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试验,在这三类实验内容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科建设的需要,对试验内容进行整合。特别是基础教学实验,综合性实验要模块运作。创新性实验,内容要具有前沿性,探索性或应用性。把实验室按照学科建设进行分类: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科研探索实验室,强化整合专业实验内容,重视综合实验内容,鼓励科研探索。实验内容也必须改革,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提倡把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条理化,编写成部分可操作的实验,以更新实验内容,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实质是把科学研究引入实验教学,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得到的都是对书本知识的感官理解,然而学生做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能够得到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6~7]。

三、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实验仪器物品的规范化管理。(1)建立健全仪器借入借出登记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分明。同时按仪器设备的档次价格,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相关的账、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通过仪器借入借出登记制度,确保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1]。(2)建立精密仪器专人保管制度。精密仪器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价格高,容易损害,维修费用也高,对教学、科研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有专人维护才能保障其正常使用,对其养护保存一定按精密仪器的要求,科学规划,以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其必须建立由专人管理的岗位责任制,运行与维修过程必须按时准确地登记。不准擅自操作、调试、拆卸,建立相应的拆卸审批制度和罚款制度[8]。(3)建立危险试验品专人保管制度。因为危险用品,具有爆炸、有毒、易燃等性质,容易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因此,保存使用必须依据一定程序。危险试验品使用保存需要专门的知识,不正当的使用就会带来生命危险,不恰当的保存处理,同样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危险试验品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专人保管[9]。

2.实验室安全思想教育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能在自己岗位上爱护仪器,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知识,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经常关注仪器的工作状态,把一些可能出现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在实验室内悬挂学生条例并严格执行。除对学生加强爱护仪器设备的正面教育外,还实行对小仪器,小工具借还手续及损坏仪器酌情赔偿制度。这一工作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仪器设备的工作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1,9,10]。

3.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1)做好实验教学科研规划。实验项目是每个实验室在一定时段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专业课实验内容,或是各个专业的综合实验,或是本学科的科研创新,是一个时期内全校实验室可以开和拟开项目的总和。包括项目名称、目的、所需仪器、耗材、实验要求、仪器现状,学生使用情况。有了上述内容,就明确了各实验室的任务,各实验室需要什么仪器,仪器现状及其在实验中的作用[3]。(2)采取实验室管理系统,做好实验教学进度计划的管理。各个专业需要开出的专业实验项目、课程综合项目,各个学科学要开出的综合实验项目或科研性项目,及时输入管理系统,给予合理的安排计划,便于实验室的控制。这样既可给学生、老师自主性,又可以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教学科研进度的顺利进行[7]。(3)做好实验科研考核。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实验而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掌握仪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实验的操作和测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又要能独立操作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后者更为重要。

4.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分析。实验室档案内容广、专业性強,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会很高。实验室档案要求准确、完整、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所以,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11]。

四、小结

实验室是民办高校专业课程理论实证的场所,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是教务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又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一场所,是书本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训练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同样,实验室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没有实验室的科学创新,学科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学科就会失去优势,就会危及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甚至危机学校的生存。由于各个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侧重点不同,专业有不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验室建设管理会有所不同,具体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管理,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研究,论文对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探讨,对各个实验室建设管理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名扬,王麒麟.实验室系统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3):120-121.

[2]朱威同,杨厚俊,范延滨.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9):107-109.

[3]庞原鹏,崔占臣,杨柏.探索培养机制培育创新人才[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5,(1):55-57.

[4]沈剑敏,陈强,张东凯.适应形势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151-153.

[5]张景华,郭蕾.基础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2):l7.

[6]蒋洁,李琦,李冬娜.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海南医学报,2006,(3):277-278.

[7]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2006,(1):77-78.

[8]蔡布阳.试论实验室安全规范化管理[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1995,(2):80-81.

[9]张显竹.化学实验室管理初探[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35-35.

[10]顾薇,胡桂楚.实验室建设实践及发展思路[J].常熟高专学报,2004,(2):113-115.

[11]周一红,赵永刚.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58-158.

[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于春霞,路素青

化学思想教育初探管理论文 篇3:

组织多元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现有教育教学行为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倡导在班集体中组建学习型组织,并从四个维度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效率。

关键词:化学;多元合作学习;主动性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级二级达标学校,因为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素质和管教水平偏低,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缺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和班科任教师普遍把工作重心放在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例如,对课堂上开小差、睡觉以及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处分;对考试成绩不理想或退步的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和心理疏导;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大奖励与表彰的力度,并通过各种场合给他们树立榜样示范作用。然而,这种偏重德育式的管理方法和精英式的教育模式在初期略有成效,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学生往往表面上答应整改,实质上难以有真正的进步与蜕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笔者通过对学校师生的访谈和调查,总结出现有教育教学行为的如下弊端:

1. 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在实施整齐划一的德育式管理和注重注入式学习模式后,能得到社会和学校肯定和嘉奖的学生仅局限于成绩优秀生。对成绩中等生和后进生更多的是指责和批评,他们对学习本来就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缺乏积极引导,最终失去信心,并形成恶性循环。

2. 弱化同伴情谊和班集体氛围

精英教育模式将光环聚焦于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残酷地剥夺了多数学生的成功机会。功利化倾向的评价造成学生之间相互排斥、紧张甚至敌对的同伴关系。在班集体冷漠、虚伪的学习氛围中,部分学生慢慢形成了自私、偏执的性格,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班级和校园文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唤起心中“沉睡的自我”,必须组建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参与、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氛围中多维互动、彼此信任,通过描绘共同的学习愿景,建立真诚的同学情谊,组织高效的合作学习等手段,使学习型组织的全体成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内心的潜能、感受知识的力量,最终产生学习的渴望。

二、合作学习的涵义与优势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阐明不充分的推理而最终理解并内化知识。在四人或六人一组的学习型组织里,学生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精诚合作,将“小我”融入集体中,并以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形成个体和团队双赢的局面。

合作学习的优势如下:一是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和相互交流拉进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二是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成员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这种学习型组织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成员自主交流、共同研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学习潜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意识。

三、多元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组织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合作学习活动,即多元合作学习活动。其“多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时间安排

(1)课前时间:教师可以选择开放性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到商场选择所需物品,与同伴进行互动式讨论。例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交流·研讨”之前,就布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合作探究:尽可能多地列举你所知道的物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说明分类依据并绘制简图表示分类结果。

(2)课中时间:教师提出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化学主干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笔者在教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迁移·应用”时,提出了如下问题:分别书写下列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进一步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和盐。

(3)课后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笔者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练习与活动”环节就设置了如下探究式问题: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认识物质变化。请你以2H2+O2 2H2O为例,谈谈自已对化学变化有哪些认识。

2. 多元异质分组

(1)按兴趣爱好分组:笔者所任教班级里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动手做一些小手工、小设计,可将这些学生组成化学趣味实验小组。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进行诸如“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制作固体酒精”等简单易行的趣味化学实验。笔者认为,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龄人进行合作学习,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潜力,点燃其激情的火焰。事实证明,化学趣味实验小组成员能投入而专注地做实验,当实验取得预期效果时,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之情表明他们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按性格特点分组:组建学习小组要遵循异质同组、男女混搭的原则,即组内包括多种性格的学生,让性格外向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安排诸成员的任务分工,协从性强的学生则能较好地配合团队的要求适当妥协。女生的性格普遍细腻、严谨,男生则具有果敢、大气的性格特征,教师将个性差异大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团队,并形成驱动力、合作力、向心力大的学习小组,就能较好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按成绩搭配分组:教师还要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优、中、差三类学生混搭在同一组别,形成梯度分布,以强(下转第104页)(上接第96页)带弱,以中促好。这样,优秀生可以用自已的思维和行动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促其进步;而中等生的努力也能鞭策优秀生永不止步、挑战自我;而良好的互学互助氛围也能推动后进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和组内成员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其逐渐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更愿意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使多元合作学习走向良性循环。

3. 多元活动内容

(1)问题探究合作活动:指师生、生生围绕某个问题或多个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讨论、互为解答,在双向交流、多维互动的过程中达到答疑解难、共同成长的效果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该形式常用于课前预习和课中学习环节。例如,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活动·探究”的内容是:将元素周期律初探的表格补充完整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出柱状图或是折线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个探究问题涉及到作图,正好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也有利于同伴之间协作完成。故笔者在课前安排班级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方向来合作完成制图、分析、总结。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交流并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探究合作活动:指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化学实验主题、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组装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得出化学实验结论,最终回答相关问题的探究式合作学习形式。该形式是化学合作学习的独特之处,它对促进组内成员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实验技能以及提高团队合作学习能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因此,开展实施实验探究合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笔者针对“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铁三角之间的反应、氨盐的性质、卤素间的置换”等实验中,经常组织2人或4人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合作活动,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研究性学习合作活动:指教师带领学生围绕一个大范围的命题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要将这一个大命题划分为几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干分配给每个成员,每位成员重点研究各自的责任项目,并及时与其他成员沟通、反馈最新研究成果。各小组长则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书面过程材料和成果汇报材料。教师可在每学期组织一次此类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 多元活动评价

(1)多元评价内容。教师可以设置表格,以优、良、中、差的评价等级考查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他人的合作效果、小组活动的贡献度以及学习效果等项目。

(2)多元评价主体。教师设置小组学习情况记录表,及时记录每个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其他小组成员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

四、结束语

笔者在实施多元合作学习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与之前相比较,他们更能主动思考和摸索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同伴之间也形成了多维互动、互助互惠的学习氛围,班级产生了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该实验班的化学成绩也从原来的中等偏下水平提升到年段前列。

当然,在实施多元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 要全盘考虑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教师设计活动内容时要立足学生实际,不能刻意拔高学习难度,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2. 要让各学习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小组长要善于根据成员的特长和实际分配学习任务并跟踪记录,每位成员要认真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及时交流和反馈。小组长还要具备协调和灵活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从而确保高效完成团队成果。

3. 要确保合作学习过程有始有终。各小组成员展示活动成果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各小组做好组内及组际评议活动,形成完整的结论。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并使之成为学习的永恒动力。

参考文献:

[1] 姜国华.乡镇中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研究[J].中学化学,2009 (7).

[2] 曾 裿.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2 (3).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翔安分校 361000)

作者:黄威

上一篇:国家税务局信访工作总结下一篇:质监局工作总结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