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方法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推荐8篇)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 篇1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师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风润物一样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时刻检点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为,为子女的品德修养做出示范。

当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的示范作用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家长正确地给予引导。父母该如何在生活中为子女选择、树立榜样呢?要通过讲故事、看电视、读书等方式宣传并树立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响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为在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应成为孩子学做人的准则。要使孩子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长必须首先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响、感化、引导孩子。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

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

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

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总之,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不仅要耐心细致,还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还怕教育不好他们吗?

学会交谈

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诲和启迪。单纯的家长讲、孩子听,没有反馈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长借交谈对孩子进行挖苦训斥,抓住一件小事唠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厌,则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成功的交谈,似春风化雨,孩子是会受到教益的。

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心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表扬、奖励的艺术

对孩子进行表扬、奖励也是很有学问的。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

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

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

近几年,有些“学者”把“赏识教育”称为“万能的教育”,并且说:“赏识孩子时,可以无中生有。”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种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学的。

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

宽容的艺术

宽容是指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孩子的过失,他们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冷静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举个例子来说明:

列宁8岁时,随母亲去姑妈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当时无人看见,查问原因时他害怕也没承认。细心的姑妈猜着准是淘气的列宁打的,不过妈妈一直保持沉默,等待着儿子民中萌发羞愧感。三个月后,妈妈亲昵地抚摸着儿子的头,欲有所言,不料列宁失声大哭,讲出了打花瓶的事。妈妈安慰儿子,并宽容了他。妈妈知道儿子在这场内心的道德斗争中,美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可见,宽容的确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应用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实施宽容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并深感内疚、悔恨时方可运用宽容手段。

家长准备原谅孩子的过失时,应该从表情上、语气上使孩子感到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悔改。如列宁母亲对列宁的抚摸,甘地父亲的热泪,都是对他们极好的教育。家长不可取无所谓的态度,使孩子如释重负,没有压力,缺乏改正的决心。

宽容,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而这种习惯和品德只有在实践的锻炼中才能产生和巩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某件事没有干好,就再不让孩子动手参与了,允许孩子去干好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宽容。

宽容,绝不等于放任、撒手不管。宽容是积极的教育,旅途是家长失职的表现。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小学家庭教育方法 篇2

在网络在家庭中普及的今天,儿童不可避免很早就接触了网络。法国当代心理学家H?瓦互提出,在儿童成长(6岁-12岁)时期,是儿童心理一个新的转向的进行。“这时,儿童从本身找出来的长处不再能满足自己,而是需要用别人的长处来自我装饰。儿童的主要兴趣从自我转向外界事物,这主要是缘于儿童交往的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和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再是主观、片面、孤立的了,而是形成了客观的、联系的认识体系。”因此从小学就开始加强网络德育工作,使小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为其在将来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成为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要求。

1 小学生接触网络现状

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实施的我国首部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8成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有“超过四成”的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学习”。游戏是上网小学生的最爱,上网玩过游戏的比例超过9成,但游戏也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2 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1)网络的发展将小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将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交互性和平等性。网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儿童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经过自身的判断融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还可以看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广阔的虚拟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他们可能会遇到现实世界中没有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这种生存方式无疑将大大促进儿童独立意识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成长为能够胜任多种角色的社会新成员。

(2)网络将促进儿童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信息传播手段、交通运输工具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比较缓慢,内容比较狭隘,处于不发达状态,社会交往的范围和深度也有其局限性。而在网络时代,电子波将远在千里之外、素昧平生的人联系到了一起。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决定了在网上交流的过程中,冲突必将频繁发生。为了避免引起冲突,能够在网络空间中继续存活下去,儿童就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无形中对健全儿童的道德法制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网络将促进儿童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儿童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社会所倡导的文化及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充分帮助儿童人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学习和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开放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同时,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助于儿童从中汲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力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网络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进步的、有利的。但是这一高科技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也不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在思想意识方面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随着信息全球化高速传递,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各方面的观念将大量充斥其间,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也将被大量渲染,其中不少是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乃至黄色淫秽的东西,对儿童的危害极大。另外,游戏软件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网络游戏软件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极为不利。

(2)网络的发展加大了儿童选择信息的难度。由于互联网没有主观责任机构,用户的发展和使用没有限制,对网上的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这就容易为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各种宣传、竞选、结社、集会甚至抗议、请愿都可以上网。对此,各国政府很难加以控制和封锁,我国也不例外。在这种背景下,就难以对儿童进行信息选择指导,儿童可能会在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不知所措。

(3)网络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对儿童也造成冲击。由于网络的世界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有的只是信息交流,没有检查者,这种情况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一些儿童会滥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视社会道德伦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网络使用的是人机对话方式,儿童与其他人之间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大为减少,这必将导致人情淡漠、疏远,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与接触,他们就容易产生紧张、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障碍。

3 小学生的网络行为心理分析

3.1 从众性

小学生的行为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别的孩子在网络中学什么做什么,我也要学什么做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父母反映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但是在集体的环境中,可能伙食并不如家里的好,孩子们明显从吃的数量和速度上都比孩子在家里好很多。这是因为儿童的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孩子在好好吃饭,自己也要好好吃饭。因此利用好儿童的从众心理,在网络上德育教育上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3.2 模仿性

儿童成长过程模仿其它人的行为、语言、生活习惯是一种本能,关系最近的人被模仿的最多,各类研究都证实了儿童的这一特性。所以父母的网络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极其重要的。

3.3 娱乐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小学生都喜欢玩,喜欢游戏,学习兴趣比较容易转移,一个不能有娱乐性,趣味性的教育是不能得到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认同和配合的。能适时地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网络德育教育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一些问题巧设悬念,能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起他们自主求知的强烈愿望。这对于培养学生持久、旺盛的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强化小学生网络德育教育的方法

1)是强化校园网,让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这一阵地,使德育以主动的姿态在学校网站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在网上实现同步教学、答疑解析,信息交流,还可以设立丰富的网页校园,把班级工作、思想教育、少先队活动等变成公开的网上栏目。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德育空间,可以争取主动权,增强网络的可控性,。而且应当在校园网中加入创造功能和娱乐功能,不仅为儿童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2)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审查并制定合适小学生的合法网站列表,并制作链接列表加入各学校的网站,方便学生访问,让健康,有意义的网站占领儿童的网络阵地。

3)是以技术手段控制儿童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学校和家庭电脑中安装“绿坝”,同时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将儿童保护在不良影响之外。

4)强化家长对儿童上网的正确引导,学校首先要和家长的密切沟通,因为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相关。家长的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过分的放纵和过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通过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找出针对自己孩子最有效果的方法,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

参考文献

[1]许泽高.谁来挽救我上网成瘾的孩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对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03-206.

[2]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3.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方法 篇3

【关键词】品德 教育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52-01

一、教会学生认识自己,促其健康成长。

我们现在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7~13周岁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经济发展的今天,他(她)们的家庭大部分进入小康阶段,优裕的条件,爷爷奶奶的溺爱,把他们中的大部分推上了“小皇帝”的宝座。因此,他们在校自以为是、唯我独尊。面对这一群“皇帝”,笔者认为:

1.利用有效课堂,探讨“自我”。

品德课在编排中,有这样一课《我更了解自己》,教师在教学中不妨这样安排,课前布置口头作业: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家长、邻居、亲戚、同学对我如何评价?教师让胆大的同学先自我介绍,介绍不足之处,同学们可以补充,教师再给予归纳。

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呢?首先,我们应正视缺点,平静理智地对待它们;其次,分清哪些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哪些是不能克服的缺点;再次,如果可以克服的缺点,我们应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地一步一步想办法完善自我,虽然我们不可能是完人,但如果我们缺点少一些,岂不是离完人更近了一些,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容易了解自己,并学会看待别人。

2.引导学生与人相处、沟通

在学校中,学生之间难以相处,不能相互沟通。教师应怎样引导他们相处?首先引导他们学会赞扬他人,从而得到相互赞美,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鞭策,可以使他人或自己树立自信、笑对人生,并要求学生每天赞美一人,使全班学生在赞美与和谐中度过每一天。

二、利用课本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环保、懂得珍惜

《地球在发低烧》一课形象介绍了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我们现处的环境、气候都发生了变化,冬季不在寒冷,夏季出现高热现象,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2003年欧洲有2.1万人因酷暑死亡,有些地方连铁轨都在高温下变形,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南北极冰川高山部分融化,以而使海平面上升,有可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陆沉到大海。当学生们知道这些情况后自然会发问:引发这一系列的原因是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能吸收太阳发生的热量,并阻碍地球表面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使地球大气增温,这一现象与我们自家蒸馒头相似,使蒸笼内温度变高。这一现象科学家称为“温室效应”。然后再引导学生,我们现在为什么禁烧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利用水力、太阳能和风能等发电,减少向大气环境排放二氧化碳,大力种植花草树木,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用纸等一系列做法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环保,为环保尽力。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1.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历史,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

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独有的传统中药治疗法、推拿、针灸等能治疗其它国家认为不能治疗的疾病。古代医学泰斗李时珍、华佗,他们的医术、医術专著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德、英、法等多种文字。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科学家已为全球人所知晓,我国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现代航空工业已跃居世界前列,结合现在的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等内容,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2.利用多媒体手段和事例,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可能一目了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图片,做成幻灯片,利用学校电教手段将内容播放出来,使学生能直观了解课堂内容。

3.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思想。

目前,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学杂费等全免,均由国家承担。同时,近年来我国还为边远山区的学生进行了营养午餐补贴。通过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告诉学生国家在时时刻刻的关怀着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叙事 篇4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个人味

语文课的个人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

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方法 篇5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谈不上素质教育,两者是有机的结合体。本学期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育:

1、营造氛围使学生喜欢劳动。

劳动课上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在于导,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如把自己当作环境卫生的保卫者、班级的美容师,把枯燥的卫生打扫变得富有人情味,学生干起来也特别积极;也可运用尝试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教师不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两点:

(1)教师摆正位子甘当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极参与。教师应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并使学生忘却师生界限,消除学生的被驱使感。

(2)教师包容学生的失败。劳动课实践操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尝试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闭自卑,不敢尝试。

2、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重视劳动。

儿童的劳动教育尤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从感性认识入手,使他们从生活实践中了解劳动的意义。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3、教给劳动方法,使他们学会劳动。

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劳动教材,依据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并根据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参看课文图示,用课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劳动技能。同时结合学校的劳动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入校第一次大扫除,教给学生怎样扫地、排课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环境,又学会打扫方法。教学生劳动,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视,因此要发动家长,每逢节假日教孩子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组织学生向家长学一样劳动本领,开展我学会了的活动,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

4、重视评价,巩固教学效果,让他们自觉劳动。

在劳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劳动热情,自觉端正劳动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

①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

②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

③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④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

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

5、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每天的值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值日小组,冠名教室的美容师,把值日工作分配到人,落实到每组的值日组长,实行轮流值日;值日组长必须把值日情况做好记载,尽量记录做得好的同学,然后由组长对他们做出反馈奖励,提高组长的积极性;开展比武活动,每天放学检查教室环境卫生,好的小组奖一个五角星,每两天抽查个人卫生一次,好的个人奖一个大拇指,结果同个人考评结合起来;新书发到学生手中,便开展包书皮比赛。结合中国少年雏鹰行动,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不仅开展于校内,并可延伸到家庭,如配合家长制定劳动计划,放手让学生参加劳动,培养劳动兴趣。竞赛还应适时,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开展我帮妈妈活动,我疼我的(家长)活动,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

中小学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 篇6

秭归县屈原镇新滩初级中学

谭国发 余先伟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对象传授美的知识,从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美的情操,形成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思想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先秦时期孔子的“里仁为美”,孟子的“充实谓之美”,墨子的“非乐为美”,荀子的“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等美学思想渊源流长;在西方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是美学史上第一个给“美”下定义的大师,他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和谐”,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揭开了西方美学的序幕,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美学论雄霸西方美坛2000多年云云,影响颇为深远;在当今,审美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审美教育的领域在拓展,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并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重视审美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讨论时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也是新时期审美教育的精神实质和时代要求。因此,加强审美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尤其是审美观还未定型,创造美的技能还未形成的中小学生显得更为迫切。

一、审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审美教育自然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渗透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然要求。

1、加强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现行中小学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决定》已将审美教育放到了相当重要位置。随着中国加入WTO,教育已作为一种服务行业纳入到WTO游戏规则之中,随之西方教育思想将逐步渗透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包括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一些不健康思想的渗透,加之中小学生的是非观、审美观尚未确立,因此,《决定》指出,教育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加强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教育,维护国家的教育主权,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学生自觉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憧憬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未来。

2、推进审美教育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为了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使中小学教育真正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部对原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如《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课程不仅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而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作用是独特的。在其教学建议中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都说明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要坚决杜绝那种读读背背的纯美术知识的传授、描描画画的纯美术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活动,更要杜绝那种因美术、音乐等课程未纳入基础教育升学考试范围,而将艺术课作为学生的娱乐休整课的不规范行为。以美术课为例,美术课的教学要在注重美术工具性的基础上注重美术的人文性,在注重美术自然性的基础上,注重美术课的思想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在加强艺术课程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其它学科审美教育的渗透。

3、强化审美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教育理想。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将教育对象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朝闻说:“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不是一种‘加法’,而是一种‘化合’,前三者离不开美育,美育的作用渗透在前‘三育’之中。”如智育中的智慧美、知识美,德育中的思想美、心灵美,体育中的体态美、竞技美,劳技中的创造美、感受美等等。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复合性人才,从而高举“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大旗;在国家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亦是德、智、体、美各有所需,又各有侧重。因此,加强审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亦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

二、审美教育的途经和方法

1、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建立在真、善基础上的辨别美丑的标准。审美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目前,一些人的审美观个人化倾向严重,只要自己认为美就什么也不顾了,更重要是对于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的审美观带来方向性的错误。中小学生的审美观除了80年代的“大红大紫”和90年代的“五讲四美”审美观外,还要通过中小学学科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与时俱进地加强中小学生的服饰审美观、情景审美观、消费审美观、体态审美观、建筑审美观等健康美学意识的培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朴实无华的服饰观。通过《民间艺术》、《服装设计》、《服装色彩搭配》等内容的教学,使中小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年龄、性格、气质、民族、性别,适合自己体型、肤色的服装款式,学会评价现实生活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的着装问题,反对社会上的奇装异服,反对在服饰上过份张扬自己的个性,反对穿着攀比。通过《花鸟小品临摹》、《辉煌的中国古代美术》、《百年竞技的中国现代美术》中山水画的欣赏教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认识到身边的山也有与泰山、黄山等名山相媲美的地方,身边的水也有漓江水奇特的共性,让学生画出现实生活中的山水,描绘理想中的山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恬雅的情景审美观。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讲故事,如《方志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优秀作品,使学生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生活,明白那种一味攀比吃穿,铺张浪费,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无为表现,建立俭朴的消费审美观。通过《外国美术长廊》中人物的形象美,人体的结构美,人体的动态美,人物的神态美等美术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态美是一个人的骨架、肌肉、肤色的外在表现,亦是人的气质、涵养的外在流露。同时,体态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互相作用,因此不要过份地追求自己的体态美,更不能学社会上那种不顾自身自然条件而整容,畸形追求体态美,培养健慷的体态审美观。“我的家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是一种古朴的建筑美,高楼林立、灯光闪烁,是现代的都市建筑美,古希腊的神殿、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美国芝加哥市的540米的摩天大楼是智慧科技美的体现。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论自己家庭住房如何,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怎样,都有她美的地方,只不过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改造。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改造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健慷向上的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审美的时代感

美的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时代对美的标准是不一的。如我国的服饰大致经历了长袍、中山装、西服到目前的自由化,每种服饰样式在当时背景下是美的款式。当今极少数男人留着长辫子是极度张扬个性的表现,而在清朝,中国男人不留辫子是不忠不孝的,也是极端丑陋的。人类对自身形象美的追求,各个时代也是不同的。在我国《诗经》的首篇《关雎》里唱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窈窕”就是苗条、幽娴的意思,楚国文学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描述他乡里的一位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其中“腰如束素”,就是指腰象一束绢那样柔细。可见,在先秦时期人们是以苗条作为女子体态美的标准。可到了唐代就以丰腴为美了,有 “东方维纳斯”美誉的莫高窟彩塑菩萨的丰满健康美佐证。《朝元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中,仕女们圆润的面颊,丰腴的身躯,白皙细嫩的肤色是唐人对人的体态美的审美标准。同时,不同年龄段人的体态美的标准亦不同,如小孩的憨厚美,农民的健壮美,漫画人物的夸张美,战争年代人物的悲怆美,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如此内容教学,要使学生明白美的标准一定要与时代要求相适应。

3、培养学生审美的民族感

审美标准具有民族性,反映在服饰上,非洲的班图妇女就喜欢在腰间缠绕着艳丽的大花布,苏格兰的男子则喜欢穿花格的短裙子,阿尔及利亚南端的图阿雷格人无论是男女都习惯披蓝色的披肩。我国汉、满族妇女曾经都喜欢穿旗袍,朝鲜族人喜欢穿白色或彩色的长裙,藏胞则喜穿黄色的藏服,蒙族人却穿褐色或绿色的大袍。同时,民间艺术与都市文化又有很大的区域差别。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各民族的美。通过对学生审美民族感的培养,教育学生要吸取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美的精华,感受我国在现代文明中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思想感情,最终将自己民族中独特的美推向世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美的未来。

4、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适合其年龄特征的必备的艺术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艺术技能,更要激起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在音乐课中感知美:感知乐坛中盛行一时的“黄土高坡”直抒胸意、粗犷阳刚之美,感知刘天华的二胡曲《良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含蓄细腻、阴柔苍凉之美。在美术课中感知美:感知《四川大足石刻佛》的深幽、神秘之美,感知《立马》的浑厚、质朴、古拙的艺术之美,感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的凝重的人性之美。在诗歌中感知美: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感知北方冬季的苍茫之美,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感知热带、亚热带的秀丽之美,在“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诗句中感知我国江河的壮丽之美,在“胡天八月即飞雪”,高处不胜寒”诗词中感知诗词意境的深远之美。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不断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技能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说过,人类从蜘蛛结网学会织布,从燕子营巢学会盖房子,从黄莺和天鹅的宛转鸣叫中学会了歌唱„„从荒野时代的穴居野处到巢氏架木为巢,直到今天高科技时代的摩天大楼,都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审美教育的落脚点就在于使学生掌握美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实践中鉴赏美、创造美。

人要有美感,只有有了美感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欣赏美,创造美,才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和谐而美丽,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美丽而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新篇》杨辛 甘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与中学生谈美》孟宪明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3、《美术课程标准》

4、《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5期,5、《初中美术》教科书 湖北美术出版社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法 篇7

一、要明确小学语文的总目标

小学语文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的, 三者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这就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许多教师弄不明白小学语文的目标, 盲目教学, 那是不正确的, 不是成功的教育。我认为小学生语文的总目标是。

1. 在小学语文学 习过程中 , 要培养小 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 要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 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文化多样化, 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的品味。

3. 教师要增 强小学生学 习语文的自 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让小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小学语文的基本方法。

4.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还要让小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教 师要带领小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 要教 会 小 学生 学 会 汉 语拼 音 , 学 会 说普通话。

7. 教师要派样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 最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8. 要让小学 生能明确地 表达自己的 所见、所闻、所感, 要能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法。还要让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9. 培 养 小 学 生的 口 语 交 际能 力 , 能 和 人无障碍的沟通。

二、要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小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以小学生为主, 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配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引导小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方法。教师应该适应小学生的需求, 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不断丰富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小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 教师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小学生, 例如, 在学习《早发白帝城》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预习的作业, 然后课上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自己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然后与大家分享, 最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总结。了解完作者后, 就让小学生分组朗诵古诗, 进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朗诵完古诗, 就让小学生分别说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然后进行讨论, 接下来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这节课的框架, 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填充。最后, 教师要讲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组织小学生背诵古诗, 再做练习题。最后, 让小学生来讲解习题。在这样异界语文课上, 教师只起到了组织、纠正和总结的作用, 大多数问题都是小学生独立来完成的。这样小学生自己主导了语文课堂, 既能学到知识, 又能锻炼自己的独立性。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多组织教学活动, 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独立式教学, 来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要练就口语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堂, 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 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安排小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比如说, 在讲解课文时, 一个同学读完了课文, 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个同学读的?哪里好, 哪里需要改进。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 也可以让同学来适当分析一下某一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除了在语文课上的锻炼, 教师还可以每周都安排一节演讲课, 让小学生在演讲课上讲故事、谈感想、谈生活等, 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给小学生布置观察的对象, 然后让小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 再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发挥。生活中无处不是课堂, 无处不是锻炼的机会, 那就需要小学生和教师共同利用好这些锻炼的机会。总之, 在锻炼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流畅的语言来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在于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只有养成了好习惯, 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 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怎样才算好的学习习惯呢?

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对这节课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 在老师上课时, 就可以着重地听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了。课后复习, 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 让小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2. 要养成勤 于思考和全 神贯注的 好习惯。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过程中, 不能总是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 依赖别人给的答案 , 一定要自己独立思考, 独立得出答案, 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但要注意的是,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先学会全神贯注的听讲。

3. 要养成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 一定要打起精神, 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这样除了增长知识, 还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

4.要养成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好习惯。许多小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偶像, 教师所说的、教师所做的都是对的, 但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教师有时候也会说错、讲错。在这时候, 就需要小学生大胆的站出来纠正教师的错误, 其实站出来也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 所以小学生要养成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5. 小 学生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 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写作。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自我教育 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們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三、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榜样激励法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运用榜样激励法,要重视见之于行动,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四、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

五、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确信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产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明确要求,并有了自觉的愿望,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把自我教育进行到底。

让学生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是先从认识别人的品德开始的,对自己的评价只能重复教师或家长的看法,已慢慢学会独立评价别人,最后逐步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

上一篇:答谢中书书教学流程下一篇:施工队长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