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民主化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设计民主化

打造高效民主课堂,设计多元自主作业

摘 要:现代核心素养理念的施行,素质教育的实施,许多语文教师是否也在积极探索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的两全之策?“不畏浮云遮望眼”方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的增效应是所有语文教师在重围中寻求的突破,那么,独特的学生结构,错综的语文课堂,语文怎样才能实现城乡结合学校的增效呢?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呼唤个性化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设计多元自主作业,不失为探索并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子。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民主课堂

素质教育很早就如一股春风,吹入了我们的校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框架下,把专家学者精心炮制的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重重压力让众多语文教师更苦心孤诣地去探寻既不费时又能见效的教学之法。而在城乡结合地区,这里的语文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是否有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的两全之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优化语文课堂,多元设计作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源头与活水。

一、打造高效民主课堂

首先,抓住课堂是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语文教师既要以自己独特的有效引导来为学生展现厚书薄读后的核心知识,又要放手学生,丰富其所学知识,实践其所学知识,培养其语文能力,要实现如此众多的任务,打造高效民主的课堂应是放在第一位的。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而教师作为课堂氛围的营造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该如何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高效?教师应以自己不断善变以至于最后变得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合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并对学生给予有效的学法指导,是我认为的打造高效民主课堂的重要条件。

(一)上课之前,教师要“增负”

城乡结合学校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毋庸置疑,与教师队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综观我们的众多教师,观念滞后与科研能力差是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很多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教育观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且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新的教育理念,没有积极思索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排斥、恐慌,害怕改革。

很多语文教师更是怀中抱着大纲,眼前摆着教参,一切讲课内容及教案设计都为了一个目的——考试,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教师大讲特讲,却很少关心教育最新的发展動态,也不去浪费时间去阅读、研究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教育论著、学术专著等,思想较守旧,眼界不够开阔,所以在教科书与参考书这一小小的天地中的语文教学,成为教学的缺失。

(二)上课之时,课堂要“增效”

课堂,无疑是增效的主要阵地,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增效的命脉。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时刻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打造“有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之时,丰富人文情怀,从而更懂得学习的意义,从根本上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1.有效导入,激发情趣

万事之始是很重要的。一节课堂的开始,从教师的导入开始,教师导入得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课堂的氛围情境。精彩的导入是良好课堂的开端,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授生以渔,民主愉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上重视方法的教授,并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民主起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心里有数,也能有条不紊地逐项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可以变得同数理化课堂一样,阅读方法也可以如一个个定理,一道道公式,学生在解题时套着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而教师也能减少不必要的口舌,做到事半功倍。如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现代文总结出相应的阅读方法以及特殊规律,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也就能实现高效。

二、设计多元自主作业

作业、练习的有效性是“减负增效”的关键。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延续,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通道,恰当的语文作业,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益,达到减负的目的。

处于城乡结合地区的学校,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由此带来的各类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主要问题体现在:(1)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教育观、人才观存在片面的认识,他们只注重文化成绩,很少关心学生发展需要,更不重视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学生相对城区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完成作业意识不强,见识少,课外知识面窄。(3)我校大多孩子是农村,他们家长的素质不高,为了维持生计而到处奔波,无心更无力在学习上给孩子关注与帮扶。

语文教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城乡结合独特地域,语文教学更应于激流中探索、进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减负增效”并非一句口号,也并不是一时可以实现的,希望在我们的城乡结合地域、在我们的学校、在语文课堂之上,减负增效不是盲目的一把尺子,是在可增处增,于有负处减,让语文之树花开灿烂,让丰富的知识与愉悦的心情也如花在孩子们中间绽放。

作者:刘艳丽

第2篇:网络民主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网络测评系统;数据库;设计

随着考核和评价的力度越来越大,电子化民主测评管理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开发设计一个网络民主测评系统,依靠此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增强考核管理的民主化,帮助单位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加快本单位信息化的进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 选题意义

民主测评作为一种考查领导干部工作的方法,其针对性强、效率高、比较直观,是目前实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进一步加强我校内设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员工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提高领导干部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化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积极的意义。

(1)从经济角度看,将原来由人工完成的各种表格的设计、分值的确定,还有组织测评,直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客户端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

(2)从操作层面看,以往的纸质测评,受到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很多参与测评的人员在短时间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下,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基于网络的民主测评,参与测评的人员可随时随地进行操作。

(3)从安全角度看,民主测评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干部考察的程序之一,是组织上了解干部、掌握民意的重要渠道。纸质测评因经手多,暴露面广,更容易泄露测评结果。同时,网络测评能随时检测信度和效度,确保测评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 项目设计

2.1 技术方案

针对参与测评人员的复杂性和软件部署的方便性,采用基于B/S架构的Web实现方案。用户在计算机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打开任何一款浏览器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具体使用PHP+MySQL来实现。

2.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两个模块,即测评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测评模块主要实现处级领导干部个人测评以及部门领导班子的测评。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数据的管理、用户的管理及系统维护等功能。

2.3 测评流程图

如图所示。

2.4 数据库概念模型

任何一个完整的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针对前面系统实现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及结构,该系统数据库构造了10个实体,即:普通教职工、处级干部、学校领导、部门领导班子、处级干部测评票数、处级干部测评结果、部门领导班子测评票数、部门领导班子测评结果、系统管理员、系统参数,其中普通教职工、处级干部和学校领导都属于在编教职工,具有相同属性,在数据表的设计上可以把上述具有相似属性的3个实体合并用一个数据表。

3 详细设计

3.1 登录模块的设计

首先通过登录页面提交提交登录信息,系统要验证是否是在校职工,是否是参与测评人员,如果是要判断是否参加过测评,如果未参加过测评,接下来根据用户类型决定测评形式。

3.2测评模块的设计

个人测评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普通群众对处级领导干部的测评、处级干部互评、学校领导打分。测评结束后,系统要及时清理用户信息用来保证测评的匿名性,同时系统自动为用户打上已测评标记,防止重复测评。如图所示:

3.3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赋予了以下权限,可以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查询,同时也可以对用户、目标考核数据等进行管理。学校领导可以在测评结束后查询各类测评结果。

4 结束语

该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方便学校年度考核而开发的,随着系统的投入使用和用户的反馈,今后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石,杨英娜.精通PHP+MySQL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徐波.网络测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06).

作者:石芳堂

第3篇:“中庸之道”与“雅典民主政治”教学的关联设计

古希腊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古希腊人更胜一筹。“中庸之道”不仅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价值,成就了古希腊辉煌的民主文明。

一、古希腊文明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在古希腊被称为“中道”,就是 “适度”、“适中”的意思。“中道”思想在古希腊由来已久。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两句话:“认识你自己”、“万事追求适度”,很醒目地向世人昭示了他们所恪守的中庸思想。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1]。可见,古希腊人崇尚中庸,并将其视为社会生活的价值标准与个人德行的基本尺度。中庸理念渗透在古希腊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

古希腊人在生活上简约而有品味,尽管他们有家务奴隶,但是古希腊人从不要求家庭生活的细琐与奢华。他们的住所简朴但不失典雅。古希腊人的饭菜简单,用餐的时间也不长,喝得酩酊大醉是遭人蔑视的行为。[2]

古希腊城邦文明的成功也得益于“中庸之道”的运用——首先各城邦实力基本均衡,且都珍惜独立与自治,从而保证了城邦之间的安定;其次,他们把城邦的人口数量与公民数量都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障公民直接参政;再次,雅典为了让公民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参政,他们对维持城邦经济运转的奴隶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态度,以缓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关系,求得阶级间对立关系的相对稳定与平衡。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更是通过温和的改革而非极端的革命来完成的。建立雅典“平民政体祖制”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而梭伦改革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梭伦对“中庸之道”的坚守。雅典在由贵族寡头到民主制的巨变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流血革命,从而保存了社会的元气和活力,这都有赖于雅典改革中力求中庸的精神。

伯里克利通过改革进一步扩大公民的参政范围与参政权力,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然而,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正是因为伯里克利抛弃了“中庸之道”,过度追求民众权力的平等,使雅典民主政治走向了反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3]。可见,雅典民主政治成于中道而败于极端。这一教训值得后人关注与思考。

二、彰显中庸之道的教学立意

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所以课标对本课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4]由此可见本课的重点是关注希腊民主政治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借鉴意义。“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显然不具备普遍借鉴意义,与“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密切,与之关系密切的是希腊城邦制度。城邦制度的精神核心是独立、平等、合作的中道原则——独特的海洋环境产生了海外贸易与海外殖民,但维系海外贸易持久发展的是平等互利的商业法则,维系海外殖民的长久力量不是强大的武力而是平等、合作的契约精神;平等、公正、合作都渗透了中道的观念;而支撑城邦独立自治的原因是古希腊人对单纯的大和多不感兴趣,城邦基本没有建立庞大统一帝国的欲望。

由此可见独特的岛屿环境与城邦制度仅仅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的显性因素,隐藏在优秀公民血液与生活中的“中道”观才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的幕后推手。“中道”观超越了时间、地域、民族,具有永恒价值,值得每一个正在走向民主法治的国家或巩固民主法治的国家借鉴。因此在古希腊民主教学中有必要彰显这一教学立意。

三、相关教学设计

为彰显该教学立意,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中庸之道”在雅典民主政治產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背离“中庸之道”而使雅典民主政治走向死亡的结果,使“中道”原则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逻辑主线。

1. 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海洋环境下的海外殖民与海外贸易

探究1. 阅读课本“蔚蓝色的希腊”部分,说说希腊地理环境适宜进行哪种经济活动?在进行这一经济活动的同时希腊还有哪些重大的海外活动?【海外贸易,海外殖民】

探究2. 请分析下列相关材料,解释古希腊海外殖民、海外贸易与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关系?

材料1: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民主派。”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互利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要繁荣,就必须有交易双方的人格平等,公平竞争。强买强卖绝对成就不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历史教学论坛》

材料2:公元前8到6世纪左右,希腊各城邦发生过大规模的海外殖民运动……殖民运动的发展刺激了工商业的繁荣……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工商业者在反对氏族贵族统治的斗争中常和平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僭主政治或民主政治。

——摘编自《古代希腊文明总结》

材料3:带着发财致富梦想的亡命之徒,在血腥掠夺的同时,也创建了以契约而非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就发轫于其海外殖民地的契约原则。因为以法律和地域组织原则取代了习惯与血缘组织原则,最早出现在希腊的海外殖民地而非希腊本土,后来才被欧洲的希腊人效仿。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构海外贸易活动 、海外殖民活动与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结论“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的接收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探究3.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海外殖民、海外贸易及由此不断强化的平等互利的“中道”观念,对于今天民主政治的建设哪个更具有借鉴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独特的地理环境不可复制,且地理环境也不是政体形式的决定因素。海外殖民也只能是永远的过去式,因而在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中都不具备借鉴意义。海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海外贸易无法决定一个国家是否政治民主化,只有平等互利的观念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才具有持久普世的借鉴价值。对于古希腊人而言,平等互利的观念不过是他们 “中道”观念在海外殖民与海外贸易环境下的的应用与发展而已。】

(2)坚守中道的雅典人与他们的城邦本位主义

城邦国家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尤其是雅典直接民主形成的社会条件,而为什么古希腊会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的城邦状态,就值得探究。

探究1. 依据以下材料,概述雅典人的优秀品德以及渗透其中的生活准则?

我们爱好美丽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必要把它当作自己可以夸耀的东西。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折手段以避免贫穷。

——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讲

探究2. 有人认为城邦力量弱小、山海阻隔是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帝国的原因。可是战国时期,并非各国都具有统一他国的绝对实力,但却频频发生兼并他国的战争;交错纵横的高大山脉,宽阔湍急的河川也未能够阻挡统一的脚步,最终秦国统一了全国。结合如下材料说说古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帝国的原因?

材料1:古希腊城邦从建立之初就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它城邦的绝对实力。因此希腊的城市国家一直没有东方国家那样发展成为统一的帝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1专题六

材料2:他们对单纯的数量与体积的巨大不感兴趣。这种“万事追求适度”的生活准则渗透了古希腊人生死的全部日常生活,而且无处不在。

——《古希腊精神》

材料3: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

【设计意图: “万事适度”是雅典人的生活准则,所以在他们身上便有了世人向往却很难企及的美好品德。正是这样的雅典人,才有城邦本位主义——不追求城邦的大一统,而是珍视自己城邦独立的同时也尊重其它城邦的独立。独立的城邦既是直接民主的保证也是古希腊城邦民主精神的体现。】

2.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探究1. 阅读教材中梭伦改革的内容后回答:如果梭伦改革中不依据财产的多少来分配权利,而是让贵族与平民拥有完全同等的权利,你认为改革会成功吗?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2. 陶片放逐法在维护民主政治的同时是否也蕴含了损害民主的隐患?

探究3. 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权利扩大到每个公民,但是为什么如此广泛的民主却未能保住雅典民主政治长久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中道”原则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抛弃这一原则造成过于泛滥的民主,最终毁掉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所谓物极必反,唯有坚持中庸之道方可进退维谷、走远行长,中庸之道才是正道。】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海外殖民与海外贸易对古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虽有极大的影响,但并非古希腊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而雅典人“万事适度”的“中道”思想本身就蕴含了“互惠民主”的精神,其赋予了雅典人建设民主政治的智慧,造就了雅典辉煌的民主文明。“中道”思想甚至超越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操作方式,能够惠及整个人类社会,真正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注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6页。

(美)房龙著,谢志强译:《房龙经典全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第16页。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历史必修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03页。

《普通高中歷史课程标准》(实验):网络版参见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089320.html,浏览日期2017年11月28日。

作者:武其芳

第4篇:民主选举 教案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姓名:曾小红 学号:121240226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课承接第一课“是什么”讲解“怎么做”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生活上学生会经常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但由于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理性面对选举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民主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的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难点)

2、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重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会感兴趣,会产生一种深入求知的欲望,通过对前几课知识的学习,又为本框题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高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开始留意的关心身边的社会生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这种分析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讨论。

六、课前准备

1、民主选举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总要参与政治生活、总会参与政治生活。那么,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有哪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的途径:民主选举。关于选举,我们了解多少呢?

1、选举有何方式?

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3、怎样珍惜这个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 这些问题就是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幻灯片展示 案例:

“请各位党员到秘密写票点处填好选票,再到主席台投票。”10月24日,恩施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大龙潭村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全村27名党员参加会议,会议共选出3名支部委员,并推举出新一届村支书。

据悉,为确保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实得力,办事处党委全面把握村级组织换届要求,严格依法依规操作,充分保障民主权利,着力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先谋事后选人。考察组早在会前就对各候选人进行了全面考察,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摸清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下一步,大龙潭村选举委员会将着手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筹备。

提问:恩施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大龙潭村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是采用的什么选举方式呢?除了这个方式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选举方式吗?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民主选举的方式及其它们的优缺点比较。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优点:可以直接反应民意、提高选民的积极性和热情。 局限性:选举成本比较高,对组织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优点:效率高、便于集中。可以节约选举成本。

局限性:难以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甚至会出现对公民意愿的片面反应和扭曲。 二者的适用范围:

直接选举: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选举,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乡及乡级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

2、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备选人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

3、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

◆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 ◆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

◆2003年,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问题:从中我们能看出民主选举制度的那些变化?

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也不方便,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也不高,从这样的国情出发,我国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4、我国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问题:为什么我国的选举方式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呢? 答案: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的性质,并与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5、我们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学习了选举的方式及如何选择选举方式,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呢?

(1)不行使或不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意味着我们将不能选举出能为人民谋福利的当家人,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由重蹈旧中国的覆辙。

怎样去行使选举权利?

(2)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结论: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知识要点:

1、民主选举的方式:分别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及其优缺点比较。

2、我国的民主选举方式及原因分析,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我们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

第5篇:民主决策 教学设计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民主决策主要是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应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理解民主决策的意义。

2、通过洛阳地铁1号线站名确定的分析,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3、通过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参与,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民主决策的途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

六、教学方式与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搜集关于洛阳地铁的相关信息,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情学情分析

本框与上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及后两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起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缺乏了解,甚至认为决策只是国家机关的事,与公民无关。但现在获取信息较容易,这为本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八、教学过程

1、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教师制作视频《地铁来了》,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话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2、合作探究,形成观念

材料:2016年12月14日,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即日起,将邀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结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地理典故,给地铁站命名提建议,搜集汇总后召开专家论证会,形成草案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完善后最终确定。

如果您对地铁站名有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途径向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反馈。

电话:0379-65951218 邮箱:gdbghk@163.com 来信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56号洛阳银行23楼。

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姿态更加激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在此次征求意见中,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都积极参与到这场开放式的讨论中。目前此轮征求意见仍在进行。

请根据“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探究以下问题: 1.洛阳地铁站命名为什么征求群众的意见?征求意见中群众为什么会热情高涨?

学生回答:从决策机关来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公民来看,首先是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利益,其次公民通过参与,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再次,政府提供了好的平台,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点评:通过征求意见,可以看出这样的决策有利于反映民意,群众的积极参与,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体现。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征求意见,是公民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 2.洛阳地铁站命名为什么要请专家座谈和论证?形成的草案向社会公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专家学者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重大事件进行分析,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点评: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回答:重大事件群众享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决策只有透明公开,公民才能更好的参与。体现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

点评: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3.归结升华

请学生根据上一部分的合作探究结果,总结民主决策四种方式的关系及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途径,感受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更有利于最终推动决策的实践。四种途径由浅入深,从民意、专家、公示、到再完善,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决策实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

4.课堂检测 2016年12月14日,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即日起,将邀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结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地理典故,给地铁站命名提建议,搜集汇总后报专家论证。根据材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以上材料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哪些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D.公民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决策民主性 参考答案:1.A 2.D 5.创新应用: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社会听证会 学生活动: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社会听证会

(设计意图: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感悟方法、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表达各方意见。分集中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阶段。

主持人(学生主持):同学们,大家好! 洛阳开始修地铁了,作为洛阳人的我们对此话题格外关注,也将是洛阳地铁的直接受益者;同时在不久的将来,洛阳地铁票价如何更是我们关心的话题。为此,召开此次“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下面让我宣布听证会会场注意事项。(略)

听证会申请人: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这次听证会的申请人。关于洛阳地铁,我们提出的两个听证方案已发到各位手中,欢迎各位提出问题和建议。 首先请轮流发言。 现在请自由发言。

主持人总结:感谢以上各位的精彩发言!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关系到千家万户,各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我们将予以悉心整理,仔细研究后有选择性地采纳,最终予以确定和公布。 听证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参与!

6. 作业布置:课后反思以下两个问题

1.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差异主要是什么? 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能否对这种差异作出评估和说明?

九、板书设计 2.2民主决策

一、民主决策的方式

二、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社会听证会

十、教学设计反思

(一)创新说明

1、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不仅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激发兴趣,明确四种民主决策方式及其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到民主决策的意义。

2、学生活动模拟听证会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中不但巩固了相关知识,培养了公共参与地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实现了价值观目标,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计感悟

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时事热点,因此平时要注意了解时事和学生的思想需求。

第6篇:民主选举 教学设计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二、能力目标

1、能运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学会把理论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讨论,明白民主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拥护我国的民主选举。

2、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意识。珍惜得来不易的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的一票选出人民满意的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教学难点】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是一张选民票(PPT显示),同学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选人大代表)对,这是人大代表换届时选民投票用的。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内容,有没有同学告诉我这是行使公民所拥有的哪项权利呢?(选举权)非常好,其实我国公民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民主选举。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我们公民的政治参与。

课前,请同学们自行预习课文,并且按照课件显示的预习要求弄懂这几个问题,并将优化设计的填空题完成,并请四个同学来分别阐述一下选举方式的含义以及优缺点,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选举方式

2、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

3、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

选举方式:(1)从选举人角度,利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两幅图片,剖析两种选举方式的异同(表格显示)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不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成本较高 ,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 。

间接选举: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参与投票的选举。选举成本较低,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选民不能直接参加选举,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

(2)从候选人角度,利用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两幅图片,剖析两种选举方式的异同(表格显示)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误以为已“内定”,积极性受影响,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差额选举:正式的候选人名额多余应选名额。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人的选举等;1979以后,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接下来,检测你们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思考这一个表格,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说一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决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提问学生完成表格。)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请同学们判断,视频中的选举是属于哪一种选举方式。

播放视频《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军委书记》

建国以来,我国选举方式的变化:从建国初期农民用豆子投票选出自己信赖的干部(图片),到现在的全国人大代表到人民大会堂选举国家领导人(图片),这反映了建国60多年来,选举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课本1953年12月首次普选——2010年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那么,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有什么变化?(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但是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县,程序简化。)

我国目前采取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

原因:国体;国情

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利用数据说明我国选举所需的人力、财力)大家了解一下选举成本的常识

据统计,(直接选举)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选举,至少需要533万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这些。

选举成本成为制约许多地方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改革的瓶颈,如武汉市柴东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成本为 80,666.7 元,在湖北省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总结会上,就有人明确提出直接选举成本太高,超过了基层政府承受的极限,因而不宜推广。但是有些地方社区直选成本却很低,如宁波市海曙区的澄浪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成本才仅仅 9,400 元,与柴东社区相差近九倍。 柴东社区和澄浪社区居委会选举成本一览表(单位:元)

所以选举方式的依据,必须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那么我国目前采用的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呢? (1)我国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2)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我国国情

关于民主选举,在现实当中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贿选,小到村民委员会,大到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机关干部。

案例分析:典型的贿选案例,以及我国法律对其的规定和惩罚 辽宁拉票贿选案

2016年9月17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筹备组发布公告称,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全国人大代表过程中,有45名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拉票贿选,有523名辽宁省人大代表涉及此案。 2017年3月28日至30日,沈阳、鞍山、抚顺15个基层法院分别对辽宁41名涉拉票贿选人员作出一审宣判。审理法院综合考虑各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对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宝玉等41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选举罪、贪污罪、受贿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 针对这些情况,作为被选举人一定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更有选举人,在选举过程中审慎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提高公民的责任感。

在我国的选举中,许多选民存在厌选情绪,像投票这样原本非常庄重的行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件很随意的事,从而导致选举权行使的低效化。例如,选民对选举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投票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随心所欲;又如:游戏心理,以调侃的心态参加选举,甚至通过选举搞恶作剧;再如,投票时随大流,别人怎么写,自己就怎么写;还有,乐于接受别人的包办代替,很随意地就把自己的选票转让出去。在这些选民眼中,选举已不再是一项神圣的权利。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选民的厌选情绪?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1) 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是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3)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课堂总结:本框题的框架结构

第7篇: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提高概括能力;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3)归纳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法;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启发,形成多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通过近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学习,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党立足于国情的正确选择,又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选择,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三项巨大成就,对于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正确掌握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由于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复杂性,正确看待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对于提高学生理性分析现实社会和激发民族自尊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成为本课难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 第一目"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教学要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初步建立);1956年与民主党派八字方针的提出(新发展) 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教学要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第三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教学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自治区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1)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的即将取胜状况。 (2)20世纪40年代前,世界上存在的政权组织形式。

现实问题导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视频。

情景创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片断等。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背景: 教师多媒体展示和学生高声朗读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提出问题:①从该词内容判断其写作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即将取胜); ②就其背景分析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经济恢复和政权建立)。

(2)召开: 多媒体展示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音像资料或相关图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94页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从参加会议人员组成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有何特点? (3)内容: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相关内容。

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出《共同纲领》的内容和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归纳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从会议内容上可以看出人民政协会议有何特点?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政协及《共同纲领》的发展历程:1949~1954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1954人大及《宪法》颁布后,不再代行人大职权和临时宪法,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存在。

2、新发展:八字方针的提出。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资料回放"。提出问题:我国为什么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学生归纳概括政协的主要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创立

1、背景: 多媒体展示《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

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利用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史实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史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届全国人大的主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拓展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让学生充分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播放《爱我中华》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转入下一目的学习。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学生自学并归纳教材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问题

1、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

3、建国后,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利用地图册) 问题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何在? 问题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 学习评价建议

(一)基础型: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执行机关

C、修改宪法的机关 D、奠定了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区域自治

3、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政治协商 D、区域自治

4、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A、中共一党专政

第8篇:《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大全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设计 深圳罗湖葛剑鸣 [目标引领]

1、课程目标:

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公民可以使用监督权,怎样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以及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联系生活实例分析说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规范自己民主监督的行为,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实例说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有哪些合法的渠道。 难点: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教材处理] 对教材进行重组,使其条理更清晰,有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分析、学生合作探究等方法,体现“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和“课程即体验”的课程观、“学生是主人”的学生观、“教学即对话”的教学观。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事例导入)

采取事例导入法,运用教材中所给的事例,但是这个事例没有结尾,教师提出主人公该如何做的方式,针对这些方式,提出问题,有意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辨析类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辨析各种不同的做法,在解决悬念中引出本框的主题——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及意义。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探究教材P27这几个问题,一起来把握民主监督权的内容、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以及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相关知识,增强我们实行民主监督的能力,共同守望和谐社会的公共家园。 同学们在第一课第二框《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中学过了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它包括哪些呢?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书P9)。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享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主体:谁监督)。 (课堂探究)

一、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 背景材料:07年7月10日吉林白城一名卖瓜农妇被城管执法人员追赶并被掀翻卖瓜的三轮车,地上撒满香瓜,几名路人纷纷帮忙收拾残局,并严厉指责城管工作人员野蛮执法的行为。 试分析:路人严厉指责城管工作人员的野蛮执法行为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问题探究一(1):

闻讯赶到的卖瓜妇女的丈夫李某面对城管工作人员的野蛮执法愤怒地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弱势群体?我要去告你们!” 问:李某的指责和想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路人的指责是行使了批评权、建议权。李某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法律赋予公民有批评、建议和举报、控告权。

从实例中让学生搞清监督权实施的主体(谁监督)、监督的对象(监督谁)等问题。设法引导从学生背景材料中分析出监督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前提。

师:那么,公民在什么时候何种情况下可以行使民主监督呢?(多媒体展示)

(一)监督权 前提

监督权

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时

批评、建议

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压制或不公正待遇时

申诉、诉讼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控告、检举

点拨:从上述表中可看出,民主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申斥权利的行使可以确保不违纪的公民不被错误处理;控告权利行使是控告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或一般的违反法纪;检举权是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举报。这些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问题探究一(2):

正当卖瓜妇女的丈夫李某准备到政府机关去告城管执法人员时,卖瓜妇女王某则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点亏就吃点亏,我们忍一忍吧。再说,我们也没有告他们的权利。” 问:王某的观点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当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公民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公民应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民主监督权的行使。

(二)公民应正确对待民主监督权 正确态度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可以用李某的例子说明。)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那么公民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监督呢?

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渠道 问题探究二(1):

李某夫妇回家后,把事情的经过向邻居和村民们一说,村民们听了个个为李某夫妇抱不平。 问:如果你是该村村民,请你为李某夫妇出个点子该如何做? 这里可以引发学生说书本P27-28的多种渠道。 问题探究二(2):

李某夫妇回家后,村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村民A:打热线电话,举报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

村民B:等着别人检举城管部门工作作风时,你们的问题也可以跟着解决; 村民C:找电台、报社,将城管执法人员的野蛮行为曝光; 村民D:我们一起去把城管人员打一顿,出出气! 村民E:找本村的市人大代表,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

以上A、C、E是合法的,B的态度是不积极的,D的说法是不合法的。 师:结合村民们的建议和你的认识谈谈哪些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该用的合法渠道?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这里可以引发学生说出书本P27-28的多种合法渠道,引导学生根据书P27—28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一)合法的监督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

概括信访举报制度的基本含义、特点和作用,并用实例作简析。 信访举报制度,这是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信访工作,从宏观上看,是我们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从微观上看,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手段。近5年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的举报。明天又是“3.15”消费日,好多市民又会向“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举报有关产品质量问题。

2、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

概括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并用实例分析。 如果不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就没有人大代表存在的必要。 以“人大代表接待日”,农民工当选为全国十一届人大代表的例子作说明。全国十一届人大代表2987名,其中上海、广东、重庆的朱雪芹、胡小燕、康厚明三位农民工当选为全国十一届人大代表,他们代表1.5亿农民工群体。

朱雪芹31岁,江苏睢宁人,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团支部书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学习了大量法律知识,还多次深入到农民工中间去,了解农民工的呼声。正是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

3、舆论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快捷方法)

概括舆论监督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作用,并举实例说明。

原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信的贪污受贿丑行2004年6月10日,“中国舆论监督网”刊登,随后,《南方周末》等媒体全面报道此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7月26日,李信被依法逮捕。

有学生说说无锡电视台的“第一看点”、“都市法制”舆论监督频道。 此外,近年民主监督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势和新的方法。

4、新形式、新方法。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出示相关的图片和网页资料)。

(二)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问题探究三(1):

村民D建议找人围攻城管部门、殴打城管工作人员,出出气。

问:你是否认同村民D的建议,为什么?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还有那些行为和方式是不能采取的?

行为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不能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不能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不能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这些行为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要受到法制的制裁。

现在网上举报这一快捷高效方式越来越被公民所,但公民也要遵守法律要求行使,而不能做“网上霸民”。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要确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意识,要依法、有序进行民主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问题探究三(2):

李某夫妇在村民A的帮助下写了举报信,寄给了上级信访监察部门。监察部门派专人进行调查,查清事实后,责令城管部门对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对李某夫妇赔礼道歉,补偿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问:从李某夫妇通过信访举报方式行使自己监督权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哪些意义?(可由学生总结归纳。) 合作探究:

新任云南省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到位后不久便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在《昆明日报》上公布姓名、职务、分工、工作电话等,这一举措社会反响很大,《昆明日报》加印了几次也被市民一抢而光。

问: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影响?

点拨:仇和书记的举措有利于人民更好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有利于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另外我国各级国家机关都设立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激发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仇和书记的举措对原有的信访举报等民主监督方式的创新!

三、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点拨: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改进工作、维护利益、激发主人翁精神。) 继续用李某夫妇的例子说明。 (课堂小结)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请同学谈谈收获。由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采用黑板加以的板书加以提炼。

主体、对象、内容、方式、行使、意义等方面总结。 回归到:“守望公共家园、共创和谐社会”的主题。

本框从公民的角度讲了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在第四课《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框中同学们还将学国家政府和权力内部的制约和监督。 对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建议、批评(没有切实履行职责时) 民内容申诉(对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不公正待遇) 主控告、检举(有违法、失职行为)

监信访举报制度(向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 督方式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同人大代表„„) 权舆论监督制度(向新闻媒体„„)

利其他新形式(监督听证、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 意义——改进工作;维护利益;激发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敢于、依法有序行使(两个“原则”、四个“不能”)

[练一练] 有人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2)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的权利。

(3)认为“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是不科学的。因为:a、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合法的方式进行民主监督。b、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必须依法、有序进行,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不能制造事端。

[综合探究] 学习书P30镜头

一、镜头二的材料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考察自己所在社区或学校周边的环境、交通问题,模拟制订监督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立民主监督的目标 (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 (2)确立目标:

确定的目标是:__________确立这一问题作为监督的原因是:__________。 第二步:设计行使监督权的备选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第三步:选择民主监督的方案

我选择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实施方案(简要描述方案实施的过程):

制成小卡片,公布相关的政府网站的网址以及信访部门的电话。 [课后作业一]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请回答: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有哪些?民主监督的意义是什么?

(3)各级政府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提供了哪些有效的渠道?举例说明它所发挥的作用。 [课后作业二] 填表比较民主监督三大方式的异同点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

方式

特点

作用

相同点

附板书:主体——(谁监督) 是什么对象——(监督谁)

内容——(三大类)守望公共家园

民主监督怎样做方式——(多渠道)共创和谐社会 行使——(有序性)(主题) 为什么意义——(重要性)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渠道,感受中国民主的进程;

2、在教学构思上,紧紧围绕一个典型事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深入,对民主监督的方式、要求有了深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3、运用问题教学法,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的实践类探究活动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了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5、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考察自己所在的社区的问题,然后制定监督方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自主的能力和民主监督的意识。

第9篇:《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本状况,知道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新中国首都、国旗、国歌等会议内容,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简述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1954年前后政协的作用和职能,区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不同;

(3)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和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结合日常生活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4)知道五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材料,归纳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提高自身归纳能力,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运用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景象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划制度实施情况。

(4)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基本脉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前景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三大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以及意义。

2、难点: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动画《开国大典》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动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快更好的进入主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动画反映的事哪件事吗?这件事又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我们熟悉的开国大典的场景,但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的结果,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讲授新课

(幻灯片逐步展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洪秀全的选择?康有为的选择?孙中山的选择? 学生回答:…… (“四有二无”的人间天国,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 列表总结:并进一步提问,毛泽东的选择是什么? 提供材料:

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 《八十年来:黄炎培自述·附〈延安归来〉 》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百年的民主道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苦苦追寻着适合中国的道路。传统的就是农民起义行不通,单纯的向西方学习的民主之路行不通。我们只有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之路才可以救中国。 材料过渡: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

教师过渡:正如习大大所说,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必然选择! 那么我们的这样的民主之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之路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在上课前,我已经发给各位同学一张纸,在这个表格中有一些信息,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分组协作完成表格,完成后由每一组同学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你们这组的成果。

(设计意图:尽管三大制度是本课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是课标要求,但是,这些内容书本有详细的叙述,我希望通过阅读课本协作完成表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表格附在教学设计的后面。

教师利用学生协作完成表格的时间在黑板上写下: 平稳过渡——政治协商制度

开拓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依据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计划学生5分钟完成表格,教师深入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指导鼓励!

教师提问:大家总结的非常好!通过完成表格,我们基本上已经对三大制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我们的民主的实现形式,请大家看黑板,我对这三大制度有一个简单的总结,请同学们结合刚刚我们所了解的,说说如何看待这几个字?(设计意图:进一步概括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一些概念) 学生回答:……

平稳过渡——政治协商制度

提问:过渡是重点,如何体现过渡二字?《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开拓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问:创新如何体现? 展示材料

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依据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问:我国的民族原则是?那依据国情如何体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大杂居、小聚居。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

教师总结:我想问下大家,中国的民主实现方式是?那民主实现了,得通过什么来保障?

法律

在辛亥革命后、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我国曾颁布过三部具有进步意义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指出这三部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通过几则材料进一步体会这三部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略 探究

结合刚刚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学生回答……

建立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 艰难漫长而且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师过渡: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建立,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中国民主的设计者毛泽东有着非凡的自信。

材料展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这是何等的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的选择!

如果说毛泽东的自信来自革命乐观主义的话,那今天,我们的自信来源于什么? 学生回答:……

展示三则资料:19

49、19

52、2014年GDP的对比;2015年阅兵;微信流传的藏族青年夫妻的婚纱照。 通过同学生一同分析资料,进一步得出我们的自信有依据。三大制度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展示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通过材料内容的阅读进一步总结本课内容。 课后作业

访问身边的人大或政协代表,进一步感悟习大大的这段话。

板书设计:

本课总结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艰难的选择平稳过渡(政治协商制度)必然的选择开拓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据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的选择

附件:

导学案 表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代表地点内容背景意义 表二:

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程发展阶段建国初1954年1956年1982年发展历程

表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背景内容意义地位 表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则自治区的成立含义作用

上一篇:学习弟子规活动主题下一篇:银行服务质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