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患者凝血参数D-二聚体的变化临床意义分析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疾病中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 凝血功能异常改变是主要因素之一, 而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变与凝血机制异常有关。脑梗死的发生还与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有关。而血栓形成过程中, 凝血和纤溶系统也发生着改变。在脑梗死患者中,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如何改变, 不同的研究中持有不同看法。为了探讨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中临床意义, 现选择该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对所选患者进行凝血等方面检测, 观察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同时排除脑出血患者、试验前7 d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自身免疫学疾病患者、试验前服用对凝血有影响的药物患者、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心肌梗死后脑梗死患者。上述患者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最小为60岁, 最大为74岁, 平均年龄为 (67.1±4.9) 岁, 作为脑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者共100例, 男55例, 女45例, 年龄最小为60岁, 最大为75岁, 平均年龄为 (66.7±5.1) 岁, 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所选对象均在清晨取静脉血3.0 mL, 加入抗凝剂枸橼酸钠抗凝, 而后在3 000转/min下离心10 min, 分离血浆, 待测定。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和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群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的致残率高,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治疗和生命健康。在脑梗死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病理过程, 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壁破损、血液凝固系统异常、血液粘滞性增加均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血液凝固系统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 所以了解脑梗死患者凝血改变意义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1,2,3]。

纤维蛋白原 (FIB) 为糖蛋白, 属于大分子多肽链分子结果, 能够促使红细胞发生改变, 提高机体的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的水平升高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变有关系, 有助于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在感染、外伤、炎性反应等情况下升高, 研究认为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5,6]。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 所以在脑梗死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 提示凝血系统异常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对此类患者采取有效的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处理, 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减少脑梗死发生。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原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异性产物, 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 测定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观察纤溶情况。由于D-二聚体在血浆中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检测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 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意味着纤溶激活增强[7,8,9]。

综上, 老年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显著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 显然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参与了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对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评估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者共100例, 作为对照组。所选对象均在清晨取静脉血3.0mL,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时间 (TT) 、纤维蛋白原 (Fib) 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显著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 显然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参与了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对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关键词:脑梗死,老年,凝血系统,纤溶系统,D-二聚体

参考文献

[1] 吴寿军, 毛丽萍, 金东明, 等.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 (1) :56-58.

[2] 付小蕾.急性脑出血患者D-二聚体、血凝测定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 (11) :2198.

[3] 万浩鹏, 许惠利, 王一琳, 等.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动态变化 (附600例分析) [J].血栓与止血学, 2009, 15 (2) :63-64.

[4] 王树彪.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20 (5) :70-72.

[5] 王伟, 杨渊, 潘邓记, 等.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缺血危险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 8 (2) :88-90.

[6] 沈建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l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 2011, 26 (3) :202-203.

[7] 李红杰, 程永杰, 许吉一, 等.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机制变化规律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 24 (5) :593-595.

[8] 樊宁, 杨胜茹, 张强, 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1, 26 (1) :132-134.

[9] 坤军, 朱榆红.急性脑梗死与CR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铁蛋白的关系[J].医学综述.2009, 15 (1) :46-48.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下一篇:对矿山设备在夏季的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