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评估制度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评估制度(通用8篇)

老年人评估制度 篇1

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

一、老年人能力评估宗旨

我院老年人能力评估室,依据民政部2013年发布实施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负责对即将入院和在院的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和定级。根据老年人能力级别,确定健康状况、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收费项目,并为制定入住合同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机构的组成根据国标对评估机构的基本要求,我院评估室配备5名持证评估人员,评估设施、工具、软件齐全,达到科学、准确地评估老年人能力的水平。

三、老年人能力评估程序

接到老年人入住申请或是护理部的评估指令,安排2-3名评估员展开评估。可入户评估或在院评估。视老年人健康情况和配合情况,当时给出评估报告或一周内给出评估报告。有老年痴呆嫌疑的,进行简易智力量表评定,智力评定结果作为医生确诊的参考依据。

给出评估结果。依据民政部2013年发布实施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确定该老年人能力初步等级,再参照有无等级变更项,给出该老年人能力最终等级,即0能力完好、1轻度失能、2中度失能、3重度失能。3名评估员签字、老年人本人或亲属签字。

评估结果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由护理部签字交财务。

四、老年人能力评估类型

1.入院评估

在接到老年人入院申请后,立即安排评估员入户评估或是接受老年人来评估室评估。给出评估报告,确定老年人失能等级,为建立护理计划给出参考。

2.例行评估

每半年进行一次例行评估,主要评估老年人目前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变化情况,重新确定失能等级和调整护理计划。

3.即时评估

当老年人健康出现变化或因病住院出院后,要展开即时评估,重新确定失能等级,重新建立照护计划。

五、评估档案管理

每次评估完成后,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档案,评估档案存放在档案室评估专柜。护理部等部门需要查阅时,需要向档案管理员提出申请,进行查阅或借阅。

评估档案存放期限为老年人离院后五年。

老年人评估制度 篇2

先进国家都建有完善的照护服务等级评估标准,根据照护服务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分级,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评估标准, 德国有9.7% 的老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照护服务,日本为16.7%,同时日本老年照护费用仅占1.2%GDP,低于OECD诸国的平均值(1.5%),得到了OECD组织高度的评价。

我国目前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的老年长期照护需求评估工具,养老机构内照护分级标准多采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自理、介助、介护) 或临床医嘱护理等模式。这两种评估方法都过于主观,缺少客观依据,评估项目中缺乏对痴呆老人的判定,导致照护需求与照护服务等级出现较大差异。同时老年长期照护服务是以生活护理和照料为主,而临床医嘱护理分级是以医疗服务为主,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状况下达的,与护理服务时间和护理服务强度并不一定成正比。一些学者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进行分级,这种评估体系缺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力以及精神能力判定指标,不能真实反映肢体活动能自理的痴呆老人的照护服务需求状况。

照护分级标准不统一,导致照护服务差异很大,照护费用的差别可达6倍以上, 由此带来照护费用预测的困难。朱铭来教授关于《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测算及保障模式选择》的研究,就是在缺乏合理的照护需求评估体系与照护服务补偿标准的情况下,采用我国残疾人补偿标准而进行的费用预测。

老年人评估制度 篇3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风险评估;综合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23-02

基于控制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流行这个现实需求,在社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普及心血管疾病知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全球医疗界的当务之急。目前来讲,我国国内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知识普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充分,成效也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利于我国老年人防范心血管方面的病症风险。事实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危险性早已经为国内外的绝大部分专家学者所一致认同。众多的专家学者们的普遍观点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等这些既有的病因,以及吸烟、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心血管方面病症的根本因素,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诱发人的生理状况发生本质性改变,而心血管疾病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由于心血管类疾病的病症具有着长久性的本质特征,所以,对于这类病症进行治疗时,住院治疗、护理因为病因的原因,只能是暂时性方法,因此,居家治疗、家庭保健心血管疾病才是长久之计,也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当然,居家治疗、保健也有其特殊要求,那就是,要求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都必须要懂得一定的心血管疾病健康、干预知识、干预方法,家里也要常备一些相应的药品、简单的器械,以备不时之需。正是基于此,笔者才展开这个课程的探索、研究。现以某地厂矿退休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探索讨论,以期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有一些帮助。

一本次研究对象

选择南方某地2009.1~2013.12 65~85岁企事业及机关退休人群来展开心血管疾病致病元素讨论,并适时进行相关病症干预性治疗。本次共挑选了403例老人作为研究样本人群,选择样本时采用随机选择办法,只要年龄达到要求,忽略其它因素。

二探索途径

403例样本人群的基本个人资料由公卫医护人员负责测量、记录、填写,填写内容要求必须要包括样本人群的姓名、性别、身高、体重、腰围等,重点在于记录下检测样本人群的脂蛋白(高密度)、胆固醇(总)、血糖等,对于样本人群的生活习惯方面,要求要了解、记录其烟酒习惯、血压、心血管病史等内容。

在进行相关参数测量时,要求医护人员要记录准确,并且要做好与各种参数标准值对比工作,比如,标准血压参数为:<140/90mmHg;标准体重要求要控制在:<24.4kg/㎡等,超出或者不足,都要注明,并且注明差值。测量、记录完毕,医护人员对样本人群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引导,同时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如下综合干预方法。

首先,每组医、护人员各一名,负责20名样本人群的资料调查、档案建立(电子、纸质);

其次,现场对所采集的样本人群的性别、年龄、血脂、血压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估,评定采集对象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期;

最后,以七天为一个循环周期,依次对本次样本采集人群逐一进行上门巡诊,以此来了解医嘱行为在样本人群中的落实状况,督促老年人遵照医嘱进行治疗、生活,对样本人群的一周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全方位了解,测量样本人群的血糖、心率、血压、血脂等常规参数,强化样本人群与医护人员双方之间的及时联系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务必现场采取措施,干预样本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且要有的放矢,进行分类指导,比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指导样本病人务必要遵循少量多餐原则,不食高糖类食品等防治基本知识,要求样本人群务必要定期(每年至少1~2次)参加健康检查等。巡诊过程完毕,对本次巡诊资料进行汇总,由专家进行会诊,以此来确定每名样本人群的诊查、干预计划,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状况,拟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治疗管理方案,以便下一个周期巡诊时进行干预、治疗。医护人员巡诊时要了解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也就是说,包括样本人群的日常作息时间、运动量、运动方式、饮食内容、饮食量等都要做好调查了解、记录,目的在于要全程跟踪样本人群的生理变化状况。按时、准确记录2009~2013年样本中全部人员的各种相关参数,便于综合评定,有效进行医护介入,最终是要取得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成效。

三讨论结果

通过医护人员的历次采集,专家进行汇诊分析样本参数,最终的对比分析结果是:既往患有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脂,有烟酒史的样本人群患者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要大于没有相关这些危险因素的样本人群,同时,低HDL-C样本人群的ICVD发生危险几率则比高HDL-C样本人群的发病率要高。他们的健康状况远远不如生活健康规律的样本人群,暴饮暴食、嗜好烟酒、嗜糖嗜咸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导性因素。

四病情控制成效

经过对403例样本人群患者进行生理状况干预性介入、治疗后,样本人群的五年生理状况转变率明显提升,样本人群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总胆固醇等参数明显优化,2013年的普测参数结果从整体上来讲,普遍要优于2009年时所采集的对应参数指标值。例如,经过介入、综合干预后,这些样本人群中,吸烟人群明显减少,饮酒者也从多人变为少人,从多量变为少量,随之而来的是样本人群的体重指数恢复正常者人数在增加,TC均值降低等等,这些测试的成效说明,样本人群在医护介入干预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有效控制,而且成效非常明显,检测样本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随之显著改善,比如,在进行综合干预前的2009年,样本人群的血压达标者近60%,干预后,2013年末,这个数据值则超过了70%,提升幅度远超10个百分点,增幅可谓惊人,成效十分显著。

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人群年龄普遍偏高,有相当部分样本人群体内潜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他们属于公认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过程中,运用了综合干预治疗方法。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好现象,虽然老年群体属于各种心血管病症高危人群,但是老人们对于健康状况极为重视,因此,他们会充分尊重医护人员的医嘱,表现出良好的医嘱顺从意识、配合意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老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变明显,这是我们开展综合干预的前提。而且,更好的结果是,在相应的降脂(压)药物辅助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显著降低。

六总述

经过以上分析,对于心血管疾病这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的认识是,心血管疾病其实并不如想像中的那样可怕,尤其是老年人群,只要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各自身体各项参数指标处于一个正常值范围之内,就可以让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中风、偏瘫等风险遠离自己。从而在源头上扼制住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靓,龚志成,秦群,胡敏,肖宇航,严娟,董奇星.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的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36)

[2] 贾杰,周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8)

[3] 刘莹.原发性高血压生活方式干预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10)

[4] 魏红丽.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3)

制度评估总结 篇4

关于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总结

我局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制度依法合规、权力配置、自由裁量、运行程序、监督制约等方面,认真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有效降低制度的廉政风险。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局成立了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进行职责分工,推进了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迅速召开了局机关各处室、局直各单位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周密部署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按照“谁制定、谁评估,不评估、不决策,边审边改“的原则,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职能处室的积极性,领导小组严格把关审定,推进出台的法规制度全过程评估。

二、科学决策,严格评估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从制度的廉洁性、制度的合法性、制度的利益冲突、制度科学性等方面,按照规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全面细致地开展廉洁性评估工作,对于群众欢迎、条件成熟、评估认为廉洁性风险较低的,加快推进实施;对于群众欢迎但存有 疑义,评估认为有一定廉洁性风险的,认真研究修订;对于意见分歧较大,评估认为廉洁性风险较高的,暂缓推出,避免因决策不当而引发腐败问题。

三、深化公务公开,全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按照要求,我局多措并举、扎实工作,不断深化公务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一是规范权力,全部入驻。对原有的行政职权目录,逐项予以对照,重新分类申报,进一步完善权力界定,规范权力流程。职权目录做到了准确、规范、完备,权力运行流程图更加科学、合理,并严格实施。目前,我局职责范围内的9项行政许可职权已全部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有代表我局行使行政许可权的专用公章,对带班领导和入驻机构进行了充分授权,不存在权力不进驻和体外循环现象。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搞好载体建设。我局以邯郸水利信息网为依托,进行了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水利工程招投标、水利专项资金的网上公开。在邯郸水利网站上公布了监督电话和咨询电话,设立了公开透明宣传专栏。明确专人受理投诉事项,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坚持宣传内容多元化、宣传形式多样性、宣传对象针对性,利用各种优势,多方参与宣传,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三是完善机制,全面整合管理力量。将所属9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各类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审批时限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统一编印成册,并向全社会公开,做到程序合法、标准规范、时限明确、便民高效。将各项审批事项所需的各方面专家名单,统一编入水利专家库,审查论证时随机抽取,即保证专家的权威性,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强化内部监督,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严格落实处务会制度、会审会制度等,凡属人事任免、考核、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使用、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信访事项等,都集体研究决定,严格议程,规范程序,认真抓好落实。

四、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削减、下放和管理,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结合干部作风建设,我局严格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削减下放和管理工作。一是对行政权力清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对已经清理的,认真抓好巩固深化工作,防止反弹。二是通过对审批事项清理,取消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上级已经调整修改的行政审批事项。三是清理审批用章。重点解决审批用章过多过溢,用章环节多、程序繁琐,影响审批效能、效率的问题。对有法律法规依据、为项目审批必经环节,符合法规要求和维护市场秩序需要的予以保留。其余的审批用章,能整合的整合,能改变管理方式的不再审批,实行一个部门一个印章对外,把审批用章减到最底限度。四是清理收费项目。重点解决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彻底取消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各种收费项目,确保不留死角死面。

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相关配套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加大力度,推行“一个窗口”对外 3 办事制度。要求所有行政许可和招投标事项,都必须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严格做到“3223”:严格落实权力、事项、人员“三入驻”;严格落实行政权力向一个处(行政许可服务处)集中和向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两集中”;严格落实部门向中心授权到位、事项在中心办理到位的“两到位”;严格落实提高即时办结率、提高限时办结率、提高群众满意率的“三提高”。二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工作程序和相关制度。制定了全程代理服务工作制、限时办结制、首问首办负责制、去向告知制等多项配套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设定、阳光操作、诚信管理。三是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监察制度。按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要求,工作中实行“五公开”即:工作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执法依据公开、投诉指南公开、班子成员及职责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力求内容更详尽、公开更及时、形式更多样。以岗位责任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来明确服务要求,以政务公开接受监督,实现各项工作制度化。

客户评估制度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管理,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加客户对公司的认同感及信任感,使公司能顺利通过客户的稽核、评估,以致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公司所有子公司和所有的职能中心。第三章 职责

第三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客户评估结果进行追踪确认,对客户评估所提出的不合格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将需要整改的不合格项资料下发到各相关子公司及相关职能中心,各相关子公司及相关职能中心负责人必须引起重视并按整改要求彻底整改,若牵涉到相关资料记录时,整改部门负责人必须保存整改后的文件记录以备查验。

第四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专职评估人员负责将国外客户评估时发现的不合格项,在第一时间传递给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营销中心总经理、技术中心副总裁及营销中心相关业务人员。

第五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根据不合格项的内容,确定整改责任子公司或责任职能中心,确定集团公司内审员或相关人员作为整改验证人员。

第六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对相关部门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确认,对整改不合要求的督促其再次进行整改并跟踪验证。

第七条 相关子公司及相关职能中心在整改过程中确实存在客观困难的,经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核实后报告上级领导,直至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再由集团公司决定具体整改措施。

第八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专人负责将客户(评估公司)所评估之不合格项的整改措施报告在既定时间内回复给客户(评估公司),并跟踪确认客户(评估公司)的回复结果。

第九条 集团技术中心领导、各子公司及各职能中心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1、技术中心副总裁对所有不合格项的整改到位和评估通不过负领导责任。根据不合格项的内容和各级领导的职责,每一个不合格项集团公司均仅确定一名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其它相关责任人员由第一责任人指定)

2、第一责任人对该不合格项的整改到验证闭环全过程负责,并承担因工作失职或努力不够导致通不过的具体责任。

第十条

集团公司两个体系内审员和专职评估验证人员的职责:

1、每一个不合格项,公司管理者代表都会指定内审员和专职评估验证员担任整改验证的职责。

2、上述验证人员承担对该不合格项整改的指导、帮助、监督和验证,并对该不合格项未通过承担一定的责任。

3、上述验证人员每人均有一本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设计制定的《评估记事本》,既作为整改指导和验证的记录,又作为年终考核的客观凭证。

第四章 奖励规定

第十一条 对评估整改工作负责、尽心尽职的干部或员工在《顿力简报》上公开表扬,工作有显著业绩时,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经理向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提出特殊奖励的建议。显著业绩包括如下方面:

1、在整改工作中积极配合,按整改要求及时或提前完成任务者。

2、在整改工作中提出更加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有明显成效者。

3、在整改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或干部。

4、在整改工作中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又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整改目的者。

5、在整改工作中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思维并付诸整改方案实施有显著成效者。第五章 惩罚规定

第十二条 对评估整改工作不负责、不称职的干部在《顿力简报》上公开批评,经多次培训或帮助无效时,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经理向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提出降职或免职建议。对评估工作不负责、不称职或能力差不胜任包括如下方面:

1、在整改工作中态度消极或变相抵制,不按时完成整改要求任务者。

2、在整改工作中口头应诺而不采取实际整改措施实施整改,致使整改计划延误者。

3、在整改工作中找寻客观借口而不主动采取措施实施整改者。

4、在整改工作中为达到整改目的而不考虑计算成本者。

5、在整改工作中思想陈旧、抱着应付态度,对整改工作不负责任者。第六章 考核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 为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以通过客户稽核、评估,增加客户对公司的信任感,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内部整改:

1、机器设备要按计划定期保养、维护,保持机器设备清洁、亮丽。

2、增强员工环保意识,注重环境保护。清洁卫生包括天花板、墙壁、门窗、地面等经常保持干净。

3、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注重安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用品自觉按要求正确佩戴,消除安全隐患,部门做到没有工伤事故发生。

4、注重产品品质,积极推动5S管理有明显成效,相关文件记录资料保持完整。

5、各子公司及各职能中心要积极配合行政部的培训工作安排,按要求及时实施员工安全教育和岗位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并作好相应的培训记录。

第十四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制定关于客户评估整改之内部《部门稽核执行表》,对相关部门的稽核事项进行运作;同时,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制定《稽核不达标处罚通知单》,原则上每半年考核一次,个别严重不合格项包括整改失职造成不良影响时,对受稽核部门相关人员的扣罚金额及时提报财务中心,在受罚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第十五条 对稽核项目不达标的子公司或各职能中心,由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开具《稽核不达标警告通知单》,要求该子公司或各职能中心对相关不合格项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整改,再由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专职评估人员进行跟踪验证。

第十六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将所稽核项目的标准暂定为6分为达标(采用十分制),对所稽核项目的分数不累计,按单项计算,单项达标则可,超标奖励,对累教不改的子公司或各职能中心,单项不达标则扣罚。具体奖罚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各子公司品质部务必应用统计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如柱状图,鱼骨图,帕累托质量门等。对各子公司品质部的内部稽核而言,采用单项扣分制,所稽核单项有实施整改措施时则得分,否则就扣分,第十八条 为便于开展客户评估工作,对相关子公司或各职能中心的项目稽核作为公司绩效单独考核项目,直接与部门经济责任制挂钩,责任到个人,子公司领导、各职能中心领导承担管理责任。

第七章 综合评估

第十九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每月对单项稽核均达标的子公司或职能中心在集团公司《顿力简报》上公开表扬,以示再接再励,对做得最差的子公司或职能中心在集团公司《顿力简报》上公开批评,对其中做得最好的子公司或职能中心(单项稽核均达标且分数累计最高的部门)由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向上级领导提报,向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申请给予奖励。

第二十条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每月底组织一次有关整改工作的研讨会,针对公司内部现有问题整改情况及客户评估所提出的不合格项事宜的相关讨论,加强沟通,转变观念,促进思想统一。

第八章 附 则

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制度 篇6

为进一步提高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控能力,提升消防管理水平,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大消防设施的监督力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经理为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估第一责任人。

二、成立由单位主任、副主任、安全工程师专(兼)职人员参加的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小组,具体负责单位消防安全自我评估制度的实施。

三、根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结合“四个能力”建设,明确各类单位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制定《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查评估表》。

四、每半年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活动,如实填写《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查评估表》、《自查评估结论》,经评估人员签字后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备案,并申报复核。

五、对自查评估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问题,自评单位要按照火灾隐患整改程序,落实整改内容、整改资金、整改责任人,及时消除。

老年人评估制度 篇7

日前, 国家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民办发[2014]24号) , 确定42 个城市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其中湖北省入选城市2 个, 分别是武汉市和宜昌市[2]。同时, 宜昌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已成功申请亚洲开发银行 (ADB) 支援养老服务, 在多方面给予技术援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中, 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就是评估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 这也是进一步开展老年科学研究的基础。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评估实质上就是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级分流, 以确定老年人进入何种机构及接受何种级别的照顾服务, 保证满足老年人真实的照顾需求, 提高老年人长期照顾资源和相关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评估也是众多国家的普遍做法, 德国、日本、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对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类型做了详细划分, 以便执行和监管。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 制订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评估标准, 合理区分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的等级, 建立切实可行的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评估体系, 以适应老年人长期照顾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借助多个量表, 通过对宜昌市中心城区老年人的实证调查, 以期对宜昌市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有一定客观了解, 便于老年人长期照顾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采取相应策略调整。

长期照顾 (LTC) 是指为因失能或慢性疾病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日常生活活动帮助的人提供多种医疗与非医疗的服务与支持以及非正式的由家人和朋友提供的免费照顾。使用长期照顾服务的人随年龄、性别和失能类型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长期照顾的危险因素包括身体功能和认知损伤、精神疾病、慢性疾病、行为症状、健康恶化、跌倒、独居和医疗服务不足等。痴呆症患者、智力残疾人士、精神疾病患者、有行为问题和慢性疾病患者是长期照顾服务的主要对象。失能原因、起始年龄和失能程度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失能可能是感觉或知觉失能, 也可能是认知、生理或是情绪失能, 其症状可能显而易见, 也可能难以察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于宜昌市中心城区主要划分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和猇亭区4 个, 根据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这4个区的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57.5%、24.3%、11.6%、6.6%, 考虑获取样本的便捷性, 主要从西陵区、五家岗区采集样本。西陵区和伍家岗区一共包含10 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6 个在西陵区 (西陵、学院、云集、西坝、葛洲坝、夜明珠) , 4 个在伍家岗区 (大公桥、万寿桥、宝塔河、伍家岗) 。我们在每个区随机抽取了50%的街道办事处, 一共5 个, 分别是西陵区的西陵、云集和葛洲坝街道办事处, 伍家岗区的大公桥和伍家岗街道办事处。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采用Inter RAI居家照顾评估表9.1.2 中文版作为数据收集和研究分析的主要工具。该工具开发于20 世纪90 年代, 被多个发达国家作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失能状况的标准化评估工具, 其信效度已得到充分验证。该评估表在2001 年被翻译成中文, 主要被香港地区的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用来评估个人层面的长期照顾需求。此外,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学院2011 年和2014 年进行的北京市老年人长期照顾研究中, 也都使用该工具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3]。

Inter RAI居家照顾评估表包含300 多个临床和非临床的指标, 涉及15 个方面, 包括认知、沟通与视觉、情绪与行为、心理健康、身体机能状况、疾病诊断、口腔与营养状况、皮肤状况、社会支持、环境评估等。在本研究中, LTC需求状况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 (ADL)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IADL) 和认知 (Cognition) 功能来评估, 分别使用Inter RAI居家照顾评估表的自我表现纵向量表 (Self Performance Hierarchy, SPH)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表现量表 (IADL Performance Scale, IADLs) 、认知功能表现量表 (Cognitive Performance Scale, CPS) 来测量。

1.3 研究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关注社会现象、提升其实地调查能力, 本研究以学生的老年护理课程课外项目小组活动为契机, 由教师提前对学生即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统一方法和用语, 专题辅导研究工具的使用。各街道办事处网络管理中心帮助提供了年满65 岁的老年人名单, 我们计划10 个班级, 每班6 组, 每组8 人负责10 个样本, 共计对600 个样本展开调查。一般由调查人员先向老年人或其家属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使用的统一评估量表提出问题, 由老人或代答者当场回答, 调查人员记录 (必要时征得同意后录音) , 对少数视力允许、愿意自己填写的老年人当场发放调查量表自己填写, 并当场回收。最后由于联系不上、无代答者、拒访、不在家等原因, 实际访问的有效样本为528 人, 占样本总数的88%。运用SPSS19.0 软件建立数据库, 一般资料采取描述性统计, 关联的两组数据借助χ2检验[4]。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实际访问的528 人中, 年龄65~69 岁的男性100 人 (18.9%) , 女性80 人 (15.2%) , 总计180 人 (34.1%) ;年龄70~74岁的男性63 人 (11.9%) , 女性78 人 (14.8%) , 总计141 人 (26.7%) ;年龄75~79 岁的男性41 人 (7.8%) , 女性60 人 (11.3%) , 总计101 人 (19.1%) ;年龄80~84 岁的男性30 人 (5.7%) , 女性38 人 (7.2%) , 总计68 人 (12.9%) ;年龄85 岁及以上的男性18 人 (3.4%) , 女性20 人 (3.8%) , 总计38 人 (7.2%) , 具体见表1。

从表1 中我们发现,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样本情况与2010年宜昌4 个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差不大, 这充分说明本次调查具有较好的样本代表性。

2.2 日常生活活动 (ADL) 限制情况

Inter RAI居家照顾评估表的自我表现纵向量表 (SPH) 包括9 个ADL项目, 在本研究中使用4 个项目 (个人卫生护理、上厕所、楼层内活动和进食) , 这4 个项目是判断ADL限制最常用的组合。

被访老人在ADL各项目的得分分布见表2, 由表2 不难看出, 大部分的被访老人ADL各项目得分为0 分 (完全独立) , 根据ADL得分规则, ADL限制等级得分在2 分及以上被认为是ADL失能。根据这一标准, 在528 名被访者中, 有31 位老人 (5.87%) 属于ADL失能。其中, 女性的ADL失能率比男性高, 但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不同年龄段的被访者ADL失能率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 高龄群体更有可能发生ADL失能状况, 特别是8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各方面受限制的比例明显高于低龄老人 (P<0.01) , 见表3。

从ADL活动限制的发生率看, 在4 项活动中, 楼层内活动受限制的比例最高 (6.25%) , 接下来依次是上厕所 (5.11%) 、个人卫生护理 (4.92%) 和进食 (3.22%) , 见表4。

2.3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 (IADL) 限制情况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表现量表 (IADLs) 包括7 项活动:做饭、普通家务、处理财务、药物处理、使用电话、购物和使用交通工具, 每一项活动得分在0~6 分之间, IADL各表现从完全独立到完全依赖, 受访者在IADL各项目的得分分布情况见表5。I-ADL各项目总得分范围在0~42分之间, 总得分越高意味着I-ADL依赖程度越高。失能得分临界值为14分。

在528 位被访者中, 436 名被访者 (82.58%) 的得分在0~13分之间, 即IADL未失能;92 名被访者 (17.42%) 的得分在14~42分之间, 即IADL失能。其中, 男性和女性受访者IADL失能的发生率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随着年龄增长, I-ADL的失能率也随之增加 (P<0.01) , 尤其85 岁及以上的被访老人在所有IADL项目中都存在功能限制, 见表6。从IADL失能的发生率来看, 在所有IADL项目中, 使用交通工具 (20.83%) 排在第一位, 接下来依次是处理财务 (20.45%) 、做饭 (19.89%) 、购物 (18.56%) 、药物处理 (18.37%) 和普通家务 (18.18%) , 排在最后的是使用电话 (17.05%) , 见表7。

2.4 认知功能 (Cognition) 限制情况

在528 位被访者中, 最终有90 位 (17.05%) 被访者存在认知功能限制, 被访老人认知功能受限制情况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认知受限制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多。随着年龄的增加, 认知功能受限制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 尤其是85 岁及以上老人, 认知功能受限制的比例达到了63.16%。具体见表8。

2.5 LTC需求状况

被访老人ADL、IADL和认知功能限制情况见表9。结合被访者失能情况调查结果 (见表10) 发现, 76.52% (404 人) 的被访者无失能情况;4.73% (25 人) 的被访者仅IADL功能受损, 属轻度失能;14.59% (77 人) 的被访者ADL或认知功能或ADL和I-ADL或IADL和认知功能受损, 属中度失能;4.17% (22 人) 的被访者ADL、IADL和认知功能都受损, 属重度失能。

被访者LTC需求等级为中度或重度则被确认为有LTC需求。99 名被访者 (18.76%) 存在LTC需求, 429 名被访者 (81.24%) 不存在LTC需求。同时, LTC需求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上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女性有LTC需求的比例将近是男性的两倍。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LTC需求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85 岁及以上老人有LTC需求的人数比例高达60.53%。具体见表11。

3 结语

通过测量ADL、IADL和认知水平来评估LTC需求情况, 由调查结果得知, 宜昌市528 位年满65 岁的社区老年人中, 99 位有LTC需求, 占样本总量的18.76%, 其中中度失能的占14.59%, 重度失能的占4.17%。具体到LTC需求的3 个功能方面, 5.87%的被访老人ADL功能失能, 17.42%IADL功能失能, 17.05%认知功能限制。

截至2013 年底, 宜昌市60 岁以上老年人达到76 万, 占人口总数的18.50%。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2014 年宜昌市60 岁及以上人口为803 704 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20.0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宜昌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根据预测, 宜昌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在未来30 年内以年平均3.28%左右的速度递增, 将进入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基于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和部分城区实时人口数据推算, 2015 年宜昌市4 个中心城区约有102 500 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此次调查, 了解了宜昌市老年人ADL能力、IADL能力、认知功能情况, 按比例粗略测算, 4 个城区年满65 岁的老年社区居民中, 约有19 229人有LTC需求, 其中约14 955 人中度失能, 4 274 人严重失能。在4 个城区中, ADL失能的人数约为6 017 人, IADL失能人数约为17 856 人, 认知失能人数约为17 476 人, 3 个失能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合。同时, 随着需要照顾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 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也会大幅度增长, 宜昌市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摘要:目的 评估宜昌市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 便于老年人长期照顾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采取相应策略调整。方法 使用Inter RAI居家照顾评估表的自我表现纵向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表现量表、认知功能表现量表来评估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需求。结果 被调查的宜昌市528位年满65岁的社区老年人中, 99位有LTC需求, 占样本总量的18.76%, 其中中度失能占14.59%, 严重失能占4.17%;5.87%的被访老人ADL功能失能, 17.42%IADL功能失能, 17.05%认知功能限制。结论 宜昌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且发展速度快。随着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 老年人长期照顾需求会大幅度增长, 宜昌市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照顾,宜昌市,评估

参考文献

[1]宜昌市统计局.宜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yichang.gov.cn/art/2011/6/2/art_184_309492.html, 2011-06-02.

[2]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宜昌市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EB/OL].http://www.ycdrc.gov.cn/art/2014/11/25/art_39465_671121.html, 2014-11-25.

[3]赵筱春.上海市公办养老机构收住准入标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

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探究 篇8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价值;资产评估;生态价值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DF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4)01012006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曾经一度盲目追求最大化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其本身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生态价值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受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人类忽视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频率和范围不断增大,其决策和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害,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由于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是公共产品,一般不具有产权的排他性,所以人类长期认为其是可以自由获取且充足的产品。人类无偿使用自然资源,免费享用生态系统服务,却较少关心这些公共产品从何而来以及如何维系,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的现状迫使人类不得不转而重视生态系统对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Costanza在《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价值》一文中指出生态服务是人类从自然和生态系统获取的各种利益,包括直接的生态产品和支持功能、调节功能等其他生态利益①在生态服务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形势下,为了保护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保障可持续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开始运用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协调各生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生态利益补偿制度应运而生。生态利益补偿制度是通过调节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保护生态系统服务,激励积极的生态保护行为,是抑制消极的生态破坏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现受困于生态价值难以合理评估。由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性,加上人类各个发展阶段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有所不同,生态价值难以量化和简单计算,所以不建立起合理的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生态利益补偿就难以有效实现。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不仅为生态利益补偿提供了补偿依据,而且为补偿多少、如何补偿等问题也提供了科学、客观的理论支持。

资源的稀缺性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人类劳动决定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转化为生态资本,有偿使用和为生态环境服务付费是实现其相应的资本权益的有效途径。“我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 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 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 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1]。事实上,人类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已经对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价,只是这种评价缺乏明确的货币化的价值表现形式,所以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有助于人类合理认识、有效利用并充分保护好生态系统,为人类的永续经营提供保障。

一、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内涵

(一)生态价值评估的含义

生态价值评估是指专门机构或专业评估人员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进行货币化的价值评价和判断的行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既需要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食物、水、工业原料等生态产品,也需要间接获得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生态系统服务,还需要获得认知发展、消遣娱乐、美学享受等其他生态利益。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中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不同利益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A/ MEA) 项目是 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正式启动的。该项目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进行的科学评估计划。

。人类活动范围和频率不断增大,对无偿享用的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与此同时,人类需索无度、肆意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模式也造成了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降低。这一矛盾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福利。人类必须转变生态系统服务任意获取且永远充足的观念,应对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机制入手,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可以帮助人类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边际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有利于约束消极的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引导积极的维护生态系统的行为,以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各种不同功能相对应,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人类可以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取并使用的生态产品所产生的价值,这类价值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对其量化和评价相对简单,并已基本形成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准则。(2)间接使用价值。指无法或难以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所带来的间接效益,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对间接使用价值进行量化评估需要借助于替代成本、支付意愿等经济学方法。(3)存在价值。指生态系统的存在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这种内在价值脱离了对人类的效用,与人类是否利用无关。对这类价值的承认和测度能为决策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本身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生态价值评估就是对以上价值进行货币化的评价,以便掌握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变化和最新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以确定生态资源存量的合理值,完善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endprint

(二)生态价值评估要素

生态价值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的前提,为生态系统服务评值既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又能为生态利益补偿提供有效的货币化补偿依据和标准。在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与生态系统不断耗损退化的矛盾越发凸显的背景下,生态价值评估作为一项新兴的资产评估业务,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的角度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需求。

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必须研究和分析生态价值评估的各个要素:(1)生态价值评估的主体是依法取得注册评估师资格且专门从事生态价值评估的机构和专业人员。《资产评估法(草案)》中指出“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定注册评估师专业类别”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第二章第七条。

,因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导致生态价值评估的专业化程度高,所以从事生态价值评估的评估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在科学的评估框架体系下进行评估工作。(2)生态价值评估的客体是拟被评估的对象,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公共产品的属性和外部性不同,所以生态价值评估与传统的资产评估也有所不同,除了评估可市场化或准市场化的经济效益外,还需要评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生态价值的评估需要考虑其存量、流量,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3)生态价值评估的依据是指评估人员作出价值判断的根据,通常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生态学的相关技术支持、经济学有关原理等。这些信息一起构成完整的评估框架体系,是对评估对象作出价值判断的基本前提。(4)生态价值评估的目的不是为每一项生态系统服务贴上价格标签,而是为了帮助人类掌握区域生态系统资源存量的历史变迁和流量的现状变化,从而把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纳入经济体系中,迫使人类改变现有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代内、代际公平。

(三)生态价值评估与传统资产评估的不同

生态价值评估作为资产评估的特殊组成部分,因其评估对象的特殊性、价值类型的多重性和评估技术的专业性而有别于传统的资产评估。生态价值评估与传统资产评估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价值评估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一个生态产品或某一项生态服务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研究整体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传统资产评估涉及的是委托方和利益相关人的利益,生态价值评估所评估的公共商品和社会资本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相关。“生态系统评估的中心任务是评价生态系统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并提出为改善生态系统管理状况而应采取的对策”[2]。(2)生态系统具有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也应在生态价值评估的考量范围内。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人类在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尊重自然本身的存在价值和运行规律,并且除了对人类的效用以外,生态系统对其他物种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人类对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偏好也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所不同。如果只看重眼前经济利益而罔顾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会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后代人发展的权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3)生态价值评估需要采取多尺度的评估途径。“通常意义上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是指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过程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同时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 [3]。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任何一种特定尺度上的评估结果都会受到其他尺度来自生态、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而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过程又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应对生态价值开展多尺度的评估。生态过程与评估活动尺度上的相匹配能够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操作性极大提高,对确定生态系统各项指标信息的合理值提供科学依据。(4)生态系统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评估既要考虑生态资产存量的计量,也要考虑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流量(即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变量)的测度。要对生态系统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在科学的评估体系下进行综合评估。

二、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

(一)生态价值评估的作用

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自然的承载力和自我修复、更新能力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由于生态资产效益外部性和其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导致人类长期忽视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是将生态效益外部性内部化与促进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生态价值评估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量化和货币化的评价,能够帮助人类更清晰地认识生态环境的动态发展状况,对人类的永续经营作用巨大。

第一,生态价值评估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化了的信息,有利于帮助决策者提高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化。生态系统服务是一种间接的经济价值,与一般的资产在所有权和流转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价值循环和价值补偿难以通过市场直接交换。所以必须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以经济学手段把隐含的生态成本显现出来,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的边际价值。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于2000年4月在联合国成员国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充分的科学信息,就无法拟定有效的环境政策。”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就需要决策者根据科学合理、可信度高的环境信息和被货币化了的生态价值制定环境政策,引导人类活动尽量降低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和影响。

第二,生态价值评估有助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保护和加强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实现人类的永续经营。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可现实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已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通过对生态价值合理评估,使决策者意识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同等重要,才能

在制定发展计划时综合考虑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建立可持续发展和符合人类福祉的指标体系。为保护生态系统,应该对生态价值综合、全面地评估,在多个时空尺度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确定生态资源和服务的存量合理值,推行绿色GDP,实现人类发展的代内、代价公平。endprint

第三,生态价值评估是实现生态利益补偿的首要条件,通过评估使补偿的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为生态利益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生态效益补偿是一种用经济的手段达到激励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维护和保育,解决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生态效益的外部性并保持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达到保护生态与环境效益的目标”[4]的效益。实践中生态利益补偿的实施在补偿依据、补偿多少、如何补偿、补偿给谁等方面都缺乏公认的标准。因此,应建立生态价值评估机制,以完善的、科学的核算方法体系确定补偿标准,为生态利益补偿提供数量化的技术保障。生态利益补偿量化、标准化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于生态价值评估,评估结果是补偿的科学依据。

第四,生态价值评估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价格,将生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生态系统既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形的生态产品,又为人类提供无形的调节、支持等诸多生态服务。人类在获取这些效益和福利时往往认为是无价的、可以自由获取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思想主导下,生态系统被过度消耗,生态平衡被破坏,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对生态价值进行合理评估,确定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利益补偿,才能科学地反映现行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实现生态文明。

(二)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意义

如前所述,生态价值评估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信息、制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生态利益补偿、制定合理的生态资源价格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构建对维护生态系统、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生态价值评估是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系统功能的渐次衰退而逐渐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新型资产评估类型,生态价值可以被描述、测度和估价也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而日渐成熟起来。把生态价值评估上升到制度化的层面能够充分发挥和保障其在维护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首先,生态价值评估的制度化是建立正确的生态系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生态价值评估可以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机制入手,全面、综合地对生态系统进行价值化评价,把这种评估行为和过程制度化,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其次,生态价值这种特殊资产的评估由于其公共产品的属性而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评估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用制度规范生态价值评估程序、评估方法、评估内容等,对行业管理和建立行业规范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的状况和能力在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作用下,会有更为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使评估结果更具可信度。再次,由于生态价值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甚至影响到全人类的福祉,由谁评估和评估主体的法律地位等问题都需要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评估主体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有助于生态价值评估行业的完善,是管理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制度支撑。最后,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建立能够保障生态效益补偿的科学化和有效性,通过综合分析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经济运行规律,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价值度量方式,再以法律规范和制度化的形式对整个评估过程予以确认,促使生态利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构想

(一)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构建是对资产评估法的补充和完善

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作为生态资产,与传统的资产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如经营的永续性、功能的多样性、评估的专业性等。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生态价值的评估与传统的资产评估有所不同,对生态价值进行评估时要综合评估相应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在不同评估目的主导下,所选择的评估价值类型不一样,得到的生态价值评估结论也就不同。生态价值的评估涉及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除了对生态系统的存量价值进行评估外,还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价值,传统的资产评估一般只对资产的存量价值进行评估,流量只是作为计算存量价值的工具之一。生态价值评估的计量、计价方法也具有复杂性,需要借助于专业化的生态学知识和经济学原理。种种原因表明,生态价值评估应区别于传统的资产评估,应在资产评估法中对生态价值这一特殊的资产类型作特别的规定和解释。

传统的资产评估是对资产价值的货币化判断,是随着市场化产权交易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针对不同评估领域的评估制度。生态价值评估是整个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态资产的量化并货币化的评价和判断。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的时代背景下,生态价值评估无论从宏观尺度反映国家、局地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发展趋势,还是从微观的具体经济行为看,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以下简称《资产评估法(草案)》)

这部专门的资产评估法(草案)规定:“资产评估业务包括不动产评估、动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和其他经济权益的评估。” 参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第一章第二条第二款。

从这个评估业务的分类可以看出,并未对生态价值评估作出专门的规定和说明。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不仅是为了满足广泛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如生态利益补偿的补偿量、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景观价值的评估等对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化的现实需求),也是对整个资产评估法的补充和完善。

(二)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具体策略

由于生态价值的多样性和评估的复杂性,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的建立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在生态系统整体评估框架下对评估的行为和过程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和要求。笔者拟从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方法等方面对构建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和完善资产评估法进行探究。

生态价值评估的主体是从事生态价值评估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

生态价值评估涉及公共利益,应属法定评估,所以生态价值评估主体的确认和其法律地位都应在涉及生态价值评估的法律中作出专门规定。《资产评估法(草案)》对于法定评估特别规定“应当依法采用公开方式选择评估机构”⑤。生态价值评估工作要求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非常严格,必须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才能完成。生态价值评估的结果将影响决策者作出判断并牵涉众多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所以,对评估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可信度、道德可靠性及客观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相关从业人员和机构的执业要求也非常严格。《资产评估法(草案)》中对注册评估师、评估机构和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等都作出了相关规定,这些普适的通则对生态价值评估同样有效。除了普适要求外,还应针对生态价值评估的特殊性设立专项资产评估机构,通过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培训专业评估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和吸收国内外生态价值评估的发展动态和实践成果等途径使评估人员和机构掌握系统的生态价值数量化的技术和结合生态经济学的货币化评估手段。生态价值评估主体的责任性和风险性都相对较大,应对其给予相应的行业和法律地位,保障评估行为和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endprint

生态价值评估的客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效用,按生态系统的要素分类,生态价值评估可分为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矿产资源生态价值评估、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流域生态价值评估、海洋生态价值评估等。

生态价值评估要对各种不同生态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某些领域已在实践中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备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如森林生态价值评估,1996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发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虽然该技术规范对林地、林木和森林景观三种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作出了专门规定,但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涵养水源、保护土壤、调节大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价值评估并未作出规定和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需要特别的法律规范或政策制度专门予以规范。制定专门的规范可以对某特殊类型的生态系统作出更全面、科学的价值判断,对不同的价值类型在分别细化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价值评估框架体系,对实物存量的计量方法和价值流量的计价手段更具针对性和细化,实现评估结果所提供的价格信号更具客观性和可信度,最终达到生态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兼顾平衡。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是指分析和判断拟被评估的生态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等。这些方法可以部分地适用于生态系统某些方面的价值评估。由于与传统的资产评估多是对资产存量的评估不同,生态价值评估更为关注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价值。生态价值评估包含但不限于传统资产评估的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1)市场价值评估法。主要用于可以直接在市场中进行交易的生态产品和某些调节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该方法依赖于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和对可市场化的服务的需求,市场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货币化价值判断。(2)替代市场技术的方法。大部分生态系统服务无法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其价值循环也不依赖于可交易的市场,所以不存在市场价格,可以利用可替代的市场技术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描述和测度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其中包含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3)条件价值法。某些生态系统服务既不存在实际的交易市场也难以寻找到可替代的市场,于是通过描述假设市场的不同情景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公众的支付意愿。该方法曾在1 600多项关于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中应用 Gregory R.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values.In:Dale V H,English M R,eds.Tools to Ai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New York:SpfingerVerlag New York Inc,1999.

,因其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而应用最为广泛。(4)集体评价法。是指通过公平公开的程序聚集不同的社会团体一起讨论生态系统服务这种公共产品的经济价值,该方法受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而形成。这种方法反映了社会平等性,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对生态价值进行更为公平和民主的评估。以上方法可以分不同情况运用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但由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服务的多样性,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只能尽可能地追求相对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估行为和结果。

综上所述,生态价值评估是人类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基于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性和对评估的现实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资产评估。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依赖性,生态价值评估有着高于传统资产评估的难度和要求。为了保障生态价值评估的专业化、技术化和科学化,有必要把生态价值评估上升到制度层面,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将其规范,以实现评估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达到合理认识、有效利用、充分保护生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的目的。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专项资产评估制度,它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对资产评估制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参考文献:

[1]赵景柱, 徐亚骏, 肖寒, 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 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1):121-127.

[2]赵士洞, 张永民. 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内涵及挑战——介绍《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评估框架》[J].地球科学进展,2004,8(19):650-657.

[3]张娜.生态学中的尺度问题:内涵与分析方法[J]. 生态学报,2006,7(26):2340-2355.

上一篇:中班社会:我长大了下一篇:变电检修工技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