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政策

2022-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再生资源政策

广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选择

【摘要】在分析广东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广东可以采取两类财政扶持与激励政策:一类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试验阶段,采取投资补贴、软贷款和绿色基金等投资扶持政策,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另一类是政府应制定上网电价、税收减免、可再生能源配额、绿色许可证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财政扶持与激励政策,建立一种市场驱动式的可再生能源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绿色许可证财政扶持激励政策

一、引言

碳排放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利益诉求,大量碳排放诱使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因此碳排放是一种负外部性。控制碳排放量单独由政府政策引导和强制性义务管制,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率。根据科斯定理,在控制碳排放过程中将碳排放赋予特定的产权,引入市场机制将控制碳排放量外部性内在化,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个体共同控制碳排放量的实质性行动,能充分发挥碳排放量控制的经济效率。

2009年广东碳排放总量占了全国的10.9%,人均碳排放量差不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甚至比香港还要高出50%以上,其中火电、水泥、钢铁三个行业年碳排量占了总排放量的90%以上。广东具有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天然优势,且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是实现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广东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滞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尚不成熟,关键能源技术尚未突破,并且与传统化石能源技术相比,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具有规模小、发电成本高且项目运作风险大等特性,亟需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促进广东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二、广东可再生能源发展障碍

广东是一个石化能源资源非常缺乏的大省,也是能源消耗的大省,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制约广东能源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长远看来,广东亟需走能源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必然选择。虽然在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但广东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1.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能源,可再生资源分散,发展规模较小,生产不连续以及能源开发和安装成本较大。可再生能源发展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亟需配套的财政政策扶持。在现有技术和政策环境下,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具有较大的技术、政策、市场等各种风险因素,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抵抗和规避各种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技能。广东制定了新能源十二五规划和相关政策引导,由于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太阳能等新兴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推广技术发展阶段不同,研发和使用成本不同,政府尚未制定完整的不同发展阶段下相配套的财政扶持政策,并对新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激励力度较弱,政策和法规缺乏综合协调性,尚未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由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考虑,政府尚未实施碳排放强制性管制政策。目前广东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对私人投资者相关政策尚未彻底放松,且可再生能源的交易成本较高,从可再生能源考察、环境评价、项目审批、制定投资决策、项目融资到项目实施等运作周期较长,实际交易成本较高。

2.市场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广东缺乏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政策,尚未形成稳定的需求拉动式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缺乏成本竞争优势,电力价格不能客观地反映环境成本和社会损失,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竞争优势尚未凸显。缺乏市场服务的配套设施、可再生能源并网输送及质量控制措施限制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缺乏成功可复制的可再生能源商业运作模式阻碍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使用。如生物能发电最大障碍在于生物质燃料市场、不可靠的生物质燃料供应及燃料价格波动频繁,这些因素严重阻碍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的推广使用和市场渗透。

3.技术开发能力薄弱。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自主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尚未形成完整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另外,可再生能源资源环境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三、绿色许可证交易

绿色许可证交易,是政府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和实现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种以市场为基础成本有效型管制工具。为了确保绿色许可证交易的市场供求量,政府在一定执行周期内给电力系统运营商(包括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及终端用户)分配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强制性履行的绿色配额。一般来说,一个绿色许可配额可以将拥有1000 KWh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义为一个绿色许可证。绿色许可证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电力运营商自己生产可再生能源而拥有一定数量的绿色配额;电力运营商可以从电力市场购买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运营商可以从没有生产可再生能源的批发商、零售商及中介机构购买一定的绿色许可配额。因此绿色许可证是一种可交易的金融信用资产,电力运营商为了履行义务提交必需数量的绿色配额,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可以在通过出售绿色许可证获得额外的附加收益。在绿色许可证交易机制下,使用传统化石燃料发电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环境成本,而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因出售绿色许可证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凸显较强的环境竞争优势。

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与激励政策

政府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以有两类财政扶持与激励政策,一类是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试验阶段内进行投资扶持政策,如投资补贴、软贷款、绿色基金等,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另一类是政府制定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财政扶持与激励政策,如上网电价、税收减免、可再生能源配额、绿色许可证等,建立一种市场驱动式的可再生能源的运作模式。

(一)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财政与激励政策

由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交易成本和投资成本较高,在可再生能源规划和试验阶段内,政府可以对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进行投资扶持与激励政策,激励可再生能源运营商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并且有效地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改善项目投资者的经济利润。

1.投资补贴。政府可以对利润较低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投资补贴,一般可以分为按装机容量进行投资补贴和按绿色能源发电量进行投资补贴。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进行投资补贴主要影响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一般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尚处在研发试验或经济效益较低阶段内进行。当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使用熟练后,投资补贴就可以逐步撤销。如政府可以在可再生能源环境评价绿色标准、绿色能源供应量及可再生能源技术使用成本基础上,按照每单位绿色许可证给予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成本的15%~50%进行投资补贴。对处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试验阶段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投资补贴水平可较高;对接近市场化或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项目,投资补贴水平可较低。应特别加大海上风电、太阳能及海洋能发电项目的投资补贴力度。可以按照绿色许可证数量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给予不同水平的投资(或生产)补贴,努力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运营成本。

2.软贷款。软贷款也是一种投资补贴形式,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者可以直接从政府专项资金或特定绿色基金直接或间接获得利息补贴。由于商业贷款利息较高,可再生能源技术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投资者只要符合绿色标准(如实现规划的生态目标)或绿色许可证数量,就可以享受特定的利息补贴,享受更低的贷款利息,以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和生产成本。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共同组建绿色基金,对偏远农村和小规模项目进行无利息贷款或资金扶持,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使用,如农村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同时也可以对大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一定时期内低息贷款。海上风电、太阳能和海洋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尚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内,发电项目的投资与运营成本较高,政府专项资金或绿色基金应给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较低或零利息的优惠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财政与激励政策

目前绿色可再生能源电价有关政策:水电、核电、陆上风电及生物质发电价格已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海上风电、太阳能及海洋能发电实施政府指导、招标定价,但招标价格波动较大。广东海上风能、太阳能及海洋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推广使用,是广东降低碳排放量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的战略举措。

1.减免税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各区域政府可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在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如内蒙实行的是降低风力发电的增值税,由一般的8%降低为3%,免收所得税2年;广东对风力发电所得税按15%征收。广东可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退税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譬如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以绿色许可证数量作为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依据,电力生产商产生绿色许可证量越多,可以获得减免税收金额越多,直至企业所得税全部抵减。制定不同阶段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水电、核电、风电技术快接近市场商业化阶段,政府可以降低税收减免力度,而太阳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等发电技术尚处在研发试验阶段,政府可以加大企业所得税收减免以及增值税退还的力度。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企业或用户给予企业所得税收减免政策,以绿色许可证量为减免税收的依据,激励电力需求方和终端用户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2.自愿契约行动。政府可以成立绿色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公众认知、信息传播、公众宣传、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培训,以及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推广使用等。政府可以利用专项资金,支持电力终端消费者建立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信用卡,鼓励商业组织机构加入绿色商业联盟行动,对凭借绿色许可证数量购买商品的终端用户,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对凭借绿色许可证信用办理住房贷款或保险等各项业务可给予优惠。

3.绿色许可证市场开发。(1)可再生能源配额。可再生能源配额其实是一种更为偏向市场的制度,是政府对电力生产商、供应商和电力消费的终端用户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法律义务: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确定在规划期内应当达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比重,政府给电力生产商、供应商和终端用户在能源消费中分配一定配额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在政府强制性规定下,任何没有履行配额的电力运营商必然受到政府强制性的经济惩罚,且惩罚成本远高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成本。配额制将采用更加市场化的办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电力企业包括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内,将被强制分配以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配额。强制性配额鼓励电力生产商采取最经济有效的电力生产模式,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需求,建立一种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2)绿色许可证市场开发。绿色许可证需求主要来源于电力生产商、电网公司及终端电力用户,市场需求量由政府分配电力运营商和终端用户的绿色许可证配额数量决定,而绿色许可证总配额是由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总体规划目标决定。绿色许可证交易价格主要受市场供求总量决定,且绿色许可证供求方可以严格限制在特定的区域或国家内进行交易。若惩罚成本高于绿色许可证市场价格时,绿色许可证需求方有动力从供给方购买一定数量的绿色许可证配额。若绿色许可证市场供给量较低,绿色许可证市场价格会上升,促使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商进入市场,推动绿色电力供应增加。反之亦然。因此绿色许可证是一种成本有效的市场运作模式。

(收稿日期:2012—07—16责任编辑:垠喜)

作者:莫大喜 常凯 王维红

第2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我国的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按照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位于中下水平,化石能源短缺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当前,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发展成为政府能源规划和实践的重中之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国际上以美国、欧盟、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相对照,存在明显差距。如何在研发、生产、消费等环节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财政激励政策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能源短缺;可再生能源;财政政策

[

[收稿日期]2008-12-29

[作者简介]沈济(1965-),女,浙江上虞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潘寄青(1956-),男,山东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受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多方面影响,快速增长的能源供应赶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需求,能源生产增量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缺口日益增大。从能源的绝对拥有量看,我国是化石能源短缺的国家,虽然煤炭、石油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其中,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

一、我国能源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1 以煤为主的能源需求结构。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含煤面积约60多万平方米,约占国土面积的6%。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划,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质量和数量的煤炭资源。总体上西多东少、北富南贫。我国不仅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也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94%以上。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主体地位。未来一段时期,煤炭仍然是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长期来看,煤炭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 石油供需缺口增大、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石油消费剧增与剩余可采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2004年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3%。1993—2004年,我国石油年产量增长不足250万吨,而消费增长却在1000万吨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7303万吨,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0611.2万吨,与2006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8%和9.6%,均创历史高位。供求缺口巨大使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7%,较200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未来1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仍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

3 能源效率偏低。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耗与实际GDP增长具有相似的周期性,1979—2000年,能源消耗平均增长率4.11%,不到GDP 9.66%的一半,我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2001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长突然大幅加速,2003-2005年,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速,平均增速达到了13.9%,表现为经济发展以较高的资源消耗为代价。因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的目标,即在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时,单位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上年仅下降了1.33%,这使得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

二、化石能源的安全与风险

由于石油的可耗竭特征,使得国际上的大部分产油国在能源领域具有了讨价还价的动机和能力,与净进口石油国家形成事实上的基于资源权力的博弈。各国的能源安全与规避能源风险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战略重点。从长远看,能源安全指的就是石油安全问题以及对石油的安全替代问题——在数量上和价格上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能源供应。石油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进口依存度、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国际能源地缘经济政治关系、进口运输方式等。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三类风险:可获得风险、价格风险、运输风险。2005年,中国来源于中东地区的原油进口占47.2%,来源于非洲地区的占30.3%,来源于亚太地区的占7.6%,来源于欧洲地区的占14.9%。这几个来源地的供应风险与其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状况密切相关。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预测,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10年将达到50%,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挑战不言而喻。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进口石油除极小部分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的零星陆路运输之外,93%的进口量通过海上运输,其中大约五分之四的海上石油运输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马六甲海峡。在运输能力和运输工具方面,我国2005年年进口原油1.27亿吨,成品油3000多万吨,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1/5,其余全部依靠外轮,表明在运输能力上的不足和脆弱。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际经验

当前,为了确保远期的能源替代,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阶段性的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发展目标,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

1 美国的促进政策。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直接减税。在美国2005年《能源政策法》以及2007年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中,都大量运用税收手段鼓励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开发和投资,而且税收优惠详细、可操作性强。例如,对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同时其形成的固定资产免交财产税等。第二,提供产出补贴。例如,1999年度财政投入为3.08亿美元。第三,政府采购。美国联邦政府有关法律要求,政府必须购买国产高能效产品和“绿色”产品,例如,要求联邦政府在2005年购买10万辆洁净汽车,其中包括生物质燃料汽车。美国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制定了21世纪美国太阳能光电企业路线图指南,根据这一指南,预计光电产品将至少满足2020年美国电力增加部分的15%。目前,美国已建成31座沼气热电厂,另有8座正在建造中。美国的地热发电厂也即将投人运营。

2 欧盟的能源研发框架计划。欧盟已成为世界第二个耗能大户,遵循有效、可持续、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方向,欧盟采取了大量措施,具体包括:(1)尽快创建欧洲能源供给观测机构,监测能源市场的运行,加强与国际能源署的合作;(2)实行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的战略,尤其是加速清洁煤、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新技术的研发;(3)努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加速生物能、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新技术的转让、试验与应用,加大先进核能技术的研发,确保欧洲能源企业的新一代技术和工艺位居世界首位;(4)建立欧盟能源研发

与创新平台,把生物燃料、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清洁煤及电网等领域的研发与创新纳入到该平台中,制定欧洲共同研发与创新战略、政策和措施;(5)在能源研发计划与财政方面,欧盟与各成员国紧密配合,共同集成最急需项目,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目前,通过欧盟六个研发框架计划的连续实施,30%的能源研发与创新有了新的突破,促进了欧洲在新能源、洁净煤、能源运输、提高能效等领域的新技术的应用。欧盟2007年年初公布了新的《能源政策提案》,要求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达到20%,交通生物燃料的使用比例达到10%等。

3 日本促进新能源的举措。日本致力于推广普及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废弃物发电、温度差能源等。日本促进新能源发展的举措主要有:一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激励政策推陈出新。日本政府在1974、1978、1989年分别制定了“阳光计划”、“月光计划”、“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其主要研究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波力发电、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1994年制定《新能源引进大纲》,1997年开始实施《关于新能源利用等的促进特别措施法》,并制定相应的《关于新能源利用等的促进基本方针》。二是成立专门推进机构。1974年,日本政府为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设立“阳光计划推进本部”,2003年又专门成立由1000人组成的新综合能源开发机构,负责新能源技术及可再生能源研发和推广普及工作。2004年6月,日本政府通产省牵头,由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松下电器、东京煤气公司、三洋电机公司等,联合成立了燃料电池研究开发中心,日本政府在今后5年内为这一研发项目提供100亿日元援助。针对这一构想,政府在税制等方面采取优惠制度,促进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三是直接拨款、直接补贴,培育市场。日本政府每年要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对电、水电、燃油、燃气等常规能源项目外,还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超导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对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发电项目也积极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工作。四是税收调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重新加强了对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现在,全球已有5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或接近商品化水平。这5种技术是:水电、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生物质转换技术和地热发电。

四、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

按照中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20年国民经济总产值要达4万亿美元的目标。届时需要的能源约折合2415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0亿千瓦。但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3.5亿千瓦。如果依靠发展核电弥补缺口,核电装机容量需达到36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建36座百万级核电站,难度极其巨大。因此,我国能源战略的努力方向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节能,另一方面是开发新能源作为替代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再生的非化石燃料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垃圾填埋气、污水处理工厂气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分布广泛性和总量十分丰富的特征。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2006年1月1日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只是一部框架性法律,还需相应的实施细则与之配套。尽管《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陆续出台,但有关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法规还没有制定出来,致使许多关键性的具体措施难以操作,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生产、消费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比较缺乏。

五、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激励

1 建立能源发展专项基金。对收入高、污染重的石油和煤炭等行业适当加税的方式筹建新能源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政府要重点支持一般投资者不愿意投资的、仅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运作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并在形成市场竞争的条件后逐步退出,以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在可持续能源行业投融资活动的基础性和主体性作用。

2 列入公共预算的支持范围,直接投入。中央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发展进行补贴,例如科技部曾经在“九五”期间将科技攻关费用约6000万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十五”期间,包括科技攻关、863计划和973计划都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在今后的预算结构调整中,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入。在转移支付方面,应积极探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依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中央政府可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补贴,如户用沼气系统等。中央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有条件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性作用,设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专项拨款,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研究与生产的初期发展。可再生能源初步形成产业能力后,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意愿逐渐提高。此时,中央财政预算的资金已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即使中央政府的预算资金减少,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也不会减少,而是会相应增加,使得投资资金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的投资偏好,这样,可再生能源产业还会继续稳步发展。

财政直接投入到相关的教育、培训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依靠的是先进技术,技术的创新又依赖于具有一定研发能力、钻研能力的科技人才,因此,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的“人本战略”极其重要。政府应每年专款给予专门的大学、科研人员进行生物质能研发人员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在能源植物种植上给予农民以技术指导。

3 政府采购。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初期,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把技术经济性较好、节能效益显著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建立政府推动下的市场需求,消除市场障碍,拉动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需求。在政府采购的安排中,可以适当向生产生物质能产品的厂商倾斜,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安排中多包含它们的产品,对生物质能产业既可形成财力的注入,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以中央政府投资和财政扶持为主要手段。2002年,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边远地区居民的用电问题,中央政府启动了送电到乡工程,使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和产业迅速发展。

4 税收激励。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激励,一般有两个思路:在税收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税收的税率,和(或)同时提高传统化石能源税收的税率,这样,税收在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的一增一减,可达到缩小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差距的目的。提高传统化石能源税收的政策,主要是开征燃油税、碳税或化石燃料消费税、生态税或节能能源税、排污税(费)等,或者同时降低可再生能源税收。利用税收方式,较之利用财政、金融、计划等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按照税法执行减征、免征、缓征和返还,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空间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税收制度的修正比财政、信贷等措施具有更强的法定性、稳定性,更易形成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更易促进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的形成。

我国的税收激励目前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在所得税优惠方面,利用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一定时期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对中外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实行税收“三免两减”政策,当企业使用银行贷款时,所得税可以税前还贷,这实际上是对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的一种方式。所得税优惠的另一种方式是加速折旧。在企业所得税中,除对以废气、废渣、废液和垃圾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现利润给予免税外,同时还对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和再投资退税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重视、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总之,运用财政政策实施能源战略,应鼓励与限制并举,更好体现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向。

责任编辑 孙立冰

作者:沈 洊 潘寄青

第3篇: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影响因素与模式概化

【摘 要】将政策转移视为一个转移和非转移二元变量的研究无法深入到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本文以江苏省12个地级市“河长制”政策转移案例(2006—2016)为研究对象,在识别政策转移案例中“复制”和“再生产”两种程度差异的基础上,应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探索了资源禀赋、行政压力、政策需求、外部力量四大类因素对“河长制”转移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河长制”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的形成是多種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变量的组合并非一元,呈现多元化格局。通过QCA软件的数据梳理排序得出覆盖率最高的四种组合,在此基础上概化出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的三种模式: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行政压力、资源、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

【关键词】河长制;政策转移/扩散;政策再生产;定性比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中国政策供给的不均衡、地方政策供给能力的局限性、“后发优势”所产生的巨大政策需求与政策吸纳性以及地区之间合作与竞争的日益拓展等原因,都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转移具有必然性,[1]政策转移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策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作为政策供给方式的政策转移并不意味着政策的全盘复制。西方政策转移研究的代表性学者道洛维茨和马什把政策转移的程度分为复制、模仿、混合、启发,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转移实践中既存在复制模仿也存在混合启发,这种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又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复制”和“再生产”两大类。“再产生”意味着政策跟随方在学习转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地方情境作出不同程度的变更,这个变更是一个重新决策的过程,“再生产”形成的政策依然保留了和转移政策可识别的相似性。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以及政策知识的“地方性”属性决定了政策转移的成效受到转移政策与移入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境要素“耦合”状况的影响,而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则构成“耦合”状况的影响变量。在西方学者已经将政策转移视为影响政策效果的自变量开展研究的学术背景下,深入发掘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生成逻辑既有助于政策转移学术研究的知识增长,也有助于指导我国地方政府前瞻性地开展政策转移,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转移在提升地方治理绩效上的“撬动”效应。

“河长制”是无锡市政府应对太湖蓝藻危机的一项制度创新,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流的“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无锡“河长制”实施在太湖水环境治理上取得了巨大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媒体报道、省级政府的倡导下,“河长制”这一制度创新得以“品牌化”,一些省市纷纷效仿,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扩散局面。目前,我国已经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个省市党委或政府出台了文件,在全境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的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行了河长制。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这预示着“河长制”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上升为全国性水环境治理方略,也预示着“河长制”从一项应对危机的水环境治理制度向着常规化、长效化发展演进。

河湖治理是跨界特性最为典型的领域之一,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呈现高度的复杂性。“河长制”作为一项应对复杂水问题的重大探索,并非水治理变革的终点,事实上,党政领导担任河长负责流域治理这一制度只是一项指向性的治水方略,而如何真正实现“河长”治水的绩效依然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的支撑,可见“河长制”改革存在巨大的活动空间,这种空间为我们观察“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差异创造了条件。从江苏省地级市“河长制”转移来看,既存在一些地级市简单地复制模仿领导问责、水环境治理等“河长制”原教旨,也存在一些地级市以“河长制”为引擎开启了河道长效管理体制的变革,增加了水体综合功能、社会力量参与、跨域合作等新的内涵。“河长制”在江苏省范围内的转移呈现“复制”和“再生产”的程度差异,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地方政府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的典型样本。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回顾

政策转移研究发轫于政策扩散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沃克就运用历史时间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来解释政策创新在美国各州之间传播的现象。[2](P880-899)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与国之间政策扩散现象越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政策的异地传播现象。这一阶段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学术概念,如政策趋同(policy convergence)、政策扩散(policy diffusion)、政策效仿(policy emulation)、 政策学习(policy learning)、教训吸取(lesson-drawing)。而政策转移则是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试图整合众多概念的尝试。他们把政策转移定义为“某个时间或地点存在的有关政策、行政管理安排或机构的知识被用于另一个时间或地点来发展有关政策、行政管理安排和机构的过程。”[3](P343-357)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对“政策转移”的定义涵盖了自愿和强制型政策转移,在他们的研究中既把政策转移作为自变量也把其作为因变量,较之其他概念更具包容性。[4](P243-268)一经推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推崇。从WEB OF SCIENCE检索来看(截至2016.11.1),如图1所示,以政策转移为标题的文献数量超过了其他的存在边界重叠概念的数量。

图1 WEB OF SCIENCE中政策转移及相似概念的文献数量

在西方学术界,政策扩散和政策转移这两对概念依然并存,政策扩散和政策转移的差别很难在概念的词意上区别,其差别更多的是体现在不同的概念所代表的研究途径。扩散研究致力于模式发现而转移研究则致力于过程追踪,但是政策转移/扩散的充分解释需要同时具备二者。[5](P32-52)

早期的政策转移研究集中于如何认识理解政策转移现象,将政策转移视为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因变量,致力于发掘影响政策转移的诸多要素以深化对政策转移的理解,如政策项目内在复杂性、制度因素、时间因素和治理模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政策转移视为自变量,探讨政策转移对政策结果、制度变迁的影响。

国外政策转移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种:(1)行动者途径。其研究的關注点在于参与到政策转移过程中的行动者。代表性学者包括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斯通(Stone)、贝兹尔(Betsill)和巴尔克利(Bulkeley)。(2)过程途径。政策转移是一个过程,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了政策转移过程的多种理解。埃文斯(Evans)和戴维斯(Davis)分别描述了强制性政策转移和自愿性政策转移的过程。[6](P361-385)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基于特定视角认识政策转移的过程,代表性的观点包括信息交流过程、评估过程、政策学习过程。(3)多层次途径。政策转移的多层次分析途径结合了宏观和微观或者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分析层次来理解政策转移。代表性学者包括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埃文斯(Evans)和戴维斯(Davies)等。

随着“政策转移”的影响力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主题,在主流的实证主义之外开始形成一股建构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的要点是:(1)“组合”的观点,政策被看作一个不同特性类别构成的整体,他们反对把政策转移看作一个变化的传播流动过程。(2)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变异”。“变异”包含着两重解释:一方面,随着政策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执行政策的制度、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政策转移并非一个地区采纳了另一个地区的政策模板,政策本身在流动过程中也被重新塑造。政策在流动过程中被各种行动者解释和被解释。[7](P107-130)(3)方法上的定性和民族志。他们主张采用人类学中的“追踪”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追踪”研究政策和政策行动者,同样可以追踪特定地点里的政策发展。

从西方政策转移研究的文献梳理来看,政策转移经历了早期的现象描述、概念纠纷阶段,正在步入一个深化拓展阶段。政策转移的主体、动力、机制、过程、模式、分析框架这些问题依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内容变化这一主题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主流的历史事件史分析方法将政策转移界定为发生与不发生的二元变量开展影响因素分析,这就无法关注到政策转移中的内容变化,也无法考察道洛维茨和马什所划分的政策转移程度(复制、模仿、混合、启发)差别。如何使用定性方法开展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研究既是当前政策转移学术研究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把握政策转移实践中真实场景的需要。

(二)国内研究

国内政策转移的研究起步较晚,知网可查最早的政策转移研究的文献是娄成武、魏淑艳2006年发表的《西方国家政策转移理论研究综述》。不同于西方学术界的概念林立,国内学者主要使用的是政策转移和政策扩散,极少数的学者使用政策移植概念。虽然国内有学者试图对政策转移、政策扩散的概念作出辨析,如魏淑艳、陈芳、朱德米等,但是这些梳理都是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传统和文献考察,国内学者对政策转移、政策扩散的概念的使用区别度并不高。

国内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1)政策扩散的趋势。杨静文指出政务中心制度扩散曲线表现为S型。[8]王洪涛、魏淑艳(2015)则描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我国特大城市中的S型扩散趋势。[9](2)政策转移/扩散机制。刘伟认为政策扩散存在强权型扩散、道义型扩散以及学习型扩散三种机制。[10]林雪霏则考察了政策扩散的微观机制——组织学习。[11]王浦劬、赖先进(2013)认为我国政府公共政策扩散存在学习、竞争、模仿、行政指令推行和社会建构五种机制。[12](3)政策转移/扩散主体。国内研究中关注到的政策转移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地方主官、大众传媒、国际非政府组织。(4)政策转移过程框架。冯锋、程溪结合政策的经典过程模型,提出我国公共政策转移的框架体系。[13]米坤生、刘胜男(2011)分察觉、应用、评估三个阶段来深入解析我国教育券政策的转移过程。[14](5)政策转移/扩散的影响因素。政策转移/扩散的影响因素是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国内学者采用国外学者主流的事件史分析法,如朱旭峰、张友浪基于离散时间和时间序列两种事件史分析(EHA)模型验证了本地经济条件与行政因素、纵向横向扩散机制和地方领导的政治流动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扩散的影响。[15]吴建南等通过事件史分析发现效能建设扩散主要受到省份主要领导、邻接省份和中央、媒体宣传的影响。[16]赵强通过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分别揭示强制压力、同行压力和其他政府自身特征因素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扩散的影响。[17]第六,政策扩散/转移中政策变异。周志忍、李倩通过北京市东城区和S市J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比较,考察了网格化管理在扩散过程中的变异,基于动力和约束条件分析了变异的原因和作用机理。[18]田野认为国际政策扩散并非一个完全扩散与没有扩散的二元变量,他用“制度转换”来界定处于两种极端之间的中间类型。[19]林雪菲考察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在三个地区的转移,发现地方政府并非被动地移植政策原型,而是将其作为知识起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改造,作者将其称为政策“再生产”。[20]

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已经有学者关注到政策转移中的内容变化、政策转移的程度差异。政策转移领域的代表性学者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也指出“我们应该避免把政策转移隐喻为直接的‘出口-进口’”。[21](P339-345)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影响政策转移最终成效的重要变量。然而主流的历史事件史方法存在难以深入到政策转移的内容变化的局限,传统的案例研究“有深度缺广度”,难以实现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模式的概化。应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开展“河长制”转移研究在方法上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然而,当前针对政策转移程度差异形成机理的经验研究十分缺乏,主流的历史事件史方法的局限性难以深入到政策转移程度差异,亟需引入新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定性比较分析法(QCA)

定性比较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类分析技术的统称,由查尔斯·拉金(Charles Ragin)于1987年提出。[22]定性比较分析的出现是反思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优劣的产物。以案例为导向的定性研究方法强调在有限的案例中寻求解释和规律,虽然能够产生特定范围内有深度的结论,但存在适用范围狭窄的问题,即有深度缺广度。定量研究则依靠大样本能够得出一般性的解释,存在解释广度的同时却又缺乏深度。比较定性分析方法则是查尔斯·拉金开发的一种“合成策略(synthetic strategy)”,将定性和定量综合为一种方法。从方法论上看,QCA尤其适用于案例数量大于10而小于60的比较研究。[23](P455-476)

定性比较分析使用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与集合论思想来进行中小数量的跨案例比较研究,从而处理多个原因与同一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24]它是从集合而不是从相关的角度考察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并使用布尔代数算法形式化人们分析问题时的逻辑过程。[25]在分析技术方面,定性比较分析发展出清晰集分析、模糊集分析和多值分析三种分析技术,其中清晰集分析应用最广,模糊集和多值分析也在发展之中。我们采用清晰集分析方法,其基本的分析逻辑如下:(1)将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作两分处理,某条件存在或发生取值为1,某条件不存在或没发生取值为0。(2)不同于定量研究因果关系的线性假设,QCA假定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是非线性的,某个结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组合所致,一个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其他条件。(3)QCA以条件组合为分析单位,根据布尔代数简化条件组合。最后,QCA基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推断逻辑,持“非对称因果关系”。

(二)案例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以江苏省地级市河长制实施状况作为案例,从抽样方法上属于整群抽样。江苏省是我国最早在全境推行河长制的省份,无锡市则是河长制的首创之地,江苏的河长制实践时间相对较长,研究所需的案例信息相对丰富。除此之外,江苏省2012年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的工作意见》,江苏省政府在江苏省内河长制的转移中的权力作用增强,为我们考察纵向权力对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影响的比较提供了可能。

文章选择2007—2016年作为研究区间,案例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种是依托江苏省水利厅委托课题‘江苏省’河长制”探索经验总结与推进策略研究”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形式包括座谈、访谈、问卷等,收集了有关江苏省地级市河长制实践情况的文本、录音、图片资料;一种是通过检索途径,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知网数据库、搜索引擎上的检索收集各地级市河长制有关的文献资料和网络文本。此外,通过统计部门网站,收集部分条件变量的数据。在形成江苏省“河长制”实践案例数据库的基础上,经过复查、比对确认了各个变量的信息,并进行编码。江苏省共13个地级市,各地级市出台正式的河长制实施办法的信息见表1。需要指出的是,无锡市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并不作为一个政策转移的案例,其作用在于作为考察其他地级市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参照系,因此,我们研究的河长制转移案例数量为12个。

(三)变量设计

1.结果变量

本研究将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作为结果变量。道洛维茨(Dolowitz)和马什(Marsh)最早借鉴了rose(1993)的连续统来划分政策转移程度:复制(copying,直接全然的转移)、模仿(emulation,主要是转移政策方案后面的理念)、混合(mixtures,混合了各式不同的政策)和启发(inspiration,形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而不是原来的政策)。[26](P343-357)Rose后来更新了早期的归类,把政策转移程度划分为复印、复制、改编、混合、合成、启发、有选择的模仿。[27](P81)从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学者在政策转移程度的划分上较为细致,然而,这些划分更多是理论上的界定描述,在具体的经验研究中对政策转移程度作一个程度上的识别归类十分困难。国内学者在探讨到政策转移中的内容差异时使用了“政策变异”、“政策再生产”、“政策转移中的制度转换”这些概念,其实质上仅仅识别了政策转移中内容的变与不变。针对当前我国“河长制”政策转移的案例特点,我们采用清晰集的分析技术,把“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分为复制、再生产两个类别,复制即移入地的“河长制”较之源发地的河长制实践没有新的变化,变量取值为0。“再生产”即移入地的河长制实践有的新的发展,变量取值1。

2.解释变量(影响变量)

当前将政策转移作为因变量的研究关注的主要是限制和促进政策转移的发生的因素、政策转移趋势的影响因素,深入到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研究并不多见。从国外文献的检索来看,政策转移程度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欧盟治理环境下,如Bulmer et al.研究认为在欧洲化环境下复制和模仿的政策转移通常是强治理推动的“硬”转移(“hard” coercive transfer)造成的,而混合启发则常和“软”(“softer” forms of transfer)形式的转移联系在一起。[28]然而,我们现在依然很难作出一般性的判断和明确的预测,Jordan和Liefferink的研究发现欧盟以半强制的方式转移“硬”环境政策目标,然而只是产生了非常有限的趋同。[29]Simon和Stephen(2005)則探讨了欧盟三种治理模式下产生的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他们的研究发现模仿、复制程度的政策转移多发生在高度制度化的治理形式中,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影响政策转移结果的微观制度变量:超国家机构的权力,决策规则,国家行动者之间的交流状况。[30](P103-126)国内学者则探讨了组织学习(技术导向学习和社会导向学习)[31]、原有的制度[32]、动力(内生动力还是外部压力)和约束条件(财政约束、政策环境、技术条件)[33]等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影响。

对政策转移程度影响因素与具体案例的情境密切联系,跨国的还是国内层面的政策转移的程度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影响因素的考察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河长制转移案例的特殊性。我们研究案例的范围限定在江苏省范围内,试图对河长制在政策转移过程中的内容作一个比较,并发掘影响内容差异的影响因素。在一个单一制国家的省份内的制度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跨国政策转移中广受关注的制度因素并不纳入我们考察范围。我们主要从行政压力、资源禀赋、政策需求、外部力量四个方面发掘影响因素。

行政压力实质上对纵向权力作用的考察。在我国的单一制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政策扩散不可避免受到纵向权力关系的影响。周望认为在我国的“政策试验”中,政府间纵向关系是影响试验成果扩散的一个基础性因素,整个政策扩散的过程都受到政府间关系的结构性约束和动态影响,呈现一个“吸纳-辐射”的发展轨迹。[34]朱旭峰、赵慧通过对“城市低保制度”在我国200多个城市七年间(1993—1999)的扩散过程研究发现,城市政府采纳新的社会政策既要回应社会需求并考虑财政资源约束,还要受到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和上下级财政关系的影响。此外,不同层级的行政命令作用方式存在差异,中央命令向城市政府施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省级命令发挥着中介传导机制的作用。[35]“河长制”在江苏省内的扩散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省级政府吸纳推广阶段。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推广无锡市的“河长制”经验,15条主要入太湖河流实行“双河长制”。第二阶段,省级政府倡导下的地级市自主转移阶段。在这一阶段指的是2012年《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出台之前,省级政府认可无锡的“河长制”但尚未正式出台在全省推行的政策,这个阶段开展“河长制”转移的地级市有四个,分别为宿迁、淮安、盐城、泰州。第三阶段,省级政府强制性推广阶段。2012年,江苏省正式出台政策文件,在全省强制性推行“河长制”,常州、镇江等8个地级市纷纷出台“河长制”实施办法,“河长制”这一制度创新开始在江苏省境内得以实施。从“河长制”在江苏的转移来看,省级政府的权力介入程度逐渐加深,以2012年江苏省《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意见》出台为时间节点,我们把2012年前开展河长制实践的地级市取值为0,2012年后开展的地级市取值为1,以此考察纵向权力的变化对政策转移程度的影响。

完全的复制和模仿和开展新的“政策再生产”本质上是市级政府的一项新的决策,这种决策受到移入地的资源禀赋的影响。针对资源禀赋问题,我们选取了以下两个可观测的变量:第一,公共财政收入。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需要财力的支持,除了政策的学习、调研、方案的设计都需资金支持外,新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提供持续性的资金保障,如协作平台、共享数据库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清晰集分析需要对变量作两分处理,我们将江苏省除无锡市外的12个地级市公共财政收入数列的中位数作为标准对案例属性进行赋值,以上赋值为1,以下赋值为0。第二,水资源量。我们假定水资源量不足的地区存在政策改进的外在压力,具备更强的改进河流治理的效率的动机。由于我们的研究范围限定在江苏省范围内,我们对于水资源量的两分处理也是以12个地级市水资源量数列的中位数作为标准,以上取值为1,以下的取值为0。

政策转移意味着转移政策所处环境的变化,虽然河湖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项共同问题,但问题的急迫程度不尽相同,即不同地区的政策需求程度存在差异。政策需求程度的差异影响着政策主体的政策“再生产”的动机,构成一项影响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重要变量。综合权衡变量的可观测性和关联度,我们选取水污染排放量将政策需求变量操作化。水污染的状况是一个地区河流治理难度的体现。我们假定水污染严重的市级政府具备更强的“政策再生产”动机,以应对治理压力。变量的两分处理遵循着水资源量相同的逻辑,以12个地级市排污量数列的中位数作为标准,以上取值为1,以下的取值为0。

外部力量即政府部门之外的力量的作用,包括社会公众、媒体报告、专家等行为主体。政策转移中的行动者大体可以划分为官方的行动者,非政府行动者,早期的政策转移研究多集中在官方行动者,如政府决策者、政府官员以及由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而近年来,非政府行动者、以及政策转移行动者网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国际慈善机构[19],跨国公司[25],智库[19]、知识型专家[53]等。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和治理能力的转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公民、媒体、社会组织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不断增强。“河长制”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是否受到政府之外的力量影响呢?我们设置了社会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三个解释变量。存在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公众通过民间河长,志愿者服务,“行风热线”等形式参与到河长制实践中)的案例赋值为1,不存在的赋值为0。受到媒体报道(阶段为地级市政府开展“河长制”探索到最终地级市“河长制”办法颁布)的案例赋值为1,没有受到媒体报道的赋值为0。存在智库合作的案例赋值为1,不存在智库合作的赋值为0。

3.QCA变量赋值表

根据以上变量设计,对结果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1和0的复制。

四、定性比较分析与结果

(一)真值表建构

根据变量的赋值标准,对选取案例的相关变量进行赋值,得到了解释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数据组合,即真值表(Truth Table)。研究选取了行政压力(XZYL)、公共财政收入(GGCZSR)、水資源量(SZYL)、污水排放(WSPF)、公众参与(GZCY)、媒体报道(MTBD)、智库合作(ZKHZ)作为影响变量(解释变量),来解释政策转移程度(ZCZYCD)这一结果变量,建立如下真值表。

(二)单变量必要性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通过一致性和覆盖率的计算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必要性和充分性的关系。一致性是指纳入分析的所有案例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了导致结果发生的某个给定的条件(或条件组合),计算公式如下:

Consistency(Xi≤Yi)=∑[min(Xi,Yi)]/∑Xi

覆盖率是指这些给定的条件(或条件组合)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结果的出现[37]。当一致性大于0.8时,说明有80%以上的案例符合一致性条件,可认为X是Y的充分条件。若一致性大于0.9时,我们可认为X是Y的必要条件。当一致性得到满足后,研究者可以进一步计算覆盖率指标,公式如下。覆盖率指标越大,则说明X在经验上对Y的解释力越大”。[38]

Coverage(Xi≤Yi)=∑[min(Xi,Yi)]/∑Yi

我们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中常用的软件fs/QCA3.0对真值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先对单个条件变量能否构成“政策转移程度”变量中“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我们可以看到单一变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9,不足以构成政策转移程度上的“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河长制政策转移过程中的政策再生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对解释变量的组合进行分析。

(三)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通过fs/QCA3.0软件,笔者对不同变量组合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格中的四组组合覆盖率最高的四组,是产生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的最为典型的几种组合,将字母代替的变量名称转换成中文名称,得到以下表达式:

组合一:财政收入*水资源量*污水排放*~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

组合二:行政压力*财政收入*污水排放*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

组合三:行政壓力*财政收入*水资源量*污水排放*公众参与*智库合作

组合四:行政压力*~财政收入*水资源量*~污水排放*~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

通过对以上四组的变量构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掘出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的三种典型模式。

1.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

在组合一中,在缺乏公众参与、智库合作、媒体报道的情况下,高财政收入、丰富的水资源量和高污水排放促成了河长制在政策转移中的再生产,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资源主导型的政策再生产,代表地级市有盐城和南通。

盐城市与2009年正式开展河长制实践,在2012年江苏省河长制出台之间,从行政压力方面来看,并不存在强制性的压力的作用。在资源禀赋方面,盐城市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达477.5亿元,处于12个地级市财政收入数列中位数以上。2015年盐城水资源总量为89.5亿立方米,在江苏省位列第一。此外,污水排放量达45385万吨,高于12个地级市污水排放量数列的中位数。经过笔者对调研中的工作报告、座谈笔录的梳理阅读,辅助政府门户网站以及知网文献检索查阅,并没有发现盐城河长制的权威媒体报道,也没有发现公众参与和智库合作的做法,可以说盐城的河长制实践并没有明显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然而,盐城的河长制并非全盘复制模仿无锡市河长制做法,而是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河道疏浚、水系连通、控源减排齐头并进、系统治理的综合治理模式,以及对大沟以上河道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中沟以下河道推行道路、河道、垃圾、绿化“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模式,受到国家水利部的认可并受到推广。

南通与盐城不同之处在于正式出台文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时间在江苏省出台河长制文件之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省级政府的行政压力。其他影响变量与盐城类似,在公共财政资源、水资源量、污水排放三个影响变量均高于样本数列的中位数,缺乏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但在河长制的实践中依然存在新的发展,如开展农村环境“七位一体”长效管护,部门列席会议制度。

从盐城和南通的案例来看,资源禀赋发挥着主导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并不明显。而行政压力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形同时存在,可见Bulmer认为的强制性政策转移多产生政策复制和模仿的观点[40]并没有在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转移的案例中得到证明,政策转移程度的差异的生成机制显然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经验研究来发掘。

2.行政压力、资源、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

组合二和组合三可以合并为以下表达式:行政压力*财政收入*污水排放*公众参与*智库合作*(水资源量+媒体报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种类型的政策再生产是行政压力、资源禀赋、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把它称之为行政压力、资源、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代表性的地级市包括南京、徐州、苏州。

(1)从行政压力方面来看,南京、徐州都是在2013年正式出台市级河长制实施办法,苏州则是在2014年出台,这三个地级市都是在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强全省河道管理“河长制”工作的意见》之后,均受到来自省级政府的行政压力。(2)从资源禀赋方面来看,2015年,苏州市公共财政收入为1560.76亿元,南京为1020.03亿元,分列江苏省地级市排名的第一、第二,虽然徐州的公共财政收入仅为530.68亿元,但也处于江苏省地级市公共财政收入数列的中位数以上。在水资源量上,2015年,苏州的水资源量达65.5亿立方米,位列江苏第一。南京的水资源量为46.2亿立方米,处于中位数以上。在污水排放方面,2015年,苏州污水排放为139541万吨,位列江苏地级市之首,而南京为88079万吨,在江苏位列第二,徐州为43978万吨,处于江苏省地级市污水排放量中位数以上。(3)在外部力量方面。南京市培训群众担任“民间河长”,发动民间力量参与河湖治理。南京市与专家合作开展民间河长的培训,中国环境报对南京河长制的实践进行报道。苏州市则存在“爱水护河”志愿者服务队伍,“我当河道保洁员”体验活动,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较高,张家港开展了河长制实施第三方评估。徐州市在通过树立河长公示牌、监督电话、座谈等形式发动社会公众的参与,专项拿出100万元委托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扬州大学编制《徐州市水利工程与河湖管理规划》。在媒体报道方面,《中国审计报》、《中国水利报》等具备影响的报纸对徐州的河长制实践进行了报道。

整体而言,南京、苏州、徐州的河长制实践均受到行政压力的影响,具备资源的支撑,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力量参与。这三个地级市的河长制实践较之无锡的河长制实践存在一些新发展,也就是说他们的政策转移在程度上是“再生产”而非完全的“照搬模仿”。南京市把民间河长制度和政府部门的“河长”有效衔接起来,覆盖责任监管的“真空”地带。徐州市的河长制实践则包括以下发展之处:(1)推行“六个结合”,将河长制与河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结合,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结合,与水利风景区创建结合,与水利工程建设结合,与土地确权发证结合,与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结合。(2)农村河道“以河养河”筹集管护资金。(3)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完成“徐州智慧水利”综合规划。苏州的发展之处在87个水利基本现代化考核断面,均设立了“河流断面长”,由各级环境监测中心实施监测月报制。

3.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

在组合四中,在财政收入不足、公众参与乏力的情况下,行政压力和智库合作、媒体报道三个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政府和智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代表性地级市为扬州市。

扬州于2013年正式出台文件施行“河长制”,在江苏省政府文件出台之后,同年,扬州入选首批全国水生态建设试点城市,可以说扬州市的河长制实践是在江苏省级压力和试点压力下开展的。扬州市政府与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合作编制了《扬州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于2015年7月通过市政府印发实施。扬州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河湖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总目标,构建集防洪、供水、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水网体系。到如今,扬州的“治城先治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扬州的治水经验也入选“2015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扬州的河长制实践与水生态建设试点相结合,而非一项孤立的制度建设。在政策转移的语境中,扬州市的河长制实践属于政策转移中的“再生产”,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主导,而智库提供智力支持,并没有社会力量参与、资源优势的證据。至于这种模式为什么产生,还需要深入单一案例研究,政府注意力、领导重视、上级推动都可能是其产生的原因。

五、结论与讨论

国内外有关政策转移/扩散的研究大多沿袭事件史分析法,聚焦时间、空间等维度,试图从大量政策扩散案例数据中得出有关宏观趋势的普遍性结论。[41]在这种研究取向下,政策转移和扩散被看作一个发生和没发生的二元变量,而难以关注到转移中的政策内容发展。政策转移的发生是政策转移研究开端,而深入到转移中的政策内容变化则是政策转移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内容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某种政策转移程度,属于洛维茨和马什所划分的政策转移程度划分中的混合启发。借鉴现有研究,结合案例具体特点,我们把政策转移程度分为“复制”“再生产”,试图通过“河长制”政策转移的比较定性分析(QCA)来探索政策转移差异的形成机理,初步形成以下探索性结论。

(1)“河长制”在江苏省内的转移存在复制模仿和学习借鉴两种行为模式,形成“复制”和“再生产”的政策转移程度差异。“河长制”起源于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带来的饮用水危机,是一项危机治理环境下的一项制度创新,“党政领导负责河湖生态环境”是其原始要义,在转移过程中,既存在没有增量的复制,也存在有所发展的政策“再生产”,不同程度的政策转移共存在于一个相同的制度环境之下。

(2)一些地区的河长制实践并非机械的模仿复制,而是以“河长制”为引擎开启河湖治理体制的变革,从河湖环境问责发展为河湖长效管理体制改革、河湖综合功能优化,“河长制”的内涵不断丰富。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的河长制在转移过程中依然存在发展与再创新,而这构成除内生性创新之外,推动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3)“河长制”在政策转移中的“再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2个地级市的定性比较分析发现行政压力、公共财政收入、水资源量、污水排放、公众参与、媒体报道、智库合作这些因素都不能单独导致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而开展不同因素的组合分析构成深入剖析的政策转移程度差异形成理解的研究路径。

(4)“河长制”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变量的组合并非一元,呈现多元化格局。通过对江苏省12例河长制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筛选排序得出覆盖率最高的四种组合,这四组组合又可以概化出政策转移中政策“再生产”的三种模式,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行政压力、资源、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

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是一种复杂的政治现象,存在多元并发组合的原因变量,以线性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法和传统的单一案例分析方法在此问题上均存在局限性。比较定性分析(QCA)以逻辑条件组合为分析单位,从多个案例中抽取影响因素的组合信息,可以有效、系统地处理多(中等样本)案例的研究数据,通过对产生某一结果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分析,测量不同原因组合对结果的影响,在研究政治现象复杂的因果关系上存在优势。比较定性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原来越多,但是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使用并不多见,本研究以比较定型分析方法研究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形成,在研究方法上是一种尝试。然而,本研究仅仅在河长制政策转移中的“再生产”的形成的原因组合的基础上概括了政策再生产的三种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均存在开展后续研究的必要,如不同模式的特征,不同模式的绩效差异,以及综合因素和机制构建政策转移程度差异的系统性因果解释。

作为学术概念的“政策转移”来自西方,中国的政策转移研究也很大程度上存在“转移”的色彩。然而,作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象的“政策转移”则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理论”“概念”转移得以解释。通过更多的经验研究把握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转移的现实与规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使命。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对当前政策转移的学术的研究和政府治理实践提出以下建议。在学术研究方面:(1)关注省级政府在政策转移中的作用。在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转移研究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作为政策转移的两个主体广受提及,地方政府创新—中央政府吸纳辐射,地方政府间自主开展政策转移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转移模式,事实上,在单一制体制下,省级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和市级政府的中间层级,在政策转移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构成了政策转移趋势、政策转移程度的重要影响变量。(2)政策转移的阶段性差异。政策转移模式归纳和比较存在一种理论“简化”危险,政策转移存在一个阶段上的差异,在某项政策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转移模式的更替,当前的政策转移研究需要把“时间”纳入分析的视野。(3)研究方法的创新。早在上世纪60年代沃克就使用历史事件分析法分析美国州政府之间的创新转移,很多西方学者开始引入社会学、人类性等方法研究政策转移中的内容“再解释”“再建构”。而从国内文献检索来看,用历史事件史分析法分析政策转移扩散/转移的发生依然是国内研究主流,在研究方法上亟需创新。在治理实践方面:(1)内生性创新和政策学习相结合。创新本身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成本,行政改革的目的在于治理绩效的提升而非创新的形式。在鼓励内生性创新的同时也要倡导通过政策学习机制开启政策转移。(2)政策知识的战略管理。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某地取得良好效益的政策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并不意味着制度的正向变迁和绩效的改善,推动转移政策的本土化成为转型期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治理能力。转移政策的本土化也是一个“再决策”的过程,这个“再决策”的过程涉及转移政策知识、移入地政府原生知识、社会治理一般性知识的交融与转化,地方政府的政策知识管理能力对于“再决策”产物的政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程度意义重大。(3)政策转移中的社会力量参与。政策转移本质上是一种决策,社会公众对于这种决策的参与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是否开展一项政策转移,而在于推动政策转移中政策的“联合生产”,智库、专家、社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都存在提供政策再生产力量支持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向玉琼,黄健荣.论当代地方政策移植:内涵、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121-127.

[2]Walker,J.“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9;33(3):880-899.

[3][26]David Dolowitz,Marsh David.“Who Learns What from Whom:A Review of the Policy Transfer Literature”.Political Studies.1996;44(2):343-357.

[4]Mark Evans .“Policy Transfer in Critical Perspective”.Policy Studies.2009,30(3):243-268.

[5]David Marsh and J C.Sharman .“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 .Edited by Mark Evans.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Policy Transfer.Abingdon:Routledge,2010:32-52.

[6]Mark Evans,Jonathan Davis.“Understanding Policy Transfer:A Multi-Level,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Public Administration,1999;77(2):361-385.

[7]McCann E.“Urban Policy Mobilities and Global Circuits of Knowledge:Toward Aresearch Agenda”.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2011;101(1):107-130.

[8]楊静文.我国政务中心制度创新扩散实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6):41-44.

[9]王洪涛,魏淑艳.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时空演进机理及启示——基于政策扩散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00-605.

[10]刘伟.国际公共政策的扩散机制与路径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4):40-58.

[11][20][31]林雪霏.政府间组织学习与政策再生产:政策扩散的微观机制——以“城市网格化管理”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1):11-23 .

[12]王浦劬,赖先进.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4-23.

[13]冯锋,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J].公共管理学报,2009,(3):26-31.

[14]米坤生,刘胜男.政策转移过程中的差异与选择——以中美教育券政策为个案[J].现代教育论丛,2011,(1):25-29.

[15]朱旭峰,张友浪.创新与扩散:新型行政审批制度在中国城市的兴起[J].管理世界,2015,(10):91-106.

[16]吴建南,张攀,刘张立.效能建设扩散——面向中国省份的事件史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14,(1):76-82.

[17]赵强 .制度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

创新的扩散?——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03-119.

[18][33][41]周志忍,李倩.政策扩散中的变异及其发生机理研究——基于北京市东城区和S市J区网格化管理的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3):36-46.

[19][32]田野.国际政策扩散与国内制度转换——劳资集体谈判的中国路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7):118-138.

[21]David P.Dolowitz David Marsh.“The Future of Policy Transfer Research”.Political Studies Review:2012(10):339-345.

[22]Charles C.Ragin,“The Comparative Method: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Berkeley:University press,1987.

[23]Bennett A,Elman C.“Qualitative Research:Recent Developments In Case Study Methods”.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006;9(1):455-476.

[24]刘丰.定性比较分析与国际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90-110.

[25]李蔚,何海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应用[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5):92-100.

[27]Rose R.“Learning from Comparative Public Policy:A Practical Guide”.London:Routledge ,2005:81.

[28][40]Bulmer S,Dolowitz D. Humphreys P and Padgett S.“Policy Transfer in the European Union”.London:Routledge,2007.

[29]Jordan A.J,Liefferink D.“Environmental Policy in Europe”.London:Routledge ,2004.

[30]Simon Bulmer,Stephen Padgett .“Policy Transfer in the European Union:An Institutionalist Perspective”.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5(35):103-126.

[34]周望.政策扩散理论与中国“政策试验”研究:启示与调适[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4):43-46.

[35]朱旭峰,赵慧.政府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政策扩散——以城市低保制度为例(1993—1999) [J].中国社会科学,2016,(8):95-116.

[36]Haas P.M.“Introduction: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92;46(1):1-36.

[37]何俊志.比较政治分析中的模糊集方法[J].社会科学,2013,(5):30-38.

[38]黄荣贵,郑雯,桂勇.多渠道强干预、框架与抗争结果——对40个拆迁抗争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5,(5):90-114.

[39]李健,西宝.管制俘获成因的定性比较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7):923-928.

(编辑:刘晖霞)

作者:熊烨 周建国

第4篇:浅谈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

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不高,粗放型经济增长时,重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资源短缺,制约着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和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利用”的循环流程,以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再生资源行业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构筑好再生资源发展模式,不仅对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原生资源称为第一资源,再生资源称为第二资源,再生资源是相对原生资源而言,俗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如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等。

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万吨再生资源,可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1.4万吨标煤,减少6万至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钢铁,可炼钢8500吨,节约铁矿石2万吨,节能0.4万吨标煤,少产生1.2万吨废渣;每利用1万吨废纸,可生产纸8000吨,节约木材3万立方米,节能1.2万吨标煤,节水100万立方米,少排放废水90万立方米,节电600万千瓦时。

再生资源有三大优点:

一、它是宝贵的有用资源;

二、由于上游产品的更新和淘汰,它又是不断增长的资源;

三、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再生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排放。因此它是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起到有效作用的资源。总而言之,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再生资源具有上述特征和优点,该行业又被视为“社会静脉产业”或“第二矿业”。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再

- 1们,却给不规范的公司、小公司留下活路”。一些不规范的公司收废旧金属没有票,销也没有票,来没票走还没票,甚至连账本也不要,税也不用缴。小型回收企业,不能开具17%的增值税发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大型的利废企业进行合作,更谈不上退税,他们做不大,但他们的增值税税负只有3%。现行的增值税条例使他们的税负从4%降到了3%,从中也得到了好处。

对于大型回收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只能到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这样大型回收企业所产生的收入无论开票与否,都得按17%的税率计算销项税。但是大型回收企业取得的废旧物资是多渠道的,有来自城乡居民的、个体工商户的、政府机关的、学校的、社会团体的,还有来自各工商企业的。站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角度,大型回收企业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外,还要承担社会的责任,回收企业不能有选择性地回收各种废旧物资,这样大型的回收企业要取得17%的增值税进项发票就变得一点也不现实。原来的利废企业凭回收公司开具的废旧物资收购发票就能抵扣10%的进项税,现在的税收政策取消了这一条。因此,利废大户与产废大户直接产生了购销关系,而大型回收公司主要的进项税发票就来自产废大户,这样一来,大型的回收公司不但收购渠道锐减,而且只能收购那些没有进项发票或只有3%税率发票的客户资源,回收企业生存面临严峻考验。

回收公司企业税负比一般的流通企业高5%以上很不正常,据企业反映,近年来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正常情况的毛利水平约为:废钢铁5%、废有色金属2%、废纸14%,综合毛利率4.5%,按照正常时期这样的毛利水平要承担8.5%的税负都是不可能的,况且,从2008年下半年起,受全球会融危机影响,全行业都亏损。要维持经营,只能进一步压低收购价格,尽可能提高销售价格。企业税负不正常,比一般的商品流通企业高5%以上,简直可以和高科技企业相比了。2011年如果只征不返,就会形成回收企业将要承担17%的税负,远远要高于其他工商企业的局面,那么绝大多数企业就很难继续生存。

湖南省汨罗市的两家废杂铜利用企业由于使用废杂铜税负偏高,告诉笔者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再使用废杂铜,改为使用电解铜。五六月份记者调查时,那时每吨电解铜带票进价是52700元,而废杂铜加上税收则要54000多元,电解铜的价格反而比废杂铜还便宜。另一家废铝利用企业也告诉笔者,他们经常会选择双零铝作为原料,而不用废杂铝,原因也是原铝的价格比废杂铝每吨还便宜几百元。

- 3期,从某地市财政、税务抽人专办这个地市的退税;再选另一个日期,再从另一个地市财政、税务抽人专办那个地市的退税。政策虽然明确规定了办理时限,但由于过程复杂,事实上延误时间不能及时退税,造成拖延是不可避免的。在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

越是经营量大的企业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大,将近半年左右的时间还没有退回来的事情比较常见,形成循环占压资金和滞留财政资金。然而,企业对于银行还要缴纳利息,并不因为存在滞留财政资金就能免除银行的利息。为了财政拖延返还的税金,还让企业平白无故多缴纳银行利息,没有一家企业鼓掌欢迎。湖南的一家再生铜企业的副总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将近2000万元的资金退不回来了,每个月的利息就有20多万元!

各地政策存在差异,企业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省份增值税的地方留成的25%全部返还,实际税负就成了6%了。有的地方返还20%,地方留5%,有的地方返还一半,还有的地方不返。还有的地方对企业或行业协会实行包税制,无论生产、经营数量多大缴纳税金都是固定的。

这些都会造成企业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为了生存就会出现跨省流动,流向那些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并不是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建议:

1、直接征缴模式比较符合实际,所谓直接征缴模式,就是取消目前回收企业执行的“先征后退”的增值税优惠退税政策,由国家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经营情况、税负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其他行业税负水平平衡后,制定的一个较为科学可行的税收政策。例如: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增值税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这样既降低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实际税负,又能使利废企业可按17%的增值税进行抵扣,促进利废企业的发展。

这种模式是最为可取的。因为,如果实行这种模式,既取消了层层审批的审批环节,减轻了各级审批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减少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等候时间,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

2、取消回收企业“先征后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利废企业进行增值税优惠也就是说把那些利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纳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比照财税[2008]156号文件实行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第5篇: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税收公平和税制规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调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增值税政策,现通知如下:

一、取消“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和“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开具的由税务机关监制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

二、单位和个人销售再生资源,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增值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但个人(不含个体工商户)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废旧物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再生资源,应当凭取得的增值税条例及其细则规定的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原印有“废旧物资”字样的专用发票停止使用,不再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三、在2008年12月31日前,各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注销企业在防伪税控系统中“废旧物资经营单位”的档案信息,收缴企业尚未开具的专用发票,重新核定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最高开票限额和最大购票数量,做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工作。

四、在2010年底以前,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再生资源缴纳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

(一)适用退税政策的纳税人范围。

适用退税政策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的,已经按照有关规定备案;

第 1 页 共 4 页

2.有固定的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

3.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占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80%。

4.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警告和罚款除外)。

(二)退税比例。

对符合退税条件的纳税人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

(三)纳税人申请退税时,除按有关规定提交的相关资料外,应提交下列资料:

1.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的,商务主管部门核发的备案登记证明的复印件;

2.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或者其租赁合同的复印件;

3.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及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有关数据及资料。为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不要求纳税人提交其与客户通过银行交易的详细记录,对于有疑问的,可到纳税人机构所在地等场所进行现场核实。

4.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警告和罚款除外)的书面申明。

(四)退税业务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及负责初审和复审的财政部门按照本通知及相关规定办理。

1.退税申请办理时限。(1)纳税人一般按季申请退税,申请退税金额较大的,也可以按月申请,具体时限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确定;(2)

第 2 页 共 4 页 负责初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在收到退税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同时向负责复审和终审的财政机关提交初审意见;(3)负责复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在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负责终审的财政机关提交复审意见;(4)负责终审的财政机关是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其应当在收到复审意见之日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终审并办理妥当有关退税手续。

2.负责初审的财政机关对于纳税人第一次申请退税的,应当在上报初审意见前派人到现场审核有关条件的满足情况;有特殊原因不能做到的,应在提交初审意见后2个月内派人到现场审核有关条件的满足情况,发现有不满足条件的,及时通知负责复审或者终审的财政机关。

3.负责初审、复审的财政机关应当定期(自收到纳税人第一次退税申请之日起至少每12个月一次)向同级公安、商务、环保和税务部门及人民银行对纳税人申明的内容进行核实,对经查实的与申明不符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凡问题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前发生的,应当追缴纳税人此前骗取的退税款,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其以后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凡问题在初次申请退税之日后发生的,取消其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生效之日起申请享受本通知规定退税政策的资格。

五、报废船舶拆解和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适用本通知的各项规定。

六、本通知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第二条所称的再生资源,即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上述加工处理,仅指清洗、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

七、各级国家税务机关要加强与财政、公安、商务、环保、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再生资源的产生、回收经营、加工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税收管理,堵塞偷逃税收的漏洞,保证增值税链条机制的正常运行。

八、本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 7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4]6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中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73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1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废旧物资发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4]128号)关于废旧物资发票管理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增值税管理有

第 3 页 共 4 页 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5]54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7]43号)同时废止。

第 4 页 共 4 页

第6篇:关于贯彻执行再生资源退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复函

重庆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

你协会报来《关于贯彻执行财政部财税[2008]157号文件相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已于2009年1月收悉,依据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一般增值税退税行政审批管理程序暂行规定》(财监[2003]110号)、《关于税制改革后对某些企业实行“先征后退”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94]财预字第55号)以及我办《一般增值税退税行政审批管理操作规程》,经相关业务处室研究,并报办领导批准,现将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一、对来函的答复意见

1.退税需提供有关部门的备案证明,但企业在相关部门未按规定实施备案登记,不能取得备案证明如何处理?

答复意见:按规定必须备案登记,不能取得备案证明的,一律不予退付审批。

2.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退税企业需要提交哪些场地证明文件?

答复意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生产经营用地为自有的,提供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原件(用于查验)和复印件,经营用地为租用的,提供租赁合同原件(用于查验)和复印件。

3.银行结算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80%以上,退税企业需要提交哪些证明文件?

答复意见:需要提供企业的销售收入账页复印件(加盖企业鲜章),以及企业销售货款开户银行提供的证明文件(证实收款账户中收到货款的金额,并加盖银行鲜章)。

4.退税企业是否每次申报退税均需要提交以上资料和未受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的书面申明?

答复意见:是,每次申报均须提供。

5.纳税人申请退税初应提交以上四项资料外,还需要提供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内容是什么?

答复意见:根据初审、复审和终审不同环节,另外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如账页、报表和凭证复印件等。

6.关于申请退税“一般企业是按季申请、金额较大的也可以按月申请”,申请退税金额较大的标准是多少?

答复意见:因本办工作任务重、人员少,故再生资源企业退税原则上按季度办理。

7.再生资源企业遍布全市每个区县,纳税人申请退税向哪级财政机关报送申请资料?

答复意见:依据财政部退税审批规定以及我办操作规程,考虑重庆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无地市级),报送程序明确为,先向税收征管部门报送增值税执行情况,应包含应税销售收入、销项税、进项税、进项转出、应缴税金、已缴税金等要素,待税收征管部门出具增值税执行情况审核意见后,报送至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复审,复审后报专员办终审。

8.退税审批完成后,是否由专员办直接向纳税人退税?纳税人若有意见向何处投诉?

答复意见:按退税操作规程,再生资源企业退税由专员办终审后出具审批意见,退税企业持终审意见至同级地方财政部门开具退库书,至缴款国库按规定办理退税。属于税务部门征管方面的问题,向重庆市国税局和有关部门反映,属于地方财政部门审核的问题,向重庆市财政局和有关部门反映,属于财政部专员办审批方面的问题,依法向财政部提请行政复议和诉讼。

二、 其他需要明确的退税资料

按我办退税操作规程相关规定,退税企业在报送退税资料时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1.退税申请文件(原件)。包括申报人的正式申请文件。

2.一般增值税“先征后返”(预退)清算表(一式三联),加盖公司鲜章。

3.《一般增值税退付申请书》原件(一式三联)。要求逐票(笔)填列增值税入库情况(不得汇总填列),并加盖申报人印章,财政部门负责初审的,财政部门要负责对申报人的退税申请表明意见(包括是否同意退税,以及税款所属时间和退税金额等)并加盖印章。

4.增值税缴款书原件(用于加盖核销章,销后退回)及复印件。

5.申报人的财务报表、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加盖印章)。

6.审核审批需要的其他材料。

此复。

附件:1.财政部《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一般增值税退税行政审批管理程序暂行规定》(财监[2003]110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

3.重庆专员办《一般增值税退税行政审批管理操作规程》

二○○九年二月四日

第7篇:再生资源管理办法

**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保护环境,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年第8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安康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废玻璃等。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是指从事再生资源的收购、储存、分拣、打包、销售等活动。

第三条 在**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经营者)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对放射性废物、报废电子产品、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的回收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环保回收、集中交易原则,鼓励连锁经营、公平竞争,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第五条 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攒交售再生资源,并逐步规划落实再生资源专用场地,为商业区和居民区规划配套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再生资源专用场地包括政府专门规划确定的再生资源分拣交易场所和确定的临时场所。政府专门规划的再生资源分拣交易场所的用地性质不得随意改变。

第六条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市、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承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活动中的职责:

(一)商务部门负责制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拟订政策,落实中、省有关再生资源回收政策。对经营者实行备案登记、行业准入工作。引导、规范和扶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指导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办理经营者工商登记注册和年度检验工作,查处超范围经营及无照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活动;

(三)公安机关负责指导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治安管理,对强买强卖、黑恶势力介入、收购和贩卖赃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依法整治和查处;

(四)消防部门负责依法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五)安监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生产安全情况进行监督;

(六)环保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 2

建设规划、水利、安监、环保、供电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违反本条上述两款规定的经营者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经营者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或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有关信息应当通过网络与商务部门、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实现实时共享。

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的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或者变更工商登记资料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物品、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对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扣押。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及时退还。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经营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如实进行登记。

经营者在收购报废的市政公用设施或报废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水利、测量、矿山设施时,应当要求出售者提供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者或者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水利、测量、矿山设施原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出具的报废证明,经营者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或者个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如实进行登记;出售者不能提供报废证明的,不得收购。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四条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经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配发并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三)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通畅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经营规定。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经营者应当保持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和良好的环境形象,并不得影响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形象。

第十五条 储存回收再生资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储存容器、设施与场地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二)在储存容器、设施与场地的显著位置标示再生资源的名称;

(三)不同种类的再生资源分类储存;

(四)储存设备具备防止地面水、雨水及地下水流入、渗透的装置;

(五)具备防止储存设施中的废液、废气、恶臭等污染地面水体、地下水体、空气及土壤的设施。

有条件的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出入口和主要交易地点安装电视监控设备,监控录像资料保存30日备查,不得剪辑或者删改。

- 56 -

第8篇:2009再生资源年鉴目录

一、《2009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是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主持编撰、中国经济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是一部融政策性、导向性、实用性于~体的权威性年刊。它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规划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综合信息,盘点了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统计资料、信息和经验的总汇。

二、《年鉴》较全面地展示了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全方位、多层次地收录了有关再生资源行业的统计信息和资料,数据及时、准确、翔实。《年鉴》共分重要文献篇、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企业篇、统计资料篇、政策法规篇、标准篇、附录等九篇,内容涵盖我国再生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进出口及地域发展状况的各个方面,以丰富的资料信息为政府、行业服务,为广大企业服务。

三、《年鉴》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为国际统~标准计量单位。对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四、《年鉴》中的全国性统计数据暂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数据。其统计时间截至2008年末。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部委领导对《年鉴》的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无私的援助,谨此表达我们的谢意。同时,衷心感谢所有对本书提供过帮助和支持的兄弟协会,各省市厅局

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

六、《年鉴》编辑部尤其注重著作权,谨此对参与撰稿的作者表示感谢。同时,希望稿件被采用

而未获通知的作者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索取稿酬。

七、欢迎国内外广大读者对《年鉴》的编撰、出版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

断完善《年鉴》,使其更加科学、规范,符合读者的需求。

第一篇重要文献篇

胡锦涛在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3

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5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7

关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8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9

第二篇综合篇

2008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情况………………………………………………………………………29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政策……………………………………………………………………………………33

2008年度中国报废汽车回收与管理………………………………………………………………………59

2008-2009年度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状况………………………………………………………………65

开展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加快再生资源行业产业化进程…………………………………………71

中国进口再生资源的简况…………………………………………………………………………………75

第三篇行业篇

2008年我国废钢铁供需情况统计分析……………………………………………………………………85

2008年再生金属行业发展情况……………………………………………………………………………95

拆船业拆解利用情况……………………………………………………………………………………1 13

废纸行业回收与再生利用发展情况……………………………………………………………………1 16

塑料行业回收与再生利用发展情况……………………………………………………………………124

轮胎翻新与循环利用情况………………………………………………………………………………140

橡胶再生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44

第四篇区域篇

北京资源综合利用情况…………………………………………………………………………………151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55

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159

山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62 辽宁省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情况…………………………………………………………………………168 黑龙江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73 山东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79 青岛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83 河南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86 陕西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90 上海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93 广东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197 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205 海南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209 贵州省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2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215第五篇企业篇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C01 香港电灯有限公司………………………………………………………………………………………C02 山西正通钢铁资源有限公司……………………………………………………………………………C03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C04 青岛市报废汽车回收中心………………………………………………………………………………C05 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06 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c07 广州市跨越汽车零部件工贸有限公司…………………………………………………………………C08 海丰县皆富塑料有限公司………………………………………………………………………………c09 宝鸡市金桥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C10 云南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C1 1 昆明市物资利用有限公司………………………………………………………………………………C12 北京雅歌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13 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c14 北京天交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有限责任公司……………………………………………………………R01 北京富源新业科贸有限公司……………………………………………………………………………R02 上海南方冶金炉料有限公司……………………………………………………………………………R03 重庆市再生资源物流有限公司…………………………………………………………………………R04 长治市物资再生利用公司………………………………………………………………………………R05 兴安盟利宝报废汽车回收有限责任公司………………………………………………………………R06 沈阳汇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R07 沈阳炉料市场……………………………………………………………………………………………R08 镇江市华东物资再生利用有限责任公司………………………………………………………………R09 福建华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R10 河南省驻马店市物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R11 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公司…………………………………………R12 广州市物资再生协会……………………………………………………………………………………R13 贵州省盘县物资贸易总公司……………………………………………………………………………R14 贵州省黔西南州恒晟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R15 云南家华新型墙体玻璃有限公司………………………………………………………………………R16

宁夏金属回收总公司……………………………………………………………………………………R17 新疆喀什地区物华再生利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责任公司………………………………………R18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R19 《低碳之路》隆重出版…………………………………………………………………………………R20 北京市联合汽车解体厂…………………………………………………………………………………R21 北京信诺恒源物资回收有限公司………………………………………………………………………R21 北京市海淀区物资回收公司……………………………………………………………………………R21 廊坊市天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R21 石家庄废旧汽车有限责任公司…………………………………………………………………………R22 张家口市金汇环保产业有限公司………………………………………………………………………R22 阳泉市众恒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R22 铁岭市物资再生利用有限责任公司……………………………………………………………………R22 威海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R23 五莲县源恒物资再生有限公司…………………………………………………………………………R23 常熟市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R23 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R23 福建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再生资源部…………………………………………………………R24 安康市康兴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R24第六篇统计资料篇

2008年度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21 2008年度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22 2008年度各行业工!lkN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23 2008年度各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情况…………………………………………………224 2008年度主要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26 2()08年度沿海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227 2008年度各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228 2008年度各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2292()08年度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230第七篇政策法规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51 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255 机电产品进口自动许可实施办法………………………………………………………………………260 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265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70 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272 关于贯彻落实《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27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283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的通知……………………………288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推荐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的通知……………29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300 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通知…………………………………………………304 关于核定2009年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的通知………………308

关于印发《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311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31 3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314 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318 关于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的公告…………………………………………………321 关于废旧物资发票抵扣增值税有关事项的公告………………………………………………………322 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

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323 关于征求《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324 关于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3292008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的车辆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336第八篇标准篇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339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343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364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371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377 轿车翻新轮胎……………………………………………………………………………………………381 再生橡胶…………………………………………………………………………………………………385 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395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405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410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416 清洁生产标准电石行业………………………………………………………………………………425 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430 清洁生产标准印制电路板制造业……………………………………………………………………436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443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60附录

大事记……………………………………………………………………………………………………469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环保标准……………………………………………………………………474 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76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环保法规、标准………………………………………………………………478 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85 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环保法规、标准……………………………………………………………486 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488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开始执行…………………………………………489 关于公布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

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492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499 关于印发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536 新增2008年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公示………………………537 关于公布2008年第二批准予注册进口废物原料境外供货企业名单的公告…………………………539 2009年申请进口废五金电器、废电线电缆和废电机定点加工利用单位公示名单……………………553

重点旧机电产品进口目录………………………………………………………………………………576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581 全国部分省市再生资源公司及市场废let物资行情价格表……………………………………………583

第9篇: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题目

一、 填空题

1、根据垃圾分类大类充分粗分的原则,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类。

2、在居住区,一般可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类。

3、 单位餐饮区, 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三类。

4 单位办公区及公共场所,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三类。

5、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等。

6、厨余(餐厨)垃圾是指易腐蚀食物垃圾,适宜发酵处理做 肥料的垃圾,包括_________ 、 __________等有机物。

7、其他垃圾是指分类以外的垃圾: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被污染的废弃物等。

8、电池类: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__ 电池。

9、北京的垃圾问题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日产垃圾________万吨, 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为_________万吨。

10、全市共有垃圾处理设施________座。

11、北京市从_______ 时间开展垃圾分类分类工作,到 2008 年 底,全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和单位总共________家。 2011 年将继续开展_________个小区,______ 个行政村和 _______ 个镇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12、根据家中实际情况,在家中客厅、阳台等处可放置____________在家中餐厨放置____________,在卫生间 放置__________ 。

13、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案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 化处理、焚烧、 化处理、焚烧、卫生填埋场 。

14、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 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印象 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

15、的规定,公众 参与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 座谈 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会和论证会 , 听证会 。

16、1 吨废纸可以造出好纸 _____ 公斤,可节省木材______ 公斤, 等于少砍 _____ 棵树。

17、1 吨废塑料可回炼 _________ 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

18、1 吨废钢铁可炼好钢______ 吨。

19、1 吨厨余垃圾经生物处理后可生产_____ 吨优质肥料。

20、如果不做垃圾分类处理,随意堆放或简单填埋,会污染 地下水源和空气 蚊蝇和细菌, __________和_____ ,还会滋生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_______________

21、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2012 年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 到_________ 万吨,2015 年形成日处理近_____ 万吨的能力,满足全市 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22、可回收物容器为_______ ,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为绿色 ______,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为____

23、对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可以把有机成分制成_______和__________

24、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回收__________________。

25、堆肥处理及焚烧处理,残渣进行卫生填埋处置就可以减少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从而实现减少处理量德目的。

26、颁布实施《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是为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___、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7、餐厨垃圾收集容器颜色为___。

28、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实施分类投放、___、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

29、可回收物包括生活垃圾中___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

30、各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城市生活垃圾___。

31、有物业管理的商品住宅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___,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32、设置责任人应当保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___和正常使用。

33、可回收物投放时,应当交售给___回收站点或者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34、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___将已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35、___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举报、投诉。

36、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业的单位应当填写相应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信息,___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37、有害垃圾不按规定进行处置的,由___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38、 废物资源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9、1吨废纸可造出_______千克好纸?

40、生活垃圾中,占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

41、平常喝茶的茶叶渣应扔进__________垃圾桶内.

42、旅行袋是属于_____。

43、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是___________资源。

44、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5、不可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6、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__。

47、过期药品属于______________。

48、有害垃圾应投入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49、可回收物应投入_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50、抽完烟的烟蒂应投入_____。

二、选择题

1、北京推行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哪几类?

A. 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

B、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玻璃

C. 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可回收,玻璃,其它垃圾

2、北京市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颜 色为? A. 红、黑、绿

B. 红、橙、蓝 C. 灰、绿、黄

D. 灰、绿、蓝

3、旧衣服属于( )

A. 可回收垃圾

B. 不可回收垃圾

C可降解垃圾

D. 其他垃圾

4、过期药品属于( )

A. 其 他 垃 圾

B. 有 害 垃 圾

C. 不 可 回 收 垃

D. 厨余

5、下列可回收垃圾中不包括(

)

A. 牙刷

B. 牛奶盒

C. 布料

D. 纸巾

6、垃圾的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 )、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A. 河流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自来水

7、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0.3 吨(

)? A 有机肥料

B. 生物肥 料

C. 无机肥料

D. 天然肥料

8、打印墨盒属于( )?

A. 可降解垃圾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 可回收垃圾

9、下列哪一项是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

A. 回收废塑料壳

B. 回收剩饭

C. 回 收 坚 果

D. 回收生物垃圾

10、废旧荧光灯管属于( )

A. 玻璃

B. 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不可回收垃圾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个废参合可以做一把直尺

B 废易拉罐溶解后可以100%循环再利用

C 废玻璃无法回收使用

D 废桌布属于可回收垃圾

12、绿色购物、我们应该选择购买(

)

A 大包装的商品

B 小包装的商品

C 一次性用品

D 附带关高宣传材料的商品

13、居室中什么地方污染最严重(

)

A 卧室 B 客厅 C 厨房 D 洗手间

14、可哀声能源包括 太阳能、水能、风能、(

)等

A 生物质能 B 核能 C 热能 C 电能

15、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分类回收,对环境会造成危害 最大的是(

)

A 废纸 B 废玻璃 D 泡沫塑料 D 废电池 D 附带

16、城市垃圾在不完全燃烧时能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这种 致癌物(

)

A 二恶 英 B 甲醇 C 二氧化硫 D 硫化氢

17、下列属于其他垃圾(

)

A 报纸 B 泡沫塑料 C 破碗、碟 D 电脑

18、下列属于其他垃圾(

)

A 空调机 B 大骨头 C 衣服 D 罐头盒

19、下列属于其他垃圾(

)

A 茶叶渣 B 坚果壳 C 蛋壳 D 桌布 20、下列属于其他垃圾(

)

A 动物骨骼和内脏 B 菜帮菜叶 C 平板玻璃 D 食品袋 (盒)

21、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

) A 保鲜膜 B 尿片、妇女卫生用品

22、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 (

)

A 金属厨具 B 厕纸 C 玉米核 D 瓜果皮核 C 塑料餐盒 D 烟头

23、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 (

)

A 灰土 B 纸杯 C 废旧电池 D 过期药品

24、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

)

A 日光灯管 B 温度计 C 牙刷 D 杀虫剂捅

25、下列属于厨余垃圾(

)

A 菜帮菜叶 B 坚果壳 C 大骨头 D 玉米核

26、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为______类。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7、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为____________。 A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B 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玻璃垃圾 C 可降解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D 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垃圾、其他垃圾

28、 广州市实行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颜色分别为______。

A 红、黑、绿、蓝

B 红、橙、绿、蓝

C 红、蓝、绿、灰

D 红、橙、黑、绿

29、 旧衣服属于______。

A 可回收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可降解垃圾

D 其他垃圾 30、 过期药品属于_____,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A 其他垃圾

B 有害垃圾

C 不可回收垃圾

D 厨余垃圾

31、 下列不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__。

A 牙刷

B 牛奶盒

C 布料

D 衣架

32、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自2011年几月几日起实行?

A

2月14日

B 3月15日

C 1月1日

D 4月1日

33、平常喝茶的茶叶渣应扔进那个垃圾桶内?

A 厨余垃圾

B不可回收垃圾

C 其他垃圾

D 有害垃圾

34、打印墨盒属于______。

A 可降解垃圾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可回收垃圾

35、《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是广州市

号政府令? A 第53 号

B 第50 号

C 第52号

D 第51 号

36、家庭盆栽废弃的树叶属于_______。

A 有害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垃圾

D 厨余垃圾

37、下列不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A 玩具

B 餐具

C 文具

D 枕头

38、下列不属于其他垃圾的是_____。

A 灰土

B 烟头

C 陶器

D 易拉罐

39、废旧荧光灯管属于_______。

A 玻璃

B 可回收垃圾

C 有害垃圾

D 不可回收垃圾 40、有害垃圾应投入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A 其 他 垃 圾 圾

B 蓝色

C 绿色

D 灰色

41、可回收物应投入_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A 红色

B 蓝色

C 绿色

D 灰色

42、其他垃圾应投入_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A 红色

B 蓝色

C 绿色

D 灰色

43、厨余垃圾应投入_____ 颜色的垃圾分类桶。

A 红色

B 蓝色

C 绿色

D 灰色

44、分类投放的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_____和______应当定期收集,______和______应当每天定时收集。

A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B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其他垃

C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45、小孩用过的是尿片应投入

A 蓝色垃圾桶

B 绿色垃圾桶

C 灰色垃圾桶

D 红色垃圾桶

46、抽完烟的烟蒂应投入_____。

A 蓝色垃圾桶

B 绿色垃圾桶

C 灰色垃圾桶

D 红色垃圾

47、____垃圾,可进行降解堆肥处理。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48、____垃圾,可填埋处理。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49、____

,可进行资源再利用。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50、

,广州市应当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A 2013

B 2014年

C 2011年

D 2012年

51、保鲜膜属于_____,应放入______。

A 可回收物,蓝色垃圾桶

B 厨余垃圾,红色垃圾桶

C 其他垃圾,灰色垃圾桶

D 有害垃圾,红色垃圾桶

52、一次性纸杯属于____。

A 其他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可回收物

D 不可回收物

53、下列不应投放到红色垃圾桶的是______。

A 废油漆

B 废矿物油

C 消毒剂及其包装物

D 牙膏皮

54、下面属于其他垃圾的是______。

A 文具

B 用过的湿巾纸

C 贝壳

D 光盘磁带

55、保鲜袋属于_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56、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

罚款;

A 100元

B 200元

C 50元

D 500元

57、垃圾的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_____、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A 河流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自来水

58、过期食品属于_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59、过期化妆品属于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60、有机玻璃制品属于_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6

1、废弃的卫生纸属于_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6

2、下面应投放入红色垃圾桶的是_______。

A 纸尿裤

B 床单

C 废像纸

D 过塑膜 6

3、下面不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

A 笔记本

B 复印纸

C 玩具

D 烟蒂 6

4、下面不属于厨余垃圾的是______。

A 贝壳

B 骨头

C 蔬菜

D 塑料文具 6

5、旅行袋是属于_____。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厨余垃圾 6

6、下面属于可回收物的是_______。

A 无色玻璃制品

B 海绵

C 衣服

D 袜子 6

7、杂志是属于______。

A 厨余垃圾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可回收物 6

8、玻璃纤维制品(如安全帽)是属于______。

A 有害垃圾

B 其他垃圾

C 可回收物

D 厨余垃圾 6

9、下面应放入绿色垃圾桶的是______。

A 榴莲壳

B 帽子

C 床罩

D 塑料文具 70、下面什么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

A 饮料及牛奶等纸包装盒

B 废纸、破衣服

C 废纸、树叶

D

陶器、花盘

71、有害垃圾是指____________。

A 废电池

B 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水银温度计

C 过期药品

D 有机类杀虫剂、除草剂容器(瓶)、废打印机墨盒等 7

2、废手机充电电池属于

A 厨余垃圾

B 其他垃圾

C 有害垃圾

D可回收物

73、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

罚款;

A 10元

B 20元

C 50元

D 100元 7

4、其他垃圾是指_______。

A 纸尿裤、烟蒂

B 玻璃瓶、玻璃杯

C 月历、纸箱 D 茶叶渣贝 7

5、下面不应放到灰色垃圾桶的是_______

A 床单

B 衣服

C 桌布

D 牙刷 1. 7

6、2.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7

7、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核能 C.磷虾 D.针叶林 7

8、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 ) A.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多 B.总量不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

C.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D.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 7

9、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 ) A.领土面积 B.耕地面积

C.森林总面积 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

80、.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 ) A.1/2 B.1/3 C.1/4 D.1/5 81.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目标是()。

A.资源利用最大化

B.实现可持续发展

C.资源配置合理

D.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

82.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全球化角度出发,这是基于资源的()的特点。

A.有限性 B.不均衡性 C.不可再生性 D.可枯竭性

83.资源利用要在对自然(生物圈)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合理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把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合理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资源利用的()。

A.有效性 B.有偿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84.采用合理的方案,在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的同时,考虑生态因素,并采用适宜的方案保护资源或解决再生问题。这体现了资源利用的()。

A.有效性 B.有偿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85.在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方案设计中必须对大宗原材料的来源、质量、稳定供应年限。运输条件和费用予以落实,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选,优化原材料供应方案。这体现了资源利用的()。

A.有效性 B.有偿性 C.综合性

D.可靠性

86.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非均衡性,不同地区的同种资源在可得性、可*性、可用性和可获得效益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其中可得性指的是()。

A.资源的拥有状况和赋存条件,现行条件下能否开发利用

B.储量是否能满足要求,是否能给与合理开采

C.资源的品质如何,是否满足要求

D.开发价值如何

87.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体现了资源开发项目中资源利用要符合()。

A.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 B.综合利用的要求

C.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D.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规定

88.资源开发项目应根据项目特点分析研究资源的品质,目的是为()提供依据。

A.确定资源的开采方式和设备方案

B.预测项目效益

C.确定开发的规模和开采年限

D.制定项目技术方案

89.对资源赋存条件进行评价,主要分析研究资源的地质构造和开采难易程度,目的是 ()。

A.确定资源的开采方式和设备方案

B.预测项目效益

C.确定开发的规模和开采年限

D.制定项目技术方案

90.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包括()。

A.自然资源

B.信息资源

C.人力资源

D.技术资源

E.知识资源

91.物质资源是指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的资源,主要指()。 A.自然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生物资源 E.技术资源

92.按照联合国制定的相应类别,自然资源可分为()。

A.生态资源 B.物质资源

C.环境资源

D.水资源

E。生物资源

93.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不可再生性 B.有限性

C.不均衡性

D.周期性

E.地域性

94.资源利用的一般原则是资源利用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要求以及()。

A.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B.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从全球化角度出发

C.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D.资源利用要与环境(生态)相协调

E.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的节约并举

1、95.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分析包括资源利用的科学性、有效性,还包括()。

A.有偿性

B.综合性

C.经济性

D.社会性

E.客观性

96.资源开发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除包括符合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外,还包括 ()。

A.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B.符合对资源储量和品质的勘探深度的要求

C.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规定

D.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E.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要求

97.资源开发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拟开发资源的可利用量,还包括()。

A.资源的自然品质

B.资源的赋存条件

C.资源的开发价值

D.开发成本

E.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98.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是否符合()。

A.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

B.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C.资源的优化配置

D.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E.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99.对资源赋存条件进行评价,主要分析研究资源的()。

A.地质构造

B.存储数量

C.开采难易程度

D.开采成本

E.本质优劣

100.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是泛指社会财富的来源,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

B.信息资源

C.技术资源

D.水资源

E.矿产资源

101.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是()资源。

A.可再生资源

B.不可再生资源

C.不可枯竭资源

D.可枯竭资源

E.生态资源

102.下面()是生态资源。

A.空气 B.水 C.土壤

D.天然气

E.汽油

103.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意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中,应遵循()的原则。

A.综合利用和企业发展相结合

B。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相结合

C.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D、综合利用与资源节约相结合

E.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104.资源利用要体现有偿性,有偿性体现在()方面。

A.开发资源需要花费费用

B.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承担经济责任

C.资源的价值要体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D.资源利用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承担经济责任

E.使用资源需支付费用

105.资源开发项目的物质基础是()。

A.各种矿产资源

B.水利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能资源

E.土地资源

106 .资源开发项目是指煤矿()等资源的开发项目。

A.石油 B.天然气 C.森林

D.非金属矿 E.农作物

10

7、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是(C)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塑料袋 10

8、废旧电池对环境产生危害主要是什么元素(A) A、汞 B、铀 C、锌 D、其他放射性元素 10

9、废电池随处丢弃会产生什么污染(A) A、重金属污染 B、白色污染 C、酸雨 D、]空气

110、一节钮扣电池大约可以污染多少立方米的水(C) A、100 B、900 C、600 D、1500 1

11、1吨废纸可造出约多少千克好纸?(A) A、850 B、100 C、1600 D、500 1

13、属于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处理的垃圾包括(B) A、玻璃 B、废日光灯管 C、塑料 D、陶瓷

1

14、 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多少吨有机肥料(B) A、 0.1 B 、0.3 C、0.8 D、0.5 1

15、 1吨废塑料可回炼大约多少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A) A、600 B、100 C、300 D、800 1

16、生活垃圾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

A、厨余垃圾 B、有害垃圾 C、金属 D、塑料袋 1

17、过期药品属于下列哪类垃圾?(B)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 1

18、.我国的城市垃圾一般可分类为几种?(A) A.4种 B.5种 C.6种 D.2种

1

19、下列哪些属于可回收垃圾?(AC)(多选) A.金属铁B.电池C.废纸D.、废水银温度计

120、在分类收集时最好设几个类型的收集箱?(C) A.2类B.3类C.4类D.5类

三、简答题

1、分类收集容器运行维护标准是什么?

2、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程序和目标是什么?

3、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4、什么是生活垃圾?

5、减量是指?

6、资源化是指?

7、无害化是指?

8、什么叫垃圾分类?

9、学习、办公环境中怎么做到垃圾减量(5 点即可)

10、就餐环境中怎么做到垃圾减量?

11、购物中怎么做到垃圾减量 提倡购买并使用有中国环境标志、

12、餐厨垃圾装袋扔进桶对吗?

13、什么是可再生资源?

14、什么是不可再生资源?

15、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区别?

16、什么是资源的废物回收?

17、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哪些?

18、电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吗,为什么?

19、谁是可再生资源吗?

20、列举几个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例子?

21、什么是可以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生的垃圾?

22、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23、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

24、白色垃圾的危害有哪些?

25、垃圾处理方式有哪几种?

26、乱扔垃圾的危害?

27、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源包括?

28、资源开发项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除包括符合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外,还包括那些?

29、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是否符合哪些要求?

30、有害垃圾是指什么?

答案

一、 填空题

1、 可回收物、厨余(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2、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3、 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他垃圾

4、 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5、 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瓶罐

6、 剩饭剩菜、落叶

7、 灰土、烟头、卫生间废纸、陶器

8、 柱形电池、扣型电池

9、 1.7

4、1.668

10、 28

11、 2002,2459,1200,1200,50

12、回收物收集捅 , 厨余垃圾桶 ,其他垃圾桶 。

13、生 化处理、焚烧、 化处理、焚烧、卫生填埋场 。

15、 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 座谈 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会和论证会 , 听证会 。

16、850、300、17

17、600公斤

18、0.9

19、0.3吨

20、地下水源、空气、蚊蝇和细菌、传染疾病、人们的身心健康

21、1.7

22、蓝色、绿色、灰色

23、田用肥、绿化用肥

24、热能资源

25、垃圾填埋量、占地面积

26、减量化

27、绿色

28、分类收集

29、未污染

30、分类意识

31、收集容器

32、完好

33、再生资源

34、禁止

35、任何

36、定期

37、环保

38、废物回收前期阶段

废物回收后期阶段,又称再加工循环阶段

39、850 40、厨余垃圾

41、厨余垃圾

42、其他垃圾

43、可再生资源

44、地表水、土壤、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森林、草原、空气、阳光(太阳能)、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至少答出四个)

45、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岩石、固体燃料(煤炭、石煤、泥炭)、液体燃料(石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等,(至少答出四个)。

46、灰、绿、黄

47、其 他 垃 圾

48、其 他 垃 圾

49、蓝色

50、灰色垃圾桶

二、选择题

1、C

2、C

3、A

4、A

5、D

6、C

7、A

8、D

9、A

10、D

11、C

12、A

13、C

14、A

15、D

16、A

17、C

18、B

19、B 20、D

21、C

22、A

23、B

24、C

25、A 26-30DACDB 31-35CDACA 36-40DDDCA 41-45BDCBC 46-50CDBAD 51-55ACDBA 56-60DCDCA 61-65BCDDB 66-70ADBAA 71-75(ABCD)

CCAD

76-80CBDCB

81-85BBDAD

86-89A A DA 90.ABCD 91.BD 92.AB 93.BC 94.BCDE 95,ABC 96ABCD 97.ABC 98.ABCD 99.AC 100.ABC 101.ACE 102.ABC 103.ABC 104.ABCD 105.ABCD 106,ABCD 107-120 CAACBBAABA AC CBC

三、简答题

1、分类收集容器运行维护标准是什么? 答:容器外观清洁 无残缺 破损,密闭性好,垃圾不暴露 外观清洁,无残缺 破损,密闭性好,垃圾不暴露、 外观清洁 无残缺、破损 不满冒。 不满冒。

2、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程序和目标是什么? 答:管理程序是源头分类 分类投放 分类运输 分类处理 源头分类,分类投放 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源头分类 分类投放,分类运输 的程序。 目标是促进垃圾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减量化、资源化 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

3、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前处置的重要环节。

1、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 充分回收利用可回收物,

2、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垃圾分类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垃圾分类的管理 办法正在文明国家、地区普遍推广, 办法正在文明国家、地区普遍推广,成为当前和今后垃圾管 理变革的发展趋势。 理变革的发展趋势。

4、生活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 生活垃圾, 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 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 圾的固体废物

5、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避免和减少资源消耗和废 在生产、 物产生,以及采取适当措施使废物量减少(含体积和重量) 物产生,以及采取适当措施使废物量减少(含体积和重量) 的过程

6、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7、在垃圾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减少 在垃圾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 以至避免垃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8、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 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 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将垃圾分成不同的种类 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

9、

1、尽量不用一次性签字笔、一次性圆珠笔等文具,使用可 以更换笔芯的签字笔、 以更换笔芯的签字笔、圆珠笔

2、纸张双面书写、双面打印 纸张双面书写、

3、建议使用可回收物生产的再生产品,比如再生纸 建议使用可回收物生产的再生产品, 尽量运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电子办公,

4、尽量运用互联网、局域网进行电子办公,开展无纸化办公

5、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不使用一次性纸杯 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杯子,

10、

1、适量点餐,合理搭配,减少浪费 适量点餐,合理搭配,

2、提倡剩菜剩饭打包,随身带走 提倡剩菜剩饭打包, 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盒、

3、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盒、一次 性筷子、一次性水杯、 性筷子、一次性水杯、纸巾等 提倡单位食堂或者餐馆蚕采用自助餐方式,

4、提倡单位食堂或者餐馆蚕采用自助餐方式,饭菜按需求 自取,设置节约用餐提示标, 自取,设置节约用餐提示标,避免浪费

11、

1、提倡购买并使用有中国环境标志、循环利用标志和中国 节能认证标志的环境友好型商品 尽量购买无需包装、 易包装或大包装的商品,

2、尽量购买无需包装、简易包装或大包装的商品,不要过 度包装或小包装商品

3、尽量购买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不购买一次性用品 尽量购买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 尽量选购净菜,即没有泥土、烂叶,不需择的蔬菜,

4、尽量选购净菜,即没有泥土、烂叶,不需择的蔬菜,从 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5、购物时自带环保购物袋,不用塑料购物袋 购物时自带环保购物袋,

12、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餐厨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13、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一定时间(一年内或数十年内)通过天然或人工活动可以循环地自然生成、生长、繁衍,有的还可不断增加储量的物质资源,它包括地表水、土壤、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森林、草原、空气、阳光(太阳能)、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但其中的动物、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受人类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制约。

14、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千百万年以内)不可自然形成或产生的物质资源,它包括自然界的各种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岩石、固体燃料(煤炭、石煤、泥炭)、液体燃料(石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等,甚至包括地下的矿泉水,因为它是雨水渗入地下深处,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与矿物接触反应后的产物。

15、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一定时间通过天然或人工活动可以循环地自然生成、生长、繁衍,有的还可不断增加储量的物质资源,而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开发利用一次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千百万年以内)不可自然形成或产生的物质资源。

16、 资源废物回收,是指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前期过程,包括对所有被废弃有用物的直接回用和为将废物转化为再生成品而进行的收集和预处理活动。

17、第一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物质,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以各种形式储存,但可通过不同加工途径而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的总称,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第二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复原的特性,并可持续被利用的一类自然资源,例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但是要注意,土壤属可再生资源,是因为土壤肥力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和自然过程而不断更新。但土壤又有不可再生的一面,因为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比再生的土壤自然更新过程快得多,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也就成为不能再生的资源。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不懂的 再问我就行了。

18、不属于,可再生资源首先必须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所以人为地用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不是可再生资源,然后就是一个循环周期的问题,这个周期应该是比较小的,像石油之类的循环周期太长,所以也不属于可再生资源。闪电的话,或许你会说莱顿瓶,但事实上根据现有的科技手段是无法加以利用的,否则人们怎么会不去利用蕴藏巨大能量的闪电呢 。

19、属于,水是自然界存在的,并且可通过水循环来保持稳定。

20、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21、垃圾分类回收就是把东西按类别分开,收集起来。如属废金属的收集一起,纸的收集一起等。

循环再生的垃圾就是将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收集起来再用。如将破损了的塑料筒收集起来,再通过加工做成拖鞋等再用,那么这个破损了的塑料筒就是循环再生的垃圾。

22、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使用再生资源比使用原生资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便于资源的管理。分类处理可以节约垃圾处理成本,更好的变废为宝,为环境保护留下道路。

24、第

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25、一般有分类回收、填埋、堆肥和焚烧四种

1.填埋: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堆肥 :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3.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因此,对msw实行焚烧处理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处理方式。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热能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国采用焚烧技术处理生活垃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或者:基本上是先分类、再进行回收、然后处理。 处理方法: 最常用的是填埋,但是效果很慢、占地还广、容易对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 还有就是焚烧、但对不同的垃圾采取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26、首先,影响整体城市环境。如果一个城市到处是垃圾,那么形象讲大打折扣。 其次,危害人身健康。一些垃圾一旦乱扔,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人身安全构成致命的潜在危险。例如电池,如果乱扔,那些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地下,将会污染地下水。这种事情已经发生。 最后,加速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27、自然资源 ,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 ,技术资源

28、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符合对资源储量和品质的勘探深度的要求 ,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关规定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9、资源总体开发规划的要求 ,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0、 废电池 ;废荧光灯管、废油漆(桶)、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 ;有机类杀虫剂、除草剂容器(瓶)、废打印机墨盒等

上一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下一篇:汽车类社会实践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