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追溯信息化开发和应用模式探究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农产品信息化追溯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把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记录的标志, 对某个实体的历史、用途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也就是利用已记录的标志 (这种标志应该是唯一的, 与被追溯对象一一对应) 追溯产品的历史、应用情况、所在位置或类似产品、活动的能力。要实施农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需要任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对农产品信息进行标志、采集、传递和关联管理。其实质就是要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链, 使农产品的信息流、物流联系起来, 根据农产品的信息追查农产的实体主要包括:一是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信息标志;二是建立信息系统, 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三是有效的信息传递、交换与集成。然而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多, 管理困难, 依靠人工控制农产品生产的每一过程不切实际,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

2 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开发

2.1 自主选择追溯系统

目前,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多由政府部门开发或牵头推广, 各地各部门推广的系统不尽相同, 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业企业造成了困扰。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流程较长, 每家企业的管理情况和工作流程各不相同, 很难建立起统一的追溯信息管理平台, 更为实际的是, 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管理特点, 应该自主开发或购买符合其管理要求的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应大力培育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市场, 追溯信息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越高、竞争越充分, 才能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追溯信息化服务, 必然进一步推动信息化追溯的发展。

2.2 建设交互融合平台

现在市场上各类追溯信息系统并存, 一个地区内一般都有多套追溯信息系统在同时使用, 各追溯信息系统由不同单位开发, 框架结构、数据模式各不相同, 导致追溯信息封闭运行、传递交换的困难, 追溯信息化工作推广受到阻碍。因此, 在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追溯系统的基础上, 政府应建设追溯信息交互融合平台, 制定统一的追溯信息化操作标准, 对于关键项目、指标、参数进行统一标准。鼓励企业对内部的追溯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 与政府交互融合平台实现信息上传。政府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追溯信息数据库, 作为权威保存追溯记录, 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为部门监管和市场主体提供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公益性服务。

2.3 纳入政府监管

当前, 我国没有针对追溯信息的法律法规, 大多由企业自主负责, 因为缺乏监管, 难免信息真真假假。事实证明, 通过伪造追溯信息逃避监管和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已有发生。即使企业根据统一的追溯信息化操作标准开发或采购了自主管理的信息系统, 但仍不能放松对企业信息真实性的监管。离开监管, 再先进的追溯系统都无法保证信息的可靠性。监管部门应该结合日常监管对追溯系统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并采取果断措施。针对追溯信息真实性的要求, 可以明确规定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农产品生产台账记录的有关规定处理。

3 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应用和推广

3.1 应用规范

在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 许多农民对农业生产安排和质量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这对于质量追溯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信息化追溯的应用必须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实现标准化为前提, 同时, 应用规范标准应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流规范标准相符。当前, 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主流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GAP等质量认证的技术规范。如果农业企业没有开展有关质量认证, 一般建议参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进行管理。

3.2 推广步骤

开展农产品信息化追溯是长期的发展目标。在当前市场环境条件下, 更应通过激励手段, 鼓励扶持企业开展信息化追溯, 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未来, 如果某品种或行业的信息化追溯条件成熟时, 可以再以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推动, 当前不宜操之过急。因此, 信息化追溯推广发展要符合国内农业生产发展实际,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激励引导阶段、示范推广阶段和行政强制阶段。

3.3 激励机制

信息化追溯在当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积极引导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开展信息化追溯, 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消费者激励来带动信息化追溯发展, 消费者激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主要激励机制。同时, 辅以内部激励和政府外部激励。内部激励一般是由规模较大的组织或企业为防止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 而自行建立的追溯信息系统。政府外部激励, 政府对诚信经营的企业进行奖励、对违法企业进行惩罚等措施激励企业自主开展信息化追溯。

4 实践与结果

笔者分析了张家港市农业生产和质量追溯情况, 认为大规模开展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有较多的客观限制, 主要是农民分散经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等达不到全面铺开的条件, 按照上述思路开展了信息化追溯示范建设的实践, 制定了以下开发、应用、推广的路径,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主要路径

4.1.1 建立农产品信息数据采集标准

按照《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基本要求》 (DB32/T2368-2013) 和《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 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 鼓励企业根据标准自主开发或采购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当前, 统一的追溯标准项目主要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所属大类、产品追溯编码、追溯码生成时间、生成单位、生成单位代码、联系电话、产品生产地址、产品生产位置、产品生产规模、产品生产负责人, 以及生产作业表和产地准出检验表, 其中生产作业表包含作业日期、作业名称和投入品名称, 产地准出检验表包含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论和检验单位。

4.1.2 建设追溯信息数据交互融合系统

张家港市农委建设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 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数据库与标准接口, 与上级苏州市农委追溯信息系统和张家港市各农业企业追溯信息系统实现对接, 加强了对农产品追溯信息的有效监控。

4.1.3 农产品追溯管理操作规范应用

操作规范的落实与否关系直接到推广应用的成败, 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鼓励企业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GAP等主流技术规范。同时, 为切实降低农民实施质量管理规范的难度, 提升农民做好农产品质量管理, 笔者根据产地管理、农资采购、农业生产、农业收获和产品销售五大农业生产主要环节, 将多个关键控制点进行整合, 以此基础上开展危害分析和启动相关管理程序, 在各环节关口实施管理, 命名为“五关管理法”, 有效保障了操作规范的落实。

4.1.4 以消费者激励机制为主进行推广

通过鼓励企业自主开发或向有经验的追溯服务商采购追溯信息系统, 使得张家港市农业企业追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2 结果与讨论

张家港市农产品追溯信息化示范推广首批选择了1家农业基地, 1家配送中心、1家超市开展了试点, 在生产源头农业基地贯彻HACCP简化管理办法 (五关管理法) , 引入追溯信息服务商, 农业企业无论使用何种追溯信息系统均可接入政府追溯平台。通过3年多实施, 顺利带动了4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接入信息化追溯平台。

当前, 农产品追溯信息化推广过程中, 主要存在着标准不一、系统繁多、企业积极性不高、监管部门无所适从的问题, 笔者在张家港市推广农产品追溯信息化进程时, 重点抓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着手, 通过市场化激励, 有效化解了信息化追溯推广难问题, 为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推广进行了有益探索。

摘要:农产品供应链包括生产、包装、加工、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 是一条长且复杂的供应链。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实施信息化追溯, 进行全程的监控就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 国内开展农产品多环节全程追溯开发研究的较多, 但实际应用的很少。基于此, 综合分析研究了农产品全程信息化追溯的开发、应用、推广等, 并实践应用, 总结出了一套开发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追溯,信息化,应用模式

上一篇:济阳坳陷河流相储层含油气性预测下一篇:合成氨工业节能减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