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大纲技术介绍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产品大纲技术介绍(精选8篇)

产品大纲技术介绍 篇1

第一阶段为对传统发动机的改进,在这一阶段,沃尔沃推出了2.0升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加上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这一动力组合。

第二阶段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沃尔沃目标在2012年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2013年将电动车量产。

第三阶段为实现零排放,沃尔沃目标在2020年开始实现零排放,目前正处于第一阶段,沃尔沃推出了2.0升GTDI发动机,此款发动机具备三大顶尖,分别为顶尖高效表现,此表现可从为74.53的升功率看出,顶尖的实时爆发,这一表现可从发动机最大扭矩从1750-4000转这一区间一直持续的状态得出,顶尖低碳环保则可从这一款发动机已经达到欧五排放标准得出结论。

为什么2.0升GTDI能够拥有如此表现,原因在于此款发动机拥有以下八大创新科技:

1、科技创新的燃油缸内直喷系统,此系统能够使燃油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

更加充分,使燃烧率增加,降低约20%的油耗。

2、全求首创的整体式钢质涡轮增压,这款涡轮增压体积小,结构紧凑,整体

式的设计,优化排气管增加排气率,响应更出色。

3、双VVT进排气可变气门正时,这样可使燃烧率达到最高,提速迅速,以

达到最佳动力,经济性和排放的综合性能。

4、超增压动力模式可大幅增加扭矩输出。

5、小尺寸轻质涡轮,可迅速启动,无延时、无爆冲。

6、独创的双层排气歧管可使废气保持较高温度,使三元催化器迅速启动,降

低污染。

7、精准控制的超高压喷油系统,七孔喷油嘴雾化更细,更完全。

8、高效活塞冷却喷嘴,可迅速降低燃烧室温度,以降低摩擦阻力。

以上八大创新,保证了2.0升GTDI发动机的优秀性能,但如何才能做到1+1>2,沃尔沃给出了答案,为2.0升GTDI配备了另一利器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

正因为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有以上原理才能使驾驶零顿挫,换档零时差,传动零损失。

产品大纲技术介绍 篇2

据介绍, 《大纲》所列的技术中,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领域的51项综合利用技术;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方面, 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10个领域废弃物的156项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方面, 汇总了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橡胶轮胎、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建筑废弃物等27项综合利用技术;其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农林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养殖废弃物等23项综合利用技术。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大纲》的发布将对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领域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是引导关键、共性重点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 如鼓励研发农作物秸秆的生物酶转化技术, 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二是引导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如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产业化;三是引导成熟、先进的综合利用技术与工艺的推广应用, 如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材等;四是引导推动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五是为各地区、各行业编制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近几年, 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 2008年,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2.3亿t, 综合利用率达64.3%, 比2000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其中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分别达67%、55%、85%, 基本实现了由“以储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目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已近35%,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已近40%。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规模也不断扩大,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高考历史大纲题型解题技巧介绍 篇3

1.叙述型

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要求一般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

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基本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再者,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自主概括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返回目录

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

1、首先要勤奋刻苦

历史是文科科目,几乎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记忆,因此高三文科生想要学好历史,就得勤奋一些,把需要背的都背一下。除了历史背的东西多以外,政治、语文、英语也要大量的背知识点,所以文科生应该早起,充分利用最佳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多阅读

只局限于历史课本,还应该读一些课外书籍,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达到提高历史成绩的目的。关于历史书目,高三学生可以看看《上下五千年》、《近距离看美国》、《欧洲历史十五讲》等,也可以去找历史老师,让老师推荐一些书目。

3、平时看电视的时候多看一些历史剧

这一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毕竟高三学习紧张,很少有时间去看电视剧。所以高三学生如果假期看影视剧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一些历史剧,休息的同时也能学习。在这里要注意一下,看影视剧的时候要看有史实根据的,以免被那些虚构的电视情节误导了。

返回目录

学好历史行之有效的办法

1.大量阅读

最扎实务实的一个办法就是看书,现在的试题越来越考察平时的积累,例如《明朝那些事》这本力荐是要看的,还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苦难辉煌》,《中国历史十五讲》,《欧洲历史十五讲》,《天朝的崩溃》,《我们台湾这些年》等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书,这些书不是看看就行了,最好你边看边做笔记,例如明朝,7本下来前面的好多都忘得差不多了 ,再看一遍费时间,所以最好边看边整理下(不建议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我们老师说太不严谨,不利于卷面答题)。同时,你可以去寻求下老师的帮助,问问他什么样的书比较有好,请他推荐一下。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特别是历史,考得范围很活而广,你要在脑海中构造一个历史框架,一步步细化,这样扎实地学才真正地达到来什么挡什么的境界。

2.相关影视资料

如果不是高三,可以抽空无看一些比较经典的历史记录片 例如《开国大典》《南京南京》《鸦片战争》《辛德勒名单》《建党伟业》等等比较真实的电影,空闲的时候也能休休脑子,中央电视台的一些纪录片也拍得相当好,比如《大国崛起》《华尔街》等等,这些都是精品啊!就是高三也要抽出上厕所的时间看两眼!这些电驴上都有的!看这些东西会使你的记忆更加形象,还可能了解的一些内幕和背景,很管用!

3.多做考题

这个比较郁闷了就,例如5.3系列的都很棒,效果奇佳,因为很多考题很诡异,你不刷下题就是知识体系再熟练都会掉坑里(估计同志你是深受毒害啊!),恩,其实找到一套经典的题,搞清楚一般出题人的思路,能够正确找到每题相应的知识点就行,不建议狂写。

4.多总结知识

老师给你总结和你自己总结下体系图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自己整理的八辈子都忘不了,而且想问题会更透彻深入,你一旦深入了,那些要背的不背都会了,效率极高。不过整好了最好给老师看下。

5.答题技巧

这些老师到高三都会讲的,我怕说不好,你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了(如果背得好的话,估计你现在就是少点答题的逻辑性思维与技巧,文科生思维很重要啊!),找老师把技巧一点,成绩那是蹭蹭上去啊!最重要的还是基础知识啊!

产品设计方法(教学大纲) 篇4

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method 课程编码:04403 学分: 2 参考学时:32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10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

大纲执笔人;金涛 系(教研室)主任:牛文杰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进行产品创新的意义,了解产品创新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特别是概念设计,了解国际上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学习他人进行创新设计的成功经验与思路,初步掌握进行创新的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创造性思维,敢于创新、能够创新,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开拓思路,打好基础,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各有关课程的学习。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design of a threshold selection.Learning of this course makes students clear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product innovation, the core content of product innovation, theoretical basis, especially the conceptual design, know that some of the more mature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Learn from other people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design, the preliminary master the means and ways of innovation, cultiva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nnovation, innovation, expl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later professional course study lay a foundation, with creative thinking for the relevant courses of study.二、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机械制图、物理学、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课程。学生首先应具备基本的制图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开创性思维,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了解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对常用的工业产品有所了解,具备一些基本的产品功能设计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产品的工作原理设计、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具备了进行新产品开发概念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1.绪论

2学时 2.产品设计创新

2学时 3.产品设计开发原理

2学时 4.产品设计开发程序——调研分析阶段

4学时 5.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产品设计阶段

4学时 6.产品设计开发程序——生产准备阶段

4学时

7、产品设计开发案例讲解

4学时 7.产品设计综合举例

10学时

产品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 篇5

课程中文名称:产品设计I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号:32004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I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 20 学时,课内实践 34学时)先修课程:基础设计1、2,人机工程学

面对对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艺)本 开课系:工业设计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之一。

产品设计I的课程是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第一环节,主要讲授产品设计的基本法则,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是通过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如公交车站,电话亭等)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对市场、信息调研分析,培养学生的预测、开发决策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为过渡到产品设计Ⅱ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独特而准确的判断设计创新的能力,设计能与周边环境的相协调,与使用者相协调,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完成稿要求清楚表明产品的概念,使用状态,效果图、结构图及模型。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工业设计师具备的基本素质(2学时)

1、具有创新意识、利用资源做好设计

2、工业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二章 产品造型设计程序(2学时)

1、接受产品项目,制定计划

2、项目完成总时间表

3、市场调研

4、调研分析报告、讨论、定位、提出概念

5、设计草图构思

6、草图方案优化

7、设计展开深入

8、设计展开深入方案再优化、确定

9、设计图纸

10、模型制作

11、设计版面制作 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4学时)

练习:

1、确定环境设施设计课题

2、分小组市场调研(小组不少于5人)

第四章 环境设施设计的构成的分类(4学时)

第一节 环境设施的性质与内容 第二节 环境设施设计的构成与分类

讨论: 5人以上小组对调研分析报告进行讨论、定位、提出概念。

第五章 环境设施设计欣赏(8学时)多媒体

练习:环境设施系统设计

难点:形态、材料、工艺与设计的实用性、独特性、整体和谐性。

第六章 产品设计实践课程(指导课程设计)(34学时)

练习:根据立项与前期设计工作,继续进行直到完成。重点:实用、独特、整体和谐而统一。

难点:

1、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个体的独立性与小组整体的合作重要性。

3、人与环境设施(产品),技术与艺术和环境的统一。

三、说明

1.本课程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试验。

2.本课程第六章-产品设计实践课程的立项课题,由与时间关系和课程特点的需要,应提前到与本课程第三章节并行开始。3.本大纲根据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程内容将随时间要求的不断丰

富与变

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本课程的产品设计(环境设施)实践要求严格按第二章进行设计。4.设计模型制作工作量可根据环境设施系统大小适当调整。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何晓佑 编著:《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参考书:

[1] 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由任课老师酌情推荐。

《产品设计Ⅱ》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产品设计Ⅱ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号:32004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Ⅱ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30 学时,课内实践34 学时)先修课程:基础设计1、2,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Ⅰ 面对对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艺)本 开课系:工业设计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课之一。

产品设计Ⅱ课程是产品设计Ⅰ课程的深入。主要讲授产品造型系统思想与系统设计的原理,该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大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掌握,产品造型设计总体设计原则。

产品设计Ⅱ课程是从家用产品的设计入手,研究影响产品设计的诸多因素,掌握产品系列设计的总体设计与产品的市场识别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把握产品系统思想与系统设计的原则。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定位系列配套设计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总体完成能力,并对产品语意,人机协调,材料特性与工艺,产品的维护有比较周详的考虑。完成稿要求清楚表明产品的概念,使用状态,效果图,结构图及模型。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现代产品设计系统观(2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产品系统的概念

1、“个”与“集”的关系

2、“个”与“集”的方法

3、“种”与“类”的概念

4、产品系统三因素

第二节 产品系统构成与设计方法系统模式

1、设计方法的构成

2、设计方法的O--R--O模式

3、设计方法的串行模式与并行模式 第二章 产品设计要素解析(4学时)

第一节 功能要素 第二节 结构要素 第三节 人因要素 第四节 形态要素 第五节 色彩要素 第六节 环境要素 第七节 竞争要素

第三章 产品造型美学基础(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设计美与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第二节 设计美与技术美的应用 第三节 设计美依托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创新设计方法(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沿用设计 寻找亮点 第二节 观念更新 技术突破 第三节 解决问题 突出个性

第四节 经典创造性思维方法摘要

第五章 家用产品企划与设计案例分析(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项目概要,背景、问题 第二节 可行性探索

第三节 家庭需求调查与分析 第四节 企事业需求调查 第五节 功能和机构解析

第六节 综合企划、定位、展开、完成

第六章 产品系列化设计(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产品系列化的概念 第二节 系列化产品的类型

1、成套系列

2、组合系列

3、家族系列

4、单元系列

第三节 系列化产品设计方法解析

1、组合设计

2、变换设计

3、模块化设计

4、模块组合

第七章 设计欣赏(8学时)多媒体 第八章 产品设计实践课程(指导课程设计)(34学时)

第一节 家用产品课程设计任务安排 第二节 课题设计步骤解析

1、市场调查及整理分析,概念定位

2、方案分析、构思、优化、展开及深化

3、模型制作、展示版面与设计综合报告

重点:

1、产品系列化设计的系统原则的体现

2、家用产品设计的易用性、合理性、美观性,设计全面的规范化与设计的人

性化把握。

3、强调个体把握设计的能力。

难点:

1、家用产品设计的系列化定位与创新突破。

2、系列化家用产品人机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三、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试验。

2、本大纲根据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程内容将随时机要求的不断丰富与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3、本课程的“家用系列化产品设计”的设计实践,要求严格按第八章进行设计。

4、设计模型制作必备,制作工作量可根据家用系列化产品设计大小适当调整模型制作工作量。

5、本课程实践环节除课内规定的34学时外,要求课外学时增加30学时用与辅助完成本课程设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6、课程设计“市场调查、分析与构思”,可根据教师要求穿插在课程前期进行。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吴翔 编著:《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2》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年10月出版

参考书:

[1] 黄纯颖:《设计方法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卡尔•T•犹里奇 斯蒂芬D埃格平

《产品设计与开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其他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由任课老师酌情推荐。

《产品设计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产品设计Ⅲ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号:32004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Ⅲ

总学时:80学时(其中讲课24 学时,课内实践 56学时)

先修课程:基础设计1、2,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Ⅰ,产品设计Ⅱ 面对对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艺)本 开课系:工业设计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课之一。

产品设计Ⅲ的课程主要以交通工具的设计为主要设计内容,进行一系列设计探索的概念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技术与艺术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完善。

以交通工具设计(如电动游览车,电动滑板车,概念自行车)为训练手段,本课程是本着对人类的体贴与关爱,通过深入生活,市场、企业和信息调研分析,集体研讨培养学生的预测、开发决策能力和协作精神,为过渡到毕业设计和实务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设计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具有独特而准确的判断设计创新的能力,能够与团队合作的协调能力

完成稿要求清楚表明产品的概念,使用状态,效果图及结构图及数学模型。

第一章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的分类(4学时)多媒体

1、人力驱动代步工具设计探索

2、机械驱动代步工具设计探索

3、为特殊人群设计代步工具

第二章 交通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原则(4学时)多媒体

1、交通产品形态与功能的原则

2、交通工具色彩设计原则

3、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交通产品材料简介

5、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与用途和使用对象的原则

第三章 交通工具造型设计基本程序(2学时)多媒体

1、基本解决问题的设计程序

2、改良性交通产品造型开发设计程序

3、创造性交通产品造型开发设计程序

第四章 交通工具市场调研(6学时)多媒体

1、市场调研的内容

2、市场调研的方式与方法

3、市场调研的定性分析

第五章 交通工具设计作品赏评(4学时)多媒体

第六章 交通工具概念模型的制作介绍(汽车油泥模型)(4学时)多媒体 第七章 产品设计实践课程(指导课程设计)56学时 练习:交通工具设计

重点:

1、交通工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2、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技术

3、强化群体设计的原则

难点:

1、交通工具概念定位与独特造型的创新思维的和谐。

三、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试践。

2、本大纲根据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程内容将随时机要求的不断丰富与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3、本课程的“交通工具设计”的设计实践,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工作量区别,可进一步强化团结合作,发挥各方之长,集体创作。

4、课程除课内规定的56学时外,要求课外学时增加30学时用与辅助完成本课程设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5、本课程设计的“市场调查、分析与构思”,可根据教师要求穿插在课程前期进行。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参考书:

[1] 黄纯颖:《设计方法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卡尔•T•犹里奇

斯蒂芬D埃格平:《产品设计与开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明旨:《产品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 詹 雄:《机器艺术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其他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由任课老师酌情推荐。

《产品设计Ⅳ》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产品设计Ⅳ 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号:32004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 Design Ⅳ

总学时:80学时(其中讲课30 学时,课内实践50 学时)先修课程:基础设计1、2,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Ⅰ、Ⅱ、Ⅲ 面对对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艺)本 开课系:工业设计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课之一。

产品设计Ⅳ的课程主要讲授产品设计的创新与科学,进行一如设计探索的概念设计。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技术与艺术在产品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完善。

以概念设计(如未来城乡生活、生产环境设施,老人残疾人用品、地下空间开发的)为训练手段,本课程是本着对人类的体贴与关爱,通过深入生活,市场、企业和信息调研分析,集体研讨培养学生的预测、开发决策能力和协作精神,为过渡到毕业设计和实务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设计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具有独特而准确的判断设计创新的能力,能够与团队合作的协调能力

完成稿要求清楚表明产品的概念,使用状态,效果图及结构图及模型。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念产品设计(2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概念产品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 概念设计的未来性与沿续性 第二章 产品规划(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概念生成 第二节 概念选择 第三节 概念验证

第三章 国外工业设计发展新趋势(4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设计的新技术 第二节 设计的新理念

第三节 设计热点问题的转移 第四节 设计色彩的新趋势 第五节 设计材质肌理的新取向

第四章 数字时代的情感设计(8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无障碍设计

第二节 细分需求的个性设计 第三节 趣味设计 第四节 让消费者参与设计

第五章 新近设计研究(8学时)多媒体

第一节 造型意义和本质的探索 第二节 产品迷你化的设计研究 第三节 设计文化与设计风格

第四节 新时代设计的环保问题与能源问题对设计的影响 第五节 信息化时代的非物质化设计

第六章 概念产品设计欣赏(4学时)多媒体 第七章 产品设计实践课程(指导课程设计)(50学时)

课程设计:选择某一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及整理分析,提出预计未来的设计概念,深化设计主题。

重点:

1、敏锐观察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思维观念更新,发挥工业设计创新设计

前詹性的最大可能。

2、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与前詹性。

3、概念产品设计所具备的未来性与沿续性

4、调动设计小组团队总体创新意识与细分需求的个体设计创新意识的最大潜能。

难点:

1、实现产品设计在现实基础上与未来发展的生活观念的平行点。

2、实现产品设计未来发展的科学性与未来产品设计的可能性。

三、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程实践。

2、本大纲根据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程内容将随时机要求的不断丰富与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3、课程的“概念产品设计”的设计实践,要求严格按产品设计程序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工作量区别,可进一步强化团结合作,发挥各方之长,集体创作。

4、课程除课内规定的50学时外,要求课外学时增加30学时用与辅助完成本课程设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5、课程设计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是提出概念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可根据要求穿插在课程前期进行,重点把握。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黄纯颖:《设计方法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

[1] 斯单法诺•马扎诺:《设计创造价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卡尔•T•犹里奇 斯蒂芬D埃格平:《产品设计与开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李龙生:《艺术设计概论》

安徽美术出版社

光刻胶产品的介绍 篇6

所谓光刻胶 (photoresist) , 是一类利用光化学反应进行精细图形转移的化学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光伏电池、LED等产业。文章主要讨论用于高世代平板显示器 (FPD) 产业的正性光刻胶。

光刻胶隶属于电子化学品, 指为电子工业配套的精细化工材料。工信部指出, “十一五”期,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 缩小电子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提高国内自主配套能力, 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讨论的正性光刻胶, 利用曝光、显影后, 感光部分树脂的溶解度远大于非感光部分树脂的特性, 通过光刻工艺 (LITHOGRA-PHY) , 得到所需的线路图形, 是光刻工艺中使用的关键化学品。

高世代的面板工厂, 需建设大面积无尘洁净空间, 购置大型的自动化精密机械, 投资高昂。为面板工厂配套的各类电子化学品, 需满足面板工厂对大尺寸和精细线路方面的高要求, 才能保证产品的正品率, 以收回高昂投资。

1 光刻胶的介绍

光刻胶, 在曝光区域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曝光和非曝光部分在碱液中溶解性产生明显的差异, 经适当的溶剂处理后, 溶去可溶性部分, 得到所需图像。根据其化学反应机理, 分负性胶和正性胶两类。经曝光、显影后, 溶解度增加的是“正性胶”, 溶解度减小的是“负性胶”。正性胶有良好的分辨率, 但成本较高。

适用于高世代平板显示器产业的光刻胶, 一般采用正性光刻胶, 以得到良好的分辨率。FPD工厂所用的曝光光源, 一般采用H-line/G-line/I-line的紫外混合光源, 光源波长在300nm~450nm范围。为适应高世代平板显示器尺寸越来越大的趋势, 多采用刮涂工艺 (SLIT COATING) 。

典型的高世代平板显示器产业所用的正性光刻胶, 主要成分和作用是: (1) 线性酚醛树脂为成膜树脂, 通过涂布工艺在喷溅金属的玻璃基材表面形成树脂涂层, 利用光刻工艺, 在涂层上“印制”线路。 (2) 感光剂 (photo-active compound, 简称PAC) 采用邻重氮萘醌 (diazo-naphthoquinone, 简称为DNQ) 磺酸酯, 利用PAC在感光和非感光部分不同的反应, 得到所需的图形。 (3) 溶剂和添加剂, 溶剂作用是得到均匀的稀释液体, 以便涂布时有良好的流动性, 形成表面均一平整的膜;添加剂含量很小, 目地是改善附着性, 增加感度, 改善表面成膜性等。光刻胶是以上三种成分的混合物, 三者大致组成为: (1) 树脂含量10~40%; (2) 感光剂含量1~6%; (3) 溶剂含量50~90%, 添加剂含量一般在1%以下。

正性紫外光刻胶的大致反应机理如下:

感光剂 (PAC) 受紫外光照射后, 曝光区域的邻重氮萘醌磺酸酯 (DNQ) 发生分解, 放出N2形成烯酮, 烯酮遇水形成茚羧酸而易溶于稀碱:在非曝光区域, PAC与酚醛树脂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偶氮基的偶合反应, 形成链长更长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曝光区域和非曝光区域, 发生了不同的反应, 曝光区域溶解性远大于非曝光区域。

在FPD工厂的光刻工序中, 经过光刻胶涂布-曝光-显影-蚀刻-剥离这几个主要工序。 (1) Cr, Mo, Si Nx等金属材料或半导体材料经喷溅工艺, 在玻璃基材形成导电膜层。 (2) 涂布光刻胶, 涂布方式有滚涂 (ROLL) , 旋涂 (SPIN) , 刮涂 (SLIT) 等方式。 (3) EBR溶剂进行清边。 (4) 前烘干 (pre-bake) , 使光刻胶膜固化, 前烘温度90~100℃。 (5) 曝光, 利用曝光机和线路掩膜板, 使光刻胶层在曝光区和非曝光区进行不同的光照, 产生光反应。 (6) 显影, 曝光区域的光刻胶在这一步被显影剂溶解, 再经纯水清洗, 曝光区域覆盖的光刻胶被除去。 (7) 后烘干, 一般后烘的温度较前烘高。 (8) 刻蚀, 用化学刻蚀 (酸腐蚀) 或等离子氧气刻蚀去除掉原曝光区域, 经过显影后无光刻胶保护的金属层。 (9) 剥离, 一般采用对光刻胶有良好溶解性的有机溶剂或碱性溶液, 去除掉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

经过以上步骤, 只在非曝光区域留下了金属层, 就在玻璃基材上形成了所需的线路。以上步骤会重复多次, 形成一个多层的线路。

2 光刻胶材料的质量参数

2.1 感光度 (Sensitivity)

感光度指在胶膜上产生一个良好图形所需一定波长的光的能量值, 即曝光量。单位是m J/cm2。一般用Eop或Eth这两个参数来评估。其中Eop是指光刻胶图案的线宽与掩膜板上的线宽一致时的曝光量。Eth是指曝光部分的膜厚为零时的曝光量。

2.2 分辨率 (Resolution)

分辨率是光刻工艺的一个特征指标, 表示在基材上能得到的立体图形良好的最小的线路。

2.3 对比度 (Contrast)

指光刻胶从曝光区域到非曝光区域过渡的陡度, 对比度越好, 得到的图形越好。

2.4 残膜率 (%)

经过曝光显影后, 未曝光区域的光刻胶残余量。残膜率是残余膜厚与原膜厚的比率。

2.5 涂布性

光刻胶在基材表面形成无针孔, 无气泡, 无缺陷的膜厚均一的光刻胶膜, 良好的涂布性是光刻胶的基本要求。

2.6 耐热性

光刻工艺中, 经过前烘使光刻胶中的溶剂蒸发, 得到膜厚均一的胶膜;经过后烘, 进一步蒸发溶剂, 提高光刻胶在显影后的致密性, 增强胶膜与基板的粘附性。在这两个过程中, 都要求光刻胶有一定的耐热性。

2.7 粘附性

光刻胶与基材需有很好的粘附性, 才能保证光刻胶在烘干/显影/刻蚀等苛刻的过程中不发生剥离。

2.8 耐蚀性

刻蚀阶段, 光刻胶有抗刻蚀能力, 耐受等离子气体的“轰炸”。如下图, 在光刻胶的边缘, 发生了“侧蚀”现象, 将影响图形的线宽。

2.9 粘度/膜厚

粘度 (viscosity) 是衡量光刻胶流动特性的参数, 粘度与光刻胶组分中的溶剂含量有关, 也与所用的树脂的分子量有关。膜厚是在特定涂布条件下 (如某一旋涂转速) , 光刻胶涂层的厚度。

2.1 0 工艺条件依存性及其线性度

考衡光刻胶对工艺条件的依存性, 了解条件的变化对线路的影响是否有线性关系。

2.1 1 洁净度

对微粒子含量和金属离子含量等材料清洁度的要求。上述列举了光刻胶的一些主要性能。由于光刻工艺的复杂性, 并与多种化学品配套使用, 设备, 材料, 环境, 工艺条件等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系统, 影响着产品最终的质量和良品率, 所以不能脱离整个系统, 单独评判光刻胶的性能。

3 结束语

电子产业的发展符合摩尔定律, 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高质量的电子化学品是制造出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的保证, 光刻胶作为高世代平板工厂光刻工艺中的关键化学材料, 在使用时需要充分了解其特性, 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 才能得到精细的线路, 提高良品率, 满足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和价格竞争要求。以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脚步。

摘要:光刻胶产品主要适用于集成电路产业和平板显示器产业的光刻工艺, 以得到精细线路。文章介绍了高世代平板显示器用光刻胶产品的性能, 用途。

关键词:光刻胶,性能,用途

参考文献

[1]Palph R.Dammel for SPIE Short Course SC104[Z].2002.

产品大纲技术介绍 篇7

《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7)

学院名称(盖章): 文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1年 3 月 18 日

《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7)

一、考核要求

1.要弄清本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和涉及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词和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和问题,理解选文。

2.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类题目要注意全面、系统地加以理解。

3.要熟悉名词解释、简答、字句理解、加标点、翻译及史料分析等各种题型,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要做到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融会贯通,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考核评价目标

本课程从总体上而言,是测试应考者完整、准确掌握《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体而言,则是测试应考者的识记、理解、分析与综合等四种基本能力。

识记能力:要求识别、记忆《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有关名词、概念和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理解能力:要求对《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中有关重要概念、思想和观念能够理解其内涵,并牢固掌握其要点;

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史料,并加以辨别; 综合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料解决相关问题。

三、考核内容

上篇:先秦历史要籍介绍

第一章 记言体类

《尚书》:《尚书》的编订、特点及价值;选文《牧誓》、《尧典》。《国语》:《国语》的成书经过、断限、内容与特点;选文《越王勾践灭吴》、《文公伐原》。《战国策》:《战国策》的成书经过、内容、特点与历史文学成就;选文《冯媛客孟尝君》、《范睢至秦》、《燕昭王求贤》。

要求:掌握《尚书》《国语》《战国策》的主要内容和史料价值;分析记言体类史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记事体类

编年纪体:《春秋》与《竹书纪年》的断限;选文《恃君》。分类记事:《世本》。

要求:掌握《春秋》的断限,区分今、古本《竹书纪年》的 不同点;了解《竹书纪年》、《世本》的史料价值。

第三章 编年体类

《左传》:掌握《左传》的内容与断限;理解《左传》在史学上的重要贡献;识记“君子曰”;《左传》的作者与书名;《左传》的断限与内容;《左传》的编纂特点;选文《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城濮之战》、《宴婴叔向论齐晋季世》。第四章 其余上古史籍

《逸周书》;《山海经》:掌握《逸周书》、《山海经》的基本内容及史料价值。

下篇:秦汉以后至清历史要籍介绍

第一章 纪传体类

《史记》: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得名、断限与内容;《史记》在历史编纂学上的贡献;《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三家注;选文《项羽本纪》、《秦始皇本纪(节选)》、《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陈涉世家》、《货殖列传》、《孟尝君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太史公自序》、《张骞传》。

《汉书》:杰出的历史家班固的生平;《汉书》的断限、内容及在历史编纂学上的创新;《汉书》的史料价值与注本;选文《百官公卿表》、《艺文志序》、《董仲舒传(节选)》、《匈奴传(节选)》、《司马迁传赞》。

《后汉书》:范晔与司马彪;依时而进,再创七种新类传;议论风生、以文传意;选文《光武帝纪(节选)》、《班超传》、《班彪传》、《宦者列传序》、《逸民列传》。

《三国志》:陈寿的生平;别具一格,分三国为三书;简要简洁是良著;五志无表,简而至净留遗憾;裴松之与《三国志注》;选文《张鲁传》、《诸葛亮传》、《周瑜鲁肃吕蒙传》。

《晋书》:“十八家晋书”与“御撰”《晋书》;史管成书,集合众家之长;巧与师古——增设“载记”三十卷;选文《刘毅传(节选)》。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各书的作者、特点与评论。《隋书》:魏征的生平;《隋书》的特点与评价;长孙无忌与“隋志”;选文《牛弘传(节选)》、《食货志(节选)》。

《南史》、《北史》:李延寿的生平;南、北史的价值;“八史”不可少,“二史不可废”;选文《范缜传(节选)》。

《旧唐书》、《新唐书》:《旧唐书》成于乱世,出于众手,书成迅速,赵走刘秦。《新唐书》北宋重修,宋祁领命,欧阳修删定,十七载成书;新旧唐书比较;选文《魏征传》。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官修私修两位作者——薛居正与欧阳修;新旧五代史比较;选文《唐六巨传(节选)》。

《宋史》、《辽史》、《金史》:“三史”的作者及成书经过;“三史”的特点与评价;选文《王安石传(节选)》。

《元史》、《新元史》:《元史》作者宋祁、王伟与成书经过;《元史》的特点与评价;选文《耶律楚材传(节选)》。《新元史》的作者柯劭忞;《新元史》的特点与评价;选文《太祖本纪》。

《明史》:《明史》的作者从万斯同、王鸿绪到张延玉;《明史》九十五年成书;二十四史之末,前四史之侧;选文《食货志一〃户口、田制(节选)》、《郑和传(节选)》。

《清史稿》:《清史稿》的作者及成书经过;史料甚丰、利用不精;志表可取、因全而行;选文《太祖本纪》。

要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经过;分析《史记》为什么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掌握二十四史的作者、体例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的史料价值;区分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的不同说法。第二章 编年体类

《汉纪》的作者荀悦成书经过;注重史法、史论,文简词约的特点;选文《景帝》。《后汉纪》的作者袁宏及成书经过;重史义、求真实的特点。《资治通鉴》:杰出的历史家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成书;《通鉴》的编纂特点与史料价值;选文《司马光论德与才》、《吐蕃陷长安》、《秦晋淝水之战》。

《通鉴》之继起:《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断限、特点与评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系年要录李心传,断限、徐梦特点与评价;《三朝北盟会编》的作者徐梦莘,断限与特点;《续资治通鉴纲要》的作者朱熹与纲目体的创造;《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断限与成书经过;选文《完颜亮夺帝位》。

《国榷》:谈迁30余年著《国榷》一代明史,史料价值甚高;选文《惠宗建文(节选)》。《明实录》、《清实录》:起居注与实录;明十三朝实录;清十一朝实录与宣统政纪。要求:分析荀悦、司马光对编年体史书发展的贡献;掌握前后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国榷》诸书的作者、断限及史料价值。第三章 记事本末体类

《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史书得由来;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成书经过;“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选文《贞观君臣论治》、《安史之乱》。

《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与成书经过;史料价值;选文《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与成书经过;史料价值;选文《削夺诸藩》、《唐赛儿起义》。要求:分析纪事本末与编年体、纪事体的各自优缺点;掌握《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与价值。第四章 典制体类

《通典》:杜佑与《通典》的成书——“富国安人”志、“经邦之用”书;《通典》的编纂特点与价值;选文《北魏均田制》、《轻重后论》。

《通志〃二十略》:郑樵与《通志》;《通志〃二十略》的断限与体例创新;选文《通志总序(节选)》。

《文献通考》:马端临二十载著书;《通考》的断限、体例创新与价值;“三通”的评价;选文《屯田》、《田赋考并》。第五章 “会要”类

《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两汉会要》、《三国会要》《元典章》、《明会要》。要求:掌握“三通”的作者、断限、内容;分析“三通”的价值;识记“九通”、“十通”、《唐会要》、《五代会要》、《宋会要辑稿》。第五章 史评体类

《史通》:刘知几的生平及史学理论;《史通》的主要内容;选文《二体》、《直书》。《文史通义》: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的贡献;《文史通义》的主要内容;选文《书教下》、《史德》。《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明儒学案》:分析《史通》、《文史通义》对史学发展的影响;识记刘知几、章学诚、赵翼、钱大昕、王鸣盛;选文《万历中矿税之害》、《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儒》。

第六章 方志地理书名著类

《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水经注》、《洛阳珈蓝记》《天下君国利病书》、《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

产品大纲技术介绍 篇8

金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存在统筹规划滞后、制度标准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健全标准规范,创新推进模式,强化互通共享,加快建设覆盖全国、先进适用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促进质量安全综合治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加强指导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形式多样与互联互通相结合,促进开放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坚持政府监管与社会共治相结合,创新治理模式,保障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

主要目标。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国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有关部门、地区和企业追溯信息互通共享;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重要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追溯意识显著增强,采用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的企业比例大幅提高;社会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追溯体系建设市场环境明显改善。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xxxx……

1.2 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xxx……

1.3 产品(业务)市场需求分析

包括产业前景、竞争分析、项目优势及核心竞争力

二、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2.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涉及项目承担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状况、人员情况、近三年资产状况(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等)和经营状况(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银行信用等级等。项目单位技术和设备等基础和优势。

2.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各股东方的基本情况

主要股东方的所有制性质、人员情况、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2.3 人员和团队基本情况

领军人物及技术管理团队的简历和主要成就。

三、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3.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包括产品生产纲领和产能规模,主要产品技术指标和特性;平台类或服务类项目应明确项目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技术性能、新增和提供服务内容、服务或盈利模式,服务人次、规模。

3.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研发环境、生产(服务)环境、测试环境、配套条件等建设内容;产品和工艺(应用)技术方案、项目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内容、创新点和优劣势分析;设备和软件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附表4,包括详细的设备、仪器和软件购置清单等,分别列出:名称、型号、单价、数量和总价)。项目技术研发主要内容(见附表5)。厂房(机房)选址和环境条件、总体布局及建设工程等内容。

四、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4.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来源和技术基础

包括技术来源、前期研发及中试情况、知识产权及专利情况、知识产权规划与保护方案、技术与工艺成熟程度、产品和技术先进性、成熟性、技术鉴定情况、涉及特殊领域或产品研制的项目需简述获取行业准入、产品生产经营许可等情况。4.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基础条件

项目选址、是否新征土地,利用原有土地情况以及相关落实情况、项目规划、环境保护落实情况和环境影响风险及对策、项目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五、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

5.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达产计划

5.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的阶段考核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

5.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的考核指标

技术性能指标、产业化目标、知识产权指标等

六、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6.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总投资估算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含土建装修改造、设备购置、软件IP购置)、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含研发费、测试化验费、设计费、配套费等)、不可预见费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如在建项目需进一步列明已投入资金和新增投资,以静态投资估算,减少期利息不计入总投资;应列出各费用工程量、估算标准和依据(见附表3)。

6.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说明分投资使用计划,并列表表示分年投资额。应有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 6.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贷款偿还方案

说明项目总投资和新增总投资所需全部资金的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同时应附上相应的各来源渠道的证明文件,如自有资金应提供银行存款证明、银行贷款提供贷款承诺函等(见附表3)。

6.4 拟申请资助设想:拟申请资助金额、用途和用款计划

七、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效益和风险分析

7.1 收入、成本和费用测算

项目盈利(或服务)模式,项目产品(服务)售价及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服务及运行)成本测算。

7.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财务效益指标

项目建设经营期各:和累计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应有项目现金流量表。

7.3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技术性能指标、产业化目标、知识产权指标等

7.4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分析

涉及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投融资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

八、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资助的情况

详细列明项目承担单位已获得和正在申请的各项国家、地方各渠道资助情况,包括项目名称、支持部门、支持专项类别、支持资金、项目起止年月、进展情况,与此次申报项目的关系。

九、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作情况

9.1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产学研用

(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及用户等)方面的合作计划与方案;

9.2 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有无合作单位

有合作单位应说明合作方、合作方式、各方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义务、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资金和权益分配等,应提供相应的合作协议

上一篇: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下一篇:七月入团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