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精选8篇)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1

岳塘区发展改革统计局

2010年12月27日

按照市发改委通知要求,我局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在全区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

㈠发展现状

1.农产品基本情况

岳塘区地处长株潭核心地区,地理条件优越。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质量可靠。2010年预计水果产量7200吨,蔬菜102294.36吨,猪肉17480吨,牛肉60吨,羊肉273吨,禽肉1768吨,禽蛋416吨,牛奶560吨,水产品2234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10%,冷藏运输率15%。

2.冷链设施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冷库25座、冷库容量4.5万吨,全年冷藏容量7.2万吨,冷藏运输汽车26台。

3.冷链物流企业情况

全区有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和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冷链物流企业,其中:伟鸿食品成立于1999年,2005年8月与中国500强企业-新华联集团正式联营,组建成合资公司,注册资本9000万元,占地300多亩,拥有1

个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的出口厂、3个万头猪场、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0多家连锁专卖店和直销网点,建有涵盖长株潭及周边地市的养殖基地网络群,通过了国家4A级物流企业考评。为了扩大生猪及农产品销售范围和辐射半径,公司着力打造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公司新征用地205亩,计划投资2.1亿元,将建设容量为5万吨的冷藏库及与之配套的制冷控制机房、交易门面、冷库冷冻冷藏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冷链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后的冷链物流中心将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属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在湖南、江西拥有门店126家,员工4.8万余人,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62亿元。步步高生鲜物流项目总投资4.5亿,规划占地380亩。前期投资1.5个亿,规划占地约140亩,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项目内容包括:熟食面点面包的热加工中央厨房,蔬果等农产品实现全国产地与门店对接,以及冷冻冷藏商品的仓储与全程冷链,预计年吞吐量超十万吨,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已完成征地拆迁。

㈡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我区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

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2.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

我区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3.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高

目前我区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㈢发展冷链物流的形势分析

1.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意义

①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长足发展,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②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

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③促进农民增收。长期以来,我区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同时,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④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使其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促使区域物流业向专业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

2.发展冷链物流的有利条件

①市场需求大。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居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巨大的需求将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②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摆在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实施冷库建设、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果蔬冷链物流、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等八大重点工程,并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政要加强协调、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增加投入、鼓励创新、培养人才、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要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并对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出具了多项指导性意见。

③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目前我区已有伟鸿食品一家国家4A级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在长期的市场化运作当中已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济实用的冷链保鲜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辐射效应,为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冷链物流对策建议

㈠发展冷链物流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力布局。根据农产品生产规模与布局状况,分析产品流量、流向及其储运的要求,综合考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及交通区位等条件,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布局。

2.市场运作,政府扶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

持投资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加强对重点冷链物流项目的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重点突破,扶优扶强。选择对消费安全影响大以及价值量高、生产规模相对集中的农产品优先发展冷链物流。优先发展猪肉等肉类产品和水产品冷链物流,鼓励果蔬产品根据市场要求逐步发展。集中资金重点支持经营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㈡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㈢工作措施

1.加强协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协调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重大问题。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尽快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资金扶持。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

流项目的申报力度,争取国省资金支持。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2

(一) 咸宁物流业发展的环境

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 长江中游。长江黄金水道依市而行, 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纵横南北, 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存, 区位适中, 交通便捷。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 以长江码头建设为重点, 兼顾主要内河码头, 加快形成了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 新建了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 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 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 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 泊位85个。2006年, 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达到1226万吨、货物周转量11.68亿吨公里, 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4.02万吨, 分别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邮政业务量11317万元, 是1995年的1.3倍。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资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十二五”时期, 充分依托湖北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逐步构建物流圈 (带) ——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将武汉城市圈的现代物流圈建设成为以武汉为核心枢纽的华中现代物流中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 咸宁要加快接轨武汉, 以市场及产业需求为导向来建设物流供应链。努力使咸宁市成为武汉城市圈枢纽型物流中心城市。

咸宁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服务特色农业、电力、纺织、森工、机电、汽配、冶金、建材等产业, 重点建设咸宁经济开发区物流产业园区、咸宁临江港口物流园区和咸宁永安商贸物流园区。

(三) 咸宁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咸宁市咸安区地处武汉市1+8城市圈, 有武汉“后花园”之称, 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 而咸宁依托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等, 构成了区位优势。咸宁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一是要大力加强现代化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连锁配送中心、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等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建设, 并争上粮食物流项目和建设流通加工型现代物流园区, 以此来提供优质服务, 并为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和强力支撑, 使咸宁成为网络鄂南、辐射湘鄂赣的区域性农副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和江南重要农产品集散地。

随着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咸宁已初步形成电力能源、纺织服装、森工造纸、机电及汽配、冶金建材和特色农业6大支柱产业, 农业已形成楠竹、苎麻、茶叶、畜牧、水产、苗木花卉、有机水果、蔬菜等十大基地, 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二、咸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 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咸安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正在完善中, 位处咸安经济开发区内, 距咸宁中心城区约5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依托咸宁市咸安区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资源,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 走集约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集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展示、销售、物流于一体, 打造咸安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区从功能上分为:农产品加工区、配套产品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产品研发区、配套居住区、物流中心。六大产业分布:森工建材、苎麻纺织、食品加工、食品制造、水产加工、饮品制造。依托咸安丰富的桂花原料资源, 整合咸安区从事桂花加工企业, 形成桂花食品产业链。坚持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园区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突出平台建设、调整结构、创造环境, 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优势产品, 拉长产业链, 实施链条式开发, 增加附加值,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 信息化程度低, 管理体制有待改革

由于咸宁市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传统规模企业演化而来, 物流技术水平低, 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差, 物流设施设备水平落后, 还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农产品特别是季节性、区域性农产品滞销时有发生, 而且频度在增加, 推动产区和销区对接工作。

我市物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 不能很好地开展业务外包, 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物流不畅, 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资源闲置分散、增量资源浪费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 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

咸宁市最大冷链物流即将建成使用, 咸宁市咸安区供销百源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冷链系统, 物流系统, 设备购置等, 集冷冻、冷藏及物流配送、销售农产品功能于一体。项目于2011年开工, 本着边建设边收益的原则, 部分仓库已建成投入使用。整体项目计划于2014年全部完工。现有分散的经营模式难以整合现在, 我国的冷链物流主要是由以前的运输公司、冷藏库等单位发展而来, 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相互之间缺少联系。由于利益和体制因素, 各种信息交流欠缺, 各自独立运营, 整合难度较大。

三、促进咸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咸宁以开发“四乡六业”, 实施“特色农业”战略。咸宁嘉鱼蔬菜基地, 嘉鱼水产基地、崇阳水果基地、咸宁桂花苗木基地等。生产的水果、蔬菜、鱼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消耗。

建立蔬菜、果品、水产物流冷链是提升农产品产业绩效的基础。为了保证质量, 嘉鱼蔬菜、崇阳的水果、咸宁的桂花等从采摘直到销售, 冷藏链的预冷保鲜、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 都需要特殊的冷藏链专业技术和先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技术给予支撑, 使整个冷藏链完全保持在一个完整的低温链中。

蔬菜采摘后未经预冷在运输途中, 还是会腐烂。蔬菜采摘后携带大量的田间热, 呼吸热会使环境温度升高, 促进呼吸作用加快, 减少寿命。运输中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 才能有效保证货物的保鲜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入批发和零售环节后, 需要继续保持低温或冻结的状态。

(二) 加大农超对接力度

咸宁农超对接, 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引导规模菜农和当地的大、中超市形成对接关系, 达成销售协议, 让农户走出了卖菜难的困境, 也是市民“菜篮子”和农民“钱袋子”的对接, 实现了最大的双赢。采取“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的方式, 直接将部分蔬菜卖入学校、企业的食堂。可以在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大型社区推广平价蔬菜连锁店, 减少菜场菜价肆意上涨, 不做“秤上文章”进一步推进“农社对接”。

农企对接工作, 不仅受益农民也受益企业。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来投资, 兴建蔬菜生产基地, 特色农产品基地, 同时在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桂花食品的加工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 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加强农企、农超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提高品牌效应, 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 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咸宁市还应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 不断地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 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 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 形成超市+基地对接、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 最终实现双羸的目的。

(三) 加工农业推广技术力度

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 快速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 扶持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 随着特色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各县区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要, 突出重点, 合理布局, 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 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密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系,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在生产、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 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 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 实现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实行全过程监控, 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

摘要:农产品物流问题是对农业影响最突出的问题。而咸宁农产品物流由于生产、加工、销售还未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 目前咸宁特色农产品物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咸宁如何在发展特色农业战略的基础上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咸宁物流业,农超对接,冷链物流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http://www.stats.gov.cn/ (国家统计局网)

[3]胡定寰.“农超对接”怎样做?[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8) :139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3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 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急剧增加,那么,如何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地送到顾客的餐桌上?冷链物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蔬菜瓜果,据统计,每年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价值损失就达到700亿元左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这也是冷链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可见,做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作为物流企业开发利润的来源。加之,我过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在不断加。在这种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带来的效益会更加可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今,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省也启用了相关的重点项目。而在物流企业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回应,如国内的物流老大京东、顺丰等,也相继大力投入使用冷链物流建设中。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那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又会面临着哪些问题呢?首先,冷链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险期限短,容易腐烂,其储存条件决定了对运输过程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冷链物流物流成本。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当前,很多农产品都只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运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就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为确保农产品保持新鲜,在整个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须控制在低温的条件下,这就对仓储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是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冷链链条中难以做到快速反馈,这与农产品“急性子”的保存特性是不相符合的。还有,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經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在物流过程中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在农村,整体的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点。这都严重导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严重滞后,农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快速有效地传达,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即使有强大的冷链物流作支撑,也难以应付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再次,我国缺少专业性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对农产品的暂时保鲜上,却忽视了其在整个冷链链条中的保管与养护。这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在冷链中运行的质量。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若干建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为农产品运输过程的集散提供相应的运输量,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合理化,保证货物的新鲜。通过建立温度监控系统,为农产品的递送过程提供专业的温湿度检测和位置监控。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对运送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厢进行同步改造。鼓励GPS和其他相关物流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实时跟踪。对冷库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冷藏产品精心温度登记分类放置,同时,使用冷藏车入库来减少装卸货期间产品的损耗。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实时运送质量。在农产品的包装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案。其次,规范冷链物流的卫生标准,在冷库中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温度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控区域,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后方可入库。对于仓储操作员,执行严格的进库卫生标准。这样既能从仓储环节保障了物品的新鲜,也为后续的冷链运输卫生保障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冷链网络分布体系的开发,完善冷链运输的节点布置。使农产品在中转过程中得到有效保存。同时,也可以大大集中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资源,为规模运输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以利用冷链物流站点为农户传播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农产品在农村的传播渠道,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又能带动农产品的跨区域、跨时间销售,促进农民的稳定增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通过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加强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众多的知识,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合理进行冷链物流的人才储备,尽快适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第四,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冷链物流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大型企业对冷藏保鲜设施或冷藏运输工具的投资建设,引进新型冷链保鲜技术和建立信息化平台,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农村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政府应该为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使冷链物流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到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

四、总结

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为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硬件设施建设,研究开发软件技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同时,结合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特点,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只有抓住现在发展迅速的时机,才能在冷链物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慧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12-01.

[2]李严锋.《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中国物资出版社.2013-9-01.

冷链物流调研报告 篇4

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 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总结如下:

一、调研方式: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

二、调研内容:

1.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

我区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遍及呼中、碧水、宏伟、呼源四镇,四镇市场初具规模。2006-2010年蔬菜产量为27847吨,消费量为27708吨。肉类产量为720吨,消费量为625吨。禽蛋产量为683吨,消费量为618吨。

2.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呼中区冷库、刘家冷库两处、韩家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3.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为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为先进的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

1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4.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5.对编制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三、结论: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5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而冷链物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借鉴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些年来,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但相关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很高,发展冷链物流尤为迫切。

2010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 万座,冷库总容量880 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 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 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 辆,机械冷藏汽车 20000 辆,冷藏船吨位10 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 万标准箱。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

软件设施包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及跟踪软件,加速对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软件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藏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3.1硬件设施建设

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从而产生大量损耗。专业运输设备、专业冷藏设备的缺乏是导致我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冷链设施装备情况如下:

3.1.1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方面

冷库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是冷链物流仓储地,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 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 万立方米),我国许多冷藏库是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存在诸如冷藏库装卸平台过窄,无库门密封,手动装卸等一系列缺陷和安全隐患。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 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 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1.2 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

冷藏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 冷藏运输能

力明显不足。据统计, 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 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 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总量的25%, 这些冷藏列

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 冷藏保温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 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 即40 万吨左右, 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 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 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的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 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 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 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3.1.3 冷藏物流销售设备方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专用的食品和非食品销售平台, 或者即使有,平台之间也很少设有隔离

温度的设备, 致使冷藏效果大大下降, 极大影响了食品的保鲜程度。

3.1.4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建设的迫切性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

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大规模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 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 又给季节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我国很多地方农产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农产品超市而进入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而许多地方的农户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只有自产自销或者在集市上销售,这样既没有形成规模也影响了生鲜供应链活动的有效进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以至很疲软。

3.2 软件设施建设

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由于缺乏

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信息平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对比(有待搜集资料)

5.优化对策

5.1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建设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 我们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具体来说, 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 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属于冷藏仓库, 适宜存储鲜奶、鲜鱼肉(短期)、干鱼子、鲜鱼子等产品;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属于冷冻仓库, 适宜存储冻结鱼肉、冷冻食品、咸鱼子、熏制品、火腿、咸鱼子等产品;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湿度的属于特殊冷藏库, 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

5.2 大力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5.2.1 售后服务方面

信息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农产品可以追查到底。

5.2.2 运输方面

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 POS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5.2.3 采购和库存方面

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到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5.3 大力建设区域性的分销节点

根据我国农产品及区域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建设以下几种分销节点:

5.3.1连锁超市

由于绳县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路

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5.3.2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

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向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无论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5.3.3中间商或供应商

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对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产品控制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明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05 篇6

一、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商机显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然而,我国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而发达国家却达到80%~90%。还有数据显示,由于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至30%,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冷链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有待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物流市场商机也逐渐显露。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冷库约9.85万座,冷藏总量首度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新增冷库容量约 260万吨。2007至2012年六年间,我国冷库行业以14%以上的年均增速发展。

二、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扶持

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冷链物流政策: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等7项政策。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地方政府的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大力扶持。如:天津为了提高渔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天津市财政局对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涉及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的配送和电子商务。海口市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共建成29个肉类蔬菜冷藏库,总库容4.6万吨。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7

1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宁夏目前农产品物流运输主要以敞篷卡车、厢式汽车为主, 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使用率极低。且处于运营状态的冷藏运输设施也相当陈旧, 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 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同时, 低温仓库等存储设备不足, 原有设施设备陈旧, 发展、分布不均衡, 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的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 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高, 整个物流费用高于国际标准2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1.2 农产品冷链市场化程度较低,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除外贸出口部分的农产品以外, 宁夏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经销商实施的。而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多是以自营物流为主导, 农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状况, 市场化程度低。同时,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宁夏区内能对整个冷藏供应链进行温度控制的物流供应商非常少, 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他们并不能提供包装、预冷、冷藏运输等“一条龙”的冷链服务, 且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农产品的保鲜运输只能由农场自行承担, 这样既增加了销售成本, 又加大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损率。

1.3 冷链物流人才缺乏, 管理相对落后

宁夏目前低温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相对较少, 大多是临时改行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以前经营过物流的人, 并没有经营过农产品的冷链;以前经营过冷藏、冷冻仓储的人, 也没有对物流有过专业的研究和学习。由于整体发展的滞后, 研究人员和学者也只能是摸索前进。

1.4 温控设备落后, 情况实时反馈系统不够完善

宁夏目前的温控设备及反馈系统相对落后, 不能及时掌握、调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致使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率极低, 大多只能晒干远销。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晾晒, 而且收益不高。同样, 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 大多超市的低温陈列柜设备陈旧, 不能保证24小时控温, 导致农产品变质, 造成二次浪费, 降低消费者的认同度。

1.5 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 冷链物流模式落后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第一, 农产品验收、预冷不及时, 导致货物变质。例如, 宁夏枸杞由于大多数农场在运输前没有做到及时预冷, 使得每年都有大量枸杞的品质和药理稳定性降低, 严重的则导致枸杞腐烂变质。第二, 流通环节、装卸次数过多, 农产品腐损率增高。宁夏旧式的农产品冷链运输过程中环节过多, 农产品要经过多次装卸, 而每一次的装卸都是对农产品新鲜度及品相的破坏。同时, 由于装卸搬运没有合理计划和调度, 导致农产品因常温时间过长而变质。而且还会导致二次污染, 降低安全性。例如:硬脆度是灵武长枣的直接反映。由于运输中装卸次数过多、操作不当, 使长枣品质降低, 其形态、结构、色泽、质地、风味等诸多方面都会出现变化, 储藏时间减少, 易腐烂。

1.6 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 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 信息设备不够齐全, 没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 往往造成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具体表现在:①农产品市场上没有统一规划的信息系统, 仅有提供财务、库存管理功能的软件;②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 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③供应链上缺乏供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统一的信息平台, 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 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提升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 加快冷藏、运输等硬件设施的研发, 减少运输损耗

针对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淘汰冰冷车和机冷车等陈旧车型, 并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市场需求, 加大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的投入, 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的研发投入。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 我们应该根据农产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建立能时时温控、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大型低温仓库及中转中心, 并在农产品产地建立小型预冷、保鲜仓库。如新鲜蔬菜的预冷站。

2.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推动物流外包业务

根据实际情况, 宁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考虑整合现有资源, 成立独立的低温物流运作部门;在农产品重点输出县市, 开展低温物品区内配送;与生产商联合, 按块开展低温运输服务等物流业务。建议整合周边一些中、小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小型蔬菜集散地, 建立一个大型的生鲜农产品收购及冷链配送基地, 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储存农产品、联系订单、低温运输。这样, 既能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 降低农产品生产企业营运成本, 节省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 又能使他们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 扩大市场范围, 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同时, 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强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执行和监督规则, 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3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 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宁夏缺乏冷链物流管理人才这一现状, 我们应该引导和推动自治区内各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及课程,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建议宁夏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并设置冷链物流相关课程, 来培养理论性较强的高素质本科人才, 鼓励他们研究开发先进的冷链物流管理技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商学院开设物流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具有充分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高校建立此类专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上的优惠。

2.4 建立低温物流安全追溯体系

根据宁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及当前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宁夏应积极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农产品冷链体系, 整合供应链上下游, 逐步形成覆盖农业的规范的冷链保障体系;并在“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基础上, 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 提高大批量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建议在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上, 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 即建立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追溯系统。

首先生产者自行打印产品追溯码, 之后在此批产品以后的流通过程中, 各个参与者通过读码器, 读取产品信息, 并通过各自账号, 进入追溯系统, 输入产品流通信息。同时在各个冷库和冷藏车中配备温度敏感装置, 定期检测特定批别产品温度, 并上传至追溯系统。最后通过公共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对公众的可获得性, 达到冷链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批发、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追溯。

2.5 改造传统的物流模式, 培育新型的物流通道

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 尽量把链条做到最完整。并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纲, 因地制宜推进宁夏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型体系的建设。

针对宁夏冷链物流环节过多的现状, 应考虑在冷链物流中加入“预冷站”和“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两大元素来开辟两条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通道。第一, “在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 以最快的方式把生鲜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 “在无订单条件下”发展:农田—预冷站—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零售商—消费者的物流通道。在这种情况下, 重点发挥的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 配送中心在为农户保证了销路同时也为消费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2.6 完善政府部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物流监督机制

首先, 自治区政府应完善工作机制, 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成立农产品冷链安全管理委员会, 协调卫生、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 对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标准制定、农产品流通加工以及消费等环节实施管理, 并推进政府部门问责制度和危机处理制度建设。同时, 根据当前社会存在的农产品冷链安全问题, 加大行政部门对农产品在流通加工领域中的监管力度。其次, 政府部门应加强规划和指导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 做好农副产品的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 建立农业生产信息普及、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发展规划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开展信息收集、筛选、网上发布、市场预测等服务, 使得信息服务平台能真正为民服务、为民创收。

参考文献

[1]张春颖, 王秀云, 李娜.我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 2010 (10) :53.

[2]洪玉兰, 肖其荣.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 2010 (9) :44.

[3]丁天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专论与总述, 2011, 28 (3)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 篇8

【关键词】冷链物流;海南;农产品

一、海南冷链物流如今发展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海南省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没有冷链保障的情况下运销,海南冷链物流发展海仅仅停留在运输和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冷链管理体系海显不足;从农产品种植基地到批发市场,新鲜果蔬通常未能做到预冷处理,运输多采用棉被、塑料苦盖等“土保温”方法,技术装备落后;初级加工和分拣区没有低温环境;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出现中断现象非常普遍,且管理控制难度大;冷冻产品的装车、装船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物流各個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使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造成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及成本增加,由于冷冻冷藏运输效率低,生鲜冷冻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七十。

二、海南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海南农产品收购商大多数是一些个人或企业,临时委托一些个体户或者部分功能型物流企业来进行农产品运输。后者缺乏的冷藏保鲜意识,亦没有必要的冷藏设备,故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所占比例极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物流成本增加。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缺乏核心企业,海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难较合理的物流体系,小企业各自为战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增加了农业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冷链设备设施的缺乏,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压力很大,无法为易腐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农产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在初级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业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与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缺位;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的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地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

三、发展趋势

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可能导致我省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冷链物流技术会逐步推广: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省省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二)冷链物流企业会不断涌现: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加快发展生鲜食品配送。我省冷链物流企业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会逐步完善: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促进与全国各地农产品流通。

四、应对措施

(一)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进一步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认知度,营造促进品牌生鲜农产品销售的商业气氛,促进优质优价,扩大销售规模。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屠宰加工环节实现低温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加强与下游企业的冷链对接,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

(二)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在做好企业内部配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三)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大力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设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与冷链物流相匹配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上一篇:校园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下一篇:以开学典礼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