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外国的中国电视剧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出口外国的中国电视剧

出口、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1980-2004年总产出、出口总额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之间的关系。过去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上述三个变量之中的某两个变量,把三者联系起来的研究较少。笔者发现,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因果关系是: 出口扩张和FDI流入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吸引了FDI流入,FDI流入又促进了出口扩张。

关键词:CDP;出口;FDI流入;因果关系;中国经济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齐良书

第2篇:中国电视剧出口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 近年来,文化贸易的发展日渐成为一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象征。电视剧贸易作为文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相对于其他的媒介,像书籍、电影等,电视剧因其播放期较长等特点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作为一个电视剧产量与消费大国,我国的电视剧贸易存在着巨大的贸易逆差。文章先分析了我国电视剧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我国电视剧出口贸易做SWOT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电视剧出口贸易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剧;贸易逆差;文化软实力

一、中国电视剧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实施细则》,拉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序幕。但是,10多年来,我国电视剧“走出去”现状却并不乐观,电视剧出口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电视剧出口贸易量少,增长缓慢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出口额是远小于进口额的,由表1可见,以2009年与2014年的贸易差额最大,中国的电视剧逆差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电视剧的出口增长缓慢,贸易逆差还有加剧的趋向。与美国、韩国等影视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电视剧的输出量较少、影响甚微。就2014年而言,韩国仅向中国的出口就已经达到中国电视剧总出口额的2倍。近年来,国产电视剧不断创新发展,但从根本上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电视剧贸易还会存在贸易逆差、出口乏力的问题。

2.电视剧出口市场分布不平衡

由于文化、宗教、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电视剧出口贸易地区主要仍是与我国文化背景接近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出口量非常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出口到亚洲的电视剧在总出口中占比不断上升,从2011年出口占比的41%上升到了2014年的90.7%,其次是美洲市场。

3.出口题材较单一,现实题材电视剧出口少

我国的电视剧出口题材较单一,从出口数量上看,古装剧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虽然近几年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出口有所提高,但海外接受度最高的还主要是历史剧、武侠剧。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在国外广受好评。近年来,我国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的出口也有所提升,《媳妇的美好时代》就在泰国大受欢迎。但是整体而言,我国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出口还是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中国电视剧出口贸易的SWOT分析

电视剧贸易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SWOT分析方法,利用我国电视剧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克服劣势条件,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1.中国电视剧贸易的优势分析

(1)中国电视剧产量巨大,国内市场广阔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国家,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广阔的市场基础,使得我国的电视剧产量居高不下。据广电总局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生产完成并獲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395部16560集。根据经济学家霍斯金斯等人的研究,文化折扣与国内市场大小是存在相互作用的,拥有庞大国内市场会使得我国的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我国的电视剧出口有大的发展潜力。

(2)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电视剧题材丰富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化源远流长,素材丰富。我国许多的古装电视剧,像《雍正王朝》《秦始皇》等都是以历史为背景进行创作。同时,我国拥有许多历史遗迹,为电视剧的拍摄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广阔的地域以及众多的人口,使得中国充满着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电视剧的创作都是源于生活的,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创作的电视剧,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2.中国电视剧贸易的劣势分析

(1)电视剧质量不高

中国电视剧产业迅速发展,但是真正高质量可供出口的电视剧作品却较少。长期以来,我国影视界认为,电影是艺术品,需要精心打造,而电视剧只是一种大众娱乐,不必要精心制作,这就使得电视剧在创作和制作上水平都较低。除了创作方面,我国电视剧在拍摄技术以及后期处理技术上,也相比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对于国际市场上的欧美精品电视剧,我国电视剧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2)电视剧生产者不太重视国外市场

由于存在广阔的国内市场需求,而电视剧出口又存在阻力,这使得电视剧生产者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将电视剧的目标市场专注于国内,忽视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缺乏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电视剧产品。但不可否认,电视剧的出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中国电视剧必须不断与世界接轨。

3.文化、语言差异造成较高的“文化折扣”

何为“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是指一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时,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被受众认同和理解而导致其产品价值的降低。首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使得国外市场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难度。其次,语言也是造成文化折扣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种之一,其理解也比较困难,这就导致了中国的电视剧的出口存在着较高的文化折扣。

三、中国电视剧贸易的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的不断扶持

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将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上了日程。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走出去工程”,之后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愈加重视。之后几年,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出口,一直不断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助。201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项目评选章程(修订版)>的通知》,进一步调动广大电视剧编剧的创作积极性,提升电视剧品质。

2.“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升温

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汉语走向世界。至2015年年末,我国已在全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现在我国的许多电视剧的出口,大多是由世界受众的好奇心理等引起的,并有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难以形成“文化瘾”。“汉语热”的兴起升温,对于我国电视剧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中国电视剧贸易的挑战分析

1.韩剧等不断挤压我国的海外市场份额

韩剧的强势发展,泰剧等的不断崛起,对我国电视剧的海外分额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我国电视剧一直以来的出口都以武侠、历史剧为主,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的出口缺乏,韩剧等的发展,对我国电视剧的出口十分不利。

2.世界各国存在着文化贸易保护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各国存在不同的电视剧贸易保护政策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得我国的电视剧更好的“走出去”,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看到中国电视剧,了解中国文化,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电视剧产业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

3.新媒体渠道出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的不断发展,为电视剧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现如今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观众可以进行同步评价,同时网络电视的播放没有播放時间的限制,这对于电视贸易的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否很好的利用新媒体渠道,这将决定中国电视剧出口是否能够有更好发展。

五、促进中国电视剧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电视剧贸易政策扶持力度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来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针对电视剧贸易的政策却十分缺乏。相对于电影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电视剧则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国家需要对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导向作用。加大对电视剧产业出口的政策扶持,一方面对生产的优秀电视剧给予奖励政策,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间竞争,提升电视剧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给予电视剧出口一定的出口补贴,提高我国电视剧出口量,促进电视剧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加强电视剧制作团队建设,提高电视剧质量

现代社会,观众对于电视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剧制作品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出口市场上的地位。首先,要注重编剧人才的培养。编剧在剧本制作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好的编剧才可以创作出好的电视剧作品。其次,学习国外电视剧创造的经验,可以采取边拍边播边创作的模式,接受观众的反馈,这对于电视剧制作团队会有不小的压力,但对于提高电视剧的质量,加强团队建设大有裨益。

3.创新营销手段,加强国际合作

如今随着新媒体渠道的崛起,电视剧的宣传已经不仅在电视台播放,要适应现代网络电视的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电视剧发展的经验,扩大我国电视剧的出口。韩剧的发展,对我国电视剧的产业的出口贸易就十分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最大化的利用国家资源,以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动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市场。同时也可以采取国际合拍电视剧,使我国电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4.加强文化宣传,降低出口“文化折扣”

电视剧贸易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贸易,要使电视剧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必须加强中国文化的宣传。现在中国电视剧出口,在境外除了华裔观众,其他大部分外国观众对于中国电视剧都只是猎奇心理,没有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中国的电视剧出口贸易与文化传播是相辅相成的,电视剧的出口可以促进文化传播,同时文化传播也可以促进电视剧的出口。“文化折扣”的存在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我国只有不断通过文化的宣传,提高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降低“文化折扣”。

参考文献:

[1]贾义婷,胡晓冕.我国影视文化出口贸易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6(4):85-87.

[2]王冬月.影视贸易壁垒与中国影视贸易保护的对策[J].中国商论,2013(26):140-141.

[3]徐明华,廖欣.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市场与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对外传播,2015(2):46-48.

[4]金丹元,马楠楠.2013年中国电视剧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2014,36(3):68-73.

作者:资树荣 丁立婷

第3篇:能源消费、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Bootstrap ARDL检验:基于我国的经验考察

摘 要: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以及实施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持续扩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攀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15年中国向IPCC提交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承诺目标:到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受限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禀赋特点,减排承诺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前的开放型经济环境条件下,从贸易和FDI视角研究中国碳排放问题,对于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 FDI;能源消费

一、引言

能源消耗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其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阶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耗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耗强度开始下降。提高能源和环境效率是确保经济增长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外贸是提高能源环境效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关于全球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欧盟和美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三个国家,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在过去10年中,能源行业仍然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据统计显示,在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增长1.0%,与2014年相若,相比过去10年平均增长1.9%为低。全球煤炭消费减少5300万吨油当量,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美国(-3300万吨油当量,-8.8%)和中国(-2600万吨油当量,-1.6%)。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28.1%,达到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煤炭产量下降6.2%,即2.31亿吨油当量,创有史以来最大跌幅。美国煤炭产量下降19%,中国煤炭产量也历史性地下降7.9%。

2013年,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72%。2012—2013年,由于发电,供热和运输行业的排放量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3.65?譹?訛億吨二氧化碳当量(或4%)。但是,这一增长率确实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澳大利亚是世界第15大排放国。自2012年以来,其农业排放量下降了65 MtCO2e(或34.6%),这源于草原燃烧面积的减少,甲烷(CH4)和氮氧化物(N2O)的排放相应减少。

2015年全球能源消耗量占有率,石油继续成为首位达32.9%,煤炭消耗量下降至29.2%,是自2005年以来最低的消耗量占有率。随着天然气的全球需求增强,天然气消耗量占有率上升至23.8%,而核能则为4.4%,可再生能源2.8%,水力发电6.8%。与2014年全球能源消耗量相比,石油增长1.9%;煤炭下跌1.8%;天然气增长了1.7%;核电方面增长1.3%;可再生能源增长2.8%,较过去平均增幅0.8%为高;水力发电增长1%。2012—2013年,前10大排放国的排放量增加了2.2%,而过去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4%。在同一时期,中国和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3%和1.4%。美国在2007年达到排放高峰,欧盟稳步下降,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加拿大)在过去十年中相对稳定。据数据显示,2014—2016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但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仍将保持稳定?譺?訛。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前十位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德国、巴西、南韩、伊朗、沙特阿拉伯及法国。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注重和实施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与投资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迅速增加。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15年,我国政府向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交了“国家独立贡献”减排承诺目标,但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短缺”的能源禀赋特征,减排承诺的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当前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从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我国的能源消耗,对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和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开放经济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合作日益紧密。产品市场合作主要体现为合作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的自由化;要素市场合作则体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在合作国家和地区之间流通的便利化(Rauscher,2001)。贸易自由化与要素流通便利化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关于两者对环境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污染天堂假说”,其核心观点认为各国为了维持或增强本国竞争力,降低各自的环境标准,出现“向底线赛跑”的情形。因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不断扩大,污染产业会从发达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避难所”(Walter & Ugelow,1979)。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贸易自由化和要素流通便利化,不仅有利于环保技术的扩散,而且可以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此外,合作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对清洁环境及其相关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使可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相应增加,因而对环境有利(Antweiler et al., 2001)。第三种观点认为贸易和要素流动所引发的环境效应是错综复杂的,各个效应之间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结果往往难以预测。目前,这种观点广为接受,其开创性的研究始于Grossman & Krueger (1993)在探讨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环境的影响时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并认为这三个方面的效应可以为正亦可为负且相互影响,最后的总效应并不是简单的叠加。“三效应”分析有助于明确贸易和要素流动对环境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方向,成为贸易与要素流动环境效应的基本分析框架。国内外大量学者从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对国际区域合作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一)國际贸易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

Grossman和Krueger(1993)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认为贸易自由化的总效应是有利于改善环境。Copeland & Taylor(1994)利用南北贸易模型分析了贸易的“三效应”,认为结构效应减轻了北方的污染但加重了南方的污染,规模效应对各国环境均有害,环境税的增加刺激企业采取额外的治污措施,产生正的技术效应,对外贸易整体上更有利于发达国家。Antweiler et al. (2001)实证发现自由贸易的结构效应非常小,生产规模每增长1%会使样本国家的污染集中度提高0.25%-0.5%,而技术效应可使污染集中度下降1.25%-1.5%,三种效应整体会改善环境。而Beghin (1995)、Qureshi (2004)、Frutosbenczeet et al. (2017)等的实证结果都认为贸易的自由化加剧了环境污染。张连众等(2003)、于峰等(2007)、龚超等(2008)、黄小兵等(2015)、林伯强等(2015)、李方静等(2018)的实证研究结论都认为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的环境影响总体上是正向的,技术效应是环境质量没有恶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得出相反结论,党玉婷等(2007)认为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使我国环境在对外贸易中受益,但由于规模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太多,总体来讲,我国现阶段的进出口贸易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二)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

关于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污染天堂假说”,如Chichilnisky(1994)、Porter(1999)、Cole等(2004,2011)以及Taylor(2004)等的研究均验证了以国际投资为载体的污染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转移,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环境质量的下降。Asghari(2013)、Shahbaz等(2015)、Lin (2017)、Abdouli et al.(2017)等的研究也证实了国际投资造成了东道国环境质量的下降。国内林季红等(2013)、卢进勇等(2014)、严雅雪等(2017)的研究从不同视角证实了FDI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环境质量。而另一部分学者的实证结论则相反,认为国际投资带来的清洁技术与环境管理的外溢效应使得东道国环境质量得以不同程度地改善(Popp, 2011;Poelhekke,2015;韩永辉等,2015;刘玉博等,2016;郑强等,2017)。还有部分研究持折衷观点,认为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多维的,基于不同条件(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环境政策、投资结构等)得出的环境效应不尽相同(Runge, 1994;杨博琼等,2011;Kim & Adilov, 2012;刘渝琳等,2015)。

不同的学者在分析贸易和要素流动时所选取的指标、样本及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由此也可以看出,贸易和FDI所产生的环境效应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国际经济合作过程中如何降低环境负效应,提高环境正效应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使用Bootstrap AR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来检验中国碳能源消耗、出口贸易和FDI的相互关系;Bootstrap ARDL使用自回归和多循环校准的原理使时间序列相关数据接近需要验证的预期结果。在时间序列分析中,有必要首先检查数据是否为定态。所谓的定态意味着统计量统计量如均值和方差不随时间变化,即自协方差和方差是固定的有限常数值可以避免错误的回归。单位根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以确定时间序列的性质。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须先检定数据是否为定态性(stationary),所谓定态指一时间数列资料为一个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也就是自我共变异数及变异系数是固定有限的常数值;因此,若实际上变量为非定态而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回归,可能会出现Granger与Newbold(1974)所称之虚假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的现象,因而无法正确解释变量间的真正关系,使估计结果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意义。

本文使用我国1983—2017年碳能源消耗、出口与FDI的年统计数据,FDI均已平减为1983年价格作为基数。基于Bootstrap ADRL检验方法,对碳能源消耗、出口与FDI的变量数据取对数,确定数据平稳后,再做协整关系检验,且需做5000次的回路计算,才能得到较佳的结果。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三组数据基本呈现出偏态分布,碳能源消耗属正偏态,出口和FDI属负偏态;碳能源消耗和出口是高狭峰,而FDI则属低阔峰。异常值和波动幅度较少,符合实证分析数据的要求(见表1)。

(一)实证模型

Bootstrap ARDL检验基于Granger(1969)因果关系测试。若三变量之间呈现协整关系,则我们可检验长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若无,我们则可检验Granger短期因果关系。如果y是由变量引起的,则y和x之间没有找到协整。那么x→y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应该只包括x的滞后差异,也就是说,本文需要检验是否δ>0,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意味着相关变量和独立性变量形成固定的线性组合。滞后项可以认为是I(0),x→y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应该包括x的滞后差和x的滞后水平,即β>0和δ=0。ARDL边界检验(Pesaran et al., 2001)具有混合积分序列的时间序列,可以定义为:

(1)

在外生弱回归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这些回归因子不受变量的影响。该模型不排除回归之间存在协整。它不假设回归的因变量不存在(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时间序列Bootstrap ADRL测试方法,McNown等人(2017)提出了对Peseran等人(2001)的修改ARDL模型。

ARDL模型是:

(2)

i和j是滯后期的指标,i=1,2,...,k;j=1,2,…,k。t表示时间t=1,2,...,T。等式中的yt是被解释变量,xt是解释变量,存在变量Dt,j,是虚拟变量。αi,βi参数是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xi的系数值。μt是误差项,方程(2)可以重写并扩展为下面三变量的等式:

(3)

其他参数是等式(3)中原始参数的函数值。

McNown等(2017)建议将原始ARDL模型添加到解释变量的滞后期。虚拟假设是H0:θ=0.Peseran等(2001)检验协整关系的条件将更完整。Bootstrap ARDL检验是依赖于以下假设的协整关系:

H0:γ=θ=0,H0:γ=0,H0:θ=0。

根据Pesaran等人(2001)协整检验需要做F检验或t检验,以下假设:

H0:θ1=θ2=θ3=0或H0=θ1。

然而,McNown等人(2017)建议添加三个检验为区分协整和非协整的必要条件。McNown等人(2017)要求协整必须拒绝所有三个虚拟假设。

虚无假设误差项F1检验为H0:θ1=θ2=θ3。

滞后因变量的t检验为H0:θ1=0。

滞后自变量的F2检验为H0:θ1=θ2=θ3=0。

基于三个虚无假设,McNown等人(2017)解释Pesaran等(2001)的两个退化情况。仅呈现情况#2的临界值。两个退化案例如下:

退化情况#1,滞后因变量的F1检验和t检验是显着的,但对滞后自变量的F2检验是不显着的。

退化情形#2,滞后因变量的F1检验和F2检验是显着的,但滞后因变量的t检验是不显着的。本文发现Pesaran等人(2001)的ARDL边界检验排除退化情况#1,如果他们不考虑因变量的积分顺序必须是I(1)。但是,McNown等人(2017)采用Bootstrap ARDL检验,通过对滞后自变量系数的附加检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上述三个虚拟假设将同时被拒绝,并且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是稳定的线性重合。Granger因果检验在Bootstrap ARDL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检验碳能源消耗、出口和FDI三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因果关系。如果它们在y,x和z之间没有协整关系,则可检验了长期因果关系。我们对x和z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其中应包括x或z上的滞后期数。我们将要检验γ2=0或γ3=0。如果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则这意味着它们形成固定的线性组合。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关系检验应包括x或z的滞后差异以及x或z的滞后水平;也就是说,检验γ2和θ2或γ3和θ3。

(二)实证过程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本文用DF、ADF和PP三种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变速的平稳性(如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水平项I(0)检验看来(如表2),经济增长仅在DF单位根检验上的无截距与无趋势项呈现平稳I(0)的状态;碳能源消耗、出口与FDI,无论是DF、ADF和PP单位根检验都有部分呈现平稳I(0)的状态(如表2),但并不足以表明这三续列为稳定序列。由于Bootstrap ADRL是检测变量之间长期协整关系,三个变量必须是在I(0)或是I(1)的状态,才能进行检测。水平项I(0)检验的平稳度不佳,因而需要继续进行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一阶差分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三个变量,无论是在DF、ADF和PP单位根检验都有呈现显着的平稳性,可表明这三个变量在I(1)的状态下,为不具有单位根的稳定序列(如表3)。

2. 最佳滞后期检验

在完成单位根检验后,需要确定AIC信息标准。因为ADF方法或PP方法需要确定最佳后向时段,所以有必要校正剩余项的自相关问题以使剩余项是白噪声过程。一方面如果添加的滞后期过多,则拒绝原假设的能力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在模型中添加的滞后期太少,将无法完全纠正由移动平均值引起的阈值增加的缺点;所以有必要确定这些滞后期是何值。不同的滞后期经常影响最终分析的结果,因此,选择滞后期数是非常必要的。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一个广泛使用的金融和经济行业,使用AIC标准来判断和选择最小的AIC作为最佳滞后期。

3. 矢量自回归模型(VAR)

当多元时间序列模型由线性回归表示时,它意味着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然而,由于经济系统的微妙运作,有时无法区分模型中的变量和内生变量。因此在识别方面会造成困难。Sims(1980)提出了矢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解决结构模型识别问题。Sims认为,经济活动的特征将在数据中随时间完全反映出来,因此数据本身可以直接分析。很容易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因此可以在不知道经济理论中这些内生变量的确切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结构设置。在VAR模型中,所有变量都被视为内生变量,因此没有必要区分内生变量或外生变量,以及用一组回归方程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每个回归方程都是变量的后向其他变量的后向用作解释变量。所以,VAR模型更符合时间序列分析的精神;因为时间序列分析认为变量的后向项涵盖所有相关信息。从VAR的检验当中,我们发现以碳能源消耗为因变量,出口和FDI为自变量的关系式中的落后期数为:碳能源消耗为1期、出口为1期,FDI则为0期;以出口为因变量,FDI和碳能源消耗为自变量的关系式中的落后期数为:出口为1期,FDI则为0期、碳能源消耗为2期;以FDI为因变量,碳能源消耗和出口为自变量的关系式中的落后期数为:FDI为1期,碳能源消耗为0期、出口则为1期(如表4)。

注:LCCO表示经济增长;LFDP表示金融发展;LCPI表示消费水平;F1是y(-1),x1(-1)和x2(-1)系数的F统计量;F2是系数x1(-1)和x2(-1)的F统计量;t表示y(-1)系数的t统计量。D ##是指当年的虚拟变量。带有星号*的符号表示基于McNown等人(2017)提出的Bootstrap方法生成的临界值的10%水平的显着性。

4. Bootstrap ARDL检验

表4的长期协整分析中,以我国碳能源消耗为因变量,出口和FDI为自变量,在碳能源消耗及出口滞后一期下,三者之间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以我国出口为因变量,FDI和碳能源消耗为自变量,以及以FDI为因变量,碳能源消耗和出口为自变量,在相关滞后期下,三者之间则没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后者为McNown等人(2017)所说,属于退化情况#1,不存在协整关系。从表4可以看出,能源消费有虚拟变量为1992、2004及2009年(断点),出口有1991、2002及2007年三个虚拟变量(断点),而FDI则在1992年产生虚拟变量(断点)。本文在做长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时(如表5),出口在滞后一期下,对碳能源消耗滞后一期(P值=0.6990)并无显着的影响,FDI对碳能源消耗滞后一期(P值=0.4281),亦不显着。

当检验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如表6),我们发现碳能源消耗与出口同在滞后一期的情况下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P值=0.0078);碳能源消耗对FDI则不显著(P值=0.5881);滞后一期的出口对滞后二期的碳能源消耗有显着的影响(P值=0.0455),对FDI则因果关系不显着(P值=0.1670);滞后一期的FDI对碳能源消耗有显著的因果关系(P值=0.0083),对同是滞后一期的出口则亦有显著的因果关系(P值=0.0001)。

注:星号***,**和*分别表示1%,5%和10%水平,(+), (–)表示正向和反向的符号。[.]是p值的表征系数。非协整性及其因果关系检验仅涉及滞后变量。

注:星号***, **和*分别表示1%, 5%和10%水平,(+), (–)表正向和反向的符号。[.]是p值的表征系数。非协整性及其因果关系检验仅涉及滞后变量。

四、结语

基于Bootstrap程序的所提出的新ARDL检验是比Pesaran等人(2001)更强大且更少偏向的协整检验。自变量滞后的Bootstrap检验显示了合理的规模和功能特性(McNown等,2017)。本文用Bootstrap ARDL的方法检验我国碳能源消耗、出口和FDI三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发现三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当FDI为因变量,碳能源消耗和出口为自变量,则呈现McNown等人(2017)描述退化#1的情况;在短期因果关系检验中,碳能源消耗、出口和FDI这三个变量的相关性是高的,彼此之间都呈现相当的显著水平。这可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碳能源消耗对出口、出口对碳能源消耗、外国直接投资对碳能源消耗或FDI对出口在滞后一期或二期的情况下都呈现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

注 释:

?譹?訛 不同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效应的贡献不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在温室气体的总体变暖效应中,二氧化碳(CO2)贡献约63%,甲烷(CH4)贡献18%,氧化亚氮(N2O)贡献了约6%,其他贡献约占13%。为了统一测量整体温室效应,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单元。由于CO2升温效益的贡献最大,因此二氧化碳当量是衡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二氧化碳当量与排放有关。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该气体的吨数乘以其产生温室效应的指数。该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称为全球变暖潜势(GWP),它取决于气体的辐射特性和分子量,以及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定气体的温室气候变暖潜力表明温室气体对应于一个世纪以来二氧化碳相同的变暖效应。正值表示气体使地表变暖。根据定义,二氧化碳的全球升温潜能值为1,其他温室气体的全球升温潜能值通常大于二氧化碳,但由于其空气含量低,二氧化碳仍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信息中心,气候变化科学动态监测快车,2017年第9期。

參考文献:

[1] 杨博琼,陈建国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3):110-123.

[2] 严雅雪,齐绍洲.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城市雾霾(PM2.5)污染的时空效应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4):68-77.

[3] 韩永辉,邹建华.引资转型、FDI质量与环境污染——来自珠三角九市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5,(7).

[4] 龚超,兰天.中国区域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因子聚类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1).

[5] 黄小兵,黄静波.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及其出口行为的影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1).

[6] 党玉婷,万能.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7,(4).

[7] 林伯强,刘泓汛.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源环境效率——以中国工业行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5,(9).

[8] 林季红,刘莹.内生的环境规制:“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的再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

[9] 刘渝琳,郑效晨,王鹏.FDI与工业污染排放物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5,(2).

[10] 刘玉博,汪恒.内生环境规制、FDI与中国城市环境质量[J].财经研究,2016,(12).

[11] 卢进勇,杨杰,邵海燕.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中国环境污染——基于249个城市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4,(4).

[12] 于峰,齐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8):104-112.

[13] 郑强,冉光和,邓睿,谷继建.中国FDI环境效应的再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4):78-86.

[14] 張连众,朱坦,李慕菡,张伯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3):3-5.

[15] 李方静,张静.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探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8,(6):44-57,108,136.

[16] Abdouli, M, and S. Hammami, Economic growth, FDI inflow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study for the MENA countries[J].Quality & Quantity, 2017,51(1):121-146.

[17] Antweiler, W., B. R. Copeland and M. S. Taylor, 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91(4):877-908.

[18] Asghari, M., Does FDI Promote MENA Region’s Environment Quality? Pollution Halo or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JSRES), 2013,1(6):92-100.

[19] Beghin, J. and M. Potier,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J]. The World Economy, 1997,20(4):435-456.

[20] Chichilnisky, G.,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4): 851-874.

[21] Cole, M. A., Trade,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xamining the linkages[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4,48:71-81.

[22] Cole M. A., R. J. R. Elliott, and J. Zhang, Grow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11,51(1):121-138.

[23] Copeland, B. R. and M. S. Taylor,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109(3):755-787.

[24] Dickey, D. A. and W. A. Fuller,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79,74:427-431.

[25] Frutosbencze, D., K. Bukkavesa, and N. Kulvanich, Impact of FDI and trade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CAFTA-DR region [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7,24(19):1393-1398.

[26] Fuller, W. A.,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Time Series [J].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76:373.

[27] Goh, S. K., and R. McNown, Examining the Exchange Rate-Regime Monetary Policy Autonomy Nexus: Evidence from Malaysia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5,35:292-303.

[28] Granger, C. W.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 [J]. Econometrica, 1969,37(3):424-438.

[29] Grossman, G. M. and A. B. Krueg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General Information,NBER Working Papers,No. 3914,1993.

[30] Kim, M. and N. Adilov, The Lesser of Two Evil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FDI-Pollution Tradeoff [J]. Applied Economics, 2012,44:2597-2606.

[31] Lin, F., Trade openness and air pollution: City-lev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45:78-88.

[32] McNown, R., C. Y. Sam and S. K. Goh, Bootstrapp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Test for Cointegration [J]. Applied Economics, 2017,21:1466-4283.

[33] Pesaran, M. H., Y. Shin and R. J. Smith, Bounds testing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level relationships [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001,16(3):289-326.

[34] Phillips, P. C. B. and P. Perron, 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J]. Biometrika, 1988, 75(2):335-346.

[35] Poelhekke, S. and F. Ploeg, Green havens and pollution havens[J].The World Economy, 2015,38(7):1159-1178.

[36] Popp, 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J].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Policy, 2011,5(1):131-152.

[37] Porter, G., Trade Competition and Pollution Standards: “Race to the Bottom” or “Stuck at the Bottom”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1999,8(2):133-151.

[38] Qureshi, M. S., Trade Liberalization, Environment, and Poverty: A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 [J].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or in Asia, 2008:250-287.

[39] Rauscher, M., International Trade,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

[40] Runge, C. F., Global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he Machine in the Global Garden.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7.

[41] Shahbaz, M., S. Nasree, F. Abbas, and O. Anis,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mped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high-, middl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J]. Energy Economics, 2015,(51):275-287.

[42] Sims, C. A., 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 [J]. Economertica, 1980,48(1):1-48.

[43] Taylor, M. S., Unbundling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J].Advances in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 2004,4(2):8.

[44] Walter, I. and J. Ugelow,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MBIO,1979,8(2):102-109.

作者:李方智 童藤 薛心蓓 李雪平

第4篇:日本木材出口及其对中国的出口情况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7月20日讯据2010年9月和10月日本《山林》林产品贸易专栏文章,以及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网站报道,日本是木材进口大国,出口很少,真正开始致力于木材出口是2000年以后,韩国和中国因是近邻成为主要出口目的国。

1.林产品出口情况

据财务省“贸易统计”,日本林产品出口额2007年为114.7亿日元,2008年为119.5亿日元,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上年减少13%至104.4亿日元。在2009年出口额中,各种林产品的占比为原木5%、锯材21%、单板和薄板7%、胶合板5%、纤维板6%、刨花板7%、其他49%;在出口量中,各种林产品的数量为原木3.8万m

3、锯材4.3万m

3、单板和薄板213万m

3、胶合板1.8万m

3、纤维板和刨花板各1.5万m3,数量都不是很大。

原木出口额,2006年为4.3亿日元,2007年4.1亿日元,2008年猛增至7.2亿日元,但2009年减至5.5亿日元。锯材出口额从13.9亿日元增至19.4亿日元,2008年又大幅度增至27.2亿日元,但2009年比上年减少20%至21.8亿日元。单板和薄板出口额从2005年峰值的14.4亿日元减至2007年的12.8亿日元和2009年的7.7亿日元。胶合板出口额从2007年的7.6亿日元减至2009年的5.0亿日元。纤维板则从2007年的3.9亿日元曾至2009年的6.1亿日元。刨花板2007和2008年分别为8.7亿日元和8.2亿日元,但2009年减至6.8亿日元。2009年大部分林产品出口额均有所减少。

2.原木出口

原木出口量从1998的1621m3增加到2008年的4.894万m3,出口额同期从6000万日元增加到7.28亿日元。特别是1998和1999年受亚洲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木出口量不足2000m3,2000-2002年徘徊在2000~3000m3,2003-2004年增加到7000多m3,从2005年起超过1万m3,2008年达到历史高位4.894万m3。

在出口目的国中,1994-2002年韩国占日本原木出口量的大半,除1998和1999年出口菲律宾的原木增加外,占有率为64%~88%。1997-2006年出口韩国的原木处于1000~2000m3的低迷状态,但2007和2008年因房屋建设需求分别增加到8393m3和2.1147万m3。

出口中国的原木数量2002年以前很少,仅为几十到数百立方米。自2003年起,日本加大了出口中国的力度,从2004年的4883m3大幅度增加到2005的

1.7306万m3和2006年的2.6391万m3。2007年为8133m3,虽然比上年减少近1/3,但2008年又恢复增加到1.8029万m3。

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量为3.7745万m3,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速报值,2010年上半年为2.8251万m3,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看到增加态势。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韩国1.4597万m3,其次为菲律宾1.254万m3,中国继台湾省之后居第4位,为4743m3。据2010年上半年速报值,日本原木出口台湾省最多,为1.5557万m3,其次是韩国6438m3,中国为4393m3。2009年日本原木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出口的减少。对于进口的日本木材,韩国主要用于木结构住宅和房屋建设以及内装修,台湾省大多用于模板。

3.锯材出口

日本锯材出口量20世纪90年代仅为数千立方米,21世纪以后才超过1万m3。2000年锯材出口量为6839m3,其后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2003年1.4117万m3,2005年2.0091万m3,2008年4.3504万m3,2009年4.2890万m3。

在出口目的国中,对中国的出口2000年不足3000m3,以后逐年增加,2004年超过1万m3,2005年达到峰值接近1.5万m3,2008年减少到1万m3以下,但2009年又恢复到1万m3以上。对菲律宾的出口自2007年起大幅度增加,从极少一部分增加到2008年的2.8万m3和2009年的2.6万m3,大大超过对中国的出口。

日本出口锯材数量虽然不多,但20年来出口的目的国有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德国出口稳定在2000~3000m3,以后对中国出口保持在1万m3左右,2007-2009年出口菲律宾的锯材最多,近3万m3。

近年来,日本出口锯材以柳杉和扁柏为主,出口菲律宾的均为现场预切,出口韩国的主要用于木结构建筑的地板基材等,出口中国的主要用于地板材。

4.日本木材出口瞄准中国大市场

近年来,日本积极推进木材出口,2010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确定了今后10年的经济增长战略,将“森林与林业再生计划”放在重要位置。在国产材加工、流通和利用研讨委员会上提出“应积极推进国产材供应国外市场”的建议,争取到2020年锯材和胶合板出口达到35万m3(换算原木)。中国因经济高速增长,国民收入提高以及旺盛的住宅建设需求,使得建筑材料、内装修材料及家具材料的消费年年增加,成为世界木材消费大国。据预测,中国木材需求量2010年为

3.25亿~3.52亿m3,2020年为4.57亿~4.77亿m3,因而日本木材出口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标准由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企业自主标准构成,但

最高标准是1952年制定并实行的“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迄今为止,规范已修订3次。特别是2003年修订时,美国和加拿大积极争取将2×4施工法列入规范,最终得到中国认可,北美材可以作为结构材使用,其结果是美加2国此后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大幅度增加。2009年5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自2009-2011年12月进行第4次修订,修订中新增加了关于工程进口木材和轻型木结构的内容。日本木材综合情报中心理事长伊藤威彦认为:“在中国此前的规范中,日本柳杉、扁柏和落叶松等锯材未列入一般结构用锯材可利用树种一览表中,使人产生误解,认为日本木材材质差,不适用结构材、内装修材及家具材,这成为阻碍日本木材出口中国的最大壁垒。”日本不愿错过此次中国修订规范的时机,积极研究木材如何出口中国。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在农林水产省和林野厅的支持下,着力解决日本柳杉和扁柏不被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认可的问题。为此,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与中方有关部门、行业界及学会的负责人进行了反复讨论,在中国各地举办宣传日本木材的展示会和商谈会,邀请中方相关人士到日本了解柳杉和扁柏材的利用情况以加深认识等。为参与中国修订规范的工作(已有美国和加拿大参与),2010年5月日本林野厅、国土交通省和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专门成立了广泛募集活动经费的“中国木结构标准修订参与运作基金”。该基金还将用于研究了解外国消费者嗜好、不同的商业习惯等,特别是市场规则、产品与技术规格和检疫等。此外,日本木材出口振兴协议会与中方规范修订委员会签署了“研究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利用日本木材合作协议”,力争加入中国规范修订委员会,以确立日本木材的地位。

第5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流程

贸易——进出口 2009-07-31 15:10:16 阅读215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出口货物流程

出口货物流程主要包括: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

一、报价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是由产品的询价、报价作为贸易的开始。其中,对于出口产品的报价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等级、产品的规格型号、产品是否有特殊包装要求、所购产品量的多少、交货期的要求、产品的运输方式、产品的材质等内容。

比较常用的报价有: FOB船上交货、CNF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形式。

二、订货(签约)

贸易双方就报价达成意向后,买方企业正式订货并就一些相关事项与卖方企业进行协商,双方协商认可后,需要签订《购货合同》。在签订《购货合同》过程中,主要对商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包装、产地、装运期、付款条件、结算方式、索赔、仲裁等内容进行商谈,并将商谈后达成的协议写入《购货合同》。这标志着出口业务的正式开始。通常情况下,签订购货合同一式两份由双方盖本公司公章生效,双方各保存一份。

三、付款方式

比较常用的国际付款方式有三种,即信用证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直接付款方式。

1、信用证付款方式

信用证分为光票信用证和跟单信用证两类。跟单信用证是指附有指定单据的信用证,不附任何单据的信用证称光票信用证。简单地说,信用证是保证出口商收回货款的保证文件。请注意,出口货物的装运期限应在信用证的有效期限内进行,信用证交单期限必须不迟于信用证的有效日期内提交。

国际贸易中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的居多,信用证的开证日期应当明确、清楚、完整。中国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都能够对外开立信用证(这几家主要银行的开证手续费都是开证金额的1.5‰)。

2、TT付款方式

TT付款方式是以外汇现金方式结算,由您的客户将款项汇至贵公司指定的外汇银行账号内,可以要求货到后一定期限内汇款。

3、直接付款方式

是指买卖双方直接交货付款。

四、备货

备货在整个贸易流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须按照合同逐一落实。备货的主要核对内容如下:

1. 货物品质、规格,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

2. 货物数量: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

3. 备货时间:应根据信用证规定,结合船期安排,以利于船货衔接。

五、包装

您可以根据货物的不同,来选择包装形式(如:纸箱、木箱、编织袋等)。不同的包装形式其包装要求也有所不同。

1. 一般出口包装标准:根据贸易出口通用的标准进行包装。

2. 特殊出口包装标准: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出口货物包装。

3. 货物的包装和唛头(运输标志):应进行认真检查核实,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

六、通关手续

通关手续极为烦琐又极其重要,如不能顺利通关则无法完成交易。

1、属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须办出口商品检验证书。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

接受报验:报验是指对外贸易关系人向商检机构报请检验。抽样: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及时派员赴货物堆存地点进行现场检验、鉴定。检验:商检机构接受报验之后,认真研究申报的检验项目,确定检验内容。并仔细审核合同(信

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确定检验标准、方法。(检验方法有抽样检验,仪器分析检验;物理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签发证书:在出口方面,凡列入〖种类表〗内的出口商品,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后,签发放行单

(或在出口货物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以代替放行单)。

2、须由专业持有报关证人员,持箱单、发票、报关委托书、出口结汇核销单、出口货物合同副本、出口商品检验证书等文本去海关办理通关手续。

箱单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装箱明细。发票是由出口商提供的出口产品证明。报关委托书是没有报关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委托报关代理行来报关的证明书。出口核销单由出口单位到外汇局申领,指有出口能力的单位取得出口退税的一种单据。商检证书是经过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而得到的,是各种进出口商

品检验证书、鉴定证书和其他证明书的统称。是对外贸易有关各方履行契约义务、处理索赔争、议和仲裁、诉讼举证,具有法律依据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海关验放、征收关税和优惠减免关税的必要证明。

进口流程

办理海关进口手续流程图及简要说明

1、一般情况下的从国外进口到国内:

到港货物->外贸公司或者委托外贸公司办理进关手续->进口

备注:

外贸公司是指经国家经贸部或省、市级经贸委批准其有进出口商品经营和代理权的企业。所需通关单据:

1)进口合同 2)进口发票 3)装箱单 4)海运提单 5)提货单(正本海运提单 背书、传真空运单据换取) 6)各种进口许可证(根据海关商品编号上的规定)

2、从国外视同进口到保税区:

到港货物->保税区企业自行办理保税区海关备案手续->保税区仓库

备注:

海关备案是指进口商将进口的货物如实向海关申报,而无需加税和进口许可证。备案进区后的货物呈保税状态。海关备案所需提供的单据:1)进口合同(如国外卖方是本公司系统可免去) 2)进口发票 3)

装箱单 4)提货单(正本海运提单背书、空运提单换取) 5)海运、空运提单 6)保税仓储进库登记簿

3、从保税区进口到国内:

保税区仓库内货物->保税区海关通关手续或保税区海关核销手续,海关通关手续->进口

备注:

方法B是指在保税区内投资经营自身产品,且经保税区海关核准按月、季等核销期限的仓库和生产性企业,进口时可办理的方法。特点是货物可先实现国内销售,后报关付税、付证。通关和核销单据:1)进口合同(保税区内企业和外贸公司的) 2进口发票(保税区内企业和外

贸公司的) 3)装箱单 4)出库单(正本) 5)各种进口许可证(根据海关商品编号上的规定)

4、从国外通过保税区海关(一次性)进口到国内

到港货物->保税区外的贸易公司代理进口保税区海关通关手续->国内

备注:

这种方式是保税区内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独立对海外经商的进口通关方法。通关单据:1)进口合同(如国外卖方是本公司系统可免去) 2)进口发票 3)装箱单 4)提货

单(正本海运提单背书、空运提单换取) 5)海运、空运提单 6)进口合同(保税区内企业与外贸公司) 7)进口发票(保税区内企业与外贸公司) 8)各种进口许可证(根据海关商品编号规定)。

进口贸易流程

1)进口交易前的准备

① 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研究;包括商品价格变化趋势和供应商资信。② 进口成本核算;

③ 进口货物许可证的申领;

④ 进口用汇;

⑤ 委托代理进口。

⑥ 选择交易商品和对象

2)交易磋商

询价、洽谈

签订外贸合同

3)进口合同履行的一般程序

① 信用证的开立和修改

② 委托装运

③ 装运前验货

④ 索要商检证书

⑤ 运输和保险

⑥ 审单和付款

⑦ 进口报关纳税

⑧ 进口商品检验

⑨ 提货离岸

第6篇: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关于外国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序言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以往的对华政策,既不是政治上的孤立,也不是经济上的制裁,而是采取文化上对中国的侵蚀,妄图宣传自己的思想,减弱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影响政治经济等方面。中国人大都没有意识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盲目的崇洋媚外,中国许多的优良传统正在逐步消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有可能重蹈古埃及在文化上被灭族的覆辙。因此本小组针对这一社会状况对部分社会群众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进一步可观的了解外国文化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有多大。从而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借此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地弘扬民族文化,并有选择的吸收外国的有益文化,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能长久的屹立于世界之林,长生不衰。 在本次活动中,时超担任组长总领全部工作,并作出最终的调查报告(即研究成果);盖伟民负责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的起草工作;朱磊负责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的整理工作;马千然负责文秘工作。由于时间、年龄、人数、资金等的限制,本次研究怀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大家予以指出并谅解,也希望大家继续这项研究,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正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少年比较重视传统节日,但是同样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十分热衷;在影视文化上,绝大多数青少年更加偏好国外的作品;在饮食文化上,中国传统食物明显占有优势。

有76.8%的青少年知道春节的来源,而知道圣诞节来源的则有80.5%,可以看出青少年对本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但同时又看出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还略小于对外国节日的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政府对本国文化的宣传不如外国,青少年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6.7%的青少年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仅有11.0%的人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而这其中仅有11.1%的女同学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浓。女同学大都比较感性,因此判断也比较准确,这里可以明显看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丰富多彩的休闲选择、充裕的休闲时间、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国节日的入侵、国民的春节的无所谓的态度、对春节的开发得不充分等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54.9%的青少年有时过圣诞节,18.3%的青少年每年都过圣诞节。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文化虽然远不是主流文化,但是其影响却在不断地加大,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认为春节和圣诞节有趣的分别有22%和20.6%,而37.6%的青少年却认为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很无聊。圣诞节与春节各有千秋。这在数据上由很明显的显现,此时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渡过圣诞节的方式多种多样,19.5%的青少年选择逛街;31.7%的青少年选择在家陪家人;15.9%的青少年选择去看电影;31.7%的青少年选择与朋友聚会;26.8%的青少年选择睡觉;还有26.8%的青少年选择其他方式过圣诞节。虽然圣诞节传入中国,但是明显的中国化了,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而不具备浓厚西方色彩,这对抵制外国文化的入侵有积极作用。同圣诞节相比,除了传统的方式(如守岁等)外,还有其他方式来渡过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其中52.4%的青少年会选择传统方式;18.3%的青少年选择逛街;52.4%的青少年选择看电视;34.1%的青少年选择睡觉;19.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方式。这里不难发现,最传统的方式还是得到保留,外国文化的冲击并不大,同样,逛街这种方式则是明显是西方传来

影视文化方面,中国与外国同堂竞技,各有千秋,共放光芒,毕竟竞争才能促进发展,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就电影而论,54.3%的青少年喜欢中国电影,80.5%的青少年喜欢外国电影。确实客观上,中国电影普遍没有欧美大片拍摄的好,无论是情节、场面、细节、导演还是演员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政府的巨大投资对中国的影视事业促进下,这种差距在不断减小,中国的影视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其实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都是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因此最大的得益者还是消费者。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相比影视事业,中国的动漫事业可谓惨不忍睹。96.3%的青少年喜欢外国动漫(其中有74.7%人喜欢日本动漫),仅仅有3.7%的人喜欢中国动漫。这是一组令人悲哀数据,在中国的动漫市场上,绝大部分是日本动漫。喜欢日本动漫的原因很简单:国产动漫制作十分粗糙,其内容大都以类似政治教育为主,都是青少年反感的东西。而日本动漫恰恰相反,其中充斥爱情和武斗甚至是暴力场面,这恰恰是青少年最感兴趣的东西,虽然大多数动漫没有什么深刻的主题,但这并不影响他受欢迎程度。事实上,在没有正确的引导的情况下,青少年很容易被动漫中表现的误导。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不缺优秀的动漫作者和制作人员,曾经也涌现过一批非常优秀的动漫作品,但很快淹没于数量繁多、制作精良的日本动漫中,而制作日本动漫有很多是中国人,为何中国动漫还是如此萧条。不重视,中国政府的不重视!如果有向影视事业那样的投资,中国动漫肯定会迅速崛起。

在音乐上,情况要好得多,喜欢中国和外国音乐的分别有66.5%和68.2%。大部分人两者都比较喜欢。

食物上,中国传统食物占主导地位,中国美食为世界赞誉是不争的事实。喜欢中国传统美食、美国快餐、意大利比萨、传统西餐、其他食品的分别有73.1%、39%、40%、53.7%、20.7%。喜欢别国食物也大都是因为比较新鲜。

结论与建议

外国节日尤其是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的大肆盛行大都是被商业炒作炒热的,有很大程度是虚假繁荣,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内涵,中国人还是比较偏重传统的春节等节日,相反的是母亲节、感恩节这类比较有意义的节日反而不受欢迎。其他文化,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大,但是未动摇根本,与此相反,这种冲击是有好处的,值得提倡的,这种冲击有利于促进发展。但是同时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点不容忽视。

中国的文化部门应加对文化的投资,积极吸取外国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排斥对中国产生不良影响的文化。这样,既能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又使得本国文化相对独立。一个国家的独立不仅是政治上独立,经济和文化也应独立。

研究性课题调查问卷

组长:时超

组员:盖伟民、朱磊、马千然

1. 你知道以下节日的来源吗?()

A. 春节 B.圣诞节C.都知道D.都不知道

2.近几年来,你觉得春节的年味如何?()

A.越来越淡B.越来越浓C.没感觉D.无变化

3.你每年都过圣诞节吗?()

A.每年都过B.有时过C.从不过D.想过但没时间

4.(可多选)你以什么方式过圣诞节?()

A.逛街B.在家陪伴家人C.去看电影D.与朋友同学相聚E.睡觉F._______

5.你认为春节有趣还是圣诞节有趣?()

A.春节B.圣诞节C.都很无聊D.都很有趣

6.(可多选)你以什么方式过春节?()

A.传统方式B.逛街C.看电视D.睡觉E._______

7.(可多选)你喜欢看哪个国家的漫画?()

A.中国B.日本C.欧美D._______

8.你喜欢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

A.中国B.外国C.都喜欢D.都不喜欢

9.就流行音乐而言,你喜欢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A.中国B.外国C.都喜欢D.都不喜欢E.不了解

10.(可多选)你喜欢以下哪些国家的食物?()

A.中国传统美食B.美国快餐C.意大利比萨D.传统西餐E._______

第7篇:中国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一贯的金融霸权惹的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由美国主导并按照美国的意愿组织或建立起来的,有关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变相剥削其他国家,无限地推动本国金融泡沫发展和超前消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必然削弱美国的金融霸权,导致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构。对我国而言,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外贸出口企业;

压力与对策

一、2008我国出口环境

(一) 全球范围经济增速下滑,次级贷款危机影响广泛。

世界经济已连续六年持续较快增长,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引发新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世界各国需求持续增长。但在这一过程中,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平衡和矛盾。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暴露了信用过度膨胀和金融疏于监管等问题。在油价走高和信贷危机双重打击下,美国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未来几个季度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同时,次级贷款危机蔓延也会进一步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和货币体系稳定,导致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

(二) 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并将深刻影响世界经贸。

石油美元、亚洲各国央行、对冲基金以及私人股本成为主导当今全球经济走向的四大要素,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发挥作用日益强大,全球资本市场正发生结构性转变,由此深刻影响世界经贸。这些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拉低美国长期利率,助长美国贷款大增,造成各国经济关联度尤其是动荡的关联度进一步加强,最直接的则是推动石油、矿产等资源价格快速上涨,能源化工、金属矿产相当多数量品种商品价格成倍上涨,且波动频繁剧烈,与流动性过剩、投机因素一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经营风险和操作难度,并容易推动国际经贸呈“通涨型”数字式增长。此外,金融市场波动、全球经济失衡、恐怖主义、区域性武装冲突、各类突发事件等,也可能增加国际市场变数。

(三)国内政策效应趋于明显。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公布《2007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大范围调整出口商品退税率,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公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明确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重要装备、重点行业和资源性产品、原材料,并将实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结构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调整单纯鼓励出口导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沿海地区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趋严,新的《劳动法》也将提升外商投资成本。上述政策的调整施行,将对调整外经贸结构产生日益明显的影响。

(四)低附加值产业和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国外数量限制、技术标准提高,国内调整退税率、人民币汇率坚挺等形势对部分附加值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产业和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资源依托转向资本科技依托的压力十分突出, 相当数量的企业因转嫁成本、保持利润的能力有限,出口压力巨大。

二、出口企业目前面临主要困难

(一)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企业出口效益。

目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最大。2007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汇率风险越来越大,导致外贸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对外贸依存度高、工业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地区县市经济影响尤其较大。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外贸出口影响将会更大,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普遍感到外贸越来越难做,一些企业不敢接远期付汇的订单,如收汇延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出口利润。2007年人民币从年初的1美元兑7.8元到年底7.23,升值了7个百分点以上,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出口利润7个多点。根据高盛公司预测2008年人民币要升值10个点,这将进一步影响所有的出口企业,许多出口企业老总深感外贸出口越来越难做,有不少企业将面临关闭。

(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成本大幅提高。

我国巨大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产业的成本很低。实际上,出口劳动力成本没有包括它的社保体制及医疗体制保障等成本,还有安全生产保障及环境保障的投入,如果把这些体制都加以完善,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就会大幅提高。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按新的劳动法规定,企业要为每个外地员工的交纳最低保障的“五金”(养老保险金、意外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每人每月要支付170元,全年2040元。另外,出口企业一般加班频繁,如果工作超过8小时,按照最低工资每人每月750元,每月21.5天工作,每小时4.36元计算,要发2倍加班工资、双休日要发1.5倍工资。根据测算,一般小规模出口企业劳动成本增加将影响出口利润的2个百分点以上,对规模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出口利润的将达到4.5个到5个百分点。

(三)原材料和物价上涨加剧企业成本压力。

近年来有些资源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翻番,2008年材料成本将继续上涨。近期塑料原料、橡胶和钢材都已涨了2000多元/吨,铜、铝等其他金属材料也会进一步上涨。出口包装材料今年每平方米已涨了0.8元,折合平均每个出口包装增加1元的包装成本。此外,出口内陆运费成本也上涨不少,预计今年电费也会涨价,由此可见,企业的出口生产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四)银根紧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趋紧。

由于中央政府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缩减银行贷款规模,一些小的出口企业资金趋紧,再则贷款利率也比以前高。导致一些出口规模企业拖欠配套加工企业的资金,配套加工企业得不到贷款,造成资金紧张,从而影响配套件加工,最终影响出口交货。

(五)外贸出口阻力增大。

许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有趋紧迹象,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从反倾销向反补贴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质量、安全和社会效应,提出包括ROHS指令、CR法规、劳工标准等一系列要求,对我国外经贸企业技术标准、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因担心中国的崛起和复兴的步伐过快,以“中国威胁论”为口号、在中国产品质量等方面大做文章的人为抵华现象有蔓延趋势。 根据对出口企业的调研结果,2007年部分出口企业因原材料涨价20%,影响产品成本占比13%,工涨上涨20%,影响产品成本2%,汇率2007年上涨了8个百分点,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出口退税下降了8%(从13%降5%),直接影响出口产品成本8%,合计增加产品成本31%,产品涨价了15.5%,其余靠企业自己更新设备,提高产量、降低管理成本等消化了。如果今年人民币再升值10个点,出口业务更加难做。目前很多小型出口企业已缩减生产规模,压缩人员,减少出口。因此,2008年整体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三、对策及建议

(一)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升生产档次,提高生产效率。 把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结合起来,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二) 加大进口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扶持企业有条件的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发动,提高企业对发展进口贸易的认识。

(三)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实行ERP,从内部挖潜,降低费用。

很多企业都是从原来的家族式企业或者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企业家族化气息较为浓厚,企业主们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是十分重视,导致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管理成本较高。

(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对外投资和兴建境外资源型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鼓励原材料使用大户“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的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积极支持和引导出口量大、易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家电、工具、不锈钢等行业企业到与主要出口市场有贸易优惠安排的国家投资建厂,分散企业出口风险,规避贸易壁垒,带动出口增长。通过国外设立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

(五) 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

对于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有效的金融手段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最好办法。可以运用远期结售汇等金融工具锁定和规避汇率风险,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风险转嫁给国际市场。在结算方式上可采用押汇(转为信用证交易结算),利用外汇远期结售汇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及时买断一些远期信用证,采用远期套汇和固定汇率等办法,尽量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经济研究参考[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

网上农大-微观经济学

第8篇:浅析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政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税收学概念,它既不完全从属于国家税收范畴,也不完全从属于国际税收范畴。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跨国经济贸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作为一种涉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质出现,后来为各国所认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本文通过对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和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的分析,结合近期我国的出口退税的政策,简要分析了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字

出口退税 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 中国企业

第 1 页

目录

一 、现行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3

二、出口退税理论的历史渊源..........................................3

三、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3

(一)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影响...................................3

(二)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结构的影响...................................4

四、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4

(一)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4

(二)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4

(三)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5

(四)出口退税对汇率的影响..........................................5

五、出口退税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5

(一)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5 (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6

(三)引起贸易摩擦的加剧............................................6

六、变革中的出口退税................................................6

(一)放宽边境贸易出口退税政策......................................6

(二)代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的税收管理................................6

(三)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6

(四)出口退税无需外汇核销..........................................7 参考文献............................................................7

第 2 页

浅析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 、现行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

一国对出口货物退税,不完全是在税收上为实现鼓励出口目的而实施的一项优惠措施,而是流转税税制的内在要求和流转税跨国课征表现形式。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国对于出口的一项优惠措施,最初的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但在发展演变当中,由于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目标的需要,出口退税政策又成为一种国家对于出口结构的导向性调节工具。

二、出口退税理论的历史渊源

出口退税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商业资本起了极为突出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国家政策的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政治经济学体系分为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以后,人们沿用斯密的这一术语)出现了。

重商主义重要代表托马斯·孟就提出对“输出国外商品免税,转口贸易轻税,消费品进口课以重税”的主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指出“设立出口退税最初目的大概是鼓励运输贸易。[1] 资本主义早期的出口退税政策都是从有利于自由贸易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

二战结束后,出口退税制度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实施。

随着世界经济的和国际贸易的大发展,确立统一的商品课税原则以避免出口商品重复征

第 3 页

税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现代出口退税策的主要目标,因此出口退税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三、微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

个国政府对企业出口产品实行退税,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改变了该企业产品生产规模和结构。

(一)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影响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出口产品的终极目标。

经济学原理表明,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出口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出口企业将达不到利益最大化,出口企业可能不再生产产品。

对出口产品实行退税,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拉大了企业原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距离,因此,理性企业将就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随着出口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就会下降,也就是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将下降,最终下降到与边际成本持平,达到利润最大化。

而且,出口退税率越高,企业的出口成本就越低,出口退税对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刺激作用就越大。

(二)出口退税对企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陆续调整了一系列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提高、降低或者取消退税率兼而有之。

这种退税率的调整会改变企业产品的产量结构。

当国家改变某些产品的退税率时,会使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发生变化。

在不改变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企业在既定投入的生产要素下,将会对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这一调整客观上改变了了企业原有产品的产量结构。

实际上,出口退税对企业产量规模与产品结构的影响对一些企业来说,短期内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代企业的建立和生产设备的投资、员工技术的培训、营销体系的建立、上下游企业的链条都是密不可分的,这都需要大量的先期投资,先期投资构成了企业的沉淀成本。

沉淀成本的一旦付出,只要出口产品价格足以弥补产品的可变成本,出口企业会保持稳定,不会轻易退出本行业而转入到新的生产领域。

因此,在短期内,退税率的变动与调整只能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不能对企业进入与退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四、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目前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的调节手段,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出口退税对GDP的影响

第 4 页

出口退税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引起的微观企业产品成本变动进而引起出口数量的变动,最终传导到宏观经济总量变动。

我们知道,在开放的由居民、企业、本国政府、外国组成的四部门经济社会中,GDP的构成从支出的角度来看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出口与进口之差)的总和,如果一国政府提高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尽管减少了一部分财政收入(出口退税是财政收入的减项),但可以直接降低企业出口产品成本,使外国相似品产品或替代品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提高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了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量。

在净出口为正数即贸易顺差的情况下,净出口的贸易总额增加,这种贸易总额的增加会带动GDP以“贸易乘数”[1/(1-в+г)] 倍增加,其中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г代表边际进口倾向,即每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进口部分的比率。

(二)出口退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政府对不同产品确定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或者进行出口退税率调整,直接作用于微观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成本变动所带来的盈利性差异将引导资源配置和相关产业产出结构进行调整。

从长期看,最终会使本国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

另外,依据贸易乘数原理,出口贸易的发展将带动GDP总量的增加,从而带动进出口贸易水平的提高,这种提高将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因此,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政府可以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改变本国的贸易结构,也可以借助外贸结构的变化来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

(三)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对出口产品退税表面上看直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从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出口退税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

按照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消费地课税原则,在出口产品退税的同时,要对本国进口产品进行征税。

在贸易平衡的条件下,进口征税收入基本可以弥补出口退税支出。

实现以进养出的良性循环。

在净贸易顺差的前提下,出口能带动GDP总量以“贸易乘数”倍增加,随着GDP总量的增加,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加。

经济本身的发展,又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四)出口退税对汇率的影响

名义汇率是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它是官方公布的,没有剔出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

在我国,它通常表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

实际汇率是剔出物价变动影响后本国和外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第 5 页

在纸币制度下,各国都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购买力因此也会有所下降,由此造成的货币对内贬值应该反映在货币对外价值即汇率上,但是现实中的汇率变化与国内通货膨胀往往是脱离的,名义汇率便是没有消除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通货膨胀差异的汇率。

短期内,名义汇率与货币供给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如果本国发生通货膨胀,且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则本国出口商品成本增大,竞争力下降,本国货币实际上升值,实际汇率下降。

反之,如果本国通货膨胀率低于外国通货膨胀率,意味着本国出口商品成本降低,竞争力上升,本国货币实际上贬值,实际汇率上升。

在长期,国内的通货膨胀将会影响名义汇率,使名义汇率发生改变,这种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短期内,在名义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相对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出口退税率的变动改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改变了本国的实际汇率,起到了汇率变动的效应。

例如,出口退税率提高,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增强,本币实际上贬值,实际汇率上升。

反之,出口退税率降低,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出口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下降,本币实际上升值,实际汇率下降。

五、出口退税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出口退税率变化对出口额的影响是直接的,但这种将出口退税调整作为奖励或限制出口的临时政策工具并不可取。对出口企业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一)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

多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反复调整,类似有保有压的操作。这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2]

下调出口退税率,是国家借此控制低附加值产业出口,鼓励企业升级;上调的理由,则是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订单减少,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大。按照静态测算,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直接转为利润。问题在于,退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就会导致一批企业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产能下降甚至倒闭。一年之后退税率掉头向上调整,近期更是调整频繁,但是企业主动放弃的订单不会得到,企业就不能马上复产。

(二)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

鼓励企业转型、追求低消耗、高附加值,是产业政策调整的主调。近年来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企业的竞争力;由于价格弹性较低,企业不能提价来转嫁成本,盈利空间日渐缩小,出口也出现明显下降。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转向附加价值较高的领域。然而,出口退税率回调所映射的效果是直接而迅速的,出口利润增厚将有效带动整个行业激发高效产能。2008年5个月内四次调整出口退税率,先后受惠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模具、箱包、机电产品等。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述调整的商品2008年共出口2 484.8亿美元,增长9.6%,占当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3.1%,环比增长4.1%。纺织、服装出口表现好于总体出口 [3]。

(三)引起贸易摩擦的加剧。

第 6 页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使得出口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而其价格优势可能加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过去不同的是,以往对中国的指控主要集中在倾销上,而现在纷纷指控中国的出口补贴。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仅2009年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就超百起,涉案金额约120亿美元 [4],不仅美国和欧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拿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来对付中国。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需要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因此减少对外贸的依靠没有关系,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内需(消费和投资),并不是出口主导型经济体。虽然继续扩大内需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不可轻视外贸。过去三年的事实证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必须以内需外需均衡增长为前提。如果外贸掉下来,整个内需增长都要收到影响 。[5]

六、变革中的出口退税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贸易摩擦升级、人民不的升值的压力加大等等,众多的因素交织让外贸型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很大的冲击。对此,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经济杠杆作用,适时进行动态和结构行调整,成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放宽边境贸易出口退税政策

自2010年3月1日起,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或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从海关实施监管的边境进出口口岸出口至接壤毗邻国家的货物,采取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可享受应退税额全额出口退税政策。同事,新政策还规定对去确有困难的不能提供结算银行转账人民币入账单的边境贸易,可凭签注“人民币核销”字样的收汇核销单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放宽了企业限定范围。[6]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已扩大至全国范围。

(二)代理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的税收管理

自2011年3月1日起,对受托方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如果主观税务机关通过函调,证实委托方企业已按视同内销的货物计提增值税核销项税额或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对受委托方不再进行征税。[7]

否则,还行比照原政策对受委托方企业按视同内销货物征税。

(三)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

自2011年9月1日起,原出口退税申报和审核系统升级为生产企业v9.0版、外贸企业V11.0版、小规模纳税人V3.0版和审核系统V9.20版,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实现系统之间定向传递,数据资源共享,使报关单数据零距离应用到出口退税申报中。[8]

此规定给出口企业带来三大好处:一是减负,从电子口岸下载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采集,并生成出口退税申报明细数据,减少了人工录入报关单数据的工作量;二是保质,下载的报关单信息能够保证出口退税数据的质量,并且数据比较安全,不会出现遗漏报关单未申报的情况;三排疑,由下载的报关单号码为18位号码,解决了9位编号出现重复的问题,有利于税务机关排除出口企业重复申报退税的嫌疑。

(四)出口退税无需外汇核销

自2011年12月1日起,试点地区企业报关出口的货物,申报出口退(免)税业务时无需向税务部门提供纸质出口收回核销单。税务部门不再审核企业的纸质出口收汇核销单及相应

第 7 页

的单子核销信息;对试点地区已经试行申报出口退(免)税免于提供纸质核销单的出口企业,税务部门也不再审核其出口收汇核销单电子数据。[9]

以上的这些政策,促进促进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出口退税政策是把双刃剑,为了使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应该充分利用出口退税这个经济调控工具。

参考文献

[1]《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2]2012年外贸形势 祸兮福所倚 作者:何伟文 2012-2-27 [3] 中国出口退税咨询网 [4] 中国海关统计资讯网

[5] 2012年外贸形势 祸兮福所倚 作者:何伟文 2012-2-27

[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 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补充通知》(财税[2011]8号)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代理出口货物相关税收问题的公告》(2011年第12号)

[8] 《国家税务局关于互联网应用中国电子[0.75 0.00%]口岸出口退税数据的通告》2011年第1号 和《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出口退税审核系统V9.20版等版本升级的通知》(国税办发[2011]83号

[9]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后有关出口退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1]643号)

第 8 页

第9篇: 中国出口信用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出口信用保险具有防范收汇风险的作用,同时具有融资条件宽松、手续简便易行的特点,日益成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模式的首选。针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中的存在问题,银行、企业、政府必须通力合作,积极建立健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制度体系,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专项立法,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效益控制体制,促进中国信用保险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

问题

对策

1

1.国内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 3 1.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 3 1.2国内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 5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 ....................................................................................... 6 2.1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 ........................................................................................ 6 2.2 支持产品类别范围狭窄 ....................................................................................... 7 2.3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 8 2.4 出口信用保险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体制约束 ........................................................ 9 2.5投保申请周期过长,投保费率过高 ......................................................................10 2.6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 ................................................... 11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12 3.1.健全有关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12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12 3.3 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 ...................................................................................13 3.4 出口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 .................................................................13 3.5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14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2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而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公认的国际贸易促销手段.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出口信用保险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防范和控制国际贸易风险,有利于出口企业采取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有利于出口企业获得融资便利等。而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因此,为实现科技兴贸的计划目标,探讨发展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1.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英、法、日三个国家为例,介绍其开展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况和特色。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官方支持的力度大。ECGD是代表国家经营的公共业务,其收支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而且由英国贸工部牵头对其中长期出口信贷保险项目开展审查,并通过其电子信息系统为ECGD调查了解其承保的国外进口商的有关资信情况予以支持。二是信息网络和未付款追帐业务完善。通过与世界其他保险组织的合作,以及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保险分支机构网络和英国政府在60余 3

个国家建立的企业资信联盟网络,确保英国出口信用保险商时获 得对方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信贷相结合。英国出口商在获得保险机构的出口信用担保后,可以以此担保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融通。特别是通过ECGD使用政府资金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出口信贷提供的中长期信用担保。由于有以国家资信为基础的出口信贷担保,大大调动了商业银行从事出口信贷的积极性,达到了为企业融通资金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目的。法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凭借其完善的服务体系令世界各国的出口商所羡慕,享有提供“慷慨保险”之美称。法国出口信用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承保范围广。从一般性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到特殊的成本上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市场开拓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都包括在COFACE的承保范围之内;--是风险评估机制与信息管理系统发达。目前科法斯可提供世界155个国家和地区3500万个企业的资料信息,不仅为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也使科法斯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信息服务商之一;三是官方支持的力度大。COFACE代表国家经营的公共业务,其收支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每年年初COFACE向政府报告当年预期收入及支出情况,政府根据公司的报告编制并批复当年预算,如出现巨额赔款等意外情况,可以向政府直接申请资金,该笔资金的支付不必通过议会。日本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50多年,对日本的出口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作

4

用。据统计,日本有39%的贸易额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取得的。日本的出口信用保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予以下几点:(1)完善的基金补充机制。如NEXI出现赔付,日本政府将承担95%的风险。同时NEXI也将95%的保险费收入上缴政府,并转入政府出口专用风险保障基金。如果NEXI自留5%风险的赔付金额超过NEXI的风险基金,则日本政府依然可以通过追加 预算弥补不足。(2)国外厂商信用制度。NEXI从各种渠道得到关 于外国政府、外国企业的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信用等级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地降低承保时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留保费收入并对相关外国企业建立长期信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约束。(3)行业协会统一投保。即由企业向出口行业协会投保,行业协会作为保险代理人统一再向NEXI购买出13信用保险。这避免了某些当事人在购买保险时经常出现的逆向选择,降低了NEXI的经营风险。日本出13信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90%以上都来源于这个特殊的保险方式。 1.2国内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在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从开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经过这10多年的探索,出口信用保险有力地支持了大陆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等商品的出口,在保证企业安全收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在此情况下,据中国信保的统计,今年l

5

—l 1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达56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6%;支付赔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4.5%。今年前三季度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约570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超过3000亿元。虽然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看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与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发展步伐较慢。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以来,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扩展。2002年,新成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刚刚蹒跚起步,其业务规模就达到了27.5亿美元;到了2005年,业务规模已经增长到了212亿美元。其每年业务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8%,实现了业务规模“三年翻三番”的目标。但纵观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尚处于起步阶段。

2.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其运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2.1出口信用保险基金不足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支持出口发展的政策工具,其根本作用体现在对风险损失的补偿上,而发挥补偿作用的基础是有充足的基金后盾。缺乏保险基金则使得保险机构只有在超风险的状态下承担保

6

险责任,既影响了业务量,又影响了效率,同时还增加了潜在的金融风险,阻碍了出口信用保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由国家财政预算拨出40亿人民币,约折合5亿美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做法,风险基金与承担的责任额通常为l:20。因此,我国目前的风险基金最大可支持1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贸易额。但随着我国融人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我国的风险基金有限,因而面对大量的放账交易承保的能力不高,难以应付巨大的风险损失,使保险机构只有在超风险的状态下才承担保险责任,既制约了承保范围的扩大,又影响了业务量和效率,增加了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发挥。 2.2 支持产品类别范围狭窄

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开办至今,所支持的出口产品类别主要集中于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方而,这与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创立之初的定位可以说有非常人的关系。但是作为经营了十余年的保险业务,其业务范围仍然局限于主要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则显得有些狭窄。作为支持我国出口业务的一个主要力量,其经营原则应该立足于我国的产品出口,尤其是需要支持的我国产品的出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当然,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类别,也是我国外经贸事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扶持和需要人力支持的,况且我国的机电

7

产品、成套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尤其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创立之初更是如此,应该说,在出口信用保险创立之初把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产品定位在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上并无不对之处,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其他类产品出口尤其是农产品的出口,由于缺乏价格优势,将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出口信用保险如果还是局限于主要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在支持我国的出口方而所发挥的作用难免会受到限制,不能起到出口信用保险所应起到的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对象也有利十出口信用保险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这些年来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加人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不会导致对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本身造成冲击,而且还可以使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对象与我国外经贸支持出口的方向相吻合,更能体现出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农产品的出口保险均属短期保险,人量小额的投保将使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更加接近十人数法则,而大数法则正是一般保险经营的基础,符合这一原则才能保证保险的健康经营。 2.3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迄今仍未建立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发达国家通常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费用支出、合理赔付、保费收入及索赔收入纳入国家预算,并进行年度审核。中国有关主管部门过分强调保本经营,并按商业标准对信用保险机构进行检查、督导,

8

致使出口企业普遍享受不到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而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也过分注重商业性经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走出去”战略、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鼓励成套设备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国出口保险承办机构仍沿用1992年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条款》,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的服务项目有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出口延付合同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押汇保险、应收账款管理等,难以满足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及少数高风险国家,保险费率高达2%或4%,出口企业投保从意向接洽及书面申请到正式签订承保合同需1个月,有时甚至需要2至3个月,赔付条款的解释权在承保机构,存在过多的除外责任,以及损失界定和纠纷处理,服务对象仅面向国有外贸公司,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占出口的15%~30%,而据中国信用网统计显示,中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占全国出口企业的3%左右,有些企业甚至不知道有这项业务。

2.4 出口信用保险缺乏法律保障和监管体制约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出口信保方面的法律规范。所以,迄今我国对出口信保政策,担保政策,保险费率基准,国家风险及限额控制以及具体投保事项,如承保范围,保险费率,损失界定,委托追偿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来规范和保

9

障。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受保监会监管,但属于政策性的金融机构,业务有特殊性,因此保监会并不直接干预其经营管理。出口信保机构由国家财政出资成立,故财政部对其盈亏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审核,而对其日常经营不负监管之责。此外,出口信保机构与商务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没有上下级的监管关系。由于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性质。职责和相互关系不明确,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不稳定,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信保的规范稳定发展,从而使出口信保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5投保申请周期过长,投保费率过高

目前,出口企业从申请出口信用保险到最后投保,中间最少需要十几天到一个月,对于中长期的项目来说,时间则更长。出于金融机构的谨慎经营原则,我国平均保费率近1%,对南美、非洲等急需投保的国家和地区,平均保费率高达2%。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国一年期的短期出口保险费率平均为1.5%左右,而法国三年期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才0.1%一l%。根据对外贸公司的调查显示,外贸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费率普遍认为偏高。偏高的保险费率对我国许多处于本或保本经营的外贸企业及许多中小出口企业来说,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关于产业链分配的理论中,有一种微笑曲线,即位于左端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和位于右端的品牌销售企业,创造并获只能拿到极少的一部分。而在我国出口企业中的整个产业链中的高

10

附加值,位于曲线低端的弧度部分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多数为替大型企业代工生产。即使生产自由品牌产品也由于品牌影响力弱而不能取得较高市场售价,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获得规模收益,因此企业利润率相比同行业大型企业明显偏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承担保险金额。造成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高费率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不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面相对狭小,风险集中,加之受信息资料的局限.保险人为了控制风险,高保险费率的出现在所难免。

2.6 我国出口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投保意识差

由于对出口信用保险这项政策性业务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普遍存在着保险会加大成本费用的观念,使得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普遍存在着重视和运用程度不够的问题。在投保方面,许多出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投保程序、费用水平等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出口信用保险;有的过份信赖与国外客户的贸易关系,认为与老客户之间的贸易结算较安全、可靠,考虑到保费较高,甘冒信用风险也不愿保险。

11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3.1.健全有关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尤其需要专项法律确保其合法地位,以保证其促进出口、贯彻国家外经贸政策、产业政策的实现。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的是立法指导实际操作的模式。我国可以借鉴英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制定专项立法,并以此作为完善政策性外贸金融体系的途径之一,通过立法明确出口信用保险的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增加信用保险的透明度,为信用保险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参考保险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制定和实施一些具有超前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的战略、政策和措施,推动出口信用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一是从每年的出口信用刨汇中提取一定比饲的金额来补充出口信用保险基金,增强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也可根据当前外汇储备稳定增长的实际情况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以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在税收政策上可实行免税或较低的税率,体现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支持,从而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二是建立风险基金制度,改 善基金结构。第一,对政府指令性项目和指导性项目实行严格的

12

分账管理、分别考核。推动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内控机制。第二,改革财政补贴方式,可以考虑采用分账管理后的“一揽子补贴方式”,消除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讨价还价的内在动力,将经营状况与职工的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三,改善资金来源结构。鉴于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专业性强、风险大,政府应考虑在资金来源上给予支持。通过设立基金、财政资金委托运用、低息或无息借款、发债等方式,降低资金成本,改善其经营环境。

3.3 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机制

出口信用保险从性质上来说仍然属于保险,为避免权责不清的问题,应该明确规范保监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监管职能,正式在保监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出口信用保险日常的事物。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部际委员会制度,由经济财政部牵头,外交部、国防部、农业部等部门组成,吸收更多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建立由保监会牵头的经常性的出El信用保险例会制度和重大事件的紧急处理制度,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3.4 出口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和投保意识

金融危机使欧美大量银行倒闭,信用证不再保护出口商的利益,国外银行开不出信用证,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要挑不符点很容 13

易等,这些都影响到出口企业安全收汇。所以,灵活的贸易支付 方式也逐渐成为竞争的鼋要手段,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流通费用。另外通过投保,可使出口企业获得银行的融资便利,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增强企业竞争力,金融危机环境下,国外买方及其融资银行的流动性趋紧,要求供应商接受“放账交易”的方式,并且延长付款期限,导致交易风险增加,通过投保来规避风险,提升贸易信心,破除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不愿接,无力接”的难题。

3.5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1)加强对出口信保的宣传力度。目前90%的出口企业是中小企业,多数不了解出口信保,又不敢采用赊销等贸易方式,失去了 许多贸易机会,因此应加大对出口信保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开设网站等栏,对其进行全面的介绍。还可经常举行一些出口信保的业务推广活动,如召集一些出口企业学习出口信保的知识,对一些需要办理出口信保的企业,可以譬门派人到企业去进行宣讲。 (2)完善出口信保的信息服务网络。对内通过建立健全客户信息库,缩短客户保险的申请期。对于出险少、损失少的续保客户, 考虑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对外通过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信息交流,充分挖掘政府机构等渠道获得有关信息,向投保企业提供国外客户的信用风险信息,防范交易风险和追讨风险。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14

(3)开通快速.简易审批、赔款通道。目前中国信保对出口企业投保的审批时间为22天,一些出口企业可能因为过长的审批时间而失掉达成贸易的机会。因此应尽快缩短审批时间,并进一步改 革其理赔机制,简化手续,缩短理赔时间。通过及时赔付,酌情预先赔付,真正为发生损失的企业提供及时赔偿。

(4)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应对一些以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和家电等鼋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大承保支持, 提供专门的支持和服务,协助这些企业。走出去”,为它们能够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有力保证。 (5)不断推进业务品种和服务的创新。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出 口信保机构应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保险产品,满足出口企业的多种需要。随着保险领域业务不断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相结合的方法造就高素质、精通出口信保业务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出口信保事业的发展。

4.结论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如何按照符合国际规则的运作方式,支持和促进外贸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出口和融资环境,作为提供风险保障的出口信用保险,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虽然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问题很多,发展缓慢,目前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但我相信随着我国对出口信用保险在承保方式、承保机构和出口信用

15

保险的保险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能够迎来美好的明天。总之,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出口信用保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出口保险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 张莉娜

【2】论我国现阶段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对策 宁波大学商学院 邱波 【3】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与方向 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部 王雪华 【4】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经贸 方丰霞 【5】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现状及问题研究 黑龙江对外经贸 王晖

【6】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张亚军

【7】浅议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山东教育学院报 吴洋

【8】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界 梁星玉 马扬 2010 【9】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刘浩

【10】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问题论析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婓子英 王丽娜

【11】透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中的问题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万晓兰

上一篇:村委会三年工作报告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