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精选3篇)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篇1

一、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分析

1、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总体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工业制成品自身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上涨到2011年的17980.5亿亿美元,上涨了200倍。其中,2002~2011年的10年期问,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增长率都在25%以上。另外一方面,出口总量上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49.70%上升到2008年的95.55%。除了198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率是下降的,其余都处于上升的趋势。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基本是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

2、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分析2009年的出口总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市)所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最大,分别是11.80%、16.58%、11.07%、29.87%,而一些西部省份,如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西藏、陕西等省份所占出12比例很小,基本在0.3%以下。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1.78%,我国中部地区所占份额为4.78%,西部地区所占份额为3.44%。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地域分布十分不合理,东部地区占据主要力量,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量很少。

二、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l、工业制成品出口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各地区差异极大,虽然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制成品产业,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初级产品产业,而中部地区大致介于两者之间。如果不充分重视这种极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必将导致地区间生产技术水平差异的扩大,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平衡发展。而劳动者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生产率的差异扩大也将导致收入差距的加剧,从而可能引发相关社会问题。

2、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技术标准和市场体系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新型贸易壁垒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过度依赖这些出口市场国家不仅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容易成为各种贸易壁垒制裁的对象,而且会削弱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变化和抵御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层次较低。受制于国内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档次不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仍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但是在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发展明显不足。不论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还是从贸易竞争力指数

来看,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此类产品出口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性很大。

三、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若干建议

1、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内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一般贸易相比,在加工贸易中,国内企业的收益、净创汇、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出口商品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关联度等都较低。因此,应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升级做起。产业链升级。我国加工贸易必须走“简单组装——复杂组装——零部件”内地转移的路线,并逐步实现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多元化,东部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主体升级。由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逐步向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极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国内企业主导。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后,国内企业可以沿着“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品牌领导者”的路径不断攀升,最终实现产业链的“蜕变”,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最后,培养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加工贸易的最高层次,可以通过一些步骤有意识地培养产业集群。

2、继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和档次。要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档次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加大基础科学的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培养,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应用技术和开发,特别是现有生产条件的产品创新和工艺改造,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出口企业要有名牌意识,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档次,创建良性的出口格局。同时,我国也应加快统一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涉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和修改的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积累经验,为争取技术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创造条件。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篇2

一、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发展历程

1. 生产快速增长, 规模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 相比改革开放以前闭关锁国的贸易状态, 新时期的出口贸易增加值有了质的飞跃, 按可比口径来衡量的话, 每年平均增长了15%左右。目前我国工业制造品中的纺织、服装、化肥、电子、水泥、钢铁、家电等制造品的出口份额所占比重较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情况反映出, 在1998年我国工业制造的增加值达到了三千五百多亿美元, 占国际制造业将近六个点的份额, 其发展水平位居于世界第四。而在后两年, 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又上涨了大约一千亿美元, 而占国际制造业的比重也提高了0.7个点, 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制造品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2. 结构调整迅速, 产业比重发生改变

自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工业制造品行业在其结构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详见表) 。近几年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三年时间里市场份额从7.6%提升了将近3个点。金属冶炼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也有了较大突破。而相对来说, 一些传统制造业已经趋于稳定状态, 市场份额相对以往有了较小幅度的下降。结合几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出结构变动情况来看,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发展, 开始将其作为发展重心来带动我国工业国际发展贸易。

3. 产业集中化, 发展规模经济

自我国贸易市场完全被打开后, 由于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我国工业制造业开始走向产业集中化发展道路。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2000年以前, 我国工业制造品大中型企业的销售收入比重已经达到了50%以上, 而在2005年以后, 中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上升了16个点。无论是汽车、棉纺、电器制造行业, 还是电子、医药、钢铁制造行业都开始走向产业集中化生产, 使得规模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大部分制造行业逐渐摆脱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其产量情况也是不断进步。除此之外, 区域性产业集聚也开始初具雏形, 其发展源头主要是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区域, 我国广东东莞市是全球电脑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来自全球各地的外商都来到此地寻求合作, 其采购水平也在不断攀升。

4. 加强跨国合作, 国际化水平提高

我国自1992年以来由于制造业FDI的快速增长, 使得我国工业制造行业不断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通过外企资源来优化产业内部的制造和开发等过程, 让制造行业的生产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 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在初始时期刚刚开始进行外商直接投资阶段, 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突飞猛进, 展现出惊人的发展实力, 其年增长速度一度上升到14%。而在1996年到2005年的时间段里, 我国制造行业合同通过FDI使得投资金额提高了将近4倍之多, 每年平均上涨水平达到了19%。正是由于外商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 使得跨国合作越来越频繁, 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和服务贸易产业成为FDI重点合作的对象, 我国逐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

二、中国工业制成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我国制造业规模较小, 综合实力不足

尽管我国当前工业制成品发展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工业制造业其影响力并不大, 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技术水平上, 都是处于一种粗放型生产管理模式。大多数产业的竞争实力并不强, 市场上对一些低端产品的需求较小, 往往会出于生产闲置的情况, 而对于一些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 市场需求大, 然而生产能力有限。这些情况的产生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制造产业规模普遍较小。刚刚踏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四千多亿, 而与此同时这一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是我国的3倍之多。国内制造业规模较小, 就业人口也比较少。

2. 对外资高度依赖, 产业生产能力不够

由于FDI在国内工业制成品行业的不断深入, 使得跨国合作越来越频繁, 但从一定角度上来说, 过于盲目的引进外资, 并对其予以高度优待, 很容易使得本土制造业生产开始过度依赖外资企业。无论是在行业竞争上, 还是经济发展上, 都将外资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出现过度顺从的现象。大多数生长发展迅速的产业其实际外资占据绝大多数的比重。更让人堪忧的是, 当前一部分制成品产业已经完全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使得本土产业失去市场地位。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我国计算机操作系统、数码设备、软包装等市场都已经完全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独揽市场, 甚至其市场占有率水平介乎于90%到100%之间, 国内产业想要争夺市场几乎不可能。

3. 产品开发能力较差, 职工专业水平较低

当期我国工业制成品制造过程中, 职工人员的创新意识差强人意, 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加工和组装, 缺乏一定的开发能力, 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合作方手中。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将近五成的制造产业都依赖于对外技术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 部分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远远高于国内水平, 而造成我国工业制造业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投入的资金支持较少。我国制造业中能够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寥寥无几, 在计算机制造产业中, 每生产一台电脑, 其CPU、操作系统、显卡几乎全部都出自于国外技术, 而企业最后得到的收益也仅仅占总收益的很小一部分, 大部分收益都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外企得到。我国制造业缺乏大量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人, 具备专业职能的人员少之又少, 大部分技术工人没有通过各项资质证明就轻松上岗, 也是造成国内制造技术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中国工业制成品发展策略探讨

1. 推动产品革新, 加强智能产品生产

市场化经济环境下, 需要制造行业不断进行产品的革新。国家应该积极倡导技术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 并给予合理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制造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 不断加深双向沟通, 对引进的产品和技术展开调研, 致力于开拓智能产品制成品市场。从一定角度上来说, 产品革新是提升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契机, 面对着现今到处都充斥着智能产品的时代, 更需要抓住机遇, 抢占先机。譬如就当前彩电制造品来说, 而日韩电视合作品牌也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电视由显像管过渡到液晶电视的时期, 日韩电视制造商抢占先机, 采用技术领先水平的产品俘获了广大消费者。近年来, 国产电视也已经开始慢慢掌握一定的市场话语权。

2. 推进“一带一路”, 加强海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 随着FDI的不断加深, 使得外资企业出口几乎全部为工业制成品, 促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开始与国际接轨。我国制成品出口需要结合不同投资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周期内各考量。现阶段我国人均收入尚未达到较好水平, 还需要当其上升到标准水平后, 再来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当前我国工业制成品需要坚持“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 同各国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友谊关系, 以高新技术作为突破口如电子、飞机、工程机械、通信等行业为主来推动国家出口投资, 加强区域协调, 盘活存量经济, 消化产能过剩, 开辟新的出口市场, 拓展外交存在, 扭转国家国际收支困境。

3. 提升产品生产标准, 加强国际认可度

我国工业制成品虽遍布于世界各地, 但国际上普遍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认可度不高, 大多数产品被看作是低标准生产的产品。譬如全民皆知的淘宝网站, 它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该网站每天的成交额巨大, 产品种类纷繁冗杂, 但用户口碑令人堪忧, 甚至一度被人诟病假货次品占全部商品的九成。就这一真实案例而言, 我国工业制成品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生产标准, 可以适当采取双标准的监督措施, 以此来对生产产品质量进行过渡, 逐渐使产品质量提高。在各个制造生产环节, 需要严格规范生产标准, 并加大监督力度, 不断培养专业水准高的人才, 优化产品链, 使产品质量能够有较大提升, 以此来挽回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环境中的形象, 提高国际认可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制成品不断向前发展, 逐步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为了能够让中国制成品走向世界, 站稳脚跟, 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量找寻合理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项义军.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1.

[2]彭怀韬.中国工业制成品对美出口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 2008.

浅谈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现状 篇3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工业制成品;出口额

一、引言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对外贸易的开展,我国进行多次汇率调整与改革。

1973年以前,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于购买力平价的“物价对比法”。20世纪60-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为了适应新的国际汇率制度,我国开始实行一篮子货币计划调节汇率制度。即选择主要的贸易伙伴国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作为一篮子货币的币种,然后根据所选货币的重要程度、对外政策需要以及一些具体情况等调整确定各币种的权重。1981年,我国开始实行复汇率制,即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的汇率制度。随着我国的发展,1985年,我国开始采用新的双重汇率制,在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基础上,用外汇调剂价取代了以往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汇率是我国进行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杠杆,为了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的并轨,以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因此,国务院在1993年1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将汇率并轨后,一次性贬值转向单轨汇率制度,同时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采取取消外汇留成以及实行结售汇制度的一系列方法。 2001年至2005年短短的五年之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长较快,同时,外汇储备规模也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比例快速上升,这无疑增大了人民银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压力,加剧贸易摩擦,汇率问题更为严重。为了应对汇率问题,2005年7月21日我国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

2%,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三大制造业的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及人民币国际声望的提高,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逐渐展开,对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轻纺业,装备业,化工业三大制造业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轻纺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人民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出口创汇及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一直是我国轻纺业的的重要任务。化工业一直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是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不同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相关性分析

图(一)  线性回归结果图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相

关性分析。汇率是连接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桥梁,是我国人民币对外价值的体现。一般来说,在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下,人民币汇率适当的稳定升值有利于我国国际声望的提高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是提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重要基础。1994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实行将汇率并轨后,一次性贬值转向单轨汇率制度,本质上就是固定汇率制度,2005年再次进行汇率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选取我国1994年-200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数据、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年度数据在Eviews

6.0中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上图(一):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得出参数估计方程及检验的结果:

回归方程Yt= 65120.08-7634.97Xt   β1=65120.08    β2=-7634.97

标准误差SE( β1) =24786.23  SE( β2) =2988.14

t( β1) =2.6273 t( β2) =-2.5551

可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   R2=0.3950  F=6.5238  n=12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水平下,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之间具有中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下,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又为汇率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环境。稳定灵活的汇率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前提,是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增多的关键。

(二)有管理浮动汇率下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相关性分析。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长较快。下面选取2005年—2013年的历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及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实证分析。在Eviews 6.0 中我们对上面选取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图(二):

图(二)  线性回归结果图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得出参数估计方程及检验的结果:回归方程Yt=42638.93-4655.359Xt  β1=42638.93   β2=-4655.359

标准误差SE( β1) =4900.824  SE( β2) =690.4496

t( β1) =8.70 t( β2) =-6.74

可决系数(相关系数的平方) R2=0.8834    F=45.46   n=8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水平下,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在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下,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又为汇率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环境。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次进行汇率改革,稳定的比值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也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长期以来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其工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2001年加入WTO,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及工业发展。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及促进我国工业品出口的基础与保障。文中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历年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之间具有中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水平下,历年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9

上一篇: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讲义下一篇:《溪流》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