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课程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哈佛大学课程(精选9篇)

哈佛大学课程 篇1

儿科学课程,自1956年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学校的主干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开始进行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它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不同专业,教学计划学时数不等,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90学时,理论讲授54学时,示教36学时。非临床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共4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示教8学时。

从创院之始,来自湘雅医院的老专家瞿承亮主任开启了儿科学教研室建设的大门,随后王其昌主任、张春海主任、肖曼琳主任、李维城主任、杨奎兰主任先后陆续承担了教研室建设的重担,儿科教研室在一辈辈老专家的指引和带领下逐渐壮大,到目前为止,新疆医科大学已经融合几所附院成立了临床学院及儿科学系,由儿科中心主任、博士严媚主任担当儿科学系主任及教研室主任。

儿科学课程在1986年由国务院授权第三批批准开展研究生教育,历经50年的奋斗与努力,已在教学、科研、临床等方面发展成了一个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承担全校所有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包括大学本科生,7年制本硕连读生,留学生,全科医学生,厚博学院,成人教育等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教学、临床实习教学、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儿科进修医师培养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繁重,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工作,每学期都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多次被医科大学及临床学院评为先进教研室。2004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被评为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至今连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2013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立项,2014年荣获新疆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该团队已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新疆医科大学支撑学科。

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明显提高,讲师、副教授、教授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近年来多名教师获学院、校级优秀教师称号,且多名教师的课件在校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课件大赛中获奖。目前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化,部分青年教师在学院中负有盛名。近5年,儿科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项,参与国家多中心临床研究4项。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20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

哈佛大学课程 篇2

1 核心课程及其他课程设置

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项尖大学代名词, 除了学校有钱配备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佣了世界一流的教授和学者外, 哈佛大学还因为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吸引着世界各国学子或学者前往学习。而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核心课程设置就是独树一职, 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中, 每个哈佛本科生必须修满涵盖8大学科领域分为7大类的32门核心课程, 包括:外国文化 (共27门) 、历史研究 (共29门) 、文学艺术 (共48门) 、伦理道德 (共14门) 、数理伦理 (26门) 、科学 (1门) 和社会分析 (共11门) 等, 其中人文学科是核心中的重点。 (2)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 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 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 探求对他们所遇到各种情景的最透彻理解。强调教给学生在未来大千世界中获取有用知识的主要方法, 强调方法与策略是有能力的基础, 能使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在这些核心课程中, 不管课程内容多么不同, 但都“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宗旨, 达到殊途同归的育人效果, 这也是哈佛杰出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精髓及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 (3)

另外, 在“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上, 哈佛大学也是别出心裁, 其课程名称丰富多彩, 耐人寻味。例如:什么是大学, 它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进化;翅膀的进化;细菌的历史;银河与宇宙;象棋与数学;疾病的话语;DNA简史;等等。 (4) 在这些营养的熏陶下, 他们的思路开阔, 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为步入社会发展中成为合格接班者打下坚实基础。

2 哈佛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也是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重心所在。但是, 哈佛决策者认为, 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 它要传授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 它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 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境界, 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 (5) 事实上, 哈佛的课程设置同美国其他高校课程设置大体一样, 也是在经历漫长的一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变革的结果。只是美国课程出发点却与国内通识教育理念紧密相关。美国课程设置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完整性”出发, 以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到培养有教养的人, 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理性的人”。哈佛的教育理念总是不断地更新升级。课程设置也是围绕着“人的完整性”为出发点, 探讨教育如何为人生做准备,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让学生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判断力, 因为它需要具有一种智慧来抉择。

3 启示

3.1 人文教育渗透于课程中

哈佛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但它却非常重视人文科学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 让学生不仅在专业领域独领风骚, 而且还要成为令人难忘的人。我国现行教育的高中文理分科, 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 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分离, 造成我国近百年来缺失诺贝尔奖的优秀人才。人文关怀的缺失成为我国现在人才培养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真正的人文教育目标就是引领学生, 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真正赋予人文关怀的大学不会关注学校是不是一流大学, 更不会以分数论英雄, 在招生上相互争夺“高考状元”。由于我国教育方面长期实行官方主办官方管理制, 在高校教育制度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领导管理机制, 即按领导意图办校。而在人性化教学管理方面, 所谓的素质教育实际上依然是跟着“分数”转来管理。即从中小学也是哪个班级分数上去, 教师也跟着沾光。到了高校依然是分数决定一切。只注重理论, 轻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必然导致高分低能, 永远出不了实践研究型的像袁隆平这样顶尖专家。甚至有的大学课程设置大多是因师设课, 一般高校的取向价值都以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为主。对于专科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本科生缺失了学生的知识培养。

3.2 教育需要坚持不断自我更新

哈佛大学的教育改革同美国历史一样悠久, 哈佛的教育制度代表了美国。它不断变革的课程设置也源源不断为美国社会培养着各式各样的无数个栋梁之才, 这些人才也为美国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而为美国社会输入充满生机的“血液”, 使美国永远处于朝气蓬勃发展中。在我国大学里, 商业化操作越来越明显, 并且课程设置落后问题比较突出, 就是所设课程落后于时代发展, 教科书陈旧现象比较严重。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 就设置几个什么课程, 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甚至有许多大学打出所谓的“品牌课”, 做的“观光式”教育, 把大学搞成“形象工程”。大学管理者应该引导老师转型, 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 还要具有我国人才战略眼光。而作为高校管理层不会泡在会议上, 忙碌于上级领导会议, 校内会议、校外会议等。问题的关键在于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时候, 必须科学、慎重对待。不过, 课程设置也不能单凭某个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同时, 大学要根植于市场又要有高于市场的意识, 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当前, 国内高等教育有种不好的现象是, 忽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如果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过于紧扣市场需求, 一方面可能使普通本科教育演变成职业教育, 另一方面可能使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其课程、专业体系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当前各高校也在忽视个性化发展, 所有高校都强调大而全、强调科研, 高校之间完全没有特色。高校只有坚持搞自己的特色, 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3.3 核心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

哈佛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既注重学专业方面的学习, 又兼顾了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它将自由和秩序、多样化和专门化、灵活性和规范化、深度和广度、个人兴趣和学校指导结合为一体, 促使学生毕业后也能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适应纷纭的世界。其核心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 破除“通才”和“专才”之分, 让大学生博学而不做“书呆子”, 多能而不平庸。让本科生有更多的到外国学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思辨能力和怀疑精神, 给学生选课更大的自主权。加强教授对学生的直接辅导, 尤其是一流的教授都必须担任本科生课程, 给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加以指导。2001年任命47岁的萨默斯校长力主改革本科教材课程, 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 认为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改革中汲取的一个重要理念。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之渔, 对于课程设置改革也是一样。

3.4 独立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考

独立思想是哈佛大学的首要教育原则。哈佛大学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 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学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 相应地, 教学也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时至今天, 追求真理依然是哈佛的校训, 哈佛坚信社会变化得越快, 大学这块变化相对少, 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地就越有价值;大学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 它要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 它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 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境界, 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

总之, 我国高校在国际化、全球化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随着国内对高校教育管理进一步改革, 高校也将迎来新一轮教学管理的变革。只有破除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受行政指导的办学方针的制约, 高校管理者不断更新办学理念, 避免将现代文明庸俗地理解为物质、设施、形式、摆设、气派, 而不是人本身的进步。提升高校自主办学、自治管理的权力, 将政府由上级对下级的指导转变为平行性的大方针指导, 在高校行政自主权力上防止教条化, 在教学管理模式式不断汲取国内外精华, 使我国高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未来的合格接班人。高等教育是对人的提升, 只有具有相应愿望和能力的人才能接受。尤其作为文化中心的大学, 旨在培养社会精英, 维系较高的文化品位, 提升社会的创造潜能。大学是现代文明的先锋者, 培育未来接班人的塑造者。一个国家首先在以大学为中心的文化领域里逐步建设现代理性文化, 并向全社会辐射, 为社会提供普遍的示范。

注释

11 王晶.哈佛精神的形成与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2 向洪.哈佛理念[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5:38-103.

33 向洪.哈佛理念[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5:103.

44 刘瑜.送你一颗子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0:322-328.

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 篇3

1000页的课程表

那天我去所在的学校机构,跟秘书袁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仅仅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3—5行),哈佛就一口气列了1000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遏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在心课程:在开站研究树林前先看看森林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为七个板块: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社会分析和自然科学。拿道德推理这个板块做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1.民主与平等;2.正义;3.国际关系与伦理;4.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5.儒家人文主义;6.有神论与道德观念;7.自我,自由与存在;8.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9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10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11.比较宗教论理;12.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13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14.现代政治哲学史。

拿科学这个板块来说,所给课程包括:;1光与物质的性质;2.空气;3.宇宙中的物质;4.观察太阳与恒星;5,时间;6.爱因斯坦革命;7.环境的风险与灾难;8.现实中的物理;9.外星联系;10.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11.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12.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13.作为星球现象的生命。

其它的板块,就不列了,太长。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里,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一场知识的饕餮之宴

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有些课程名称开得非常诱人,因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1.人的进化:2.翅膀的进化:3.细菌的历史;4.银河与宇宙;5.象棋与数学;6.疾病的话语;7DNA简史;8.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9.应然:道德判断的本质;10.火星上的水;11.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12.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13.非洲的艾滋病;14.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15.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16.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17.怀疑主义与知识;18.一个社区的研究;19.基督教与美;20.怎样欣赏画;21.浮士德;22.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23.香蕉的文化历史;24.乌托邦与反乌托邦;25.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26.怎样读中国的诗歌;28.美国的70年代;29.美国信念:例外论和国家主义;30.语言与政治:31.信任与民主;32.美国的总统选举;33.60年代的青春文化;34.盗版;35.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36.当代印度;37.公共健康与不平等;38.公墓的历史;39.人权;40.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41.“犯罪”的概念;42.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43.烟草的历史;44.酷刑与现代法律;45.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45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举着筷子,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们与天真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清华北大,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18岁孩子,开出上述45门课中的几门?

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不论是关于自然还是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迭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得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什么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辩得脸红脖子粗。

大学MBA课程 篇4

公共课程共三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商业伦理。其中商业伦理为我校新开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具有社会公德心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管理者。

核心课程共十门,内容大体涵盖MBA学生需要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每一课程的内容都比较全面,以保证MBA学生在不选修其它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仍有相对全面的了解。

管理学:系统地学习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经济学: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搭建一个平台,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知识进行科学决策,例如供求规律、企业行为、市场分析技术、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价格决策、经济体制与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等,学会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企业经营目标优化的方法和工具。

会计学:学习了解会计基础知识、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如何阅读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分析报告。

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习企业投入产出的过程与运行系统的设计,研究如何将生产要素组织成现实的生产力以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

营销管理: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学习如何建设高绩效营销团队,掌握谈判和决策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了解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企业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企业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以及其他一些日常事务性业务,如人事统计、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人事考勤、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合同管理等。

公司理财:学习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些财务知识,例如资本预算、融资决策以及企业管理者如何管理日常的现金和财务工作。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及人种学等学科。通过学习了解工作组织中的个体、群体行为模式是怎样的,它们之间如何互动、个性如何影响工作绩效、如何激励员工、如何适应和把握环境变化等。

管理沟通:介绍人际沟通的科学基础和深层心理学原理以及人际沟通的核心原则和常规沟通模式,学习掌握如何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团队互信,打破沟通障碍,扩大整合绩效,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工作效率。

战略管理:学习掌握企业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以及评价。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战略实施加以监督、分析与控制,特别是对企业的资源配置与事业方向加以约束,最终促使企业顺利达成企业目标,实现企业使命。

选修课程既可以选修为MBA设置的特定选修课和专业课程,也可以选修普通研究生课程,并鼓励跨学科选修,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

绩效管理领导行为战略咨询市场调查与分析网络营销企业投资管理 战略成本控制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项目合同管理

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喜好的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

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分析与控制项目管理 战略管理和跨国经营 商业情报和信息安全

大学课程教学反思 篇5

1、教材选择难。经管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是整个数学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学校经管类专业招收的是文理兼收的学生,其中90%生源地是贵州,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没有,所以教学难度大。我们学院一共有9位老师先后上过数学类课程,老师们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负责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试卷不及格率较高,有些学期不及格率超过了50%。学院曾多次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将座谈会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听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与学生、任课教师私下闲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调研学生课后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状况,认为微积分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微积分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

第一,微积分内容多,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知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虽然本课程开设两学期,合计144学时,但是由于第一学期实际学时只有56学时(新生从第五周才开始上课),再加上节假日,全年实际学时不足110学时,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仍感学时不够,学生学习仍然感觉接受困难。

第二,教材的可读性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先后选用过“微积分”(赵树嫄编)、“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编)、高等数学(曹定华编)三种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均是211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其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应用型强。这些教材对于211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高考分数与一本录取线相差一大截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倍感吃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这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第三,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目前,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微积分教材有数十种,其中多数教材都是211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学校对教材的选用要求是使用规划教材或者重点建设教材,其实这种选用教材规定,相当于是要求二本学生去接受一本学生的课程教学,这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恰当的。

2、学习习惯养成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很大,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满堂灌输、拼命做练习,自己学习总结与思考的时间极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加上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存在较大反差,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中学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到了大学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基础原因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复习遇到疑难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没有和同学谈论和交流的习惯,更不愿与老师探讨,慢慢地落差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干脆就放弃复习和做练习。最终出现厌学或不学的现象,采取上课应付、作业应付等办法简单应付微积分课程教学。

3、课件制作较难。目前多数教材都有课件,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可读性较差,任课教师因为对计算机以及课件制作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制作课件难度较大,想对已有课件进行删改,由于系统或课件制作者加密等原因,很多内容根本改不了,所以很多情况下想改课件上的内容但是没办法改,如何处理课件制作或修改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

4、层次教学实施难。我们的生源存在省内和省外生源差距、存在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若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感觉有困难。但现行教学条件及班级规模,使得我们只能按专业分班教学,不能实施分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差,最终出现老师艰难教,学生痛苦学的尴尬状态。

5、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任课老师获得很大的收益,教研活动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开展说课活动、专题研讨乃至校际交流等。但是,由于学校政策原因,教师、教研室主任积极性均受到严重挫伤,没人愿意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开展不起来,专题研讨会教师也没兴趣,校际交流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处于失控状态。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或建议

1、编制适合专业发展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我院数学类课程补考率偏高,学生害怕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两个模块设置,第一模块是基本要求,即按照专业够用的原则,制定满足各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具体由数学老师在广泛征求各专业课老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够用的基础上,编制基本教学大纲;第二模块,专业拓展。改内容是在掌握第一模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提升,这部分内容专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制定的提高模块。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经济数学-微积分”教材。现行的微积分教材,更多讲究数学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的连贯性,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应该考虑教材的更换,选用经管类院校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同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制数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导读物,条件成熟时,在已建校级精品课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基础上,联合本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师,试编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经管类数学教材。

2、加强课外辅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进校数学基础较差,可通过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强课外辅导,建议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辅导答疑,由任课教师轮流到校辅导答疑,使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也可尝试借助网络或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有针对性定期举办一些课件制作的培训或比赛,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同时,教学常规检查将教师教学课件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拿入年度考核内容。

4、尝试在微积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打散专业界限,将全院所有专业学生打散,按学生高考成绩或通过分班考试,将学生按高考数学分数或分班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同时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哈佛大学课程 篇6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进行科研,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传授知识。因为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高校的第一任务,所以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在高等院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一名优秀的大学数学教师,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大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也要理解文化,数学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特有的模式语言、数量化方法和理性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将大学数学课程为桥梁,采取以下的途径:

1 在大学数学的学科教育中贯彻人格教育

当代青少年在健康人格、心理教育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各类事件频频发生。当今人格滑坡的现实,人才的结构的现状,决定了高等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教师要注意健康人格教育与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步性,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性;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适时适当的将健康人格教育采取渗透的策略,实现健康人格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是次级目标。教师渗透健康人格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寻找到学科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契合点,同时做好两方面工作,让学生在学好学科文化的同时,健全自己的人格力量。

大学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和认知活动的参与,而且该课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渗透和引导,该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形成踏实、认真、细致、耐心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2 为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气息,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

如何营造文化数学氛围,构建数学教育新观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定理、概念、定义和思想等过程,将数学史融入课堂,让学生体验“再创造”时的思维过程,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每一个数学知识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每个伟大的数学天才背后体现着每一次数学的发展,每个知识内容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动人的数学故事。数学教材所负载的数学文化是凝重的,数学史在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3 加强带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智力、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纽带———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

高校教师要做到施德与施教并重。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要有完美的人格、奉献的精神和较强的团队意识。学生则是与教师完全平等、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师生间饱含着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平等、民主、自由、友善、亲情和友爱,是相互包容、平等对话、相互共享的合作关系。师生关系自然而亲近,每一位学生都能与教师平等地进行知识与智慧的交流和对话而且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师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体验、情感与理解,在精神与意义的沟通中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4 让大学数学课堂变成文化交流的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文化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文化,营造数学文化氛围,积极意义在于既照顾了数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又不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一狭隘的范畴,而是用更宽广的视角去认识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数学课堂上的文化气息,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的一种方法和艺术。而一节“好”的课堂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

一个大学数学教师就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把这种模式创造上升为自己的“风格”,形成一套自己的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籍形式丰富的模式展现数学自身的魅力,向学生展现它的教育价值。同时注意教学模式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识水平、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文化气质和知识结构,具有很强的人性化特征。同时挖掘了人的潜能,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科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深刻的文化洗礼。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幸福和惬意的,这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价值,过程程序化、个性化、全面化、人文化。

利用课堂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情商。例如感恩节在课间休息时,给学生播放感恩的心,教给学生用感恩的心态如何面对生活。

教师应该创建的的课堂,是发展生命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课堂,是使师生不断自我完善,获得生命体验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内在潜能的课堂。教师要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课堂意义的有效生成,而且使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得到张扬,使课堂真正成为夯实学生人生基础的生命历程,使学校、家长、社会对课堂充满信任与期待,最终使教学智慧得以催生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

[2]刘廷辉,孟应凡.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哈佛大学课程 篇7

摘要:哈佛大学三百年来历经五次课程改革,秉承借鉴与创新的精神,体现出高等教育两种哲学观——政治论和知识斗争与协调,并且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成为各国学习的模范。与此相对应,我国大学实施通识课程的困境可以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60-02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经历了自由选修制、集中分配制、普通教育计划、核心课程以及全球化课程五个阶段,其中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课程价值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通识教育仍然处于失误和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对于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必能获得重要启示。

一、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

纵观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自由选修制

19世纪下半叶,在校长艾略特的领导下,哈佛大学针对长期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古典课程与科学课程的争论,课程没有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倡导自由选修制。他认为大学的教学应该涵盖所有领域并且逐渐深入,每一个学生必须修满十八门课程,课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1]这种课程体制确实为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课程因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得丰富,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和分化。

2.集中分配制

劳威尔认为自由选修制破坏了学术上的竞争,纵容了学术懒散,难度性低且容易通过的课程成为学生的首选,课程没有体现出共同的价值观。[2]他要求学生在选修的十六门课程中,六门课程集中分布在一个学科,还有六门要在自然、社会和人文中进行选择。这一制度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原则,给予学生一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既保证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性和教育的连贯性。但是学生所选的课程大都和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得不到整体性的知识。

3.普通教育计划

20世纪上半叶,物欲横流导致大学的课程建设日益专业化,自由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的道德价值受到极大的冲击。科南特校长任命一个专门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报告书。规定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三个领域构成通识教育体系,学生必须完成十六门课程的学习,其中六门是通识教育课程,三门课程是必选的(包括“文学经典著作”、“西方思想和机构”、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2门导论课程的1门)。[3]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全人”即好人、善良正直的人、有用的人。在人才快速流动的社会,实现阶层提升必须依赖专业教育,但是专业教育必须依靠普通教育所提供的外部环境。[4]

4.核心课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本科生教育问题重重:重研究轻教学、普通教育课程往往被专业课程替代,教授任命助教教授普通教育课程导致质量下降等等。德里克·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着手进行改革,在1976年的报告中提出核心课程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清晰的和重要的思想方法”,而不是按照理论将知识进行分类。[1]核心课程体系把哈佛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五类: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及推理、科学和外国文学,此后又增加道德推理和定量推理两类。[2]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比,核心课程更强调共同的价值观、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课程之间的整合,而不仅仅是课程横向上的扩充。

5.全球化课程

萨默斯校长任职时正处于全球化的新世纪,知识经济来临,科技革命与职业流动加快、国际交流频繁。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知识领域拓展为八门:即审美和诠释、文化和信仰、實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的各种社会、世界中的美国。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公民,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2]作为公民,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国家民族的责任,同时也要意识到对全球的责任。解决一些普遍的问题,了解多样化的文明,消除狭隘的认知。

二、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精髓

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历经五次改革,尽管目前还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但它依旧是全球课程改革的指向标,原因在于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价值取向始终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每次改革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础之上,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课程改革效果使得哈佛大学经历重重磨砺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通识课程自身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1.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相互斗争和协调的课程理念

知识论与政治论是课程建设的两种教育哲学依据。知识论的观点认为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只受学术客观性、独立性的认识规律制约,不受价值影响;而政治论的观点强调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以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5]这两种哲学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价值,是一种理性主义;后者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一种实用主义。在自由选修制和集中分配制阶段,大学课程多样化且更加贴合社会实际,实用主义逐渐取代理性主义占据主要地位。在普通教育阶段,针对专业主义导致人的整体性分裂、课程本身的共同价值观被忽略的现象,教育的重点转向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带普遍性的主题,理性主义再一次回到课程的舞台。在第五次课程改革中,在实用主义的主流文化下将重点放在如何保持课程的真理性价值。

2.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设置

民航大学课程设置 篇8

1、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与系统、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现代控制理论、DSP与EDA技术、计算机网络、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无线电导航原理与系统、雷达原理与系统、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电子飞行仪表、维修工程管理、适航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兼顾通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掌握较宽厚的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知识,在电子系统理论与设计、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工程方面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高校、其他非民航相关单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课程设置: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航空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系统、飞机电源系统、飞机电气控制系统、航空维修管理、故障诊断基础、航空发动机原理、飞机结构与系统等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兼顾通用电气信息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宽厚的飞机电气维修理论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成为民航机务维修工程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可从事通用电气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般企事业单位。

3、飞行器动力工程(Flight Vehicle Propulsion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飞机结构与强度、飞机构造与系统、飞机电气设备、航空发动机原理、发动机构造与系统、飞机系统监控与诊断技术、状态诊断学、航空维修管理、航空器适航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具有较强的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等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较宽厚的航空机械维修理论、维修工程实践及航空维修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科研单位、高校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等。

4、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与飞机发动机相关的工程类基本课程;系统工程、运筹学、工业工程导论、工程经济学、维修工程管理、维修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学、维修信息管理、维修生产运作等。

培养目标: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本专业具有鲜明的民航特色,以航空维修工程为基础,面向航空维修工程及适航的工程管理,维修信息管理、维修生产运作等,为我国民航培养既掌握航空维修工程技术、又懂得现代化维修管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和其它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非民航企事业单位。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

1、交通运输(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课程设置:工程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基础、航行系统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英语听说、空气动力学、航空气象学、通信基础及应用、导航基础及应用、监视基础及应用、飞机与发动机、空中交通管理、航空中人的因素、航空法规、航行情报服务模块、空域规划模块、流量管理模块、机场管制模块、程序管制模块、雷达管制模块、现场管理模块、飞行计划模块、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模块、性能软件模块、适航管理模块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熟悉国内外专业发展动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空中交通管理及航空运行管理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我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民航各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航空公司和机场从事空中交通管制、航行情报、飞行签派及现场管理等。

2、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专业必修课有:通信系统、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微波技术与天线、雷达原理与系统、导航原理与系统、DSP技术与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数字图像处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航空管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在民航通信、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该专业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可直接报考我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报考我院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美国大学的课程大纲 篇9

【关键词】美国大学 课程 大纲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2009年7月,我们一行五人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L)做短期访问学者,和该校的领导和专家座谈,观摩该校任课教师的课程。UNL成立于1869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型的世界一流综合型大学,在全美综合排名第86位,在公立学校中排名第40位,是60所北美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AAU)成员之一(美国公认的名校标准是看该校是否属于AAU),也是美国西部第一个开始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2000年美国大学联盟(AAC&U)启动了名为“渴望超越---高等教育全民化视野下的素质教育”。 UNL是被AAC&U选中参与改革试点的16所大学之一。经过长达9年的改革探索,UNL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以“目的性”(internationality)和“透明化”(transparency)为指针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其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以成才进步为核心的教育”,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产品。”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强调“目的性”和“透明化”,即学生和教师都要明确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开设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学好这些课程。因为我们在该校的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暑期第二个为期五周的学期的开始,所以我们能观摩到开学的第一、二次上课。每到一个新的任课老师的课堂,我们都领到了十多页纸的课程大纲,其内容之翔实丰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 课程大纲的基本内容

1.1 课程名称和教师信息

这一栏目的内容包括:专业名称,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上课学期,上课时间,教师姓名、办公地点和答疑时间、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地址。

1.2 课程描述和教学目标

这是什么样的一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学到什么。比如说“写作与群体”这门课要分头讲述这门课有关写作的教学目标、写作过程、同伴的反应、修改与反思,团体的概念、在团体中进行研究以及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理解所面对的团体。

1.3 教材及教辅材料

有没有指定的教材,教材的名称,要复印的资料,网页等。

1.4 课堂要求及课程要求

一般包括出勤要求,听课规范,学术诚实三个方面。

1.5 辅助工具及教学支持

一般包括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辅助中心(每个学院都有面向全校所有人员的学习辅导中心),以及对残障学生的特别关照。

1.6 作业及课程考核评分标准

作业的要求包括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几次,每一次作业在平时成绩中的分值,交作业的具体时间。课程考核的评分标准包括分值的标准、平时成绩和课程总成绩之间的关系、百分制和五分制之间的转换、课程考核中的重要警示和提示等。

1.7 课程实施计划

包括本课程几个教学模块的时间分配,每一次课上课的时间、教学内容、阅读内容和作业。

1.8 教学策略

这部分包括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两部分。

1.9 课程内容的关键词/核心词库

罗列出本课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和使用的重要概念、观点和方法。

1.10 与指定阅读书目相关的延伸阅读书目

2 课程大纲的特点

2.1 清晰翔实,明确具体

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UNL明确规定,在教师的课程大纲中必须要明确地写明以下三点内容:本门课程要实现的学习目标;简要描述本门课程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了哪些机会;简要描述教师如何利用分层次作业来评价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我们手头拿到的三份课程大纲分别是“写作与群体”(A4打印纸14页),“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与课程大纲”(A4打印纸9页),和“经典恐怖与科幻电影”(A4打印纸26页)。对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让学生第一次进入课堂就对这门课的内容、特点、要求有了清晰明确的了解;明白了该学什么,怎样学,可以从什么渠道找到对自己学好这门课有帮助的资料和手段;明确了作业有什么,作业的具体要求,做作业的方法和可以借助的辅助工具;明确了考核的内容、要求和手段;通过学习教学策略和关键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学生在开课之初就对课程有了非常明确清晰的了解,避免了盲目,减轻了压力,指明了方向。

2.2 严格有度,操作性强

美国的大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即“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产品。”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视每一个个体学生在具体的每一门课程中的进步与提高,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协作,非常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比如说课程考核要求,Dr. Reeves用了整整三页纸对考试项目和其占总成绩的比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出勤和课堂参与 (20%),阅读及读书笔记(10%),推荐一篇与本课程相关的通俗文章 (10%),写一份教案(15%),以及课程核心问题探讨(45%)----这一部分又进一步细分为核心问题课堂讨论(20%)和核心问题论文报告(25%)。对每一项任务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比如有关阅读及读书笔记这一部分,学生“在阅读本课程教材《实践中的多语言教学》的同时,应当做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录下你在阅读本书时的反应,所以你也没有必要归纳总结章节的要点和作者的观点。与此相反的是,你应当把你自己对这本书的反应记录下来。也可以对教材中你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两句话进行评说。交读书笔记的最后期限是7月27日。”这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做读书笔记的要求、目的,以及怎样做好读书笔记。学生看了以后自然会一目了然。

再比如到课率的问题,如果班级人数较多,那么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不断强调要学生别忘了签到;如果人数不多,那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点名;当然如果上课人数较少,老师每次做好到课记录即可。为强调准时到课,教师们都要求学生准点到课,如果晚到10分钟,即算一次迟到,两次迟到算一次缺课,早退一次算一次缺课,而且不论什么原因缺课都要记录在案,缺课六次课程不及格。

再比如怎样写课程论文的问题,Dr. Dixon用了整整两页纸讲课程论文的基本要求(每周一篇,每篇五页,打印成文,每周五上午上课前上交),内容(结合指定的阅读书目和下发的材料写出对每天观看的电影的反响,比如电影语言的运用,服装,道具,灯光,镜头转换等),教师的建议(每天写,每天写一页半;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个人感受),写作的格式要求(隔行;单页打印;至少写满五页),写作的格式要求(电影名称要下划线;电影名称、演职员名字等必须准确;语言规范(无拼写或语法错误,不得使用粗鄙低俗的语言)以及资料查找、网址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该做什么,怎样做,怎样才能算做好了。

2.3 宽严相济,注重过程

如何对课程进行考核,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一环。通过这几份教案,我们可以看出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如果学生能够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和提高,那么就会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充实提高。正如Dr. Olson所指出的那样,要“按个人的进步来评定成绩”。对写作作业的评价也不是简单的A,B,C,D,F,而是对一篇文章批阅三次—初稿,修改稿,定稿,每一次评阅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语。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教师的许可下,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习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完规定的作业就可以保证得到该课程通过所需要的学分,在考试前也没有必要去猜题和突击。

美国大学的课堂看似轻松,实际上课堂内容非常充实,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课堂上来。比如,缺席课堂讨论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对同学的发言不能做出高质量的反应,将被视为两次缺席。论文写作不得抄录,要学术诚实,要发表自己切身的感受和体会,而不是简单地总结人家的观点和论据。课后要主动和同学联系,搞好小组讨论,在课堂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是小组某一个成员的观点。

3 教学的思考

3.1 基于“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

大学的课到底怎么上,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让大学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禀赋有区别,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对那些起点低、基础较差的同学就不公平,也很难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那么为了解决这一点,就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提高,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结果。所以美国的大学一直强调“过程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怎样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关注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强调个性化的学习与提高,学生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认知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也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在每一个具体环节的参与和提高,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对学生的考核,要重在日常的学习,考核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3.2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习主动性、学习自觉性的教学追求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即教会他们“怎样学习”。如果学生懂得了怎样学习,怎样利用现有的知识,怎样利用现代化的学习方法和手段,那么他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就会不断提高,那么他也就具备了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知识和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既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细致明确的要求并坚持持之以恒。在美国的课堂上,总是能看到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索。

3.3 重视信息输入、协作实践的教学过程

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就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写出自己的读书报告。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立论有依据,又可以与各种思想交锋,相互学习。所以在他们的课程大纲中,都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在“妇女与流行文化”的课程计划中,学生要在为期五周的一个学期内阅读八本书。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都离不开团队协作。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以“个人主义”为价值观的国家,团队协作精神仍是极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和模式。只有在一个团队中,或者是在为实现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心,这才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涵。所以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安排了较多的集体讨论,课堂的论文宣讲,以及作业评阅过程中的伙伴修改等。这些活动强化了团队协作的观念,有助于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3.4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实践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电影演播、电视剧欣赏、网络片段学习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到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三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同名电影的片段,通过观看,学生对怎样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有了多样的视角和体验。

4 教学实践与运用

4.1 因材施教,重视个体的成长与进步

在教学中,一定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个体的成长与进步。这既是教学的目的,更是教学的手段。大学是一种生活,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大学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阶段。要帮助学生,使他们在校期间有所学,有所得。不能一味地拿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课程的考试成绩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要把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联系起来综合考查。

4.2 严格要求,重视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更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明确了,学生就知道什么不可以做;要求具体了,学生就知道怎样才能做的更好;要求落实好了,也就解决了老师们普遍认为的学生难管的问题。具体到教学环节,就要进一步细化学生到课、听课、作业以及考试的方方面面。在每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利用第一次甚或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把课程目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以及考核要点等向学生讲清楚,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考勤和记录,学期结束前要向学生公布做到考核有据。

4.3 有章可循,重视遵章守纪教育和社会人的成长

大学教育,既要教学生做事,更要教学生做人,也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又取决于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学会做事,学习也才能有长进和提高。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关爱弱势群体,认可多元文化,遵守社会公认的职业操守和规则。点点滴滴,汇成江海,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将是十分巨大的。

4.4 清晰明确,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检查和考核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在整个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有其重要的使命。教师应严格按大纲施训,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对学生的考核,也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授课的内容,这样才能针对性强,达到考核的目的,促进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07.

[2] Rita C. Kean, Nancy D. Mitchell, David E. Wilson. Toward Intentionality and Transparency: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General Education Reform.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er Review, 2008, Vol.10, No.4.

上一篇:商城活动扣点下一篇:贺国强解决群众身边十种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