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

2022-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浅析

关键词〕 单亲家庭;原因;措施

〔文献标识码〕 A

造成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在单亲家庭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所随的一方,往往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而加倍给予更多的爱,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但事与愿违,换来的却是孩子加倍的骄横、任性,甚至是越来越霸道,或是更加孤僻。尽管单亲父母在离婚后可以加倍地去补偿孩子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缺少的爱,却不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完整的心理状态。缺少父爱或母爱,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和发育过程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孩子的信心、安全感、自爱和将来爱别人的能力以及今后对两性的反应方式,都会由于双亲不全,造成某些方面的心理缺陷。另一个极端是单亲父母迫于生计或工作关系,或者对感情的不满而过分冷落或者忽视孩子,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误入歧途。

2.社会因素。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面对的问题很多,社会舆论、求学、就业等等。很多单亲孩子从小就被人称作“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而上学又得填写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就连长大就业时,也离不开这些调查。这无疑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另外,职能部门对一些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监管不力,使得经营者唯利是图,也给孩子造成了相当大的诱惑等。

3.教育工作者本身因素。有些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易把单亲家庭孩子当成弱势群体,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过多溺爱或迁就,更少有批评教育甚至惩罚教育。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他们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别人就该同情他们。这种不理性的教育势必会造成孩子不完善的人格,孩子表现出的各种不良情绪和怪异性格就在常理之中了。笔者认为,老师对单亲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很重要,但同情不能代替教育,关心更需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中也会出现,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就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对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低,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做工作。往往是教师的教育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

班级工作中,笔者觉得给这类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有耐心,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类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看着,这种场合、这种方式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明是教训人。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而是选一个安静的地方,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的口吻来说话,而是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谈话。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也要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后,能疏导的就要及时疏导。

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才能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做转化工作难以奏效的最主要原因。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此外,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教师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

作者:边琴英

第2篇:学校如何教育单亲家庭孩子

近年来,连续听到学生跳湖、跳楼事故,唏嘘之余,了解到这两个行为偏执的孩子都生活在单亲家庭。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了,在老师的眼中,他们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而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必须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把它作为保证所有儿童都能获得生存发展权力的重要承诺。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发展。因此,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搞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教育职责。

1.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2.密切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

机制

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4.爱心抚慰,严格教育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5.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6.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

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作者:施雪梅

第3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摘 要: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问题,而且由于家长的疏忽,一些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品行。老师如何更有效地纠正并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单亲;教育;关爱

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主要有离婚或丧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婚生子女也成为单亲家庭的一员。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目前我所带的班级42个孩子中,单亲家庭孩子的就有6人之多,占班级学生中人数的七分之一。在实际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儿童期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单亲家庭的儿童在青春期,更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可能出现人格障碍,这将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单亲子女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崭新而紧迫的任务。

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正常教育、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良好因素。反之,没有完整稳固家庭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一、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方相互推卸,谁也不愿用心教育孩子,结果造成孩子成绩的下降和价值观的偏废,甚至误入歧途

(二)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没精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待问题严重时才追悔不已

(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四)部分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过度溺爱,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单亲家庭,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都是属于有缺憾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成员会遇到的问题,如情感的创伤、经济的负担、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前夫或者前妻关系的处理以及孩子的教育等,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中孩子所受到的心理伤害和调适是最棘手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等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一)用爱心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1.时时刻刻地关爱孩子,及时引导和帮助,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人们每时每刻都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关注孩子,及时了解他们的合理需求。

2.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闪光点时,家长和教师则要及时地捕获,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呵护。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冷漠。

3.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学生独立坚强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面对挫折。

2.留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我的班级有一个单亲学生,他跟爷爷、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母亲生下他就离开了家,至今从未看过孩子一次。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而父亲本人的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孩子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家庭妇女,遗憾的是,爷爷奶奶都没读过书,这样,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享受不到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也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家庭温暖。因此,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孩子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悲观情绪、性格孤僻、缺乏乐观、对同学嫉妒、不友好、虚荣心强等负面心理。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的遭遇感到十分惋惜和同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需要做的是点亮他们心头的灯,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经常和孩子聊天,走进他的心,关心他,爱护他,尽自己一切所能去帮助他,时常自己掏腰包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当我们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牢固的互信关系的时候,我告诉他,可以把我当做他的妈妈,我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更多的关爱。慢慢的孩子喜欢和我分享他开心的事,他与同学相处时遇到的困难,他也会将他的小心事告诉我,问我应该做何处理。通过一年的相处和陪伴,这个孩子和同学的相处也融洽很多,消极心理慢慢消退。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平常事情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就应及时主动找孩子谈心,及时进行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3.扩大孩子接触面。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应摆正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位置,不但应该尽量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使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要让孩子尽量多与其他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4.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了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家长教育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结果孩子对教育不服,自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在群体中,容易与人发生矛盾,不够友善,不善于与人交流,动则大打出手。这些孩子往往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从而明知故犯,不容易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对班级中的学生影响极坏。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教师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特别是要拿出真心与他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会慢慢地被老师的诚意所感动,和老师做朋友,他就会把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我,我才可以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坚持下来,孩子也慢慢地改变很多。

班级里面有一个小男孩,长得很帅气大方,也很聪明可爱;不足之处是行为粗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校的第一天,就遭到很多小朋友的投诉,他动手打了很多小朋友,原因也很简单“他抢别人的橡皮,同学不给,所以打了人家;他想玩滑梯,前面有排队的小朋友,他就把人家推倒……”由于他的行为和班级里其他孩子相比,略有异常,通过和他的家长沟通得知,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母子依靠父亲的赡养费生活,母亲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但文化程度不高,过于急躁没有耐心。孩子的一点小过错,她对孩子都是大打出手,并不与孩子交流应该如何改正。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学习与人交流的机会,性格变得粗暴、自私,和同学无法正常相处。经过多次沟通,把孩子妈妈当朋友,设身处地为她和孩子着想,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的,孩子接受了我,喜欢我,听我话,对老师有敬畏之心,对同学有友爱之情。回首改变他的这一年,道路充满艰辛,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孩子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孩子虽小,但也都有着上进心和自尊心。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要反复抓,抓反复。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和正确的引导,这类孩子进步的过程一定是充满了反复,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孩子反复的现象,不要因为他反复了、后退了,就灰心、气馁,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控制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复中帮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当然,想要帮助这些单亲孩子真正地走出“心理健康”的阴影,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谢朝艳.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编辑 王团兰

作者:杜彬

第4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案例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像艳阳,给他勇气和力量;母亲像皓月,给他温暖和慈爱。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是一个健全、完美的组合。但很不幸,生活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死亡、离婚、分居而形成的单亲问题层出不穷,多少孩子就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协助他们,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光。

肖某,女,十二岁,我六年级(3)班学生,去年其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原本和谐、温馨的家庭突然间消失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颗幼小的心灵承受打击和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了。事出之后,我对此孩子的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引导,但效果并不显著。在这一年里,这个孩子彻底的变了,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整天郁郁寡欢,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对其母亲也不再信任,只要她母亲有事外出超过两小时,她便会发脾气。

从教十五年,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她的变化使我感到揪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夜里我辗转难眠,我常问自己,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回忆着我们谈话的每一个细节,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孩子没对我全说实话,有所隐瞒。要想帮助她重拾自信,只有打开她的心扉。当然要想打开她的心门绝非易事,得想想办法。我从她母亲那里得知,其周末喜欢上网聊天。于是这学期一开始,我便把我的QQ号告诉了全班学生,她很快就把我加为了好友。一开始她对我有顾虑,只聊一些我们知晓的内容。我按耐不住了,决定主动出击,便把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告诉了她,慢慢地,她也把心里话告诉我。从聊天中得知,他父亲去世之后,她奶奶告诉她,在外面一定得凶一些,否则便会被别人欺负,并叮嘱她一定要看好她母亲,别让她给她找后爹。她叔叔还给她讲了以后怎么安排工作的事。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采取以下教育措施:

1、教会其学会面对生活

通过交流,使其明白:我们没有权力选择生活,但面对生活的态度掌握在我们手中。并利用课余时间,带其与身边那些不幸的孩子接触,感受他们是怎样顽强面对生活的,教会其学会面对生活,重拾生活的信心。

2、引导其感受身边的爱

单亲孩子的爱天平的失衡的。他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他们心中非常渴望爱。我们要用爱心去陶冶,使他们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为此,我给其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她观察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就知道了母亲的辛苦,也感受到了母亲对她的爱。同时,我在班上成立了学习生活互助小组,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她和关心她。在生活上给她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她感受到有很多人爱她,关心她,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3、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

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我把单亲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建议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地暴露,给她带来不应有的压力,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防止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向,在关心、爱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要使其明白: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经历过什么,而取决于他怎样用行动和对生命的至诚塑造自己的未来。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近两个月以来,她变化着,同学嬉戏的里有了她的身影,学习汇报时有了她的声音。虽然我不能让她回到从前,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拥有一片蔚蓝、晴朗的天空。

第5篇: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

共和中心学校

陆振英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李明,11岁,是五年二班的学生,单亲家庭,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李明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父亲犯罪被判入狱一年,刑期服满后,他到炼铁厂成为一名临时工人。工作之余经常到邻居家打麻将,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每次都会把孩子打到头破血流才会停手。由于父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李明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明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明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李明同学„„”渐渐的,李明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李明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明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明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李明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李明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 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李明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李明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第6篇: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仙居中学 杨明文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害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自杀和他杀)。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近几年,我对由于父母婚变(指“闹离婚”和“已离婚”)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了心理辅导的探索工作。对我校初中学生做调查,其有44名学生的父母离异,占相当大的比例。我先后为其中的15名学生做了多次心理辅导,并取得明显成效。现仅举3例典型进行分析。

陈××,女,七年级(4)班,年龄为12岁。

性格特征:外向型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公益活动,爱交往。

问题出现:初二上学期,一向活跃的该同学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还常发呆,对班级事务也提不起兴趣(她是我班劳动委员)。上课听讲走神,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原因分析:父母离异消息带来心理震动和打击。父母离异时,她很小,对此事全然不知,误以为继父为生父,大人们也一直瞒着他,本意是怕她受伤害。直到有一天他生父打电话告诉她“我才是你父亲”时,她大惊,犹如晴天霹雳,把她打得晕头转向,心理难以承爱。当她向我叙述此事时,说:“那个晚上我睡不着。”这件事像阴影罩着她,使她惴惴不安,处于紧张状态,心理焦虑。问她为何到学校来这种心情还不能缓解?他说:“我最怕同学知道这件事,我觉得自己不如人,低人一等。”

辅导方法:1.心理矫治——放松

在一个比较优雅、安静的环境,我亲切与她交谈,使她尽量说出心里话。并适时用自己亲身经历对她的心态表示理解。并告诉她,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个方面,意外打击令人痛苦,但它也可使人冲出心理低谷,达到成功的顶点。在她询问解脱方法时,向她提供参考意见:①对人倾诉;②转移注意力;③前两者无效时找心理医生。她说与我交流感到轻松,无压抑感。

2.帮助她恢复自信心理

该生以前对自己担任的劳动委员工作积极主动,同学们戏称她“爱出风头”。我对“爱出风头”的诠释是:展示自己,从而体现人生价值。向她说明,这其实反映了她的一种自尊心理,暗示她要恢复这种心理状态。同时又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管好清洁卫生等工作。

3.严格为她保密,以消除其心理顾虑。

辅导效果:经过一系列辅导,基本消除了她的心理障碍。又开始在班上风风火火地干工作,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成绩好起来了。但“阴影”完全消除似乎不可能,心灵上的创伤需要学校、家庭的治疗。

丁×,女,原七年级(2)班学生。

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坐不住,喜欢与人交往,爱做主张,好骂人,好打架。

问题现象:初一下学期该生被老师视为女生中之“差生”,有时不守校纪班规,上课讲话,传条子,抄作业,考试作弊。情绪不稳定,时与同学发生冲突。初二上学期则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被小于她的学生(主要初一女生)称为“大姐大”,基本不与本班同学来往,偶尔还在“小姐妹”家过夜。

原因分析:父母闹离婚,使她失去了基本需要之一——爱。

父母闹离婚,常大吵大闹,大打出手,两人忙于交战,无暇顾及她,父亲还常不归家。父母不仅不管她,还逼她参与父母是非中去,特别是其母,执意要她站在自己的一边,共同斥责其父,她对我哭诉:“这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母有时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在她身上,说:“滚!这是我的房子,不准邱家的人进来!”该生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出现感情饥饿。她无心学习,只有寻求家庭外的刺激,与“姐们”,“哥们”在一起,有温暖感。

辅导方法:1.拉她到集体中来。①鼓励她参加校舞蹈队。

根据她能歌善舞的特点,动员她参加学校舞蹈队。这是她的兴趣爱好所在,在舞曲中翩翩起舞,她感到轻松愉快,与大家步调一致,培养了她团结协作精神。

②发挥她在班集体中的作用。

让她和另一女生负责班级文娱活动,以便发挥她的特长,鼓励她为集体服务。在排练、表演、联欢中,她与集体融为一体,感到自己进入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满足了她归属需要。同时,又请一位团员多与她接触,关心她,帮她学习,她真正体会到温暖,减少孤独感,增强自信心。

2.争取家长的配合。

我分别请她爸爸、妈妈到学校来,讲清道德,规劝他们多关心自己的亲骨肉。告诉他们孩子目前情况及危险程度,若不及时抢救,会坠入深渊。我说:“你们离婚与否,我不管,也管不了。但你们不管孩子,我是坚决不答应的。”这一着挺灵,他们暂时停止“战斗”,一致关心孩子。该同学高兴地对我说:“我爸、妈找我谈心了。”

3.个别辅导

我多次与她进行交流,对她表示同情和理解,告诉她人生道路不会是平坦的,要面对现实,勇敢闯过去。她经常向我“控诉”其父母之“罪状”,以减轻她心理压力,还不断咨询学习方面的有关问题。

辅导效果:经过一系列辅导,再也看不到她与外面人混在一起的身影,看到的是她和同学一起学习,活动的情景。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中考一次性合格,顺利毕业,现在读中专。

李××,女,八年级(3)班学生

性格特征:内向性格,少言语,不喜交往,孤僻,怪异。

问题现象:该生守纪,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不差,但不乐意与同学接触,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如班上开展“生日赠言”活动,班集体为自己过生日,是学生们求之不得的事,可她竟主动提出不参加。科任老师对她善意的批评,她认为是与她过不去,耿耿于怀。我提出去她家家访,她拒绝。其不良性格渐已形成。

原因分析:小时候父母就已离异,其父再婚,其母与人同居。她无处去(她判给母亲,但母亲与人同居的地方太小,只有一间房),只得在外婆家生活,她觉得自己是被人遗忘的“角落”。长期与老人在一起,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她与老人年龄悬殊,很难有共同语言,交流少,故而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

辅导方法:寻找契机是教育的关键。这一例情况较复杂,辅导难度较大,需要一个好的契机。而且抓住了契机教育,将会使学生有一个较大的教育。

初三上学期,该生主动找我说:“面临毕业,要抓紧时间学习,但家距校太远,路上时间太长,不知怎么办?”我回答她:“我考虑考虑。”事后,我马上与其母联系,其母说:“她生父家距校近,他又很喜欢她,早就希望她能住到他那儿。”我快速将此信息告诉她,征求她的意见,这回是她说要“考虑考虑。”信息反馈很快,第二天她回话说:“可以”。我又马上和其父通话,请他注意保护孩子受伤的心理。同时我借助个别心理辅导推进转化工作。我用事实说话,对她说:“你不是被遗忘的‘角落’。你看,你妈关心你,家长会必到;外婆外公疼爱你,关心你的饮食、冷暖;你爸在你将初中毕业这关键时刻,满腔热情地接你,而且对你特别好。这么多人爱你,多好!”她连连点头。我又说:“当然,家庭中与人思想交流的人不多,但你还有同学,老师可以弥补呀!为什么不可以多与同学接触呢?同龄人之间交流不是更顺畅么?你应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她听了我的话陷入了沉思中。最后,她提醒我不要泄露她的秘密。

辅导效果:这以后,她渐渐地与同学接触多了,教室里也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还能高兴地参加集体活动。

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对由于父母婚变造成心理伤害的学生做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健康大有益处,应坚持下去。

2.把握住住两点:①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这三位同学乃至其他九位学生都再三要求我为他们保密。其中有的对我保密,如某女生不告诉我她父母离异,而只说自己的心理问题,要我对她进行心理辅导。②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

3.集体和集体活动对矫治心理障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的,尤其是少年期。

4.心理辅导方式方法应因人而异,因为个体有差异。上文所分析的三例就是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受伤害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式。

第7篇: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

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陈党荣

各位老师,大家好!

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和一个故事:

有关方面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双亲家庭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存在心理障碍的只占1.2%;而单亲家庭子女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的则占61.43%。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达11.76%,为双亲家庭子女的5.9倍。

在某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命题作文《快乐是……》中,11岁的小明以《快乐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题,记述了自己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绪。文中写道:“快乐其实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每天一家三口人在一起吃晚饭。我经常在梦里梦到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欢声笑语地玩耍,可是,这对我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做的事。” “如果,老天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选择出生在一个没有母爱或者缺少父爱的家庭。”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当代欧洲一名著名心理学家这样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可见,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发展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孩子,思想行为上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残缺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

一组数据和一篇单亲家庭孩子的令人心酸的作文引发我们对单亲家庭孩子更深切的同情和更深层次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和逆反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往往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被忽视,形成具有以下几种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孩子。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在想,我要有父母在身边,我才比你强呢!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们活动。舍予同学,小时聪明灵活,读小学时父母闹别扭,延续有五六年,在这几年中,好心的邻居总是把舍予带到自家与孩子一道完成作业,久而久之,舍予同学与双亲之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家庭对他的正面引导,而在同学家里做作业又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直到高中,父母虽然和好如初,然而在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却难以抚平,负面影响明显,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初中时看过不少不健康的图书、画片,玩过黄色电游,并且临摹,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引导,上了高中还在受到这些影响,不时对同学有下流的小动作,学习成绩不能上升,不热心公益活动,组织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渺茫型。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女生甲,由于父母离异,与外祖母同住,外祖母心疼这孤苦伶仃的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作为老一辈工人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她。对外孙女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女哄得没奈何。孩子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在九八"泰坦尼克号"热中,她连续看了六遍,老师问她影片的主题是什么,看了有何启示,她却一字不能谈。"那为什么要看呢?""大家都看嘛!"外祖母有时也劝劝,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要对我抱什么希望,反正父母也不管我,读书考学校,那对我太渺茫。"

独尊型。这类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有的学生不但不叫继父母,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叫。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头。

逆反型。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因而也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父母忠言相劝,他故意说父母是错的,总之,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学生文某,母子本系农村,继父为高工,继父凭着高工的职称,把文某母子迁到城里,但这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组合家庭里,行为没有约束,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其实继父非常关心文某,一周来学校一次,对文某的教育不厌其烦。但是我们看到,老师和继爹教导他时,他一是眼望窗外,二是三缄其口,最后对继父的千叮咛,万嘱咐报之一句:"晓得,还罗嗦什么?"他不爱家庭常常是很晚回家,甚至不回家,放假也背着书包在学校内外玩,借口说是学校补课。用钱没有节制,常常以谎言骗走家里很多钱。与同学在外面抽烟、喝酒,家里不给钱就吵,有时甚至向老师借钱却从来不还,对这类学生如果放松教育,将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尽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但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他们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非常态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其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

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周边环境来决定,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同样可以塑造出色的人才。事实上,很多明星就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比如周杰伦、徐若瑄、李文、梁咏琪、孙俪等。他们的成长经历都值得单亲家庭学习借鉴。所以,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即使夫妻双方离婚,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根据家庭变故的现实,解决好子女的教育问题。

一、做单亲父母真诚的朋友,帮助有针对性地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接触过一些离异的父母,总体感觉他们对于离异这样的事情不好意思和教师沟通。一来认为离异不是一件好事,面对教师难以启齿,而认为当教师知道孩子父母离异,教师会另眼看待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宁愿遮遮掩掩也不告知教师;另外作为离异的父母,他们为了避免和孩子之间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不愿意真诚而坦率的和孩子解释离婚的事。但是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中,常常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询问。孩子由于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往往不知所措。所以作为教师,当知道孩子父母离异以后,可以恰当地介入,本着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的原则,以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通过面谈、短信、电话和QQ交流等多种形式开诚布公地和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建议家长: 1.向孩子耐心解释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孩子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可能极不情愿,但不能把父母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父亲或母亲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所以,父母只有首先自己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婚姻生活,才会有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可见,只有开朗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开朗的小孩。 2.谨慎对待子女的教养,注意科学的教养方式。

(1)注意不要过度保护。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作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依赖,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2)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的家长把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你到你爸(你妈)那里去好了,我不要你了!”“干脆我也死了算了,我没法活了!”“我懒得管你了,你这没出息的小孩!” 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希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某一天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3)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由于社会的宽容度及个人的修养尚未达到相当的水平,使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为此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陪孩子聊聊天,一起娱乐一下,或者协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难题。此外,还可帮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让孩子把朋友一起请到家中来玩,以弥补亲情的不足,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4)教育孩子形成健康人格。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如教师、男同事等,以免形成上面所说的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的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3.阅读有关单亲孩子家庭教育的书籍。

为父母推荐相关书籍不失为班主任密切家校联系、做好单亲家庭工作的一种好方法。因为只有家长有了正确而健康的心态,孩子才会逐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以向家长推荐以下书籍:《发现母亲》、《我的事业是父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婚礼之后的婚姻》、《心灵鸡汤——天真烂漫》、《幸福可以选择》、《两个快乐的家》。

总之,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以多重身份出现,有时候是指导者,有时候是倾听者,有时候是安抚者……你的真诚付出一定能够让离异家庭的父母调整心态,监护孩子的茁壮成长。

二、与单亲孩子平等相处,营造和谐温馨的学校教育环境。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应该加倍呵护和关爱他们,不要有任何歧视他们的言行。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爱心和上进心。用爱心和师生亲情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当然,关心也要适度。单亲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过分的呵护和过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1.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离异

前面说与家长沟通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学校,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告诉学生:父母的离异虽使自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爱,但对父母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既然父母彼此之间已经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与其在一起经常吵闹,还不如给爱放一条生路,分开重新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幸福。父母虽然分离,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会改变,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选择。面对新的生活一定要自强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了解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当然这种思想不会在孩子心中自发产生,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输入。不过,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比如,经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气和”这样的话,或在笔记本上写上“制怒”等词,给自己形成一种自我语言暗示。在动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试试心情烦躁时把口张开,舌头卷起顺时针转10圈,再逆时针转10圈,这对缓解紧张情绪非常有效。其实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生中难免会有头痛脑热一样,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轻度的,可以靠自我调节解决。如果觉得自我解决不了,找学校的心理老师看看。确实严重的,应该到正规大医院的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当然,我们在与孩子探讨这样的话题时,应该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引起孩子的戒备和反感。 2.鼓励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群体环境中成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猜忌和孤独的心理。他们会因为心灵受到伤害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会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认为是针对他个人的言行。这时,班主任老师应怎样做呢? (1)密切关注,爱心抚慰

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他们平等相处,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

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孩子饥饿时的一个包点,孤独时的倾心交谈,迷惘时的适时鼓励,成绩不好时的及时帮助,生病时的耐心守护,遭受挫折时的真心安慰等,都能让孩子感到春天般的温暖。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2)平等尊重,鼓励交往

要给他们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交往环境,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

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这样一方面他们在学习上能互帮互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希望其它同龄人的阳光性格能多多感染他们,让单亲家庭孩子渐渐走出自卑、孤单,自然地融入集体,并从中体验真诚、友谊和幸福,享受赏识和进步的快乐。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另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虽然产生了自卑心理,但如果他们在绘画、讲故事或其它方面有一定天赋,教师就可抓住这一优点,在班上经常表扬,并让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放大优点,缩小缺点。让单亲家庭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带给他们的帮助与关爱。

若发现单亲孩子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使他们提高自信心。让单亲家庭孩子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带给他们的帮助与关爱。 (3)集体关爱,传递温暖

要动员大家更加关心爱护这样的孩子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教师动员大家更加关心爱护这样的孩子,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归属感。就有一位老师,刚接手一个新班时,他注意到班上有一个性格孤僻、成绩极差的孩子,他及时了解情况,知道孩子多年前父母离异,而父亲有远在他乡打工,孩子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于是她给了孩子更多的爱。有一次,孩子发高烧昏迷不醒,老师守护孩子一个晚上,后来又动员同学轮流守护,让孩子很快恢复了健康。后来,孩子身上又长了一种罕见的疮,需要一种中药才能治好,老师四处奔波为孩子找中药,最后终于请四川的一位亲友帮忙找到了那种中药。孩子深受感动,希望自己尽快恢复身体,早日回到学校好好学习。老师的爱终于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

3.传授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自理技能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岂是单亲的孩子又何尝不是早当家呢?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生活中面临着更多的挫折,曾经幸福温馨的家庭,在遭遇变故后,很多事情只能独自面对。教师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学会照顾和保护好自己,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劳动技能才能更好地面对新的生活,在学校里也要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为此,教师应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从而尽快学会照顾自己和料理家务。比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理”活动竞赛,指导孩子学做饭、购物、烧家常菜、换灯泡等稍复杂的日常事物等,让孩子在独自料理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找到自信自强的感觉。

三、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呼吁形成多渠道的社会教育氛围。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心病”,心病还需心来医。家长和老师的真诚关爱能够弥补家庭破裂给他们带来的一些创伤,不过,社会上的一些偏见依然会让孩子有一些心理阴影,那么,全社会的关注尤显重要。比如通过媒体宣传,为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公众了解单亲家庭,并能够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媒体还可以开展一些单亲家庭的游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子女包括家长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于单亲家庭的帮助和服务。如南京市成立了首个“单亲家庭孩子援助站” ,该援助站成立以后,将对街道辖区内100名单亲家庭孩子实施一对一的帮助。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成立“成长驿站”,设立了社会公德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问题孩子心理矫正、心理障碍调解、学生课后托管、快乐成长体验等课程。社区及时关注本区内单亲家庭的生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给这些家庭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而不是歧视和排斥。

我们坚信: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多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以温暖和帮助,单亲家庭会和双亲家庭一样温暖,单翼天使一样可以茁壮成长! 最后,我用这段视频结束我的讲话。

《泰迪的故事》视频

《泰迪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来深深的思考:教师的作为,能对学生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拓展阅读: 书籍:

《开启单亲家庭教育的密码》/李国霜 编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卢勤谈如何爱孩子》/作者:卢勤/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家长素养工程丛书

第8篇: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法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法(2009-03-19 18:01:45)

标签:育儿 单亲家庭 教育方法 双亲 健

没有一个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感叹,单亲家庭的子女不好教。确实,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我也颇有同感。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为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性格也表现出多样性:他们有的敏感、多疑,自卑沉沦;有的自负、清高,孤高傲世;有的外向张扬,有的内向封闭;有的事事要强,有的时时消沉„„他们要不成绩特别优秀,要不成为双差生。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一直谨慎小心,喜欢从细节处打探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看到愤怒的情绪、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缺乏安全感、竞争时那不健全的自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的懦弱的这些缺点成了这个群体的某些共性,所以就充满爱心的细心呵护,几多关照,而且与家长联系的次数和频率都增多,要求家长也积极配合,没想到反而事与愿违。我曾在班主任工作时小心遵循这些给单亲家长提出过的建议:

协助孩子走过过渡期。

家庭中拥有父母双亲,是一个健全、完美的组合。但很不幸,生活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死亡、离婚、分居而形成的单亲问题层出不穷,不少孩子就得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协助他们,走过最艰难的这段时光。教孩子尽快从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分居的困难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在一起;向孩子保证,不管父亲与母亲差距有多大,他们俩仍会像从前那样爱他。

不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单亲家庭家长大多有较强的保护意识确切的说是补偿意识。由于家庭的破裂,周围人对这些儿童的过分关注、同情和溺爱,会使他们形成对他人冷漠、自私等缺点,再加之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管教,使他们处于行为无约束,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过度保护,切忌期望值太高。

多和孩子沟通.相当多的单亲家庭的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有的把

全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一旦孩子表现不尽人意,其气恼、忧怨一齐涌上心头,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拳脚相加,,更有甚者不理不睬,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你到你爸(你妈)那里去好了,我不要你了!”“干脆我也死了算了,我没法活了!”“我懒得管你了,你这没出息的小孩!”不少单亲家长给我反映孩子在家表现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很激动,没想到这激动本身就是源于一误区,期望值太高,却缺乏沟通。

但这些建议在家长采纳并实施后,效果却不一样,从学习效果来看,单亲家庭孩子垫底的情况还是占多数,出现问题孩子的比例也是单亲家庭居多。

在对单亲家庭小孩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第一个较大问题是“教育功能欠缺”或“教育功能不全”.因为,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而且双亲都在身边给孩子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和情感满足,也是单亲家庭所没有的。这是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另一个问题是孩子在群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成为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如果再赶上有个别同学说些歧视的话,这

种压力会加剧,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品行。调查数据体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哺育和教育的优劣程度,其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如果这样的家庭处于低收入水平,但是能够及时地获得亲朋好友和社会的救助,那么影响最小;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除了由于单亲一方出于工作的压力而没有时间施展教育以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自卑。这一问题主要是中国文化源流的问题,譬如西方发达国家,因高离婚率造成的大量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坦然的态度来正视自我以及父母现存的生活方式。

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定要配合社会教育,多进行舆论宣传,给他们一个没有歧视的平等的大的生存环境最为重要。作为老师,多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在一般情况下用平等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本来就应该公平对待的孩子群,在班级造就平等的舆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供他们成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真正完全的融入学生群体,勇敢地面对生活,冲破一切阻力,勇敢地平等的面对社会。

第9篇:如何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访谈

2.6-9.2 一线访谈

讨论话题

1.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什么?

2.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3.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吗?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座谈会发言稿

主持人:陈党荣老师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亲或母亲去世、也有的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家庭不完整。由于家庭的破裂,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案例中的君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有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帮助她渡过人生的一道坎,保护了她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增多,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班主任必修的课题。今天这个座谈会的议题有三个:1. 在教育单亲家庭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什么?2. 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哪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3. 教育单亲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吗?下面请各位老师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高见。

方红霞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创伤导致情绪变化大,心理负担重。案例中的君还要承受父亲带来的精神压力,如果不是及时得到老师真诚的、细致的关爱,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单亲家庭孩子的自闭和失衡,使他们更渴望沐春风、浴春雨,教师对他们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关心,真心实意的关注,一定能唤起心灵的呼应。我觉得多与单亲家庭的孩子谈心,用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与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多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真正明白、理解老师的爱,才能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

任元华老师:(导之以行)

我同意方老师的观点,来自老师的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孤僻冷漠,自抑,我们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手拉手,一帮

一”、“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帮助他们融入健康、积极的氛围中,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开朗他们的性格,消除他们心头的阴影,感受到向上的动力。此外,还可以积极指导班干部开展有积极意义的集体活动,设计合适角色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参与,帮助他们感受友情,在情境中追求有实效的教学效果。

李琼老师:(开展心理咨询)

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质问题,实际上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必须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决。学校应该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设立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理咨询室”,从疏导学生心理入手,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汤黎老师:(建立心理档案)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情感更为复杂,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实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操作:(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包括包括多项指标,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等,这样的记载方便教师采取对应的措施,相应的方法。(2)设立"跟踪调查表"。包括家庭情况分析,个别教育措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详细记载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转变的情况,长期的积累,利于分析总结,找到学生心理转变的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方法。

李艳艳老师:(问题——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刚才听老师们的发言都谈到教师、学校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的重要性,确实,来自教师和学校的关爱在纠正单亲家庭子女思想、行为的偏差上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家庭毕竟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案例中的君出现行为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父亲把她当成出气筒、替罪羊,她得不到家的温暖。那么,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该起到什么作用?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做好家校配合,产生教育合力呢?

黄灿老师:(单亲家庭家长心态应该平和)

李老师一下子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先说说第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在单亲子女教育中该起到什么作用”吧。单亲家庭的孩子,其成长与家庭环境和抚养人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家长整个婚姻破裂的过程,和抚养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认为抚养者心理平衡是带好孩子的首要条件。不抱怨,不仇恨,接受一切,更要建立独立,自信的心态,家长坚强、乐观,向上,孩子就生活在阳光里了。

不过,单亲家庭的家长也不要用补偿心理来对待孩子。对任何孩子都先去了解他的生活状况,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对孩子的生活,要像对待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可能是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

杨翔老师:(多参与社会活动)

黄老师说得对,不要过度补偿、溺爱孩子,单亲家庭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家庭的不健全总是让孩子们性格上容易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所以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黄灿老师:(与单亲家长沟通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对,不溺爱、不过度迁就,注意孩子心理健康,培养独立、自尊、自强、自爱、自励的品质,这些都是单亲家长要注意的地方。但在实际情况下,单亲家庭的教育有时比较偏激,与健全的家庭的教育往往有很多差异。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做好家校配合,产生教育合力呢?一是在与单亲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不要以教训的口吻与单亲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孩子在学校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家长以尊重。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不是,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教育家长怎么做,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损害了家长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迁怒于孩子,很容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二是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班主任和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该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使家长明白,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一定要加强,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杨翔老师:(抛出问题——要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呢?)

各位老师都讲得非常中肯,也非常全面。是的,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我们老师细致的关爱,像案例中老师真诚的关爱确实暂时弥补了君缺失的爱,让成绩不断滑坡的孩子重新走上了正轨。孩子最后选择与妈妈一起生活,避开来自父亲的伤害,并在老师与同学的关怀中暂时获得了平静的心境。然而,老师的关爱也好,母亲的疼爱也罢,孩子与父亲之间的问题仍然存在,亲情的残缺也不可避免对她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想问问大家,要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孩子,是不是班主任光付出爱就够了呢?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教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

李琼老师:

杨老师的话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两篇文章,也许能让我们有所思考。一个女孩的母亲去世了,一段时间后,父亲又结婚了,这位继母非常贤惠,对女孩也很好。但女孩怎么样也无法接受新妈妈,一心想让父亲痛恨继母,于是她自导自演了一个绑架勒索的骗局。真相大白后,自己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另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男孩,亲自陪同他的父母到离婚登记处,请求工作人员让父母离婚。他说父母早就感情不和,但为了他一直维持到今天,他知道父母都很痛苦,希望他们能得到各自的幸福,不要再为了他勉强生活在一起。他还说,父母离婚后,他会轮流到父母各自的地方与他们住一段时间,更愿意他们找到新的伴侣。两个故事中的孩子截然不同的行为告诉我们,应该教育单亲家庭的学生为父母着想,学会宽容,学会去

爱。教师在用爱温暖他们心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对事的态度和宽容、豁达的心态。

李艳艳老师:

我曾经问过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希望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希望能与同学平等相处,并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在与单亲家庭学生交往或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尤其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与之相处,把他们看作是“特殊身份”的普通学生,而非“另类”,给他们以特殊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信任他们,像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平等地对待他们,信任他们。

主持人总结: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儿童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父亲和母亲离异后逐步产生良好适应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师的工作。所以,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保护和教育单亲子女的工作。在做好家长沟通交流工作的同时,要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帮助并逐步引导他们克服不正常的心态,与其他孩子一样地健康成长。

老师们,短暂的十多分钟的研讨,我们总结了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方面的许多方法,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相信,有心的班主任教师一定能在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摸索出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也希望这次研讨能对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谢谢大家!

上一篇:春蚕精神谱下一篇:办事处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