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七大误区(精选5篇)
在家装过程中,有不少业主在观念、意识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装好了就后悔”,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业主可根据住房面积,按照专业电工的设计,再综合家庭实际电器数量,合理安置电源插头,并留有一些待用插头,以利扩容。在家装过程中,有不少业主在观念、意识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装好了就后悔”,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记者根据指导行家观点,汇总出目前业主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常见的七大误区。环保材料≠绿色家装随着业主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家庭绿色环保装修成为家装行业又一炒作噱头。大部分业主对绿色环保家装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选材是实现绿色环保家装的主要环节,而设计、施工等关联环节往往被忽视。尽管每样建材都是合格产品,但整套居室中所有建材释放的有害气体会产生叠加效应,叠加产生的有害气体就有可能超出标准,因此,单一建材选购环节并不能保证家装整体的绿色环保。因此,正确合理的设计只是实现绿色环保家装的第一步,施工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人工照明多≠漂亮光线是家居氛围的调节高手,但有些家庭灯光装完却像到了蹦迪场,感觉并不舒服。灯光的选用一定要适量,特别是射灯。一味地追求射灯,会形成“光污染”,且起不到设想的效果。一是过多的射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些射灯虽然看似瓦数少,但它们积聚了大量热量,短时间即产生高温,时间一长易引发火灾;二是浪费很大,目前市面上,一只射灯通常价格在20元左右,有的家庭往往一装就是60个—70个,花费达1000多元,这笔钱对工薪阶层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地板越大≠越好就装修效果而言,铺装小块地板接缝较多、显得凌乱局促,且接缝处污物难处理,容易滋生细菌,于是大尺寸地板开始在市场上流行。普通地板一般规格为12厘米×90厘米,大尺寸地板的规格可以达到14厘米×180厘米,面积是普通木地板的2.3倍。有的业主在选购地板时,盲目追求大规格、大尺寸的实木地板,但由于地板的尺寸越大,其内外张力差及湿胀干缩的程度也越大,相比之下,大地板更易发生变形。因此,对一般家居来讲,木地板越小越好,宽度不要超过10公分为佳。墙面砖厚硬≠耐用越厚、越硬的墙面砖一般是由地砖加工而成,陶土加上其他化学成分使其强度、硬度都提高了,但吸水性随之减弱,如此一来,跟水泥砂浆的附着力就变差,最坏的可能性是贴上一两天后,云端工作室,内部就会出现空鼓,严重的就可能脱落。墙面砖最好选购釉面砖,具有一定的吸水力,长度一般不超过60公分。在购买墙面砖时,首先要选择信得过的品牌,业主可当场喝一口水,将水喷至砖片背面,如果水一下就被吸光,则证明砖片吸水性过强,不可选。同时,贴墙砖之前,要将砖片泡水半小时,表面晾干后才能上墙。电源插头少装≠方便有的业主在装修时,从小处省钱,在这些省钱项目中,电源插头是必选项,这种做法有误。入住新居之后,家用电器的种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到时候想要再安装新插头,就很麻烦了。如果过多的使用拖线板,不美观的同时还有安全隐患。业主可根据住房面积,按照专业电工的设计,再综合家庭实际电器数量,合理安置电源插头,并留有一些待用插头,以利扩容。建议每个房间,有空间的角落,都可装插座。一般情况下,卧室安装4至6只(床两边、床前等)、厅中安装10至15只(音、视及四周)、卫生间安装2至3只(带开关)、厨房中安装5至8只(带开关),选择5孔插口为佳。更换防臭地漏≠一劳永逸卫生间、厨房泛臭,一般都是地漏在作怪。开发商选用的防臭地漏大多是塑料的,不耐用。因此,业主在进行房屋装修时,会把塑料地漏上部分换掉而装一个从市场上买来又贵又漂亮的不锈钢或其它金属地漏,这样就破坏了原来防臭地漏的水封部分,产生了厨卫泛臭问题,即使卫生间装了防臭地漏,如地漏内储水湾长时间无水补充,就没有了水封防臭作用,也会产生卫生间泛臭问题。行家建议,每隔一周,就往地漏里倒一杯水,相当于把储水湾里的水重新灌满,臭气就不会上来。另外,不建议阳台安装排水速度慢的防臭地漏,因为万一碰上暴雨天气,雨水就可能倒灌进屋,阳台简单地加装一块不锈钢的过滤盖板即可。布线留图纸≠无用此误区与少装电源插头的解释类似。一套住房在装修后,还有不停地美化完善过程,有时说不定还要重新进行装修。行家建议,在装修时,要绘制一张电源线和水管铺设布置图,并保存下来,如时间仓促,也可以用手机拍下来。但如果业主是委托家装公司装修,公司会
绵阳房产信息网 wyf 在房子装修完毕后,给业主一张内有详细的布线、铺管的光碟,提醒业主妥善保管,以备后用。
绵阳房产信息网 wyf
补品在人体内能产生较高的热量和能量,可使患者体温升高,加重病情。此外,补品还会促进病菌生长繁殖,导致感染程度加重和炎症扩散。
误区之二——饭后马上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小肠所吸收,但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胃部不适。所以,吃水果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为宜。
误区之三——吃豆制品越多越好
营养学家认为,黄豆中的蛋白质能阻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过量摄人黄豆蛋白质可抑制正常铁吸收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贫血症状。所以,豆制品也不是多多益善,应以适量为宜。
误区之四——热油炒菜香
炒菜时,当油温高达200~C以上,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醛”的气体。它是油烟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极为有害。另外,“丙烯醛”还会使油产生大量极易致癌的过氧化物。因此,炒菜还是用八成热的油较好。
误区之五——调味作料不厌多
美国的一项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如饮食中喜爱厚重之味,大量使用调味晶,有致人体细胞畸形的可能。轻者有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感觉,重者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疾病。
误区之六——爆炒畜禽肉好处多
很多人喜欢快火爆炒食物,认为这样菜肴色泽口味都很好。但事实上,爆炒是一种很不卫生的烹制方法。畜禽肉尤其是动物内脏,通常都携带大量畜禽病毒、病菌,爆炒时间过短,病毒、病菌不易被杀死,有的病毒要烧煮十几分钟后才能被杀死。吃了爆炒不熟的食物后,极易发生人畜共患的疾病。
误区之七——新鲜蔬菜比冷冻蔬菜更有营养
误区1: 护发品有助于头发生长
尽管使用一些特殊的头发护理方法也许能改善发质,但对头发的生长绝不会起任何作用。因为头发从头皮中生长出后就不再具有生命力,这和手指甲的组织相类似。真正有生命力的是发根,它才识促使头发生长的细胞群。
误区2: 染发对各种肤质都无碍
这种说法本来就太绝对,尤其是对皮肤敏感或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一旦使用了易引起过敏的染发剂,就会引起严重的过敏现象。因此,在染发前务必要进行皮肤测试,可先涂抹些染发剂在手腕内侧,如果出现红痒就表明你属于过敏体质,应立即打消染发的念头。
误区3: 离子烫适合所有人
离子烫适合那些天生卷发、头发特多、烫过发或追求超直感觉的人,但发质特别柔软或干燥的应尽量选择修剪,而不适合烫发,否则容易造成脱发。
误区4: 头发烫坏了可重烫
对新烫的发型不满意,有人会选择重新烫一次或要求发型师帮她恢复到烫发以前的样子。殊不知,这样做对头发的伤害比较大。如果对新烫的发型不满意,想重新烫发改变造型,两次烫发的时间最好间隔半个月以上;而首次烫发的人,应尽量可能缩短烫发时间,同时最好与第二次烫发的时间间隔半年以上。
误区5: 干洗令头发有光泽
干洗是大多数发廊流行的洗头方式。干燥的头发有极强的吸水性,直接使用洗发剂会使其表面活性剂渗入发质,而这一活性剂只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冲洗是不可能被去除干净的,它们残留在头发中会破坏头发角质蛋白,反而会使头发失去光泽。
误区6: 漂浅加热不会伤头发
如果想要换染另一种明亮的发色,需要先漂浅原来染过的颜色,褪掉头发里的色素。在漂浅发色时,有的美发师喜欢用蒸气罩对头发加热,这样做对头发角质蛋白的破坏程度就会加重。如果要漂染头发,最好在常温下进行。
误区7: 进口烫发剂有养发功能
再好的烫发水也一样会损伤头发,只是损伤的程度相对小一些。想不伤头发就尽量不要烫发,因为烫发的原理就是用强碱性的烫发剂破坏头发原先的组织结构,塑造新发型。
吃碳水化合物会使你大腹便便吗?如果这样以为就错了。澳大利亚的两位营养学家苏茜・巴里尔和卡伦・费舍为我们总结出生活中似是而非的七大误区。
1、脱脂意味着无热量。许多人怕体重增加而大吃脱脂食品,实际上许多脱脂食物的热量与普通版本相同甚至更高。
2、经延长保质期处理的牛奶含有防腐剂。保质期长达几个月的牛奶并不含防腐剂,其保质秘密在于高温技术。牛奶被加热到135度然后迅速冷却,可杀死病菌并保持矿物质。
3、将肉解冻后重新冷冻不安全。解冻后重新冷冻是安全的,但得谨慎操作。应该在低于摄氏5度的冰箱里化冻,这样大多数细菌便无法繁殖。即便产生也会在烹饪过程中被杀死。
4、吃碳水化合物会使你体重增加。除非摄入过量,否则碳水化合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点对蛋白与脂肪来说是同样的。之所以有上述观点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很容易摄入过量,尤其是精加工的白面粉等,它们易转化成糖分,使你很快感到饥饿。
5、新鲜蔬菜比冷藏的好。许多冷藏蔬菜和新鲜蔬菜一样有营养,甚至营养价值更高。它们通常在采摘后数小时内就被冷藏,有效防止了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可能高于新鲜蔬菜。
6、晚上7点以后不要吃东西。重要的不是时间而是吃什么。如果摄入过多热量消耗不了就会增加体重。上床前吃东西会干扰胰岛素的.产生,因此上床前2―3个小时不要吃东西。
误区一:寄予太多的厚望,以为拥有终端真的可以为王。
终端为王的说法已经提出一段时间了,但这种提法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我们在看一些通过运作终端而取得暂时市场份额增长的企业时,总是喜欢把所有的成就归结于终端运作。以阿迪达斯为例, 2004年阿迪达斯与它的中国本土零售商们正以每月新开 40家店面的速度进行扩张,提速到 2007年 2家 /天,到现在 3-4家/天的速度一路狂奔。这种扩张销售网络的模式颇见成效。同时,阿迪达斯推出旗舰店,全力出击重点市场。2007年 2月 7日首开南中国第一家旗舰店于广州落户。全球最大的阿迪达斯旗舰店也在2008年落户北京三里屯。其实,阿迪达斯的迅速扩张是由企业的诸多相关因素共同决定的,例如其价格、定位、促销、品牌影响力等等,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终端制胜。福建一家生产健身器材的厂家,在渠道上大力拓展,在北京、上海体育用品集散地都开设了其直营店,短期内企业通过加大终端投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在大中城市,这种终端表现很大程度上与现阶段消费者的非理性和终端商追逐短期利益相关的,而随着消费者和终端商在不断成熟,向理性回归,通过终端的推力来获取市场的做法会逐渐失效。
当企业把产品占据了最好的展位,很生动化地展示,但顾客对其仍然无动于衷时,就应该明白拥有终端并不代表可以为王。因此,那个“拥有终端就可以拥有消费者”的逻辑显然是错误的,除非你垄断了终端,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而这种对终端的控制是非良性的。正确的逻辑是 “拥有消费者才可以拥有终端”,让消费者因在终端找不到你的商品而拂袖而去,你还怕不能拥有终端吗?企业应该具有掌控终端的特殊的能力,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利益割让。通过掌控消费者来掌控终端才是良性持久的终端策略。归根到底还是要将企业的品牌做大做强。
因此,在决定继续加大终端投入力度、做好终端管理之前先思考一下企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掌控终端才是良性的,在消费者和终端商的投入之间该如何来平衡。且莫认为拥有终端就可以为王,不遗余力投入终端。
误区二:终端困境只有在终端才能寻求突破
终端困境只有在终端才能寻求突破,显然是一种思维定势,但是我们却常常陷入诸如此类的思维定势之中,愈陷愈深。当企业在终端争夺中成本激增,而销量没有增长陷入终端困境时,企业老总们经常对负责终端的相关人员大声训斥,并要求其通过终端创新来力挽狂澜。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往往使企业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只能在困境中继续挣扎。
其实,终端是企业和竞争者争夺消费者的最后一块阵地,终端之前的所有问题都可能通过终端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终端困境可能只是表象而不是症结所在,导致终端困境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温州的一家鞋企,也想涉足运动休闲领域,产品定位没做好,想走终端,但在晋江运动品牌迅速扩张的当下,其产品没有竞争力,进而终端商没有积极性。消费者不买,品牌没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终端和消费者不认可。这种战略和定位失误致使企业和竞争对手相比处于劣势。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终端上的投入也是边际产出递减的,在既定预算约束下,终端和品牌以及企业人力资源三者之间是互补替代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也就是在三者中的投入不能低于一个临界值,而三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则说明在其他两个变量上的投入可以弥补第三个变量的不足。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协调终端、企业品牌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来使企业的整体影响力最大化是企业要考虑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通过企业品牌和人力资源投入来进行终端的突破可能成为企业的解决终端问题的重要选择,很多强势品牌在进入终端时就具有很强的侃价能力,可以通过消费者对品牌忠诚来控制终端。
因此,当企业陷入终端困境时,要找出终端困境的原因,到底是因为终端本身的运作出了问题还是企业在其他方面的问题表现在终端上,同时企业也要认识品牌、产品、价格和渠道等因素之间的互补替代关系,系统来解决终端问题。
误区三:终端创新是基于目前环境的创新,缺乏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今天中国的渠道正处于整合期,可谓变相丛生,各种变数充斥其中:零售业彻底解禁,像迪卡侬等外资终端大批登陆中国市场,以及深圳领跑、四川劲浪、上海锐力、沈阳鹏达这类区域性体育用品经销巨头的出现,加剧竞争;由于竞争的激化,传统的渠道商开始寻求新的定位和运作模式 ,渠道新业态增加;消费者群也进一步分化 ,对渠道的需求多样化,并且逐渐趋于理性 ,对终端的推力敏感性减弱;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渠道的扁平化提供了条件 ,很多体育用品厂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直销渠道。国内目前的渠道环境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也存在太多的短期现象,企业的渠道战略和终端创新应该着眼未来 ,塑造对未来的适应能力,起码不能使现在的渠道行为成为未来适应环境的障碍。
不幸的是 ,有很多企业在渠道和终端决策中往往忽视渠道柔性设计。以老牌体育用品企业回力为例,回力公司的渠道战略一定程度上就缺乏柔性,回力对传统经销商的连接方式过于紧密,当新的终端产生的时候,以前的渠道行为丧失了变化的柔性,传统的经销商和新的终端商利益产生矛盾,造成了渠道的冲突。因此如果无视终端未来的变化,而以缺乏柔性的方式控制低效的终端资源对企业来说是危险的。
所以体育用品企业在终端创新中应该既立足现在又要着眼未来 ,基于未来趋势来设计终端控制策略;选择柔性的终端控制途径 ,如返利、保证金等方式,不使制造商自身被套牢;提高自身的组织柔性和反应能力,对渠道的动态变化保持警觉。
误区四:终端创新不考虑战略持久性
一开始非常有效的措施很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反击手段和消费者感知的变迁而遭到破坏。企业利用某一策略、战略取得了开始时的竞争优势之后 ,往往会发现这一 “明智”举措最终带来的是 比什么也不做更坏的结果。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时候不是零和博弈 ,而是负和博弈,很容易陷入多败俱伤的困境 中。
在历届体博会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进场费你出 3万,我出4万;你搞促销有奖,我奖得更多;你用人海战术,我聘请更多的人。这些终端战术的使用都不具备战略的持久性,导致企业间竞相模仿。实际上,对终端的非理性争夺,只能让终端商得利,却导致制造商们陷入被动,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开始做终端得利的企业最后因其终端战术不具备战略持久性,而优势丧失,并且因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加入抢夺终端,终端运作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成为了泥沼,愈陷愈深,不能 自拔。
误区五:新旧终端仅用于接触不同顾客群,而不是购买过程的整合。
广义的终端是指市场营销过程中最末阶段的空间,是商品从厂家到购买者手中的最后一环 ,包括:零售卖场、人员推销、网络直销、邮购、展销会等等。不同终端可能面对的消费者群不同,但是它们在销售的不同阶段也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以前,大多数企业通常只是通过某种单一的渠道出售其产品和服务。现在,企业则选择通过一种混合型销售渠道模式走向市场。但是很多体育用品企业多终端的应用往往是为了更好的覆盖目标顾客群 ,而不是从销售过程的整合来考虑问题。将多种渠道终端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不同的渠道终端在同一销售过程 中各 自承担不同的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渠道体系以提高销售利润率,并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这种整合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横 向的整合而忽视纵向的整合。
例如温州的某公司根据销售过程,将销售分为潜在客户的寻找、潜在客户身份的确认 、谈判和销售方案确定、交易和售后服务几部分,进而根据终端所起的作用将其分为信息终端、形象终端、销售终端和服务终端等。也就是说,在整个销售过程 中,不同阶段对终端提供的支持要求不同,同一终端形式在销售过程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的大小不同,投入产出比不同。这样 ,企业对终端进行了有效整合。例如在信息终端,通过设置呼叫中心和网络,利用电话或者电子邮件来确认潜在客户;在销售终端,通过直接销售队伍来完成谈判和交易;在服务终端,通过分销商来提供售后服务。企业通过终端形式的有效整合,提高了销售过程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终端的运营成本。
误区六:对终端创新成功的标准局限于盈利。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对企业行为绩效的考核也容易以盈利指标为主。企业的终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也要讲求投入产出,对于终端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很多企业也自然容易采用盈利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但并不表示企业的任何一种活动都要盈利,这里要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也就是说 ,企业的局部亏损可能是为了整体的盈利,短期的亏损可能是为了能够长期的盈利。在对企业的终端创新的考核中,需要认清终端作用的多重性,以终端组合的观点来审视终端的创新。
耐克、阿迪达斯在全球都设有其旗舰店,旗舰店从人到物,从产品到设计都是顶尖的配置,其运营成本可想而知,但是企业并不会去计算这家店的具体盈利,因为他们做的是品牌,做的是影响力。终端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表现为销售,而是多重的。终端的作用可以是销售,可以是形象展示,可以是防御,可以是信息获取,还可以是客情维系等。
所以,企业的终端策略中往往需要进行多种终端的组合,以使其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那么我们的终端创新中,某种终端的应用,可能是为了发挥终端多种作用 中的一种,可能不是盈利。企业应该区别盈利性终端和非盈利性终端,战略终端和战术终端,防御终端和进攻终端等。因此 ,简单的以盈利性标准对终端创新进行评价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
误区七:对终端的掌控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
渠道扁平化和市场重心下沉似乎是一个趋势,体育用品制造商纷纷跳过中间环节直接面向终端。但是制造商的这种行为却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销售费用过高、厂家自有销售机构效率低下、销售队伍庞大、管理混乱等。
其实 ,从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性层面来分析 ,制造商和分销商应该有一个分工的界面,分销商应该有其存在的合理理由和发挥独特作用的领域。深圳领跑、四川劲浪、上海锐力、沈阳鹏达作为国内体育用品经销商的典范,每一家的年销售额都在50亿元以上。
制造商直接渗透流通领域,并且直接面向终端 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终端的费用越来越高,对制造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制造商在流通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低,导致流通成本过高 ,产品竞争力下降。
随着零售业的彻底解禁 ,渠道资源的供给将会增加 ,并且会进行整合并不断规范 ,厂商均衡分工将显现优势。所以厂家应该明确自己的供应链中的位置 ,明确自身的优势领域,通过有效合作和分工来通过其他渠道力量控制终端 ,而不一定是完全通过自身亲力亲为来完成 。而且即使在终端的工作也可以进行有效分解,通过零售商、分销商和企业销售人员的合理分工协作来完成。
【家庭教育中的七大误区】推荐阅读:
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10-23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二11-02
家庭教育的误区和解决策略06-15
家庭生活中的德育教育07-12
家庭教育中的一点心得体会12-01
创新教育的认识误区刍议01-07
理想中的家庭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