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基层干部

2023-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当好基层干部

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当好“职业医生”

本文就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新形势的不断发展,从审计方式传统的事中、事后监督到重视发挥警示、预警、防范、抵御和建设为主的事前监督,以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把好脉”。

一、基层审计机关将面临的形势

2009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第一次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该理论强调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推进民主法制的工具。审计的本质就是“免疫”。根据这一理论核心,在《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审计署于中期制定并印发了《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强调了未来五年的审计工作,总体目标是要把“推进法制,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审计机关在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加大查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揭示存在的风险,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同时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方面,应要求审计机关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以及政策措施层面发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和完善,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

二、基层审计机关的现状

1、现有的审计体制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就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而言,各级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具有政府内部审计的性质,其审计独立性、权威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被审计对象的确定上缺乏独立性。地方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工作时,除了完成上级审计机关部署的审计任务,更多的是完成地方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做到独立自主地确定审计项目和工作重点。第二,地方审计机关的人事任免管理权由同级政府负责,使得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在开展工作中顾虑重重,当审计涉及到同级政府或地方局部利益时,其审计结果往往会不了了之。第三,审计经费由同级财政拨款,使审计机关在对本级财政进行审计监督和处理处罚时难以做到完全依法审计和处理处罚。

2、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不仅有利于协调审计机关(或机构)内部、审计体系之间、审计机关与专业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综合平衡各层次、不同时间的任务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益。就目前地方审计机关而言,对制定年度项目计划缺乏重视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除了上级安排的项目之外,在制定当年审计计划时,地方审计机关常采用由各科室上报,机关业务会议审定的模式。这样往往存在制定计划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没有科学统一的目标,审计无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抓住关键,更多地关注民生。第二,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缺乏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相互协调和连续一致,出现了审计机关为扩大审计覆盖面安排“超负荷”审计工作计划的现象。如有一些项目连续安排几年或几次,而另一些项目却几年都是“空白”,或“长、中、短”计划相互矛盾等。第三,对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缺乏“奖勤罚懒”的考核体系,致使完成计划项目成为应付之事,既不利于审计计划的落实实施,也无法充分调动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3、审计实施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审计方案不全面。由于缺乏细致的审前调查,导致审计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操作性和指导性不强,内容要素不全或完全套用工作方案,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步骤、方法和目标不相适应,调整内容却不及时调整方案,甚至是项目实施后为了归档而补做方案,以致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方案完全脱节。第二,审计证据不充分。原始证据获取不够充分,应及时复印、拍照的原始证据没有及时获取,造成事后无法弥补。有的取证过于简单,无法证实违规行为;有的审计证据的获取手续不完整,日期、签字、盖章不全;有的审计证据之间,证据和底稿之间,底稿和方案之间不勾稽、不对应,不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合法性。第三,审计日记不完整。审计组成员不能按要求全部编写审计日记或不能逐日编写日记,有的日记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如实、完整地记录审计的全过程。

4、审计成果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成果的深度开发还不够,缺乏一套对审计成果综合分析、开发利用的科学工作模式,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审计成本。一是没有将历年审计查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剖析根源,达到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的效果。二是机关内部审计成果未实现全面共享,外部审计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原因,内部科室之间交流较少,与内审和社审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致使难以分享彼此的审计成果。三是审计信息反馈不力。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致使多数审计机关埋头苦干,只求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而对审计信息反馈工作重视不够或无暇顾及,从而使上级领导不能及时了解审计工作动态,审计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距“免疫系统”要求的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相距甚远。

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的构成以财务会计人员为主,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以会计的眼光和习惯看待问题,重视账项审计,或者说习惯于财务账簿、报表审计,造成了审计机关工作层次不高,审计结果分量不重。另外,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管理模式陈旧,仍然使用分兵把手、各审一块的审计体制,人员流动性差,知识局限性强,技术手段落后, 无法适应“口才化、理论化、全才化、尖才化、完美化”的人才战略要求。

三、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当好“职业医生”

1、改革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我国审计理论界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只有赋予审计机关相当的独立性,才能切实发挥其监督职能。审计经费宜由审计署统一编制预算,报全国人大批准后,逐级下拨,以消除审计机关后顾之忧。

2、抓好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环节。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维护公平和正义、监督和绩效是职责所在。基层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必须主动地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来思考一些重大问题,关注一些重点项目,跟踪一些重大事项,特别是能敏锐地发现风险和隐患,牢牢地抓住事关经济安全和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事情,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作为年度计划的重心,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相互协调,量力而行。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积极探索编制重大项目滚动计划,逐步建立一个比较明确、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以便于各级审计机关实施、考核和评比审计计划完成情况,进一步提升审计计划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性作用。

3、加强审计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基层审计机关应从充分细致的审前调查入手,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出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只有制定好科学的审计方案,才能抓住整个审计质量控制的枢纽。实施审计时,要高度重视审计日记、底稿和证据的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真实、完整地逐日编写审计日记,严格按规定收集与取得审计证据,切实把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4、推动审计结果的充分利用,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就是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问题,还要注重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减少和避免同类问题的再发生,收到“免疫”的功效。此外,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公告制度,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也可以有效形成审计、舆论、社会监督的整体合力。

5、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基层审计机关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和审计人员实际,扎实搞好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要建立全员学习培训制度,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采取自学、轮岗、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使广大审计人员在精通财会、审计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税收金融、基建工程、计算机、法律法规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等知识,从而改进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要在机关内引进能上能下、不进则退的竞争机制,加强人员的合理流动,通过组织报名、目标认定、竞职演讲、全员投票、党组决定、上报审批等程序,使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新岗位,营造新追求、新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更要倡导文明审计,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和各项规定,自觉将权力运行、各项工作、内部管理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在社会上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形象,切实提高审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6、强化实绩考核,健全目标激励机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充分反映审计干部的工作业绩,加强对审计干部的实绩考核。一要完善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的年度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变过去考核科室为考核审计组,将审计质量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分量化到组、计算到人,使考核结果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工作实绩。二是提高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水平。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任用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与个人的物质奖励挂钩,充分调动审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考核机制真正成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的助推器。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要履行好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责任,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实现重审计监督向审计服务与审计监督并重转变,由被动审计向自觉接受审计转变,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监督与服务功能,防患于未然,切实扮演好当地政府的“职业医生”这一角色。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张 烨

第2篇:如何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抓脱贫

【摘要】全方位激发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要用好政治激励、重视物质激励;在强调外在激励的同时,重视内在激励;在保证负向激励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

【关键词】贫困治理 政党动员 政党治理 党建扶贫

强大的政党动员能力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也是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制胜法宝。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行政权力逐渐从农村基层抽离出来,基层党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边缘化、无根化现象,基层社会呈现“去组织化”的碎片化状态,使得我们党的动员能力在基层受到削弱。如何增强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建扶贫”,即通过政党动员推进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特征的贫困治理,这是执政党强化基层党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其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最佳平台,也是解决基层“去组织化”、相对贫困化、“空心化”的最佳载体。

贫困类型多样,分布较为分散,需要以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方式推进贫困治理

基层“去组织化”、基层党组织“边缘化”、农村“空心化”和相对贫困、深度贫困等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贫困治理中强化政党动员,以政党治理推动贫困治理,以贫困治理推进政党治理。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通过广泛深入的动员,解构了自明代以来就形成的皇权不下乡、皇权止于县政、国家依赖乡绅管理基层的传统,重构了基层治理结构,将政党权威和国家行政权力直接延伸到基层。基层社会以政党为核心,以各级行政组织为框架,重新组织起来。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逐渐取代作为行政组织的人民公社,行政权力逐渐从农村社会抽离出来,但党组织依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特别是税费制改革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改制以来,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去组织化”和基层党组织“边缘化”现象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农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资源流向城市。其一,农村精英流失。在工业文明占主导、城市文化居优势、城市的生活以及发展机会更具吸引力的情况下,农村的年轻人,特别是青壮年劳力、知识分子、年轻女性,通过务工、升学、参军、婚嫁等方式,相继离开农村,形成了农村“人的空心化”。其二,物质资源贬值。村民长期外出导致“人走房空”和大量土地抛荒,公共设施无人维护,公共资源无人管护,公共资产和资金流失贬值,大量农药、化肥、塑料制品导致农村生态恶化等,形成了农村“物的空心化”。其三,文化传统流失。承载乡村文化的物质遗存在村庄建设中逐渐被破坏,基于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下降,集体文化生活贫乏,集体意识淡化,“乡愁”对外出游子的感召力下降,形成了农村“文化的空心化”。

扶贫开发遭遇个性化深度贫困。自1986年扶贫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以来,我国的扶贫方式从以往的救济式扶贫转到全国普遍性开发式扶贫,又到以国家重点扶贫县作为扶贫攻坚重点的区域性重点扶贫,再到整乡整村推进的参与式扶贫,当前的扶贫开发遭遇个性化深度贫困的障碍。其一,一些地区的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使得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几乎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其二,贫困类型多样,区域性整体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贫困地区的一般性病根,现有的贫困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其三,贫困分布较为分散。解决当前的个性化深度贫困,需要我们党以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方式推进贫困治理。

全方位激发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

乡镇干部、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干部处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他们的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贫困治理的成效。因此,未来要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要用好政治激励。对于村干部,可以考虑在考录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中优先录用。对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在现有激励措施的基础上,要解决好“人走茶凉”“人回无岗”的问题。对于专业技术类的驻村干部,要明确驻村工作经历和实绩在其职称评定中的分量。对于乡镇干部,可以予以提拔重用,或者在现有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下,对在精准脱贫中成績突出的干部降低年限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基层干部长期的基层一线工作,积累了大量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基层发展和基层治理不可多得的人才。提拔重用不能一味地把这些基层精英调离基层,充实到城市或者机关当中。这样会导致基层政治精英流失,以及在新岗位中出现“外行”指导“内行”问题。可以考虑让他们就地发挥优势与专长,但要“高配”,也就是让乡镇干部享受副处和正处待遇。

要更加重视物质激励。党员干部是政治人,同时也是经济人。在重视政治激励、给予其一定政治待遇的同时,也要重视物质激励和社会激励。物质激励方面,在现有乡镇津贴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当前村干部的待遇在很多地方都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村干部“全职化”和对其实行“行政化管理”的背景下,这已经极大制约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导致村干部腐败的重要诱因,所以我们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的激励关怀机制。

在强调外在激励的同时,要重视内在激励。内在激励基于行为人的主观认同与内在需求,而外在激励基于外在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当外在激励与内在的主观认同、需要相一致时,激励所产生的效果才更持久。党员干部是政治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集合体。政治的、物质的激励是外在的、短期的,其激励效果呈现出效应递减的现象,而社会的和文化的激励才是内在的、长期的。在重视政治和物质激励的同时,我们还要重视精神激励,营造热爱基层、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社会氛围,让基层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尊重。

在保证负向激励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正向激励的作用。正向激励在于肯定、强化、弘扬某种行为,而负向激励在于制止、抑制、禁止某种行为。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出现了干部为了“干净”而不“干事”的消极腐败问题。基层干部最能把握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各要素各环节,但政策要求来自于上层。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协调的地方,基层干部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进行更为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但改革创新往往会被上级以“没有政策依据”或者“看齐意识”不强为由而制止和禁止。在个别地方,这种负向激励实际上产生了负功能。对此,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勤于干事的干部点赞。只要是没有禁止性规定,只要是出以公心而不是源于私利,是无心之失而不是有心之过,就应当鼓励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中落实上级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XDJ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彭红波:《中国转型期的国家动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作者:彭红波

第3篇: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

摘 要: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是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障。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构建务实的培训体系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三方面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党务干部;培训

党务干部是党的活动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务干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因此,党务干部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财富。不断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障。

一、树立正确的党务干部培训理念

1.消除“党务工作靠实践锻炼”的观念,树立加强培训、科学培训的理念

党务工作有其独特之处,它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程序。如果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党务工作谁都能做,一边干一边学,没有专门、系统的培训,仅靠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将造成党务干部理论思维水平低,抓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不了解等问题。不但影响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直接制约着党组织的活力和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

2.克服“将党务干部培训简化为办几天培训班”的做法,树立长期培训、系统性培训的理念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精,工作作风实,奉献精神强的党务干部队伍,是一项基础性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两、三天的培训班或者几次外出参观调研实现。短期培训无法根据基层党务干部知识现状、能力水平、队伍结构和现实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培训内容也只能蜻蜓点水,无法做到全面深入,培训效果一般,很难实现党务干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转变“为培训而培训”的观念,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培训理念

党务干部培训不是目的,而是打造一直素质高、业务精的党务干部队伍,为做好党建工作打下组织基础,提供坚实保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党务干部培训中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的建设不断面临新的形势,要围绕着中心工作,从大局出发,不断赋予党务干部培训新的内容,创新党务干部培训方式,开拓党务干部培训渠道。

二、构建务实的党务干部培训体系

党务干部培训要重实际,求实效,必须建立起一个以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为主体的务实有效的培训体系。

1.系统、实用的培训内容

政策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党务干部进行的政策理论培训,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容,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重点学懂学透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党务干部的理论培训就要跟进一步。政策理论培训必须在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党务干部融会贯通,将所学的政策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只有做到了理论上的坚定,才能实现政治上的清醒。

业务知识。一是党务工作知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基础知识是党务干部的必修课,包括党的换届选举,党员发展,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内民主议事程序,召集、组织、主持党的各种会议的程序和方法等,掌握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原则,做到办事有依据,使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有序、有效;二是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知识。要将本单位的发展历程、中心工作、业务形势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务干部首先要了解熟悉中心工作,才能实现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要推动中心工作发展。

工作方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头绪多,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务工作的传统内容和重要方法。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熟悉基本内容,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教育引导的效果,确保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基层工作上下左右关系复杂,必须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协调好各方关系的同时,还要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法。党员及时党务工作的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管理中要严格,服务中更要热情,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达到管理的效果。

能力拓展。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党务干部要做好充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这就要求党务干部培训不仅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国家的政策、制度、法规等,还应包含哲学、经济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前沿、热点问题、国际国内形势等相关知识,不断扩充党务干部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丰富思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按类别、分层次的培训方式

根据年龄结构、知识层次、职务差别,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务干部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根据担任党务干部年限的不同,对新任党务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系统开展业务和理论培训,着力夯实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党务工作知识、基本的党务工作方法;对在岗数年的党务干部,以查缺补漏为原则,继续抓好党建理论、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内容,重点开展本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对支部书记,重点培训如何落实“一岗双责,一肩两挑”要求,怎样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等;对组织委员,重点培训如何发展党员,如何抓党内生活制度落实,怎样做好党员日常管理等;对宣传委员重点培训如何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如何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怎样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等,把不同类别的党务干部培养成精通某项工作的专家。

根据党务干部行政级别的不同,对于中层以上党务领导干部,培训内容要突出对单位建设和发展客观规律的探索,突出对单位发展定位和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基层党务干部,培训要突出对基层党务活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突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理解,对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支部工作进行培训。

3.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手段

党务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内容是做人的工作。集中授课、专家辅导的单一培训手段不仅对提高党务干部的实际能力效果不明显,也难以满足党务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组织集中培训时,除了常规的专家辅导、专题授课外,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观摩调研等体验式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课题研讨、分析答疑等互动式教学的比例,让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通过培训使党务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开展日常培训时,一是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业务交流;二是以简报、论坛、微博、微信为平台,提供学习素材,展示工作成果;三是推广信息化培训,利用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开展培训,突破时空限制。

三、建立有效的党务干部培训机制

1.培训管理机制

培训资源管理。基层党务干部大多是兼职党务干部,除了党务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参加长期培训。这就要求发挥培训资源的最大效能,首先,要将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将培训多元化的,全方位的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中;其次,要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充实培训内容;第三,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理论学习和调研实践中的好方法,好措施要注意相互借鉴,推广应用。

培训过程管理。培训实施前,要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参加培训的党务干部特点,分析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主题,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合适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要及时充分地同参加培训的党务干部及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全面评估培训效果,查找不足。通过对培训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2.培训考核机制

建立分段考核与分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分段考核是按党务干部培训开展的时间段进行考核。分级考核是按层级,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进行考核,基层党组织对党务干部进行考核。分段考核和分级考核不是相互独立的,要根据统筹规划,在每一个阶段内,按该阶段的培训进展情况,分解任务,分级开展考核。

年初,要根据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党务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对基层党组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党务干部培训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务干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年中,要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培训计划情况,本单位本部门自主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各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务干部自学以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督促。党务干部要定期在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上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年底,要对基层党组织一年来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党务干部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进行考试,并对党务干部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把培训和考核的情况与奖励和使用结合起来,建立训用结合的考核机制。

综上所述,做好党务干部培训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通过构建务实的培训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把党务干部培训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去谋划和部署,自上而下地一级培训一级,一级带动一级,认真落实到基层,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

作者:卢晶

第4篇:如何当好基层干部

如何当好基层干部(转)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如何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饱满热情、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去,联系自己的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作为一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水平,具有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最重要是加强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当前,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只有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提高本领,干好工作。首先要学习政治理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学会运用其基本观点分析问题,指导实践。其次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政策理解了、吃透了,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把这些政策传达到群众中去,执行起来才不变形不走样。再次要学习市场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等经济知识。最后,还要学习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农村第一线工作,我们经常会遇到计划生育、宅基地纠纷等难题。能否化解、疏导和处理好这些难题,是衡量一个基层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我们要注意学会运用思想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而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是善于讲政策,做耐心细致说服教育的思想工作,使群众接受,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总之,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学,向群众学,在失败的教训中学。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求我们端正思想,改进工作作风。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就要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工作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在工作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和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出发,以我们正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决议决定变为自觉的行动,主动深入基层,主动深入群众,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涉及群众利益、群众要求、群众呼声的问题上,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厂要真正关怀,切不可漠然视之,而要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对群众提出的一时做不到或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做好宣传疏导、解释工作,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拒绝或不理不睬,以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

三、勇于实践,勤政廉政。

勇于实践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实践是亲知,出真知,求深知。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应该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人们常说:“情况明,决心大”。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基层干部首先要吃透中央和上级的精神,然后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包括镇情、村情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指示精神。同时,要注意听取群众的反映,要与群众多谈心、多沟通、多请教,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不能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照搬照抄,而应当吃透“两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勤政方面,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勤奋工作,真抓实干,热情服务,要出实招,干实事,鼓实劲,做到干净干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廉政方面,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淡泊名利,廉洁奉公,要带头不断校正坐标,讲修德,讲谦耻,讲荣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做到以民为本,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不计得失,老实做人,扎实做事,清白为官,勤恳为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楚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才能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从而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5篇:如何当好基层领导干部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普通群众接触、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直接决定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过程中是否走样,因此,加强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学习,要注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勤勤恳恳学习和兢兢业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过程、与群众接触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必须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范围,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学习,要有“挤”和“钻”的精神。一味强调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而忽视学习,就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却感到庸庸碌碌、空虚乏味,就会感到肚中无粮,心里发慌。基层干部不但要善谋大局,抓大事,做好具体工作,也要减少无谓应酬,不让琐事缠身,要挤出一点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先锋。基层领导干部尤其要务实地抓好本职工作,干部的职责是干事业,必须要培养勇于负责、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形成抓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求真务实,要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干部不但要有统筹意识,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亲自解决好具体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小事不愿做的干部,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份内的工作必须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对重要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必须慎之又慎,举轻若重。求真务实,要形成往深处做、往实处做的工作作风。基层干部不能热衷于“刷墙”、做表面文章、追求政绩工程,而要把群众需求的、群众所思所盼的事情做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群众谋利益,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求真务实,要养成身体力行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干好工作,关键是抓落实,体现在干部身上,就看抓落实的力度和成效,绝不能搞想法就是做法、做法就是经验的

假大空工程。抓落实,就是抓好从运筹到制定方案,直到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全面总结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取得工作成效,从而推动全局工作。

领导干部要做淡泊名利的典范。追名逐利是领导干部的禁区。要正确对待权力。只有珍惜、慎用手中的权力,为基层群众办几件大事、干几件实事、为社会作一番贡献,才能体现出权力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找到心理平衡点,多比贡献、比付出、比本领,不能比索取、比权位、比地盘。要正确对待职位。职位虽有高低之分但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共同使命;职位是暂时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不能躺在资历上吃老本,更不可想入非非、觊觎职位、追求升迁;如何发挥自己在该职位上的作用、完成该职位应尽的职责、作出该职位应有的贡献,才是应首先考虑的。

领导干部要做团结奉献的表率。团结是事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一要树立大局意识。讲团结,不是漠视党性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团结协作,要讲大局、讲正气、讲风格、讲理解。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践证明,一些班子不协调,形不成核心,主要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力。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敢于进行正确集中,又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副职干部,也要本着对集体负责的原则,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抓好落实,决不能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班子要明确分工,但不能分工不负责、分工如分家,要在集体的领导下,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维护班子的权威和团结,使班子成员都成为工作的骨干和团结的“粘合剂”。三要发扬奉献精神。领导者之间分工不分家,是工作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特点所决定的。工作中有互相交错的地方,就有互相补充的空间,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多讲奉献,多替别人考虑,只有在工作中为他人做出奉献,才能赢得回报,才能在相互协作中融洽关系,促进工作,实现“双赢”。四要保持光明磊落的坦荡胸襟。心胸狭隘的人,很难当好领导,甚至不能从事领导工作。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大度、大气,要有容人之量、纳言之胸,不能求全责备,即使碰到分歧严重的问题,也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以平和的心态、公正的态度开诚布公地商讨解决。

第6篇:如何当好基层领导干部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普通群众接触、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直接决定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过程中是否走样,因此,加强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笔者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是非明于学习,正气源于学习。”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首先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凡是善于学习的干部,本领都强,凡是不爱学习的干部,都不会有非凡的创造力,干不成大事业。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充分感觉到“知识危机”和“本领恐慌”,认识到自身不足,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认识到,能力和魄力只能依靠知识作支撑,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学习。学习,要注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学以致用,把勤勤恳恳学习和兢兢业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过程、与群众接触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必须把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和范围,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学习,要有“挤”和“钻”的精神。一味强调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而忽视学习,就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却感到庸庸碌碌、空虚乏味,就会感到肚中无粮,心里发慌。基层干部不但要善谋大局、抓大事、做好具体工作,也要减少无谓应酬,不让琐事缠身,要挤出一点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先锋。基层领导干部尤其要务实地抓好本职工作,干部的职责是干事业,必须要培养勇于负责、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形成抓实事、求实效的作风。求真务实,要养成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层干部,不但要有宏观决策,更需要从小处着手,亲自解决好具(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体实际问题。实践证明,小事不愿做的干部,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份内的工作必须驾轻就熟,举重若轻;对重要工作和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必须慎之又慎,举轻若重。求真务实,要形成往深处做、往实处做的工作作风。基层干部不能热衷于刷墙、做表面文章、追求政绩工程,而要把群众需求的、群众所思所盼的事情做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群众谋利益,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求真务实,要养成身体力行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要干好工作,关键是抓落实,体现在干部身上,就看抓落实的力度和成效,绝不能搞想法就是做法、做法就是经验的假大空。抓落实,就是抓好从运筹到制定方案,直到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全面总结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取得工作成效,从而推动全局工作。

三、领导干部要做淡泊名利的典范。追名逐利是领导干部的禁区。要正确对待权力。只有珍惜、慎用手中的权力,为基层群众办几件大事、干几件实事、为社会做一番贡献,才能体现出权力的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找到心理平衡点,多比贡献、比付出、比本领,不能比索取、比权位、比地盘。要正确对待职位。职位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共同使命;职位是暂时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不能躺在资历上吃老本,更不可想入非非、觊觎职位、追求升迁,如何发挥自己在该职位上的作用、完成该职位应尽的职责、做出该职位应有的贡献,才是应首先考虑的。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上”的想法,没有“下”的准备,是官本位意识的体现,必须摆正心态,正确对待。要始终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个人涵养,也是党员干部的应备素质。做领导干部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要善于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多站在下属的立场审视自身。

四、领导干部要做团结奉献的表率。团结是事业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关键是如何做的问题。一要树立大局意识。讲团结,不是漠视党性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团结协作,要讲大局、讲正气、讲风格、讲理解。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践证明,一些班子不协调,形不成核心,主要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力。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敢于进行正确集中,又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副职干部,也要本着对集体负责的原则,积极参与决策,带头抓好落实,决不能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班子要明确分工,但不能分工不负责、分工如分家,要在集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的领导下,互相支持、相互配合,维护班子的权威和团结,使班子成员都成为工作的骨干和团结的“粘合剂”。三要发扬奉献精神。领导者之间分工不分家,是工作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特点所决定的。工作中有互相交错的地方,就有互相补充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多讲奉献,多替别人考虑,只有在工作中为他人做出奉献,才能赢得奉献的回报,才能在相互协作中融洽关系,促进工作,实现“双赢”。四要保持光明磊落的坦荡胸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狭隘的人,很难当好领导,甚至不能从事领导工作。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大度、大气,要有容人之量、纳言之胸,不能求全责备,即使碰到分歧严重的问题,也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以平和的心态、公正的态度开诚布公地商讨解决。

第7篇:如何当好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

————任前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了公司人资部举办的为期一天的任前培训班,通过书记的领导科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阐述,总监对财务知识的讲解,省委党校教授的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报告以及观看廉政教育片,感觉收获颇大。对我们提出的三点要求,使自己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结合这次所学,有几点感悟。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三勤”。即勤于思考、勤于调研、勤于实践。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学习,学习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需要,不断吸纳好的理论及管理知识和方法,认真学习党中央及集团各级组织的会议精神,正确把握工作的方向。其次要善于剖析,“学而不思则罔”,学后要认真结合自身的经历、自身的职责,做到融合,找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勤于调研,就是要做到“脚勤”,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公司发展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勤于调研,就是要做到“嘴勤”,与各层面的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沟通了解工作执行上的偏差,及时修正。勤于调研,就是要做到“眼勤”,调研中不能停留在汇报交谈上,要用眼睛核实,保证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勤于

实践,就是要真抓实干,掌握了解了再多的情况,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推进工作,那也是白搭。勤于实践就是要把了解的情况与公司的经营发展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推进,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有谋善断”。基层领导干部既是上级各项任务的执行者,同时又是基层企业的决策者。“有谋”就是“有所谋,有所不谋”,基层领导是基层企业宏观的把控者,就要能掌握各种具体事务性工作的总体规律,懂得提升至管理方法的改进上,不能陷于具体事务工作。基层领导是基层企业的决策者,就要在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全局工作的谋划上下功夫,使企业发展经营的大局不发生变化。“有所不谋”就是要学会正确授权,充分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做到各付其责。不能事无巨细的干涉具体工作,减少员工对上级的依赖。“善断”就是要有坚持原则决断的勇气,基层企业面对的问题千变万化,经营工作中的风险、难题也会经常出现,基层的领导要能在问题、难题中正确辨识风险,正确对待风险,利用好监察及法律平台依法依规做出决策。同时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主动决断的勇气,要能把握大势,知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走,当断不断,留下隐患。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修身”。基层领导是基层各级人员的表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影响整个企业工作状态的关键。“修身”首先面对得失,应有淡然处之的心态。得多少?失几何?得失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内在信仰和道德良知,

党员、干部也不例外。面对升迁、荣誉、成就,党员领导干部要知足常乐;遇到困难、挫折、失败,也当“三省吾身”。正确面对得与失,就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修身”就是面对权力,应有用之于民的心态。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知道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方能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才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修身”就是面对困难,应有愈挫愈勇的心态。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始终立足现实,客观看待现实,准确把握现实,积极改造现实;应有直面现实矛盾和问题的勇气,积极开拓创新,敢于克难攻坚,不断推动各种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改变旧面貌、开创新局面。“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不断加强自身驾驭全局的能力,营造企业的良好氛围,开创好公司工作的局面。“修身”就是要加强对干部廉政准则的学习,带头执行好廉政准则,做好廉政的典范。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有责任”。责任,简言之,就是分内应该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无数经验和教训都表明,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再艰难的历程也能高歌前行,再危险的环境也能笑看风云,再尖端的高峰都能攀登超越。反之,没有责任意识,或者责任意识不强,小沟中也能翻船,小事也会酿成大祸。“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只有每个人都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地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稳

健前行。“有责任”就是要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具体工作不推脱推诿,认真把自身的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重执行”。上级的各项任务的实现都要体现在执行上,才能取得成效。“重执行”首先是要善于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度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保障,良好的制度能有力推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重执行”就是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监控,布置任务时要把时间、责任人、措施、目标等关键要素安排好,不断掌握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纠偏。“重执行”就是要做到“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中,发挥各人的专长,能把工作完美地做好。“重执行”就是要做好“借势”发挥,“借题”发挥。利用好各种大势,把握好环境,推行难题的解决。

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善培养”。我们的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保证一个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需要有后续力量。基层领导干部始终要有教书育人的工作态度,做好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善培养”就是要在制度上有保证后备力量健康成长的机制,从制度上加强对后备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善培养”就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多关心,多关注,给合适的平台担重任,挑大梁,及时了解工作情况,正确疏导存在问题,促进其成长。“善培养”就是要谋划好整体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不断加强干部队伍以及技能队伍的建设,始终为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基层领导干部立足基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承担责任,

做好执行力的建设是一个领导干部本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才能不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不愧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认识,不当之处,肯请指正。

第8篇:浅谈如何当好一名基层组工干部

7月22—24日,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县委党校举办的全县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三天时间转瞬即逝,培训期间良好的组织形式、周到的活动安排、丰富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员学员间相互理解、积极沟通的种种情景还时时涌现于脑海中。回顾培训过程,诸多感慨,诸多收获,现就如何当好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谈下我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学习是提升境界、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工作多数是管人的,政策性、程序性都很强,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工作失误,影响到自身形象。比如党员发展、干部考察、换届选举和档案管理等工作,程序严格,各项具体规定必须牢记于心,并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就决定了要想当好一名组工干部,必须注重学习,不断“充电”,应主动去学习有关文件、政策、法规等精神,学习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程序、环节、原则等内容,做到烂熟于心、运用自如,成为组织工作的“活词典”。努力做到本职业务精、相关业务通、其它业务懂。努力成为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业务通”。

二、勤奋刻苦、培育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工作任务繁重,领导和群众的期望值高,因此,组工干部应树立勤奋刻苦、爱岗敬业奉献精神。敬业,就是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对组工干部做工作、干事业的最基本要求。首先,组工干部要有责任心和敬业心,在爱业的基础上去敬业,在敬业的基础上去创业。视事业如生命、重如山,始终如一地爱岗敬业,勤政务实;倾注真情,竭尽全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由“他为”“他律”转为“自为”“自律”,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做努力工作、乐于吃苦的模范。信心百倍地去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公道正派、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组织部作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客观上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履行好“服务员”的角色,成为干部、党员的贴心人。善于接待走上门来的干部、党员和群众,防止和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良好风尚。应努力做到对人热情,不横眉冷对;虚心听事,不盛气凌人;耐心答事,不拖拉推诿;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对待心里有情绪的党员干部群众应多一些关怀,公道正派,以理服人,多用法规政策说话、多用道理说话、多用感情说话。

四、争先创优、树立大组织的新观念。把组织工作放在大局上来把握,不断拓展组织工作领域,延伸组织工作触角,使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社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融为一体,用争先创优意识谋划工作、指导工作、推动工作,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组织工作新的突破。

第9篇:如何当好基层主官

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主官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基层来说,主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班子”战斗力的强弱,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当好主官,除了统缆全局谋划发展蓝图外,还要围绕“五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好)做到“五有”(有知、有德、有为、有威、有廉),用高尚的人格赢得群众的信任,带好队,服好务,与广大干部群众谋发展。

一、加强学习,做到“有知”。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基层主官要做好学习的表率。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学习是主官必须攻克的一道坎。一是要学政策,学理论,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锻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侵袭的能力。二是要学实践,长本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党委身处最基层,从实践中来,要自觉学习人民群众的劳苦精神和拼搏精神,凝聚民众智慧,集思广益,耐心地向普通群众学习请教,把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凝聚到发展上来。

二、加强修养,做到“有德”。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品德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执政的好坏。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塑造领导者的形象,有助于增强领导的影响力,有助于创造健康的组织气氛。一要有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时刻以党和

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树立大局意识,抓住主要矛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用人格魅力感召部属。主官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做官先做人,以身作则,处处作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搞阴谋诡计,自己首先要光明磊落、为人忠实、表里如一。主官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有好的官德,把清正廉洁作为成事之基、立身之魂,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三、加强锻炼,做到“有为”。

作为主官,要努力提高领导能力,靠能力来驾驭形势,统揽全局,统领队伍,推动工作。一是要会谋事。主官必须要有科学决策的能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决策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多方论证,集体研究形成决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二是要会干事。要多谋善断,多分析思考,多思考才能办法多,办法多才能做到善断,避免工作失误。三是要敢干事。主官应敢于拼搏、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克服因循守旧,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敢闯敢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四是要干成事。主官要督战一线,查找问题,加强指导,勇于解决棘手问题,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迎刃而解。解决棘手问题,一是吃透问题,找准症结,借助多方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二是敢于触及矛盾,敢闯敢试,快速处理到位。

有为还表现在作风上的雷厉风行。基层主官是全体干部群众的表率,一定要带好头,做合格的“领跑人”。一是要带头勤政为民。为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真正为群众办事,群众就会拥护你。所以,主官一定要有务实精神,根据本基层的

实际情况,把经济建设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总之,只要我们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千方百计让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我们就能永远得到支持。二是带头开拓创新。在创新上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摆脱“言必有据,行必据典”的教条主义,摒弃保守封闭、故步自封的思维方式,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闯出自己的天地,干出自己的特色。

四、加强团结,做到“有威”。

作为一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必须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做到以诚容人。抓好团结是凝聚人心,增强整体班子战斗力、凝聚力的有力保证。一是要容得下不同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不同意见应该能听得进,容得下,让忠言入耳、入脑、入心。主官如果头脑不清醒,就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牵着鼻子走,就容易掉进陷井。二是要能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容人之短不是姑息迁就,不是任其发展,要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总结经验教训,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和危害,从而逐步改正缺点。三要防止搞小团体、拉帮结派。作为主官,只有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一得一失;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不计一时一事的好恶;以德为本,不计一丝一毫的私利,才能团结一班人,激励一班人,才能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五、加强自律,做到“有廉”。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重点在领导干部,关键也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不以身作则,就带不出好兵;

领导干部不做出好样子,就带不出好的风气,就出不了战斗力。这就要求主官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一是要不图虚名,一心为公,树立一身正气。二是要爱才、善选才、会育才,通过不同层次、多个方面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三是要做到“四慎”,即慎权,做到权为民所用。慎微,勿以恶小而为之。慎欲,经得起各种诱惑。慎独,加强自我监督,每时每刻管住管好自己的言行

上一篇:安全驾驶协议下一篇:个人理财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