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 引发高校的扩招并带动普通高中的热门火爆, 使中职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保持中职校的发展, 中职校所处地区取消了中职校学生入学的成绩, 实行免试入学, 只要愿意上学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所招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降低。
在教学中, 根据平时的观察、相关调查和专项测试 (力学、运动学、电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格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教师据此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 (同质分组, 异质分组等) 。同时, 根据学生的特点, 需求和发展情况, 建立灵活的进入退出机制。比如某同学原先分在乙组,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展, 也可以进入甲组。
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发展每个学生为理念,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可能性, 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不同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 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这样“差异教学”的发展目标是“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例如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这门学科目标, 根据组别中学生的具体情况, 目标梯度为:低——认识汽车电器设备各系统组成的元件 (部件) , 能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检测仪器检测元件;中——在上一目标的基础上, 知道各系统组成元件的结构, 能对简单汽车电气故障进行诊断分析;高——在中等目标的基础上, 学生要了解各个元件的工作情况、系统的工作原理, 能够分析故障原因, 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任务引导分组完成”式教学组织形式, 即根据学生人数随机的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学生以组为单位坐在一起,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主要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的学习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然后以组为单位交流总结。任务 (学科目标) 的设置一定要分层设计, 交流时教师要面向各“组” (本项按差异分的组) 学生交流相对应的问题。其基本模式为:问题—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总结—拓展。例如对汽车“传统点火系统”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设计问题及对学生的要求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一:点火系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作用中的“做功顺序”和“适时”?对处于低层次组的同学只要知道点燃可燃混合气就符合要求, 对处于中等层次组的学生则要求需理解按“发动机做功顺序点燃混合气”;对处于优生组的同学则要求还要理解“适时点燃混合气”。问题二: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元件 (部件) 及作用。对低组部分的同学只需要知道有那些部件组成即可;对中等组别的同学还要了解各部件的作用;对高等组别的同学另外还要理解部件作用的原理。比如点火线圈产生高压的原理, 离心点火提前机构的原理。
在练习教学中, 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分类设计不同梯度的题目, 对于尖子生, 要求高点, 做一些比较综合的题目, 对于中等生, 要适当降低难度, 或者将难度较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目, 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 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 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 这样就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
差异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 并考虑到各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 体验成功的快乐。差异性多元评价方式体现在: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的操作原则, 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辅导中, 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拓宽、加深上;对于学习成绩欠缺的学生, 辅导的内容侧重于掌握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 辅导的内容侧重放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辅导, 力争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进步。
总的来说,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老师应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能力的差异, 在教学设计上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做到发挥自己的长处, 学习他人的长处, 并取长补短, 优劣互补, 全面发展。
摘要:近年来,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同时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经过了一个自然选择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但是, 同进职业中学的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为最大化地满足每个学生各自的发展需要,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教师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举措。
关键词:现状,差异,理论,教学举措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郑金渊.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 程向阳.差异教学的教育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
[4] 郭英慧.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差异教学[J].科教文汇, 2009 (2) .
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06-05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10-09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06-1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方法论文10-03
中等职业学校调查报告10-18
中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06-1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卡管理制度05-25
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指南11-03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总结5则范文06-19
蚌埠市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