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精选8篇)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1

一、提高读图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思维方式单一,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开始学制图时普遍感到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坚持自始致终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贯穿到制图教学每一章节。从点、线、面的投影理论开始,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由空间立体向投影面转化的想象能力。学习几何体截交线、相贯线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面对平面线框,不知是斜面还是曲面?是凸起还是凹陷?想不出形状,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如:圆柱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棱锥体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建立空间概念。此外,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球、螺母、粉笔盒、三通水管等,让学生感到制图课所学的知识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对于复杂的图形,不易找到实物教具,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逼真的演示,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降低读图的难度,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陷,消除学习制图的畏难情绪,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读图能力,必须掌握好投影规律和图形分析

掌握三视图间的投影联系,掌握基本形状和位置关系,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前提。从点、线、面的投影开始,教师必须透彻讲解正投影的三个基本性质“不变性、积聚性、类似性”的具体含义,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投影作图时,教师应详细讲解三视图的概念及其投影规律,使学生透彻理解三视图位置关系,视图与物体六方位关系及学会运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等投影关系。学生对投影规律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在识读图样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投影规律讲解与渗透,为后续读图识图奠定理论基础。

教师要提高读图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分析能力。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是常用图形的分析方法。形体分析法从特征视图入手,对应其他视图分析它们的形状特征,最后综合起来想象整体形状。对形体清晰的图形,只采用形体分析法就行,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形体,还要用线面分析法来解决读图中的难点,形体分析法是明主体,线面分析法是辩细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例题,如通过给出组合体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来培养和检测学生运用图形的分析能力。组合体读图过程应先看主要部分,后看次要部分;先看容易确定部分,后看难于确定部分;先看整体形状,后看其细节部分形状;先用形体分析法作主要分析,后用线面分析法作补充分析,最后综合起来想形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形体分析,经过一定时间强化训练,学生提高了图形分析能力,很容易就能从平面三视图想象出空间物体,读起图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

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必须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呈现图文、动画和声音等功能,并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科学性等优点。在读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可利用Auto CAD、Authorware、Powerpoint等主要软件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复杂的组合体三视图识读时,学生想象力不足,读图遇到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三维实体图形或剖视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图形形成及画图的步骤,学生就很容易想象出空间物体,读懂图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点,对比较抽象难懂的图形进行反复演示、重点讲解,务求使学生掌握好难点和重点。例如基本形体的截交线与相贯线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师在讲授时注意利用计算机的图象系统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平移、旋转和着色,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直观感性的表象,可达到化难为简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教得其法,学生学得轻松。多媒体教学给制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四、提高读图能力,必须加强绘图训练

绘图是将实物用正投影法表达在图纸上,是从空间形体到平面图形的表达过程。读图是依据平面图形想象出空间物体的结构形状。读图和绘图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教师从画图能力着手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事半功倍。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机械制图教学两大主题,但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机械加工和机械设备维修工作,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为主,应加大读图训练,减少画图的分量。但不要片面地认为只有读图作业才能培养识图能力,读图教学中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精简的绘图作业。例如给出两个视图或是不完整的三视图,由学生画出完整的三视图,由易到难进行绘图训练。可采用手工绘图,也可采用Auto CAD软件进行绘图。布置这类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画图作业来增加和巩固读图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总之,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提高与绘图训练是相互促进的。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农村中职生,自信心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91-02

近一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全球实体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中国许多外向型企业也受到严重冲击,企业不景气造成的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步履维艰。

“毕业就等于失业,上岗就等于下岗。”就业神话的破灭让许多家长开始质疑“大学”、“高考”在新时代的就业含金量,这种信任危机更使“读书无用论”在沉寂多年后重新抬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何况是我们这些中职生呢?”这句话已经成了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流行语。于是,课上不听讲,下课不做作业,泡病号、请长假,甚至退学等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都充分反映出中职学校学生对自身前途缺乏自信心。十九世纪美国铁路业的巨头范德比尔特曾经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因此,如何尽快扭转当前这种局面,让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尽快自信起来,成为学校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学校应该大力宣扬国家的各项相关政策,引导学生认清未来发展趋势

所谓“危机”,就是“有危也有机”。能否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下看清未来的趋势,既是学生养成国际化视野的一个契机,也将直接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学校应利用今年两会召开的契机,带领学生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学习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和就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指导性意见。学习今年年初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将采取就业失业救济。2008年10月1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河北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职业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河北省职业教育规划。这一系列的政策表明,国家是重视职业教育的,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正由沿海向内地蔓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亚洲开发银行在2008年5月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警示,中国在劳动力方面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短缺制约了企业制造水平,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整个中国正在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人,尤其是河北省所处的环渤海经济带更是时刻都需要各类工种的人才。经济危机只是暂时的,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对

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鼓励学生把目光看远一些,认清形势,就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2 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学校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进来”就是有计划的请周边的知名企业家、高管来学校做报告,给学生指点迷津;有计划的请那些已经就业的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走出去”就是有计划的组织各专业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实习,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受生产的热火朝天,提前熟悉自己的未来工作,从而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比赛,如:专业技能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百科知识竞赛……为有这方面特长的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体验中找回纯真,在快乐中找回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乐趣和竞争的意识,让他们明白: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参与,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乐趣,才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3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阴 影,奠定自信基石

刚刚跨入职校大门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刚刚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自卑心理十分严重。一方面认为自己太笨,不是学习的料;另一方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前途迷茫、悲观失望,因此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这时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理智的分析,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

1)对学生进行长成教育。对学生进行长成教育,要使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都要经过挫折和失败才能修成正果。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能借鉴,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都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也不能例外。最重要的是学生们要学会正确地评估暂时性失利,越是挫折越要激发自己的斗志,不要让一时的失利蒙住自己的眼睛,丧失自信心。 学生们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断地追求才能获得成功。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期望值。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次期望心理实验,教师通过眼神、笑貌、音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无形中使得更加自信的孩子们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老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其原因在于教师的这些行为促使奋发向上的激流在学生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实验表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3)教师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育人理念。承认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及平时生活中通过语调、表情、体态语、目光等向他们传递信任和暗含的期待,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自觉努力去实现,不断地逼近自己的远景性期望。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感觉到教师始终关注爱护着他,久而久之其自信心会大大增强,学习行为也会变得积极主动。

4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其核心是“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学校需要搭建舞台,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激起更大的动力,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学校要花大力气抓好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了解,了解行业对员工能力的需求,以便学生在学校期间加强相关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本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了解了行规,又知道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回到学校后也能更好地加强针对性训练。针对职高生学习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从淡化理论、强化动手能力入手,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经历与快乐,来增强自信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深化。

中等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3

——谈中等生自信心的培养

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赵志忠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己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它对小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自信心在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学生必须的“心理营养”,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免疫系统”。一个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发挥内在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著名教育学家范德比尔特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所以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势在必

如何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

(一)让中等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

信任是培养自信的源泉,中等生往往认为是自己不行,因而产生一种自卑感,对活动失去信心,老师如果在这个时候通过言语或表情,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我们教师的信任、鼓励,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次在布置教室时,同学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抄写作文,还有的在做折纸。班里有一个叫白玉的学生平时很少说话,学习中等。他先是小脸蛋涨的通红,后来低下头趴在桌子上留下了眼泪。我走到他的面前问“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他说“没事。”我又问“是同学欺负你了?”他摇了摇头并小声地说“我真无能!真没用!”我似乎明白了,就问“是不是你也想帮助咱们班出点力,却帮不上?”他用力的点了点头。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其实你已经为咱们班出过力了。不但为咱们班,而且也为咱们学校争过光。还记得上次校园文化展示吗?你做为小讲解员,讲解的是那么的精彩,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你。”这时他眼里流露出一丝骄傲,也慢慢地抬起了头。我接着说“这次你还想再为班里出力,我很高兴。将来学好本领一定会为班里出更大的力的。”他高兴的点了点头。

人的潜力很大,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只用了人的潜力的百分之十。所以,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才,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成功的前提。

(二)恰当鼓励,使中等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现代的儿童教育观倡导对孩子鼓励。要使中等生建立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地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当场表扬,教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我经常鼓励他们:“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相信自己,你肯定行。”并一次次的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就是这么简单的鼓励,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班主任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使中等生在体验中获得自信

让中等生不断去体验成功,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建立起来。别要求过高,设计操作任务的难易程度一定要以让他“踮着脚够得着”为准,一定要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逐渐“充气”。当孩子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孩子的心理素质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收获经验的是老师,体验成功的是孩子。我在生活中还给孩子创设很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其自信心。对那些自我形象不佳、学习困难儿童,更是要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在已经产生的错误中让学生学会如何避免同一错误的再次发生,让其体验成功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使中等生在集体影响中获得成功

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的人们都有这样的共同认识,李云龙带的队伍是一个作风硬朗,打仗嗷嗷叫,勇往直前的队伍,他的团就是一只嗷嗷叫的野狼团,每一个战士都是一只嗷嗷叫的野狼。李云龙说过:“每一个军队都要有自己的灵魂!都要有自己特有的气质!”一个班集体也一样,要有自己的班魂,有自己的特点。

良好的班集体是影响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温床,一个宽松和谐、开拓进取的班集体,能使多数成员形成活泼谦虚自信向上等个性特征。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的,都生活在集体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集体的评判。集体常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凝聚在一起,通过活动来达到集体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因而我们应珍惜集体的每一次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行为的评价而进行自育。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在活动的参与中建立团结协作的精神,利用活动的自育功能鼓舞他们的斗志,从而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

我们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不爱读书,经常缺交作业,上课搞小动作。我了解情况以后,任命他们当了组长,要求他们在管理别人的同时,首先要管好自己,要会关爱组上的同学,组员才会服他们管。结果,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有缺交作业的现象,上课搞小动作的现象也少多了。元旦前,我让各组准备3-5个节目,布置完后,各组组长就非常来劲,带着组上的学生积极排练。元旦到了,在联欢会上,各组的节目异彩纷呈„„在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是他们的自信心大大的提高了。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约束力量。它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自愿的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奋发努力,并以能为集体出力、争光而感到由衷地喜悦和自豪,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积极向上、热情、自信的优良品格。

(五)评价上改变标准,使中等生建立自信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也就是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例如,法国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业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学生的评价就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和性格等。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因此,学校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潜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巨人”。培养起中等生的自信心,就会激发其潜能,释放出无可比拟的力量,促使他们学业进步、事业成功、身心健康。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作为一名教师或者班主任,让我们在关心班级里优秀学生和较差学生的同时,分一份关注给班中的“中等生”吧。相信有尊重的土壤,激励的种子,体验成功的雨露和睿智分析的阳光指引,中等生自信之花定能争奇斗艳。

用爱点燃希望

——谈中等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4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 教学定位

论文摘要:社会在高速发展,技术也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种常态。本文通过对目前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以及市场就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帮助中职教育找到计算机教学的准确定位。

现今社会,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那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意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的人。中职教育就是以培养工作在第一线、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计算机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给中职计算机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人们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关注程度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逐渐高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定,应该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过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进程的不断发展,在高等院校扩招分散生源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入学门槛逐渐降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员数量及质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职学校审批不严格,盲目扩充,致使计算机专业招生生源的专业基础差且认识不足,学校的硬件设施较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又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业率逐渐降低。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如何定位,归根结底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因为专业课程的设定决定了教学定位,从而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去向。

1.重视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从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原理开始教授,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触类旁通,较快地接受新的计算机技术。虽然,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企业工作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但计算机的专业理论和基本原理对于学员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仅只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和可持续性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思维能力及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强调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而且要刻意强调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技能中,更应该通过所学的技能,思考探索自身掌握的专业技术应该到工作中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自我的价值,让自己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要培养主动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敢于探索求新善于思考的专业技术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首要应该以中职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时,应该对应往届的毕业生就职去向做好全面的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中的工作表现评价,了解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招聘市场在各种渠道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以及往届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的反馈。从调查中综合分析总结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学校目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哪些差距,根据这些情况分析设置出合理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这样学生才能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学到真本事。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尽量减少教师理论知识的单向讲授而脱离实践。由于在较多计算机类的工作中,例如速录、编程等都需要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这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应该趋向于实践应用方面。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偏向于应用型人才,这里的“用”,指的是实用。这就要求各大中职学校在设置学生的学习课程时,必须以市场的`发展为依据,进行课程的调整安排。课程的教学均应突出实用性,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现阶段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训练学生软件技术的应用技巧为主,积极追求“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但值得强调的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何种软件以及训练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这均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市场就业竞争力。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学习使用的软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选择计算机教学软件时,必须充分做好市场的调查,紧盯市场需求的变化,重点将“实用”原则贯穿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市场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专业定位方向应该由社会就业需求方向决定。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找到自信和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学会专业技能在社会竞争中能够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企业的青睐。因此,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定过程中,应该多加考虑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实际应用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步入市场后,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一证多牌”是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途径之一。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如同其生命线,而学校的生产产品是学生,只有合格的学生才能为学校获取更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除了要与同层次的毕业生进行竞争外,还要和高等院校的高学历的本科、专科毕业生竞争,就业压力十分重大,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一证多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证”是指毕业证,而“多牌”则是指多种技能牌证,例如劳动局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二级合格证以及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等,中职学校可采取强制性方法,规定学生必须拿到至少一张技能牌证才给予颁发毕业证书。总之,对于学生而言,多一张技能牌证,就能够为自身多铺设一条就业路、为自身赢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十分有利于毕业过后的就业。此外,中职教育还应在政府的支持下,与社会中企业联动,定向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以便在保证学生在中职教育后具备应有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三、改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改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应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应该明确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后根据社会市场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制定。其次,中职学校选拔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注重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还要高度重视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在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这就需要教师也要自觉更新知识。以往,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学习了公共教育理论,表面形式较多,并未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来严格要求自己。现今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教师要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必须不断地自学或是积极到高等院校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新的计算机理论以及新软件的使用,增强自身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施教,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最新知识与技能,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是十分有利的。最后,中职学校应确保计算机专业教学设施的完善,及时更新计算机教学需要的软件及硬件设施,重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实践应用。

总之,中职教学中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注意计算机是一种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根据生源、市场需求以及师资教学设施情况设置。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认同,中职的学生就业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应该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芽,《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定位》[J],《大众科技》,

2.潘兰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刘文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0.

4.刘玲,《浅谈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J],《成才之路》,2010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5

1. 职业中专院校足球教材要反映职业教育的特色, 适应职业中专院校体育的主体需要

首先, 职业中专足球课教材应选择锻炼价值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科专业特点的运动内容。这些内容具有可观赏性和可参与性, 而且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然而现代体育科学认为, 竞技运动有着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一面, 因此我们要仔细研读新版《健康与体育》的教材, 使其在不失可观赏性和可参与性的前提下, 降低难度将竞争向娱乐转化, 向促进发展职业所需体能素质方面转变, 向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发展。本课我通过一系列的游戏, 和学生自评互评, 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发展耐力、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本专业的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次, 选择足球教材要体现学校专业特点。职业中专足球教材的选择要结合学校专业特点, 与专业实操课程相结合。侧重于“发展本专业职业活动所需体能素质”这一主题, 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日后实际工作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身体的适应能力的相关教材, 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体能训练,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第三, 适应学校体育的主体需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大多数学生是在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即使上了高中也难以考上大学的情况下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的, 以谋求学些技术专长, 能够生存于社会。因而这些学生虽然文化成绩不是很高, 但通过问卷调查, 80%以上的学生都爱好体育, 热爱运动, 特别是男同学, 思想活跃充满朝气, 热爱足球运动的居大多数。也就是说足球这一体育项目在中职学校中拥有广泛的学生基础, 便于教学的开展。

2. 职业中专院校足球课程应充实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内容

我国职业中专学校教育为职业定向教育。基于这一特点, 在足球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身体训练, 增强体质, 防止各种职业疾病,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职业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学生要适应将来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 包括根据职业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 如模仿劳动动作的某些特点的身体练习。本课我选取哑铃操就为了提高学生上肢力量, 从而为将来的烹饪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适应职业教育的主体需要

以往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主体需求。职业院校体育的本质存在由“三基”目标取向, 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突出健康目的, 构建了“运动参与、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素质”7个学习领域, 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 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设计体育教学新模式, 即“足球课+实用身体训练课”教学模式。

4. 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 在获得知识中学会职业技能

跑、跳、投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方式, 在足球运动丰富的内容中包含了类似的活动。就足球运动的主体而言, 其本质的特点是与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相一致的。因此, 足球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观, 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本质, 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5. 足球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技能发展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创造一个有益于技能发展的教育环境, 采用一些具有特色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来实施教学, 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职业能力发展的氛围, 从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着手, 鼓励职业意识的萌芽, 继续培养学生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 使学生对变化着的外部条件能够适应, 能摆脱惯性, 改变定势。足球教学以动作教学为主, 其教学过程特点与动作的常规性、复杂性、艺术性等特点直接相连, 紧密结合。只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 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结语

目前高职职业中高专足球教学仍存在着许多亟须改革之处, 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转变教学思想为先导, 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足球课程目标要适应社会需求, 教材要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实效性, 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重点侧重于发展本专业所需的体能素质的教学思想。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常规教育到职业教育、传授型教学向职业型教学转型, 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足球教学和职业教学的特点, 就中等职业学校足球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论述, 以拓展继续创新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6

一、高中生应当掌握的数学思维能力

简单地说,思维是一种思考,是通过各种方法对感性叙述进行剖析并转为理性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数学是应用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逻辑性、条理性、开放性强,尤为注重“思考”。鉴于数学学科本质及特性,高中数学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掌握以下几种数学思维能力。

1. 抽象思维能力。数学常用符号来表达抽象事物间的复杂关系,这些表达是抽象定义的,学生要想了解这些,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 概括思维能力。复杂、多样的事物关系反映到数学中是庞杂的,需要用到概括思维能力将它们整理成数学模型,所以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对提高他们数学素养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连贯起来,对数学知识体系形成一定认知能力。

4.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对数学判定的反转思考,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新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5. 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对立体几何提出的,学生一旦形成了空间想象能力,便能更快捷、更形象的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6. 发散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相对灵活的,教师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有一定过程的,要结合学生现有思维特点及教材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去除陈旧的解题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数学解题思维。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处于趋于成熟的过程,高中数学难度和容量上的激增容易造成他们形成一定的思维障碍,倘若教师做不到“教”与“学”紧密结合,一味采用题海战术,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所以要认真考虑学生思维特点及个体特点,基于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深入了解学生思维特点,打破学生思维定式。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特点及其不足要有个深入了解。主要途径有谈话交流、诊断性数学题测试、解题错误等,从感性、理性两个角度增进对学生思维认识,发现学生思维上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渗透求同存异思想,帮助学生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维定式,明白何为数学思维。

第二,结合现实生活例子讲解知识点,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应用领域最广泛的科学,源于生活,这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基础。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知识点,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科学之间的距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教师可以对课本中的一些题目进行改变,使其贴近生活。例如,“用完全一样的六根牙签摆出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牙签是我们平时都有接触的,学生完全可以动手操作。一个正三角形需要三根牙签,四个正三角形需要十二根牙签,那么如何用六根牙签摆出四个全等的正三角形? 考验的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只有摆正一个立体的正三角形,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认知。

第三,在研究解题思路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研究解题思路和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应试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在教师引领学生研究解题思路和方法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看重的不只是找到答案,更在于解题的过程。解题需要审题, 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方向,经过分析后才能确定如何解题,这过程正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最佳途径。实际上学生解题时常常会出现一种直觉思维,这是学生在平时思考如何解题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看到题目,脑海中直接反映出可能解题的方法,而这一种数学的直觉思维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后的结果。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但不能片面的将其看作是数学教学的唯一重点,还要注重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重中之重。

第四,适当进行变式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所谓的变式教学, 就是从不同角度去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多角度看到一个数学问题,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这一种思维能力的形成,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快速提升,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是有裨益的。教师教学中应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数学思维有个深刻认识,在授课过程中讲策略、讲方法地逐步渗透数学思维,让学生对数学思维产生一定认知,并学会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数学”的真正价值。

摘要:高中数学逻辑性、复杂性较强,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要求高,因为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数学成绩。重点探讨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提倡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时刻渗透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中等职业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7

1. 把握教学现状、计算机专业能力目标的定位

培养中职学生能力, 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现状, 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 计算机基础较差, 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在有些农村乡镇中学, 计算机教学设施不完备, 以致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计算机。即使有些学校有计算机, 但没有专职教师, 课表中虽有计算机课, 但形同虚设, 偶尔上一些计算机课, 也就玩些游戏或简单打字。与此同时, 在有些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性、抽象性强, 实际操作比较复杂和困难。这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成为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 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因此,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教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使他们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采取“重基础, 创条件;重赏识, 多实践;重自学, 多创新”的原则。在理论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点, 能理解实践操作的含义;在实践方面, 要求学生能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应用方面, 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 其首先要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以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灵活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和应用开发, 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更好地学以致用, 便于他们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专业性质, 运用已有计算机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该专业目标能力培养内容可确定为:“一个基本功, 三个突破口”。一个基本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应用基本计算软件软件的能力, 能够胜任普通单位的办公业务。三个突破口分别是计算机设计能力、图形制作能力、网络和硬件维护能力。图形处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广告设计、照片处理、动画制作等工作;网络和硬件维护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中小型局域网的组建、维护和管理工作, 能够处理常见的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其中基本功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具备, 三个突破口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具备其中之一二。

2. 专业目标能力的培养

2.1 整合现有课程体系

围绕上述专业目标能力的培养, 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专业课分为四个大模块, 分别对应上述四项专业目标能力。建立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三种类型课程的学分制课程体系, 使学生既达到中职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 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使教学内容按照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整合与优化。注重实训环节, 给学生一个实际工作中真正的课题和项目, 在完成课题和项目过程中锻炼学生立项、调研、开发、总结、答辩等各项工作能力。工作中需要什么, 学生就学习什么, 即“基于工作的学习”;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什么, 我们就给学生培训什么, 即“针对工作岗位的培训”。在第三学年, 有半年的时间, 学生集中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

2.2 制定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计算机专业目标能力培养内容可确定为:“一个基本功, 三个突破口”。一个基本功——计算机基本软件的应用能力。对这一部分要以培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为主, 这些软件不涉及高深的理论, 对基础知识要求不高, 但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该模块宜采用现场教学、实行以案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大家熟悉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Word为例, 在讲解排版操作时, 可以分别编写文字排版、表格排版、图文混排版、综合排版实例等案例。每个案例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

三个突破口——系统程序设计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网络和硬件维护能力, 这些模块宜采用分层项目的教学模式。例如:系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培养过程分以下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了解程序结构。以一个完整的程序为例, 系统介绍程序的组成结构;让学生看到一个程序能够指出哪部分是库和程序包、哪些是实体、哪些是结构体, 能够知道每部分的作用。第二层次:认识语句。讲解程序中用到的标记符、关键字和数据结构, 让学生能够认识程序中的每个符号, 但这时不要求学生懂得其含义。第三层次:读懂程序。讲解语言的指令系统, 配合大量简单、短小的实例。以看懂程序的算法为目标, 让学生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该层次是教学重点。第四层次:编写程序。让学生独立编写由简单到复杂的实用程序, 可采用实训教学的形式。在选择程序题目时, 要精心挑选难度适宜、能看到运行结构的题目。如音乐发生器、交通灯控制器, 让学生有成就感, 增加趣味性。程序设计能力因人而异, 培养时间也较长, 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再学习。中职教学应该以入门为主, 以多数同学能学会为尺度, 不要求全、求深、求难。

2.3 分单元进行实训

中职教学培养时间短、技能要求高, 因此要加强或提高某些专项技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为主要形式, 分多个单元进行实训。每个实训单元可分为实训目标、实训条件、实训案例、操作练习和作业 (或考核) 五个部分。其中实训目标是经过本次实训要学会的内容 (即达到的目标) ;实训条件是本次实训需要的条件:一个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一个是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实训案例是一个完整详细的操作例子, 学生按照提示操作即可。它是能力培养的核心, 要精心选择实例, 注重实例的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操作练习是围绕实训目标的2~3个练习题, 学生参考实训案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 (或考核) 是对学生实训掌握程序的检验。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软件的使用, 但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

3. 完善目标能力考核体系

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需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实施《中职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考核办法》, 明确规定, 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 以能力考核为主, 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不低于50%;每学期开始任课教师公布相关科目的实训考核题目, 能力考核实行过程控制;实行等级记分制, 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最后成绩。这种成绩考核方式, 使学生从一味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能力

中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 要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因此, 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 创设问题模块, 培养自主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模块,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其有目的地去探索, 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其次、模拟生活实际, 培养操作能力。学习计算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

最后就是发扬教学民主, 培养创新能力。

5. 搞好毕业实习

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 特别是综合能力如何, 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 最好能再通过毕业实习进行考查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是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价值所在。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结合有关单位的实际进行课题选择和实习 (毕业设计) , 这样, 既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又有利于学生专业目标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专业目标能力培养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分层教学、单元实训、考核体系的改革,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学生毕生后的发展提供内在保障。

摘要:中职教育应注重技能能力培养。本文提出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个基本功, 三个突破口”的目标能力培养方案, 并从目标能力的定位、培养方法、考核及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学生,缺乏自信,培养

自信心是做事成功、做人成才、学生顺利毕业的基本条件, 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职学生是高校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 他们高考总分大都在300分以内, 尤其是家庭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学生, 自认为:没见过世面, 经济条件和基础文化知识先天不足;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性质很浓, 高职生比普通大学生低一个档次, 是“次等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上高职学校是因为没有退路、是最后的也是最差的无奈选择等。尤其是在新生中, 存在上述消极情绪的现象较普遍, 这导致了他们一入学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使后来的学习过程十分艰难, 学习效果差, 结果很不理想。作为每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 我们对他们自信心的激发和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尤其是专业教师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自信心, 帮助他们寻找自信的支点。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的支点, 是很难自信起来的。这里所说的“支点“就是指学生自己突出的长处和与专业相结合的优势, 而且这个突出的长处和优势主要不是和他人相比, 而是和自己比, 在所有的背景和自身条件各项指标中, 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方面, 能够应用到专业学习上, 并能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展示给大家, 得到众人认可的, 这样的长处和优势才是自信的支点。教师面对心态各异、性格差别大的学生应该如何发现、发展他们的长处和优势, 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呢?针对地质类高职学生的特点, 我们应该侧重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宣传“高职教育不是次等教育”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职业教育在我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位置, 直到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也是将其视为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有教育专家指出, 由于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 导致职业教育被看作是次等教育。

其实, 在欧美发达国家, 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往往被明确定义为就业教育, 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并与就业形成挂钩。例如在德国, 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入研究型大学的比例一般只有50%左右,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通过选择职业教育落实了就业。

职业教育不入流,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是一个意识的问题, 特别是在某些国有企业中表现比较突出, 但随着国家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入, 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 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 其中最关键的是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人才, 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职业教育天生具备的“就业属性”, 使得其正成为广大求学者认可的求职砝码之一。而在一些新兴的产业领域中, 如IT教育培训市场等, 职业教育更是已形成了完善的运作体系。前段时间国家公布的大学初次就业率的数据中, 高职类学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职业教育赢得就业市场认可的证明之一。

2 帮助“弱势”学生表现自己

弱势学生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弱势群体, 他们主要来自贫困山区农村, 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有很大的经济、家底和社会背景劣势, 在班级这个小环境中不敢出头露面, 虽然很想把各方面的事情做好, 想追求上进, 但总感觉自己卑微, 没有号召力、缺乏公众认可, 不如城市学生有主见和能力, 不相信自己会做成某一件事。这种现象在新生中较普遍, 他们从不自信过渡到正常自信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其实造成学生这种状况, 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研究学生, 掌握学生详实、全面、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包括学生的性格、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在高中的表现等, 这样才能做到人在讲台上心在讲台下, 心中有学生, 不失时机地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并予以鼓励。其次, 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到相关的一些典型学生时,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人, 创造机会, 让这些一直藏在角落里的学生表现自己。再次, 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捕捉机会、抓住机会, 用适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例如, 当发现某个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或一点点成绩时, 教师要在第一时间里把这个信息公开地传达给所有学生, 使他感觉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 别人会做的自己也会做, 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

3 帮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肯定自己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 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书本理论学习成绩平平, 甚至有的学科成绩不及格, 但在野外实习和动手能力训练方面却有很高的天赋。也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但观察描述地质现象能力很差。还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记忆和表达能力很弱。有的文科生高考数学只有几分甚至零分, 但文科成绩不错, 能写会画。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珍视学生个性特长, 然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肯定自己, 寻找自信, 建立自信心。其次, 我们要充分分析学生还没有充分发挥的内在潜力, 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在力量, 以优势带动劣势, 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打架”, 在“打架”中认识自己, 肯定自己, 创立自信, 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4 帮助朴实无华的学生全面看待自己

一般来说, 教师总是无意识地把学生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上”是优秀生, 教师喜欢他们, 学生尊重他们;“下”是调皮捣蛋, 惹是生非的学生, 对于他们, 老师提防着, 学生们小心着;而“中”则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成绩平平的学生, 他们既不优秀, 也不调皮捣蛋, 最容易被老师忽略, 但他们是多数, 对学校和班集体起着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 不可替代。让他们全面地看待自己, 就是既要善于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 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处, 但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相信自己的力量, 做到扬长避短。信心不足的人, 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 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 觉得自己这也不行, 那也不好, 自己打败了自己。专业教师需要根据学生, 结合教材, 研究教法, 帮助学生寻找自信, 一是让这个“中”层的同学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 并且感受到这些优势和长处在班集体中是大家公认的, 是值得自己骄傲和自豪的。二是引导、鼓励他们全面地看待自己, 认识自身价值。三是让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地学会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来鼓励自己、激发自己、鞭策自己, 在鼓励与激发中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心。

5 帮助自傲的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

骄傲自负的人, 往往把自己摆到了一个不适当的位置, 错误地高估自己, 自以为是, 自命不凡, 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批评和忠告, 终因不能正确认识形势,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不能正确评价他人, 不能采纳他人的正确意见, 因而导致错误的产生, 甚至可能失去他人的信任。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铅笔狂想曲》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水体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