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023-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对数学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瑕疵的探索

【摘要】 我县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2012年版),对于老教材出现的一些错误,新教材作了很多修正,但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新教材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材;欠缺

我县初中数学已经全面采用新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教材.笔者对新、老教材进行了对比,发现新教材对老教材出现的错误有所修改,内容编排上也有所变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教材真的是做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媒介和载体.我们在教材面前不应该是被动地执行者,应该主动地去做一个研究者、开发者.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上册)的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发现新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小小的瑕疵,如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等.这些瑕疵严重影响了这块“美玉”的价值,可能会给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学期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012年版)中存在的一些瑕疵与同行作一些探讨.

瑕疵一:知识体系安排不合理

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11页,安排的是“1.2.4绝对值”,它写到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如果a > 0,那么|a| = a;

(2)如果a = 0,那么|a| = 0;

(3)如果a < 0,那么|a| = -a.

新教材的这个说法应该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新教材在此之前并没有明确告之学生:“a > 0,意思就是‘a是正数’;a < 0,就是‘a是负数’了呢?”笔者特地仔细翻看了新教材的前10页,并没有找到.新教材既然在此之前并没有指出,一般学生又怎么会知道呢?我们再翻过一页,到第12、13页,发现新教材接下来才介绍有关有理数大小的规定同[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以及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方法,包括如何运用绝对值的知识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所以笔者认为新教材知识体系安排不够合理,使学生会在构建知识体系上产生先后顺序混乱的困惑,笔者建议编写这本新教材的专家对这一问题有所考虑.

瑕疵二:数学数据不合乎常识

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一段时间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

一道小学数学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

这只是一道普通的数学题目,然而小学4年级“阿仔”给出的答案不是数字,而是一句话:“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阿仔的妈妈cacahua将题和答案贴上了微博.

小孩是纯真无瑕的,有什么说什么,看到这样看似趣怪的答案,我们数学老师估计要生气,并暗自惊叹:“吓死宝宝了!”然而这个答案当时却获得了广州交警的肯定:完全正确.

很明显,这道题给出的数据违反常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教材也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七年级上册的新教材第99页第6题同[2]:

两辆汽车从相距298 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比乙车速度的2倍还快20 km/h,半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笔者在讲解这题时,已临近下课.笔者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下开始解答,以乙车速度为未知数x的方程里,解出x = 192时,笔者当时下意识地叫道:“糟了,肯定是我做错了,不是方程列错了,就是方程解错了.”笔者的学生,有的暗自得意,等着看老师的笑话,大概心里这样想:“哈哈,老师出错了”;有的则表现出惊讶的表情:“老师怎么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出错了呢?”可能是这样想的.

笔者当时是这样给学生解释的——

“在生活中,你们谁见过这辆汽车的速度?世界上的所有上高速的汽车,哪有跑那么快的?慢车车速就达到192千米/时了,那另一辆快车的车速又是多少呢?”

学生很快算出是404千米/时.这时,学生也开始怀疑了.因为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中有规定:“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所以笔者认定这道数学题目的答案数据是违反常识的,所幸的是教材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相应的修改.

瑕疵三:知识表述不是很严密

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第79页里,先是通过三个问题列出了这样三个方程:

(1)4x = 24;

(2)1700 + 150x = 2450;

(3)0.52x - (1 - 0.52)x = 80.

再由这三个例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而老教材七年级(上)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比较一下新老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新版里新增了“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笔者认为新教材的定义比老教材要好一些.在2012年最新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第88页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4]却是这样的:“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同一套数学教材中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而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中却没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一句话,笔者认为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不够严密,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嫌.还有教材中这样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笔者仍然认为不够严密.

为了更好地阐明笔者的观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1)4x + 3 = 5x - (x - 2).

这个式子是等式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有等号,表示的是相等关系,因此是等式;

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吗?按照教材的定义当然是,因为它是含有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所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它,这个等式(方程)实际上就是:

(2)4x + 3 = 4x + 2.

很明显,无论取何值,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都不可能相等,也就是说无论取何值,方程都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里所指的“方程不成立”,是指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方程还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不成立”与“某等式不是方程”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方程成立”和“某等式是方程”意思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上面所举的这两个方程无解.但无解的方程也是方程,尽管仔细辨析,这个方程实际上是一个“矛盾等式”,是矛盾方程.如果我们拿新教材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去对照的话,这两个方程完全符合该定义的,也就是说,按照新教材的说法,它就应该是一元一次方程.但是,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方程可以分为恒等方程、矛盾方程和条件方程,而我们初中所学的方程一般都是条件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都是条件方程.所以这两个是矛盾方程,但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再来看一个恒等方程的例子:

(3)4x + 3 = 4x + 3.

这个例子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等于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对吧?所以,按照新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同样,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知道的,这确实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个恒等式,是恒等方程.x取任何数,都能使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对于条件方程,我们都知道在复数范围内,整式方程解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这样定义:

形如ax + b = 0(a,b是常数,且a ≠ 0)的方程,叫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是未知数.

既然说到了这里,笔者顺便提一下:我们去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既然在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包括移项、去括号、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一般步骤方法”在后,而“建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前,那就应该在教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按建构学问之构想,也应该及时的归纳概括一下.譬如可以作这样归纳:“在本书中,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解过的方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或者不含分母,或者分母中不含未知数,将它们经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变形后,都能化为最简形式ax = b(a、b是常数,且a ≠ 0).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岂不是更好.

这是笔者在使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 上册)》(2012年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三点瑕疵.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位初中数学教育同仁和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月第1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3]课程教材研究室、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 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作者:郑晴怡

第2篇: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果向东走80m记为80m,那么向西走60m记为 ( ) A.60m B.|60|m C.(60)m D.60m

2.某市2010年元旦的最高气温为2‵,最低气温为-8‵,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 A.-10‵ B.-6‵ C.6‵ D.10‵ 3.-6的绝对值等于 ( ) A.6 B.

16 C.16 D.6

4.未来三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8500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0.85104亿元 B.8.5103亿元 C.8.5104亿元 D.85102亿元 5.当x2时,代数式x1的值是 ( ) A.1 B.3 C.1 D.3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3ab3ab B.3aa2 C.2a23a25a5 D.a2b2a2ba2b

7.将线段AB延长至C,再将线段AB反向延长至D,则图中共有线段 ( ) A.8条 B.7条 C.6条 D.5条 8.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 A.在所有联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B.线段A曰是点A与点B的距离 C.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必定有三个交点

D.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不平行必相交

9.已知线段AB和点P,如果PAPBAB,那么 ( ) A.点P为AB中点 B.点P在线段AB上

C.点P在线段ABAB外 D.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10.一个多项式减去x2y等于x2y,则这个多项式是 2222 A.2x2y2 B.x22y2 C.2x2y2 D.x22y2 11.若xy,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x3y3 B.3x3y C.x3y2 D.

x3y3

12.下列哪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 A.x2x1x2x1 B.x2x1

C. D.x2x1

13.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 A.35 B.55 C.70 D.110 14.把方程A.B.C.D.0.10.2x0.3110.7x0.4的分母化为整数的方程是( ) 0.10.2x312x312x312x30.7x114710x47x4

10710x4x95x115.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xm1A.m1 B.m1 C.m2 D.m2

二、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比较大小:6_________8(填“<”、“=”或“>”) 17.计算:|3|2_________ 18.如果a与5互为相反数,那么a=_________ 19.甲数x的23与乙数y的

14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 20.定义a‴b=a2b,则(1‴2)‴3=_________ 21.如图,要使输出值Y大于100,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x是___________

22.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0点,则∠AOC+∠DOB=___________ 度.

23.如图,∠AOB中,OD是∠BOC的平分线,OE是∠AOC的平分线,若∠AOB=140,则∠EOD=___________度.

n24.已知|3m12|10,则2mn___________.

2225.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2x,4x,8x,16x,„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7个单项式为___________;第n个单项式为___________.

三、计算或化简(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计算:12411 2372323

4 27.计算:(6.5)(2)2(5) 5

28.计算:1820`32``3015`22``

29.化简:(5a22a1)4(38a2a2)

四、解方程 (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0.解方程:16x3.5x6.5x7

31.解方程:20X-15X=40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2.张欣和李明相约到图书城去买书.请你根据他们的对话内容,求出李明上次所买书籍的原价.

33.粗蜡烛和细蜡烛的长短一样,粗蜡烛可以点5小时,细蜡烛可以点4小时,如果同时点燃这两支蜡烛,过了一段时间后,剩余的粗蜡烛长度是细蜡烛长度的2倍,问这两支蜡烛已点燃了多少时间?

七、选做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5题2分,第36题3分,共5分,得分记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0分) 35.已知:关于x的方程的值.

36.已知:线段AB=5cm,延长AB到c,使AC=7cm,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使BD= 4BC,设线段CD的中点为E,问线段AE是线段CD的几分之一?

ax2bx33的解是x2,其中a0且b0,求代数式

abb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D 3.A 4.B 5.A 6.D 7.C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B 15.A

二、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 17.1 18.-5 19.25.128x;(-1)7n+

123x14y 20.-2 21.21 22.180 23.70 24.10

·2·x nn

三、计算或化简(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计算:12411. 23723解:原式=11214

22337

=-1+

7

4=3. „„„„„„„„„„„„„„„„„„„„„„„„„„„„4分

727.计算:(-6.5)+(-2)÷2÷(-5).

5解:原式=-6.5+(-2)×5×1

25

=-6.5+(-1)

=-7.5.„„„„„„„„„„„„„„„„„„„„„„„„„„„„4分 28.计算:18°20′32″+30°15′22″.

解:原式=48°35′54″.„„„„„„„„„„„„„„„„„„„„„4分 29.化简:(5a2+2a-1)-4(3-8a+2a2).

解:原式=5a2+2a-1-12+32a-8a2

2=-3a+34a-13.„„„„„„„„„„„„„„„„„„„„„„„4分

四、解方程或不等式(共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0.解方程:16x-3.5x-6.5x=7.

解:

6x=7,

x=7„„„„„„„„„„„„„„„„„„„5分

631.解不等式:x1>5-x,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3解:x-1>15-3x, 4x>16,

x>4.

„„„„„„„„„„„„„„„„„„„„„„„„„„„„3分

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5分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2.解:设李明上次所买书籍的原价为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x-(0.8x+20)=12.„„„„„„„„„„„„„„„„„„„„„„„„5分 解方程得:x=160.

答:李明上次所买书籍的原价为160元.„„„„„„„„„„„„„„„„8分 33.解:设这两支蜡烛已点燃了x小时,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x.„„„„„„„„„„„„„„„„„„„„„„„„„„52154x分

解方程得:x=10

3答:这两支蜡烛已点燃了10小时.„„„„„„„„„„„„„„„„„„„8分

3六、解答题(共1个小题,共8分) 34.解:由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异号得负”,有

(1)5x10,或(2)5x10, „„„„„„„„„„„„„„„„„„„„2分

2x30.2x30.解不等式组(1),得:1x3,

52解不等式组(2),无解.„„„„„„„„„„„„„„„„„„„„„„„„6分 故分式不等式5x1<0的解集为1x3„„„„„„„„„„„„„8分

3x3

52七、选做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35题2分,第36题3分,共5分,得分记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00分) 35.解:∵关于x的方程与axbx3的解是x=2,

23∴a222b33, ∴3a=4b.

∵a≠0且b≠0, ∴ab4b3ab437,,3a4ba3412.„„„„„„„„„„„„„„„„„2分

36.解:

∵BC=AC-AB,AC=7,AB=5, ∴BC=2.

∴BD=4BC=8,AD=BD-AB=3. ∵CD=BD+BC. ∴CD=10(cm). ∴E为CD的中点, ∴DE=12CD=5.

∴AE=DE-AD=2(cm). ∴AE是CD的15.„„„„„„„„„„„„„„„„„„„„„„„„„3分

第3篇: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

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为单元教学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课后学习: 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课后学习:

1、办一起“星空知识”手抄报,并进行评比。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课后学习:

1、完成探究练习

一、三。 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

10、

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

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 78910课后学习:

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2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好的作文贴在白板上让学生阅读。 第13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

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

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社戏》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

(二)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

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

(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

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

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

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

课前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

9、

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

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

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春》

(一) 学习目标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

21

美之情。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

(二)

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课后学习: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

22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23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

(二) 教学目标: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第二块:欣赏、实践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

24

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2、

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 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第二块:回归课文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第

8、

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

25

作能力。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 第九课时: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 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6

第4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七上

1.1生活 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实践,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常用数字图形和表格来提供信息,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和数字,感受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将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难点: 使学生学会将活中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1.2 活动思考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猜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学思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2.1比0小的数

【设计思路】本节课是第二章的起始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概念课.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处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本节课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气温的表示和一个小游戏的结果的表示,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小学里所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引入其他新数的必要性.紧接着展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 本节课的第二个处理点是将“有理数的分类”提前,而将“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放置第二课时,因为可以说“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对正、负数的一个应用,这样在第二课时不仅可以对有理数进行复习,而且还对有理数进行应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 本节课的第三点就是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这点主要是用指出有理数所包含的全部对象的方法给出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而有理数的分类实际上是有理数的定义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这里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思想,也开始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会将有理数分类;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的不同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重点:1.辨别正数与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1.负数概念的建立;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2.2数轴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位置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感受类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引入,利用数轴比较负分数的大小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进一步感觉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难点: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让学生探索相反数的特征。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知识与技能: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和方法: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运用这种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利用转化思想,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依据法则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准确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理解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

2.6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运用有理数乘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与技能: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二十四”点游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 教学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培养探索思维方式。

3.1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会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规律,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符号感。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情感与态度:

1.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并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代数式书写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难点:

数量规律的探索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数量规律。

3.2代数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3.3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

2、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感受到列代数式是从特殊到一般,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这里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2. 领悟到对于同一个代数式,其中字母的不同取值,所得的代数式的值也是不同的。(实际这是一种量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形,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一个伏笔)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数值代入代数式代替字母进行计算。

3.4合并同类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分类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事物的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教学难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特征及合并

3.5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掌握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发现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比较,通过比较见真知

教学重点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教学难点 经历得出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4.1从问题到方程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难点:理解题意,寻求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重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 难点: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大致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明确其关键是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活动和思考、交流与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感悟数学建模思想. 重点:寻找等量关系.;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知识与技能: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或判断。 过程与方法: 经历活动和思考、观察交流与讨论、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重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难点:认识几何体,能将立体图形识别与分类

5.2图形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变化,会拼出一些常见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会构造一些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操作实践,发展想象能力 重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难点: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与变换前后的关系

5.3展开与折叠

知识与技能: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要熟练掌握简单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可以从实例出发,多观察,多总结,在现实情境中去理解,积累操作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难点: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5.4从三个方向看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反过来,给出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说出该立体图形的名称,画出该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的不一样的结果,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由立体图形画出该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 空间想象能力培养

6.1平面图形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 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难点: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6.2角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角的意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会用量角器画出任何角度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过程与方法 理解角的意义及有关概念,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用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形结合,独立分析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说理的能力。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知识与技能:了解互余、互补、对顶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单位的换算,角平分线的意义 难点:角的单位的换算,理解角平分线的意义

6.4平行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说理论证能力,会进行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

重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难点: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6.5垂直

知识与技能: 理解垂线的概念、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确认,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能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叙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丰富对有关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垂线的画法、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难点: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

七下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能根据图形和给出的条件,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判断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并会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摆三角板、画平行线、几何画板演示等),体会、探索哪些量在“变”,哪些量“不变”,体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找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别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简单图形中识别“同位角”,并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由两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灵活这转换。

过程与方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平行性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两种关系的转换过程。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7.3图形的平移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图形平移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的自主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几何语言的理解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性质与平行线之间距离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作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7.4认识三角形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三角形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说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操作、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的有关性质理解与应用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从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讨论、推导探究,发展数感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会区分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乘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探究过程中感受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发展数感和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会用它熟练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能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运用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并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归纳的思想方法,发展归纳、有条理的表达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推导过程,会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在导出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进行运算;经过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体验运用法则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解答实际问题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能正确运算。让学生感受到通过数的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

教学难点: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9.4乘法公式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感受乘法公式的直观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公因式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公因式的概念,会使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公因式,正确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来分解因式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使学生知道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及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通过整式乘法逆向得出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第5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全套教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希望与你同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采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体会歌曲的情感。在演唱、 表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新集体的温暖,唱出真情、唱出活力、唱出对绚丽未来的憧憬。

2、在欣赏童声合唱《蕉旦多美好》这首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了解歌曲的内容 和情感。

3、在聆听时展开想象,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和崭新的中 学生活。在朗诵、绘画、律动等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氛围,使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师生 感情。 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视听感受法律动表演。

学法:感受法,回忆联想,小组讨论法,朗诵律动 教学流程

一、师生相互问好,同学们做自我介绍。

(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向学生问好,同学们给予回应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 特长。有的同学为音乐课规划了美好的蓝图,说出了心中的希望。中学的第一节课就在轻松 的氛围中开始了。)

二、教授歌曲《希望与你同行》

1、聆听歌曲,向周围同学表示亲切地问候。

2、配乐朗诵歌词

3、学唱歌曲。

(1)提问歌曲的调号、拍号的意义。 (2)歌曲演唱的顺序。 (3)歌曲的难点:

4、介绍简单的音符柏关知识点。

5、分组讨论排练,用不同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内涵。

如:配合朗诵、小组表演唱、将歌曲旋律作为背景音乐配合短小的情景故事。

三、

欣赏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

1、童年的回忆:

【情感导入】

(聆听《校园的早晨》那欢快的旋律,闭上双眼细细体会:“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 来到树

下读书„„”纯真的童年时光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一定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快快告诉大家。)

2、踏进中学校园【情感准备】

介绍中学和学生生活。

3、欣赏歌曲【情感体验】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情感体验学习状态

欣赏全曲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感觉最美好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整体的初步印象聆听 联想

配乐朗诵根据钢琴伴奏朗诵歌词从歌词角度体验歌曲的情感声情并茂

介绍童声合唱欣赏童声合唱的图片从演唱形式中体验歌曲的情感欣赏感受

再一次欣赏全曲体态律动以律动的形式感受音乐体验创造

4、多彩的校园生活:

【情感反馈】

以《校园多美好>的音乐旋律作为原形,进行改编。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想象,为音乐配 上校园生活场景。

A、聆听音乐,展开想象。

音乐特点想象要求

4/4慢速3/8稍快较为平静的活动舞蹈性,生动、活泼

B、指名学生描述想象中的校园生活场景。

5、画出你心中美好的校园。

A、分组讨论绘画(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

B、贴上同学们的作品。

(个别同学介绍内容)

6、拥抱青春【情感延伸】

A、膏春寄语

B、齐唱《希望与你同行>(配合律动表演)

五、本课小结。 教后记:

第一单元

希望与你同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真挚的情感、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一起来》。

2、了解人声的分类:童声、男声、女声的声音特点,说出学过的童声歌曲。

3、欣赏童声合唱曲《十月的阳光》,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

歌曲《我们一起来》、

《十月的阳光> 教学重点:

用饱满、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童声歌曲的声音魅力。 教学难点:用真挚的情感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钢琴:DVD 教学过程:

教授歌曲《我们一起来》

1、初步感受歌曲

2、跟琴学唱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4、配合简单舞蹈动作,进行律动练习。

(歌曲在我国最初是以“跳舞毯”的音乐流传开来,加上充满朝气的歌词,学生非常喜爱。引

导他们用恰当的体态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歌名是《我们一起来》,从同学中发现较合适的 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大伙儿的积极性高涨。)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

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

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侯德建、聂耳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内容:

1.演唱《龙的传人》 2.演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重点:

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戏歌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的强弱拍控制。《龙的传人》

2.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

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②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

到的有关龙的资料。)

③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

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

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组织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课前通过读书、上网、看电视等多种方式收集到的

有龙的的图文资料,这样丰富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将课堂延伸至深课钋,使其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学唱歌曲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朗诵图下文字。) ①“龙”指的是什么?(长城)

师: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 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切入本课正题) ②龙的来历:

师:史书记载,早在

四、五千年前,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时,每一个氏族,都拜 一种动物,如牛、马、虎、鹿、蛇等,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后来,有个强大的氏 族,把其他氏族都吞并了,就把各个氏族的动物标志挤凑在一起,虚构出一个最 凶猛的动物形象,这就是所谓“龙”的来历。③龙是形象:师:龙的形象是集中 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口角旁有须髯, 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 贵的象征。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 信奉。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龙以它英勇、尊贵、 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三)学唱新歌——《龙的传人》

《我是中国人》 ①欣赏MP3范唱

②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A.

轻声地唱,让学生将歌曲旋律与歌词配上。

B.

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要表

达的情感。

C.

曲式分析——这首《龙的传人》根据旋律情绪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句,表

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两句,海外华人思念祖国,思念自己的家乡。《龙的侍人》充分感受了身 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

D.分组讨论本歌曲演唱的形式,共同实施讨论后的方案,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③钢琴伴奏,令学生再一次合唱或分小组唱,令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 解。

④欣赏京歌《我是中国人》,要求学生感受京歌的旋律特点。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师:

“听了这首戏歌,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回答。(评价学生对歌曲的体会)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 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师:

“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来听一遍”生答。(评价学 生的节奏感)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 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 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 最后一句拖腔,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 点解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 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一起玫破难关。)

【1]“你觉得这首戏歌哪一句比较有特点?”

{1)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出示歌谱

<1>按节奏读歌词

<2>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3>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4>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5>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6>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2}“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3}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 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1>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 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数一数它一共有多少拍。

<2>学生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 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3>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2]跟琴完整学习歌曲

“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 曲动作作为奖励吧。”师表演跑圆场并介绍戏曲演员围着舞台中心绕圈子,表示 在长途上行走叫做跑圆场。学生分纽表演。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唱歌谱你来唱歌词。”

【3]休止符

“刚才我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你发现在每一句的前面都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答八分休止符。

“这些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

“八分休止符使曲调显得钢劲有力。”

5、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提醒学生注意唱好波音倚音拖腔和休止符。

“同学们唱出了这首戏歌得京腔京韵,歌曲中的波音倚音拖腔和休止符掌握 得也比较准确。这首戏歌用短短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学生自由回答。

6、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 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 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利于学 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今年有一件让我们全中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我国已经成功 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谈感想。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唱这首歌。”

7、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那么艺术家们是 怎样演绎同名戏歌《我是中国人》的呢?”

8、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教师评价,教给学生戏 曲动作抄手涮手作为奖励。

9、分组比赛唱,学生评价。

10、教师表演唱

“同学们表演得这么精彩,老师也迫不及待的想一展歌喉。”

(四)表演唱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过的动作模仿老师上台表演。跑圆场走二龙吐水的队形。

师生同台表演。

三、本课小结。

歌颂祖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音乐等。本堂课所学的《龙的传 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 情。

《我是中国人》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气概,中华民族的自信。

京剧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国 内外的朋友。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让我 们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京剧,学习京剧,将来也能够登上戏曲的舞台一 展风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乐意接触并热爱民族音乐,在音乐实践中产生对人民的情感,以及作为一个中 国人的自豪感。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演唱和欣赏,进一步学习用声音表达情感。 3.能在聆听中感受男高音的声音特点,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乡音乡情》、管弦乐曲《金蛇狂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龙的传人》

„..学生齐唱歌曲。自评演唱效果。.

二、复习《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

难点

三、欣赏教学

1、男声独唱:

《乡音乡情》(抒情男高音)

男高音音色特点:抒情男高音音色明朗而富于诗意,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调。戏 剧男高音的音色强劲有力,富于英雄气概。擅于表现强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 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2、管弦乐曲:

《红旗颂》

导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作者简介:

吕其明,1 930年出身于安徽,1 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 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 《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括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谁不说俺家乡好》-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 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 965年。

四、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坛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五、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 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 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1).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 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 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圆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 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 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2).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 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 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3).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 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3、民乐合奏:

《金蛇狂舞》

以上我们演唱的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现在大家来欣赏一首乐曲,看看 你是否能听出这首歌曲是民族风格还是西洋风格,由什么乐器演奏?你是否知道 曲名,作曲家是谁? (1)欣赏全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2)请学生介绍作曲家聂耳,教师补充。

聂耳(1912-1935)是找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者。他出身于云南 玉溪一个清贫的牛医家庭,自幼受到家乡的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的熏陶, 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后参加北平左翼音乐家 联盟,曾在上海发起并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开始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配乐作曲。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 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感召力,被誉“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其中《义勇军进行 曲》解放后被定中国国歌。1935年聂耳于日本腾泽市鹄沼海中游泳时意外 身亡。

(3)简介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并再次欣赏。

1 9 3 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乐曲的旋律昂扬, 热情洋溢,锣鼓铿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 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并且亲自指挥灌制成 唱片。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后被 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殷飚改编为吉它曲。

《倒八板》是广泛流行于全国的民间器乐曲《老六板》的变体,它将 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即3)更换成“凡”(即4),转入上四度宫 调系统,情绪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作品欣赏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 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

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 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 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 击乐嚣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 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 色和生活气息。

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反复演 奏《金蛇狂舞》作为背景音乐,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的作为全世界人民 的节日的欢腾气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4)创编节奏型配乐。

请学生展示自制节奏乐器,相互交流评价。

请学生设计几种节奏型练习打击。

聆听乐曲节奏,练习教材第二十页。用学生设计的节奏型和自制节奏乐 器为乐曲伴奏。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几首爱国的音乐作品,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演奏了《金蛇狂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同学们今后多

第三课时

《红旗颂》音乐欣赏课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 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具准备:

录音机、欣赏磁带、钢琴、投影主旋律谱、录像机、电视机、《红旗颂》演奏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 930年出身于安徽,1 1岁参加新四军文I幽,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 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爵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 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谁不说俺家乡好》-直深 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

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 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 赏的就是用占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

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圆困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

(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 (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 (1).A段:(第一段)

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 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哥

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而五星红旗,中国

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爵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 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2).B段:(第二段)

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

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

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3).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

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爵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

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爵乐的风格、节奏、速度:

(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 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 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

定会倍感亲切。

附板书设计:

管弦乐曲《红旗颂》一一吕其明

投影主题音乐

乐曲结构:A+B+A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

A.优美、深情、歌颂

第三单元

故乡的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

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能用连贯的气

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

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

的评价。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小路》

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

3、学生创作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

有之。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唐朝诗人李白有

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生:跟着朗读

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放背

景音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教唱歌曲《故乡的亲人》

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

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

生:回答。

(深情地、亲切地)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生:回答。

(思念故乡)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

导入语:刚才我们演唱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

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下面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

呢?

生:聆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两部分)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

领唱合唱)

生:回答。

采用学生选择的演唱形式唱《故乡的小路》

(四)听赏《故乡的云》。

导入语: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好象在对我说,归来吧!

归来吧!

(出示相应的画面)

生:聆听《故乡的云》

(五)听赏《那就是我》。

师: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生:聆听歌曲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生:回答。

(六)比较与分析。

┏━━━━━━┳━━━━━┳━━━━━━┳━━━━━━┳━━━━━┓ ┃

《故乡

赞美诗

深情

对亲

┃ ┃

的亲

人、对

┃ ┃

人》

家乡、

┃ ┣━━━━━━╋━━━━━╋━━━━━━╋━━━━━━┫

┃ ┃

《故乡

抒情

平稳、

对祖国

┃ ┃

的小

激动

的思念

┃ ┃

路》

之情。

┃ ┣━━━━━━╋━━━━━╋━━━━━━╋━━━━━━┫

┃ ┃

《故乡

三‘

流行风

委婉、

┃ ┃

的云》

深情

┃ ┣━━━━━━╋━━━━━╋━━━━━━╋━━━━━━┫

┃ ┃

《那就

民歌风

深情、

┃ ┃

是我》

激动

┃ ┗━━━━━━┻━━━━━┻━━━━━━┻━━━━━━┻━━━━━┛

(七)“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与比赛。

(八)小结(播放《故乡情》)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 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思乡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感受不同风格的作品所表达的共同情 感,并从音乐

要素和音乐情绪方面进行对比和探索。

2、解作曲家马思聪和格什温的生平,比较小提琴和小号的音色特点,体验爵 士乐的基本风 格特点。

3、用聆听、演唱讨论、创作等形式,感受、理解两首器乐曲,积极参与<< 思乡曲》主题的

填词和演唱,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2、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

感受、比较作品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

器乐作品风格特点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演唱、欣赏了几首思乡的歌曲,本课将欣赏两首器乐作品。请听 两首乐曲主题,

想想它们各由什么乐器演奏?你知道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哪一部作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背景图和启发题,播放《思乡曲》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主 题。 生:(回答。)

二、欣赏《思乡曲》。 聆听乐曲。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简介马思聪的生平及故事。) 生:(跟录音学唱主题。)

师:此主题旋律有何特点?表现何种情感? 生:(回答。) 师:(简介乐曲。)此主题采用的是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生:(唱民歌第一段词。) 师:《思乡曲》采用小提琴独奏的形式,运用了我国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请同 学们在欣赏时注

意感受其思乡的情感,体验其旋律、节奏、情绪的变化,分析其结构。 生:(观看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演奏《思乡曲》的录像。) 3.欣赏《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生:(听第

一、二主题。)

(投影两主题和思考题:该旋律有何风格、特点?两主题速度、情绪有何不同? 小号音色有何变化?) 生:(回答。) 师:(请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包括交响曲,爵士 乐等。) 生:(唱第一主题。)

(交流收集的资料,简介格什温。) 生:(聆听全曲。)

(投影要求:请注意乐曲节奏、旋律、情绪的变化。展开丰富的想象;投影有关 画面。) 生:(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讨论。 师:(启发、引导学生对比两曲的体裁、主奏乐曲、风格、情绪、速度及其表现 的情感有何相同 和不同的地方?) 生:(发言。)(投影表格、边分析边填答案。)

┏━━━━━┳━━━━━━┳━━━━━━━━━━━┓ ┃乐曲

┃《思乡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 ┣━━━━━╋━━━━━━╋━━━━━━━━━━━┫ ┃体裁

┃小提零独奏

┃交响诗

┃ ┣━━━━━╋━━━━━━╋━━━━━━━━━━━┫ ┃主奏乐器

┃小提琴

┃小号

┃ ┗━━━━━┻━━━━━━┻━━━━━━━━━━━┛

┏━━━┳━━━━━━┳━━━━━━━━━━┓ ┃风格

┃内蒙民歌风

┃布鲁斯爵士风格

┃ ┣━━━╋━━━━━━╋━━━━━━━━━━┫ ┃情绪

┃忧愁

┃第一主题忧郁

┃ ┃

┃第二主题欢快、活跃

┃ ┣━━━╋━━━━━━╋━━━━━━━━━━┫ ┃速度

┃行板

┃徐缓——较快

┃ ┗━━━┻━━━━━━┻━━━━━━━━━━┛

师归纳:不同国家、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现了共同的思乡、爱乡之情。 5.创作活动。 生:(分小组为《思乡曲》主题填1-2段词,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生:(演唱交流、相互评价) 师:(对学生创编歌词和演唱作评价。) 6.本课小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以后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 们的身旁。 教后记。

第三单元

故乡的路 教学目标:

一、能以饱满的热情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表达思乡之情。

二、知道什么是变拍子,了解它的结构特点。

三、通过歌曲诗歌等作品发出对宝岛台湾的深切呼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难点:掌握变拍子,通过练习体验速度变化带来歌曲情感的变化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对母 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的调式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曲调平稳,着重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乐段情绪较激动,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教材、钢琴、VCD、碟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访问外国的中国军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抚摸着军舰的栏杆热泪盈眶,嘴 里不听的说着:“到家了„„”一名军官上前与他攀谈起来。得知老人很早出国打拼, 虽然事业有成,但时刻牵挂着的还是自己的祖国。激动之余老人唱起了儿时的歌谣。

2、视频:老人唱起了《故乡的小路》,参观的军舰的华人华侨都聚拢到老人的周围, 加入到演唱的行列。(同时屏幕上显示课题《故乡的小路》)

三、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

2、说说感受。

师:谁能说说这首歌向我们传达了仲么样的情感? 生:这首歌饱含深情,充满浓浓地思乡情怀。 师:让我们一起加入这思乡的行列中来吧!

3、学唱《故乡的小路》 a、认识变拍子

师:请大家看乐谱,这着歌出现了两个拍号,我们称之为变拍子,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 的理解。

师:其实变拍子就是歌曲山几种拍子组成的,这首歌有几种拍子? 生:两种,分别是四四拍和四二拍。

师:这首歌的变拍子非常有规律,是交替出现的,但不是所有变拍子歌曲都有规律。 b、熟悉歌词

师:下面我们来熟悉一下歌词 ①师随旋律有感情的范读。 ②生按节奏跟读(重点指导变拍子)。 C、自学跟唱

师:刚才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了歌词,现在让我们重新聆听这首歌,一起去感受那份人间 真情。 第一遍聆听

师:很多同学听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还跟着音乐轻声哼唱,现在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歌, 并随音乐轻声哼唱。 笫二遍聆听

师:通过刚才的聆听,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思乡之情,现在歌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也加 入到这个行列中去吧! 第三遍聆听,并随音乐唱歌 d、分组练习歌曲

师指导学唱,解决变拍子,变化来音、延音记号等。 e、指导有感情地唱歌 ①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②分组讨论,演唱速度和情绪。

组一:用中速演唱,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组二:

慢速,浓浓地思乡之情,对母亲深切的呼唤: 师:还可不可以用其它速度?比如说:

“快速?”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

生:因为如果用快速就体现不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那我们来试用快速来唱唱,看到底行彳i行。 (师深情并茂地演唱歌曲,适当加入肢体语言) 师:老师刚才的演唱向你表达’J,什么?

生:它表达了一种急切地盼颦回到故乡的心情。原来这首歌也是可以用快速来演唱的。 师:我们习惯上认为一首歌只可以用一种速度来演唱,其实一首歌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③选择最适合的速度和情绪有感情地演唱。 ④分段处理。

师:大家的演唱真让人感动,细细品味这首歌“我那„„的幸福”描绘了故乡的景色, “啊„„思”则是(生答:抒发内心的情感)也就是这着歌可分为两个部分 生:第一部分用叙述的语气演唱,第二部分则重在抒发内心的感受 ⑤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导入

师:歌曲可以表达人内心感受,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也可以,比如文学中的诗歌,课前 让同学们收集和思乡有关的诗歌的,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诗歌交流(背景音乐:马思聪《思乡曲》) 《静夜思》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游子吟》

(表达以母亲的怀念) 《乡愁》

师:这是台湾著名诗人于光中的作品,作者早年离开家乡来到台湾,这首诗正是表达了离 乡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呼唤。虽然台湾由于种 种原因还在外飘泊,但我相信有我们大家和台湾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 母亲的怀胞。

3、聆听歌曲《骨肉情,同胞爱》

师: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名字叫《骨肉情,同胞爱》。 a、师范读训《骨肉情,同胞爱》。

师:如果我们为这首歌配上音乐又会怎样? b、聆听歌曲《骨肉情,同胞爱》 c生发表感言

五、总结并有感情地演唱《故乡的小路》

师:台湾的飘泊带走了祖国母亲太多的思念,当然它也无时不在思念祖国母亲,让音乐 再次响起,再次表达我们心中的思念。

(有感情的演唱《故乡的小路》) 教学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对故乡、 财亲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中我以思乡为主线进行教学,首先用老华侨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感人的情节一下子 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适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习 歌曲的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再以学生多听、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性探究学习,这样的 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接着是对歌曲情绪的把握,通常我们会为歌 曲只选定一个情绪和速度,其实同一首歌曲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因为速度的变化 也会带来歌曲表情达意的变化,正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因为现在 的孩子知识结构丰富,思维敏捷,有时他们的想法会超出老师的设想,而我们则应因势

利导,充分发挥其想象;在歌曲的拓展部分,我选用了一组思乡的诗歌,有《静夜思》、 《游子吟》、《乡愁》和《骨肉情同胞爱》,山《静夜思》联想到思乡,

《游子吟》表 达对母亲的思念,在马思聪先生《思乡曲》的伴奏下,朗读《乡愁》联想到对祖国的热 爱,对母亲深深的眷念,再由歌曲《骨肉情同胞爱>将这种深深的思念和爱渲染到极至, 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深华。这个环节我将文学、诗歌、音乐有机地结合,为学生创建 学习交流的平台,既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又使学生的审美情绪得到提高:最后再

次唱起《故乡的小路》作为点题,做到首尾呼应结束本课.

第四单元茉莉芬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喜欢并能演唱民歌《茉莉花》,对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歌遗产感到自豪,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以《茉莉花》为实例,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以及民歌的产生、发展与 生活的关系、并了解相关文化。

3、积极参与创新发展环节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茉莉花》

(一)

2、《茉莉花》

(三)

3、《图兰多》(选段)

[教学重、难点]

l、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2、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VCD、茉莉花茶、茉莉花味的香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宋祖英悉尼个人演唱会中《茉莉花》片段)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外国人演唱《茉莉花》)

师:说到茉莉花,有没有哪位同学看过、闻过甚至种过它呢?(学生讨论回 答)

播放课件:

(茉莉花也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 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它原产于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 国,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它 除了可观赏之外,还可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二、感受与鉴赏:

1、欣赏两首《茉莉花》

师:人们不但喜欢种茉莉花,而且还喜欢唱茉莉花呢,不信你们听„„

(播放1957年在全军会演时演唱的《茉莉花》,屏显歌词)

(聆听完歌曲)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播放课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 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除了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河北、河南、 山西、甘肃、四川、江西等地的《茉莉花》也很有特色。1957年,在前线歌舞 团任专业作曲的何仿,对其歌词、旋律均作了较大修改,并将歌名改为《好一朵 茉莉花》参加全军会演。)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那首没有改编的《茉莉花》。(播放《茉莉花》、 屏显歌词)

2、对比两首《茉莉花》

师:现在听完两首不同的《茉莉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学 生发言)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两首歌曲的感受与看法,那么究竟它们不同 在哪里呢?

(屏显两首歌曲前八小节乐谱)

师:请同学们分别来视唱这两句乐谱好吗?(学生唱谱、感受对比)

师:谱子唱完了,同学们看出它们究竟哪儿不同了吗?(学生讨论回答)

三、师生互动:

1、看花闻香

师: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什么“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雪也白不过它”, 真的那么香、那么白吗?让我们来亲身体会~下吧!(播放图片、出示茉莉香料 让学生传递)

前面说过茉莉花可以泡茶喝,老师今天带来了新鲜的茉莉花茶,让我们一起 来尝尝。

2、品茶

师:要说这泡茶呀,可是个非常讲究的活儿。茉莉花茶属于绿茶,一般是将 少量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开水。水温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 果温度太高,就会伤害茶叶,影响茶的味道。所以倒水就很有讲究,水壶要高些,

这样水会在进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温度。水壶在倒时要忽高忽低,这种倒法有个好 听的名字——“龙凤三点头”。这样就使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让香味能够迅速得 散发出来。

请几位同学来尝一尝,通过闻茶一品茶一喝茶几个环节来说说茶的味道 如何。

四、学唱歌曲:

师:苦后方觉甘甜正是这品茶的精髓,这里面也蕴藏着人生的哲理——经过 艰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为珍贵。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听歌、品茶, 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自古以来,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 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好吗?(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五、相关文化: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个意大利歌剧《图兰多》的故事,轻松一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紫禁城里有位公主名叫图兰多,她美丽动人但也很残 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如果谁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 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都死在了她 的刀下。原来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她, 对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 慨地来帮她,诸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谜语那样, 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 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宫女们的祈祷乐响起(播放歌剧《图兰多》 女声合唱选段)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 从此改邪归正。

师:刚才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播放课件:

(19世纪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多》。他有 个朋友曾做过驻华领事馆的职员,从中国带回的八音盒里蓄有《茉莉花》等几首 中国乐曲。柔美的中国旋律令他耳目一新,顿生灵感便移花接木,把《茉莉花》 融入了《图兰多》的创作中。《茉莉花》为普契尼的歌剧添彩,

《图兰多》也为 中国音乐的传播增辉,这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师: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见这首歌是很受 欢迎的,此后《茉莉花》就经常传唱或者进行加工创作,比如:1997年中英香 港政权交接仪式上、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最后8分钟、肯尼·基的萨克斯独奏等 等。透过《茉莉花》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的正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 《茉莉花》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民歌《茉莉花》已 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六、创新发展:

师:

《茉莉花》在世界上这么有名,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同学们想不想创作一首属于自己风格的《茉莉花》呢?接下来分三组,分别以不 同速度来表演《茉莉花》,可以适当改编旋律或添加动作。(学生活动,然后表 演)

七、综合评价:

l、组长自评

2、各小组互评

3、评选出“三佳”(即最佳台风、最佳表现、最佳创意)

八、小结点题:

(播放《茉莉花》旋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 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想起一句话——越是 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歌唱下去。

第二课时

新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

力有着十分莺要的作用。”如何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创造型思维也正是我们 课题研究的主题。这节课我将以“审美”为核心,利用“音响体验”、“聆听感受”、“模仿演奏”、“教 学探究”、“演奏表现”、“唱歌表现”等多个角度,以江苏民歌《荣莉花》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器

乐(峰笛)合奏的魅力,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

和环境,提高演奏技能,增强集体协作意识,培养爵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愿望。 教材分析: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问小调,她有许多变体和版本。总体 上讲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流畅,极富江南民歌清新细致的特征。《茉莉花》 曾在小学四年级卉乐教材作为唱歌内容出现过,人音版。f 4四册第三单兀以器乐(蛏笛)小品形

式呈现,分为三个声部,为便于学生演奏,将其移植为调。对于器乐教学长期处于弱视地位的学

校和学生完成这一内容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降低教学难度。 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茉菊花》的内涵能够喜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爵乐文化:并在演奏中体验到快

2、进一步学习高音竖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如音色、呼吸、指法等,能够初步读谱视奏, 尝试进行多声部的合奏。

3、能够在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进行合作。 教学晕点:演奏《茉莉花》主旋律 教学难点:多声部的合奏练习

教学准备:相关音响资料及播放设备,电子琴,音色统一的高音紧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1、欣赏烙笛合奏《茉莉花》,引出课题:

2、课堂基本练习:音阶练习,多声部合奏练习。

二、过程体验、探索实践

1、演唱《茉莉花》: A、聆听合唱《茉莉花》,轻声哼唱:

B、师生交流歌曲《茉莉花》的艺术特点,及茉莉花的价值,及民歌《茉莉花》的其他版 C、学生随琴声轻声演唱《茉莉花》。

2、演奏《茉莉花》主旋律 A、教师竖笛范奏《茉莉花》,学生默唱歌谱: B、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用高音努筒演奏主旋律:

C、采用多种器乐教学法,反复练习《荣莉花》主旋律。

3、演奏多声部《荣莉花》

A、认识、了解合奏谱,并分声部视唱

B、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声部练习吹奏: C、合奏练习。

三、延伸拓展、开阔视野

1、交流讨论关于《茉莉花》的歌曲、乐曲:

2、观察思考:《茉莉花》在哪些币要地方和场合出现过,这说明了什么:

3、欣赏部分关于“茉莉花”哥乐的视频片段。

四、表现创造、交流展示

1、教师提出要求:以“茉莉花”为主题,尝试进行合奏表演或者紧笛与合唱表演:

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交流、臀台表演,要求白报节日、仪态大方、台风端正。

五、课堂评价、内化升华

1、让学生及时了解白己的进步,建立白信

2、让学生理解《茉莉花》是中国占乐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美的精神象征。

第五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演唱、欣赏有关奥运的歌曲,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五大洲,三大洋及中华大 地所涌动的浓浓的奥运之情。

2、饶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对比和创作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和奥运 精神,体验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内容:

1、学唱《奥林匹克风》。

2、欣赏北京奥运会主题曲。

3、欣赏《手拉手》等奥运歌曲。

4、体验奥运健儿赢得金牌,在颁奖台上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唱《奥林匹克风》、听赏《手拉手》 教学难点:如何把视听感觉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自印乐谱金银铜奖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当中华民族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 中国,就有一个梦想——能在我们中国,北京,举办一次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奥运 盛宴。

奥运,中国人民期盼了百年的梦想,炎黄子孙们向往已久的盛会,今天终于 被我们盼到,那神圣的奥运圣火将在华夏大地上激情点燃,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轻柔悦耳的音乐声中,如梦如幻的飞人,百年轮回,让五环的梦实现在了北京的 上空。在这个时刻,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的心,一齐聚拢了起来。

北束时间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临!端坐在电 视机前,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开幕式的到来1 8点的钟声开始敲响,北京奥 运体育场馆里一片沸腾,人声喧闹,热情似火:欢呼声,呐喊声和飘动的红旗, 展现了一派激情四射的壮观景象。开幕式在一片闪烁的星光里拉开帷幕:那璀璨 的烟火,那耀眼的灯光,那声声悠扬激越的乐曲,令人沉醉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奥运终于来了,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期盼和等待里悠然而来,带着激情,带 着渴望,带着欣喜,这份复杂的心情在星光闪烁的体育会馆里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虽然不能够亲临现场,但是通过电视直播,我依然感觉到了那份激动的心情和无 法表达的喜悦!绽放的烟花,闪烁的霓虹灯,美丽的鲜花和欢乐的笑声,构成了 快乐和幸福的海洋。今夜的北京是世界的盛宴,一场激情四射的眼球冲击,让世 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和繁荣,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世人我们崇尚的和平 友爱的心情。奥运开幕式上的一切都表达着我们心中的那分渴盼和期望,而我们 也相信未来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迎接更文明,更和平的生活!因为相信生活在这 个地球上的人们都是热爱生命的,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爱自然,爱健康,爱和平的 心!

随着奥运旗的冉冉升起,李宁手持祥云火炬在鸟巢上空手擎火炬缓缓奔跑, 绕场一周,身后画卷铺满祥云,影像铺满全场。在空中缓缓完成了点燃圣火的动 作,火焰沿着导线徐徐向上,爆发幽璀璨的金黄色光芒,沿着红色圣火台螺旋上 升,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熊熊燃起!

运动员开始陆续进场,穿着各色的异国友人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步入会 场,而中国人民也用最热情的欢呼和笑容和一音乐迎接着他们的到来!在他们璀 璨的笑脸上,我们看到了奥运盛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次百年期盼的 盛会,中国人民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它的到来,相信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们一 定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和友善的!因为从他们的脸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开心和快 乐,惊喜和激动!我想这次开幕式拉开的非常成功,那么未来十几天的赛程里他 们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的东西:包括和平,热爱、奋进、团结、友谊!焰火的光芒 还是如此的璀璨,悠扬的音乐依然美好动听,激动的心情还是不能够平静,奥运 的圣火在北京的上空燃烧着,仿佛有抒发不完的激情和梦想,我们相信在奥林匹 克精神的感召下,这次盛会一定可以取得圆满成功的!

今夜,闪烁的光芒飞扬在北京的上空,也穿越北京飞向了世界!我们期待更 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加油,北京加油,奥运健儿加油! 并播放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并出示问题:

1、这是什么歌曲?什么地方的背景?

2、中国奥运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块金牌?位列金牌榜多少位?

3、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了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综合实力越来 越强大,也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二、学唱歌曲《奥林匹克风》

l、播放录音,初步感受词曲意境。

2、学生跟录音轻声吟唱。

3、组织学生讨论歌曲难点,

教师出示节奏、旋律难点。

4、师生完整演唱全曲。

三、奥运会歌经典回顾-《手拉手》

师:每届奥运会都有会歌,回顾以往的奥运会会歌,23届汉城奥运会的会歌给 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诠释了奥运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全人类爱好和平、友好 相处的真谛。 l、听赏原唱

2、教师引导学生用英文演唱

3、教师用竖笛吹奏歌曲旋律

4、学生用竖笛模仿演奏

四、知识拓展

l、出示幻灯片,打出《携手竞风流》的歌谱,并播放旋律,请学生看歌谱思考: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这首歌也是表达了中国运 动员(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风貌的歌曲。当我

们更多的鲜花和掌声献给那些健全的运动负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群人,他 们克服命运,战胜自我的精神更让我们永远铭记1

2、出示幻灯片,打出我国残疾运动员在北京残奥会上取得的辉煌成绩。

3、学生跟伴奏,学唱此歌

五、参与与体验

l、参与主题——模仿奥运健儿站在领奖台上,赢取奖牌的情景。

2、形

式——分四组,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的中国运动员的名字为:

3、出示幻灯片,在音乐背景下,自动播放奥运健儿的获奖图象,每组抢记,举 手发言。

4、取前三名,每组讨论推选一名代表作为此次活动的运动员,并上台领取奖牌。 5.获胜“运动员”上台领奖。

6、出示模拟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由班级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模拟颁 奖佳宾为“运动员”颁奖。

7、全体起立,奏国歌升旗。

8、请获奖‘‘运动员”谈获奖的感受。

六、本课总结.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必将对我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奥林匹克是一扇窗口,中 国与世界相互了解。奥林匹克是一种途径,中国与世界相互认同。奥林匹克是一 个承诺,中国与世界共同完成。奥林匹克运动会提供了一个国家与国家之间宣传、 展示、交流的舞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将在很多方面对我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时刻,尽情歌唱吧!(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师生同唱,结束本课)

七、教后记。

反思《奥林匹克风》的教学,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 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但是本节课中也 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 学习歌曲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体验艺术作品反映的情感特征,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

2、通过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了解会歌反映时代精 神的感受歌曲中表达的人类对和平、友谊的向往,感悟音乐表现的人间真爱;通 过欣赏《手拉手》及“奥运歌曲对对碰”的综合活动感受奥运歌曲抒发的亲情友 情、爱国情及展现民族文化的特点。

3、知道通俗音乐的基本定义;了解“会歌”反映时代精神的特点:自信的、有 感情的交流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手拉手》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艺术作品反映的情感特征、时代特征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朗诵单元小诗

说明:优美的背景音乐和老师朗诵的单元小诗,营造课堂教学的意境。导入课题。

二、欣赏为国际和平年而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 《让世界充满爱》,1986年郭峰作曲,为国际和平年而创作。

1、请思考: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你能听出第

二、

第三部运用了怎样不同的音乐语言表达情感吗?

2、分析:第二部分:平绥而虔诚的音调流露出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第三部分:速度变快,频繁的切分音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通俗音乐风格。

3、艺术小辞典:通俗音乐

看有关通俗音乐的定义,找出关键词。

相对严肃音乐、轻松活泼的形式、娱乐性强、众多爱好者。

4、歌曲的主题:表达人类对爱的渴望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寄托了国际和平年 到来之际人们的美好祝愿。

5、唱一Ⅱ昌,想一想怎样处理歌曲表达情感?

学生综合各音乐要素,对比分析歌曲两个乐段音乐语言的不同。

6、运用音乐要素的变化处理歌曲,感受音乐,表达情感。

三、欣赏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l、歌曲简介。

2、听赏歌曲,填空: 歌曲为(

)调式(大调式或小调式);歌曲由几个乐段组成(1个、

2 个、3个);此曲

旋律酣畅淋漓,宽广舒展,很能表现歌曲的主题,偶尔出现几处(

) 节奏(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让人感觉青春的活泼与感情的涌动

3、观察乐谱,找出切分和附点节奏。

说明:从调式、乐段及节奏入手,感受这首歌曲明朗的色彩与青春活泼的通俗歌 曲特点。

四、欣赏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

1、听赏歌曲并简介:

2、你能说说这首奥运会歌,广受欢迎的原因吗?

3、交流归纳:

说明:听赏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录像及歌词。期望学生能感受 到音乐给体育运动带来的支持;感受举办国的文化传统、对奥运会的具体理解对 主题歌曲表现的意义,并为下面的综合活动作铺塾。

五、展示与交流:“奥运歌曲对对碰”

搜集你找到奥运歌曲或参加征集的奥运歌曲进行演唱、演奏或者听赏交流

六、课堂小结。

第六单元

欢乐颂

第一课时《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感受贝多芬作品中反映出 的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理想。

2.通过歌曲进一步了解、运用合唱等演唱形式。 教学内容:

1.学唱《欢乐颂》

2.听赏《让世界充满爱》

3.交流一些音乐故事和生活中的“友爱”故事 教学重点:

合唱《欢乐颂> 教学难点:

《欢乐颂》第12小节的切分音处理及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复习。

听简短歌曲,说出演唱形式。

2.新授:

学习齐唱、轮唱、合唱三种演唱形式,听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欢乐 颂》等辨别它们和演唱形式。

一、导入主题《欢乐颂》

1.出示贝多芬头像

2.请同学介绍贝多芬

3.老师补充

三、新歌教学

1.欣赏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气质、形象、熟悉作品及声音的表达

2.跟琴分声部学唱歌曲、注意最后一句中的切分音

3.合唱练习。

(1)控制音量,尤其是高声部,力求声音统一

(2)情绪饱满,充满激情

4.交流。

(l)你还学过贝多芬的其他歌曲吗?唱几句试试。

(2)简单说一说发生在你身边体现“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小故事。

(3)让我们一起用满腔的热情背唱《欢乐颂》

5.听赏《让世界充满爱》

(l)简介背景。

(2)欣赏范唱。

(3)学生评价歌曲,提出学唱方案,并学唱歌曲。

(4)讨论。

6.小结。

《欢乐颂》和《让世界充满爱》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人类的爱。不久前,我国四川遭 受了地震大灾难,他们的孩子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正在遭受着苦难,让我们伸出双手, 献出爱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全世界都充满了爱!

复习本教材歌曲。 组织班级音乐会。 本教材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演唱歌曲《欢乐颂》。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2、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欢乐颂》,并能用竖笛演奏。

3、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

伟大人格。

2、合唱《欢乐颂>和乐器合奏。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电子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l、播放音乐《献给艾丽斯》进教室

教师:你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他的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献给艾丽斯》,作者是贝多芬

2、教师:你还知道贝多芬的哪些作品?对他有怎样的了解?在课前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贝多

芬的资料,现在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介绍贝多芬小故事。

3、教师:大家知道的真多,那么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祓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人民的

爱戴和拥护?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这位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作曲家——贝

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课件展示:介绍贝多芬生平。

2、过度语:贝多芬的晚年生活也非常不幸,孤独、疾病、痛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如此,

双耳全聋的他仍然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完成倾尽了

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也是他音乐生涯的登峰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第九交

响曲》的第四乐章合唱部分《欢乐颂》这一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同名诗而

编曲的。请大家欣赏。

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一)初步欣赏感受作品

l、初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生:热情、饱满

2、教师小结:你们说的太好了。的确,它的曲调充满了英雄气概。全曲热情欢乐,庄严神

圣。我们来看欢乐颂的主题旋律,你觉得它的旋律和节奏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学生观察曲谱分析:简单的。

教师:是的,贝多芬几乎只用了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以极其 简炼的手法就营造出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当然,这也离不开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所创作的 歌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歌词。

3、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教师:你感受到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是啊,《第九交响曲》完成于战乱时期,那是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 镇压的反动时期,全国上下人心惶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创伤,贝多芬要 用《欢乐颂》唱响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那就是消除隔阂、消除哉争,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全球,《欢乐颂》所唱响的主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4、学生演唱《欢乐颂》的主题

教师:了解了歌曲的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演唱欢乐颂的主题,感受它的庄严和神圣。

学生随音乐演唱感受。

(二)观看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深入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l、教师过度语:你们唱得太棒了!很有气势。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表现这部作品,老师给 大家带来了一部演绎贝多芬一生的优秀影片,这部电影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贝多芬,下面 我们来观看其中的一个片断。内容是:1824年5月7日,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维也 纳皇家剧院首演时的情景。我们回到1824年的那一天,一起来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学生观看视频。

2、教师问:同学们,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交流感想。

3、教师小结:是的,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有的流

泪,有的欢呼跳跃,几乎发了狂。按照当时奥地利的礼仪,欢迎皇帝出场是要鼓掌三次,

而此时对这位音乐家,观众却连续鼓掌了五次,人们用热泪和掌声为伟大的音乐欢呼!

从那以后,《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唱响了全世界,永远的注入了人们的心灵。

4、教师:同学们的感受如此深刻,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用激昂的情绪来歌唱《欢乐颂》

主题。

(三)学唱歌曲表现作品

1、师:同学们唱得很好。下面,让我们来认真的学习贝多芬的这一伟大的作品,好吗?

2、唱谱:(1)全体唱高声部曲谱,纠正跨小节切分节奏。 (2)全体唱低声部曲谱,纠正变化音音准。 (3)合唱曲谱。

3、填词合唱。

4、竖笛合奏。 (1)课件展示指法,教师讲解演示。 (2)二声部合奏。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伟大的乐圣一贝多芬,他虽然已经离去200多年了,可他的 《欢乐颂》却至今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把痛苦留给了自己,却把欢乐带给了全人类, 贝多芬用它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老师希望你们也能成为像贝乡芬那 样乐观、勇敢、坚强的人!

第6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

《冰心诗四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母亲、纸船)《安恩和奶牛》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往事依依》《幼时记趣》 《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 《现代诗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

《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

《对联六副》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春》《三峡》

《济南的冬天》

《夏》《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

《文笔精华一》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宇宙里有些什么》《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专题上:《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

《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

《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1 七律 长征2 《长征组歌》两首3 老山界4 草5 《长征》节选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6 枣核7 最后一课

8 始终眷恋着祖国9 古诗四首10 晏子使楚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11 背影12 甜甜的泥土13 人琴俱亡14 我的母亲15 父母的心

第四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16 小石潭记17 记承天寺夜游18 阿里山纪行19 美丽的西双版纳20 蓝蓝的威尼斯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21 苏州园林22 都市精灵23 幽径悲剧24 明日不封阳台

25 治水必躬亲

第六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26 从小就要爱科学27 在太空中理家28 奇妙的克隆

29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30 (师生自荐课文)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学会读书一)

1 鼎湖山听泉2 林中小溪3* 飞红滴翠记黄山4 画山绣水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 温泉专题“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

5 故乡6 我的叔叔于勒7* 在烈日和暴雨下8* 多收了三五斗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

9 成功10 创造学思想录11 学问和智慧论美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13 散文家谈散文14 小说家谈小说15 诗人谈诗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 第五单元(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

16 陈涉世家17 桃花源记18 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

20 岳阳楼记21 醉翁亭记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词二首相见欢浣溪沙 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

22 绿23 囚绿记24*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双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古诗二首龟虽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5*

第7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解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整理

痴想:发呆地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喧腾:喧闹沸腾 诱惑:吸引 凝成:凝结而成 铁青:青黑色 训诫:告诫,教导 耸立:高高的直立 迂回:回环曲折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惊奇

心惊肉跳:形容十分恐惧不安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头晕目眩:头发晕,眼睛发花。 嶙峋:文中指人瘦削。 零落:脱落、衰败。

断续:是指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收敛:收拢:合拢。

宽恕:宽容饶恕。恕,饶恕。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 马马虎虎。

终极:最后的终点。。 迸溅:向四处飞溅。 繁密:兴旺,茂盛。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凝望:聚经会神地看。 伶仃:孤独无依的样子。 稀零:稀落,凋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比喻好喝或有价值的汁液。

蜂围蝶阵:指蜜蜂、蝴蝶成群的飞舞,多形容花季。

盘虬卧龙: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饥寒:饥饿和寒冷。 离乱:离别与**。

缀连:用针线等使连接起来。 远行:往远方出游。 海天相吻:海天相接的地方。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洗濯:洗。濯,洗。

绝处逢生:在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地方找到了出路。

浪子回头:游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悔过自新。

玷污:弄脏(多用于比喻)。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

扒窃:被偷走。

碌碌终生:一辈子平庸没有作为。 诅咒:咒骂。

浓阴:树木浓密,不见阳光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堕落:沦落、流落。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冉冉:慢慢地。

苦熬:忍受着痛苦度(日子)。

雏形: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丰硕:又多又大。

稀疏:形容词,是说物体、声音等很

少的意思。

累累:形容累积得多。 低回:留恋。

沉甸甸:形容东西很重,有时也可形容心情沉重。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也可形容人聪明伶俐。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多姿多彩:就是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

不可磨灭:形容功业、道理永远不可能消失。 回味无穷: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慧心:聪慧之心。 嬉戏:玩耍。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闲适:清闲安逸。

禀告:旧时向上级或长辈告诉事情。泯灭:消灭,丧失。 厄运:不幸的命运。 行乞:向人要钱要饭。 正色:庄重:严肃。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 归属:属于。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很轻松。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阴晴圆缺:文中指月亮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形。

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无人可比。

心痛如割:由于失去了一些东西而十分心痛,像心被刀割了一样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多愁善感:经常发愁,容易动感情。 天灾人祸: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异国他乡:别的国家或别的地方。 执着:坚持或固执。

鞭策: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 盛名:很大的名望。

报酬:由于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望:过高的期望。

蹂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呵责:呵斥。

懊恼:心理别扭,烦恼。 沉醉:大醉,多用与比喻。

迷醉:迷惑与某种事物。

猝然长逝:猝然:突然。突然去世了。 问心无愧: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

宛转:同 “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嘹亮:形容声音洪亮。

黄晕:昏黄不明亮。

烘托: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静默: 寂静,没有声音

舒活:舒展活动

欣欣然: 欢欢喜喜的样子。

繁花嫩叶:密密地开着的花,新生的又嫩又绿的叶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抖擞精神:振作起精神。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绿萍:植物名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积存。

澄清:本课指清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

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黛色:青黑色。

灵秀:灵活、美丽。

贮满:积存,收藏。

终极:最后的终点。

匍匐:爬行

融融:暖和的样子

澹澹:荡漾的样子 芊芊细草:草木茂盛的样子。 轻飞曼舞:形容蜜蜂、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丁丁:伐木声。 幽谷:深谷。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归泊:文中的意思是即将回到岸上停靠。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枯竭干涸。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也比喻念念不忘。 奇幻:奇异而虚幻 远古:原始社会。 骸骨:骨头(多指尸骨) 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走,秘密行走

裹藏:用物体包裹藏着 叹服 :赞叹而且佩服 造物主: 万物的创造者.

海枯石烂 :海水干涸、石头粉烂。形容历时久远,万物已变。 日转星移: 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幽雅 :幽静雅致 笼葱:青翠葱绿。 峰峦:山峰和山峦。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匀称:平均 崩塌 倒塌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变化无常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扰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哀鸣:悲哀地叫。 狩猎:打猎。 哀号:悲哀地哭嚎。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喑哑:嗓子干涩发布处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十分寂静静谧:安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劫掠:用武力夺取(财务或人) 酷爱:非常爱好

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隐隐约约:听起来或看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窸窣作响:发出声响

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停断 夜色苍茫:夜晚的景色空旷辽阔,没有边际

更胜一筹: 比较起来,更加好一些。惊慌失措:害怕慌张

开膛破肚:剖开胸腔和腹腔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 断肢残腿: 形容断了的肢体 毫不犹豫:做事情立即果断,不犹豫不决!

观测:观看测量。 指令:指示和命令。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获较大。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 畅谈:尽情地谈。 神往:心里向往。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庄严、威严的样子。

一叶孤舟: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比喻孤零唯一。

遥遥在望: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秃:没有枝叶。 蟹:螃蟹。

蕾:花骨朵,含苞未放的花。 攥:握

丫杈:既“桠杈”,上端分岔的东西. 逮:捉捕 寂寞:孤单冷清:清净:寂静.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怦怦:心跳

树杈:树枝的交汇处。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寒战:寒噤

诀别:分别(多指不再见的离别).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嫌恶:厌恶.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令人鄙视. 惊惶:惊慌.

瑟缩:身体因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抖动.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宽恕:宽容饶恕.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什物:泛指日常应用的衣物及零碎用品

筝: 拨弦乐器。 抹:擦

信服:原意是相信并佩服,这里是相信而听从的意思。

嫩芽:小草刚生长出来的新芽。 霎时:一瞬间,很快。 拆散:把某物分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水波粼粼:形容水波明净。 各得其所:各有各的收获。 匿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 祷告:祷告是向神、神灵或灵性的个体沟通来赞美、祈求、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悲怜:犹哀怜。慈悲同情。 荫蔽:遮蔽;隐蔽 炫耀:夸耀

称职:才能与职位相称 妥当:稳妥适当地 呈报:敬词,呈文上报

滑稽:形容一个人语言、动作等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精致:精巧细致。

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爵士:欧洲君主国的最低爵位,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列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随声附和:形容没有主见。 缥缈:隐隐约约 定然:必然

珍奇:珍惜,宝贵的东西 闲游:悠闲地游荡 笼罩:想鸟笼一样罩着 疏星:稀稀疏疏的星星 女娲: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水清见底

幽光: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灵敏:灵巧敏捷,反应快 绵延:连续不断。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嬉戏:游戏,玩耍。 哞哞:牛叫声。

潺潺:象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眨巴:眼睛很快地睁开闭上。 红润:多指皮肤红而滋润。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 痒酥酥: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引起的想挠的感觉。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上一篇:练就真功给力农村课堂下一篇: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