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一、导语: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人们用科学去发现、探索„„
二、读议第一段:
(1).演示课件,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飞机
2.介绍飞机的用途
(2).出示幻灯飞机内容:试着读出感受
(3).指名读 评议体会
(4).造句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三、读议第二段:
(1).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航天飞机
2.说话练习:描绘航天飞机的样子
(2).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
(3).男、女生再读
三、读议第三段:
(1).演示课件,智慧老人的话
(2).默读填表:
普 通 飞 机 航 天 飞 机
飞 行 高 度
飞 行 时 间
作用
(3).汇报填表情况,理解体会
(4).相邻的两人互读、互评
(5).指名读喜欢的句子
四、写作:
(1).思考:还想了解航天飞机的什么知识?
(2).回忆: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上网: 筛选的网页,解决问题
(4).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5).结合课文、网页、资料介绍航天飞机
五、结束语: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 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 其中精读24篇, 略读8篇, 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 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 (一) 有200个生字, 带有拼音, 要求认识;生字表 (二) 有300个生字, 没有拼音, 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 没作具体要求, 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 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 “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 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 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 共安排生字378个, 全部带有拼音, 要求会写的233个, 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 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 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 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 (精读和略读) , 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 以专题组织, 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 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 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 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 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 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 分别来自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 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 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 关注人类, 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 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 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 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 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 为了便于同质比较, 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 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 (人教版为29课, 苏教版为21课) , 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 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 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 划分为七个段落, 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 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 “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 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 以第一段为例, “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 总是默 (mò) 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 (má) 痹 (bì) 症 (zhèng) , 腿脚落 (lào) 下了残疾 (jí) ,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shí) 。”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 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 “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 “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 又说明了意思, 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 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 学生可能不明白, 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 且丰富了知识。此外, 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 “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 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 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 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 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 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 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 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 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 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 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 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 间接背诵 (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 有五处, 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 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读出自己的生活, 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 3首古诗, 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 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 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两版教材称谓不同, 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 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 我有一些感想, 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 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 去思考问题, 作出选择, 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 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 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 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 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 题材广泛。不同的是,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 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 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 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 “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 共安排了八次, 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 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 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 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 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 “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 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 “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 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 写他的哪件事, 把这件事想清楚, 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 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 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 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 不过, 要先打草稿, 然后念一念、改一改, 直到自己满意了, 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 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 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 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 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 “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 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 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 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 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 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 乐于合作, 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 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 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 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强调了“双基”, 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 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 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注:本文所选择的两版教材分别为: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鹰学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①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 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①快看(课件演示)飞呀,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②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我看到了。③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④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①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②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③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④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⑤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⑥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①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②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③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④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 ?(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⑤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⑥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齐读句子)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 )、( )、(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1.出示生字:盘、旋、摇、顶。指名读。2.进行口头扩词。3.指名学生分析生字字形,记住两个新偏旁:盘:上下结构,认识新偏旁:舟。旋、摇、顶: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旋:新偏旁:方。4.师范写,生书空笔顺。5.学生描红,临写。6.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诵感悟,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的特点,知道动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
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诵感悟,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小露珠的特点,知道动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生猜谜底 师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小露珠的童话故事,生齐读课题。
二、感受露珠的外表美
1. 课件出示露珠图片:你看露珠像什么?(指生到黑板上写像的东西)
2. 为什么你认为露珠像这些东西呢?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出示露珠与钻石、珍珠等的对比图,说出露珠的特点并板书:
像
钻石
那么
闪亮
光彩熠熠
水晶
透明
珍珠
圆润 玛瑙 宝石
晶莹透亮
3.看到这么漂亮的小露珠,你喜欢它吗?给它打个招呼吧!4.漂亮的东西谁都喜欢。不光你喜欢,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这些好看的小露珠。
5.快看,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给小露珠打招呼了。PPT出示图文,指生打招呼。
爬到草杆上的小蟋蟀也来给小露珠打招呼。(指生)
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指生)
6.看,小动物们跟小露珠多友好呀!我们把这和谐的一幕表演出来。(指生佩戴小动物头饰表演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7.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给小露珠打招呼?(指生表演)8.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指生交流,师板书:外表美)
三、感受小露珠的心灵美
1.除了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还会有谁喜欢它?(植物)为什么植物们也喜欢小露珠?(板书:装点)(PPT展示植物被露珠装点漂亮的图文)你能把它们读漂亮吗?(指生读)
2.植物为什么会变得格外精神、生机勃勃?只是因为戴上了珠宝吗?如果给在骄阳下被晒蔫了耷拉着脑袋的植物戴上珠宝,它就精神了吗?(指生交流后,板书:滋润)小露珠不光把朋友们打扮得漂亮,还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万物,使植物们变得格外精神,看来,小露珠不但外表美(板书)而且心灵也很美(板书),难怪大家都喜欢它。
3.谁能把这心灵美好的小露珠用朗读呈现给大家?(配乐指生读)
4.让我们记住小露珠用美好心灵创造的美好画面。(试着背诵)
四、依依惜别
1.听了你们的朗诵,我也更喜欢小露珠了。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小露珠。就让小露珠和我们一天到晚相处在一起行吗?为什么?(指生交流)
2.随着太阳的升高,(PPT出示文字,生接读)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小露珠就要离开大家了。朋友们是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请你表演它们给小露珠告别时的动作好吗?此时它们还会说些什么?
3.看了大家给小露珠告别的情景,我很感动,你能感受到此时朋友们对小露珠是什么心情吗?(舍不得;依依惜别)看来大家的确非常喜欢小露珠,舍不得小露珠离开。看到心爱的朋友即将离去,大家不免有些伤心。此时,小露珠心里会怎么想?(安慰朋友)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能表演出来吗?(指生表演小露珠告别的言行,师评价:多么善良的小露珠)
4.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PPT出示文字)读出朋友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小露珠善良的心灵。(配乐朗读)把这动人的一幕记在心间。(背诵)
五、小露珠的形成
1.果然小露珠不令大家失望,经过一夜的努力,(PPT出示图文,生接读)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终于在黎明时,又来到了朋友们中间。小伙伴们又高兴都地欢呼起来。
2.(PPT)这里又出现两个“越来越”,你能用上“越来越······越来越······”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吗?
六、建构总结积累
1.学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小露珠什么时候形成,什么时候消失的吗?(PPT出示填空,指生回答)师简单介绍小露珠形成及消失。
2.神奇的大自然就这样每天创造着和谐、融洽、和美丽的童话。哪位小朋友能试着把这个美丽的童话讲出来?(指生讲故事,课件配乐及图片)
七、作业
课后把这篇童话故事背诵下来,回家讲给家长听。
八、板书设计 小露珠
像
钻石
那么
闪亮 光彩熠熠
外
心
水晶
透明
装点
珍珠
圆润
表
灵
宝石
晶莹透亮
滋润
玻璃球
美
《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课文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语言形象优美,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神奇、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动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文本特点,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徜徉在文本的世界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秆、钻等,会写、会用 “戴” 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2——4段的语言规律,背诵2——4段。
3、按照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神奇变化和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4、学习“越来越……越来越……”的句式,尝试运用,感悟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1、按照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神奇变化和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2、学习“越来越……越来越……”的句式,尝试运用,感悟打比方的妙处。
课前,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魔术表演入手,说说大自然会变什么魔术,孩子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课前,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单,请学生自主寻找字音易错的字,字形易错的字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思考一下读了课文,对小露珠有什么了解。通过预习单,对预习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为今后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小露珠》一课中有一个生字,穿戴的“戴”,学生很容易与携带的“带”混淆使用。在汇报交流预习情况时,当学生提到“戴”这个字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达成写正确、写美观这一目标,之后还关注到了这个字的正确运用。
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
下发题纸:让学生在题纸上用直线连一连,给“戴”字找家。大屏幕出示:()书本
()帽子
()耳环
()红领巾()队
()手表
当学生填完后,及时交流纠错后,顺学而导,请学生自己读读所填的带有“戴”字词语,想想今天学的这个“戴”在什么时候用?学生通过归类比较,发现:这个“戴”字就是代表戴在身上一些东西。
在学生自主探索初步得出结论时,教师出示字典里的解释,进一步巩老师固学生的认识。第四步,趁热打铁,尝试运用。教师让学生在题纸的方格里给这个“戴”字组一个词,既训练学生在方格里写字,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学习“戴”字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的空间,在运用中揣摩字义,从而真正做到“会用”。学生填完词以后,老师并没有急于出示字典中两个字的解释,急于告诉孩子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个字,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保护了孩子探究的兴趣。
中年级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时逐段读懂课文,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板书,请学生借助板书,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连起来说说,教给学生梳理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中年级不仅要了解词句的意思,还要体会这样用词造句的表达效果。叶圣陶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王尚文先生也坚持:“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细读感悟环节,学习“越来越……”的句式,认识句式形式,理解其意思,体会其作用,学生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首先出示带有“越来越……”的句子,发现句式特点。然后多媒体演示小露珠逐渐变化的过程,指导朗读。最后练习用“越来越……”说话。真正的做到得意,得言,得法。
学习2——4段,进一步了解动物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打比方的妙处。这一环节最精彩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2——4段的共同之处,学生发现了这三段共同的语言规律,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然后通过比较句子,借助图片,感受打比方的妙处,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创设情境,背诵积累。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提高了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 小露珠
夜幕降临(图)
越来越……
太阳出来(图)
闪亮
透明 喜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小站”六个部分中,“走进课堂”部分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于一体,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有个性化;“在线测试”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写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入,设境激情:
我们常说,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新课伊始,我给学生送上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来,是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历来被人尊称为“花之君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诗篇、画幅数不胜数。而杭州西湖的曲院凤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去荷花池边欣赏荷花的美丽风姿,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怀着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开“荷花资源”中的“荷花视频”,欣赏荷花的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调先有情”,他们已深深陶醉在美仑美奂的境界里,为领略课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当学生激情澎湃、叹为观止的时刻,我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老爷爷的《荷花》一文,体会文中的荷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知道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形态各异的美。
(三)、细读与想象并行,领悟课文意境美
在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及方法:初次在反复美读后,指导学生感情背诵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四)提供创造平台,让想象激情飞扬
众所周知,课文只是个例子。我在引导学生美读成诵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在线测试”。让学生一边观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给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荷花取上新颖别致的名字,用优美的语句描绘荷花的迷人风韵。通过练习、交流、点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资源
当课接近尾声处,我让学生自主浏览网站上的其他栏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习下节课作知识上的铺垫。
《荷花》说课稿范文2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荷花》说课稿范文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一、突出活动的随机性, 在估计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统计和可能性”的教学中, 第五册数学教材第90页的例题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在桌边摸球的场景。图中有一个透明的口袋, 口袋里放着3个黄球、3个红球, 还有一个蒙着眼睛的小朋友在摸球。之所以让摸球的小朋友蒙着眼睛, 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摸球活动的随机性特点。在第一轮教学中, 笔者就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教学的。虽然, 学生都能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但活动结束后, 对于那些蒙着眼睛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 并没有能真正感知、认识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且不能真正参与到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球的活动中来。那么, 如何既要突出活动的随机性, 又能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呢?经过反复揣摩, 笔者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 将例题中的透明口袋换成黑布口袋。活动前, 小组成员, 看着承担摸球任务的学生分别将3个黄球和3个红球装进口袋, 反复摇晃后再进行摸球活动。如此, 不但突出了摸球活动的随机性, 更能激发学生猜想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明确操作的目的性, 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判断力
“可能性大小”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以摸球活动为例, 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一些?对于这个问题, 人们通常会依据生活经验做出一种直观的判断, 即:从中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相等。但这只是一种猜想。为了取得一定数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持这种猜想, 教学中, 笔者注意通过不同的操作活动———“抛硬币”、“丢骰子”、“摸扑克”、“玩转盘”、“下黑白棋”、“统计小组同学的爱好、成绩、家庭人口”等, 让学生在明确操作的目的性及操作要求的基础上, 反复经历实验以及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引导学生交流上述过程中的发现, 让学生逐步体会“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大小”初步学会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此教学,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更培养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把握练习的关键点, 在反复阅读仔细斟酌中推敲,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提出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中, 感受了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在联系, 增强了数据意识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意识, 但在实际的自主练习中, 个别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是这些学生未曾把握练习的关键点, 审题能力欠缺。如:解答“在口袋里放红、绿两种颜色的粉笔, 一共放6枝。每次任意摸一支, 要使摸到红粉笔的可能性大, 可以怎么放?”时, 学生出现的错误表现为:一是放错了枝数, 有人说, 放4枝红粉笔, 1枝绿粉笔, 总枝数不符合要求;二是放错了颜色, 有人说, 放5枝红粉笔、1枝黄粉笔, 总枝数符合要求, 但粉笔的颜色不符合要求。显然, 以上错误, 都是审题不清的缘故, 换句话说, 出现如此现象的学生, 审题能力较差, 有待培养。针对这种现象, 再次教学时, 笔者出示习题后, 先让学生仔细读题, 然后说说这道题该注意的关键要点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 及时用彩色笔标画出来:其一, 两种颜色, 红色和绿色;其二, 一共放6枝;其三, 摸到红色的可能性大。经过反复阅读, 仔细推敲, 学生把握了以上三个关键点,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果然大大提高了。
四、注意画图的示范性, 从正确及时规范的示范做起,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作图能力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用涂条形图的方法记录统计结果, 是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认识可能性的相关活动中, 笔者要求学生灵活使用以上两种方法, 在增强学生数据意识、动手实践意识的基础上, 相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作图能力。
画“正”字的方法,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不简单。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画“正”字的———
首先, 要求学生明白:一是画“正”字, 不是写“正”字, 这个正字的每一笔、每一画要足够长, 最好一样长;第二, 画“正”字时要按照“横———竖———横———横———竖”的顺序画, 不要倒笔画;第三, 要搞清楚, 一画表示1次, 一个“正”字表示5次。
其次, 教者做好示范。第一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统计结果时, 在学生认真倾听完上述三个要求后, 笔者及时根据学生的摸球情况, 在大黑板上示范性逐笔画出一个“正”字,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画, 自主数, 自主说。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麦囤
⒉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⒊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内容。
⒈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诗怎样做的?他们地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全种
⒉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在连起来说。
⒋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⒉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⒈听写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⒉练习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⒈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词语:“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
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四什么语气,说话时地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得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⑴看板书:自己练读。
⑵指名口述:其他学生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⑶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⑷指名学生口述。
三、总结全文:
⒈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⒉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⒊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见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约,什么叫聪明能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想小猴学习。
四、作业: 填上合适的词语。
单元关注:学习由文字想象画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我们荡起双桨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够借助背景资料,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红领巾”、“阳光”、“谁”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品读、想象,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少先队员在祖国的关怀下幸福地生活,会用欢快愉悦的语调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末句反复的特点,运用配乐等多种手段熟读成诵。学会查“无字词典”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假”、“似”,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味深长”、“山崩地裂”等词的意思。
2、借助文本,提取相关信息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词义,发现爸爸解词的方法,领悟“无字词典”的含义。
3、学会运用“无字词典”理解词语,养成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古诗两首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或自学提示,理解“斜”、“坐”、“爱”、“泊”等关键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句,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境,体会两首秋景诗截然不同的意境与情感,分别用明快赞叹和委婉低沉的语调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3、学习通过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的方法,补充阅读一些秋天的诗词,丰厚积累。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异”、“奉”、“做”等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奉献”、“形态各异”、“茁壮”等词的意思。
2、通过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等方式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感悟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课文和切身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能由物及人,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习作1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习作所能包含的丰富的生活内容。
2、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写清楚生活中或想象中的事。注意标点、题目的书写格式。
练习1
1、运用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读准词语,想象情境,感知词义,会用自己的语言描摹。
2、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图中景物、人物,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做到说话有序,合理运用成语或约定俗成的词语。
3、观察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注意写“撇”和“捺”的要领,正确使用钢笔,把字写规范、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解读
4、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大体了解词意、诗意,背诵积累。
5、学习在读书时进行摘录,积累语言材料,并乐意与他人交流,交流时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6、正确使用毛笔,掌握“横”的基本运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单元
单元关注:关注写景文章中“总分段式和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的常用方法,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北大荒的秋天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的多音字“转”,正确区分生字中的前后鼻音,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荒”、“茫”、“烧”、“铃”、“岭”等生字,发现“银灰”、“血红”等词的构词规律,积累同类词语。
2、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体会北大荒的美丽和富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西湖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的多音字“华”,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绵”、“令”、“初”等容易出错的字形,运用已有的策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语和一些比喻句,想象画面,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体会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练习选用“犹如”、“像”、“仿佛”、“宛如”说话。拉萨的天空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区分生字中的前后鼻音,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忍”、“窗”等容易出错的字形。
2、抓住“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3、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脉络,积累词句,熟读成诵。
4、通过对文本的品读和借助图片、多媒体感悟拉萨天空的美,产生对拉萨的向往之情和自豪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习作2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介绍自己的方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 写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方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介绍自己,注意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4、通过习作认识自我,欣赏自我,懂得积极表现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练习2
1、借助字典,联系不同语境选择正确的义项,理解字词意思,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能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运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的生字词。
3、通过观察和描红,归纳“撇”和“竖”的特点,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把字写规范、美观。
4、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图文对照展开想象和联想,大致理解成语的含义,熟读成诵。
5、通过生活实际的模拟演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说话得体大方,态度鲜明。增长生活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6、学习基本笔画“竖”,区别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第三单元
单元关注:关注童话、神话故事中人物个性特点和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建议排练相应的课本剧。蒲公英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泊”,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读音;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绒”、“嘱”、“惑”等容易出错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嘱咐”、“迷惑”、“竞相开放”等词语的意思;积累ABB、ABCC等形式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准确把握人物内心,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理清脉络,以太阳公公的话作为抓手,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4、结合课文语句和自己的感受体验,在想象说话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三袋麦子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种”、“干”、“磨”、“兴”,辨认形近字“访”、“防”,正确书写“拜”,在课文语境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迫不及待”、“麦囤”、“憨厚可爱”等词。
2、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土地爷爷的不同态度,练习分角色朗读,感受动物们的个性特点,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礼物——处理——结果)顺序,讲述故事内容。哪吒闹海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混”、“兴”,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扔”、“即”等字形,结合课文情境理解“胡作非为”、“兴风作浪”等词语意思。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并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原因——经过——结果),展开合理想象,丰富文本语言,凸现人物形象,流畅、生动地讲讲故事。
4、自主阅读神话故事,讲讲神话故事,评评神话人物,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习作3
1、能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并有条理地说清楚图上的景物,语言通顺流畅。
2、在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作画,选择画中感兴趣的动物展开想象,重点描写其活动,正确使用标点。
3、通过学习例文,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练习写作,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练习3
1、能读通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能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借助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能用规范的语言说清某种植物传播中子的方法,并能用几句话写一写。
2、学写钢笔字,仔细观察例字,发现字的基本规律,认真描红临帖,做到正确、工整,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3、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八个成语的特点(两两对仗);通过查关键词、查成语词典和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八个成语。
4、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象画面,大致了解儿歌的内容;能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儿童放鸭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5、在模拟情境中说清楚自救或求救的方法,语言简洁明了,把要点说清楚;通过本次口语交际,懂得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审时度势地想办法。
6、学写毛笔字,在书写实践中掌握笔画“左点”和“右点”的运笔方法。
第四单元:
单元关注:叙事性文章注意完整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炼相关方法。第八次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几”、“磨”;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识记“略”、“抵”等字形;利用工具书、“无字词典”等方法理解“侵略”、“抵抗”等词语意思。
2、通过默读,学会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抓住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简单加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品读感悟、拓展想象中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了解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他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
4、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想象说话: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深化对“第八次”的认识。卧薪尝胆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夫”、“差”、“会”、“磨”等;用找近义词、查关键字、联系课文内容和直接查成语词典等方法理解“屈辱”、“耻辱”、“免除后患”、“万般无奈”、“报仇雪恨”、“建议”、“舂米推磨”、“卧薪尝胆”等词的意思。正确运用“建议”造句。
2、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从文本中提取出相关信息并进行简单地概括,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懂得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3、凭借课文的空白处,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根据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展开想象,再现对话情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文中多音字“脏”,辨认形近字“壮”、“状”,通过找近、反义词的方式理解“异常”。
2、默读课文,在边读边思中弄清“听诊器”的发明经过,感受雷奈克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实践、致力医学研究的精神,懂得任何发明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3、在朗读中继续练习抓关键词读懂句意,领会上下文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如果„„就„„”、“果然”在句中表达的意思,会正确造句。
4、灵活运用文中语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练习具体、生动地复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习作4
1、对照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小作者在山坡上看见哪些景物,明白写好一处景物的要领:留心观察景物的特点,有动有静地写。
2、运用例文的写作方法,试着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景物,并正确使用标点。
3、学会留心观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练习4
1、诵读词串,边读边想象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词景相连,读出词串韵味。
2、想象作画,积累或创作诗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联系课文内容大致理解成语> 含义,整体把握成语歌的内容与越王勾践经历的内在联系,背诵积累。
4、通顺、正确地朗读古今贤文,读出韵味,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勤学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能熟记于心。
5、通过观察和描红,发现字的基本规律,欣赏汉字结构的匀称美,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6、了解留言条的内容和格式,仿照范例,联系生活实际学写留言条,注意语言得体,表达清晰。
7、练习掌握“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第五单元 单元关注:继续关注写景状物文章中“总分段式和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东方之珠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找近义词、查关键字、查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文中的词语“和煦”、“沐浴”、“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
2、通过想象画面、赏读比喻句等方法品读感悟文本,体会本文用词准确的特点,适当积累并运用。用恰当的语调读出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凭借文章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初步学习分段;继续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运用此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小露珠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钻”,辨析同音字“带、戴”;运用查词典、联系生活、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生机勃勃”、“圆润”、“光彩熠熠”、“俊俏”。用“越来越„„越来越„„”说话。
2、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并正确表述,感受大自然的融洽和谐与美丽,并读出对小露珠的喜爱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把握全文结构、抓住有特色的句子及关键词语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石榴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好并积累文中四字词语。
2、运用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品读感悟文本,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并用恰当的语调读好课文。
3、赏读文中拟人句,知道把动、植物当作人来写可以让句子更生动,并能尝试运用。
4、通过看、摸、尝等方法观察一种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习作5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按一定顺序抓住动物特点,简明生动地介绍动物,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运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动物名片,发展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练习5
1、多渠道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城市别称及产生的原因,并用因果关系的三种句式准确表达。
2、仔细观察左右笔画相互穿插的字的特点,欣赏汉字的结构美,使用钢笔正确书写,并在以后的书写此类字时能恰当安排字的笔画。
3、读准字音,联系城市繁华情景图、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反复诵读并熟记。
4、正确朗读孟子的名句,结合插图了解名句大概的意思并背诵。
5、课前收集健康有意义的小笑话,并能清楚、生动地讲述。
6、通过仿影范字“
八、过”,练习掌握“斜捺”和“平捺”的运笔方法。
第六单元
单元关注:关注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和内容,提示语位置变化引起的标点变化。石头书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壳”,区分“扒、趴”的读音,识记易错字“叔”,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2、反复朗读对话,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并能有条理地叙述。
3、注意提示语的内容和位置,读好人物对话,逐步形成对周围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的意识。小稻秧脱险记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识记易错字“欺”,采用情境表演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用“纷纷、激烈”造句。
2、围绕课题质疑,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小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
3、品读文中的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分角色朗读,再演一演。
4、围绕一个话题写一段话,注意提示语位置的适当变化和内容的丰富,学习使用冒号、引号。航天飞机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辨别同音字“竟、竞”,用查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俯冲”、“庞然大物”、“无影无踪”的意思。
2、通过“读—一议——读”的方式,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的特点和作用,在与普通飞机的比较中懂得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转换角色,运用文本语言和有关资料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习作6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知道这篇例文的优点:一能把文具的特点(外形、结构)和用途写清楚;二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自我介绍,语言生动形象。
2、学习例文的观察方法,独立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抓住它的特点和用途,按一定的顺序,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习分段写。
练习6
1、能根据不同的语境中字义的变化读准多音字,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
2、通过仔细观察和描红,发现这组字的基本特点是左高右低才站得稳,能写好钢笔字并迁移运用写好这一类字。
3、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背诵;图文结合,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背诵。
4、动手做一个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有条理地说清楚。
5、通过仿影范字“口”和“巨”,练习掌握笔画“折”的运笔方法。
第七单元
单元关注:写人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感知。
军神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掌握多音字“数”,注意“承”的写法,区分“恳切”、“亲切”的细微差别,注意文中长句的停顿,把课文读流畅。
2、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反复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读出当时当境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刘伯承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3、初步体会文中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写法。掌声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落”,区分形近字“镜、境”“低、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忧郁”“骤然间”“经久不息”等词语。
2、以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这条线索,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通过换位体验、联系生活感受小英的情感变化,感悟两次掌声的不同内涵,懂得珍惜别人掌声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读出小英内心的情感变化,背诵并抄写最后一个自然段。金子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外国地名、人名,区分形近字“坑、抗”。
2、抓住“人物和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3、抓住“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埋头苦干”“若有所悟”“不无骄傲”等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人物内心,循着人物内心的变化读好课文。
4、从彼得实现自己的梦想受到启发,理解金子的真正内涵是智慧和勤劳,畅谈自己的梦想和设想。
习作7
1、读懂例文《找“饿”》,知道童话故事要想象合理,且要有一定意义。
2、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玩具,动脑编一遍玩具的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
3、写下自己编的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学习在提示语中加入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等的词语,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练习7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常见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讲一讲自己喜欢人物的故事。
2、读准字音,结合《军神》的学习、查字典,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背诵。
3、通过理解关键字意思、联系生活及典故等方法了解贤文的大意并积累。
4、通过观察、描红、思考,了解“捺”变“点”的原因,体味汉字的和谐美,使用钢笔正确书写,并能迁移运用。
5、在“小小展销会”模拟情境中,卖方说清楚商品的特点、用途,买方能通过询问情况商定价格,在对话互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习买卖东西的方法与技巧。
6、通过仿影范字“习”、“长”,练习掌握 “提”的运笔方法。
第八单元
单元关注:用课题扩展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念”和“幼”的写法,区分同音字“异”和“忆”。
2、结合“文包诗”的特点,将故事与古诗对照阅读,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思绪万千”“天各一方”等词语想象画面,在角色体验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结合课文内容,提取相关信息,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并背诵古诗。孙中山破陋习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仔细观察识记易错字“统”“废”,区分形近字“既、即”“该、刻”“疼、痛”,通过搜集资料、联系课文内容等方法理解“缠足”“陋习”等词语。
2、抓住在缠足这件事中孙中山、姐姐和妈妈的不同表现,通过资料补充、想象画面、分角色朗读、换位体验等方法,感受残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体会孙中山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默读课文,抓住“缠足(前、时、后)――废除缠足陋习”这条线索理清文章脉落,讲讲这个故事;询问周围老人,了解以前生活中的陋习。
4、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围绕“我喜欢——”进行仿练。
习作8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知道围绕“诗句的出处、作者、时代背景、意思及感情”五个方面来写简单的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2、搜集相关资料,能对诗句做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尝试有条理地写研究报告,学习书名号的正确使用。
3、在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乐于诵读古诗词。
练习8
1、继续学习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运用查找资料、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及对联的意思,初步了解对联对仗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处处蕴涵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
2、学习运用工具书,结合生活实践及语境,了解成语意思并熟读成诵;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古诗意思并背诵。
3、通过仔细观察和描红,了解写好“包围”结构字的要领,按此要领写好钢笔字。
4、了解请假条的内容要点、作用、格式,练习写一张请假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7-13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字词词语组词06-18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6-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作文10-30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0-25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套复习资料06-27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07-1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04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常考词语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