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答案(共10篇)
一、仔细想,认真填。
1、(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2)、0.28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9.0968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个玩具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deg;,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度,五边形()度。
2、填空。(1).由5个1,6个十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把8.3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所得数比原数减少了()。
(3).长春在北京东偏北约350方向上,北京在长春()偏(),约()的方向上。
二、慎重选择,对号入座。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A、20.9 B、20.09 C、2.9 2、4.03扩大到100倍是()。A、0.043 B、403 C、40.3
3、两个()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4、0.72等于()。
A、0.720 B、7.2 C、721000 5、80.614读作()。
A、八十点六百一十四 B、八零点六一四 C、八十点六一四
三、认真推敲,做好裁判。
请你判一判(对的打“radic;”,错的打“times;”。)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用三根分别长13厘米、20厘米和6厘米的小木棒,头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3、0.26和0.260的计数单位不同。()4一条直线就是平角。()
四、细心计算,耐心检查。1.直接写出得数。
0.38+0.06=(155+20)-6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 9800divide;25divide;4= 3.5+0.6= 5-0.15= 4.35+5.36= 99times;66+66= 0.81+0.09= 0divide;78= 50-20divide;5= 35times;25times;4= 182+(104-86)125times;8+9times;8 3.6times;(25times;4)(2.8+7.2)+(5.31+4.69)
3、请用递等式计算。
72-3times;8divide;6 3600divide;(20-5)(450+27)divide;(21-18)86.7-(14.3-3.8)60-(12.87+0.75)95.6-(26.3-8.3)
五、认真阅题,仔细答题。
1.在2006学年第一个学期,四E班同学把卖废品所得的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名 称废 纸易垃罐塑料瓶 收入(元)47.7525.268.4(1)、四E班卖废纸的钱比塑料瓶少多少元?(2)、四E班卖废纸和易垃罐的总钱数比塑料瓶多多少元?(3)、四E班一共给希望工程捐了多少钱? 2.幼儿园买来两种玩具,其中,小熊有50只,小兔有100只,小熊每个5元,小兔每个4.5元,买小熊比买小兔少花多少钱? 3.化肥厂1月上旬生产化肥48.75吨,中旬生产54.25吨,上、中旬生产的总和比下旬多生产40.7吨,该厂1月份下旬生产化肥多少吨? 试题答案: 一.1.、(1)、(a+b)times;c=atimes;c+btimes;c(2)、28,1.24(3)、20(4)、3.6(5)、9.1,9.10,9(6)、35(7)、48,169(8)、360,540
2、(1).5.608 0.001(千分之一)(2).8.2917(3).南 西 550(或西 南 350)
二、BBCAC
三、radic;times;radic;times;
四、1.0.44 110 69.9 443 0.88 2.94 12.47 98 4.1 4.85 9.71 660 0.9 0 46 3500 2.1.原式=182+(104-86)或=182+(104-86)=182+18
=182+104-86 =200
=286-86 =200 2.原式=125times;8+9times;8 =1072 3.原式=3.6times;(25times;4)=3.6times;100 =360 4.原式=(2.8+7.2)+(5.31+4.69)=10+10 =20 3.72-3times;8divide;6 3600divide;(20-5)(450+27)divide;(21-18)=72-24divide;6 =3600divide;15 =477divide;3 =72-4 =240 =159 =68 86.7-(14.3-3.8)60-(12.87+0.75)95.6-(26.3-8.3)=86.7-10.5 =60-13.62 =95.6-18 =76.2 =46.38 =77.6
五、1.(1)、68.4-47.75=20.65(元)答: 四E班卖废纸的钱比塑料瓶少20.65元。(2)、(47.75+25.2)-68.4=4.55(元)答: 四E班卖废纸和易垃罐的总钱数比塑料瓶多4.55元。
(3)、47.75+25.2+68.4=141.35(元)答: 四E班一共给希望工程捐了141.35元。2.(100times;4.5)-(50times;5)=200(元)答:买小熊比买小兔少花200元。3.(48.75 +54.25)-40.7=62.3(吨)答: 该厂1月份下旬生产化肥62.3吨。
一、道德层次的体现
(一) 道德层次
一般来说, 道德可以分为理想、原则和规则三个层次。其中, 道德理想是学校倡导的, 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 树立的是行为的“高标”。[1]道德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 规定行为的“基准”, 既涉及行为的方式, 更涉及行为的一般倾向。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包括“不准式”的行为禁令和“必须式”的行为指令两种表达方式, 均直指学生的行为方式, 触及行为的“底线”。我们根据这种层次划分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为例, 勾勒一下该文试图传递的规范, 以及道德规范的层次呈现情况。
(二) 规范内容的层次分析
《想想他们的难处》此篇课文以“尊重残疾人”为主题, 具体包括“假如双目失明……”;“身残志不残”;“请尊重他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作为该课文“尊重”主题的导入, 不论是通过名画欣赏、角色扮演、图片展示还是一系列真实人物身残志不残故事的呈现, 可以说都更为侧重一种情感上的移情体验, 为最终引出“尊重残疾人”这一道德倡议而埋下伏笔。
到了第三板块, 课文开始直接切入主题, 此时德育内容的各个层次也逐渐突显出来。具体来说, 在第三板块中, 道德规则层次的内容有: (1) 一为嘲弄、歧视残疾人, 一为友爱、关心残疾人对比式的图片呈现; (2) 在“资料拓展”部分以“小辞典”形式所呈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第三条条例, 即“禁止歧视、侮辱、残害残疾人”。两者均采用“不准式”祈使句表达的行为禁令, 直指学生的行为方式, 触及行为的“底线”。道德原则层次的内容包括: (1) 同样是“资料拓展”部分以“小辞典”形式所呈现的《残疾人保障法》的第七条条例“全社会应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2) 直接文字呈现“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需要的不是可怜, 不是施舍, 而是充满爱心的尊重和支持”。这些道德原则层次的内容都是规定了行为的“基准”侧重于行为的一般倾向和方式, 以“应该式”祈使句的表达方式, 对学生进行一种道德原则层次的道德倡议。
在第四板块“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整体设计中, 以“我想做?”思考题的方式, 不论是让学生思考“助残日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事情?”还是让学生思考“社会上还有不少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都体现出对学生行为, 即“能做什么”的一种关注, 但都是属于激励学生引发其高尚行为的道德原则层面的“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的道德倡议。 (层次分析概略见表1)
二、道德层次设置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课文的脉络梳理, 可以看到在德育内容上, 残疾人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 该文以“尊重残疾人”为主题, 力图生活化, 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 为学生所理解, 所接受。从德育方法, 侧重于移情体验, 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传统一贯的灌输教育法, 转而考虑学生的道德需要、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 便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但从道德层次的视角, 也可较为清晰地辨别出其在规范内容的层次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 层次呈现重原则轻规则的比例失调。不论是第一、二板块总体铺垫性内容的导入, 还是在第三、四板块的内容设计上, 更多的内容设置都是基于一种行为倡议, 注重于在道德原则层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上“能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的倡议式指导, 而相对欠缺对学生在道德规则层面的以“不准式”或“必须式”所进行的指令式指导。
第二, 规则呈现布局欠妥且形式单一。该文仅在第三板块主体部分以图片对比和非主体部分的资料拓展中设计了规则的呈现, 且形式单一。可以根据原有的图片对比的内容在文本的主体部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设计, 如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场所中残疾人便利设施的问题, 告诫学生不破坏这些公共设施;也可编排相关的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 强化学生形成不歧视、不伤害残疾人的行为意识, 并最终落实到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养成具有一定道德判断力的“不做什么”、“务必要做什么”的行为习惯。
第三, 缺乏“遵循个体意愿”的前提性考虑。正如课文所指出的“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需要的不是可怜, 不是施舍, 而是充满爱心的关心和帮助”。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意愿性的前提, 即如果在残疾人看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会将别人的帮助看作是对他的一种同情和施舍, 他也许不会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于理性发展不足的小学生而言, 采取原则层次的道德倡议让学生思考当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去做什么, 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反之也就意味着, 可以通过强调否定形式的行为禁令, 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以更为有效实现小学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第四, 理想层次的缺失。规则性要求虽然比理想性、原则性要求更加明确, 更加具体, 更具可操作性, 但由于特定的道德规则限于调节特定类型的学生行为, 一套道德规范中的规则无论多么细致入微, 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生行为。在道德规则未加调控的学生行为领域, 仍然需要诉诸于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加以处置。[2]因此, “尊重”这一主题的道德理想层次即“人是目的”, 由于本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性, 可以在原则倡议的基础上采用格言、名人名言等方式简单加以呈现。
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剖析,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应注重以禁令式的规则守住学生的行为底线, 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去理解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和理想, 启发学生去思考“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倡议, 并最终促使学生形成在具体道德情境中敏锐的道德判断力。
三、体现道德层次的德育课程开发
以上对课文内容的道德层次的分析, 不仅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 对于德育课程的具体设置, 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将从道德层次的逻辑性和学生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 道德层次的逻辑性
从道德层次的逻辑性来说, 规则、原则、理想为道德层次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规范层次整体性的统合。这种整体性可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考察, 而得到清晰的呈现。道德规则是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 道德原则是各种规则的一般概括, 而道德理想又是对各项原则的高度概括。道德理想通过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得以体现, 道德原则通过各种道德规则得以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 教师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理想, 解决或消除矛盾;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德规则发生冲突时, 教师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才能解决冲突。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 则体现为同一规范在三个层次都应有所呈现。这也与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规则层次, 在能力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精神主旨相契合。
(二) 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
既然三个层次是规范内容整体性的统合, 那么理想、原则、规则是否在小学阶段德育课程的设置上具有同等的地位呢?从学生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上来看, 在小学阶段, 德育课程的设置在内容上应突显道德规则层次。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作为理性发展不足的个体, 道德要求应直接针对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在规则的恪守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 美国道德哲学家科尔伯格也认为在道德发展过程中, 儿童对规则的养成具有一个恒定的发展阶段, 他们是在被强制服从规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规则的正义性, 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公平观念, 进而达到自律。[3]随着小学生心智的发展, 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阶段, 德育重心则可逐渐移向道德原则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道德规则背后的道德原则;到了高中阶段乃至大学, 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各种普遍的道德原则所包含的人类道德理想。具体体现在德育课程中, 则表现为在小学低年级, 以行为禁令守住行为底线, 以行为指令指导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不准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当学生在遵守起码规则的前提下, 也就享有充分自由, 既可以选择做道德高尚的人, 也可以选择做道德平庸的人。同时, 在以规则为主体的前提下, 随着年龄段的逐渐上升, 有意识地增加原则和理想层次的规范内容。在强调规则的同时, 开始诉诸更高层次的原则和理想来倡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一方面, 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道德规则间的冲突, 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的化解;道德原则间的矛盾, 需要更高层次的道德理想的调节。另一方面, 伴随着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强制性的规则要求将会引起学生反感, 而应该在“晓之以理”的倡议中让学生形成自发的良好行为品质。另外, 在规范的表现形式上, 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和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表达规则层次的内容, 如使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寓言故事等, 赋予规则以形象的内容。以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在知识上了解社会规则, 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的课程目标。在原则和理想的呈现方式上, 则可设计开放式讨论或者两难故事的方式, 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规范内容的深层内涵, 让学生逐渐学习在道德问题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由此, 否定式的行为禁令———肯定式的行为指令———行为倡议, 道德规则———道德原则———道德理想, 充分显示了符合小学阶段德育重心特性的道德教育的统合性。道德行为是德育过程的最后环节, 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道德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 更需要训练和引导。[4]这也要求教师, 在德育课程设置上通过道德教育的层次区分, 注重实效, 从基础道德教育做起, 加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中道德规则层次的训练和引导, 确保学生在理解并践行为人的起码规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的层次与重心[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8) .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02.
[3][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 (邬冬星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89.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1、八百三十五万九千零四写作(_______),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
2、1.75小时=(_)小时(__)分钟 7800平方米=(__)平方千米
3、把4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的长度是全长的(_∕_) ,每段长(_)米。
4、分数单位是110 的最小真分数是(_∕_)。它至少再添上(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最小的奇数。
5、甲乙两数的比是8:5,乙数是25,甲数是( )
6、在25 :X中,当X=( )时比值是1,当X=( )时,比无意义,当X=( )时,可与23 :2组成比例。
7、甲是乙的2倍,丙是甲的2倍,那么甲:乙:丙=( )
8、某工人生产200个零件,其中4个不合格,合格率是( )%
9、一件工作若完成它的5∕12 用10小时,若完成它的2∕3 用( )小时。
10、已知M、M两数的比是2:3,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6,那M=( )。
二、火眼金睛识对错。(6分)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2、比3小的整数中有1和2。( )
3、9∕15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
4、因为45 <67 所以15 <17 。( )
5、最简整数比的比值一定是最简分数。( )
6、一幢7层楼每层的高度是相同的,小宁从底层走到三楼要用40秒,那么走到顶层需要140秒。
三、快乐A、B、C(6分)
1、一个数(零除外)除以19 ,这个数就( )。 A、扩大9倍 B、缩小9倍 C、增加9倍
2、一种脱粒机34 小时脱粒910 吨,1小时脱粒的吨数( )910 吨.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3、等边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4、把第一筐苹果重量的15 给第二筐,这时两筐苹果重量相等,原来第一筐与第二筐重量的比是( ). A、4:5 B、5:4 C 5:3
5、把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锯( )个。
A、4 B、8 C、16 D、32 E、64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2倍,那么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 A、12 B、23 C、2倍 D、3倍
四、小神算(23分)
1、口算(5分)
93+55+7+45= 476-299= 0.1×0.1×0.1= 8+5.2= 77×11-77= 0.12÷0.15=
15.24-1.6-8.4= 56 -(813 +56 )= 2740 ÷9= 8×5×0.01=
2、求未知数X(4分)
7X-434 =2.25 X - 14 X=6
3、脱式计算 能简则简(8分)
815 ×13+815 ×2 89 ÷ [56 +(47 - 47 )-16 ] (48×47 +48×37 )×1.25
(1118 ×922 +13 )÷712
4列式计算(6分)
一个数的3倍与25 的差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8 与16的积,加上5除59 ,和是多少?
五、实践与探索(15分)
1、右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板,用它围作侧面,并分别配上不同的底面,做成长方体或圆柱体,接头处不计,计算所需要的数据(自己测量,保留整数)
(1) 如果给它配上一个底面,做成以BC为高的圆柱体,求这个无盖圆柱体的表面积。
(2) 如果给它配上一个正方形的底,作为以AB为高的长方体,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几何操作题(单位:厘米)
在一个长方体中削去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剩余部分的体积。
六、实践应用(30分)
1、新兴机械厂扩展厂房,原计划投资400万元,实际投资36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2、一个筑路队铺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铺1.6千米,30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0.8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用比例解)
3、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它的底面半径6厘米,现将一石块放入容器内,这时水面上升4厘米。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一亿二千零四万七千零八十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2、如果A是B的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它们的最大分因数是( )。
3、4.25小时=( )时( )分
2公顷40平方米=( )公顷
4、一根木料长1.6米,现在将它锯成同样长的小段,七次锯完,每小段占这根木料的( ),每小段长( )米。
5、六(1)班第一组同学的体重是45千克、50千克、45千克、51千克、47千克、45千克。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6、现有3厘米、4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请你再选1根长度是整厘米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是( )厘米,最小是( )厘米。
7、有三把锁和三把钥匙,现在用三把钥匙去打开三把锁,最多要试( )次。
8、一个正方体,其中4个面涂红色,一个面涂绿色,一个面涂蓝色,小丁任意抛10次,落下后红色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3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体的体积为( )立方分米。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如果甲数增加20,则甲数是乙数的2倍。原来甲数是( )。
11、一个高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把它的高截短3厘米,它的表面积减少94.2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用火柴棒搭一个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用3根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用5根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用7根火柴棒,照这样的规律搭50个这样的三角形要( )根火柴棒。
二、反复比较,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在自然数中,凡是5的倍数( )。
①一定是质数 ②一定是合数③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2、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3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的距离是4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①1∶80 ②1∶8000 ③1∶8000000
3、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 )
①成反比例 ②成正比例 ③不成比例
三、我是计算小能手。
1、口算
7.4+6 5-1.4-0.6 10-0.09
2、解方程
X+50%X=7.5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0.25×3.2×1.25 18.15-(3.5-1.75)
四、解决问题我能行。
1、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一食品厂九月份生产的牛奶饼干比果汁饼干少 吨,果汁饼干生产的吨数比牛奶饼干多 ,牛奶饼干生产了多少吨? 。
(2)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植的柳树的棵树比杉树的3倍少20棵,柳树植了190棵,杉树植了多少棵? 。
(3)叔叔3月把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5.22%,到期时应交5%的利息所得税,问叔叔在取款时应得利息是多少元? 。
2、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3、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与零件的总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学校买发甲、乙两种型号的电视机10台,正好用了19200元钱。已知甲种电视机的价格是1500元,乙种电视机的价格是2200元。甲、乙两种型号的电视机各买了多少台?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聚集
俊美
偶然 分散
丑陋
经常
二、照样子,根据提示写句子。
1.粉红色的桃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2.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三、读一读,完成练习。
1.⑴吹拂
洒落
展开 赶集似的烂漫无比
生趣 ⑵微风
细雨
柔柳 青草
花
小燕子 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⑴电线
燕子
动听、欢快 ⑵“几痕”表现朦朦胧胧,似有像无的样子。很逼真。如果换成“几条”“几根”“几道”就太清楚了,没有作者写的耐人寻味。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剪
闹 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五、分别抓住小猫的耳朵,鼻子,胡子,眼睛的特点来写的。
我的表姐家养了许多可爱的热带鱼,有鹦鹉鱼、有剪刀鱼,还有透明鱼„„其中最漂亮的要数剪刀鱼了。剪刀鱼的身体很特别,是椭圆的,因为它的尾巴像剪刀,所以人们称它为剪刀鱼,它的身体由红、黑、白三种颜色组成的,很鲜艳。
刚刚放下一些鱼食,它们就像箭一样冲过来,不一会就把鱼食吃光了。吃饱以后,有的鱼在悠闲地休息,有的鱼在水草间你追我赶,好像在比赛谁游得最快。哈哈,真有趣!4.古诗两首
一、通过学习,你弄懂古诗中的那些字词的意思?写下来。啼:啼叫。川:小河。余:我
二、想一想,写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2.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3.峨嵋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三、理解诗意,完成下面的填空。1.山郭、水村、佛寺
2.宋
程颢 春天的某日,偶有所感写成的诗歌
风和日丽 偷闲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
1.山、花草、燕子、鸳鸯 2.燕子
鸳鸯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填表。
鲜为人知
选第二个读音
少 色彩鲜艳
选第一个读音
④
一切两半
选第一个读音 用到从上往下割 求胜心切
选第二个读音
①
二、选择。3 1 2 4
三、阅读,完成练习。1.清晰 生疏 隐藏
循规蹈矩 2.顶部切到底部 拦腰切下去 6 最佳路径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1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2只要好好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3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答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习。1.全画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7 人类的老师
一、写词语
教训
坦克 轻而易举 破碎
坚固 机毁人亡
二、填关联词语。
无论„„都„„ 之所以„„是因为„„ 既„„又„„
三、照样子,写出主要内容。
1.写科学家从鸟儿在蓝天飞翔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2.从鲸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速度。
3.从鸡蛋那里发现了“薄壳结构”,并应用到建筑学中。
四、完成练习。1.发热体发出的热线叫红外线
每种动物都有热量,都会辐射红外线。2.(1)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内容
感受温度变化。
(2)红外线接收器
肉窝。3.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8 三顾茅庐
一 读一读,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晌午、策略、山冈 选第一个没有见着 选第二个 茅塞顿开选第三个 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2.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也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正面是直接对刘备进行描写,这样的语句有: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2)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3)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
侧面是借助张飞的言行举止来反衬刘备的特点,这样的句子有: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两个方面都反映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平安——平平安 和睦——和和睦睦
平整——平平整整
2.照样子,写出片段中刘备对诸葛亮敬重的表现
轻轻敲门、不要惊醒、吩咐、轻轻地、恭恭敬敬、等了、又等了、快步
3.(1)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句子:
冈前几片松林。。。景色秀丽宜人。(2)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碧绿的草坪像一块软绵绵的地毯。几棵桂花树亭亭玉立,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犹如碧天里的星座。几丛翠竹疏疏朗朗,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雪白的墙壁上,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啊,这儿的景色真迷人!9 祁黄羊
一、照样子,写词语。
1.代替—替代
演讲—讲演 2.生产—产生
现实—实现
二、搭配词语。
工作负责
职责重大 感到意外
举荐能人 军事才能
训练军队
三、完成练习
1.形容词,指偏心于一方。
口语,副词,从来,根本。
2.仇人
解狐
亲人
祁午 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亲人。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一、选择恰当的解释。1.4135 2.213
二、阅读完成练习。
1.因为„„所以„„ 如果„„就„„
因为小明生病了,所以才请假没来上课。
2.公仪休解释为什么拒收鲤鱼。
奉公守法、为官正直
三、完成练习。
1.“相”选第二个读音
“长”选第一个读音2.(3)3.(3)4.(1)你喜欢吃鱼而不接受送你的鱼,为什么啊?(2)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给”三个读音分别是jǐ jǐ gěi“塞”三个读音分别是sāi(第一声)sè sài(第四声)
二、选择正确的解释。23461
三、完成练习。通畅
堵塞2.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3.尽量包揽„„商量余地。4.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关心他人。12 番茄太阳
一、组词
二、换成语。日月如梭
泪如雨下
车水马龙
三、完成练习。
1.灰暗
温暖
喜欢
快乐
感动
2.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句话体现出明明是个富有爱心的女孩。
她接受了别人的爱心,也传递着爱心。
四、完成练习。1.都画去第二个。
2.(1)指真正的太阳(2)明明的笑脸(3)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3.本课围绕关键字“番茄太阳”,叙述了作者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13 第一次抱母亲
一、联系上下文,写出加点词的不同意思。1.体重/身体轻(重量)2.慢慢的(动作幅度小)
3.挂在扁担两头的东西。4.责任,家庭负担。
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体会。
1.是因为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
2.被儿子的孝心所打动了,这是一种感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
三、根据划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段:写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子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一直不知道母亲身体很轻,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很愧疚。
第三段:写我抱母亲入睡的情形,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抱母亲入睡
2.第二节1-3行。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报得三春晖
(3)能温席。孝于亲,五、读一读,在完成练习母爱是一团火,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感受耀眼的光亮。母爱是一座灯塔,即使是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也能让你镇定自若。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假、闷
选择第一个读音
为、纤
选择第二个读音
二、组词。
三、完成练习。
1.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妈妈。2.萨沙朝着蔷薇„„蔷薇花上。3.(3)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小草把公园的草坪打扮得像绿毡一样
是春天给了他漂亮的颜色
春天给草坪染上了鲜艳的颜色
它本身没有色彩,是桃花给了它红色,小草给了它绿色。
2.谦虚
不渺小
伟大 15 鸟语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224 2.布谷鸟在催促快快出工
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参考课文。2.因为鸟儿不会说话,“我”也不会是鸟儿的知音的。这里的语言只是它们的叫声,加引号表示有特殊的含义。3.从聪明的乌鸦那里,我学到了遇事要多动脑筋。
三、读一读,完成练习。
1.与鸟为友2.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3.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16 天鹅的故事
二、1.湖畔 选2 沼泽 选2 胸脯 选2 颤动 选1 2.(2)(3)打√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似乎 选1
窟窿 选 1
边缘 选2 2.“破冰勇士”指老天鹅,说它是“破冰勇士”的原因是为了让整群天鹅能捕捉到食物,生存下来,老天鹅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冰面。
3.仿佛是它们齐心破冰的劳动号子。4.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四、拔河场面生命的壮歌
一、完成练习。1.眼花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目瞪口呆:用力挣大,形容受惊而楞住的样子。2.夜空的月亮像小船。
二、填空。1.团结、合作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三、完成练习。
1.薄画去第2个,其余画去第1个2.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3.外层蚂蚁舍生保护蚁群逃离火海,虽死不辞。
四、完成练习。
1.没完没了的叫,欺侮最忠诚的鸭子,(新知语文)下蛋后乱叫。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3.选1和3 18 沙漠中的绿洲
三、问答。
1.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们侍弄花草非常精心?
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飘洒了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
2.他们为什么那么爱护花草?
因为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了很大代价,连泥土跟水都是买来的,他们也深知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所以他们爱护花草树木。
四、完成练习。
1.分别画第一个,第二个。2.“、。”。
3.不毛之地4.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源源不断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5.画最后一句话。
五、完成练习。
1.使全世界都来关心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2.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19云雀的心愿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1)分别选213(2)分别选513 2.一片沙漠
一阵狂风 一条大河 一座水库 一把大伞 一台空调器
二、完成练习。
1.树冠、树干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2.森林的树冠不像一把大伞吗? 森林是一座大水库。3.黄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4.这一段的2、3、4句反映了森林是一座大水库。
三、完成练习。
1.地球
人类
把草地破坏、向天空吐烟、往河里排放废水。2.草地
天空
河流古诗两首
一、填空。
1.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2.怕得鱼惊不应人3.充满童趣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写感悟。1.淘气
天真
幼稚
可爱
2.不好,因为遥招说明小孩回答路人,让路人走近。而遥摇则显得没礼貌。
三、完成练习。
1.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地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2.可爱。这首诗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改句子,意思不变。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是“最伟大的人”。
三、写出你对爱因斯坦的评价。1.平易近人、待人有礼貌
2.喜欢读书但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四、填空。
他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连衣服也穿不整齐
很谦虚
我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人
他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全用在科学研究上。
五、答题。1.参考课本。
2.画第一句话。爱因斯坦是一位幽默、平易近人的老人。3.戴领带,穿衣服要整齐,梳头发。
六、完成练习。
1.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快。
一个人孤单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感觉时间过得很慢。2.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对待科学研究要严谨。3.随和、平易近人、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按要求写词语。
1.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五颜六色 2.稠密
茂密
稀疏 永久
永远
短暂 崇敬
尊敬
鄙视
二、完成练习。
1.常
招
即
具
2.无论„„总是„„ 只要„„就„„
3.樟树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
4.将石榴树与樟树进行对比,突出樟树有拒虫的香气。
三、联系课文内容,写原因。
因为樟树不仅四季常青,而且具有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让虫类害怕,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尊敬与怀念,所以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1)湍 选 2 漂选1(2)恶 选 1 系选2 乘 选1
篙选 1 2.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
履:踩,踏。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轻易。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是: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乘客: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
2.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期末综合测试补充习题答案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1.发抖 知道 害怕 应答
2.虽然„„但是„„ 无论„„总„„ 因为„„所以„„ 只要„„就„„
三、填空。
1.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2.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3.言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四、回答问题。
(一)1.“蔷”画去第二个读音
“纤”画去第一个读音 2.倾盆大雨
大雨如注
3.因为他认为蔷薇花是最弱小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二)1.凝重
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30分)
1、为别人喝彩是一种;为别人喝彩是一种可以培养自己的。
2、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目前困扰全球环境的一大难题,就是废弃品,又称“”。
4、消费者购物的凭证是
5、每年的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
6、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大部分是,很少。
7、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是和。
8、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括号内打“×”。(30分)
1、大伙儿一起商量小队活动计划,别人发表意见时,小东会认真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老师表扬王林同学的作文写得好,小欣说:“王林有什么了不起,我的画儿画得比她好多了。”()
3、给别人起绰号,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
4、买东西的时候,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拿了钱赶紧溜走。()
5、现在的许多卫生纸,明信片不是再生纸制成的。()
6、抄袭可以节省时间,看更多的课外书。()
7、借了同学的钢笔使用,一不小心摔坏了,就悄悄放回去,只当不知道。()
8、学习的好坏关键在于勤奋,而勤奋在于坚持不懈。()
9、考试中小英给小强抄她的答案,我认为既然他俩是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
10、合作就是凝聚大家的力量,更加圆满地完成任务。()
三、阅读连线。(20分)
把下列相关最密切的两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塑料玩具绝缘性好
塑料饮料瓶色泽鲜艳
塑料插座使用方便
塑料日用包装材料不易破碎
四、问题。(20分)
1、你知道哪些水还可以再次利用?(至少举出3个例子)
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
3、四人互相通电话,总共要通的次数:3+2+1=6次,如果互相写信,总共要写的封数:3×4=12封。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公式:(a-b)×c=a×c-b×c
5、加法交换律:a+b=b+a
6、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性质:a-b-c=a- (b+c)
8、除法性质:a÷b÷c=a÷(b×c)
9、拆分:
(1)拆成两数之积后使用乘法结合律....
2 14、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如七边形内角和=18025)×(8×125); 分配律: ...35; )=35×100-35×2; 0-2;3; +1000+10000-3 逆向使用各种....=36×(101-1); 1)×36 =357-157-172;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平移的两个要素:1、方向 2、距离 ;
4、旋转的三个要素:1、中心:绕着的旋转点(O) 2、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 3、度数:如90度、180度等。
5、图形的平移方法:先确定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本学期学习两次平移,如从左上平移到右下,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
6、图形的旋转方法:先找中心点,再把与中心点相连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最后连线。(画完后需仔细观察,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图形的形状不能改变;不能忘记标方向。)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倍数和因数)
1、4×3=12,或12÷3=4。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如18的因数有:1、2、3、6、9、18。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如:18的倍数有:18、36、54、72、90„„(省略号非常重要,若题目没有要求写几个倍数时,必须要写省略号。) ..
4、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所以,一个数的倍数大于它的因数这种说法是错的,也可能相等。
5、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2、4、6、8、0的数)
6、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奇数的特征:个位是1、3、5、7、9的数)
7、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如:10、20、30、40„„) ...0。
9、一个数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453各位上数字的和是4+3+5=12,因为12是3的倍数,所以453也是3的倍数。)
10、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或质数)。如:2、3、5、7、11、13、17、19„„ 2....是素数中唯一的偶数。(所以“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要除2以外。)
11、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合数。如:4、6、8、9、10„„ .....
12、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的因数只有1个:1
13、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如:20=3+17、40=11+29、8=3+5、10=3+7、12=5+7、14=3+11=7+7、30=23+7=13+17
四年级数学复习提纲(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②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积不变规律。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积扩大m×n倍。如:3×5=15,则30×10=300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商不变规律。 ...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2. 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3. 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4. 张老师用43.20元买了10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买100支这样的钢笔应付多少元?
5. 100吨煤可炼焦炭95吨,照这样计算,10吨、1000吨煤可炼焦炭多少吨?
6. 王师傅从邮局给家中汇款500元,按照规定,汇款100元的汇费是1元。王师傅要付多少元的汇费?
7. 1千克小麦可磨面粉0.85千克,1吨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
8. 一份稿件1500个字,李华9分钟能打522个字,那么李华30分钟能打完吗?
9. 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10. 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
11. 一件儿童上衣48.5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12. 有一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这个会议室共铺了384快地砖,平均每平方米铺了多少快地砖?
13. 一箱橙汁48元,已知一箱有12瓶橙汁,现在芳芳要买3瓶,那么她需要付多少钱?
14. 一张桌子72.5元,一把椅子比一张桌子便宜20.5元,杨叔叔买这套桌椅付了150元,应找回多少钱?
15. 一根3.8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部分是0.9米,水池有多深?
16. 丽丽到书店买笔记本,买6.8元一本的,差0.7元,她只好卖4.5元一本的,剩下的钱正好买了一支圆珠笔,这支圆珠笔多少钱?
17. 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305.6千米,比没修好的多125.65千米,这条公路有多长?
18. 月月的身高是1.25米,她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比妈妈高0.18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米?
19. 把一根长12.15米的铁丝截成三段,第一段长3.7米,比第二段短0,15米,第三段是多少米?
20. 在跳高比赛中,张可跳过1.1米,肖寒比张可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寒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21. 小红买词典用去23元5角,比买文具盒多用去8角3分。他一共用去多少元?
22. 李老师身高1.75米,他站在高0.6米的凳子上,他能顶到2.4米高处的灯管吗?
1、《乘法》
《乘法》单元已教学结束,总体感觉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这个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是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知识间的迁移和同化,从而完善认知结构,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乘法》在教材中是分成两部分进行学习的。其一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二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口算和笔算。在教学这两节课时,采用的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呈现情境——根据情境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交流评议——适当总结——巩固应用。在本单元中,除了新知学习,还安排了4节练习课,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也大体相同:简单回忆、梳理——有效练习(三个层次:口算、笔算、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反思。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处。
第一,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自主探索,在交流评议中提炼出算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第二次乘得的积没有和十位对齐;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在把0前面的数相乘后没有把乘数末位的0添上去;当然还有竖式计算时口算错误的。当这些错误与正确一同呈现时,学生的学习资源就丰富、生动了起来,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些计算是对的,哪些计算存在问题,问题在哪里。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便于学生比较辨析,深化认识、发展思维。
第二,练习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有补充、拓展,综合性强。苏教版国标教材在练习的设计上做得非常好,既有层次性、针对性,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有一定的拓展,教学时很方便。我在教学时,尊重教材、尽可能地采用教材上的习题,同时还适当补充、拓展了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完这个单元后,也留下了一些困惑。如:计算课的练习量多少才算恰到好处?还有,如何才能保持学生在计算课上的学习兴趣?
2、《升和毫升》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向自然老师借来的水槽、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10毫升的量筒、滴管等;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同的碗和杯子、汤勺、饮料瓶、1升食用油等。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我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让他们准备: 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几升的容器,几百毫升的容器;几十毫升的容器,几毫升的容器。家中的锅、盆、杯、大小不同的碗等。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凭借实物,即使是成人也是如此。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有了这么充分的准备,我一定能让我的学生学好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初步感知容量单位升。然后引导学生感知1升到底有多少?先认识1升的量杯;再出示棱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正方体塑料盒,倒入1升水正好装满,让学生记忆长
宽高都是1分米的塑料盒的容量是1升。其次,让学生找出容量正好是1升或接近1升的容器。再次,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判断容量比1升大还是比1升小。选取一些比1升大的容器,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如,大瓶雪碧2.5升,大桶色拉油容量5升,一桶纯净水18.5升,一个大的汤碗容量约1升,电水壶容量约5升,一个热水瓶容量约2.5升,学校发牛奶的桶约20升左右,水盆容量10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几百升„„
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学得生动、扎实。
3、《三角形》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思想。
我在组织《三角形》的教学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找出我们所熟知的图形,从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屋顶等物体中找到三角形,然后利用学具让学生拼搭这样的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搭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类三角形的三条边一样长,有一类三角形两条边一样长;而也有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所以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设计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分类的办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究学习时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本课教学凸显了“提供载体,引导探究”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时,既有效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又学会了合作探究的方法,实实在在,一举多得。
4、《混合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探究内容自己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二、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勇敢地发表见解,大胆推理,勤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提问:“假如„„那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还有哪些可能?”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当学生探索出“这几个四边形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时,我将提问向知识的深度、广度发散,并同时尝试着激发学生们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这几个四边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能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呢)”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举起了手:“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就有可能是正方形了。”“也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多么新颖的提问啊!给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对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处也更加明晰了,思维的覆盖面拓宽了,还使学生初步习得了一种假设、推理、论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梯形了吗?”“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些同学还刻意地把“只有”两个字说得格外重些,这说明他们对本知识点理解地很深刻。
6、《找规律》
一、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重过程体验,同时在过程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能力。所以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经历过程。
我是这样导入的:再过一个多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你们高兴吗?到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我们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来也没有亲手布置过教室,就先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布置的?(出示主题图)感觉怎么样?问: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彩旗、彩花、灯笼是不是随随便便、乱七八糟放的?让学生去看、去说,当时学生特别兴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虽然话语不够标准,但是他们感悟到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
接着去找找彩旗的规律:(出示课件: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请大家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看看对不对(课件:最后一面变成黄色)?。你们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规律的划分线说说彩旗的规律是什么?再采用2人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彩花、灯笼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
二、蕴涵情感和数学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的排列,很多物品上的装饰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就用“六一庆祝图”作为课的开头,让学生感受到美,在美中找规律,在课堂中其实也要蕴涵数学美,因为美就在我们身边。
三、增强运用意识,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生活”。
加强运用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因此我在课中设计了“说一说生活和学习中的规律”这一坏节,记得当时,有学生说我的毛衣上的图案有规律,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这样,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过马路时的红绿灯是有规律的,有的说人行道上的斑马线是有规律的,有的说教室里的电灯排列有规律,还有人的两只脚走路时也是有规律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数学的美当中,感悟着各种有规律的排列。
7、《因数和倍数》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教材是通过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并写乘法算式来引入因数和倍数。我在教学时做了一些下的改动,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学生对这个活动已经很熟悉,几乎人人都知道有不同的拼法,都能顺利地拼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因此,我要求不用12个长方形拼,而是在脑子里“想像拼”,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拼”,“拼”好后,我也要求只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拼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更主要的是我觉得这样的操作活动,虽然看起来不热闹,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中去了。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根据1×12=12,2×6=12,3×4=12三个乘法算式说出了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后,教师紧接着提问:12的因数有哪些?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可找出12的因数,接着再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得到12的几个因数?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接着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己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在汇报时,重点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虽然这样的教学设计,看起来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好像削弱了好多,但根据试上这课时的情况看,这样的设计比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索36的因数有哪些学习效果要好一些。直接探索36的因数有哪些,放得太开,学生无从下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有的不知道该如何找因数,有的没有找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后接着去找36的因数,那么他所关注的是如何有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这样的思考更有针对性,目标也更明确,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做得更好。
8、《素数和合数》
这节课教学素数和合数的意义及判断方法,是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将来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好坏。学生应掌握本节中诸多抽象概念,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展,教师做好学法指导,使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发展,自我探究,自我评价,安排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
本节课教师应注重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师让学生自主的把非零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素数、合数的意义的理解。其次,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逐步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更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教学中让同学们学号反应、自我介绍、动脑筋出教室等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这样做,能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9、《统计》单元
我们也许都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是自己的不努力,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对?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基础问题,读不明白数学语言,理解不了数学问题,何谈解决数学问题,一切的不明白,我们不能只用两个字来形容——无奈!更多的是应该敢于直面现实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走出困惑,与学生一道品尝学习的乐趣。
四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年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至于理解一些与学生实际较远的问题,学生感觉很是困难。在学习本单元时,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全班学生组织到操场,实地考察有关数据信息、并展开兴趣活动。首先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必要性”,然后在此经验上理解、解答统计数学问题,进而引发学生运用统计知识服务生活的欲望,这样,就使所学知识有血有肉,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空间,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10、《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而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出它的值,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基于以上原因,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开始就创设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喜欢的、熟悉的儿歌《数青蛙》入手,用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制造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从而产生了
“用字母表示数”的悬念。这正符合新课标要求:“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让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从中进一步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及学习的价值,使学生产生符号感的思想,从中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的熏陶,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积极性。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练习中注意精心设计发展性练习。一是深度的拓展。想想做做3,从只有一个字母,跨越到含有两个字母,认知的思维已走向深入;二是广度的拓展。“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想方设法提问的过程中,势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思检索自己的已有知识模块。这样,学生既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使学习呈现出一种整合性的态势,知识的范围已走向宽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落实悬念,首尾呼应,课尾再掀思维高潮。进一步增强了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树立了敢于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和信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题答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06-0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题07-24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1-02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03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07-1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复习09-13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卷10-0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10-03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