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1

xiaoxue.xuekeedu.com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教学用统计表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用画“√”的方法记录简单随机事件中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积累开展统计活动的经验,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统计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经过紧张的训练,一年一度的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拉开了序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多媒体演示运动会场景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跳高

师追问;除了想知道跳高的有多少只动物,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2:我还想知道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 师适时板书:长跑

还有吗?还想知道些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动物?狗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猴呢?)师及时板书:合计

师说明:像这样把运动会分为跳高和长跑两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实际上是按运动项

目分类的,简单说就是按项目分类。(师适时在跳高、长跑、合计的前面板书:项目,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而把运动物分为狗、兔、猴三类,想知道每类动物的只数,这种分类则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师适时在狗、兔、猴、合计的前面板书:动物种类,在下一行板书:只数)

揭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师:如果把这些内容加上一定的线条,(师画上线条),就变成了两张统计表。指名生回答,第一张统计表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第二张统计表呢?

xiaoxue.xuekeedu.com

1、完成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1 提问;想知道参加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

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师说明:因为前面已经说明统计的是只数,所以在写结果时只写出具体的数字,不要写上单位。

提问: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统计表2 师:请小朋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第二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

提问:两张统计表一个按项目分类统计,一个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讨论原因。

最后达成共识,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提问:上面的两张统计表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说明:你们看,休息室里有许多漂亮的茶杯。(多媒体出示茶杯图)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

生1:有的有把,有的无把.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状)(出示统计表1)

除了按形状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

提问: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休息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玩具(多媒体出示第二题的图),可是小狗、小兔和小猴们有一个要求:它们每种动物要玩一样的玩具,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把这些玩具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指名生说,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回答,师一一出示结果。提问;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5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比较,动物运动会终于成功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许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给这些照片分类?

指名回答,得出以下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图片上的动物只数分、按拍摄方式分)出示书上97页的统计表,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一一出示结果)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xiaoxue.xuekeedu.com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2

“认识角”这一内容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也就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的P64—68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针对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 引导学生自主获得角的图形形状、顶点、边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观察扇形、剪刀和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 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让他们能够对角大小有一定的认识。教材中, 联系教学重点提供了“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习题, 巩固学生新知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在生活实物表面和平面图形中找出角的顶点与边;能够体会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关系, 区分角的大小。

2.技能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获得角的认识, 能够掌握到角大小比较的方法, 增强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

3.情感与价值:认识角、感受角, 获得平面图形中角的意义, 能将形象化抽象,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并能够知道角大小的由边的叉开程度决定的, 理解角的大小与其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分别准备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等图形, 带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运用趣味引入, 激发学习思维

以“尖长嘴, 铁刺骨, 咬一口, 走一步”猜谜语导入, 在黑板画出剪刀图形。指出剪刀的角, 引导学习教学重点之一“认识角的含义”。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能够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数学问题, 从感知表象入手, 引导他们发现“角”的特征和含义。

二、生成学习情境, 推进问题探讨

1.我们同学见过剪刀, 也用剪刀做过一些手工, 我们看看课本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说说你从他们的活动中看到了哪些啊? (剪刀、三角板、钟面上的角, 手里拿的五角星)

2.我们数数图片上有哪些地方是角呢?它们有些什么相同点呢?引导学生学习教材, 认识角构成要素, 对角的概念自主理解掌握。

3.开展比赛, 让学生画画角, 写出角的顶点、边, 并且提醒他们标出角。

4.完成P65—66的1、2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获得角的认识, 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二年级的小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观察角这一图形, 通过分析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 认识与理解角概念, 学会画角。

三、开展自主实践, 提升操作能力

1.让学生们分组合作, 拿出自己带的学具, 讨论学具上的角, 让他们自主合作用两根小棒搭角, 说说自己搭的角和同桌以及小组其他成员搭的角的异同, 相互考一考对角的顶点、两条边的指认。

2.小组合作汇报, 开展对角的区别、判断等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做活动角, 学习P65上角大小的比较认识, 让学生形成比较角大小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顶点对齐, 对齐其中的一条边, 通过另一条边的移动确定角的大小。 (板书:角的大小———两边叉开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角概念和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他们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之间叉开的程度有关这一教学重点的认识和把握。

四、想想做做练练, 及时巩固提升

当堂巩固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效果,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检验所学知识。

1.分析第3题, 让学生观察, 说出两幅图角的大小, 想象折扇、剪刀的开合, 强化角有大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分类。 (板书:直角、锐角、钝角)

2.研究第4题, 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老师将示范角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思考折法, 并能在自主折叠之后, 交流互动, 获得对角的深入认识。

3.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如何让自己做的角变小, 让学生上讲台展示,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对折扇、剪刀的开合观察, 让他们形成角的大小的变化认识, 再通过折角比大小的动手实践, 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 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五、发挥主动性, 提高小结能力

1.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认识角”的学习中的收获? (注重课堂学习知识点的掌握)

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感受。 (注重知识的延伸与应用)

【课后反思】

“认识角”内容虽简单, 但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数学思考能力不足, 该内容相对还是比较抽象。因此, 重视观察, 透过表象把握角的特征,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 反复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程度的关系, 获得对角大小的认识和理解。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3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生活实际;直观形象;实践活动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材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写程序,变空洞乏味的说教为图文并茂的自主探索,每一个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学生根据课本创设的情境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独立获得的。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整合,认为新教材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在编写特色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联系儿童生活实际,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几乎每个课题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原型引入的。

如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的教学内容,教材提供的是一幅森林动物园的图片,图片中都是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大象、小狗、小猴、小猪。问题是: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小朋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通过分类知道了大象家来了4只小狗、5只小猴、3只小猪。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会了分类统计的方法,进而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书上77页关于花和水果的统计。

二、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苏教版小学数学遵循这一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教材在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的建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来学习的,没有或缺失必要的经验,必然影响学生主动建构的兴趣,甚至无法主动建构。苏教版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现有经验,现有的生活实际情景,如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是动物运动会,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以结合我们学校举行的运动会通过观察,讨论提出:生1:我想知道运动场上一共有多少小动物。生2:我想知道在运动场上一共有哪些运动项目。接下来让学生按照下面表里的分类进行整理,进而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你从每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学生理解了分类标准的不同再来解决茶杯的分类统计和图形的分类统计就简单多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应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每一个新知的获得,都少不了问题的提出。以往的教材例题的分析、解答都是一应俱全的,而新教材则不然,每一个例题都是将大部分的解答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讨论、解决,例题只是抛出一个新知,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三、学习内容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学习过程要遵循‘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或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自主构建知识的关键的一步”。学生这一认知过程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学内容要直观形象,以有利于学生感知新知识。为此,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尽量体现直观形象,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呈现的情境图是四个小朋友在统计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多少个。我报名称,你们记下来。第一个小朋友按照报的顺序直接记录下来,第二个小朋友是分类进行记录,正方形画一排,三角形画一排,圆形画一排。第三个小朋友是用画表格打钩的方法记录下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让学生感受到谁记得既清楚又方便?从而理解统计表的重要作用。

苏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单元之后都安排有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突破,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的巩固,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脑、手、眼相结合的合作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后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摸牌和下棋,活动之前先让学生估计每种花色可能会摸到多少次,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摸牌并记录结果。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可以体验学习的乐趣。

苏教版的教材在编写方面从素材的选取到结构的编排都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编写模式,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逐渐深入,重视数学内容的承接关系,循序渐进地处理数学内容。在新教材中还体现了统计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定强.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鸟岛4苏教版 篇4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认读障碍。

2、学会并书写“部”、“密”。并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如“闻名中外”、“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3、体会夏季的鸟岛的特点和热闹景象,激发学生喜爱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要到一个特别的小岛去看一看。它的名字叫——鸟岛。(板书课题,齐读)

2、猜猜看,这个岛为什么叫鸟岛呢?生交流。

3、质疑:这个岛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它又在哪?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吧。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满2遍,标好自然段序号,就坐正。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

青海湖 西部 闻名中外 陆续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热闹 密密麻麻 玉白色 拾到 因为 人类 指名读,去拼音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指名读,想想:你从这一段知道什么?

2、交流。

(1)、青海湖在我国哪儿?

点击课文上“青海湖”一词,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用鼠标指出青海省的位置,简单介绍青海省:在我国的西北部。

点击“青海省”出现青海湖的地图,从图上找出鸟岛,让学生说出鸟岛的地理位置。学习生字“部”,交流识记方法,师范写,生书空。

(2)、这个小岛原来叫什么名字?现在人们知道得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为什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板书:闻名中外。)说说“闻名中外”的意思。

3、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4、读了第一自然段,我想,下面这道填空题肯定难不倒大家了。

出示填空:青海湖 有一个叫“ ”的小岛,那就是 的青海湖。学习第二自然段。

(1)鸟岛是候鸟们的故乡。鸟儿们是什么时候来到鸟岛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交流。

(2)鸟儿们是同时来到鸟岛的吗?哪个词告诉你的?(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例如: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

电影结束了,人们——陆续走出电影院。

(3)鸟儿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还没有抖落身上的尘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它们在干什么?齐读词语: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筑”是什么意思?(“建造”的意思)给“筑”找个朋友(建筑 修筑 筑起)交流识记方法。师范写,生书空。

“育”出示古汉字,(上面就像一个小孩,头朝下,从身体里生出来了。)了解“育”的意思“生养”)给“育”组词(生育 培育 养育 教育 育人„„)师范写。生书空。

(4)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这一段写了每年春天,天气变暖,鸟儿们就陆续来了,它们在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5)出示填空:

每年,天气,一群一群的鸟儿。它们在这里。指名背,齐背。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部、筑、育 齐读

2、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师巡视,相机评价纠正。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鸟岛》,我请小朋友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青海湖 青海湖西部 海西皮 闻名中外

陆续飞来 筑巢安家 养育后代 你能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来简单介绍一下鸟岛吗?(地理位置)(为什么称为是鸟岛)

——小朋友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告诉大家,真不简单!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鸟岛上是怎样的景象呢?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完以后,想一想,说一说:夏天的鸟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鸟多 鸟窝多 鸟蛋多

3、体会:鸟多

文中那句话让你体会到鸟岛的鸟多呢?

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1)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觉得岛上的鸟很多吗?

(2)指名读,听出来了吗?你听到了什么?点红(各种各样 聚 鸟的世界)是呀!每年六月,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针尾鸭等等(播放各种鸟的图片)有十多种10万多只鸟儿聚在一起,真是种类繁多呀!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湖里游的,巢里卧的,到处都是鸟儿。它们(播放群鸟聚在岛上的图片)叽叽喳喳的,能不热闹吗?你看,这儿真成了鸟的天堂。(2)齐读

(3)鸟儿们都在干什么呢?你瞧,(课件演示)

(4)鸟儿们在岛上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啊!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介绍一下吗?(出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5)一起读好第一句话,去感受六月鸟岛热闹的景象。

4、体会:鸟窝多(1)鸟岛不仅鸟多,而且鸟窝多,因为它们在这儿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你从哪句话感受到鸟窝多呢?(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2)指名读,相机点红:密密麻麻 一个挨着一个

(3)你看,老师贴了一个鸟窝,其余的鸟窝在哪呢?请多名学生板贴鸟窝。评价:一个鸟窝旁边又是一个鸟窝,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一个挨着一个”

(4)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说呢?(一个靠着一个、一个连着一个、一个碰着一个-------)(5)鸟窝一个挨着一个,那放眼望去,鸟窝真是又多又密,那就是——(指读词语:密密麻麻)。谁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相机评价。

学习生字“密”,说说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要和“蜜”区分,“蜜”是和蜜蜂这种昆虫有关的,甜的东西,字下面是个“虫”。“密”本义指山中隐蔽的地方,所以下面是个“山”,这个字也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空间小。给“密”扩词。师范写,生书空,提醒“必”的笔顺,字要写得紧凑。再读词语:密密麻麻。

老师找到了一张珍贵的老照片,你瞧(课件出示:鸟窝的图片),看着这情景,你还想到哪些词语可以来形容鸟窝数量很多?交流,相机出示词语:成千上万、千千万万、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可计数„„齐读表示数量多的词语。

(6)谁能读好这句句子,让大家感受到鸟窝很多很多。指名感情朗读。齐读。

5、体会:鸟蛋多

(1)鸟窝多,鸟蛋自然也多了!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青绿色的鸟蛋。”(2)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鸟蛋多得数不清。

评:我听出来了,“窝里窝外、到处”都是鸟蛋。点红词语:窝里窝外 到处 再指名读。

(3)这是什么样的鸟蛋呀?(生:玉白色、青绿色)颜色也很美呢!你看,(课件出示图片)有的像玉一样洁白,那是“玉白色”,有的青中带绿,那是“青绿色”,多可爱!(4)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第三句。

6、出示第三自然段,小结:读了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鸟岛鸟儿多,鸟窝多,鸟蛋也多,鸟岛不愧是鸟的世界。可是,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没有用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鸟多,鸟窝多,鸟蛋多,作者用词真巧妙。让我们连起来把六月鸟岛热闹的情景读出来吧!(齐读)

6、六月的鸟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能根据提示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呢?(指导背诵)出示填空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恨不得马上就到鸟岛去看一看了。如果你来到鸟岛,你最想干什么?交流。

2、来过鸟岛的游人是怎样对待鸟儿的呢?(1)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引读: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是——(却没有人去碰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游人会这么爱鸟呢?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板书:鸟是人类的朋友

3、(课件出示)

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意思不变呢?

(出示: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意思相同,表达方式不同,先原因再结果,表达的重点不同)

3、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这组句子吗? 出示:因为小明生病了,所以。

小明没来上学,因为。

4、是呀!在没有伤害,没有侵犯的环境下,鸟儿们才能够安心地筑巢安家,养育后代。鸟岛也正因为人们对鸟儿的爱护,所以才成为鸟的王国。但愿我们身边多几处鸟儿的天堂,但愿我们身边多几处小动物的天堂。

5、齐读第四自然段。

6、这一自然段有两个生字,你愿意认识它们吗?出示:拾 类 它们编了两个字谜,想请大家来猜一猜。大米真好,粒粒饱满。(类)今天我捡到一个盒子。(拾)

我们一起来写这两个字,师范写,生书空,边写边提醒注意点(类:上小下大,上窄下宽“米”最后一笔是点,大的一横最长,拖住上面的米。)

四、小结课文,拓展练习

1、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鸟岛,欣赏了岛上独特的景象,也明白了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为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美丽而又神奇的鸟岛。

2、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有关词语来完成这首小诗吗?

3、齐读这首诗歌。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密、玉、拾、类 齐读

2、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师巡视,相机评价纠正。

六、板书:

鸟岛 鸟多 鸟窝多 鸟蛋多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5

语文二(下)

《雨后》

雨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2.读出孩子嬉戏玩乐的情景和兄妹幸福愉快的心情。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梢、赤、劲、妹、射、奋、”,认识一个新偏旁“身子旁”,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借助图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大意。一.谈话导入

1.出示伴着雨声的下雨图。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2.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出示课题《雨后》(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以写作诗歌、散文著称于中国文坛。)二.自学

1.自由大声的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

2.轻声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导学

1.检查自学结果。

(1)出示词语:树梢 赤脚 使劲 妹

糟糕 发射 兴奋 短粗

小辫 咬着 唇儿

正音:“梢、赤、射”是翘舌音,“粗、糟”是平舌音,“劲、奋、短”是前鼻音。

(2)加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回答课文有几小节?分小节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2.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雨后》

小结:这首诗写了兄妹俩在雨后嬉戏玩耍的快乐的心情,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四.练习

1.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

2.我们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呢?指名回答。3.教学生字:“梢、赤、劲、妹、射、奋”。

“梢”字左右结构,木字旁。

“赤”字独体字,横画写在横中线上。

“劲”字左右结构,力字旁,右下面的“工”不要写成“土”。

“妹”字左右结构,女字旁,右边是“未”不是“末”。

“射”字左右结构,身字旁,“身”字做偏旁一撇不出头,而且要写瘦一点。按笔顺描红。

“奋”字上下结构,上面的大字,撇捺要舒展。

4.组词。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掌握了这首诗歌的生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老师非常高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剩下的3个生字,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3.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从小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一.复习导入。

1.救字游戏,出示树稍、幸奋、短组、小辩、哧脚、使筋六个有错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来找,并把正确的写在黑板上,齐读一遍。

2.同学们掌握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读懂读好这首诗。二.自学。

翻开语文书第35页,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在哪里?干什么? 三.导学

1.指名读第一小节。

(1)嫩绿的树梢为什么会闪着“金光”呢?金光指的是什么?(金光写出了雨后太阳照在树上,雨滴闪闪发光的美丽景象)

(2)海洋指的是什么?(海洋指广场宽大积水多。)

(3)哪些词语写出兄妹俩很快乐,自由自在呢?(赤脚、神仙)

2.引入:那么大的广场、那么多快乐似神仙的孩子。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3.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默读第二、三、四小节。4.交流哥哥的表现。

(1)喜欢哥哥的同学说说为什么? 盱眙县第一小学

语文二(下)

《雨后》

(2)谁来把这个小家伙的表现读一读呢?

(3)谁来把他的高兴劲儿和对妹妹的关心读出来呢?

(4)老师不明白为什么他滑了一跤,嘴里说着糟糕,脸上却表现出兴奋和骄傲呢?(说“糟糕”是因为弄脏了裤子,担心父母责怪,“兴奋和骄傲”是为尽情踩水而兴奋,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二骄傲。)5.交流妹妹表现。

(1)妹妹有哪些地方值得你们喜欢呢?

(2)谁来读读妹妹的表现,让老师能感觉到小妹妹的可爱呢?

(3)她那么小心地跟在哥哥后面,为什么希望也摔一跤呢?(哥哥的教训使得妹妹有些害怕,所以小心,但她的内心也想像哥哥一样痛快的玩耍。)

6.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兄妹俩的快乐心情一起来读一读吧!(配乐朗读)7.练习背诵。四.练习

(1)教学生字:“短、粗、咬”。

短: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矢”字旁,最后一笔为点。粗:左右结构,米字旁,最后一笔为点。咬:上下结构,口字旁。

(2)组词。五.小结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兄妹俩的可爱与顽皮,冰心奶奶写得非常形象,仿佛他们俩就在我们身边似的。

板书设计:

孩子 赤脚 神仙

雨后 小哥哥 使劲 滑到 兴奋 骄傲

童心童趣 小妹妹 玩水:小心跑,想摔跤 教后记: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6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

(1)先写 “厂”表示除号。(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

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如:8时零5分写作8:05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 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

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依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地图上的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

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标出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看路线图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目标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3)根据目标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一般以“在”字后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以“的”字前面物体的位置为中心)

5、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

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6、指南针:

红色指针指针北面,白色指针指着南面。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树叶:较疏的向着北面,较密的向着南面 晴朗的夜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顺序: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是10: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10个千是10000。

(3)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2、万以内数的读写:

(1)写数时从最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哪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写数用阿拉伯数字1,2,3,……(2)万以内数的读法: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从高位读到低位,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读数时用语文汉字:一、二、三……,十,百,千,万

3、认识算盘上的数:在算盘上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4、比较数的大小:(1)数位不同的:数位多的数就大,数位少的数就小。

(2)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那么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一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就近似于几百或几千。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1)一般接近几百看十位: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百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百位上的数字再加1。

(2)一般接近几千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写千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大于5,就要把千位上的数字再加1。

6、用几个数字组数:可以把数字依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组合排列。要组成最大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要组成最小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小到大排列。如果有0,0不能排在最高位。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大化

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

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身高一般用厘米,如小明身高132(厘米)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尺子厚度约1毫米,手指甲长约1厘米,一拃大约1分米,手臂展开一拖长约1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门高2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

(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 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3)减法验算方法: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 被减数﹣差=减数

1、同一问题、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统计结果也不相同。

2、整理数据方法:可以用画“正”,√,○,□或△等符号来表示一个人或一种事物,但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比较简便。

3、应注意事项:

(1)整理时一定要细心,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能重复。

(2)在进行数据整理时,题目要求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要求的就用画“正”字的方法。

(3)在进行数据的统计时,合计的数据要用数字表示。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

(1)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角的尖尖的部分是顶点,两条边是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把物体剪掉一部分再数角时,剪的方法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

2、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1)直角:直角的两条边垂直,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2)锐角、钝角:以直角作为衡量标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3)比较角的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先把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边若与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就是直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内部就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三角尺上直角边的外部就是钝角。

(4)钟面上的角:钟面上3时整和9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直角,1时整、2时整、10时整、11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锐角,4时整、5时整、7时整、8时整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钝角,6时整分针和时针成一条直线。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1、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熟练之后达到心算的水平。

2、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

1、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两位数进位的加法。

2、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两位数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中会出现多种算法。

1、例1安排两位数加法45+22口算,这是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40+20=60

5+2=7

60+7=67(2)45+20=65

65+2=67

2、例2安排两位数加法45+28口算,这是两位数进位的加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40+20=60

5+8=13

60+13=73(2)45+20=65

65+5=70

70+3=73

3、例3安排两位数减法56-23口算,这是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50-20=30

6-3=3

30+3=33(2)56-20=36

36-3=33

4、例4安排两位数减法56-27口算,这是两位数退位的减法。(1)50-20=30 16-7=9 20+9=29(2)56-20=36,36-7=29 但应该注意到,采用算法一来口算退位减法会有些麻烦,蕴含着发生错误的因素。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尽量采用算法二。

二、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想想做做”以及练习里,编排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新学习的计算解决这些问题。

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主要是相并关系的问题和相差关系的问题,都已经在一年级教学了。本单元继续安排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重温并进一步体验相关的数量关系,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小学生积累数量关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

(1)先是结合四则计算的意义感知实际问题里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接着是从各个实际问题里提炼出具体的数量关系。(3)然后是从大量同类的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常见数量关系。

例如,红花有8朵,黄花有5朵,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最初步的认识是“8朵红花去掉5朵,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朵数”,接着的认识是“红花朵数-黄花朵数=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然后的认识是“大数-小数=相差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获得了相差关系的初步认识,本单元起应该提炼实际问题的具体数量关系式,为以后形成概括的数量关系积累丰富的素材。

配合例1的“想想做做”第4题,用表格呈现三道求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数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生一共的人数”。第5题已知玩具飞机、汽车、轮船的价钱,从这三种玩具中任意选择两种,就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能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

配合例2的“想想做做”第4题,用表格呈现三道求还剩多少本书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原有的本数-借出的本数=剩下的本数”。第5题三个孩子分别买1个排球、1个篮球、1个足球,都已知付出的钱和找回的钱,分别求三种球的价钱。解决每个问题时,也可以分别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

教材还编排了用直条图和线段图呈现的实际问题。直条图和线段图直观表达了数量关系,如果把这些关系再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能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经常注意提炼其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学生感悟和积累具体数量关系的过程。

三、课堂总结

1、在计算中不仅仅是要得到最后正确的答案,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就解决这个问题,再比较不同方法的利弊,找出最优计算方法,熟能生巧同学们才能算的又快又准。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案1苏教版 篇8

统计1

教学内容

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分类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每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

什么角吗?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

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

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

第3—5题

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

第6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

第7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

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

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①观察表(1)

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2=5(人)

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

板书:10÷5=2(人)

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②观察表(2)

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

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

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 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法:点拨、探究

学法:操作法。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圆形纸、钟面模型、钉子板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认识

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后,再要求指出是角的图形中角的顶点和两条边。2.请学生指出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

二、认识直角

1.初步认识。

角)(2)出示另一个三角板,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三个角之后,提问:其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1)说明: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出示三角板。),其中有一个角(指直角。)是直角,(板书:直 把两块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叠在一起,请学生们说一说,重叠在一起的两个角都是什么角?直角和三角板上的其他两个角一样大吗?

(指出: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找一找它上面有哪几个角,提问:这4角是直角吗? 请学生们动手操作比一比。

再拿出一个纸工袋,请同学们再找一找,比一比,提问:纸工袋上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角?纸工袋是什么形状的,那么一个长方形有几个直角? 像这样的直角,我们可以在黑板上面出来,(板书演示。),这个画出来的角就是直角,如果一个角是直角,一般在直角里用符号来表示(在直角上画。)

请学生来指一指直角的顶点和边. 2.加深认识。

(1)你能在教室里找到更多的直角吗?(2)出示钟面,提问:当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可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回答。)

三、体会直角的大小

1.(1)我们认识了直角,同样也可以用一张纸(出示一张圆形的纸。)(2)老师示范,学生动手折出一个直角.(3)将所折好的直角转动,在不同的位置上停留,请学生说一说它是不是直角,使学生认识到方位不同,但都是直角。

2、教学试一试。

(1)再请学生们拿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各折出一个直角。

(2)比一比所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刚才圆形纸折出的直角比一比。指出:虽然我们用了几张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纸去折直角,但折出的直角都是同样大的。(3)验证:将折好的直角再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提问:这两个直角大小相同吗?

四、如何辨认直角 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

(1)出示数学书,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2)学生们动手操作,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可以用折好的直角等等。)2.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课件出示)

学生们动手操作。提问:课桌面、黑板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用书上所示的两把三角尺拼一拼直角。

(2)想一想:用另两把三角尺是不是也可以拼出一个直角呢?请学生们动手拼一拼。4.教画直角(1)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比出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可以用三角板来画。(2)示范:先确定顶点,再由这一点起画一条线,再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一条线上的一点合在一起,再把直角的一边和这条线合在一起,然后从直角顶点起,沿直角另一边画一条线,这样就画好了一个直角,(在直角里标上┐。

五、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3幅钟面图,请学生们从中找出直角。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大?说明: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提问:哪一个角比直角小?说明: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板书)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1)请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练习:说明:今后的图形中如果看到直角符号,就说明这个角是直角不必再去用已知的直角量。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分类统计-苏教版 篇12

一、下面哪道题的结果小于700?在()里画“√”。445+198()596+145()413+268()

二、小窝牛找家。

三、列竖式计算:

167+234+567 232+456+789

564+23+689 123+234+455

四、解决问题。

1.阳光小学同学去植树,四年级的学生一共植树345棵,五年级的学生植树356棵,六年级的学生植树356棵,请问四、五、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上一篇:农村党建工作检查通报下一篇:公司安全生产事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