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作文范文(精选7篇)
1.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接近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 40—50次 5岁儿童 20—30次 10岁少年 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成年人 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 140 3岁儿童 110 4岁儿童 100 10岁少年 90 成年男子 70—72 成年女子 76 资料来源: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2.呼吸和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用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运用各种方法听一听呼吸时肺有什么现象发生;
3、通过各种方法,听听自己心跳的声音;
4、通过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跳动的脉搏,感觉心脏的跳动;
5、能通过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的学习。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3、知道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4、知道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
5、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肺和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2、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石灰水(提前制取)、塑料袋、吸管、烧杯、听诊器、人体器官挂图、相关电化教育资料、人体呼吸器官模型、动物的心脏等。学生准备:学具袋、塑料瓶、粗塑料管、纸杯、线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谈话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关于呼吸和心跳,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讲述: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板书课题,读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二、研究人体的呼吸现象
1.谈话: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一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同工作。2.认识人的呼吸器官。
(1)自我感觉一下,你呼吸的过程中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2)学生交流。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的呼吸器官,认一认。
(4)汇报并小结: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是人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5)学生在呼吸的过程中感知并体会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3.谈话:关于呼吸,我们想研究的问题一定有很多。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呢?(1)分小组讨论,在纸上写下你们想研究的问题。(2)交流,出示探究问题:
①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③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3)布置任务:我们分小组来对不同的问题展开研究。介绍教室里准备的相关模型和实验用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器材和用品。
4.小组活动。各个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探究问题,选用不同的模型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并搜集相关实验数据。保证每个问题都有两个小组在开展研究。5.探究“我们呼出和吸进的空气有何不同”的小组活动。(1)提问:我们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2)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吸进的和呼出的空气是不同的?
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并把假设记录下来。(3)师生共同设计实验。
(4)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和用品?合理选用材料开展实验。(5)实验活动:
选用一杯清石灰水,先用打气筒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再用塑料管用嘴向水内吹气,观察现象有什么变化。(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作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呼出和吸入的空气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8)教师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清石灰水,它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石灰水变浑浊了就是这个原因。(9)阅读: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10)谈话:我们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说吗?
小组探究活动使得组内所有的成员都可以投入到研究活动之中,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发6.探究“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的小组活动。(1)具体活动过程与上面的研究活动相似,这个研究活动更加突出的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借助合适的模型让学生模拟呼吸的过程,从而弄明白“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又是如何从里面出来的”。
(2)在跟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般学生都认为空气是因为肺部像气球一样张开了空气就进入里面。空气是如何进入身体内部的?空气进入身体内部的动力来自于哪里?通过操作呼吸模型,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胸部肌肉的运动使胸腔内的空间大小发生变化,在胸部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中空气就很自然地被压进肺部了。
(3)另外,在操作过呼吸模型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两种不同方式: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体会在这些过程中身体内部各器官的相互协调和作用。
7.探究“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的小组活动。(略)这一小组的汇报活动放到下一节研究循环问题的过程中,以指导学生把人的呼吸与循环很好地结合起来看待与分析。
三、总结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哪些认识与你原来的观点是不同的? 2.阅读教材P52(上)介绍“人的呼吸”的一段话。“呼吸让我们吸进含有丰富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3.讲述:人在呼吸中吸入氧气,吸进的空气又到哪里去了呢?这必须与我们身体内部另一种重要的活动联系起来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继续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的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的。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吗? 2.安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
3.借助于听诊器听一听自己有力的心跳。
二、寻找身体各个部位的脉搏
1.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2.找一找:我们可以在哪些部位感受到“脉”的搏动?
交流后让学生自己感受颈动脉、股动脉、手腕动脉等处脉的搏动。
3.提问:通过上节课的测量,我们知道脉搏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为什么脉和心脏会同时搏动?
4.实验:把一个鼓风的风箱和一段胶皮管子相连,在鼓风时让学生摸管子感受搏动。
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把血管与心脏之间的搏动联系展示出来,化内为外,使教学活动更直观。
5.小结: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心脏是人体的泵,它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遍布全身的血管里循环流动。
三、研究人的血液循环
1.谈话:心脏是人进行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心脏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 2.分组解剖猪的心脏,了解心脏内部的结构。3.借助电化教育手段展示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4.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吸进去的空气到哪里去了?”
5.小结:血管里流动着血液,血液把从肺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去,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科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搞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四、巩固深化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自我检测:在图中填写出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的名称。(P80)3.讨论:运动时,为什么呼吸和心脏的跳动会同时加快呢?(1)学生交流。
(2)把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活动记录本”上。教学手记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科学“过程与方法”训练的重点。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是“呼吸和血液循环”,气体的交换和血液的流动都是在我们身体内部进行的,肺、心脏等内部的器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如果能够借助合适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曾经有幸参加过多次国外科学教育专家组织的科学培训活动,每次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国外科学教育先进的理念、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追求外,就是一个个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科学模型了。演示“火山灰喷发”的模型、岩浆遇冷凝固的实验设计、人体关节的结构模型等等具体可操作的实验器材把一些原来只可以凭借想象学习的内容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提供了生动的情境。可以说,一个合理的模型可以使科学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本次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人的呼吸”及“感知心脏和脉搏的跳动”的模型就是教者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的,设计思想来自于参加过的国外科学教学培训活动及国外的科学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模型直接操作,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生动性,为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有关呼吸的知识和意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学工具箱” 为教学提供了一些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的模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有些模型则还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为科学教育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的模型,是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将继续努力!
3.保护肺和心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2、会通过对肺活量大小的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3、通过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自己的肺活量;
4、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
1、了解肺活量的含义及其大小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
2、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
3、制定一份体育锻炼计划;
4、认识常见的呼吸传染疾病和心脏疾病,并了解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5、了解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肺和心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为什么要参加体育锻炼;
2、意识到保护肺和心脏的重要性;
3、意识到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并能意识到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塑料瓶(瓶面上使用刻度标志)、水槽、水、粗的吸管、酒精棉球、抹布等。
学生准备:带弯头的塑料吸管、手表、气球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呼吸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心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提问:关于呼吸和心跳,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3.讲述:不同的同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不是都一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呼吸快,有些同学呼吸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测一测我们自己的肺活量。
(1)你的一口气有多长?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器材测量自己的呼吸量。平静时的呼吸量与用尽力气呼吸一次的呼吸量是有差异的。(2)认识肺活量的含义。
(3)小组活动:利用简单设备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作好记录。(4)小组内统计自己测量到的肺活量和历年体检时的肺活量。
(5)阅读、分析数据: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肺活量时发现了些什么?(6)全班交流。(7)吹气球比赛。
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谁的肺活量大。2.比较讨论肺活量的大小和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有什么关系。(1)小组活动:
与本单元第1课搜集到的呼吸次数的数据联系。
比较:肺活量大小不同的同学呼吸的次数是相同的吗? 讨论:为什么肺活量越大,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越少?(2)学生交流。
(3)讨论:肺活量大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过渡: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肺活量增加,使心跳更加有力? 3.制定自己的体育锻炼计划。
(1)在你的印象中,哪些类型的人身体一般都比较好?
(2)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让我们的肺活量更大,心跳更加有力。
(3)你平时参加哪些体育锻炼活动?还希望参加哪些方面的锻炼活动? 4.讨论:保护肺和心脏还要注意什么?
(1)除了锻炼,保护肺和心脏还要注意什么?阅读课本第56页上的内容。(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4)小结:要保护肺和心脏,应该养成个人的良好习惯,如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注意饮食、注意休息等,还应该远离毒品,远离有害的不良行为,如吸烟、打电子游戏等。
(5)讨论:你周围有吸烟的人吗?你准备怎么样劝解他们呢? 为学校、家庭、公共场所设计禁烟宣传语和图片。
(6)讲解:另外,还要预防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心脏血管疾病和心脏肝脏疾病等。
介绍一些重大的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等。
三、小组活动:制作一份戒烟小报 小组合作,将课上所利用到的资料和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制作一份宣传戒烟的小报。要求主题突出、版面活泼、内容生动。一周后组织评比活动,优胜的小报将在学校内展出,并到社区内进行宣传。
静阅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 思绪飘至孩提时代, 偎在妈妈怀里听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觉得, 月中女神伫立桂树旁深情凝望后羿, 是一种让人想流泪的美, 是一种凄凉的美。现在, 当我用心灵再次阅读《嫦娥奔月》时, 心里流溢的不是同情, 而是敬意, 一份不竭奔涌的、深深的敬意!女英雄嫦娥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 是一种旷世持久的美, 是一种精神丰满的美。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故事集锦”, 其中有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课文以素朴而优美、准确而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 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感人, 插图美轮美奂, 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神话故事的浸润, 使古代文化经典化作汩汩清泉, 进入学生的血液, 滋养学生的灵魂, 为学生注入一股神奇的生长力。
三维整合说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 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 学习5个生字, 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紧扣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品悟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高贵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情节、环境、人物, 是神话故事的三大要素, 而人物又处于三大要素的核心地位。吸纳文化精髓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所以上述目标3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提炼优化说教法
坚持“教为学服务”, 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紧密结合课文特点, 运用情境教育法、整体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 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 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是“依‘标’扣‘本’学语言, 读思议练重实践, 蕴涵人文重融合”。
螺旋渐进说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顺序, 整体感知情节;接着师生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语境中走进文字精妙处, 感悟人物形象, 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入境移情, 揭示主旨。
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种种分析, 《嫦娥奔月》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设计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境赏月, 吟诗导入。
配乐《思乡曲》, 出示中秋月景图, 吟诗导入。教师边板书课题边指导写字, 强调“奔”的读音 (bēn) 。学生齐读课题。
【创境赏月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是唤醒阅读期待的无形之“力”, 能使学生的心理与阅读产生契合, 为高效课堂打开一扇窗。】
第二板块:初读神话, 梳理文序。
通过读课题或课前预习, 学生质疑。教师及时点评梳理, 提高质疑水平, 并借此以学定教。 (我预设学生的问题: (1) 嫦娥为何奔月?如何奔月? (2) 人们为什么把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3) 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教师用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学生充分初读, 构筑体验。
按照初读要求, 先出示词串, 检查读词情况, 相机正音, 指导写字“奸”“丸”;再结合词串构建的语境, 进行说话训练,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词,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文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体现学段特点。字词句段篇教学融会贯通, 大大提高了实效性。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再读课文, 试着解疑, 再存疑。对学生初读理解的层面不求全求深, 重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让初读提效, 教学就要做到集“碎”为“整”, 让学生在读中质疑, 解疑, 再存疑, 使平实的初读环节蕴藏着巨大的思维张力。】
第三板块:烘云托月, 含英咀华。这是教学的主体, 分三部分进行。
其一是品味语言, 精读第一段。引导质疑, 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交流, 汇报读书收获时, 教师顺势而导, 采用追问策略, 扣读导悟后羿深受敬重的原因。 (预设: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 想象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及苦难程度;抓住“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有关动词, 感悟后羿的力大神勇。)
其二是想象融境, 细琢第二段。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重点, 情境朗读是突破点的关键。
第一步, 学生把“心”放在故事里, 默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逢蒙、嫦娥分别是怎样的人?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并批注。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让学生感受到后羿与嫦娥的感情非常深厚, 为帮助学生体会嫦娥抉择时的痛苦、矛盾与坚决作好铺垫。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嫦娥与逢蒙进行对比, 体会反衬的表达效果 (将嫦娥置于矛盾之中, 更显“至善”“大爱”的美德本色) 。同桌对比读, 师生入情入境合作读第5自然段。
第二步, 运用比较辨析法, 体会运用重叠词的妙处是能加强语气。如, 课件出示:“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和“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学生读中比较, 品味出“碧蓝碧蓝”更能强调夜空的美丽色彩, 衬托嫦娥美丽的心灵。配乐朗读第6自然段后, 导写:飞天的嫦娥在想些什么呢?适时练笔, 写下心灵的文字。
第三步, 自读自悟第7自然段, 学生从后羿的“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以及嫦娥的“深情”中, 体会夫妻恩爱, 品悟其表达效果 (从侧面陪衬嫦娥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 。学生在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浸润思想, 深悟第三段。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人们对嫦娥永远的思念, 并追根溯源:乡亲们为什么很想念嫦娥? (深悟美德:美丽、善良、正直、舍己为民) 。接着进一步追问: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说明了什么?这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 使嫦娥这位女英雄在众人的烘云托月中显得更加迷人。 (美丽的嫦娥影单心不孤:后羿对嫦娥的爱恋与不舍, 是一种美丽;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与祝福, 是一种幸福。)
【语文学习不仅要“意”“言”兼得, 还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 在学生心里生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第四板块:复述课文, 总结提升。
指导学生编列提纲或列标题, 梳理故事情节, 并相机完善板书, 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练习、同桌互述、推荐展示等多种形式练习复述课文。随后,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 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第五板块:内外链接, 适度延伸。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首先,在娱乐的时候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有时候,我玩四人制“大富翁”纸上棋盘游戏,由于找不到别人和我一起玩,我只能以一当四,自己掌管四个人的“财富”。我需要给这四个人分钱、买房子、找零钱等。开始,我常常花费很多时间才算出需要找零的钱数,还常常算错。后来,我算得越来越熟练了,正确率也越来越高了。通过玩“大富翁”,我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很快。现在,我和爸爸妈妈买东西的时候,都是由我负责计算需要付款和找零的钱数了。在班级里我还频频获得“计算小能手”奖状。在玩大富翁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全国各地”购买房产,这样,我又记住了更多的中国省市名称。“大富翁”不仅能让我们享受生活,体会到游戏的乐趣,还能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数学和地理知识,实现了娱教于乐。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比如,在家帮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我学会了运用“统筹法”合理安排顺序。例如先把米洗好放进电饭锅煮上,煮饭的同时,再开始洗菜、炒菜。这样菜炒好了的时候,饭也煮熟了,煮饭炒菜两不误。如果先炒完菜,再开始煮米饭的话,就会浪费许多时间。我还通过去郊区拔萝卜,实地考察萝卜长在地里的样子,了解了萝卜的一些特性。我去自由市场购买蔬菜和水果时,认识了竹笋、火龙、榴莲、椰子等外地出产的果蔬……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到的知识多得数不胜数。生活即老师!
一、试卷概述
本份试卷由镇教研室命题,从汉语拼音字、字、词、句、段、阅读、习作七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检测,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既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了灵活运用,基本覆盖了本册课文前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
本份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上,如有拼音、形近字、词语运用等语文知识的检测。(2)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照样子写句子”和“阅读”,内容涵盖了概括、句子理解等,对学生进行了测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通过对短文阅读,自己有什么感悟,另外以习作写自己遇到过最感动的事情来检测学生。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参考26人,总分652.5分,平均分25.1分,及格率12%,优秀率0%。
三、答题分析
(一)走进汉子村。
1.看拼音,写汉字。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不是很熟,面对音节他们无法拼读出汉字来,因此此题他们失分严重,只有一个学生答全对;
2.,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此题八个字都在课文里出现过,上课时重点强调过这八个字的读音,并且做过作业,有些字还在前面的单元里测试过。因此学生答此题得分率较高。
3.根据音、形、义组词。此题的中“蒙”两种读音“mēng”和“méng”在上课时讲过,作业也做过,并且做作业时有些学生做错了,发作业时全班强调纠正过。形近字“虚”和“虑”的区分组词,前几天在第四单元考试出现过,评卷时强调过这两个字的字形区分和组词,可有一半的学生还是做错,真头疼呀!根据“疾”字的不同含义来组词,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过,也在黑板上板书讲过,记住的学生都做对了。
4.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对应改正。此题中的“金碧辉煌”、“邯郸学步”和“守株待兔”这三个词语在“练习4”里学生刚学过,记忆犹新,因此学生答得比较好。
(二)词语万花筒
1.根据词语填上人物的名称。此题主要考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头出现的人物的品质、成就了解情况。第2小题内容,“伟人、改革开放、中国________”,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学生看到“改革开放”就会联想到是邓小平爷爷。此题都答对。但第1小题内容,“作家、《海燕之歌》、前苏联 ________”,此内容在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里学过,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答对了。不听课的学生都答错。
2.第2、3、4小题的内容主要考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运用。这三小题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答题很不理想,失分较多,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待大大提高。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河流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河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题内容在第三单元里测试过,复习时又重讲过,大部分的学生都答得很好。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由于学生见识少,词、句积累量也少,对词、句的运用训练比较少。平时又没练习过此题的内容,因此此题较为失分严重。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1小题内容来自第四单元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第2小题内容来自第三单元课文第9课《推敲》课文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讲,按老师要求完成背诵好课文的学生,在答此题时都没失什么分。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此题内容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答卷时都是留空的。
(五)阅读超市,回答问题。1.课文片段分析。此课文片段来自教材第一单元《1师恩难忘》 课文里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内容在第一单元里测试过,老师讲评了试卷,可是此题没有几个学生答全对。2.阅读《伞的风格》回答问题。由于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理解、领悟能力后进。因此此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答卷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失分较为严重。
(六)习作展示台
习作要求:写一件让最你感到的事情。按理说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习作要求并不太难,应该写得很好才对。但学生们确实基础太差,写出来的习作思路未清晰,内容平淡,语言罗嗦,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错别字层出不穷。有些学生甚至一字未写。这表明平时学生识字量少,平时识字写字对字形不够注意书写,词汇匮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到位,语言运用不够丰富。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发现出来的问题,我对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作几点改进:
(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
(三)帮助学生提高课内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
(四)加强习作训练。
1.是要加强读写结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
2.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周记、摘抄优美语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3.加强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第1课
山字旁
立刀旁
教学要求:
1、掌握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教学重点:
山字旁: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臵偏上。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峡
划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山字旁的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臵偏上。
⑵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山字旁:① “山”部过长。② “山”部过低。
⑵ 立刀旁:① 短竖与竖钩较远。② 距离太近。
三、练习
1、描红、临写“峡、崩、岷、岳”和“划、创、刑、则”。
2、临写一段话。
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
3、完成“想一想”。
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其书写要领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例来?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2课
食字旁
春字头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
教学重点:
食字旁:形态较窄长,竖钩在撇与横钩中间起笔,钩锋对准字的中心。略高右边。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食字旁和春字头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饲
春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食字旁:形态较窄长,竖钩在撇与横钩中间起笔,钩锋对准字的中心。略高右边。
⑵ 春字头:宽大开张,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
春字头的三横长短相近,不可写成“三”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食字旁:① 字左太小。
② 字形歪斜。
⑵ 春字头:① 三横长短错误。② 撇、捺不开张。
三、练习
1、描红、临写“雷、雪、露、霜”和“春、泰、奏、秦”。
2、临写一段话。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3、完成“想一想”。
春字头的三横为什么不能写成“三”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3课
避就交错
教学要求:
1、了解什么是“避就”和“交错”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学会使用“避就”和“交错”。
教学重点:
1、了解“避就”和“交错”的关系。
2、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使用“避就”和“交错”。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避就交错
2、请学生说说对“避就”和“交错”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3、教师: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经常会用到“避就”和“交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为了使两边不发生碰撞,它们之间相互要避让,叫做“避就”。“砚”字“石”部缩小以避让。
⑵ 在左右结构的字中,通过“避就”,左右两边就产生了相互“交错”,使字形紧凑和谐。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避就”:① “石”未避让而碰撞。② “石”偏低而碰撞。
⑵ “交错”:①
没有“交错”。
② “交错”过分。
三、练习
1、描红、临写“砚、溢、娓、姥”和“炊、杖、叨、吟”。
2、临写一段话。
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
3、完成“想一想”。
“避就”和“交错”各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四、总结全文
第4课
左右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型和左宽右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重点:
根据笔画的多少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判
涯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窄右宽的字,左部要写得窄些,而右部要写得宽一些。
⑵ 左宽右窄的字,左部要写得宽些,而右部要写得窄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窄右宽: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缺少“避就”而碰撞。
⑵ 左宽右窄: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撇画太斜。
三、练习
1、描红、临写“涯、掺、性、伪”和“判、刹、粼、戳”。
2、临写一段话。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3、完成“想一想”。
在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中,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第5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右相等型和左边短小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右相等和左边短小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相等和左边短小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堵
软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右相等的字,左右两边的宽窄要写得大致相等。
⑵ 左边短小的字,左边的位臵要偏上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右相等:①
左窄右宽。
② 左宽右窄。
⑵ 左边短小:① “土”部太低。
② “土”部太长。
三、练习
1、描红、临写“软、歼、欧、乳”和“堵、瞎、碍、叽”。
2、临写一段话。
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着、回荡。
3、完成“想一想”。
两边的宽窄关系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做“左右相等”?左边短小的字,左边部分应该放在什么位臵?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6课
左右结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右边短和左右都短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幻
耙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右边部分短的字,右边部分的位臵要低一些。
⑵ 左右部分都短的字,就要写成左高右低。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右 边 短:① “巴”部太长。② “耒”部太短。
⑵ 左右都短:①
左右平齐。
②
左右都太长。
三、练习
1、描红、临写“耙、配、扭、锄”和“幻、即、印、虾”。
2、临写一段话。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3、完成“想一想”。
书写“右边短”的字应注意什么要点?把左右都短的字写成左高右低的根据是什么,你能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7课
上下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下结构中上宽下窄型和上窄下宽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上部和下部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音
孟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上宽下窄型:这一类型的字上半部较宽而下关部较窄。如“音”字的“立”部,长横横贯左右,写得很宽,而“日”部较窄。
⑵ 上窄下宽型:这一类型的字上半部写得较窄而下半部写得宽。如“界”字的“田”部写得窄 些,“介”部写得宽大舒展。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上宽下窄型:① “立”部过窄。
⑵ 上窄下宽型:① “皿”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日”部过宽。② “子”部过宽。
第8课
上下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两种类型——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上、中、下部件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菩
意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如“菩”字的“艹”、“口”部写得较窄,而“立”部则写得较宽。
⑵ 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则写得较窄。如“意”字的“立”、“心”部写得较宽,而“日”部则写得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立”部过窄。
② “艹”、“口”部过宽。
⑵ 中窄型:① “立”、“心”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日”部过宽。
第9课
左右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右相等和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左右部件的宽窄比例。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相
佛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右相等: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宽度基本相等,如“相”字的“木”与“目所占的宽度基本相等。
⑵ 左窄右宽:这一类型的字左半部写得较窄,而右半部写得宽。如“佛”字的“亻”部较窄,而“弗”部则较宽。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右相等:① “木”部过窄。
② “目”部过窄。
⑵ 左窄右宽:① “亻”部过宽。
三、练习
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弗”部过窄。第10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倒
砌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较宽。如“倒”字的“亻”、“刂”部都很窄,而“至”部却较宽。
⑵ 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较窄。如“砌”字的“石”、“刀”两部分较宽,而“ ”部则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至”部过窄。
② “至”部过宽。
⑵ 中窄型:① “ ”部过窄。
三、练习
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 ”部过宽。
11课
半包围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半包围结构中的双包围的三种类型——左上包围、右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双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历
戒
建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上包围:左上包围类型的字包围部分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如“座”字“广”部撇画斜长,“坐”要写端正。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突出包围圈。
⑵ 右上包围:右上包围类型的字,其包围部分也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也要写端正。如“戒”的“戈”部斜钩倾斜纵长,“廾”部要写端正。同时,其被包围部分的左侧应突出包围圈。
⑶ 左下包围:左下包围类型的字,其包围部分还是倾斜的,被包围部分仍然要写端正。如“建”字的“廴”部长捺斜下,“聿”部要写端正。其被包围部分应从上面突出包围圈。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上包围:① “坐”部歪斜。圈。
⑵ 右上包围:① “廾”部歪斜。圈。
⑶ 左下包围:① “聿”部歪斜。围圈。
三、练习
练习书写双包围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② “坐”部过窄,且没有突出包围② “廾”部过窄,且没有突出包围② “聿”部过短,上面没有突出包
第12课
半包围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半包围结构中的三包围的三种类型——上包下、下包上和左包右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的关系。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同
山
巨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上包下:上包下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应向上靠拢。包围部分 的两竖要写直。
⑵ 下包上:下包上类型的字包围部分较短,其被包围部分就要写得长大,并有一
半左右露出包围圈。如“山”的“凵”部短而宽,其中竖就很长,有
一半露在包围圈的外面。
⑶ 左包右:左包右类型的字包围部分的上横较短,下横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则半
露半藏。如“巨”字的“匚”部上横短而下横长,故“ ”部半露半
藏。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上包下:① “ ”部偏下。
② “ ”框过短。
⑵ 下包上:① 包围部分过长。
② 被包围部分过短。
⑶ 左包右:① 上横过长。
② 下横过短
三、练习
练习书写三包围结构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13课
包围结构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包围结构中竖画内斜的两种类型——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
教学重点:
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口
四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小方型:小方型字的字形小而接近正方,其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如“口”字 的两竖均向内斜。“品”字、“回”字可参用此法。
⑵ 扁方型:扁方型字的左右两竖略向内倾斜。如“四”字的左右两竖均向内倾斜。“古”字、“吕”字可参用此法。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小方型:① 竖画过直。② 竖画过斜。③ 横折无提顿。
⑵ 扁方型:① 两竖过直。② 两竖过斜。
三、练习
练习书写小方型和扁方型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下横过斜。④ 第14课
包围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包围结构中竖画垂直的两种类型——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
教学重点:
左右两竖垂直。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包围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目
因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长方型:长方型字的左右两竖长而垂直。如“目”字的两竖较长而且很直。“直”
字可参用此法。
⑵ 大方型:大方型字的形态宽大,其左右两竖很直。如“因”字的左右两竖就写得很直。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长方型:① 两竖内斜。② 两竖外斜。挑画。
⑵ 大方型:① 竖画外斜。② 竖画内斜。
三、练习
练习书写长方型和大方型的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横折无提顿。末横写成 ③ ④ 第15课
独体字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平衡中求变化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平衡中求变化。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小
非
三
千
夫人求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小”的左右对称平衡,例字中左点写得略低,右点写得稍高,就显得比较生
动。
⑵ “非”的左右非常对称,把左竖写短一点,右竖写长一点,六个短横的形态又
各不相同,这样既保持了平衡,又富有变化。
⑶ “三”由三个横画组成,若把三横写得粗细、长短一样,就十分呆板。把上两
横写短些,就好看多了。
⑷ “千”由中竖支撑,左右对称,很平衡,现在把撇和横向左面伸展些,右边的
顿笔重一点,就显得既稳重又活泼。
⑸ “夫”的本身很平衡,但书写时两横向右上略斜一点,撇画略偏左,并写成竖
弯撇,捺画写得纵长一点,字形就显得生动潇洒。
⑹ “人”是由相对应的撇和捺画组成的,本身平衡对称,现在把撇写得高、短、直一点,捺写得低、长、弯一点,就有了动势。
⑺ “水”的左右对称,也很平衡,现在把左边写得细一些、轻一些,而把右边写
得粗一些、重一些,就显得既平衡又有变化。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16课
独体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
不平衡中求平衡。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
生年可牙子力也之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生”的左边多一撇,但由于竖画写得粗壮,下面两横左长右短,就求得了整
体的平衡。
⑵ “年“的中竖为什么写得十分粗壮?三横为什么左长右短,收笔都顿得很重?
细心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求得平衡的重要手段。
⑶ “可”写不好就会向左下倾倒,但由于竖钩写得粗壮有力,上横的收笔重顿,“口”
部上吸,靠近横画,就稳定了字形,使整个字像塔吊一样。
⑷ “牙”的竖钩极粗壮有力,撇画却写得短小轻巧。如果反过来把撇画写得粗壮
长大,把竖钩写得细瘦轻巧,这个字还能平衡吗?
⑸ “子”只有弯钩这一个支撑点,因此把弯钩写得粗壮有力,是保持整个字形平
稳的重要手段。
⑹ “力”的本身就是斜的,写不好就会倾倒,但由于横折钩写得粗壮有力,稳稳
地撑住了全字,因此反而显得更加生动。
⑺ “也”的大部分笔画集中在左上侧,由于竖弯钩写得粗壮舒展,所以保持了整
体的平衡。
⑻ “之”的上边“ ”紧凑而呼应,虽然它们并不平衡,但由于捺画写得粗壮有力,仍然感到十分平稳。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练习书写独体字。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语句平实但又感人至深的叙事散文,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 字里行间都释放着那清新含蓄如茉莉般的芬芳与光泽, 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文章笔触细腻, 选材典型, 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 充盈着真爱, 是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品词析句,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含的深意, 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浓浓情意, 从而使认识与感情得到升华。同时, 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 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9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 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教学重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 感受父母之间如茉莉般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
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情, 初识茉莉之美
1.同学们, 喜欢花吗? (学生交流) 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花, 尤其是—— (播放图片) 这种花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茉莉”。 (板书:茉莉)
2.“茉莉”是两个生字, 通过预习, 谁已经会写这两个字了, 请上来写在黑板上。 (交流记住“茉莉”这两个字的写法)
3.在你的眼中, 茉莉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茉莉花的特点。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 像茉莉一样平淡, 像茉莉一样纯洁, 它弥漫在我们的身边, 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 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从而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幸福。这就是—— (补充课题, 齐读)
【设计理念:抓住课题这一关键, 由“茉莉”入手, 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教学一开始便爱意弥漫】
二、初读感知, 寻觅茉莉之爱
1.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指名说说初读课文的一般要求, 教师相机小结。
(1) 读准字音, 认清生字字形。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 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4)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待会儿与大家一起交流。
2.检查交流。
(1) 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2) 指名读课文, 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 理解一些词语。
(3) 映子眼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样的?请大家画出文中具体描写茉莉花的语句。
(交流并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初读文本, 侧重在认读感知训练, 所以, 首先要读通句子, 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难懂的词语作重点指导;其次要整体感知, 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并引导学生顺势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三、品赏体悟, 分享真爱之情
作者最初认为茉莉是那样平淡无奇, 可后来却觉得它是如此洁白纯净又散发着缕缕幽香, 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笔墨, 走进她父母的生活中。
1.质疑“爱如茉莉”之问号。
(1) “爱如茉莉”是谁说出来的呢?起初作者赞同吗?带着这个问题, 咱们到文中第1至5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2) 抓住咽回的“这也叫爱”体会作者的不信。
(3) 为什么作者觉得“像茉莉一样的爱不叫爱”?结合课文描述, 引导学生体会“平淡无奇”。 (洁白——色彩不鲜艳;幽香——香味不浓烈;花小——不惹人注意)
2.见证“爱如茉莉”之句号。
(1) 作者心中的疑惑终于被她经历的一幕幕场景解除了。请同学们自主品读第6~16自然段, 画出那些令你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细节, 如一句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如果完成了就用你那清新含笑的眸子看着我。
(2) 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处令你感受到如茉莉一样的爱的细节, 把它读给大家听, 注意要读出你的感情, 读完之后说出你的感悟。
预设如下:
▲第二天早晨, 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 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 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抓住“虚弱”和妈妈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感悟妈妈对爸爸的一片真爱。
小结:平凡的饺子, 善意的谎言, 让我们感受到爱是妈妈对爸爸的牵挂、了解。
▲然而, 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 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此后, 他每天都去医院。
(1) 爸爸是怎么知道妈妈生病住院的?文中没有告诉我们, 你来猜一猜。
(2) 揣摩“直奔”的词义, 指导“奔” (bèn) 的读音。 (3) 抓住“直奔”想象画面, 体会爸爸焦急的心情。爸爸一身疲惫, 但他顾不上就直奔医院;爸爸非常口渴, 但他顾不上就直奔医院;爸爸非常饿, 但他顾不上就直奔医院。
【设计理念:从语音入手抓住对“奔”字的感受, 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引导学生关注、感悟文字的温度】
(4) 还可以从哪个词中感受出来?抓住“每天”感受爸爸对妈妈天长日久无微不至的关怀。
小结:是的, 爱是心有灵犀, 爱是爸爸对妈妈的担心、焦急。
▲一天清晨, 我按照爸爸的叮嘱, 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时, 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 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 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 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 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 这段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爸爸妈妈执手而眠) 你觉得这画面怎样? (温馨、幸福、美好)
(2) 你从这段话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够感受到真爱? (抓住“叮嘱”“紧握”“恬静的微笑”“探”等词语与学生交流感悟)
(3) “紧握”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爸爸要传递的还是一份温暖、关爱、爱的力量)
(4) 体会“探”:写阳光还可以用哪个词? (照、射) 替换着读读看, 想想“探”字好在哪里? (爸爸妈妈执手而眠, 阳光也不想打扰这眼前的美好画面)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 感受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接近语言的真相】
(5) 谁能将这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 读出画面的温馨美好。
小结:手握着手, 心连着心, 没有惊天动地, 没有豪言壮语, 爱就是这静静的守候, 默默的关心。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眬地抬起头, 轻轻放下妈妈的手, 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出门边, 把我拉了出去。
抓住“似乎”“轻轻放下”“蹑手蹑脚”体会到爸爸特别爱妈妈。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 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 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 手脚都麻木了。”
(1) 爸爸真的睡着了吗?从哪里可以知道?
(2) 妈妈真的睡着了吗?又从哪里可以知道?
(3) 他们既然都没有睡着, 却为什么都要让对方认为自己睡着了呢?
小结:真爱无言, 大爱无声。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睡。
▲病房里, 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 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袅袅地钻进心里的仅仅是茉莉的幽香吗? (幽香的是气味, 不可能钻进心里, 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 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设计理念:通过具体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
3.赞美“爱如茉莉”之感叹号。
(1) 在这么多的细节里, 映子也对父母间的爱有了更多的理解。她不由得发出感慨——齐读最后一小节。
(2) 你是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要“哦”?作者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要重复说“爱如茉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曾经, 当妈妈告诉我真爱就像茉莉时, 我“差点笑出声来”。那是因为我觉得真爱太难寻, 而茉莉太普通。现在, 我认为真爱就如茉莉一样, 这是因为我明白了真爱不需要豪言壮语, 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但真切感人, 芳香怡人。这句话照应前文, 点明主旨)
(3) 原来爱随处可见, 随处可感, 它果真如茉莉般平淡无奇, 却耐人寻味啊!千言万语, 汇成一句话:哦, 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四、总结升华, 明了真爱之谛
1.爸爸、妈妈的爱流淌在生活的细节中, 看似平淡, 却是真情永久。此时此刻, 我找到了爱!出示一首爱的小诗,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
爱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的牵挂;
爱是爸爸的叮嘱;
爱是妈妈嘴角挂着的微笑;
爱是爸爸紧握着妈妈的那双手;
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
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
……
2.在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处处都弥漫着爱的痕迹, 你找到了吗?用一句话, 写出你对爱的理解。 (生叙写, 表达自己的感悟)
【设计理念:写感受的过程, 就是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 以这样的方式, 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的文字温度】
五、拓展延伸, 传播茉莉之爱
【苏教版五年级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计算训练10-09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11-17
苏教版五年级下找规律10-26
【DOC】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1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1-0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06-1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06-14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题07-12
苏教版五年级(下)找规律说课稿09-1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五六单元练习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