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分析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总结其预防措施

摘要:由于认识和体制的原因,我国科研类实验室实验管理者水平严重滞后于科研技术的发展,而国家为了实现科技强国,跟紧发达国家的步伐,大力投入建设各色各类科研实验室,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及数量指数增长,而相配备的安全管理规范跟不上脚步,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总结出我国实验室特别是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预防管理措施。

关键词:安全 责任 管理 案例 废弃物 危险品 预防措施

1.引言

实验室即为进行试验研究的场所,它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更对科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全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各種粮食、土地、环境及医疗等方面问题日益严峻,让我们不得不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来缓解人类生产生活的危机。因此,我国也开始不断加大实验室科学研究投入,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资建设9所国家级实验室,近300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其中,大部分重点及基础实验室建立在各高校中,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验研究基地。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加之种类繁多的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及其技术资料都存放在实验室。导致实验室事故的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要求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

2.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4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百余起(包括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科技研发企业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爆炸、中毒、电击以及其他安全事故。统计中发现,高等院校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比例最大,约占80%左右【2】。而各类事故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次数最多,中毒事件次之,造成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一下列举近年来发生事故中较为典型,影响较为严重的几个案例:

案例1:2008年12月29日,Sangji用注射器从瓶子里抽取高度易燃的叔丁基锂时,液体突然燃烧起来,由于她当时没有穿实验工作服,因此造成了三度烧伤;18天后,她在医院离世。之后,UCLA赔付了约7万美元的罚款,并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政策。2011年Harran被提起诉讼,如果罪名成立,Harran将面临4年半的牢狱之灾,理由是未能改善不安全的实验环境和未提供适当的化学品实验安全培训。

案例2:2009年10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5号教学楼9层实验室发生爆炸,5人受伤。爆炸的厌氧培养箱为新购进的设备,调试中可能因压力不稳引发事故。

案例3:2010年6月8日上午8:40左右,天津师范大学明理楼5楼的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学生受伤,伤势较重的一名研究生手指被炸导致残疾。据悉,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实验室学生错误操作导致有机物泄漏遇明火爆炸。

案例4:2013年4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南京理工大学光华路校区内一处废弃的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死3伤的重大伤亡。发生爆炸的楼房,有大约40平方米的坍塌,屋顶钢架结构扭曲变形,而废墟中掩埋着各种实验室仪器设备。爆炸点北侧是学生宿舍楼,东边是居民社区。

案例5:2010年12月19日,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27名学生和1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

案例6:2013年4月11日,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喝下寝室饮水机水后身亡,经过调查死者饮用的水中被其室友林森浩投入剧毒化学品,而该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是林森浩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中,趁无人偷取出来的。

案例7:2014年4月9日早上九点左右,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第一理科楼内弥漫呛人酸性气体,事故是由于三楼倒垃圾处打碎某挥发性化学药品所致。幸运的是校方及时发现并组织疏散人员,并拉起警戒线,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3.案例分析

以上典型案例中,前4个案例为火灾爆炸事故,后3个案例为感染中毒事故。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案例1、2、3均为实验操作过程不当,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引发的悲剧。案例5则是对实验材料筛选不严格,科研缺乏严谨态度,也属于安全责任意识淡薄造成的严重责任事故。案例6,投毒者可以轻易取得剧毒化学品,属于中山医院实验室药品管理不当的责任,而案中的投毒者缺乏对实验室药品的基本知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惨剧。案例4、7,属于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爆炸及中毒事件。综合分析7个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将实验室安全问题归纳为6个方面:①.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教育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3】。②.高校实验室中发生安全事故最多,主要由于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教育,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投入加大而实验室管理制度却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事故频频发生【4】。③.实验仪器试剂存放位置及储存条件不当,对于危险化学品,致病的实验试剂,精密高危仪器设备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也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④.实验室建设不合理,硬件设备达不到标准,不能满足实验的基本安全要求,不能保证实验人员及设备的安全。⑤.实验室废弃设备及废气试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人员伤亡。⑥.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检查防范,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5】。

4.针对问题提

4.1.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的过程。各高校应该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尤其是化工,化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让学生及实验人员切实的了解到重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其原有对安全意识淡薄的状况。同时制定严格的进入实验室前的考核标准,并定时定期测试。对于安全意识教育,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或考试,要针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组织事故模拟演习,如模拟发生火灾,实验技术人员可以练习如何判断火情,如何隔离危险物品防止扩散,如何自救,如何疏导和组织学生逃生等;建立事故应急预案,规定事故后拟采取的措施及其优先等级,规定坚决杜绝的行为,从而有效防止事态和损失扩大【6】,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演练中积累经验,是其在遇到真正的突发事故是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

4.2.建立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制度缺陷。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制度的制定、安全岗位的设立、安全体系的建立、安全措施的落实和安全责任的追究,其核心是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7】。只有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才具有有效性;只有真正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做到事前积极巡检预防、事后快速反应处理,才能保障实验室财产生命安全;只有真正做到有议、有决、有行、有果,才能避免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5】。

国外知名高校都建有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EHS)”管理系统,由EHS总部、EHS办公室和EHS委员会组成;EHS总部负责EHS领导层架构、出台可持续性方案、参与环保政策制定、协调EHS管理、监管EHS办公室工作;EHS办公室负责EHS的管理实施与操作层面的工作;EHS委员会负责监督MIT的EHS管理系统的实施,致力于环境保护等工作【8】。国内高校同样需要建立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工作委员会,明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校内院系以致各个独立的实验室也应确定相应主管领导,明确管理人员,形成层层落实管理责任的格局[9]。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保证人员安全,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4.3.建立仪器设备及危险品的存放使用规范

高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一些实验需

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有些实验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同时,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的特点,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研究资料存放在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危险药品试剂的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10】。

这就要求国内高校应针对具体实验及使用设备仪器,制定严格而规范的仪器设备、实验试剂的购买、使用、存放等规范准则。对危险化学药品做好化学品的标志工作,定

期检查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使用和废弃物处置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堆放和混放大量(或20L以上的大桶)化学试剂;严格实行剧毒品“双人收发、双人运输、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的管理制度【11】,严格实行责任制,做到事事落实到人头,有人检查有人负责的规范化模式。此外仪器设备选型和购置时也应严把质量关,达到安全环保标准要求,避免因设备质量不高,运行时出现事故。同时为了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设备操作使用需上岗培训,使用人员要熟知“操作说明”、“使用须知”;加强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设备报废的审批程序一定要严格。有维修利用价值的设备应加强维护维修或有利用价值部分拆零使用。报废设备如果残留有毒有害成分,则应与公安机关和环保部门联系,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报废设备处理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2】。

除此之外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增加环保型实验,以低毒或无毒试剂代替高毒试剂,减少污染。如:推行绿色化学实验【13】。才能实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

4.4加大投入完善实验室基础建设

我国高校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时,由于经费原因,常常是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忽略了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造成多重潜在隐患。因此要求投资者新建实验大楼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设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实验室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实验室有废气、废液、废渣处理措施,噪音小于70dB,各项指标达到设计标准,符合环保要求。对于未达标的旧实验室可以通过改造达到安全环保标准。实验室布局和陈设要达到标准化要求,确保安全与环保。只有这样师生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真正的保。

4.5重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的处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尽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在数量上要比工业废弃物少得多,但其种类多、成分复杂,如果不妥善处理,仍然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要求各高校实验室需对实验废弃物分类,使用不同的容器暂存,最后通过社会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不得向下水道倾倒废液,不得将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放,不得随意排放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实验室配备“三废”处理设施,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就发出“关于加强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将实验室的污染纳入环境监管范围,要求高校应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废弃物处置标准,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排放。

4.6加强监督监管

检查监督是保证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查使用或存放各种仪器设备的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警示标志,防盗等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领取、归还手续是否健全等,进而保证实验室设备及实验人员健康安全。

5.总结:

国家实验室、研究所、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科学创新的源泉。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水平,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发展水平。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安全事故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合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将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降为最低。只有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实验人员的人身健康,才能为国家社会创造最大价值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3):27-28.

[2]李志紅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事故统计与报告2014(4):0210-04

[3]赵志诚.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862-920

[4]黄炳辉,李勇.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0-152.

[5]林卫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创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156-158.

[6]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7]李勇,黄炳辉,殷凯.完善工程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3-145

[8]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4-7.

[9]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10]赵志诚.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862-920.

[11]朱育红,周健,叶肇敏等.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6-8.

[12]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谢路凤,张景佳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0429-03

[13]战永佳,于秀敏,佟庆伟等.高等学校实验室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17-119.

作者:秦宇婷 王秋月 张琳 顾风云 姜卓君

第2篇:分析“问题答案”,提升古诗阅读解题能力

在一些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阅读题的参考答案有时候会存在问题,如答案没有条理性、一个观点用许多相同的语句进行表述、答案观点不鲜明等,这会对高中生答题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参考答案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答案,找出不足,这样不仅能教给学生更改的方法,也能增强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一、化简,捋清思路

分析一些往届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会发现,在其提供的参考答案中,存在语言重复的问题。如果这样的答案不引导学生进行改正,那么这种“问题答案”不仅会给学生的整理工作带来不便,还会在高考中白白浪费的宝贵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化简的方法教授给了学生。

如一道古诗阅读题为韦应物的《闻雁》。问题为:这首诗在抒发作者情感的时候引入大雁这个客观物象有什么用途。其参考答案为:大雁是候鸟,在春秋季节会进行迁移。在这篇古诗文中,描述的是秋天的大雁,它挥动自己有力的翅膀好像要奋力赶回“家”。大雁迁徙的场景常常会勾起在外漂泊游子的思乡情怀,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之所以提到大雁这个客观物象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

这个参考答案对问题的解释过于啰嗦。因此,我带领学生对其进行了简化,并从中捋清解题思路。我们采用了问答的形式,我问:“通过分析参考答案,我们得知,诗人引入大雁这个形象主要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那么是什么样的大雁呢?”学生很快从参考答案中找到了奋力赶回“家”的大雁。“作者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学生很快答出是抒发作者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生很快说出了简化答案:这首诗借助奋力赶回“家”的大雁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就这样,学生通过简化答案,捋清了解題思路。

啰嗦的答案反映的问题是解题思路不清晰,不知该如何作答,不知解题的切入点在哪里。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化简“问题答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调序,言之有序

高考语文参考还有因果关系不明确,给人以“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这样的衔接错乱问题,不仅不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引,还会导致学生解题思路更加不清晰。因此,对于这些逻辑答案存在问题的“问题答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调序,使其言之有序。

平时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我们遵循的逻辑关系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步走思维。在分析2005年高考福建卷语文古诗参考答案时,我们越分析逻辑思维越混乱。古诗为李白所写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问题为: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给出的答案是:这首诗的第三联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与此同时,这首诗极具想象力,运用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给人身处仙境的感觉。

认真推敲,我们会发现整个参考答案逻辑思维混乱。再按照平时的教学思路分析参考答案:是什么?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为什么?因为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怎么样?

突出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和作者身处仙境的情景。而参考答案在“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含混不清,逻辑混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步走,给出了完美答案。调序,不仅调对了答案的顺序,也调对了学生头脑的思绪,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补点,归纳要点

有的参考答案给出的要点不足,不能很好地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古诗进行精细解读,以防止问题答案要点的遗漏。

在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的诗词阅读题中,问题为:请仔细分析诗文,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仅仅给出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但是细细分析,从“唯有”“好音”中,我们也能体会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无比喜爱之情。因此,参考答案缺少了情景交融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问题答案还有许多,有时候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想到了,但是分析参考答案时并没有,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古诗阅读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补点”,这样不仅使答案更加全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补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整首古诗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且更容易把握古诗的主题,学会了一种分析的方法。

古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想要引导学生,仅仅通过作者的几句言语,就对古诗描绘的意象或者刻画的人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那真是难上加难。再加上不合宜的“问题答案”,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答案”进行改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指明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26361)

作者:黄金健

第3篇: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总结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南华大学为例,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指出了该类实验的优越性,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即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真实模拟大型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景,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模拟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景和软件中开展实验,达到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完成各种预定实验项目的目的,它是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多方面结合的结晶。[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以及现有实验实训条件不足或学生自主开展实验与创新训练等情况时,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达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的信息化实验的教学目的。

一、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南华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类高校,已建成了很多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如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室、有机化学仿真实验室等。以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例,南华大学是一所覆盖核燃料循环产业链核学科专业的高校,在“核科学与技术”“铀矿开采”和“安全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学校连续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学校拥有核工程类国家级“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湖南省“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可以保障全校核类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基本需求。同时在“核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拥有大型存储设备,能够保障网络应用,校园网100%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所在的建筑物,校园门户网站对校内外公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信息,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链接等相关服务,已开设基于Internet的互动性和演示性虚拟仿真实验,基于校园局域网的互动性、设计性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0余门,涉及实验项目62项。

目前,南华大学的“核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全校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放射医学、铀矿采冶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每学年开设必修或选修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实验课程达112000人时数/年,且逐年增加。

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专业实验具有特殊性,一些实验需要在加速器、反应堆和大型辐照装置上才能开设,而目前只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辐照中心等单位才具有这些实验装置。仅仅依靠这些单位完成较大规模的核类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任务是不现实、不可能的。

核物理基础实验、辐射屏蔽实验、放射化学实验、铀资源提取实验和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等专业实验,涉及高危、高成本、高消耗或极端环境,具有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特点,依靠通常意义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空间”无法开展;或是由于实验设备价格昂贵、台套数不足,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进一步加强现有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已开展建设“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管理运行

1.管理体制

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行统一领导、分级与归口管理的体制。学校由一名校长分管全校实验室工作,教务处是南华大学主管实验室工作的机构。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

2.保障制度

为保证虚拟仿真实验室规范、有序运行,学校制定了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现有的规章制度涵盖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心实验室考核管理等方面。这些制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既严格规范,又充满人文关怀,营造了有序、有效、宽松、愉悦的制度氛围。

3.教师的考核管理

《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对实验教学人员的职责与考评作出了明确规定:教学一线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与其他职称系列的人员相比,同级的岗位津贴每年要高2000~3000元。在职称评聘、进修学习与出国深造人员选派等方面,都注意向一线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倾斜。中心严格执行,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选评优挂钩。一是德:主要看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考核其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服从组织安排,遵纪守法,顾全大局和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能:主要看实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勤:主要看是否认真执行上下班制度,并接受检查和监督,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每天进行考勤登记,出勤率与个人的岗位津贴挂钩。四是绩:主要看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完成科研、论文、成果情况。

4.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针对实验教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监控机构健全、制度科学、运行有效。实行院、校两级督导,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组成,主要对中心教学各环节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教学活动开展全面系统的督查,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技术人员实验准备情况进行评议,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建议。

5.运行维护

学校制定了完备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涵盖仪器设备申请采购管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管理、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仪器设备报废管理等方面。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仪器设备的采购、入账、维修、报废等组织工作,设备从申请、购置到安装、验收各环节程序完整。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帐由实验室主任指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核对,确保仪器设备的帐、卡、物相符,帐、物相符率达到100%。

三、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

1.缓解了实验室的条件限制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加与实验室条件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部分专业的实验多数具有实验仪器成本高、实验涉及放射性、实验环境要求严格、部分实验不可及或不可逆等特点,因此常规实验教学容易受实验设备、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的限制。通过充分发挥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的优势,真实模拟大型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景,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模拟的实验设备、实验场景和软件中开展实验,达到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实现各种预定实验项目的目的,提供与实际操作相类似的实践体验,从而弥补现实条件下无法开展的实验教学工作,达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全天候的信息化实验的教学目的。[2]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部分弥补在开展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人数偏多、实验经费偏少、实践深度不够、范围狭窄等问题,另外可以大幅提高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效率,节约实践教学经费。

2.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除了对计算机和服务器资源要求较高外,对硬件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便于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开展全天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1)对实验教学实行多层次、多目的的开放运行机制。实验室面向全校所有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教师开放,既服务实验教学计划项目,又服务师生自主设计的创新性实验项目。

(2)实验内容开放。充分满足必做项目需求,同时提供选做实验项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完成必做或选做实验项目,实验室配备所需实验材料。

(3)创新性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开放。实验室在完成全校各专业、各层次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环境,支持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开放实验室进行项目研究和开发。

(4)毕业设计开放。针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间长(一个学期)、开放任务重的特点,实验室采取多种开放措施:一是设置专门的开放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包括星期六、星期天和晚上;二是其他实验室在完成各自实验教学任务后,其空余时间为毕业设计学生开放;三是大型精密仪器采取预约开放。

(5)教师科研开放:实验室在确保本科教学的前提下统一协调、安排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对教师的科研项目开放。

3.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并以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式承担了相关课题中的理论计算、软件仿真、模拟计算等任务。通过这些课题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4.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科教相长

以南华大学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例,中心依托学校在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已有的先进科研实验设备和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一方面将MCNP、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教学,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中,又自主开发了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教学科研相辅相成,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

5.多学科交叉,受益面广

虚拟仿真实验室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进行虚拟现实人才实训培养与相关专业课题研究的综合性实践基地。[3]在为本科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实验室所提供的大量科研仿真软件资源,可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提供充分的科研条件,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借助该教学实验室可以开展联合办学、发挥潜藏价值、整合资源优势,具体包括学生培训与实践、培训课程安排、培养目标与就业、项目合作,大大提高了教育的受益面。

四、结束语

虚拟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具备传统实验室所没有的优势:建设维护成本低,平台扩展性好,利用效率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实验室,只能作为传统实验室的补充。在实验室建设工程中,只有做到“虚”“实”结合,相辅相成,能实不虚,才能为实验室的建设带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杰,张民.探究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1(4):262-270.

[2]周燕.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5):106-109.

[3]黄剑玲,邹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教学系统及其特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8-111.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邹家柱 程品晶

第4篇:分析化学实验答案总结

1.如果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此标准溶液滴定同一种盐酸溶液时可用甲基橙和酚酞为指示剂有何区别为什么 答: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 如果以

甲基橙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 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

,反应产物为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钙体积变大,结果偏大. 2.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多元酸能否用NaoH溶液滴定

答:看你要滴总酸还是分步滴定了.总酸肯定能滴,分步滴定的话要看这些酸的几个解离常数之间有没有差10的三次方以上. 3.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

答:不行.Na2C2O4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不易获得组分固定的晶体(都会带有数量不定的结晶水)

4.若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溶液,属于那类滴定?咋选择指示剂

答:酸碱滴定,指示剂可以选择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一般选择甲基橙

5.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二氧化碳,为什么? 答:测定醋酸含量时,所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二氧化碳,否则会溶于水中生成碳酸,将同时被滴定. 1. 在中和标准钙溶液中的盐酸时,能否用酚酞代替甲基红来指示?为什么?

答:不能。在缓冲剂NH3-NH4Cl环境下,pH=10,酚酞显红色,会干扰EBT由红色变为蓝色时的终点观察。而甲基红此时显黄色,可以被红色和蓝色掩盖,不会影响终点观察。

2. 简述Mg—EDTA提高终点敏锐度的原理

答:这是因为:测定钙(镁)等离子时,常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而Ca2+与EBT的反应显色不如Mg2+与EBT的反应显色敏锐(变色易观察)。所以测定时,常加入Mg2+-EDTA,这样,在含Ca2+的溶液中加了Mg2+-EDTA后,由于Ca2+-EDTA的稳定性比Mg2+-EDTA强,所以,Mg2+-EDTA中的微量Mg2+能被Ca2+取代出来,而Mg2+与铬黑T的稳定性又大于Ca2+与铬黑T的,所以,最终是Mg2+与铬黑T显色了,终点时,就变成了Mg2+与铬黑T之间的变色了,更敏锐了。

3. 滴定为什么要在缓冲溶液中进行?

答:控制PH,避免其他离子的影响,指示剂显色也与PH有关。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方法,相同的分析元素,所以造成的误差最少。 2.在测定水的硬度时,... 在测定水的硬度时,先于3个锥形瓶中加水样,再加NH3-NH4Cl缓冲液,三乙醇胺溶液,铬黑T指示剂,然後用EDTA溶液滴定,结果会怎样? 答:变兰

3.为什么要在稀热盐酸中且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沉淀BaSO4?HCl假如太多有... 答:硫酸钡是一种细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硫酸钡。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 同时要缓慢滴加沉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钡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质。盐酸太多会是溶液pH值减少,硫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会使沉淀不够完全 4.为什么沉淀硫酸钡要在热溶液中进行而在冷却后过滤?沉淀后为什么要陈化? 答:热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度 冷却时溶解度较低,过滤比较充分

沉淀后沉化石得到完整晶型的沉淀颗粒,沉淀完全 5.什么叫灼烧至恒重?

答:相邻两次灼烧后的称量值差别不大于0.4mg 6.什么叫倾泻法过滤?洗涤沉淀时,为什么用洗涤液或水都要少量、多次? 答:倾泻法过滤,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 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净 7.邻二氮菲测定微量铁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答:测定时,控制溶液酸度在pH值等于5左右为宜.酸度高时反应较慢;酸度太低,离子则容易水解,影响显色.故用醋酸缓冲溶液控制pH. 一般情况下,铁以Fe3+状态存在,盐酸羟胺可将其还原为Fe2+: 2Fe3++2NH2OH·HCl=2Fe2++N2↑+4H++2H2O+2Cl- 所以,在配制溶液时,移取铁溶液后,首先加入盐酸羟胺还原三价铁,然后加入缓冲溶液控制pH为5.0左右,然后加入显色剂,稀至刻度摇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微量铁的含量时,用试剂空白做参比溶液,是不是所有吸光光度分析中都以试剂空白做参比溶液? 2.怎样计算二价铁--邻二氮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3.怎样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全铁和亚铁含量? zfeffndy 化学 2014-10-09 作业帮-是干什么的呢?让我来告诉你 优质解答

1.不是所有的吸光光度分析中都以试剂空白做参比溶液,一般是:

(1)高吸光度法.光电检测器未受光时,其透光度为零,光通过—个比试样溶液稍稀的参比溶液后照到光电检测器上,调其透光度(T)为100%,然后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此法适用于高含量测定. (2)低吸光度法.先用空白溶液调透光度为100%,然后用一个比试样溶液稍浓的参比溶液,调节透光度为零,再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此法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 (3)双参比法.选择两个组分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溶液作参考溶液(试样溶液浓度应介于两溶液浓度之间),调节仪器,使浓度较大的参比溶液的透光度为零,而浓度较小的参比溶液的透光度为100%,然后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3、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直接测二价铁;

全铁—先用三氧化锡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然后加入氯化高汞以氧化过量的三氧化锡,而后按二价铁的方法测就行了

4.吸光光度法实验的定量依据和容量分析法以及重量分析法有何异同点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下载百度知道立即下载 满意回答

吸光光度法: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 容量分析:通过观察体积的变化而得到分析结果,比方说测定氢氧化钠的浓度,我们可以用盐酸来滴定,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所用盐酸的体积求出结果,这就是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通过测量重量来求得分析结果.如电解,既是电解分析,也是一种重量分析.可以通过测量电极重量的变化得知发生反应程度

自来水硬度的测定

1. 本实验中最好采用哪种基准物质来标定EDTA,为什么?

答:用碳酸钙,水硬度的分析是指水中钙镁的总量,基准物质与被测物质一致,相同的分析方法,相同的分析元素,所以造成的误差最少。 2.在测定水的硬度时,... 在测定水的硬度时,先于3个锥形瓶中加水样,再加NH3-NH4Cl缓冲液,三乙醇胺溶液,铬黑T指示剂,然後用EDTA溶液滴定,结果会怎样? 答:变兰

3.为什么要在稀热盐酸中且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沉淀剂沉淀BaSO4?HCl假如太多有... 答:硫酸钡是一种细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硫酸钡。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 同时要缓慢滴加沉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钡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质。盐酸太多会是溶液pH值减少,硫酸钡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会使沉淀不够完全 4.为什么沉淀硫酸钡要在热溶液中进行而在冷却后过滤?沉淀后为什么要陈化? 答:热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度 冷却时溶解度较低,过滤比较充分

沉淀后沉化石得到完整晶型的沉淀颗粒,沉淀完全 5.什么叫灼烧至恒重?

答:相邻两次灼烧后的称量值差别不大于0.4mg 6.什么叫倾泻法过滤?洗涤沉淀时,为什么用洗涤液或水都要少量、多次? 答:倾泻法过滤,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 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

补充

一般不用碘标准溶液来标定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原因是:碘标准溶液浓度不稳定,它需要定时标定,因为碘溶液都是被其他基准物来标定的,再用它来标定硫代硫酸钠

第5篇: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作业答案(第三章课程作业)

1、请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编写宗旨的理解。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一、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 “面向学生”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 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

这些理念,只有通过教师在实践中的全面贯彻,才能得以落实。

二、新课程强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科学素养,简单的讲就是公民对科学的理解。

1986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2061计划中,把科学素养定义为:“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总目标,它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东西很有趣,这样在将来他们才会继续正式或非正式地学习科学知识。在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对科学素养的内涵做出非常明确的界定,只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科学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科学素养中有一些是纸笔测验等考试方法所无法涵盖或无法充分测查出来的。如果教师在实践中只重视考试所关注的那些方面的素质,势必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这一课程追求最终落空。

三、新的课程规定了全体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在学习内容总量上做了严格控制,删减了大量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少用到的或理论性过强、对多数学生来说偏难的内容,使新课程的内容在量和难度上有所降低,有利于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有利于促使大多数学生走向学业成功。

因而,教师要注意领会改革意图,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教学时,不要随意地把砍掉的内容再拾回来,不要轻易地把降下来的难度再提上去。实验区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神领会不深,感到不适应,总觉得知识讲得不过瘾、不到位,而在各项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费力地去补充、拓展、加深,这势必会再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新课程又进入另一个误区。

四、新课程加强了选择性,关注学生个性

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时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留下不少空间,不仅降低必修课程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的学习时间,还在必修课程中提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如阅读材料)。对于选择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决定,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处理选学的内容,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因此,教师教学中不应一味地追求讲完讲透,一竿子到底。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新课程关注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而对于一些非重点的概念,如酸、碱、盐、化合价等,教材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

五、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和科技新进展,如教材中大大增加和加强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那些与当前学生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尤其是那些最新的技术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拓展学习广度。

另外,新课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出新内容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可以应用哪些所学来加以解决。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更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多种评价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差异。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我们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希望和鼓励中汲取成功的动力,在快乐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和被关注的快乐。 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确如此,两年来我校师生的实践就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不断完善制度,创设更好的环境,依托多元评价这一平台,为孩子们撑起更广更蓝的天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对我校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为保证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质量地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全面发展;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一)、遵循的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通过特色卡给予关照和偏爱,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无论哪一个学生作出成绩,都予以肯定,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使其不断进步。

2、 全面性原则

新课改下,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特色卡”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个三维目标而设计的,从体现能力的“优秀作品卡”到注重过程的“精彩发言卡”,“创新意识卡”以及培养正确情感态度评价观的“文明礼貌卡”和“积极合作卡”,基本涵盖了课程目标,突出了评价的主体性,综合性、形成性,并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 平等性原则 首先,“特色卡”中的十四项内容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从客观上肯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特色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设计内容宽而广,承认学生的差异。这样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长处,就有得卡的机会,而不必考虑学生是否是“优生”,是否是“班干部”,是否上节课已经得过卡,也就是说“特色卡面前人人平等“,从而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4、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时效性非常强,评价越及时,激励作用越大,这就要求评价的操作必须简单易行。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的发言、灵感火花的碰撞、精美作业的展览、创新思维的表述,亦或课外文明的表现,老师签字后就可以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了。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在化学选修与必修中,许多内容有重叠,如在新课程模块教材的设置中,“必修2”中的第二章为《化学反应与能量》,重点介绍了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及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选修4”中的第一章为《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四章为《电化学基础》。从内容上看,两个模块的设置有重叠,而两个模块都是高考的必考模块,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如何处理“必修2”与“选修4”的内容关系,才能做到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使我们的教学提高效率。 解决策略 ;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真正理解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设置目的是正确处理此问题的关键。课标指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必修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而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对“必修2”和“选修4”有所重叠的内容,教师要明确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分清层次,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把握好教学中的节奏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渐入佳境,学得顺利,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流畅有序。

一、“必修2”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基础、过程方法

必修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以后学习提供基础,因此在必修课程的内容学习中,不要追求高、深、难,在题目的练习中也不宜要求马上与所有高考题型接轨,应侧重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意义、解决 问题的思路方法、解决该问题所建立或需要的基础理论、类似问题的研究发展方向等,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选修4”内容学习更注重应用性、具体性

进入选修课程学习时,学生已基本形成了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掌握了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累了较多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化学用语的使用也比较熟练,有条件进行具体化、应用性的学习了。此时,应在必修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各项内容的实质、操作、应用、练习进行完善学习,要和高考要求接轨。

例如,电化学基础原电池部分可按如下方式顺序学习。

1.按必修中学习层次组装原电池进行实验(可用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发现不仅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也有气泡产生,说明锌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全部从导线流入铜片,能量转化效率偏低,应想办法提高效率。

2.引导学生根据原理设计装有盐桥的原电池,并学会电极反应的书写。 3.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见过电池,与学生系统归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各自的特点,训练学生各种电池中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的书写,真正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了解目前电池研究发展方向及使用电池时需注意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环保意识。

在选修内容的学习中,理性多于感性,要将必修中学到的过程方法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不光要有热爱科学的情怀,更要有应用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5、结合教学实践,请阐述教学方式的理念。

探究活动是目前比较提倡的一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的手段,理但探究实验耗时往往较长,而根据课标安排给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请问,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和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不可以叫他们看到你就感到害怕,像老鼠见到猫。

但探究实验耗时往往较长,而根据课标安排给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请问,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

一、课前预见,奠定科学探究的基础

课前预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基础知识,初步了解课堂探究目标的一个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快地进入探究状态,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探究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做好预习笔记,概括理清知识结构、探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围绕探究目标,从日常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中搜集一定的素材作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背景。同时,为解决问题,布置做好资料搜集和检索工作,选择实验器材,初步设计科学探究思路。这样,不仅为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做足准备,为顺利开展科学探究,节约课堂时间奠定了基础,而且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和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新理念。

二、精心设计探究的组织形式,是课堂科学探究的关键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课堂探究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分工和分层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和完全开放式探究性学习。但在课堂探究的组织形式的设计时应根据探究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情况和课堂任务来科学、合理地设计。

三、科学调控课堂探究秩序,为科学探究提供有力保障

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既要课前的精心设计,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随机把握,做到适时适当、自然流畅,科学有序地调控课堂秩序,才能保证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首先,优化组织探究小组成员。课堂探究通常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应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来优化组合,防止探究活动出现“一边倒”现象。并要求他们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1名,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遵守课堂纪律,发挥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探究任务。其次,小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协调与指导。再次,注重探究活动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奖励,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对探究活动有辅助作用

时间似乎一直是制约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因素。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仅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的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但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赢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传授知识的高密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物理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由静变动,由抽象变形象后,就可以使教学中表现的对象更突出,更生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媒体对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速度慢、容量小的教学特点,从而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进行物理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内,还要依靠课外“战场”。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坚持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实际情况,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用系统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系统安排,不一定每个探究活动七个要素齐全,也不一定课本所有内容都要探究。对有些探究环节、有些内容完全可以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小组探究。

6、根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不同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请查找并总结教学方式的类型,各自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

1、教学方法的分类

(1)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

——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

——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 威斯顿和格兰顿:

——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

国外务虚少,务实多,学者和教师普遍比较注重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阐述也比国内深入细致。如讨论法谁不懂?但美国学者把它的作用、步骤阐述的与众不同。 (2)国内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李秉德: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互动交流法等。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同伴教学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等。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以内容辨析为主的方法:比较法、比喻法、类比法、比兴法等。

——以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为需要的方法:想象法、联想法、情景再现法、潜意识体验法等。 黄甫全:

——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技术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操作性教学方法

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张媛、蔡明: 原理性教学方法: ——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 一般教学方法: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法。

——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学科教学方法:

——社会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教学方法 ——外语学科教学方法 ——人文学科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1)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难重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却总是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呢?主要在于三个原因:第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三,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2)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反馈”、“种族歧视”问题时,中国教师习惯用讲授法,美国教师却用演示法和情感体验法。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3) 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特点 (1)两重性

两重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讲授法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时间,难易度。但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如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但需要时间多且不易控制教学。 (2)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教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受制约性

受制约性指的是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受教学目标、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时间和设备等制约。如多媒体教学。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如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教地理,会唱当地民歌,会画图说明。 (4)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发展,随着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传统教学方法被赋予新内容。如现在的讲授法不同于过去的讲授法,不再是简单生硬的灌输。三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上升为教学模式。如自学——指导学习模式、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等。

7、怎样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一、从生活走进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化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牢牢地牵住学生的“兴趣”这条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在讲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我们在家里烧火的时候,火苗小,我们可以向柴火里吹空气,就是为了给它充足的氧气,让它燃烧的更旺,更充分;吃松花蛋直接吃会有涩味,如果在煮的时候放些食醋,就没涩味了,这是以为酸中和了其中的碱;自行车用后,特别是在雨天用后要擦干净水,不然很容易生锈;铝锅不能用钢擦擦;灯泡用钨丝不用铁丝;电线用铜线,不用铁线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从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成功地体验化学学习是个快乐的过程。

再次,从学生的亲自体验中走进化学。比如:我们要进入久没人进入的窑里,要进行灯火实验,点一支蜡烛,看蜡烛燃烧的情况就可以判断里面的二氧化碳的多少;我们要除去暖水瓶里的水垢可以用食醋;填写长期保存的文档要用碳素墨水等,从这些生活体验中让他们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更好地理解化学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

最后,鼓励学生多动手,从创造中走进化学。比如;有条件的让学生多点到实验室去完成一些小实验;可以叫学生在家里完成家庭小实验:比如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二、从化学走向社会

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了,化学科也不再关注学生能考多少分,而是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化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类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让社会上的人们不再谈化学色变,万事有好的一面也要坏的一面,化学也是一样,它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要更加好好地学习化学,掌握化学,造福人类。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多运用大量真实的事实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山西佛像雕刻很多表面都出现了斑点,这是因为酸雨造成的,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怎么预防呢;有辆满载浓硫酸的卡车撞车了,导致管道破裂,浓硫酸泄露到路面,路面被腐蚀,很快浓硫酸就要流到路边的池塘和农田里了,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通过这是实例,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科学探究中走向社会。

8、请阐述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 创造良好的实验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特别应当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燃烧”这节课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后,教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竖放,一根平放,学生就会观察到竖放的火柴火焰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换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二、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酒精和水的混合”、“浓硫酸的稀释”等。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 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能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中心,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验证性演示实验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试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或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试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 学生动手做、用脑思、做的积极、学的主动,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显。使同学们学到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四、 补充有趣实验,改进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还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烧”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有的学生会提出活泼金属和酸作用生成氢气,为什么实验室中常用锌而不用其他金属呢?这里可以补充一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铁、镁、锌等活泼金属和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比反应的快慢,明白选择锌为最佳,从而消除困惑。再如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密闭瓶内的小球胀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只要用心研究,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五、 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习题即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学生实验。实验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和药品、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了H+、SO42-、CI-、OH-、CO32-的鉴定方法后,可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习题:现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请你从中任选两种溶液,用五种方案进行鉴别。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用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本题的特点选择的自由空间大,如果学生任意选择五种溶液中的两种,这样组合方式有十种,每一种组合按五个方案计算,最少也有五十种方案。下面是一位学生鉴别两种溶液的五种方案:以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为例。

第一种:用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以鉴别出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

第二种:在两种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另一个为盐酸。

第三种:分别加入碳酸钙粉末,鉴别出盐酸,;另一个为氢氧化钙溶液。

第四种: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鉴别出氢氧化钙,剩下的是盐酸。

第五种:根据盐酸的易挥发性,鉴别出盐酸,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钙溶液。

象这样的实验习题,学生子自由选择的余地越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越大,学生学习的激情高、兴趣浓、劲头足,创新精神自然得以培养。

六、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例如,讲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会用茶杯代替钟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蜡烛头代替红磷,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功,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就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9、你是如何立即“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这句话的? 进行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存在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教材的应用,让过去老师一个人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被动局面变成教师参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互动局面。因此,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论之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实践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引,所以,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通过学习,让每一个教师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教师要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行为中已不是过去的一个单一的角色,而是一个多元的角色。

一、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2)教师是学生综合活动探索方法引导者。好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综合性活动总体设计指导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根据教师的示范,学生活动互动的情绪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教师在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方式、方法上加以指导,学生才能在其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不至于无所适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构建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提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语文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现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应该说,新课标上师生所建立的平等合作,对话沟通、师生互动的关系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点拨者,是学生解决阅读问题的引导者,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针对语文学科来说。

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师要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渡发挥桥梁作用,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要让学生有兴趣走上“桥”来,也就是要激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即使“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因此应从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是要他感到学习是为了感受一种乐趣。

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扮演“母亲+朋友”角色

母亲角色是主要针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脱离家庭这个小环境,投身到学校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关怀。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纯粹的老师,他们更渴望一个母亲般的老师。教师自身要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作为一个教师去爱学生,所付出的爱是有底限的,而作为一位母亲去爱学生,所付出的爱是无限的。朋友角色主要运用于和学生日常的交往中。朋友的身份对学生而言是平等的,没有隔阂的、互悦的。在这样的角色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灵魂的象征,高高在上,而是显得真实而亲近。学生们可以和这样的“朋友”谈一切自己想谈的东西:对事物的看法,对他人的评价。在这样的土壤里,个性的芽苗开始慢慢冒出来。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习

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师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在彻底转变角色的同时,也特别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课堂40分钟传授角色中走出来,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课标改革实施中,教师要逐步完成以上角色转变。完成教育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做合格的新时期教师。

10、对比新旧教材,体会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社会为中心”的不同教材编写理念,思考融合型教科书应该具有的特点。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这个大课题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子课题,而教与学又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近年来,人们对教师究竟如何教,学生究竟如何学,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实这并不奇怪,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包含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许多要素,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而且首要的是研究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教学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只从教的方面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学习质量则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是、也不能单纯看考试的分数。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主体精神的实现,那么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学生群体在课堂学习中参与意识的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我认为,以讲授为先、视听为主的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难以从情感上调动起小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在教师精心安排下,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依葫芦画瓢”的做题水平。如果长期在这种缺乏生气的环境中学习,被动的学习心态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更大的依赖性,学生的个体缺乏独立思考,群体中没有多向交流信息的渠道,必然妨碍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这与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效果恰好相反。有的老师说:“课堂教学任务这么紧,没有时间让学生参与,参与以后,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持有这种看法的教师,显然是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立起来了。我们的观点是,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道理很简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殊认识规律,引导他们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正是学生自己。

由此可见,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确立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学方法改胍院螅萄挝窬屯瓴怀闪恕?持有这种看法的教师,显然是把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对立起来了。我们的观点是,只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道理很简单,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殊认识规律,引导他们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而实现这个转化过程的主体,不是别人,而正是学生自己。

由此可见,陈旧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要确立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建立起科学的“学生观”,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我们承认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他们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不行,离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也是不行的。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的设计、组织、领导和实施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和谐的发展。 至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面有多宽,程度有多深,这是一个可以感觉得到但又无法量化的实际。我们不能单纯以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数、举手的人次、动手操作的时间长短等表面的现象去进行评定,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表面的“繁荣景象”不能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等量齐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学习情绪,短时间内烘托一下气氛还是可以的,但这只能是个手段,不是教学所追求的目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必须不断地增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的参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要了解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的已有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品质及身体素质等方面构成教育教学的各种基本因素,还要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教学计划,以及每个局部教学内容在教材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每单元和每节课有关双基与能力的具体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考虑德育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经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脑力劳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控,以推动教学的进程。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尽管是千变万化,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以学生参与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也不应改变。

第6篇: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学号 姓名 院(系) 分数

一. 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各体系的质子条件式:

(1) c1(mol/L) NH4 H2PO

4(2) c1(mol/L)NaAc+ c2(mol/L)H3BO

32.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大时,其最大吸收波长 ,透射比 。 3.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

异采用 检验法。

4.二元弱酸H2B,已知pH=1.92时,δ

H2B

HB-

;pH=6.22时δ

HB-

B2-

, 则H2B的pKa1= ,

pKa2= 。

5.已知jF

(Fe3+

/Fe2+

)=0.68V,jF

(Ce4+

/Ce3+

)=1.44V,则在1mol/L 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L Ce

4+

滴定0.1000 mol/L Fe2+

,当滴定分数为0.5时的电位为 ,化学计量点电位为 ,电位突跃范围是 。

6.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在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Zn2+

滴定EDTA,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

7.某溶液含Fe3+

10mg,用等体积的有机溶剂萃取一次后,该溶液中剩余0.1mg,则Fe3+

在两相中

的分配比= 。

8.容量分析法中滴定方式有 , , 和 。 9.I2与Na2S2O3的反应式为 。

10.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

谓 ;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可用符号 表示。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 , , , 四部分组成.12.桑德尔灵敏度以符号 表示,等于 ;桑德尔灵敏度与溶液浓度 关,与波长 关。

13.在纸色谱分离中, 是固定相。

14..定量分析过程包括 , ,

, 和 。

二、简答题(每小题 4分,共20 分, 答在所留空白处) 1. 什么是基准物质?什么是标准溶液?

2. 分别简单阐述酸碱滴定指示剂,络合滴定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和沉淀滴定指示剂指

示滴定终点的原理.3. 在进行络合滴定时,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滴定体系保持一定的pH? 4. 吸光光度法中测量条件的选择应注意哪几点?

5.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回答不能少于8种方法)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 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程

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

2.某矿样溶液含有Fe3+

,Al3+

,Ca2+

,Mg2+

,Mn2+

,Cr3+

,Cu2+

,Co3+

,Ni2+

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

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

(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

四.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

1.称取含 KBr 和 KI 的混合试样 1.000 g, 溶解并定容至 200 mL后, 作如下测定:

(1) 移取 50.00 mL试液, 在近中性条件下, 以溴水充分处理, 此时I量转变为 IO。 将溴驱

尽, 加入过量 KI 溶液, 酸化, 生成的 I2采用淀粉指示剂, 以 0.1000 mol/L Na2S2O3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 消耗 30.00 mL。 (5分)

(2) 另取 50.00 mL 试液, 用H2SO4酸化, 加入足量 K2Cr2O7 溶液处理, 将生成的 I2和 Br2 蒸

馏并收集在含有过量 KI 的弱酸性溶液中, 待反应完全后, 以 0.10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其中的 I2至终点时, 消耗 15.00 mL。

计算混合试样中 KI 和 KBr 的质量分数。 [Mr(KI)= 166.0, Mr(KBr)= 119.0] (5分) 2.在pH=10.00的氨性溶液中,以铬黑T(EBT)为指示剂,用0.020mol·LEDTA滴定0.20 mol·LCa

溶液,若事先向Ca溶液中加入了0.010mol·LMg-EDTA(即为含0.20 mol·LCa和0.010mol·LMg-EDTA的混合溶液),则终点误差为多少?(已知 pH=10.00时

-

12+

2+

-1

2+

-1

2+

-1

-1

2+

-

-

3lgY(H)0.4

5,

lgEBT(H)1.6

;

lgKMgY8.7

)(10分)

,,

lgKCaEBT5.

4,

lgKMg-EBT7.0

2+

3.25ml溶液中含有2.5μgPb,用5.0ml二苯硫腙三氯甲烷溶液萃取,萃取率约为100%,然后

在波长520nm,1cm比色皿,进行测量,测得透光率为0.445,求摩尔吸光系数和桑德尔灵敏度。(MPb=207.2)(10分)

4.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

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L·mol·cm),MCu=63.5)(10分)

-1

-1

武汉大学2005-2006学第一学期《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学号 姓名 院(系) 分数

有效数字不对总共扣0.5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5分)

1.(1)[H+

]+[H-2-3-

3PO4]= [OH]+[NH3] +[HPO4]+2[PO4](2)[H+

]+[HAc]=[H--2BO3]+[OH] 2.不变,减小 4.t检验法;F检验法 5.1.92;6.2

26.0.68V;1.06V;0.86-1.26V 7.黄;红 8.99:

19.直接滴定;反滴定;置换滴定;间接滴定 8.I2--2 + 2S2O3=2I + S2-4O6

10.吸收光谱曲线;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1.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部分

12.S;M/ε;无关;有关

13.水或H2O

14.采样与制样,称样;样品分解;分离与测定;结果计算和数据处理(无称样,答4个也算全对)

二、简答题

1. 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的溶液。

2. 酸碱指示剂变色是随着酸度的变化,指示剂结合或离解出H+,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发生

颜色改变;络合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络合前后颜色不同,游离的试剂为一种颜色,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又一种颜色;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随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试剂,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结构不同,各有不同颜色,如二苯胺磺酸钠,还原态无色,氧化态紫红色;另一种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还有显色指示剂如I2,与淀粉显兰色。沉淀滴定指示剂,是根据溶度积大小,在化学计量点被测物质沉淀基本完全后,指示剂与被测离子形成有色沉淀或有色络合物指示终点。还有吸附指示剂,吸附在沉淀表面后发生颜色变化。

3. 络合滴定过程中,随着络合物的生成,不断有H+

释放出,使体系酸度增大,会降低络合

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使滴定突跃减小;也会使指示剂变色范围改变,导致测定误差大。所以,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溶液pH;还用于控制金属离子的水解。

4. 测量波长选具有最大光吸收,干扰最小;吸光度读数在0.2-0.8范围,最好接近0.4343;

选择适当参比溶液。

5. 蒸馏,挥发,萃取,沉淀,离子交换,薄层色谱,纸色谱,电泳,毛细管电泳,气浮分

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分配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膜分离;固相微萃取等

(答8个得满分,少一个扣0.5分)

三、分析方法设计(共15分,写在答题纸上)

1. 设计测定含有中性杂质的Na2CO3与Na3PO4混合物中二组分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案。用简单流

程表明主要步骤、滴定剂、指示剂、结果计算公式。(7分)

Na2CO3 + Na3PO4│ 甲基橙为指示剂│

│ 用标准HCl滴定,消耗V1(mL)↓ (3分) H2CO3 + NaH2PO4│ 煮沸除尽CO2│

│ 百里酚酞为指示剂│

│ 用标准NaOH滴定,消耗V2(mL)↓

Na2HPO4 (2分)

c(NaOH)V2M(Na3PO4)

w(Na3PO4) = ──────────── ×100% (1分)m样

(c(HCl)V1- 2c(NaOH)V2)M(Na2CO3)

w(Na2CO3) = ───────────────────── ×100% (1分)

2 m样

2. 某矿样溶液含有Fe3+

, ,Ca2+

,Mg2+

,Mn2+

,Cr3+

,Cu2+

,Co3+

,Ni2+

等离子,其中铁,铝,钙,镁等含量较高,而锰,铬,铜,镍属万分之一级含量。用学过的知识试设计分离、测定它们的分析方法,(用简单流程方框图表达,并尽可能写出分离方法和测定方法及条件和所用的主要试剂与用途)。(8分)评分标准:除去标准答案外,下列情况回答也得分

1.用草酸沉淀钙,重量法,得2分

2.用8-羟基喹啉沉淀分离,重量法测定铝,得2分

3.铜试剂萃取光度测定铜,2分

4.氧化Mn2+

为MnO2-4分

答:(1)在铵盐存在下,用氨水调节矿样溶液pH为8-9,高价金属离子Fe3+

,Al3+

沉淀;

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存在溶液中;Mn2+

部分沉淀。使分离。(3分) ↓

(2)过滤,沉淀用浓盐酸酸溶解,定容,取一定体积,用SnCl2还原Fe3+

为Fe2+

,过量SnCl2

用高汞氧化,在1-2mol/L硫酸-磷酸混酸中,用K2Cr2O7标准溶液氧化还原滴定,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测定Fe3+

。(2分,不说用SnCl3+

2+

2还原Fe为Fe也给2分)

计算结果

(3)分取含有Fe3+

,Al3+

的试液一定体积,调到pH5-6,,加入过量EDTA,XO(二甲酚橙)为指示剂,Zn标准溶液返滴测定Al3+

。(1分)

↓ 计算结果

(4)取含有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溶液一定体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铬黑T为指示剂,EDTA络合滴定Ca2+

,Mg

2+。

。(1分)

计算结果

(5)再取含有Cr3+

,Cu2+

,Co3+

,Ni2+

氨络合物和Ca2+

,Mg2+

溶液一定体积,pH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丁二肟显色,光度法测定。同条件作工作曲线。(1分)

↓ 计算结果

.计算(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

评分细则:1.选3个得分最多的题目计入总分

2. 公式列对,得题目全分的一半 3. 单位错1-3个,扣0.5分

4.最后结果不对,其它全对,扣总分的五分之一



1.(1) 1 KI 1 IO- 3 I2-3

2 6 S2O3

(5分)

──×0.1000×30.00×166.0

6

w(KI)= ───────────────×100% = 33.20%

50.00

1.000× ───×1000200.0

(2) 2 KI 1 I2 2 Na2S2O3 (5分)



2 KBr 1 Br2 1 I2 2 Na2S2O3

n(KBr)= 0.1000×15.00-1/6×0.1000×30.00 = 1.000 (mmol)

1.000×119.0

w(KBr)= ────────────×100% = 47.60%

50.00

1.000× ────×1000200.0

2.解: 根据题意:

lgK’CaY=10.7-0.45=10.25, lgK’MgY=8.7-0.45=8.25, (2分)

lgK’CaIn=5.4-1.6=3.8, lgK’MgIn=7.0-1.6=5.4, (2分)

pMg2+

-5.4

ep=lgK’MgIn=5.4, [Mg]=10

, (1分)

[Y]=[MgY]/K’MgY[Mg2+

]=0.010/(2×10

8.25

×10

-5.4

)=5×10

-5.85

; (1分)四

[Ca2+]ep=[CaY]/K’10.25

CaY[Y]=0.020/(2×10

×5×10

-5.85

)=2×10

-7.4

. E2+

2+

t=([Y’]-[Ca]-[Mg])/cCasp×100% =(5×10

-5.85

-2×10

-7.4

-10-5.4

)/0.010×100%=0.03% (4分)

3. 解:根据A=-lgT,求A= - lg 0.445 = 0.352 根据题意2.5μg Pb进入5.0ml氯仿中,其浓度为

:

(2分)

该萃取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1.46×105

(L·mol-1

·cm-1

)(3分) 桑德尔灵敏度

S=M/ε=207.2/(1.46×105

)=0.0014μg•cm-2

(5分)

4. 解: 根据光度测量误差公式可知:当吸光度A=0.434时,误差最小, 已知b=1, ε=1.68×104

,根据A=εbcc = A/εb=0.434/(1.68×104

×1) =2.58×10-5

(mol/L)(5分) 100ml有色溶液中Cu的含量为

m=cVM = 2.58×10-5×100×10-3

×63.5 =1.64×10-4

(g)

已知某矿含铜约0.12%,则应称取试样质量为: (1.64×10-4/ms)×100=0.12 ms=0.14g(5分)

第7篇: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 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 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 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

4. 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

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为什么?

答:镀铂黑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电极的表面积,减小电流密度,从而降低由交流电引起的极化效应;(电导电极使用的敏感材料通常为铂,镀铂黑就是在铂表面镀上一层黑色蓬松的金属铂,目的是为了减少极化效应。多孔的铂黑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使电流密度减小,使极化效应变小,电容干扰也降低了。不镀铂黑或镀得不好的铂黑电极,会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 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用滤纸擦试铂黑,以免使铂黑脱落而改变电导池系数。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浸泡在蒸馏水中,不使用时需浸泡在去离子水中,防止电极干燥。溶液电导率大于0.0035/m时使用(溶液电导率大于200μS·m-1时用镀铂黑电极,否则要用光亮铂黑电极),若溶液电导率小于0.0035/m时,由于极化不严重,可使用光亮铂黑电极;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

1、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分析毛细管口气泡的形成与破裂的过程中,气泡的半径与气泡膜表面张力的关系有:当

到最大,此时等于pmaxRr时,气泡的达p0pmax。当Rr时,减小;而继续抽气,使压力差增大而导致气泡破裂。故读取最大压差,使满足r2p最大r2p2r,从而计算表面张力。

2、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结果?如何减小以致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答: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测定用的毛细管是否干净,实验中气泡是否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是否直切入液面;毛细管口气泡脱出速度;试验温度。

故试验中要保证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测定用的毛细管洁净,实验中气泡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一定要刚好垂直切入液面,不能离开液面,但亦不可深插;从毛细管口脱出气泡每次应为一个,即间断脱出;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要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3、滴液漏斗放水速度过快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答:若放水速度太快,会使抽气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致使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偶极距的测定

1. 准确测定溶质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时,为什么要外推至无限稀释?

答: 溶质得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公式都是假定分子间无相互作用而推导出来得,它只适合于强度不太低的气相体系。然而,测定气相介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中困难较大,于是提出了溶液法,即把欲测偶极矩的分子于非极性溶剂中进行。但在溶液中测定总要受溶质分子间、溶剂与溶质分子间以及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若以测定不同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摩尔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这时溶质所处的状态就和气相时相近,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

2. 试分析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原因,如何改进?

答:

1、测定偶极矩采用溶液法进行,但溶质中测量总是受到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故可测定不同浓度中溶质的摩尔极化率和折射率并外推至无限稀释可消除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2、测量电容时,可能引起水气或溶液的挥发,影响测量值,故测量时要迅速。

3、测密度时,由于每次所加溶液体积未达到严格相同,引起一定的误差,故可用移液管精确量取样品。 磁化率的测定

1.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样品摩尔磁化率是否相同?

答:相同,摩尔磁化率是物质特征的物理性质,不会因为励磁电流的不同而变。但是在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cM稍有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天平测定臂很长(约50cm),引起Dw的变化造成的,当然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2.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磁化率的精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触;

(2)摩尔探头是否正常:钢管是否松动,若松动,需坚固; (3)温度光照:温度不宜高于60℃,不宜强光照射,不宜在腐蚀性气体场合下使用; (4)摩尔探头平面与磁场方向要垂直; (5)空样品管需干燥洁净,每次装样高度,均匀度需一样,测量结果的精密才高。 答:(1)样品管的悬挂位置:正处于两磁极之间,底部与磁极中心线齐平,悬挂样品管的悬线勿与任何物体相接

黏度的测定

1、与奥氏黏度计相比,乌氏黏度计有何优点?乌氏黏度计中支管C有何作用?除去支管C是否可测

黏度,本实验能否用奥氏黏度计?

答:与奥氏黏度计相比,乌氏黏度计增加了支管C,可使黏度计中的液体悬空,使液体靠重力下流,其流速与黏度计中液体的量无关。因此,每次测量时,加入液体的量不必相等。

本实验中只要每次加入黏度计中液体的量相等,可以用奥氏黏度计测定液体黏度或高聚物摩尔质量。

3.乌氏黏度计的毛细管太粗或太细有什么缺点? AttB答:太粗:液体流速太快,流出时间较短,公式AtB/t项不能略去,公式r不0A0t0t0t再适用。

太细:由于毛细管作用,液体流不下来。

4、为什么用[η]来求算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它和纯溶剂黏度有无区别?

答:[η]反映了高分子与溶剂间的内摩擦,与高聚物的摩尔质量间存在定量关系,所以用它来求算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纯溶剂黏度η0:反映了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第8篇: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总结

一个学期的化学实验了,通过十几个化学实验,我收获很多。 我最喜欢做的是结晶的试验,看着从溶液中析出的各种形状的晶体,会觉得特别开心。这个实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一步操作的正确与否都关系到结晶的效果是好是坏。在做硫酸亚铁盐的结晶的时候,我做的比较好,结晶很多也很漂亮,淡淡的蓝色很好看。但是高锰酸钾结晶的实验,我们就出了各种bug,然后结晶只有很少一点,颜色暗暗的也不好看。我觉得结晶实验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药品的配比,虽然不是定量实验,但是合适的比例有利于结晶的形成;然后就是水的多少,加多了的话蒸干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也会对结晶的物质有一定破坏吧,加少了的话药品不能完全溶解,结晶率就比较低了;在加热、冷却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但不可以乱动。

滴定的实验也很有意思,虽然过程很累、时间也很长,可我还是觉得乐在其中。滴定终点颜色的把握是滴定准确的关键。其实我觉得,相比起准确的终点颜色,保证每次终点的颜色都一样才是最重要的。 嗯,探究各个区化学元素的性质的实验,我总是要做好几次才可以成功,可能是太急于求结果吧,操作上就马马虎虎反而耽误了时间。然后就是,刷试管真的是好麻烦的一件事啊,如果是氨或者硫的实验,做不好的话问起来真的很痛苦。所以,做试验还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的。

第9篇:高二化学考试分析总结

本次考试化学单科有效人数18

5、双有效137,分列九科

1、2名。取得这样成绩与这一学期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本学期化学组注重抓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注重抓好教学各个环节。当然在本次考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例如:基础知识仍然丢分较多,常规题目掌握不牢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化学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措施,在本学期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一如既往的抓好集体备课

要做好集体备课,真正发挥集体智慧、发挥合力,必须更加精细化集体备课过程,真正做到四个“明确”:1.明确到人:明确主讲老师,提问问题明确到学生2.明确到课:备课内容明确分工,精细到每一课时每一节课3.明确习题:备课组老师精选习题,明确随堂练习提问问题以及作业习题、能力拓展习题4.明确环节:明确导入新课方法、情景设置、重难点突破的方式方法。

二、培优扶弱

l.以奥赛为契机,加强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帮一帮扶行动。(优带弱)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弱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弱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弱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三、深抓规范与落实

1.作业全批全改,特殊学生要面批

2.单元检测要及时,继续用好A、B卷,(A基础考察B能力提升)

3.规范答题要求,抓书写、化学用语,合理安排自主自习。

四、搞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成绩,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多谈心,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给予学生及时正确指导。

总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学期要再接再厉争取获得更大成绩!

上一篇:用爱书写美丽人生作文下一篇: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