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2022-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护理管理院内感染影响对策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点、难点无论是国内、国外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它的严重性。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工作首先涉及护理人员临床上许多操作、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等都是要通过护理人员具体实施和执行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护理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它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影响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知识缺乏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护理人员对自身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与己无关防护意识淡薄受传统的“重医轻护”思想影响参与积极性不高成为了医院感染的受害者和传播。

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预防监控和管理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各种新的诊疗操作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监控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很快。由于经济和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导致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如有些消毒灭菌方法早已淘汰而我们的护理人员还在应用……。

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欠缺手卫生依从性低三成多的医生护士洗手在白大褂上擦干。而一切的护理和操作都是通过“手”来做的。因此“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染源。

护士配备不足。我院是一所县级中医院现有病床张日均住院患者例左右而护理人员只有8名严重缺编使护士只疲于应对注射、输液、插管等治疗性工作而对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感染控制措施无法落实或应付落实。

医院消毒隔离所需的设施不健全:如住院患者没有卫生处置设施病房没有消毒设施洗手池无非手触式水龙头等致使感染源传播。

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首先在转变管理行为上下功夫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监督落实。

通过制作版面、会议传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讲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及其恶性后果剖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和控制感染的重视程度克服“与己无关”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监督指导全科护士自觉遵守无菌操作程序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既保护了自己又切断了传播的途径。全员积极参与发挥群体最佳效应。

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知识的培训。护理部与感控科协调采取全员集中培训与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等形式充实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定期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护理档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每年轮流派感染监控护士或护士长1名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方法、新进展回来以后在院内开展培训做到资源共享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制作了“手卫生是控制感染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的宣传版面开展了“控制医院感染掌握在你我“手”中今天你洗手了吗”等一系列活动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使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15提高到了75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积极争取院领导支持改善消毒隔离设施和洗手条件按卫生部规定的标准配备护理人员让护士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按章操作、落实制度不打折扣确保护理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士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只有做好护理管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传荣.医务人员强化医院感染知识训练必备.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8:11-1.

孙培云,蔺惠芳.临床护理管理与工作流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5-6.

作者:李霞

第2篇: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分析与措施

【摘 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结果:强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建全相关规范操作等管理制度及规范化护理人员操作,可明显控制院内感染率。结论: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关键就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院内感染;影响;措施

患者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即指医院感染,这种问题也是目前医院管理中的难点之一,不仅存在医疗安全隐患,也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让患者的身体痛苦加剧,使其经济负担增重,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过程中,护理工作始终参与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只能通过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 目前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缺陷

1.1 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造成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感染管理知识及概念,造成对高,中,低危物品未能准确有效的消毒等从而导致发生院内感染。

1.2 医院感染相关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轻视医疗废弃物管理及一次性物品管理的检查,从而造成锐器盒使用不规范,不能区分生活及医疗垃圾等违背规范化的操作出现;

1.3 缺乏有效的感染管理监控,特别是针对重要环节的监控力度,在对护理人员进行职责安排及分配时缺乏正确的认知,造成消毒供应室的消毒工作受到影响,缺少对导管室,手术室,内镜室,产房,ICU等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等。

1.4 意识观念淡薄,护理管理人员没有准确意识到医院控制感染中护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正确看待护理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影响,从而忽视了对各病区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使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引发医疗安全事故或医疗纠纷等;同时护理人员忽视清洁,消毒,隔离等工作细节,缺乏职业安全意识或自我防护观念淡薄,从而引发院内感染。

2 提高护理管理的主要应对措施

2.1 对护理人员进全方位的强化培训,提升其整体职业素质

强化护理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措施之一,须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强化训练,让护理人员接受和学习各种类型感染的知识,并对此进行相关考核纳入绩效考评中,从而规范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让其充分意识到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使护理人员积极学习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观念,提高其对控制医院感染意识,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职业素质。我院院感办每年举行2次院感控制相关知识培训,我科每月对麻醉师及护理人员组织1次院感知识培训,对清洁员每季度组织1次院感知识培训,新入清洁员前三个月每月组织1次院感知识培训。

2.2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加强护理管理

因护理人员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会全程参与和护理的这种职业性质和特点,需要更加细致的做好每项预防措施,当护理人员发生某细节疏忽就会引发医院感染,所以在进行患者的生活护理,隔离,消毒等控制医院感染的每个环节中都要认真对待,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加强护理工作[2]。另一方面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人员则须主要负责组织和监督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做到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我科在安排手术时严格按照手术级别,切口分类安排手术房间及手术台次,在手术通知单上明确标注感染类别,提示所有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在手术房间门外悬挂感染隔离方式,特殊感染安排在负压手术间,术中按感染方式做好安全防护。2.3 合理化人员分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以医院感染控制为出发点,护士长在进行人员职责分配和安排时,应按各岗位要求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尤其是重点的供应室,导管室,手术室,产房,ICU,内镜室等病区,做到护理人员各尽其责,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工作职能,另外可设定兼职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人员进行督促和检查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随时记录问题和及时反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我科安排手术严格按能级安排手术搭台护士,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有监督义务,护士长不定期对新入、低年资护士加强监管。在洁净手术室,清洁员的卫生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手术室护士长,院感办,手术后四工作人员应随时监督清洁员工作,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同时,手术室还要加强对器械科洁净手术室各级别过滤器的维护管理的监督。

2.4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并抓紧落实

强化护理质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病房的保洁力度,消毒隔离措施到位,严格执行医院废弃物的管理制度,做到每个病区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和监控,强化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每项措施执行力度,尤其针对重点科室护理过程及质量要加强监控,在就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和监督,做到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并对结果进行跟踪改进,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院感办每周不定期对我科现场工作进行知道和监督,护理部质控科每月现场监督,护士长随时监督,科室质控小组每周现场质控,科室每月召开一次质控会议及院感专项控制会议,院感委员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例会,环环控制,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2.5 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归入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中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护理质量,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关系到当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而且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护理管理人员能有效重视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抓紧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每项措施,并进行定期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改善效果,就能有利于及早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归入到护理综合质量管理控制考评中,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做到规范化护理操作行为,从而切实提高护理质量。院感办、护理部、科室制定院感检查标准,检查结果与月考核结合,以此推动互利管理。

2.6 普及预防医院感染知识,让患者共同参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让患者意识到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各种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 小结

在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中护理工作与其密不可分,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我科通过教育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等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能,牢固树立工作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观念,并有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及监督,加大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和加强护理质量,以及有效管理患者,医疗环境和医疗用具等,有效控制和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每季度及年感染率均在国家规定的感染控制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爱云. 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和解决措施[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2:468-469.

[2] 韩秀芬. 规范陪护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1, 31:84.

[3] 奚春萍. 护理工作在院内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吉林医学,2012,12:2642.

[4] 孙明月. 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34: 251-252.

[5] 李霞. 护理管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与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9:393.

作者:肖丽 戴继芳

第3篇: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简述

【摘 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院内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试验和分析,探索研究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2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的病患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采用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情况。结果:就病患在重症监护室的感染率来看,研究组病患的院内感染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不到位会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在重症监护室内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感染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内的病患免疫力较差,感染危险较高,所以要严格控制和预防重症监护室内的感染,保证病患的生命安全。文章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患者感染危险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200例,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5岁,将200名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等进行比较分析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密切的监测病患各项生命特征。研究组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重症监护室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手段对病患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加强重症监护室卫生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护理;加强无菌操作意识以及对患者的各项护理。

1.3观察项目

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根据《医院管理诊断标准》确定病患是否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护理结果的分析比较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研究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患者自身的内在因素。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室内有很多影响患者免疫防御力的因素,而且患者患病长期卧床,其免疫机能也会下降,抵御感染能力非常弱,所以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另一个原因就是重症监护室的外在因素。

首先,重症监护室的设计布局不合理,或者室院内清洁做的不到位都容易引起感染。呼吸道的感染要明顯高于伤口或尿道的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最容易发生感染。

其次,侵入性操作也是室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中尿路感染的比例较高,患者尿管放置时间越长,感染的风险越高。此外,中心静脉与动脉插管等介入操作也会损坏患者的机体防御屏障,患者容易被感染。

然后,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与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也会影响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认真严格的执行护理工作,对医疗仪器设备进行消毒隔离能有效的避免感染发生。

最后,药物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数量增加以及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同时,应用抗肿瘤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风险。

分析得出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因素主要有以上两种,对此,可通过以下几种护理对策减少病患感染的风险。第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操作。采用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空气,要定时给重症监护室通风,保持室院内干燥。加强室院内物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要及时处理患者的引流管等物品,医生和家属出入要严格进行消毒。第二,严格做到无菌手术,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手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坚决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患者感染。第三,加强对长期卧床和排痰无力的病患的护理,及时吸出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减少肺部感染的几率。第四,加强病患的基础护理,ICU患者需要加强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每天要进行2次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要做好病患的体温记录,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感染的病患。第五,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当留取患者的各种培养标本并及时送检,以正确找出病原菌,及时用药治疗。要观察患者使用抗生素后是否有不良反应,防止发生二重感染或者生成耐药菌。

综上所述,引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但都是可预防和避免的。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做好护理工作,加强管理和防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室院内的卫生管理和对患者身体的监测观察,减少感染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刘凤英.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1):45—46.

[2] 陈祝丽.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34—35.

[3] 刘瑶.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05):67—68.

[4] 朱英; 夏霞.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河北医学. 2015 (11):88—89.

[5] 黄舒.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5):54—55.

[6] 贾化侠.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5(11):57—59.

作者:徐亚茹

第4篇: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

东平县中医院手术室马玉荣

重要性: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非典”之后,院感问题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院内感染给医院、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促进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有140万人死于院内感染,占死亡病例的1/3—1/4,感染率为5%--10%,每年花费约100—15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院外或转院后发病的病人。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病人从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而发病的即为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病人,病人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一、 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

医院感染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大多数院内感染是由于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的微生物引起,这类微生物在健康人群中不会引起疾病或仅出现轻微症状,因此院内感染发生有其特定条件。 1. 机体因素

一般病人均处于抵抗力低下状态,几乎所有传染因子均可引起院内感染。一个病人的正常或条件致病菌感染可以传给其他病人,有其是新生儿免疫机制尚未成熟,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生理改变,故危险性大。患某些疾病的人,院内感染易感性高,例如恶性肿瘤有其是涉及造血系统的肿瘤、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烧伤和某些皮肤病,严重营养不良、昏迷、糖尿病、支气管肺部疾病、尿毒症、肝硬化等。 2. 应用某些诊断或治疗手段

这些人往往对院内感染易感性增加,例如外科手术后保留导管尤其是静脉内和膀胱内、气管插管或切开,输血、麻醉、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抗生素等。 3. 医院中病人集聚

各类病人密集程度和相互接触机会决定了院内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医院内耐药菌株常多。一般卫生状况不良为院内感染创造条件。

二、 院内感染的种类 1. 交叉感染

交叉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可以从病人传给病人,病人传给医务人员或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或其他病人;病人家属作为带菌者传给病人。

1 2. 环境感染

指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所获得的微生物感染,例如尿布、被单、床架、床头柜、擦桌布、病历卡、门把手、拖把、食具、玩具等。 3. 内源性感染

指来自病人自身的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引起自身感染。

三、 污染途径

各种来源的感染可以经一条或几条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 1. 空气

病人近距离接触时,微生物在飞沫中可直接传给病人。轻度咳嗽飞沫可传播2—3米远。一些活力强的微生物甚至可在飞沫核或尘埃中存在较长时间并经较远距离传播。如结核菌。有的呼吸道病毒,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尽管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但经空气传播危险性甚大。 2. 手

手的接触面广泛,最易受污染和传播微生物,这种间接传播对易感者来说获得的微生物量不大,但由于病人机体抵抗力低下,对感染剂量要求低,从而引起传播。 3.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共用的,虽然每次用后消毒,但有时达不到消毒效果。 4. 药品

血制品传播肝炎,静脉用和口服制品受污染引起院内感染机会甚多。有些不宜灭菌、因灭菌后失效或改变药性或产生副作用的非无菌药物,受微生物污染机会甚多。一些口服液剂,包括糖桨饮剂等含糖较多的液剂,呈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但易受真菌污染。

四、预防须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有效的预防是最好最有效的。院内感染更是如此。预防院内感染应该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事情。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 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原则。所有医疗器械的检修应坚持消毒或灭菌处理在前。为防止被污染器械细菌的繁殖而影响灭菌效果,对于带血等污染器械应立即清洗,经监测器械的清洗可以去除污染微生物104。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

2 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内窥镜等可选用化学消毒法,如环氧乙烷、2%戊二醛浸泡灭菌等,消毒灭菌的原则是首选物理法,不适宜用物理法消毒的才用化学方法。用监测后的2%戊二醛浸泡器械30分钟达到消毒,10小时才能达到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应定期监测以确保应用安全。用于折线、换药的刀剪、钳、镊可引起刀口感染,应高温灭菌,并坚持一用一灭菌,不能交叉使用。2%戊二醛是高效灭菌剂,但他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用戊二醛浸泡的器械需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器械浸泡消毒液面以下为无菌区,液面以上可以认为有菌,故严禁用容器盖当无菌拖盘而放臵无菌物品及消毒棉球等。

3、化学消毒和灭菌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和灭菌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疗器械灭菌不彻底将会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保存碘酊、酒精、碘伏的容器每周应灭菌2次。经滴壶加药的方法是很危险的,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随针头而进入液体。另外内固定器械必须做芽胞监测。

4、甲醛不可作为空气消毒,因对人有致癌作用,甲醛熏箱可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的消毒,但不用于灭菌,其方法不能采用自然挥发熏蒸 ,可用甲醛和高猛酸钾反应消毒,为确保消毒效果需消毒物品不能重叠摆放。

5、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不能连续使用,必须每天消毒、每天更换湿化液,用完后应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病房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垃圾臵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感染性垃圾臵黄色塑料袋内,并且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及终末消毒。暖瓶塞高压消毒,暖瓶用肥皂水擦后用清水冲洗,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被褥必须行终末消毒处理。平时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2次,枕芯、被芯、床垫定期消毒,遇有血液、体液污染情况及时更换,传染病人,按相应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各室拖把要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及时消毒。

6、医务人员进入治疗室、处臵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灭菌。注射器用一次性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液体开启超过2小时不能使用,注明开启时间,启封抽吸的各种容媒也要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容媒,臵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已经打开,保持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灭菌。各种治疗车上物品统一规定,摆放有序,上层要有手消毒剂,每给一个病人操作完后护士应消毒手后再给另一个病人操作,

3 以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操作应按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7、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最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医院中病人密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如飞沫、痰涎、脓液、大小便等严重污染空气,污染物体表面。而且医院内病原体的种类繁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比其他环境中多的多。而有资料表明,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细菌数量可减少7

7、3%--79.3%,75分钟可以减少96.9%--99.5%。因此,医院病房及诊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清洁,减少致病微生物。

8、正确洗手:洗手可以免1/3院内感染,每位医生护士每天要处理很多病人,即使是搀扶病人触及病人的肩手或碰到病人的衣物床单等,医护人员也会感染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不少致病菌。但是大部分医务人员病没有意识到洗手的必要性,而且洗手后往往在白大褂上一擦,这样的操作就可能带来感染。这些感染主要集中于呼吸道、胃肠道、手术部位感染。用流动水洗手开关最好采用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清洁剂应保持清洁干燥,擦手巾应保持清洁干燥,一用一灭菌或用一次性纸巾,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钟,流动水洗手。注意不要留长指甲。

9、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少事例已证实,抗菌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人类新的灾难,细菌耐药增加,人体正常菌群紊乱,导致的严重医院内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经济负但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世解卫生组织预言:“抗菌药物滥用造成的危害比艾滋病更为严重,人类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利弊后,可积极配合医生合理使用,也可以监督医生在治疗中滥用抗菌药物。

五、 注意自身防护。

医院内感染的特点是交叉的、双向的,病人有可能把疾病感染给医务人员,反过来,医务人员也有可能把携带者的病菌传染给病人。所以,医院感染的预防强调双向保护。非医务人员的保护措施,人们除需要就诊外,不要到医院去,老人、小孩抵抗力低下的人,尽量少去医院。拖家带口地去看病人的习惯很不好,这一方面影响医院的工作秩序,影响病人休息,另一方面也可能感染或传染疾病。到医院就诊时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要戴口罩,不要乱摸乱动医院的物品,不要在科室之间串门,尽量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回家后及时洗手,换洗外衣。就诊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医疗单位。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医院是不一样

4 的,越大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越高。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各种病人和病员携带者接触密切,很容易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大医院收治的危重疑难病人多,侵入性有创性的检查治疗多,医院感染的机会也多。所以,建议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医院,小病如普通感帽不要挤大医院,可以到社区

一、二级医院就诊。能门诊治疗不要住院,能口服药物治疗就不打针,如果病情不需要就不要冒着更大的风险非要静脉注射。导致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医院环境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感染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院内感染是医患双方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希望全社会和每个人都了解和参与到院内感染的控制中去,降低院内感染的危害。

第5篇: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控制

护理质量与医院感染控制

护理技术操作的好坏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被各级医院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控制医院感染又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控制医院感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预定标准下执行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促进患者康复、预防疾病,也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为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侵入性操作还是非侵入性操作,护士都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给医院感染留下后患。护理工作事无巨细,平凡中体现着一个人强烈的责任心,那就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的工作精神,任何时候,不管有人或无人监督,都要将每项操作按规范的标准进行,不得有半点侥幸心理,以保证患者、医护人员和社会人群的安全和健康。

三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内容之一护理管理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入手,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熟悉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掌握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浸入性操作与医院相关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作用;本专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等,以此来强化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四、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手段之一是对医务人员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报告和控制,预防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为医院感染的发生将直接威胁患者、职工和社会人群的健康,同时阻碍着医护质量的提高。

五、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决定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护理人员要了解并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要积极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而护理人员是否重视医院感染则主要反应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综上所述,为了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护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培训,从理论上武装护理人员,提高其思想意识,使其主动参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保证护理质量;严格患者管理和做好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消毒措施的贯彻落实,从源头切断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6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防范

2012级川大本科护理班学号:号

单位: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该文根据手术室在医院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密切关系,提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以及手术室护士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院内感染;防范

手术室是综合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医院临床外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病人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医院内感染也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根据手术室在医院内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与其他临床科室的密切关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健全的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以及手术室护士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

1养是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

1 手术室布局与环境手术室布局应充分考虑病人与工作的方便。建筑设计符合标准,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手术室环境必须符合无菌原则。手术室内区域的划分是防止院内感染的基础。根据功能流程及清洁与污染的分区要求,手术室通常划分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间均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手术室内各类房间及通道的运用均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合理使用。手术闻内设备可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放置,不可过多堆放在手术间内,以免造成手术间的消毒死角。所有出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与整洁。严格更衣、换鞋、衣帽整齐、参观人员的管理。有菌、无菌手术严格分别安排,特殊感染手术,严格做好终未消毒处理,并加强对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2消毒与灭菌

2.1空气消毒由于手术室人员流动量大,空气中浮游菌数易超标,尤其是在手术开始和结束时,细菌降落量达最高峰。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禁止患呼吸感染等疾病的人员参与手术,是保持空气洁净的一项关键措施。手术前后的空间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以及负离子空气消毒等方法,保持消毒后通风,但严防污染空气进入。空气消毒前的清洁卫生采取湿式打扫,避免细菌飘浮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2无菌技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无菌技术的操作失误,轻者可导致伤口感染,重者则影响手术成功,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它必须考虑和杜绝多方面的污染因素,才能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绝对无菌。凡耐高温物品均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指示胶带封包,签署名称和日期。不能高温灭菌物品,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或气体薰蒸灭菌,使用时用无菌盐水将浸泡的器械冲洗干净。为保证灭菌效果,采用化学指示剂对无菌效果进行严格监测。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过期物品或疑似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手术物品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为降低术中感染机会,术前准备工作不容忽视,术野的备皮与消毒以及术者的手消毒是减少切口感染机会的第一关。手术进行中,所有参与手术入员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操作规程在符合无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的暴露时间。严格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术后将非感染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别处理。为防止感染性手术污染扩散,术后所用物品一般要经过消毒液浸泡处理后再进行灭菌,感染手术间用物表面、墙壁、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拭、喷洒,空气进行彻底消毒,废弃污物、污水必须经过消毒液浸泡后无害化处理,防止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3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手术室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护理行为准则。不仅要有较好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还需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无论进行何种操作,均应按操作规程自觉的、准确无误的进行。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新观念,刻苦钻研新技术,逐步掌握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规程,更好地配合术者,切实控制术中污染、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严格三查七对工作及查对制度,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

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是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础,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保证。而护理质量的核心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护理工作者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要牢固树立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则,强化防范意识,切实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以及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60—64.

[2]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626—638.

第7篇:科室院内感染质控小组工作制度与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的领导下开展各科窒的院内感染质控工作。

二、按照本年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的各科室医院感染质控目标(工作计划)开展日常医院感染质控工作。

三、各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本科室各项质控具体要求,小组各成员负责并实施院内感染质控的具体工作。

四、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人管理、监督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日常开展情况。

五、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人对本科室在医院感染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上报院感染管理小组。

六、每月对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各项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总结,不断提高院内感染质控工作的水平。

第8篇:院内感染与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一、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法律: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2月1日起实施。

法规: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

规章: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2003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会诊管理办法》。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9

月1日。

规范及标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

下发文件: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等。

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标准: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5、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6、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二、医院内感染的定义:是指准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以开始或入院时以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告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染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单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

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超过两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2、下呼吸道感染。

3、胸膜腔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第9篇: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二0xx年20xx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院领导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星期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除对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下一篇:用户需求调研报告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