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精选9篇)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1

经科室推荐本人于年月参加了省/自治区专业护士的培训,并于月顺利取得合格证书。

在护士长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结合科室实际,开展了以下专科护理工作:

一、在科室进行小讲课4次加强护士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有:1.治疗副反应;2.等常见症状的护理;

3.治疗的管理;4.治疗的职业防护。

二、在工作中,对于患者在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等情况,大力推广治疗,降低了治疗风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三、规范了科室等工作方法。

四、针对患者制定了健康宣教材料,对患者治疗和护理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自护能力,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五、指导科室护理人员正确使用等设备,协助护士长制定了治疗流程和工作注意事项。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我市3家县区级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要求具有护理执业证书,排除退休返聘的护理人员以及外单位进修人员。发放问卷175份,排除项目填写不全者外,有效回收率为94.03% (155/175)。155名护理人员的基本特征包括:男性30人,女性135人;年龄24~52岁,平均(30.63±4.52)岁; 护龄3~32 a,平均(7.35±5.43)a;护士84名(54.19%), 护师47名(30.32%),主管护师及以上24名(15.48%); 中专19名(12.26%),大专66名(42.58%),本科70名(45.16%)。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求,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 90)均参照文献[4-5]。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年龄、 护龄、学历、职称等;工作满意度指标均采用Likert 5级分类法,高分代表满意度高;评价心理健康采用SCL- 90,内容包括躯体化等共9个因子,每项分5级, 分别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计分为1、2、3、4和5分,得分越低表示心理越健康。SCL- 90全国常模数据来自金华等[6]的调查资料。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内容效度系数为0.85 。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度得分以x±s表示,两个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或u检验,多样本组间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样本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各因子得分总体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83±0.51) 分,各因子得分在(2.06~3.47)分之间,不同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32 4,P<0.05)。见表1。

注:各因子得分比较,F=60.532 4,P<0.05。

2.1.1不同年龄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年龄组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75~3.03)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4 4,P<0.05)。见表2。

注:各年龄组得分比较,F=3.164 4,P<0.05。

2.1.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65~3.00)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8 4,P<0.05)。见表3。

注:不同职称得分比较,F=5.698 4,P<0.05。

2.1.3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在(2.74~2.90)分之间,各组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6 5,P>0.05)。

2.2护理人员SCL-90评定情况护理人员SCL- 90总评分和各因子均分见表5,SCL- 90总评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分别与国内常模同类因子分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3.1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研究近况美国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纳入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体系,将其列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在我国,早期管理者注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则加大了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研究[7,8],但不同地区因采取的调查方法不尽相同,调查数据差异较大。杨春梅等[7]利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新疆地区1 337名临床护士开展了调查,在满分180分中,整体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36.39分,在不同年龄、性别、科室等8个方面的满意度有差异,在民族、学历、职称等4个方面的满意度无差异,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徐红等[8]采用美国注册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上海市一医院连续7年调查,不同年度间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在(62.43~66.41) 分之间,在10个维度的调查中,有8个维度为高度满意, 护理人员整体工作满意度均为高度满意。吴清香等[9]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对深圳市646名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分别为42.83和26.33分;胡可纯等[10]应用国内学者陶红研发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83名军队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进行了调查,8个项目因子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在(2.06~3.79)分之间。我们在对当地县区级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开展工作满意度调查时,采用文献[4]介绍的方法,结果表明总体工作满意度为2.83分,各因子得分在(2.06~3.47)分之间,与胡可纯等[10]的调查结果相比,调查得分相对较低。

3.2当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特点张艳燕等[11]调查, 北京地区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在不同职称、不同岗位间存在差异,随着技术职称、职务的提高,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压力逐步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是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和改善;徐清芝等[12]调查济南地区127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专科医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存在焦虑、 抑郁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51.18% (65/127)和44.88%(57/127),在护理专业、工作量、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均有明显差异,且抑郁与工作压力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刘兵等[13]调查深圳地区360名护士在5个维度方面的压力评分,其中,不同年龄组间压力源评分在时间分配上有显著性差异。 SCL- 90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内,金华等[6]关于国人的SCL- 90调查研究结果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应用广泛,尽管该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14],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地此次调查了155名护理人员的SCL- 90情况,其结果是在驱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5个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提示当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根据目前的研究,护理人员工作量、职业安全、职称晋升是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4,5,7,8],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高行业危险的特点,当护理人员所承受的职业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超出一定程度时,极易产生身心健康问题,可导致情感障碍和身体疾病。本次调查的结果提示, 应重视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应激工作环境中所产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3.4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探讨

(1)建立满意度评价制度。徐红等[8]提出,要定期对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满意度情况;同时要增加护理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对病房周转率低、效益差的科室,为护理人员争取合理收入,缓解护理人员身心超负荷运转的情况。

(2)建立健全人身安全管理制度为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能力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要严格执行护理规范,杜绝护理事故并严格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

(3)建立多元化激励制度。在充分理解、尊重护理人员的前提下,医院要制定出符合长远发展、符合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杨春梅、张艳燕等[7,11]提出,管理者应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晋升、进修的倾斜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护理人员物质、财力支持和奖励,以满足护理人员实现社会性动机的需要,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4)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沟通技巧,采取多方面、多渠道的方法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促进护患之间合作,搭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社会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

(5)完善护理人员保健措施。要增强护理人员医学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配备足够的的防护用品,尽可能降低各种职业危害,并创造条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心理咨询,有效地维护身心健康。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为基层护理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按照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抽取荷泽市13家县区级专科医院155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83,各因子得分在2.06~3.47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职称间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评分为1.48,各因子均分值在1.30~1.62之间,与国内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地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较低,部分存在身心健康问题;医院管理上应积极改进工作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有效地减轻护理工作的压力,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促进工作开展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颈椎骨折病人的专科护理 篇3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并常合并脊髓损伤,多数为车祸、高处跌落、暴力打击或砸伤所致,以致损伤水平以下完全失去功能,造成瘫痪.由于病情突然,病人在心理精神上难以承受.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焦虑烦躁.因此要求医护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为康复奠定基础.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颈椎手术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说话、进食,术后效果不满意及疼痛等。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护士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 一般护理:术前一日洗澡,术日晨禁食水。

3 术前训练:无论哪种术式,由于术中和术后的患者体位等特殊要求,必须在术前认真训练,以使其适应,避免因此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训练内容包括

.3.1 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有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这种训练既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又可增加心搏量,从而提高患者术中对失血耐受力。

3.2 训练床上大小便: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术后因不能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3.3 俯卧位卧床训练:颈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时间较长,易引起呼吸道受阻。术前必须认真训练以便其能够适应,训练应循序渐进,开始每次10~30分钟,每日2~3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小时,每日2~3次。

.3.4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这种训练主要用于颈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的入路是经内脏鞘(包在甲状腺,气管及食管三者外面)与血管神经鞘间隙抵至椎体前方,术中需将内脏鞘牵向对侧,以暴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术前教会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可以用另一手牵拉,将气管推过中线,开始每次10~20分钟,逐渐加至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持续3~4周。颈短体胖者应加长时间,患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时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这种训练可刺激气管引起反射性干咳,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其重要性,达不到要求,可致术中损伤大,出血多,影响手术正常顺利进行。如强行手术易引起食道或气管损伤。

术后护理

1 必备物品:吸引器,气管切开包,沙袋,氧气。

.2 密切观察病情:每半小时测KT,P,R,BP 1次,连测4h,改每1h测1次,平稳后改2~4h测1次。

.3 因术中失血量多可致血容量不足,应密切观察BP,P,同时视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4 密切观察R,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变化,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以霧化吸入。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

5 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6 观察患者吞咽与进食情况:前路手术24~48h后,咽喉部水肿反应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其吞咽与进食情况应逐渐改善,如疼痛反而加重则有植骨块滑脱的可能,为防止植骨块滑脱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一个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

.7 术后体位护理:术后患者特点注意保持颈部适当体位,稍有不慎即可引起意外,应保持颈部自然中立位,切忌过屈,过伸,扭转。头颈部制动,尤其在24h内,头颈部应尽量减少活动次数及活动幅度,颈部两侧各放置沙袋一只24h后改用颈围,加以制动固定。

.8 预防护理并发症:困颈椎手术多发于中老年人,术后又需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尤其对褥疮的预防,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体位,拆线后指导患者带石膏颈围在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4

腹膜透析专科小组在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正确的指导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使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基本能按计划开展工作,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病人管理情况

1、腹透随访病人106人,现健存93人。护理专科门诊随访人数218人次,健康教育短信483条,建立微信群参与者46人,定时发送科普知识。互

动病人疑难问题。

2、新腹膜透析置管手术患者24例,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及操作考核 100% 完善及建立纸张病历档案62份。

3、腹膜透析外接短管每3—6个月更换,病人的依从性90%。

4、腹透病人免费送药上门,除市区外、扩展到仁化、乳源,马坝、龙归。

二、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1、新入科护士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的培训及考核。操作考核合格100%。

2、制定及培训了腹膜炎的应急处理流程,蓝接头及双联系统污染的处理流

程。3、4名护士参加了省内学术会

4、接受了南雄市人民医院2名护士进修学习。

三、专科质量指标

1、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81.09透析病人月/例(2015年工作计划

70透析病人月/例)。发生腹膜炎10例,其中操作不当6例(60%), 肠

源性4例(40%),导管出口感染0例(0%)。

专科的护理评估 篇5

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病人资料的过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做出大概推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基本依据。评估的内容可总结为四史: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过敏史;五方面:饮食、休息与睡眠、排泄、自理情况、嗜好及保健措施;六心理、社会:精神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心理状态、性格与交往能力、家庭关系、经济状况;七体检: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神经系统。

一、糖尿病的护理评估 1.病史、身体评估 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询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空腹尿糖阳性,空腹和餐后血糖增高超过正常范围,血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增高;并发酸中毒者可有尿酮阳性,电解质、血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异常改变。

3.心理、社会资料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至不能有效地应对慢性疾病。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评估。

二、痛风的健康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三、甲亢的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的基础体重、饮食习惯及大小便规律等,判断有无电解质紊乱。

2.评估有无高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如消瘦、乏力、多汗等;评估有无甲亢危象的表现,如体温过高、心率增快、意识改变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对突眼、甲状腺肿大等影响自我形象因素的认知程度。

4.评估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颈部检查:1)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检查时嘱咐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咐被检查者两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2)触诊: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

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请受检者吞咽,判断甲状腺有无增大、结节或肿块。3)听诊: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听取有无血管杂音,甲亢时可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嗡鸣”音,或收缩期动脉杂音。

6、其他:实验室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波检查、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四、消化系统的评估

消化系统指的是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肠系膜等脏器。

因此,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⑵腹痛、腹部体征(腹肌、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移动性浊音;

⑶胃纳、营养情况;

⑷排便情况;

⑸腹部的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管、鼻胆管等。

恶心、呕吐需评估:

⑴原因、频率、时间,呕吐的方式,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的性状、量、颜色、气味等。呕吐后症状的改善,是否伴有腹痛、腹泻。

⑵观察有无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增快或减慢、出冷汗等体液不足的表现,有无食欲不振所致的营养不良、体重减轻表现,是否有因恶心、呕吐引起的心理情绪变化。

腹痛的评估

患者的主观感受,必须了解:

疼痛的部位(按九分法描述)

性质(针刺样、刀割样、绞痛、钝痛等)

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

与体位、进食、活动的关系,有无诱发因素

有无放射性疼痛、转移痛

伴随的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等

慢性腹痛患者有无规律性发作。

腹痛的评估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腹部查体应注意腹痛的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有无肿大的脏器和包块,有无胃型、肠型,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有无异常。剧烈的腹痛可使患者紧张甚至感到恐惧,长期反复发作可产生焦虑、失望等情绪,应关注。

腹泻的评估

了解腹泻起病的急缓与病程,腹泻的次数和粪便的性质,腹泻与腹痛的关系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热、里急后重、营养不良等,有无诱发因素如:不洁食物、旅行、聚餐等病因及精神因素,评估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等。

腹部的分区(九分法)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划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季肋区,左右腹部,左右髂窝部及上腹部,脐部和下腹部九个区域。

腹部的查体要遵循:视——听——叩——触 患者排尿后平卧,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全腹,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 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

腹部外形:腹部外形是否对称,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大小。正常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水平,或略为低凹,称腹平坦。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外观呈起伏状,称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称腹部凹陷,严重者腹部外观如舟状,称舟状腹

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腹部一般看不到胃和肠的轮廓及蠕动波,除非在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可能看到。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示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加强,可见到蠕动波。在观察蠕动波时,常需采取适当角度(如改俯视为从侧方观察)方可察见。亦可用手轻拍腹壁而诱发之。

腹部体征:

(一)腹肌: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容易压陷,称为腹壁柔软,即腹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加,称为肌张力增强。即腹肌紧张。因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肌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二)压痛:用指腹重按腹部,患者有一种压迫感,这属于正常现象。按压时出现疼痛,称之为压痛。

(三)反跳痛:当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和呻吟,称为反跳痛。

(四)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为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5次。

肠鸣音活跃: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肠鸣音亢进: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后才听到一次。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

肠鸣音消失: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应重点在右下腹听诊),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有较多液体存留时,因重力作用,液体多蓄积在腹腔低处,故在此处叩诊呈浊音。检查时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含气的肠管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开始向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的方法向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位,以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就叫移动性浊音。

其它排便、体重、饮食方面。

五、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评估

1、出血的判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和黑粪首先应与由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此外,口服禽畜血液、骨炭、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有时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鉴别。

2、出血量的估计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大于5-10ml;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一次出蹙额后黑便持续时间取决于排便次数,如每日排便一次,粪便颜色约在3天后恢复正常;胃内积血量超过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在400ml以下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如出血量超过400-500ml,病人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为小量出血;如出血量在500-1000ml,病人可出现口渴、精神差、乏力、烦躁不安、心悸、头晕等,为中量出血;如出血量超过1000ml,临床出现急行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为大量出血。

3、一般状况 严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血1 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严重性出血性质又可分为大量出血即指每小时需输血300ml才能稳定其血压者,最大量出血即指经输血1 000ml后血红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持续性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出血持续在60小时以上,需输血3 000ml才能稳定循环者。再发性出血指2次出血的时间距离至少在1~7天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滤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出血量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

4、生命体征的检测需注意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

护理专科建设与发展 篇6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我科护理专科建设与发展 1995年

省内率先独立建制(床位8张)1997年

共青团安徽省委、卫生厅“青年文明号” 1998年

共青团中央、卫生部“青年文明号” 2001年

扩展至床位18张

2006年

首批省级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 2007年

重症护理学学方向硕士点

2009年

省护理协会护士长培训班临床教学基地

2013年

正筹建新病区面积约5000平米,新增床位50张。

二、本科室仪器设备的配备

1、中央工作站监护设备

惠普、飞利浦

2、多种品牌呼吸机(有创、无创、便携)西门子、PB、Drager、伟康

3、Prismaflex连续血液净化系统

瑞典金宝

4、心排量/血氧定量监护仪(Vigileo)

美国爱德华生命科学

5、心肺诊断系统(代谢监测车)

美国麦加菲

6、Philips 8005A+PI监护仪(Picco)

飞利浦

7、纤维支气管镜

OLYMPUS

8、无创颅内压监测仪

海威康医疗 9、2013年新进仪器床边彩超

SONOSITE(美国索诺声公司)M-TURBO便携式

三、ICU现开展的护理专科技术水平与特色

(一)呼吸支持技术与护理:有创呼吸机的应用与护理,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与护 理,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技术。

(二)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包括:气道湿化的管理、持续声门下吸引技术的管理、气囊的管理等。

(三)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包括:微创持续心排量/血氧定量(Vigileo)、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CVP监测与护理、ABP监测与护理等。

(四)床旁血液净化包括:血液灌流、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血浆置换

高容量CRRT

(五)重症营养支持与护理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

(六)镇静、镇痛管理:镇静、镇痛评估管理;镇静、镇痛的评分管理;程序化镇静的管理等。

四、教学组织管理结构

1.本科室成立一个师资力量强的带教小组,由专科护士,副主任护师以及护理硕士研究生等组成。由带教小组以安徽省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手册的标准对专科护士实施带教、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制度、核心制度;仪器的使用与维护;重症病人的监护技能;专科疾病护理;抢救技能与应急等。培训方式以理论授课、业务学习、技能演练操作、组织护理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培训。

2.相关科室的培训:包括CCU、心电图室、胸心外科、麻醉科;主要实践培训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常见异常心电图分析;经口、经鼻气管插管术的技能培训;常见麻醉种类及麻醉前准备、术中监测管理实践培训等。3.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包括各专科临床实践的评价;专科技能操作的考核;理论的考试;现场多媒体授课能力的考核(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现场点评与打分)。

4.带教团队的组成:与我院RICU、CCU、EICU、胸心外科监护室等兄弟科室一起共同承担安徽省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教学,带教老师由副主任护师7人、主管护师2人、护理硕士1人、专科护士4人共同完成临床实践教学任务。

四、ICU的护理队伍与人才培养

1.我科有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4人。护理硕士1人,本科生36人,男护士16人。承担蚌埠医学院护理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皖北各地进修生,安徽省专科护士等的教学任务。共带教六届专科护士22人,其中大多专科护士已走上了重症医学护理管理工作,成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骨干人才。

2.近年来,我科注重带教老师能力的培养 :近6年共培养包括安徽省、北京、浙江、华西等省内外专科护士6人。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内分泌科室的护士共有19人, 性别均为女, 年龄在22~4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6.5±2.9)岁;主管护师4人,护师5人,专科护士3人,普通护士7人。 本科学历护士6人, 专科学历护士13人。 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共555例, 采用的是传统护理服务; 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有600例,采用的是优质护理服务, 两种护理服务的护士以及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管理方法传统护理服务采用的是功能制护理模式,而优质护理服务采用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面对优质护理服务下护理方法的改变进行简单的分析。

1改变服务理念。 为了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更好的展开,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了培训,使其认识到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的服务理念。 在内分泌病区中,设立了便民服务箱,这有利于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在病区还摆放了较多的植物,增加了病房的温馨感。 护士长与责任护士需要经常与病人沟通,为了使病患及家属更加了解护理知识,每月还组织了护理知识讲座,护士可以畅谈护理经验,还可以提出建议。

2改变工作模式。 该院内分泌科实行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后,责任护士分管的病患不能超过8例,采用的是8 h在岗,24 h责任,责任护士需要负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及用药,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在入院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了无缝隙的优质护理。 在遇到特殊的护理情况时,也可以临时排班,以保证护理的质量为原则。 该院内分泌科室的19位护士,采用的是新老搭配的分组原则,如果病房护士都比较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则无法保证护理的质量,容易出现护理不当的问题。

3加强专科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期间,该院内分泌科室建立了QQ群,加强了资源的共享;还加强了专科护理知识的培训,鼓励护士自学护理知识,并对工作进行总结。 该院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专科护理服务, 为患者及家属解答问题,这也从侧面提升了该院的业务水平。 护士要多对患者的病情体征进行观察,在发现异常现象后及时通知医生。

4多样化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的差异性,应采用多样化的护理方式,健康教育常规化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习惯以及药物服用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反馈信息,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健康教育个体化护理,是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对入院3 d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加强护理指导。 健康教育专病化护理,是专科护士在每周固定时间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护理知识讲座,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的护理方案也有一定差别,结合健康教育,可以对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5提高护理质量。 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安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医院的管理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还要加强对药品仪器的管理,加强对病患的病情观察,优化护理的流程,避免患者由于护理不善而跌倒或者压疮。 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护士长要安排多名护士加强护理,责任护士与专科护士要定时巡视病房,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在病房还可以设立一级质控自查小组,做好病房的消毒以及隔离工作,这也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保证专科护理书写的规范性。 保证护理质量长效常态化,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6护患关系亲情化。 病人入院就由护士带入病房休息,熟悉环境,同时送上一杯热水,一份健康教育资料,耐心介绍住院环境、探视、饮食、查房、安全等制度, 合理安排检查和治疗,确保病人正常休息。 对病人提出的要求,尽快地给予答复解决和答复。

7护理管理人性化。 护士长充分发掘护士才能,倾听护士的呼声,正面引导,鼓舞士气,规范礼仪,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2]。 鼓励护士有计划地外出旅游,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最佳工作状态。 根据护理部绩效考核制度和工作量化表,结合内分泌科护理工作特点,与财务科、护理部沟通,制定内分泌科护士绩效考核表,根据临床护士工作数量质量及住院病人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考评,体现能级对应、多劳多得、向夜班护士倾斜、优劳优得的绩效分配原则,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激发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注:P<0.01。

1.2.2观察指标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水平。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院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 糖尿病病人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价、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评分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数据见表1~3。

注:P<0.01。

3讨论

3.1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该院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护士转变了以往的服务理念,采用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了无缝隙护理,责任护士与专科护士共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护理,还加强了患者家属的沟通,加强了健康知识的宣传,这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掌握护理的知识,实现了多样化的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细心,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

3.2提升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护士长会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糖尿病专科知识,内分泌科室还建立了QQ群,加强了资源的共享,在培训中引入实际案例,加深了护理人员的记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护理质量。

3.3创新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

该院内分泌科室成为试点工程后,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对护理方法进行了创新,还引入了先进的护理技术以及护理仪器,加强了特色专科护理。 在分组时,采用了新老搭配的方式,年轻的护士可以向工作经验较差的护士学习,还可以结合病房的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法改进,从而提升了该院的护理水平[3]。

3.4延伸专科护理服务,促进护理行业发展

该院内分泌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定期组织护士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还成立了糖尿病教育护理门诊,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后,护士对糖尿病的护理知识更加了解,还了解了专科护理方法,延伸了专科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护理行业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糖尿病护理会诊中,护士可以交流平时护理的经验,对新护士进行指导。 在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后,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落实了向病患家属普及健康护理知识的制度,有效提高了该院的护理管理水平。

摘要:目的 该文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的实例进行了探讨。方法 该院自2010年国家卫计委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始,对以往的护理工作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包干责任制的整体护理方式,对专科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还展开了多样化的护理方式,加强了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还密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结果该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传统护理服务有了较大的提高,医院的专科护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对专科护理人员关于糖尿病专科知识的评分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种护理模式有着一定差异,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该院护士专科护理水平提高了,糖尿病护理质量提升了,可以更好的糖尿病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护理专科生;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在医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高校不断扩招,从2004年起高校毕业生呈逐年递增之势,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60万人。同样,医学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也以每年10%-50%的速度增加, 2010 年医科专业毕业生有119万,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百万毕业生的年头[1]。并且政府部门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导致人才需求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式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医学专科生自然也不例外。

一、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指导不足

从整个社会就业趋势来看,目前我国就业高校中就业指导主要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主目的,以就业指导为核心,以对就业形式的规划、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技巧方面的解释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带动就业为主要内容。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就业指导人员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从而达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的目的。但是这样的就业指导会让毕业生产生迷茫,这种就业指导模式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就业指导层面。解决的仅仅是少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这其中依旧有很多不足,需要加以协调和沟通。

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重点。

第一,就业者要有好的心态。不能一味的以静态的眼光看待就业问题。要符合客观实际,在医学专科生这样的受教育的前提下,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准备,不能盲目的认为第一次的实际工作经历就是终生的,要把它当成一个过程——一种选择能力、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要经历和调整的发展过程。第二,调整和配合。在进行就业指导活动时, 过于强调指导者的作用,将被指导者放在被动的角色上,不利于被指导者的成长、择业技能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如果能通过就业指导,调动被指导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我分析、自我决定的能力,从护理专科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必然会有所改善。第三,调整课程结构。现今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具体操作时理论性的内容过多,且相对理想化。对于社会的现实需要以及就业者将要面对的压力考虑甚少,这样必然会导致脱离实际,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指导者要适时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加入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际操作内容。这样,一来可以缓解就业者就业前的心理压力,二来也会增强他们就业前的信心。

二、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指导具体分析规划

多数大中城市的三甲医院,或者大城市的多数二甲医院一般都将招聘医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定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因此,这些医院的医师岗位往往把医学护理专科生拒之门外。这对部分就业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问题的突出也会愈加明显,还有就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各类医学院逐年扩招,医师岗位却有限,这就造成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而这些处于稍低一层的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压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本文认为,应该以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医学护理专科生就业心理指导的基本原则就是教育者对其进行就业心理指导的总思想,有如下几点:

1.高校就业指导要切实地变指导为辅导,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面临选择时的自我决定能力为重心

高校就业指导要切实地变指导为辅导,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面临选择时的自我决定能力为重心。从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上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搜集、认知能力和自我决定能力对大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情况来看,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用在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上,如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网站、就业指导讲座等等,但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鉴别和吸收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学生刚刚迈入职业领域,其以后发展的路还很长,会面临许多的“岔路”,需要做出抉择,显然,学校和老师是不能时刻在其左右,帮助其抉择的。根本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变就业“指导”、提供建议为就业“辅导”、切实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获得“在了解和估计自己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确定选择来驾驭自己生活的自我决定能力”。[2]

2.学以致用——毕业生应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本文认为,毕业后从事自己本专业工作可以很好的调动毕业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医学护理毕业生的能力,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效果,实现专业对口就业。不管是对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还是对社会的贡献都是最大化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突出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价值(如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立足于长远,寻求使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以实现个体和职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深入基层,立足于本

在我国,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亟需医学职业护理人才,医学护理毕业生可以参加西部计划中的“支医专项行动”;可以到中小咨询公司当“健康咨询师”;可以开办私人诊所等等,这些都是与医学密切相关的职业。相反的,医学专科生不能将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作为就业的唯一选择地区,而应当多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甚至“老、少、边、穷”地区就业,这些地区更有用武之地。进而缓解了基层医疗护理的紧缺也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大程度上让毕业生了解到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医学护理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热情,从而学会在工作中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完善医学护理毕业生的服务就业体系

医学院校在明确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同时,还要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学生就业“人人有职”的要求。从完善学生就业工作制度入手,明确毕业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学生就业职责,制定相关就业奖励政策。因为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与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在医学行业中影响力,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联系就业,采取走出去拓展人才市场,把握就业行情;请进来办专场招聘会,积极推销学生[3];这都是需要指导老师去完善去服务的一系列的就业工作。最后,学校还要重视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对就业受挫同学的帮助和引导,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的发生[4]

综上所述,医学护理就业与社会的各方各面都是息息相关的,它们相辅相成。医学护理毕业生的就业如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在调解劳动就业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解决目前我国护理就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国民素质,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认真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确定适当的发展规模,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就业领域。

参考文献

[1]蘭峻.医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4):733.

[2]张向葵,暴占光.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5(9).

[3]孟令涛,梁慧敏,赵峰,等.医学生就业率低下的成因及改变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4):45.

[4]俞林伟.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内在制约因素与对策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5):357.

专科护理工作总结 篇9

【关键词】 精神科 专科护理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临床分科日益专科化,护理工作模式已由基础性护理向专科性护理转变。我院临床精神科自2004年起在无锡市卫生局推行专科护理工作意见的指导下,逐步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和专科护理建设,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初步成效,现汇总如下。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开展

我院将开展专科护理工作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客观要求,作为医院应对市场需求创立医院品牌的服务举措,在办公会、院周会、护士长例会、护士大会上进行积极宣传、广泛发动,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医院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专科护理工作方案的实施。完善专科制度及流程,落实措施

首先建立专科护理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精神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操作流程,根据日常的护理活动顺序和职责,制定和执行护理流程[1],把以上内容编印成册,人手一册,要求全科护士人人掌握,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遵循。结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狠抓落实,制定专科护理工作目标,将考核指标列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加强专科护理工作检查考核,对照专科护理评审标准,找差距,不断总结、整改,促使专科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3 注重专科培养,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护士不同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制定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并按计划认真落实。鼓励自学,提高学历层次,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利用晨会、午休、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定期抽查专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充分调动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力求提高整体素质。在院、护理部的支持及配合下,保证专科护理单元的床护比逐步达到1∶0.4,专科护士比率达5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修率达60%。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年流动率小于10%。作为市级重点专科,我们把护理队伍素质提高的着力点放在科研、新技术新项目上,三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全科护士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护理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自制改良保护带、保护衣,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全面提升了护理队伍素质。强化以人为本、提升内涵质量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2],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开展专科护理,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CNP),制定常见精神疾病CNP图表[3]:针对住院精神患者治疗过程,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成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转归、出院等护理活动提出具体方案。患者入院后由专科护士按照CNP图表对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患者的护理问题的确定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护士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患者的需要出发,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患者有什么健康问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密切了护患关系。强化健康教育、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以往,健康宣教常流于形式,患者的健康指导几乎千篇一律,没有突出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不管患者是否能接受,讲了就算完成了任务。自开展专科护理以来,重点培养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健康指导真正落实到实处。

5.1 健康教育塑封夹 根据病区专科特色,整理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制成塑封活页,放置在活动室,让患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相关的知识。

5.2 健康指导 在患者入院、住院期间、各项检查前后、出院前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健康问题,通过主动性和启发性的模式,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病情、不同的病程,适时地采取健康指导,并及时评估。

5.3 建立护患交流登记制度 要求护士在进行护理和操作前主动自我介绍,以礼相待,在进行治疗和处置前向患者交代治疗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护理和处置过程中能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并建立登记、考核制度,护士长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抽查,并进行有效的补充。

5.4 制定科内健康教育讲课计划 在科内开设专科护理教育课堂,安排由护师职称以上的护士每周组织患者开展通俗、易懂、有效的健康教育讲座,并要求每位护士轮流撰写健康小常识放入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周更换。每日组织患者读报纸、看新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5.5 积极开展社区护理 为增添专科护理内涵,凸现专科建设的深度,发挥专科护理的优势,专科护士定期到社区进行专科护理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社区人了解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通过专科护士的这些主动宣教,一方面扩大了专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提升了护理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创新服务举措,打造品牌服务亮点

6.1 实行主动服务 即主动介绍、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观察病情、主动与患者交谈,消除被动服务和服务不到位现象。

6.2 实施规范服务 定期组织礼仪、行为规范化培训,做到“六规范”,即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确保患者和家属的满意。

6.3 开展居家式开放管理 尊重患者的文化、信仰、习俗及经济状况,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对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实行居家式开放管理:签订居家式开放管理协议,有医生和护士每天轮流上门巡诊,进行查访、体检、疾病指导、健康宣教,定期组织到医院复查健康状况。以上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精神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降低了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医院赢得了声誉。加强专科护理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7.1 在工作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1)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求护士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到工作中去,落实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上,改善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2)工作方式的转变,把过去被动地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地为患者服务,因人施护,注重实效。

(3)护理管理模式的转变,过去排班采用一贯制,现在动态地、根据患者的需求排班,把护理流程与改进护理质量结合起来,实行护理工作流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职能作用及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护理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4]。

7.2 实行护理工作日考评制度 做到奖励先进惩罚落后。通过对护士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专科护理工作。护士角色、护理理念、职业追求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工作中真正体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坚持科学严谨的作风和“慎”的精神,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护士集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为一体,工作体现主动性、预见性,真正成为医生的协作者。

7.3 开展星级服务评选活动 建立服务信息内容、标准公示上墙,在患者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护理服务明星”评比活动,由患者、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评选产生,并作为年终考核和每月奖金分配的依据,并上墙公示,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在科内形成一个良性竞争。

7.4 建立专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由科护士长组成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工作缺陷,切实抓好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达标。专科病区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年内没有发生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

以上只是我院在开展专科护理上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世纪,护

理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强化专业职能,提高质量和水平,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将不断努力,同舟共济,尽心尽责,为发展精神科护理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教师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下一篇:用车的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