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2022-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十一课民族团结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导学案

第11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一.学习目标:

1. 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2. 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二.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

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㈠ 自主学习

1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 ㈡ 合作探究

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4联系历史填图册第6页的两幅地图中,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

5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任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五.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57B.56C.55D.50

2.中共中央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什么政策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区域自治 D.共同繁荣 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4.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5.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

A.焦裕禄B.任长霞C.孔繁森

D.王庆喜

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 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 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的杰出干部是()

A 雷锋B 焦裕禄C 孔繁森D 徐虎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请回答:

⑴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⑵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策?实行此政策有什么意义?

⑶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有什么意义?

三〃连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藏族 《阿拉木汗》朝鲜族 《阿诗玛》蒙古族 《弦子舞曲》维吾尔族 《道拉基》彝族

四〃简答题

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六.课后反思:

第2篇:第十一课民族团结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第15期导学案制作人:邱艳红审核人:签批:班级:姓名:组号:恒威制作不得翻印

第11课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2.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3结合课本58页回答: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作出了哪些贡献?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提倡?

二合作探究

1. 阅读史料,启迪智慧。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2)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军进入拉萨时,不少人见到拉萨街头人与狗抢食吃的场景,也有人见到逃跑的农奴被抓住后,激动地说:“解放军是神兵,是天菩萨派来拯救我们的。”——摘编自搜狐新闻网

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3头奶牛、1头牦牛、13只绵羊和4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家电家具。”

——摘编自中国军网

(1)从材料一看出当时拉萨人民生活状态如何?这个地区的解放是在何时得以实现的?在他们心中,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形象?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今天藏民生活状况又如何?他们所享有的“政治经济权利”是通过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得以保障的?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人口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1)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政策的建议是何时提出来的?

(2)我国开始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标志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三、达标测试

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按劳分配制度2. 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同胞有难,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全国共设立了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5.建国62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改革开放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针 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 8.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涌现出支援西藏的好干部是()A.孔繁森 B.焦裕禄C.雷锋 D.赵梦桃 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 政府依法行政②促进民族团结③缩小东西差距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所依据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共同繁荣B对外开放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第3篇:第十一课 财富

第十一课

财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重点词语词语,达到能灵活用词语的程度。

(2)通过自读课文,使每个学生能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

2.能力目标:

(1) 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 以问题的方式理解全文,并用自己的话复 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 好的自学习惯。

3.德育目标:

(1) 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会灵活应用而不 是死记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 的学习上。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词语和词组的用法。 (2) 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教学方法

(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心内容。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2

第十一课

财富

新课题目

第一课时

讲解运用词语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与 要 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教学过程

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

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二、能力目标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在朗读中自主 学习词语,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三、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 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读

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导入新课

春风送暖,但温暖人心的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 帮助和信任。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篇课文中所 出现的陌生词语。

一、教学内容

印染:纺织品的印花和颜色.

印染技术:阿力木的印染技术很高 精装:书籍的精美的装订

精装本. 我买了精装的一本书

效益:效益和利益: 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水库的效益; 名气:名声:小有名气 . 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

浪潮:比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

改革的浪潮/ 浪潮汹涌/革命的浪潮

告辞:(向主人)辞别:我怕耽误他的时间,谈一会儿就告辞了。 陈旧 :(形)过时;旧 造:他还在住陈旧的房子

设备虽然有点陈旧,但还能使用。 陈旧的观念,应该抛弃。

沏:(用开水)冲;泡,沏茶。用开水把糖沏开 更新: ①除去旧的,换成新的

:万象更新/岁序更新/更新设备,更新武器

②森林经过采伐,火灾或破坏后重新长起来。 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更新了操场 通宵:整夜 : 通宵不眠/通宵达旦; 昨天我在家里通宵做作业了. 人才:有某种特长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人才难得/人才交流

人才交流的工作九月开始;

实践

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有意识活动 他是一个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战士

经过反复实践,我的脑子产生了新的概念 才干:办事能力。增长才干。他既年轻,又有才干。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世界上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 熟识:熟悉

我从小就很熟识他们;我跟他很熟悉。 富足:富裕;丰富充足; 我们过着富足的生活;

巩固练习: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蕴藏

健谈

精装

运用

通宵

确切

1.他上次抱回来一套什么(

)的书,就花了58快钱。

2.老徐很(

),也很幽默,知识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3.这些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本身的价格,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

)着一个富足的金矿。 4.碰到好书,读个(

)也是常有的事。 5.他能从丰富的历史故事中引出人才开发的观点,他能把国外的先进经验(

)到改革的实

5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课后反思

践中去。

6.(

)地说他们算不上是书的主人,而老徐才是书的主任。 课后小结

在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我应当注意 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 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的目的。

第十一课

财富

第一课时

讲解运用词语

1.印染…. 2.精装………

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

2.每个词语抄写三遍。

第十一课

财富

新课题目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与 要 求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人物访谈类散文在内容侧重上的安排。

这是一篇人物访谈,作者采用了记实的写法,通过对主人公家庭生活“平淡”,“简朴”,但在精神世界上却“富足”,“机智”的对比,给读者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书能给人带来

真正的财富——智慧。注意学习这种学习方法。

1)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2)能够熟练运用“除了…”等句式进行交际表达。

导读法、练习法

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导入新课

老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我”为什么要到他的家里去采访? 3. 老徐有个什么样的家? 4.他的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5. 老徐读书有什么特点?

1.

一、教学内容

(二)师生一起分析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 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在这个故事里,女主人公不慎丢失了小包儿,她

确信式被小偷偷走了,正在咒骂小偷的可恨可气, 哀叹自己的倒霉和无奈时,小包儿却被一位小姑 娘送上门来。真可谓:“世上还是好人多”。读一 读这篇课文,看看你有怎样的想法,再给大家说 一说。

1. 徐厂长的家是怎样的?

答:房子陈旧,不大,分为里外两间;没什么家具,一台小收音机和一架小电扇是唯一的家用电器。家里用的桌布和窗帘也都是旧的。

2.文中是怎样突出徐厂长物质生活清贫的?这样描写有什么目的?

答:身为布厂的厂长,却身居简陋的住房,连桌布和窗帘也都是旧的。但他拥有丰富的藏书,把许多钱都花在买书上了。这样写反衬出徐厂长在物质生活上清贫,在精神生活上却十分富有。 3.为什么说“书是徐厂长的命”?

答:他见了书比什么都亲,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 4.徐厂长是这样读书的?

答:他每天都要读书,回来得再晚也要读上一会儿书才休息。碰到好书,那更是通宵达旦地读。

5.为什么说和徐厂长谈话时一种享受? 答:徐厂长不仅健谈,而且很幽默,知识面广。他能从丰富的知识中引出人才开发的观点,能把国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到改革的实践中去。 6.如何理解“生活中………最有用的东西是才智” 这句话?

答:因为才智可以创造财富。

了解学生模仿课文中 “ 除了……… ” 等句式造句的情况。

如:靠墙的柜子上摆着一台旧收音机,除了屋角那架小电扇,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家用电器。

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老徐是我北京印染厂厂长,高级工程师,他家除了书多外,摆设得很豪华。

2.徐厂长嗜(shi)书如命,如碰到本好书会读个通宵。

课后小结:

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 会用句型。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财富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复述课文。

2、预习课文,并找出课文分段大意。

第4篇:第十一课 画卡车(大全)

第十一课

画卡车

教学内容:

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P61-P66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从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人手,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画直线、矩形、椭圆学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体验Shift键与直线工具组合使用的功能;用矩形和圆组合成一些基本图形,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给图形填充颜色;最后通过画一辆卡车来综合应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以画卡车为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工具与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通过使用铅笔工具与刷子工具画卡车四周的景物,复习巩固所学过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规则图形工具制作个性化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工具箱里的16种画图工具的名称有所认识,懂得使用铅笔工具、刷子工具、颜料盒、橡皮擦工具,具备了一定的电脑绘画基础,但部分学生操作鼠标绘画的能力还需加强。因此,教学中还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用鼠标绘画练习时间,引导学生互助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形、颜色填充等工具的使用。

2.学会设置线条的粗细,改变线条的颜色。

3.学会用Shift键配合直线工具画特殊的直线。

4.了解矩形、椭圆等工具的三种填充样式。

5.学会规则图形工具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规则图形工具画直线、三角形等有规则图形。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自主创作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言:在生活中,我们能从许多物体中找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2、课件展示实物照片。提问: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谁能来说说他们是由哪些的图形组成的?

生:线条,长方形,圆形。

3、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这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出示图片,图片的物品分别由直线、长方形、圆构成的,他们是几何图形中的基本图形。

师:你们想不想学习这几个简单的图形工具来试着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电脑里?(想),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画卡车。板书课题:第11课

画卡车。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画图工具。

1、师:在我们开始正式创作之前,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如何画出基本的集合图形吧。 指名学生上台画出圆、矩形与直线。

2、引言: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我们画的图形是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物体投影图。投影图往往都是由直线、正方形、长方形、圆、椭圆等基本图形构成的。这些图形是有规则的,因此称能画出这些图形的工具为规则图形工具。接下来,请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

3、出示任务一:画船。 (1)请生观察师出示的船,提问:想一想,能给这图加上些什么东西,使它更像艘船? (2)请生观察师出示的范图,与同桌说一说,两艘船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指名回答。板书:线宽

(3)师示范讲解更改线条的粗细。 鼠标单击直线工具,在选项框中选择线条的粗细,这时选项框中被选中的线条上会出现一个蓝色框,再到绘图区进行绘图。

(4)生进行练习。

(5)师展示学生作品,请生点评。

4、讲解演示矩形工具的三种样式。

(1)师讲解演示有边框空心、有边框实心、无边框实心。(注意颜色)

(2)从上面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矩形工具比直线工具画矩形要来得简单。

活动二:我来画卡车。引导学生完成基础任务:画卡车。

(1)出示卡车例图,请生分析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2)提问:用直线工具与矩形工具来进行车体的绘制,哪个更简单? (3)讲解卡车的构造,示范绘画过程。(板书:线条、线宽、颜色)

(4)提示:可以参照教材第63~65页的操作步骤来画,也可以按自己设计的卡车造型来画。请注意车的比例、各部件大小、重叠边线问题、轮子的位置,还可以适时使用撤消命令,撤消画错的地方,再重新修改。 请生自行完成练习。

(5)提问:在练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6)出示秘密法宝2,讲解演示复制车轮。 (7)生练习,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活动三:小小设计家。引导学生完成加强任务。

发挥想象,在卡车周围添加更多的景物。自行设计卡车四周的景物,可运用学习过的刷子、铅笔工具进行配图,也可运用直线、矩形、椭圆形工具创作由简单几何体组合的图形。

1、课件展示要求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请生添加景物.

4、引导学生保存文件。

按规范取文件名,保存作品并提交到教师机。

(三)总结与评价

1.展播部分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价,说说优秀作品的创意点。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交流本课所学知识。

3.展示用几何图形组成的车与船

4.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灵活应用规则图形工具创作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电脑绘画作品。

作业设计:

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工具画生活中的物体。 板书设计:

第11课《画卡车》

Shift键的使用

画卡车 ——线条 线宽 颜色

第5篇:中国 音乐 史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课题名称:第九课 西洋音乐传入和学堂乐歌兴起

第十课 沈心工 李叔同对音乐的影响

第十一课

音乐赏析

二、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习必备知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运用与这一学科相关的音响资料或历史资料来完善幼儿园教学工作。

3素质目标: 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声乐、钢琴、舞蹈等表演学科。

三、设计意图或教材处理:

了解西洋音乐传入我国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国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学堂乐歌对“新音乐”的产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重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五、教学难点:学堂乐歌的兴起,学堂乐歌的重要发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

六、教学课型: 理论课

七、教学课时:6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把知识点、技能点细化为项目,体现教学做合一) 第一节 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第二节 西洋音乐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兴起

1 西洋音乐的传入

背景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强行打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进程,基督教的传入已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不仅如此,欧洲侨民也纷纷移居我国,各地教会学校不断兴办,从客观上起到了强制性地传播西洋音乐作用。

内容

在宗教的传播中,吟唱赞美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因此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在社交活动中和音乐小品包括一些初级钢琴的作品随之传入我国。 在乐谱方面,主要有不同时期来华传教的传教士们编印出版的各种宗教“圣诗谱”。

欧洲乐器和器乐作品的大量传入是在20世纪前后,在此基础上我国出现了用西洋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如管弦乐队、军乐队。

本世纪初,簧风琴开始在我国的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了专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

这一时期,钢琴也开始在中国流行,并在一些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学中使用,并出现了钢琴谱;

我国学校教育中也开始注意了对中西音乐的学习。

如1900年南京两江师范学校开办就聘请了日本教师教授音乐课; 1903年,清朝政府对在刚刚兴起的“新式学堂”中设置“乐歌”一课予以认可;

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正式把音乐列入了“随意科”;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中学开设“乐歌”一课,每周一学时,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乐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作为音乐传播媒介的手摇腊筒唱机也传入我国。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音乐社团,如1914年前后,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创办“中西音乐会”;1916年,“北京大学音乐团”(1919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多人。“北大音乐研究会”于1920年在北大创刊《音乐杂志》,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它为“五·四”以后新式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行提供了先例。

这一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由中国人或外国人举办的“音乐会”,我国的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的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的尝试。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

② 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许多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的优秀作品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从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2 “学堂乐歌”的兴起

背景

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瓜分日益加剧。中日“甲午战争”惨痛失败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促使了我国知识分子觉醒。他们提出了“抵御外侮”、“进行改革”、“救亡图存”、“力图自强”等口号。“戊戍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极力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当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一部分留学生把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填上新词,编成大批新歌曲在国内各“新式学堂”中教唱,这种形式被人们称之为“乐歌课”。西洋音乐的各种演唱形式,如“进行曲”、“少年儿童歌曲”、“舞蹈游戏歌曲”、“摇篮曲”等由此时传进我国,独唱、重唱、齐唱和简单的合唱也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掌握。不仅如此,在国内及日本,唱歌书也陆续得到刊行。“学堂乐歌”是后来音乐界对这些在“新式学堂”中所设音乐课及所唱歌曲的称呼。

内容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如《中国男儿》、《何日醒》、《惟我同胞》、《抵制美约》、《国耻》、《劝用国货》、《黄河》、《扬子江》、《十八省地理历史歌》等,宣传了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宣传妇女解放思想的歌曲,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勉女权歌》等。同盟会女英雄秋谨(1875——1907)曾写过很多诗文和弹词《精卫石》等来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她还利用“学堂乐歌”宣传革命,所填词乐歌《勉女权歌》用“简谱”刊印在她主编的《中国女报》第 2期(1907年2月)上。这首歌号召妇女勇敢地摆脱封建压迫的精神枷锁,投身到社会革命中去。并希望妇女们要为“恢复江山劳素手”,在当时曾起到了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在“学堂乐歌”中,有一首号召“少年努力咸自爱”,“近学日本远欧美”的歌曲——《勉学》,这首歌曲号召青年学生要发奋学习来挽救祖国危机。我国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丰子恺先生曾在《艺术趣味》一书回忆他在学校读书时演唱此歌的情形说:

“我们学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难,人心**的时候,先生费了半个小时来和我们讲解歌词的意义,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政治何等腐败,人民何等愚弱,你们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红种一样。先生讲时声色俱厉,眼睛里几乎掉下泪来。我们听了十分感动,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这样危殆的祖国里。我们唱到„东亚大陆将沉没‟一句,惊心跳胆,觉得脚底下这块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

“学堂乐歌”中还有一部分热情赞扬“辛亥革命”的歌曲。如1912年刊印的《共和国民唱歌集》中就有《光复纪念》、《女革命军》、《庆祝共和》、《共和国民》、《爱国歌》等。其中的《光复纪念》是一首具有叙事性歌曲,作品叙述了1911年10月10日(农历是8月19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时的情景。

“学堂乐歌”中也有一些宣传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宪”的作品,如《忠君》、《尊孔》、《颂立宪》等。可见“学堂乐歌”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世纪交替时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但“学堂乐歌”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应该给予肯定。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的“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学堂乐歌”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对我国“新音乐”的出现具有“启蒙”意义。

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

第三节 学堂乐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淑同等音乐家。此外,象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1 沈心工人物简介

沈心工学堂乐歌作品的内容可分三类:

儿童歌曲:《兵操》、《竹马》等;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

自己的作:《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黄河》等。 其中的《黄河》,以中华民族形象的象征——“黄河”为题材,进行曲的曲调雄壮、豪迈,给人以战胜敌人之后凯旋而归之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 李叔同人物简介

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如他在1905年所写的《祖国歌》就是一例。

大部分作品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抒情歌曲,这些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在当时是一位很有修养和造诣的艺术家。所选配的《春景》、《送别》、《西湖》等受到当时知识青年的喜爱和欢迎。

除填词外,他还进行了不少创作的尝试,现存有《春游》、《早秋》和《隋堤柳》片断等。其中以《春游》一曲较为突出。 作品欣赏: 1《中国男儿》 2《勉女权歌》 3《勉学》 4《光复纪念》 5《竹马》 6《革命军》 7《黄河》 8《竹马》 9《革命军》 10《黄河》 11《祖国歌》 12《春游》

图片欣赏: 1 沈心工画像

2 沈心工的《民国唱歌集》 3 李叔同画像 作业:

1 名词: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 2 简述西洋音乐传入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3 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十、说明:(特色或反思等)

第6篇: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总结

小店中心校

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总结

根据教育局《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此项活动,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将其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全体师生进一步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进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增强了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校领导十分重视,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的良好格局。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大力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上级领导部门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顾大局观念。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

三、目标明确、全面实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为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专门制作了“民族团结教育篇”主题展板,浓缩了国家、民族、家乡、学校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班级出一期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板报、学校还制作了宣传民族团结的横幅等,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思想品德课的时间,向广大师生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了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联谊活动,开展了大型手拉手活动,通过管理与教学的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促进了学校的共同进步,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民族文化生活。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抓好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每周一课”的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将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新生入学教育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利用语文、历史、思品等学科特点,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民族团结的主题团日活动。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推动他们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

(三)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1、开展主题少队会、班会活动。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组织学生集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知识竞赛,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

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学校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专题片,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进一步提高广少年儿童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3、举行座谈会。学校组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同时,通过座谈交流,解决学生思想、学习上的困难,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4、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活动,讲故事,绘画,手抄报等一系列比赛活动,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四、健全机制、促进和谐

虽然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今后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培养他们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激励他们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有新创意,要创新理念、突出特色、明确主题、展示文化,以形象客观、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宣传,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商标品牌战略报告下一篇:大学策划书活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