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际盛会交通管理措施研究

2023-0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型国际盛会属于大型活动的一种, 而大型活动的特点是随着活动的进行会产生新的交通需求, 同时由于活动期间的交通管制导致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下降, 进而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这类影响涉及到公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公交系统、自行车系统和行人系统。与交通事故等只对单个走廊产生影响不同, 大型活动将对所有为活动举办场所提供服务的交通系统均产生影响。

1 大型国际盛会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特征

分析大型国际盛会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影响, 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大型盛会期间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特性。在这两个方面, 大型国际盛会与常规交通是有很大区别的。

1.1 大型国际盛会交通需求特征

(1) 需求量大, 时空分布高度集中。

大型盛会引发的交通需求远远大于城市同等规模用地产生的交通需求量, 大型活动期间, 单位面积产生交通吸引量可以达到常规用地吸引量的数百倍。大型国际盛会期间,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出行需求。比如雅典奥运会有近200000名奥运与会人员参与 (包括运动员、官员、裁判员、贵宾、媒体人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等) ;盐湖城冬奥会与会运动员3000人, 记者9000人, 官员1.5万人, 志愿者2.5万人, 观众160万人;北京奥运会观众达到588.7万人, 日均36.8万人;“十运会”开幕式参加人员12万人 (包括无票观众2万人) , 要求在一个小时内疏散完毕。

(2) 需求的多层次差异性。

大型盛会交通需求与常规交通需求不同, 往往具有很大的层次性。特别是在大型盛会中一些VIP人员的参加, 给别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奥运会期间, 各类人员的出行涉及到官员、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组织人员、赞助商、贵宾、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 他们的出行需求量级差异很大, 出行时空分布及方式也不尽相同。

(3) 需求的可靠性要求高。

大型国际盛会的交通可靠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场所与其他节点间交通网络抗毁可靠性 (连通可靠性) ;大型活动场所与周边交通网络生存可靠性 (通行能力可靠性) 、活动参与者的出行时间可靠性。其中抗毁可靠性和生存可靠性是交通组织中的重点, 应作专项研究。例如, 雅典奥运会上, 为测试安保计划中交通部分内容, 希腊当局举行了一次历时3小时的奥运交通安全演习。此次演习沿大雅典地区交通要道进行, 涉及空中和地面警察部队和各公共交通部门, 奥运期间使用奥运专用车道的车辆, 包括运动员班车均参加了此次演习。

1.2 大型国际盛会交通流特征

(1) 时空分布不均, 峰值明显且流量巨大。

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不均与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不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相对于背景交通而言, 大型盛会交通高峰是背景交通的数倍, 给城市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比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持票观众约4.3万人, 需要专用交通方式疏散的贵宾、运动员、赞助商等各类群体约5.4万人有。开幕时实际到场人数达16万人, 除以上人员外, 还包括演出人员及各类工作人员。

(2) 非常规短期出行, 不具备平衡配流特征。

在常规的交通分配过程中, 大都假设出行者对道路网络、交通状况、交通管理情况非常了解, 出行路径选择符合用户最优原理, 因此配流模型采用平衡配流。但大型活动出行是非常规出行, 不同于正常的通勤交通和生活出行, 出行者对出发地到活动场所的路网、路况及交通管理措施认识不足, 所以大型活动观众出行不一定能够选择到出行费用最少的路径。

(3) 具有时空波动特征。

大型盛会在举办地点周边道路引起的交通流量高峰具有明显的时空波动特征, 交通量高峰像波一样随着时间沿主要集散道路逐渐向外扩散, 不同的路段会在不同时间出现不同大小的交通量高峰。

(4) 交通方向不均匀系数极大。

大型盛会进、散场过程中, 在周边路网上形成的交通流量方向不均匀系数极大。进场时主要以进场方向流量为主, 散场时则以离场方向流量为主。

2 大型国际盛会交通影响分析

大型盛会的举办对城市正常交通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活动之前各种场馆设施的建设对正常交通出行产生的影响;二是活动进行过程中引发的额外交通需求和交通管制导致周边道路通行能力降低。

2.1 活动前期建设施工产生的影响

为了满足大型盛会在场馆、交通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提高盛会的质量, 举办城市会为盛会的举行而进行场馆的新建和改建, 交通线路的修建和改造等, 而这些工程的完成, 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在建设施工期间, 必定会对工地周围的交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地铁线路的修建, 需要封闭一部分道路, 使道路变得狭窄, 交通因此变得拥堵;或者一般场馆的修建, 来往的工程车辆、粉尘等等会对影响正常交通, 让通行环境变差。

2.2 活动引发的额外交通需求和交通管制影响

此外, 在活动举办期间, 会产生大量的额外交通需求。以活动举办地点为核心的区域在活动期间将出现一场交通吸引, 是对交通产生与吸引形成大规模集聚, 造成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增大了交通的拥挤程度, 给正常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广州亚运期间实行公共交通系统全民免费、机动车单行限号措施的第一天广州地铁迎来了史上最大客流。早高峰期间, 广州地铁线网共21个车站实施客流控制, 其中17个车站32个站口与属地区政府启动客运联控预案, 一号线、三号线分别实施最高级别的线路控制, 客流高峰期直至上午11时仍未解除。

另外, 由于活动期间交通管制, 也会对周边的交通产生影响。如在北京中非论坛期间旅游部门、商业部门和文化部门, 包括各大公园、商场不得组织旅游、促销、大型演出等活动, 以减少人流和车流, 北京市各单位也将实施错峰上下班;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期间采取尾号限行;上海APEC会议期间公交线路停驶、缩线、绕道、分段行驶等调度措施等等。这些管理措施的实行, 势必将影响部分出行者的出行习惯, 给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3 应对措施

在举行的大型盛会中, 组织者为了保障盛会期间的交通畅通, 采取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措施。这些交通管理措施大致分为三类:减少交通总需求、调整出行结构和调整交通流时空分布。

3.1 减少出行总需求

减少出行总需求包括减少直接参与大型活动的交通需求和减少日常的交通需求。但是减少出行总需求应谨慎使用, 特别是一些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会给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1) 票务管理降低出行量。

通过票务管理降低盛会期间的出行量, 应用比较广泛, 简单易行, 可以分为票价调控措施和强制措施。票价调控措施主要有发行多场次联票, 提高票价减少参与者人数、不同时段场次票价不同等等。发行联票能够让观众连续观看比赛, 减少往返出行, 从而减少了由于往返而产生的交通量;而提高票价措施的实施效果是难以预料的, 如2005年7月在南京举行的欧美足球争霸赛, 想通过对票价的调整将观众人数控制在两万人左右, 但是由于票价定得过高, 实际观看比赛的人数只有3千多。

(2) 减少参与大型盛会的人员数量。

减少参与盛会的人员数量, 可以采用降低活动吸引力、降低活动级别、降低宣传力度、压缩活动规模等措施, 但是这个在一般情况下与大型盛会举办者的意愿相悖, 所以一般这些措施是很少采用的。

3.2 减少日常交通需求

为了减少在大型盛会期间日常出行与盛会出行的叠加给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 在活动之前通过媒体等告知各个单位和居民, 要求他们在盛会期间减少或者尽量避免日常出行, 包括减少工作日、放假、在家办公等措施。

(1) 减少工作日。

减少工作提是在不减少每周工作总时间的前提下, 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 从而改变工作天数。如在正常8小时工作制下, 每周工作日是5天。但是在盛会期间, 可以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至10小时, 从而每周的工作天数可以减少至4天, 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上班产生的往返次数, 而且由于不同单位工作的时间不同, 上下班的时间也不同, 可以降低高峰期间的流量。悉尼奥运会期间和盐湖城冬奥会期间都实施了该项措施这对缓解高峰交通压力起到一定的效果。

(2) 放假。

对于减少日常出行量而言, 放假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并且极大地缓解了大型盛会期间的交通压力。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 除保障国事活动、城市运行等必要的工作岗位外, 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北京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可以放假一天;另外在奥运比赛期间, 北京市民可以享受一个长达半个月的假期, 这对于减少日常出行, 缓解北京奥运期间的交通压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十一运会开幕式当天下午济南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 (包括学校) 放假半日, 将城市工作、生活出行晚高峰时间调整至中午, 降低开幕式入场时段城市交通压力。

(3) 在家办公。

在家办公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 使上班族可以不用亲自赶到单位, 而可以在家处理上班事务。北京奥运期间, 政府同时倡议, 适宜网上办公的企事业单位可以试行网上办公, 适宜在家异地办公的企事业单位可以试行在家办公。在家办公减少了由于上下班产生的交通量, 不增加盛会期间的交通压力。

3.3 调整出行结构交通工具的使用管理

(1) 小汽车使用管理。

小汽车的人均道路占有率高, 对交通资源的利用率低。在大型盛会期间出行的人数多, 道路拥挤, 停车设施供不应求, 因此必须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大型活动中普遍采用时段禁行和区域禁行。比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 整个上海市被划分为管控区 (围栏区外500m) 、缓冲区 (中环及其以内区域) 、引导区 (中环以外) 3个管理圈层, 其中7km2的管控区限制小汽车出行;管控区只允许持有世博通行证车辆、世博专属出租车和公交车进入。

尾号限行也是大型盛会中较为常见的措施, 并且措施实施以后对交通量的影响容易量化。北京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收效明显。根据数据显示, 措施实行一周以后, 全市交通干线和主要进京联络线的交通情况非常理想, 车流量下降到平时周末的一半左右, 且北京市区的车速达到了每小时43km, 高速公路和国道日均车流量分别比限行前下降了34.6%和25.2%, 地面公交的出行速度也由限行前的每小时14.5km提高到每小时近20km;北京市公共交通日运送乘客超过2000万人次,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了45%, 比限行前整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 公交优先。

在大型盛会期间, 实行公交优先措施, 将原本大量的小汽车出行转移到公交出行。特别是高效、便捷的公交出行, 能够极大地缓解交通压力, 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交通环境。公交优先的主要措施包括新建公交线路、公交专用道、公交信号优先等等。沈阳市为了园艺博览会的举行, 专门新建了以园区为终点的3条公交专线和17条直达专线;奥运会北京推行在普通公交车道上实现公交车优先放行, 同时实现了奥运车辆的优先放行。

(3) 公共交通费用优惠。

公共交通费用优惠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方式免费和公共交通费用优惠, 以提高在大型盛会期间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降低私家车的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免费的措施在广州亚运会上曾经实施过一段时间, 但是政策实施以后出现高峰期爆满状况, 给普通市民的正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增加了公共交通管理的难度, 所以在出台一段时间以后广州市政府又取消了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优惠措施, 但是对市民适当给予交通补贴。

(4) 引导自行车出行。

国外自行车出行比例很低, 对其他交通方式影响不大, 所以在大型盛会期间一般提倡使用自行车。但是在我国, 自行车的比例较高, 所以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对自行车的引导和管理。

(5) 专用车辆优先。

大型活动举行期间还可能有重要人物 (国家元首、政府官员等) 、活动组织者和赞助者、媒体记者等其他特殊人员参加。他们与普通观众不同, 必须保证其安全、快捷、准时到达, 因此这部分交通需求在大型活动交通规划与管理中应特殊考虑。这部分需求除考虑设置专用线路或专用车道以实现与其他出行者的空间分离外还可考虑调整出行时间与其他出行在时间上进行分离, 并且在停车场的布置和交叉口的通行权上优先考虑此类交通需求。一般在规模较大的盛会期间都会采用专用道来保证在特殊人员的通行顺畅性。在广州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市共设置48条亚残运通道, 划设了119公里的专用车道, 允许持有亚残运通行证的车辆行驶, 禁止社会车辆通行。

3.4 调整交通流时空分布

大型盛会期间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不匀, 大大影响了道路资源的利用。调整交通流时空分布的措施主要有调整出行时间和调整交通流空间分布两种方法。

3.4.1 调整出行时间

调整出行时间能够降低高峰时段的流量, 让交通流量比较平衡地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调整出行时间的主要策略有弹性工作制、错峰上下班、分时段禁行以及合理安排观众进散场时间等等。

(1) 合理安排不同观众进散场时间。

根据参与者的不同, 对其到场时间和离场时间进行规定, 从而可平衡大型活动交通高峰流量。而且由于不同参与者在出行时间上的分离, 使不同参与者交通出行质量有所保证, 也有利于维持交通秩序。如十运会开幕式交通管理中将参与者划分为表演团体、单位观众、普通观众、嘉宾、贵宾等类型, 并规定了不同类型参与者的进场时间实现了不同活动参与者的交通分离原则, 降低了高峰交通流量。

(2) 弹性工作制。

弹性工作制即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员工可以选择他们上班的时间, 并在工作满8小时后下班。悉尼奥运会中成功运用了这项措施。

(3) 错峰上下班。

不同性质的单位或者一个单位上不同性质的职员的上班时间错开, 已达到减少高峰时间交通量的目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各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 以减少高峰期的交通量;汉城世界杯期间, 为了分散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量, 实施自发的时差通勤制。

3.4.2 调整交通流空间分布

交通流分布空间分布不均是许多城市交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大型活动期间尤为突出。合理调整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对于盛会期间的道路交通的组织管制都是非常有利的。调整交通流空间分布的主要措施有合理安排活动场地分布、分车种区域禁行和通行证的管理等等。

(1) 合理安排活动、比赛场地分布。

在大型盛会期间, 比赛或者活动场地是交通的吸引源, 它们将吸引大量的交通流。因此合理选择活动的举办场所, 避开城市的中心区或者交通流集中的地区, 这对于提高大型盛会期间交通资源的空间利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2) 分车种区域禁行和通行证管理。

在大型活动期间实行货车区域禁行既可以保持良好的交通环境也可以缓解交通压力。通行证管理主要配合区域禁行实施如九运会期间根据不同的参加者制定有四类车证: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及专场车证对通行证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

4 结语

大型盛会由于其规模大、规格高、参与人数多等因素, 对举办城市以及城市的交通系统有着广而深的影响。大型盛会对举办城市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城市政府来说, 大型盛会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作保障, 为此需城市政府合理地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对于交通管理机构而言, 通过对盛会举办期间的交通服务与管理可以达到建设新的交通设施、调试新型交通控制及管理设备、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目的, 从而全面提高交通系统的保障能力运营效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概括了盛会期间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特征, 分析了大型国际盛会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减少出行总需求、调整出行结构和调整交通流时空分布, 采取应对方式, 保障大型国际盛会的交通畅通。

关键词:大型盛会,城市交通,影响,交通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洪军, 陆建, 刘孔杰, 等.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2] 于春全.雅典奥运会交通考察报告 (上) [J].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5 (6) :41~48.

[3] 刘小明, 全永燊, 王兆荣.北京奥运交通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4] 李金山.大型活动期间的交通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06.

[5] 崔洪军, 魏连雨, 陆建.大型活动观众生成及分布预测方法[R].第七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会议, 2007:108~114.

上一篇: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分析下一篇: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展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