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会计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非盈利会计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既是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入手,结合商业银行多维度盈利分析案例,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盈利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篇:非盈利会计论文

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完善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为了更好的实行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加快了财税体制的改革,建立了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的财政管理制度,以此来从制度上对我国各个经济主体加以规范与保护,但是政府职能在实际实行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缺失与失灵现象,那么为了弥补政府职能的缺失,非盈利组织就担当起了部分监管责任。但从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建立方面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缺陷性的,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对此,本文就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制度进行研究,并且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完善。

非营利组织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不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并且该组织的目标通常是处理一些个人或者大众关心的问题及议题,其次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非盈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非盈利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其制度也逐渐趋向完善与成熟,由于其对世界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些时候非盈利组织被称为第三部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那么非盈利组织也同时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会计监管这一方面,我们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出发,不断完善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以此来加强非营利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特征

非盈利组织作为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具有弥补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的作用,因此非盈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那么从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特点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非盈利组织对社会经济发生作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会计活动,因此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基础性和连续性,但是如果非盈利组织的会计监管出现信誉危机,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二,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人员通常在进行会计监管活动的时候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考验的是会计监管人员的会计专业与业务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等,如果工作人员将主观情感加入到工作中去,就有可能会影响会计监管的公平公正性,此外,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依附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监管人员的会计监管活动受到领导者的制约或者约束,其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受到领导者思想的左右,从而使得会计监管缺乏独立性;第三,非盈利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组织,其会计监管所涉及的范围及领域非常宽广,因此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全面性,此外,由于其涉及非盈利组织各个方面的会计监管,因此,其监管的工作及流程就必然具有复杂性,不仅是对于组织内部其他活动监管方法不同,对于自身的监管也要科学合理。

二、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缺陷

我国非盈利组织伴随着改革开放得到迅速发展,其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行业,此外,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其会计监管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不利于我国非盈利组织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此我们就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性分析。第一,从我国法律角度出发,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我国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规范性不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法律界定的模糊性使得我国非盈利组织在进行会计监管的过程中无法明确判断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从而为会计监管带来难度;第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的非盈利组织,但是其数量的增加并没有促进组织内部结构的完善化,许多非盈利组织忽略了内部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内部管理与监管的薄弱性不利于其全面性、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非盈利组织在进行会计活动的时候,聘请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在记账过程中做不到规范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足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会计人员以权谋私现象得不到遏制;第三,政府对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规范与监督工作不到位,造成了会计监督的低效性和分散性;第四,非盈利组织对社会影响非常大,因此其有责任担任平衡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工作,因此非盈利组织必须要加强自身会计监督工作,只有保障自身监督制度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对社会的监管职能。

三、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完善的建议

我国非盈利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其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促进其内部会计监管机制的完善,以此来保证非盈利组织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建立相应的较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对于我国非盈利组织来说,其工作的目的在于对非盈利性组织内部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管,那么,要使得会计监管更加公平合理就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依据来开展会计监管工作就避免了由于法律界限模糊而造成的监管漏洞,并且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使得非盈利组织的经济活动得到社会的信任,从而方便其开展更多的业务。

2.加强非盈利组织内部会计监管机制的常态化和长效性

由于非盈利组织的资金是由公、私部门捐款得来的,因此其各项经济活动要做到对募捐者负责、对社会负责,那么作为非盈利组织内部的会计监管工作,要进行庞大的各项会计活动的可靠监管就势必要实现会计监管机制的常态化和长效性,使得会计监管工作产生规模效益,不仅节约了会计监管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会计监管效率,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利用定期性与非定期性的会计活动检查与监管,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提起重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习惯,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会计人员以权谋私而造成的资金损失。

3.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提高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要求

虽然非盈利组织作为社会性团体,能够弥补政府职能的缺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方面政府还是要加强对非盈利组织的监管与规范,促使其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对于非盈利部门会计监管工作来说,如果监管不力造成严重的非盈利组织信誉危机,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有必要对非盈利组织的会计监管提出要求,从监督管理入手,防微杜渐,避免由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失误而造成的严重问题。具体来讲,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工商部门都要明确界定监督范围与职责,对于以往出现的权利与职责的交叉范围要进行优先处理解决,避免由于推卸责任而造成的监管不力等问题,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实现对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的有效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非盈利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公、私部门的捐赠或者私人捐款,因此非盈利组织的各种活动就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對经济的有效促进作用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对于其内部会计的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解决,从法律、政府、自身以及社会等各个主体入手,不断完善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作者单位为昆明学院)

作者简介:王燕、1974年、女、云南昆明、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

作者:王燕

第二篇:非盈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研究

摘 要:文章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分析会计监管机制的特点;接着分析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四大问题;最后,结合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会计监管机制;营利组织审计制度

1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特点

1.1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基础性和连续性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会计活动,可以说会计活动几乎会涉及到非营利组织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对非营利组织的各项监管中,会计监管活动贯穿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始终,是一种基础性和连续性的监管模式。会计活动产生的财务报表信息,是政府、资产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了解非营利组织日常活动合理及合法性最直观便捷的信息,一旦会计监管出现本质性问题,会导致其他信息失真,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所以,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同时具备连续性的特点。

1.2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主观性和依附性

会计监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性判断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会计监管,这和会计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等主观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工作中极有可能掺杂个人感情,进而影响会计监管的客观公正,因此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会计监管人员是被领导者,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单位或组织的领导者,会计监管自然就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1.3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全面性和复杂性

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不仅涉及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还有行政管理等有可能涉及到资金的方方面面,包括货币的收支,业务活动的费用等,故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活动涉及的范围广泛全面。由于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的全面性,广泛涉及日常业务活动的多个方面,并且监管的对象、依据、目标等因素在不断随着活动的转变而动态变化着,所以会计监管的方法、手段等针对不同事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会计监管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不断监督管理的过程,因而导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复杂化。

2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且执行力度较弱

目前,有些会计法规前后缺乏照应,存在相互交叉或者矛盾的情况,并且有关法律制度的权威性稍弱,导致了监管部门在某些监管过程中很难界定是否违规违法。同时,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较弱,有些非营利组织不加以重视,并未按照相关会计法律制度的规范条例执行。总体来讲,权威性和公正性不够,导致监管执行的力度较弱。

2.2 内部监管机制薄弱

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多,但内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有些非营利组织会计账目不规范,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岗位职权不明确,并且缺乏相应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这就使得相关人员极有可能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进而引发一系列监管失控问题。

2.3 政府监管分散且效率低

我国政府部门均有权利依法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支出等经济状况,包括检查其会计凭证、账簿、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可靠,会计核算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规章的条款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分工并不是特别明确,包括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多个部门都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政府权责不清导致监管相对分散。

2.4 有效的社會监管缺位

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发挥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完善社会公众公益等许多和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但是社会公众在享受非营利组织提供便利和满足诉求的时候,自身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意识不强。虽然近几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请求公开非营利组织相关财务信息的事件增多,相关财务不透明导致的问题也得以披露,但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而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管的力度仍然不够,所以更多更大的监管漏洞没能及时修复。

3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机制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

为了让会计监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应当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监管法律体系,加快建立与《会计法》配套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一方面规范和约束会计活动,另一方面完善自身监管体系。从而构建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监管体系,在法律中明确会计监管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强化监管的手段与力度,加大对弄虚作假的惩处力度。

3.2 建立常态化及长效性的会计监管机制

会计监管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常态化,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通过日常监管、定期监管及其他监管相结合,时时鞭策非营利组织合理合法地进行业务活动和会计活动,使常态化的监管机制深入人心。

3.3 界定政府监管主体职权,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财政、审计、工商等多个部门应该界定各自监管的主体职权,理清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方向及思路,按照各个部门的核心监管内容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对以前出现交叉监管的内容,应重新划分监管范围,避免因职能重叠导致的“权力真空”及监管失效问题,合理配置资源,并能形成监管合力使非营利组织不至于疲于应对各项同类别的检查,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监管的效率。

3.4 强化社会监督力度,推广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非营利组织传统的社会监管主要是公众监管和媒体监管,而资财投资者、公众和媒体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度与监管力度都不够,获取的信息和资料也都有局限。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多种媒介,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将监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深入到每个资财投资者及公众等人的心中,达到人人参与,积极监管的社会监管状态。但是这种监管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常态化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建立长效的机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引入到社会监管机制中,能够及时发现非营利组织违规违法的会计活动,并予以改正或勒令整改,确保了会计信息的透明、真实、完整而有效,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监管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逐步推广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大大提升非营利组织各项业务活动的合理合规性,对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能起到助推作用。

3.5 提升内部人员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其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或资财投资者投资,所以其内部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投入资金是否能合理合规的使用,所以加强内部人员队伍建设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健康、良性运行有着关键的作用。同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学习金融会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管控公司财务会计信息。

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人员必须明确,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职业基本要求,所以财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并且在业务活动之余也要经常培训加强学习,努力获得中高级等更高层次的职业水平证书,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业务水平,促使组织内部的会计和会计监管规范化发展。同时,尤其要强化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各种政治理论课和社会实践学习,坚决抵制各种金钱诱惑,避免虚假信息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

参 考 文 献

[1] 王珩.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品,2011(3):307.

[2] 刘佳.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计,2012(5):170-171.

[3] 陈小利,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80-81.

[4] 陈瑶瑶,任高飞.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规制研究[J].科技信息,2007(28):73-74.

作者:刘珊珊 国继强

第三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研究

摘要: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和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既是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入手,结合商业银行多维度盈利分析案例,对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盈利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管理会计 多维度 盈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探索实践管理会计制度,并且已收到一些成效。其中,多维度盈利分析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体现之一,只有真正实现了精准的多维度盈利核算,进而深入分析各类客户、产品的真实盈利点,才能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一、商业银行多维度盈利分析案例

(一)EVA和RAROC的定义与公式

银行业两个风险调节后盈利评价的核心指标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资产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

1.EVA的定义与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又称经济利润,指从税后净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计算公式如下:

EVA=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

其中:FTP税后利润=资产业务FTP利润+负债业务FTP利润+中间业务净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其他营业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呆账准备金

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占用额×经济资本成本率

经济资本占用额=风险资产经济资本占用额+资本性经济资本占用额,其中:

风险资产经济资本占用额=∑(单项业务资产日均余额×该项业务经济资本分配系数)

资本性经济资本占用额=∑(资本性资产×该项业务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资本性资产的计量包括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余额、固定资产清理余额、无形资产余额和长期待摊费用余额等。

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表内外风险资产权重×目标资本充足率

2.RAROC的定义与公式

风险资产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是国内外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计算公式如下:

RAROC=(FTP税后利润-经济资本成本)/经济资本占用额

该核心指标不仅可以作为机构的评价指标,同时通过经济资本的配置管理,可以进一步作为客户、行业、产品等的评价指标,展现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体系。

(二)从机构、客户、行业、产品实例分析

1.机构层面实例分析

表1是某商业银行A支行和B支行的经营业绩情况。

如表1所示:从账面利润角度分析,A支行的账面利润小于B支行的账面利润,主要是A支行的利息净收入小于B支行的利息净收入,说明A支行的贷款规模小于B支行的贷款规模。从管理会计盈利角度分析,A支行盈利指标优于B支行,主要是B支行超额完成信贷规模,通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扩大了贷款的FTP利差,但该行新增关注类贷款2亿元,损失类贷款500万元,导致其呆账准备金增加,同时,B支行的营运成本占用较大,导致B支行的EVA低于账面利润;A支行贷款规模小于B支行,但是B支行提高贷款利率水平30BP,扩大了FTP利差,同时,该行投放的非标业务卖出后实现收入200万元,且无资本消耗,加之该支行资产质量良好,运营成本较低,因此,A支行的RAROC优于B支行。

2.客户层面实例分析

某商业银行对公客户,A客户和B客户在2015年1季度的业务开展规模和盈利情况(见表2)。

假设:该商业银行的一年期单位整存整取利率为2.2%,一年期单位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8%;FTP存款利差0.5%,FTP贷款利差1%;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为:单位贷款12.5%,银行承兑汇票贴现3%,信用证2.5%;经济资本成本率10%。

从账面损益情况来看,B客户的收益是A客户的6.39倍。从客户绩效损益角度看,A客户的RAROC为8.78%,明显优于B客户。因此,A客户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客户存款资源,做好了贷款、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风险资产缓释工作,而B客户仅利用传统贷款资源作为企业的唯一融资手段,对于客户来说经济成本较高,对银行来说,资本消耗较大。

(三)行业维度盈利分析

表3是某商业银行行业盈利情况。

假设:经济资本成本率10%

从账面利润的角度看,房地产业的利润最高,主要是该行业的贷款利率最高,从管理会计盈利角度看,从高到底是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主要是房地产为限制类行业,FTP利差最高,RAROC为6.31%。

(四)产品维度盈利分析

表4是某商业银行最近成交的三笔业务情况。

假设:经济资本成本率10%

从账面收益角度,公司流动性贷款收益最高;而从RAROC角度评价,从高到低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公司流动性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分别达到25.67%,10.04%,8.4%,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经济资本占用较低;从EVA的角度来讲,公司流动性贷款最优,但EVA在评价过程中未能考虑时间因素的缺点,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一年内连续办理两次的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应为最优。

二、多维度盈利分析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案例分析来看,从管理会计角度对机构、客户、行业和产品测算更为科学,传统的账面利润仅能反映利润的绝对值,却不能反映单位风险资产占用情况下的整体效益和效率情况,而管理会计就做到了。商业银行就是通过管理会计中的盈利分析运用实现自身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实现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的完成。但随着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下多维度盈利分析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数据不完备

完整、准确、真实、集中的业务数据是银行进行决策的基础,也是关系到构建银行管理会计多角度盈利分析的关键。商业银行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按管理会计的要求进行整理、加工这些数据,并保证这些数据本身的真实、完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组织架构尚不适应管理会计的需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构架在很大程度上沿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体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主要仍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制约的特征不明显;横向上,对部门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部门与部门之间责任往往难以分清,如果按照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责任中心职责不清楚,产品和客户数据难以获得,给管理会计实施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三)多维度盈利分析的精细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维度盈利分析只是管理会计建设下应用之一,虽然商业银行搭建了多维度盈利评价的框架,但是距离精细化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多维度成本计量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分摊模式进行摊销,就会影响多维度盈利分析的准确性。

(四)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不合理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经济资本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历史数据还缺乏充分的积累,不能直接使用高级的、敏感性较强的风险度量模型准确计算经济资本,只能采用相对简单的“系数法”对经济资本进行计量。同时“系数法”中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确定不合理,对系数的确定存在粗线条的判断。比如:经济资本系数忽视区域差异,从上至下都是一个标准。使得计量得到的经济资本不能充分反映非预期损失和集中度风险。

三、优化多维度盈利分析的措施

(一)构建完备的数据仓库

完备的数据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分析维度数据。一笔业务发生时首先要明确每一个维度的基本信息,比如:机构、客户、产品、行业、销售人员等相关信息。

二是传统账户层级数据。银行核算体系一般以账户为基本单位,基于账户层级,能够准确地统计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中间业务收入、利息收支等信息。

三是FTP账户的数据。对于具体业务,需要掌握其具体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情况,并可据此计算出相应的利差收入乃至利润等信息,最终形成盈利分析评价指标RAROC。

(二)改革组织架构

目前商业银行大部分实行的总、分、支的组织构架,只能够提供机构核算的数据信息,很难按照业务、产品实施精细化管理。西方商业银行大都实行事业部制的组织架构,将全行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能够为银行分析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利润贡献提供详细的数据报告。因此,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结合起来,使银行的经营管理向专业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三)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多维度盈利分析是管理会计的应用之一,只有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才能实现多维度盈利分析的精细化,才能为银行内部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和支持。构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就是根据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构建产品、客户、行业、业务条线、机构等分析对象的价值中心,通过全成本分摊、FTP等等管理会计工具计算各价值中心的盈利贡献,从而提供选择支持。

(四)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改进

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数据等方面不足以采用高级计量方法的情况下,对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进行改进,细化经济资本配置系数,设立多维度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尽可能改善经济资本计量的进度和敏感度,实现经济资本的资源配置引导功能。改进的经济资本风险系数标准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业务、不同客户以及银行的政策导向对银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的影响。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深层次的变革和严峻的挑战。管理会计在银行中的作用日渐凸显,随着管理会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多维度盈利分析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国强.管理会计也时尚——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邵帆.ZG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赵南,徐志新.商业银行多维盈利分析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金融,2014(3).

(作者单位:德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

作者:陈晓媛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供电企业盈利的影响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固定资产、资产减值、存货与研究开发费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政府补助、长期股权投资这几个方面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供电企业盈利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供电企业

一、固定资产

首先,重新界定了固定资产。新准则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取消了旧准则中单位价值较高的条件,这种做法,将使固定资产的范围扩大。如供电企业对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的设备定期更换备品备件和维修等支出通常确认为存货,但在新准则中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在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应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而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其次,新准则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调整原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这是一个新的变化,对于供电企业来讲,目前大部分在建工程要求当年开工、当年完工,但当年完成竣工决算的难度非常大,大部分年底按照批复的概、预算金额估价入账并计提折旧,次年正式竣工决算入账的金额一般小于估价金额。现行制度采用追溯调整法,将调减折旧,增加当期利润,新准则将其视同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再调整已提折旧额,不影响当期损益。

二、资产减值

新会计准则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能转回,这样使得企业对提取减值准备更加慎重。首先,以往靠提取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利润进行隐藏,此行为将被禁止,从而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情况;其次,如果企业按照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当资产的价值回升时,因资产减值不能转回,将使利润偏低。

三、存货与研究开发费用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替代以前的“后进先出”,并且还采用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新会计准则使得储备较多存货的企业来讲,如果价格下跌,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随之企业的利润将减少;但是对于价格上升,企业成本下降,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由于存货基本上是维护正常生产所需的备品、备件及管理用低值易耗品,储备少而周转快,因此,供电企业将不受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的影响。

新准则允许上市公司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资本化,在以后期间摊销或进行减值测试,这样增加了企业的当期利润。当然,由于实际操作中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区分存在一定的难度,投资者也需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注意甄别其中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这一变化将增加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而减少管理费用,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大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

由于在供电企业中,存货和研究开发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小,虽然存货和研究开发费用的改变可能影响企业的利润,但是影响力很小。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

一是新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原会计准则对于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的,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而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利息资本化的范围,对于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计算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厂网分开后,电网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用电,合理改善电网架构,基建投资规模大,项目多。

二是新准则改变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对于利息费用资本化,在原借款费用准则中应与资产支出相挂钩;在新准则中,分为两种情况:专门借款利息支出不再与资产支出相挂钩,只要资产支出和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并且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当期产生的借款利息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全部予以资本化;购建固定资产占用了一般借款,则资本化的利息费用与资产支出相挂钩。这种计算方法的改变,将使利息资本化金额增加,减少当期财务费用,增加当期利润。

五、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新增加的具体准则,原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涉及到相关的规定。新准则中不包括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的资本。供电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一般包括返还的农网还贷基金、返还的增值税、三峡电网建设基金、所得税退税等资金。在原会计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计入损益和计入资本公积;新准则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政府补助一律计入损益,只不过与收益相关,且已发生的事项,当月记录,记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以后发生的,计入以后期间的损益。由于按照原会计制度,将部分政府补助计入资本公积,而新准则将全部计入损益,因此,执行新准则将使企业收益增加,利润增加。

六、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但是以后不再对股权投资差额进行摊销;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将其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当期利润。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供电企业盈利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客观价值和盈利能力的增加或减少的影响不大。通过以上的分析,便于更好地了解、理解和掌握新企业會计准则, 在准则的规范下进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喜军: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 (12)

[2] 刘玉英: 试述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 2008, (04)

作者:杜文新

第五篇:管理会计与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创新

作者简介:吴全忠(1974— ),男,汉族,山东菏泽人。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达90%以上,为社会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变化加快,成本上升、用工短缺、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等给中小企业生存造成极大压力,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在盈利模式上进行创新;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运用管理会计思维和工具去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并就管理会计在引导、推动中小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做出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盈利模式;创新

近年来,人力成本增加、供需结构调整、环保政策趋严、消费者对品质需求提升、同业竞争激烈、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迫使企业审视自己的盈利模式,发现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创新有很多内容,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管理会计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及价值链的分析,向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价值。

一、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盈利模式中的内容

(一)品牌盈利,提高企业长期盈利能力

品牌盈利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是对消费者质量和信誉的承诺,企业可以为产品制定相对高的价格。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自身品牌,靠OEM或ODM赚取加工费,或者在运营过程中对没有品牌意识,在批发或零售环节赚取差价;企业要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上多分“一杯羹”,一定要重视品牌的建设,通过品牌定位、品牌差异化梳理自身品牌,通过资本运作、渠道渗透、强强联手等方式提升品牌价值。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持续的投入,因此,在资源配置上,公司需要主动的向品牌建设进行倾斜。

(二)改变收入结构,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随着同业竞争加剧,通过专业化经营、创造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以形成多样盈利模式越來越重要。在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中,多数采用代理、分销或直营一个或多个渠道销售,部分企业近年来新增电商渠道,通过自建或外包电商团队进行运营。由于各渠道利益诉求不同,渠道间是独立或竞争关系,在整个渠道上浪费很多资源。企业通过建立全渠道和多店商城信息系统,整合私域流量与公域流量,打通线上与线下商品渠道,辅以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在“商品通、会员通、渠道通”的新零售模式,整合了整个渠道资源,共享库存和会员信息,增加渠道收入,加快商品流通,降低渠道库存成本,实现整个渠道利益最大化。

在网络时代下,调整收入结构的方式方法比较多,比如,以微商城的形式在市场空白区域拓展销售渠道,即节约了渠道成本,又增加了销售;又如,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通过跨业联盟方式共享受客户,跨行业合作带来总体销售提升。

综合以上营销体系的活动,管理会计在测算收入的同时需要衡量各项成本投入,比较重要的是设置各利益相关方的分配机制,结合自身企业资源从战略角度进行权衡,既要考虑短期的投入,又要把握长期的收益。

(三)会员服务助力企业价值成长

对零售型中小企业而言,私域流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CRM管理与维护决定了企业的收入大部分来源,企业通过客户购买记录和其他特征做好客户分析形成客户画像,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另外,基于20%的客户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这一原理,企业通过CRM系统与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企业的长期盈利创造条件。

(四)速度领先创造超额利润

速度领先模式是通过保持比竞争对手和行业平均水平更快的速度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而建立起来的盈利模式,以获得超额利润。ZARA从设计理念到成品仅需10天,更是靠设计、协作生产、物流三项“产销研”协同的快速补货模式,取得了优异的业绩。

零售行业竞争激烈,传统零售生存压力大,电商零售渐趋理智,直播零售风口又起,什么样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是个天大的难题,又如何从市场端倪中发现“爆款”且能快速反应,迎合消费者需求,这是零售行业生存发展之道。

对批发型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同样是个难题,需要转变供货模式,从大批量订货模式转向预售模式、小批量订货、大批量补货模式,提高公司与客户赢利能力,大幅降低公司库存。

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审视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内外整合,去繁化简,对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以获取超额利润。

(五)价值链分析,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有些中小企业中,从研发、技术、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等涉及较多的管理运营环节,毕竟企业资源与运营能力有限,所以企业不可能在每个环节上的运营管理都是优等生。运用价值链分析,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通过价值链分拆、修补、挤压或整合等模式,重新整合价值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近年来,在东部企业,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上升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对于研发设计和销售能力擅长的企业,往往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时,可以把生产环节通过外包给中西部工厂,或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在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设厂。一是可以公司资源集中在研发、销售上,二是可以通过外包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在与外协工厂合作时,在保护品牌的前提下,产品可由外协工厂直接供应客户,缩短物流周期,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全球经济与数字经济时代,与供应商、外协厂、客户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应该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关系,大家都是产品价值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六)战略成本管控,提升企业价值

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从经济管理与财务控制阶段进行价值链与战略控制阶段,管理会计已不再是靠制度和标准审核成本开支的时代。管理会计应该从企业战略高度审视公司成本费用,运用作业成本法等工具,分析成本动因,提出建设性建议。

统计数据表明:产品的设计开发成本虽然仅占总成本的10%~15%,但决定了总成本的70%至80%。这是管理会计关注的重心,如何与研发、技术等部门协同,从源头上对总成本进行控制。

又如在服装生产企业,管理会计发现,每季面料库存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采购、技术、裁剪、换片等环节都各加了一定的损耗,没有考虑面料成分及订单量的大小,且在生产完工时没有及时将预留面料退仓,商品部掌握不了剩余面料库存情况,导致每个季节面料库存高企,浪费严重。在管理会计的协调下,公司根据面料成分、订单大小重新拟定了面料损耗标准,优化了多余面料退库流程,从源头上控制了面料成本。

(七)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核算成本

企业通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打通研发、技术、生产、经营等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效益,而且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核算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信息质量。

(八)绩效管理,助力企业目标实现

绩效管理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判的管理活动,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通过创新指标的设定、引导、推动创新思维,促进企业盈利模式创新;通过虚拟股权制、全员营销、店长合作制、阿米巴等模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助力公司实现目标。

二、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盈利模式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

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的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易模仿,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且产品质量和结构已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品质,优化销售渠道,以品牌建设为推动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二)有助于中小企业做强、做专、做精

数字化经济与智能化生产技术时代,部化优秀的中上企业专注于特定技术,持续创新,深耕一个行业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或者拓展技术应用,跨行业开发多种产品;部分企业专注于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整合产品价值链,超越竞争。

(三)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成本领先是企业竞争战略之一,成本降低可以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同时在产品定价上占有优势地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战略成本分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缓慢

管理会计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不足,针对適合我国国情的研究较少。现阶段国内企业管理会计岗位不足10%。财政部在2016年6月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2017年9月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两份文件后,管理会计在国内得到一定发展,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等国家级会计高校的推动下,管理会计在部分在大型企业集团、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得到重视和发展,将管理会计理论运用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并取得良好效益,但中小企业在管理会计方面则处于起步阶段。

另外,国家还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职格考评体系中,目前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颁发的管理会计师职格还没有得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认证,各地政府也没有将管理会计师列入当地人才库,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

2.管理层缺少对管理会计的系统认识

目前在我国对管理会计功能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司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缺乏系统性的认识,特别在中小企业中,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更是薄弱。部分管理层认为,会计的职能就是算账和报账,对会计人员参与业务数据的分析感觉不可思议,同时,又将全面预算认为全部是会计的事。

3.管理会计人才足

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较多,出纳往往是由家族内比较信任的人来担任,甚至不设专职会计人员。还有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认识不足,不参与业务,不熟悉业务,仍停留在核算和财务报表阶段,不能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结合起来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分析,不能用管理会计思维和工具对企业主要营运环节、发展阶段提出建议,没有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价值,思维观念局限在财务会计概念中,缺乏主动学习精神。随着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发展,标准化的财务会计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向管理会计转型。

4.管理会计技能需要提升

在当前动态环境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融合越来越深,并结合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将战略管理、价值链分析等工具进行整合,形成管理会计体系知识框架,内容体系比较丰富和庞杂,因此,管理会计对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要求比较高,目前大多数会计人员还不具体这个技能。

(二)解决对策

1.创造发展管理会计的大环境

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宣传,建立国家级的管理会计师认证体系,引导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按行业、区域、企业规模等组织成立分会,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举办以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学习、经验分享等形式的研讨会,提升管理会计应用的带动效应。

2.提高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知

管理层要加强学习,要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价值中的作用和地位。企业家协会或行业协会在组织企业交流时可以安排一些管理会计理论讲座,也可以组织企业家到管理会计运用较好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管理会计也要加强与管理层的沟通和互动,针对企业中具体的问题提出专业管理会计分析报告或决策建议,使管理层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价值。

3.发展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会计人员首先要自身转变观念和理念,积极向管理会计转型,要深入到业务层面,了解业务、熟悉业务、参与业务,将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到企业管理各个重要环节,加强财管理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支持,提高使企业更好的管理和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财务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开阔视野,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向价值创造型方向转变。

4.提升管理会计技能

管理会计理论由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框架和工具,还要学习统计学、经济学、信息系统等其他管理科学,同时,还要提升沟通技能和技巧。管理会计的技能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先决条件,管理会计在战略指引下,以预算管理为依据,进行成本管控的同时,与业务高度融合、深度融合,一起做营运管理,同时做好融资管理,最后在遵循PDCA循环,做闭环管理,最后要做绩效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在国家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加强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政策下,中小企业要利用自身规模小、转型快的特点敢于创新、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进行盈利模式创新。在盈利模式创新中,管理层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人员要主动学习,稳步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助力企业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晓红.管理会计在战略管理是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0(18):197.

[2]上官莉莉.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管战略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276.

[3]王志刚.刘艳红.企业价值的创造型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4(01):204.

[4]张薇.企业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05):191-192.

[5]王军.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0(14):246-247.

作者:吴全忠

上一篇:法律专业本科论文下一篇:法律专业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