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明家庭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的文明家庭(通用9篇)

的文明家庭 篇1

文明和谐家庭事迹:和谐家庭 文明风范

xx,女,生于1972年,高中文化,中共党员,2007年至今担任xx区xx镇xx村计划生育信息员和村文书,对事业虔诚执著,恪尽职守,付出辛苦,倾注心血,用超乎常人的坚/韧,铸就无私奉献的丰碑。在家庭生活中她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之情,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真谛,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绿色环保家庭。

遵纪守法 明礼诚信

xx全家人能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俭持家,是该家庭的传统美德,也是邻里和社会公认的优良品质,夫妇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倡导婚育新风,2003年领取“独身子女光荣证”,用少生快富的成功经验启迪乡邻,用无私奉献感染民众。他的家庭5口人,父母、夫妻、小孩和睦相处,幸福美满,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2008年以来先后被区镇授予“计划生育模范光荣户”、“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和谐家庭”等荣誉称号。

爱岗敬业、积极奉献

她在职这些年,兢兢业业,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恳恳,又坚持原则,出色地配合了村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全村600多户的情况,她掌握的清清楚楚,计划生育的底子,她能一口清,各种统计报表,她认真调查核实统计,报表及时准确,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2008年以来先后4次被xx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在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xx和丈夫1996年结婚,家庭成员有公公、婆婆、姐姐、弟弟,1997年儿子出生后,家中共有7口人,俗话说“人多事多”,但她们家庭成员间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尤其她们夫妻俩从不为琐碎小事计较得失,有意见分歧时能够及时沟通,理智解决各种问题,家庭一直很和睦。直到2004年丈夫的弟弟结婚后,她们才从大家庭中分出来单独生活,虽然分家了,但不论谁家有事情,都会主动相互照应。逢年过节她都主动组织全家人聚会,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令村里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左邻右舍谁家过红白喜事总少不了她帮忙,谁家闹纠纷,他就是“110”,左邻右舍都夸赞她是个好媳妇。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

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爱幼。车上,经常给老人或病人让座;街上或公园内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并经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xx姐妹四个都是女孩,她家离娘家较近,有空就回家家看看,做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如遇双方父母身体稍有不适,她就及时带他们到医院治疗,送吃送喝,精心护理,老人感动地说:“有这样的好儿女是我们的福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生儿生女一样好,发家致富是关键。

重视学习、提升素质

的文明家庭 篇2

从大文化的视角来分析, 建筑文化至少包括了三大内涵:一是包括了建筑科学技术在内的物态文化;二是建筑规范类的制度文化;三是建筑的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是:建筑的精神文化决定建筑的制度文化, 建筑的制度文化决定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由建筑思想文化指导下建设起来的建筑物, 就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而影响、制约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形成一种与环境相一致的社区或家庭文明。因此, 建筑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载体, 也是精神文明的载体, 它既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体现,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而当它作为物质与精神合一的存在物时, 它还会对现实中人的精神、情感、行为形成一定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当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建筑, 作为建筑材料的集合体, 它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作为建筑思想与艺术的载体, 它又是精神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建筑物无疑属于整个大环境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判断, 当我们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时, 自然也就包含了这样的潜在含义:人的问题, 往往也包括环境的问题;当我们说要营建一个好的环境来影响人、教育人时, 这之中当然应包括建筑环境。

当前, 我国社会在整体上已超越了温饱型, 正由小康型社会向全面小康型社会推进, 当人们温饱所需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而达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时, 建筑作为某种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象征, 就成了理所当然。这正如人们在未得温饱时, 衣物主要功能在于保暖与遮羞, 而在基本物质条件得以满足后, 服饰同时要求展示美与个性的功能一样。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 建筑的完整内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它不仅有经济建设意义, 而且有精神文化建设意义, 不仅有科学技术意义, 同时也有思想教育意义;

它不仅仅只有G D P含量, 同时也应有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文化含量;

它不应仅仅只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生理需要, 同时还应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

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特色, 不应只从这个城市、社区与学校的地域地貌、文字、媒介、风俗等方面表现出来, 同时也应从这个城市、社区与学校的建筑表现出来。

二、不良建筑对社区文明、家庭文明的负面影响

不良的城市建筑布局、非人性化的社区建设、住宅的非人伦化设计, 对城市的社区文明建设和家庭伦理建设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1. 不良的城市布局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现代建筑科学与犯罪学的研究证明, 都市特定的建筑环境元素, 会影响犯罪率。早在上世纪60及70年代, 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建筑学者们与犯罪行为学者们讨论。Jeffery在1971年也直接提出《经由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发生 (CPTED) 》的概念, 1973年英国建筑学家Newman发表了《Defensible Space防御性空间》。自此其相关概念便陆续被研究讨论。1998年, 句法公司受哥斯尼尔斯市委托, 研究建筑空间布局与人易受犯罪攻击可能性之间的关系。这个项目进行为期3年的研究, 被认为是南半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犯罪研究。其成果认为, 狭窄隐蔽的街道, 视线不及、光线阴暗的小巷, 是城市建筑空间中最易引诱犯罪的环境。

狭窄隐蔽的街道, 视线不及、光线阴暗的小巷是城市建筑空间中最易引诱犯罪的环境

Jeffery在《经由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发生 (C P T E D) 》中提出所谓“高犯罪空间”的概念, 从调研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约有95%的犯罪案件是发生在七楼以上及规模1000人以上的社区;越多户数共用一个门厅、楼梯、电梯的集合住宅的犯罪率越高;中央走廊因有视觉死角, 故其犯罪率较高;而单边走廊较易被户外看到, 具监视效果, 可吓阻犯罪发生;有视觉死角的空间, 例如阴暗密集的灌木丛, 杂乱且视觉不能穿透或距离较远的公园, 狭小窄长的空间, 因为监视效果较差, 使得犯罪较易发生;相同型式的建筑, 空间自明性低的环境。

国内不少学者也对建筑空间与犯罪防控做出了积极研究。认为, 尽管犯罪行为的产生源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生理等诸多原因, 但建筑空间对犯罪的影响却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学者认为“合理的建筑物空间设计是创造可防控空间的有效手段, 是消除建筑空间盲区的有力措施, 也是实施城市犯罪空间防控的重要途径。”“而‘创造一个安全的、可防控犯罪的城市空间’的研究, 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也有学者认为, 防控犯罪应“从环境预防入手, ……要科学规划安全系数高的物理环境;……限制犯罪机会的环境条件。”

上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 建筑是城市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文化宣传应将建筑环境因素纳入总体的思考与建设的范畴之中, 忽略建筑的精神与社会文化意义, 其结果不仅对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不利, 而且, 会诱发犯罪率的升高。当人们在大力得倡城市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建设时, 不良城市建筑的负面影响是不应忽略的。

2. 社区人际关系冷漠与非人情化社区设计

有人将我国现代都市的人际关系形容为:“繁华掩盖不了冰冷的人际关系, 钢筋混凝土坚硬了心灵深处的冷漠防线。冷漠必然诞生虚伪, 虚伪是冷漠的化妆品。”但是, 在分析讨论导致我国现代城市及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时, 人们或者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或者是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或者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的;或者是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的;……而往往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本应十分重视的可视的物质环境。

要在社区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 解决人际关系冷漠的问题, 必须从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角度, 建立起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个物质载体——符合人们风俗和当地文化生态的社区建筑环境与园林空间环境:社区广场、社区会所、社区休闲场馆、社区花园等等。考察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建设, 最初的住宅社区建设缺乏经验, 因此, 基本是没有提供社区居民相处空间环境, 后来的新社区越来越吸取了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 有了设施良好的社区人际交往场地, 但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有限的公共场所被停车场侵占、被商业经营侵占;或者这些公共场所在建筑空间设计上与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有隔阂, 不符合所在地的文化环境, 从而使人们不习惯使用, 使这些场所形同聋子的耳朵——只能作为摆设。最终导致了当今许多城市社区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虽同住一个社区, 却是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邻里之间视同陌路人。

缺乏符合人们风俗和当地文化生态的社区建筑环境是导致社区人际关系冷漠的重要原因

因此, 构建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仅从伦理建构、社区管理、社区党建和社区社会文化的建设是不够的, 还必须以构建社区居民和谐相处的物质载体为基础——建设起符合社区居民传统生活习俗与心理文化相适应的社区公共场所。

3. 家庭伦理的缺失与住宅的非人伦化设计

历史上, “中国人是把建筑的功用首先理解为协调天道与人伦的关系的, 把建筑视为建立合理世界秩序的工具的, 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核心, 是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关键”。这当然也应是认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得以长期传承的重要方面。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来认识问题, 建筑思想、建筑文化要决定建筑物的空间形态, 但作为已经形成了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一部分的建筑物又必然会强化、巩固这种建筑的思想文化本身。这种强化思想文化的建筑物, 不仅仅通过它的形态、色彩、功能来发生作用, 同时也会居住其间的人的日常活动来发生作用。

例如, 当中国古人按照遵礼守法、尊卑有序的伦理的建筑伦理人文思想来建造了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的时候, 四合院特殊的空间布局自然也会强化居住其间的家庭成员的传统家庭伦理思想。四合院是封闭式住宅。四合院内一大家人按北尊南卑、东尊西卑、中尊侧卑伦理秩序, 各归其位地居住其间, 这种封闭式的建筑, 使生活其间的中国家庭成员可以安安静静、和和美美、少受干扰地有序生活。院内的房子既各自独立, 又相互联系 (以围廊将整个建筑连接起来) , 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高大宽敞的北房, 冬暖夏凉, 由长辈居住, 长辈一旦有什么不适, 哪怕刮风、下雨、下雪, 儿孙们也可以沿着游廊到正房去问安。这种长为尊的空间布局自然就强化了孝的家庭伦理;东厢房由儿子们居住, 西厢房由女儿们居住, 南房由下人们居住。按中国东尊西卑, 北尊南卑的空间布局, 传统伦理中的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 自然在这种房屋布局中得到强化。所以, 作为传统民居的四合院不仅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建筑思想, 同时也强化了居住其间的中国人的家庭伦理道德——使尊卑有序, 父慈子孝的传统道德, 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得到强化与延续。

按照尊卑有序的建筑伦理思想建设起来的四合院, 有利于传统孝德的传承。

今天, 迅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给人们带来的是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长, 住房条件日益改善, “北京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年增3倍”, 由“1978年, 北京城镇人均住房居住面积只有4.55平方米, 增加到20.75平方米”。重庆人均居住面积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人均27.31平方米, 比改革开放初期扩大了5倍多”。但迅速扩大的住房面积, 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外, 似乎并未给人们的精神需求带来某种满足, 无论是两室一厅还是三室两厅, 四室两厅, 甚至是所谓独立式别墅, 市民们无法从中看到我们新时代所提倡的精神内涵本应在住宅建筑中物化形式。住宅设计中没有家庭生活中本应存在的长幼有分、亲疏有别的空间秩序, 家庭伦理的有序运行就失去了物质载体, 其孝德的继承与发扬光大, 自然就成了难以维系的美好愿望。所以, 在谈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同孝德日益式微的时候, 仅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 还必须从建筑伦理学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住宅建筑这种缺少人伦精神的现象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建筑思想还未实现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建设转型。建筑师和住房建造者所想的, 主要是如何扩大人们的居住面积, 将建筑视为满足人的活动的物质财富对象物, 而未将其视为满足人们民族心理的、家庭伦理的、传统审美的和文化品味的对象物。

第二、从住宅建筑与人的关系来认识问题, 它反映出今天的中国人仅仅把住宅建筑当作了物质文明来建设, 当成了G D P的内容来发展, 而未将其视为一种精神文明的内容来做。原因在于, 我们的住宅建设者没有认识到住宅建筑在反映G D P的同时, 还表现着人自身, 这种表现不是人构筑建筑的目的, 而是建筑物既成之后, 以其形象反过来表现人自身。这正如今天我们可以从古希腊人留下的建筑去认识古希腊人、从古代中国建筑去认识古代中国人一样;今天, 我们可以从当代西方的建筑认识当代西方人, 从当代中国的建筑来认识分析当代中国人。而当我们从今天的住宅建筑来认识国人的时候, 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 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三、建立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建筑文化势在必行

审视人类历史上不同类型的社会, 都有其反映其时代主流的精神文化内容, 这些精神文化又总是强烈地反映在当时的建筑文化之中, 并由此都赋予了当时建筑以特定的内容与形式:古希腊奴隶社会时期是“神人同性、同形”的神体 (人体) 崇拜,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就是古希腊神庙建筑柱式的人形化处置;欧洲封建社会时期, 是基督教文明时代——也被称之为“神本”时代,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就是教堂的宗教尺度处置, 其经典建筑有罗马的圣皮埃尔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将封建时期充满天堂幻想的“神本”, 追求转化为世俗社会的“以资为本”、“以物为本”, 反映在建筑文化上, 更多地体现的是金钱与物质利益获取……所以, 建筑总是包含了特定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的。而这种带有其特定时代精神文化内涵的建筑, 又从环境的角度强化了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 使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物化为建筑形式, 并以此去影响或主导了人们的意识。很难想象, 没有帕特农神庙、雅典娜神庙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希腊雕像, 今天的人能会更清楚地了解古希腊“人神同形”, “人神同性”的思想文化特征;同样, 那些气势恢弘、高大神圣的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教堂, 又使我们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有了亲临其境般的感受。很难想象, 基督教信仰可以在没有教堂的环境下得到传播, 赢得教徒虔诚的信仰, 与此同理, 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世界上所有宗教信仰之类精神文化, 能在没有相应的建筑物化环境下得到效果明显的传播。而以资为本、物欲横流的社会, 总是会让人们从灯红酒绿、穷奢极欲的城市街道与建筑中找到最深切的心理与生理的切身感受的。

人们兴建了建筑时, 建筑也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塑造着人们的审美意识与性情修养。因此, 对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而言, 建筑决非砖、石、钢材之类的一般物质, 而是熔铸着思想、灵魂和科技的载体, 它由人建造, 同时作为物质和精神环境的构成部分, 也会塑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 建筑的美化优化, 也是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构成部分。

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 决定了不同时代的建筑文化和建筑思想, 不同的建设文化与建筑思想, 将决定这个时代建筑的内容与形式。然而, 在举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进程中, 人们不难发现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当我们在大力倡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时, 这种精神文化却几乎未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产生什么影响!我们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的法治法规, 有党和政府倡导扶持的主流文学、艺术……, 独独缺少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今天中国的建筑文化中,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后解构主义、野兽派等等各类泊来品可谓应有尽有, 唯独所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筑文化。而在这些建筑文化与思想指导下的建筑无不显现出光怪陆离、绚丽多姿, 但你却不能从中发现其由这些各种流派建筑堆集起来的中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市精神和城市灵魂。在这种缺乏个性和特征的城市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 会有这个城市市民本应有的个性与特点吗?当人失去了特点与个性时, 还有创新性吗?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能不能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即:今天中国青少年的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不仅仅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 同时也与他们所生长的城乡建筑环境有关。

于是, 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前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是否存在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方面的问题?中国是否建立起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建筑文化?

结论是明确的, 在举国上下全力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 在建筑思想和建筑文化方面简单地奉行所谓“拿来主义”, 显而易见已不合时宜!如何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的和谐社会的建筑文化, 并在这种建筑文化与建筑思想指导下, 建设起和谐的建筑物质载体和环境, 进而影响和引导人们共同构建起和谐社会, 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藏晓玲《空间句法访谈》《城市建筑》2005年第7期。

[2]赵元鸿《永续都市发展及犯罪防止》http://home.educities.edu.tw/chao1974/urban/urban003.pdf

[3]王发曾《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犯罪防控效应》《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4]戎雪海《谈环境预防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犯罪防控》《公安学刊》2004年第1期

[5]唐翼《重建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08期。

[6]任凭《遵礼守法, 尊卑有序——中国建筑人文思想的道德伦理形态》《南方建筑》2002年02期第88-90页。

[7]新华网2008年11月07日09:09:28《北京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年增3倍》。

家庭环境是微型生态文明 篇3

建立一种新的家庭生态文明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就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这也许就是中脉探索“生态家”理念的启示和源头。

当然,现实的依据更加充分。无须多言,近年来,由于外部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已经普遍形成了一种共识,这就是对健康生活的无限向往,这种向往来自市场的“痛点”,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急切需求。在这种市场的驱动下,有关“环保”、“健康”、“养生”的产品遍地开花,购买力虽然强劲,但调查显示,单一的相关概念产品,虽能除尘,但却并不能真正解除人们对环境的担忧,因为我们尚未建立一种真正综合完整的健康“生态”。因此,创建生态家庭的理念随之诞生。

“生态家”的核心是: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每件物品都符合环保标准。具体来说,在居家生活中,不仅每个人都应接受生态文明理念的熏陶,还要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饮用纯净的水源,吃到营养健康的食物,拥有高质量的健康睡眠,也就是说,从一块地砖到居住的房子,从家用电器到衣食住行,都是健康环保可供全家安心使用的产品,这才是“完整的生态”,这才是新时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净化家庭微环境需要完整方案

4月2日,“梦想永不止步——2016中脉科技全球年会暨六周年辉煌盛典”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委员徐发波先生到场。他代表中国政协向中脉授予了“生态中国-生态家庭建设课题研究基地”牌匾,中脉成为中国政协“生态中国”委员课题调研组首家调研基地,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生态家庭的调研基地。徐发波委员说,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纲领,我国政府是第一个。中脉在三年前就把生态家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纲要,这在全国健康产业中也是第一个。这是中脉科技的一种远见。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为打造良好生态环境而谋划未来、布局发展。如何帮助国家改善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问题,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脉科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家”的理念,并推出相关系列化产品。从家庭微环境入手,解决家庭中的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让有消费能力的家庭先“生态”起来。这个方向大有可为!

家庭的文明作文400字 篇4

文明是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虽然它不会随意因为你的欲望展现力量,它也不会随意因为你的险境而出现,但是它一定会在一种地方展示它那无穷的力量——为他人“服务”。可现在能做到文明守纪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难道要做到 “文明” 二字真得就这么难吗?不,没有。要做到“文明” 二字,我们应该从保护环境卫生做起!

今天是星期六,我与妈妈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帮助打扫小区卫生的张大妈打扫卫生!我们找到张大妈,向他说明了情况。只见张大妈笑嘻嘻地说:“好呀,没问题。如果小区里的住户都像你们一样,那我们这个家园会更干净美丽!”说着,我们帮爷爷拿着工具,向马路走去。我们站在路边,扫着垃圾。我们将垃圾扫到一起,然后清理掉。虽然干净了许多,但依旧有一些无法清理的垃圾,不知妈妈从哪变出来两双手套和两个袋子。哦,我们要将垃圾拣进袋子里呀。说干就干,我和妈妈三两下戴上手套,弯下腰,一声不吭的干了起来。我们俩默契十足,不约而同地提着拣满的垃圾袋站了起来。相视而笑。我揉了揉妈妈的颈椎,问道:“疼吗?”之间妈妈笑笑:“疼什么疼?我的热情胜过一切!嘿嘿。”看着妈妈这个“老顽童”,我“哈哈”地笑出声来。这时,一个年轻的大哥哥从垃圾桶旁边经过,将香蕉皮顺其自然地扔在马路上 ,毫无顾忌的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哎,真是的,“吃了水果,脏了街道。”我一边想着,一边将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箱里,看了那个大哥哥一眼。夕阳西下,我与妈妈携手向家走去。

关于家庭文明建设的调研 篇5

一、基本情况和所取得的成绩

**县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辖10镇、2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991年**就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在活动中,**县针对农村的形势,创新工作主题,重点以致富星、科技星为龙头,采取抓发展为主,不放手其它的措施,这个措施全面加强了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提高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目前,全县农村创建家庭文明覆盖面达到100%,参评率达96%以上,十星级文明户达8.7%,抓出高标准示范村48个。十几年来,各级领导对我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原因是各级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具体采取措施狠抓了落实,才使这项工作得以展开,并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原因之二是不断深化、细化创建模式,赋予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新的内容,要想使这项工作常抓常新,必须发展不断创新内容,做到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一个一个突破。2015年县妇联围绕新常态下家庭文明素质的提升,把创建工作重点就定在以前从没涉及到的卫生星上,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以“绿色家庭”为突破,大力开展卫生星的创建工作,这些具体的措施促进了家庭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并不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城镇,我们把家庭文明建设同“学习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相结合,现已评出“绿色家庭”344户,“学习型家庭”321户,“五好文明家庭”2423户。

二、主要做法

一是狠抓宣传教育,坚持正面引导,提高群众的创建意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通过开表彰会、事迹报告会、公开栏、文艺节目等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大力宣传在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结合创建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我们本着“立足基层、依托家庭、社区为主、重在服务”的原则,以“知家情、解家难、助家困、帮家乐”为宗旨,共设立巾帼家政、便民、助困、环保、文教、维权、治安、助学等八项志愿者服务内容。逐渐组建和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并把“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与“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在乡镇、村、组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创建活动,而且在各乡镇、村、组依据各自实际,对在活动中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县妇联还利用农闲时节组织妇女学习一些实用技术,同时为了鼓励全县家庭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县妇联组织医疗人员到交通条件不方便的“十星级文明”村——四队村二队村为妇女做义务健康检查,并送去了各种实用技术书籍1000多册。这一活动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极大地调动了妇女参与各类活动的创建评选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妇女参与并争当各类文明家庭的热情,以致于组风、村风、民风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我们县妇联还通过下发《致全县家庭的倡议书》、《家庭绿色环保知识手册》,组织征文比赛和评选先进家庭等形式在全县开展了“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庭”为主题的活动。我们还以“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倡导乡村社会美德新风。各乡镇妇联组织了以农村家庭为重点,以美德教育为核心的“五无”家庭为目标,围绕“美德在农家”活动的六项主要内容,即“家家学,美德新风传农家”;家家议,点评农家身边事;家家做,同闯小康致富路;家家乐,展示农家新生活;家家美,营造绿色新环境家家评,争当家庭好成员。并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并将此项活动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相结合,广大农村家庭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县近七万人参加的“美德在农家”的创建活动中涌现出开山岛**、**夫妇、****、**镇**等一大批典型,对妇女们自觉提高发展自身、营造美好生活氛围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是强化管理,确保创建活动的质量。我们把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妇女干部考核目标。工作开展得不好,年终取消文明单位先进单位资格。在农村我们则实行分包制度即成员单位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做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严格评比,坚持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并将评比结果及时公开,安排专人负责书面材料归档,做到内容齐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每个对评出的家庭给予奖励。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家庭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所有从事其中的人把这项常规性的工作同当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里,我们就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文明家庭创建要同党员发挥作用相结合。在农村,要以农村党员作为创建活动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实行党员包户的形式,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所包家庭的文明创建活动,党员户本身自己要争创“十星”,还要按居住的远近把党员户投入到“十星”户的创建活动中去,并把每名党员的具体职责写入责任状。二是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要与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文明村镇建设是三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而文明家庭建设是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二者在内容上形式上有很多相同点,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应做到文明家庭建设与文明环境相结合共同创建,使文明家庭建设赋予新的内容。三是文明家庭建设要与开展健康有益活动相结合,让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参加活动调动热情,从而按照评比标准争星创星,如开展尊老敬老、爱国卫生、文化娱乐、读书竞赛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文明家庭创建。

2、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创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在各个乡镇、各个社区家庭文明建设开展得不平衡,主要原因是有的领导重视不够,实践中有些领导认为文明家庭创建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思想上不到位或经济上不支持,影响了群众争创的积极性,就会使这项工作出现死角死面。因此必须强调领导的职责,层层制订责任制,真正纳入目标考核管理之中。

四、今后文明家庭创建的任务

1、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家庭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家庭,作为人们生活、生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其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只有优化社会成员生活的最基本环境——家庭,才能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妇女在家庭环境的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教育家说过,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一般地说,做母亲的妇女是道德规范的指导者和主宰者,应充分肯定了妇女在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所以说,一定要从家庭文明抓起。家庭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发挥妇女作用。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妇女是妇联组织的主要工作对象。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家庭文明作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千家万户,增强工作责任感、自觉性,下决心把家庭文明建设抓出成效。

2、强化措施,确保家庭文明建设抓出成效。其一,要抓宣传教育,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针对当前家庭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家庭文明的社会地位,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家庭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致富步伐和文化建设,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中去是大有必要的。其二,抓典型带动,促进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发展。靠典型去带动,是搞好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各级妇联组织在以前开展的家庭文明建设各项实践中,已经涌现出大批家庭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情操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宣传典型的示范和激励效应。要深入挖掘,培养更多的先进典型,使人们从身边的典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要注意发挥妇女干部的率先带头作用。在妇联系统和广大妇女工作者中培养树立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的典型,为社会做模范、树表率。及时总结推广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探索工作新途径。其三抓活动载体,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搞好家庭文明建设,关键还是靠活动去推动,靠创评去吸引,以评促创。继续坚持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妇联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以深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继续在城乡广大群众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在乡村继续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要严格评选,本着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增强活动透明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要坚持按照标准。逐条衡量,宁少勿滥,确保评选出的典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带动力。同时,对评选出来的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扩大社会影响面。

3、抓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各级妇联要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抓紧时间安排部署,力争早日抓出实效。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家庭文明建设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相结合,同美德在农家活动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工作情况,确保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构筑文明家庭的模范先进事迹 篇6

一个家庭有了文明,就会充满甜蜜和幸福,夫妻恩爱,敬老爱幼,尽享天伦之乐。能有这样和谐美满的家庭,是靠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家人赛团结,赛贡献。

长白县十四道沟镇十四道沟村王占双的家庭就是这样的文明模范家庭,夫妇俩相濡以沫,艰苦创业,互敬互爱,奋发向上,尊老爱幼,热心公益,取得了家庭、事业的双丰收。

王占双夫妇都是农民,有种地的好技术,他们跟着党的政策走,凭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劲头,夫妇营造了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他们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王占元的父母年近70岁,身体欠佳,只要他爱人在家,她会主动去做一切家务事。婆媳关系和睦,亲如母女。在节假日,她会和年迈的公婆聊天、散步。对儿女他们言传身教,无论工作再忙,总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人说:“亲兄弟,仇妯娌。”这话并不正确。在这个家庭中,妯娌之间的关系就像亲姐妹似的。王占双的爱人是个女强人,自从出嫁以来,她努力工作,帮助小叔成家。和弟媳妇俩人相处和睦,二人亲如姐妹,有喜共乐,在困难面前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是村里人人都知晓的。在他们家庭里,生活温馨、和谐,每个成员都彼此尊重爱护,明白各自的责任和目标,做好自己的角色。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互助、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对王占双夫妇乐善好施,关爱社会的最好概括。他们知道邻居生病了,马上送药、送食物给他们,表示自己的爱心。

的文明家庭 篇7

中国高校正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其内涵建设也正从规模扩大到品质提高的过程中发展。高校在内涵建设过程中, 自觉肩负起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人才的主阵地作用。目前,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 高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途径缺乏针对性; 第二, 大学生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期望值高, 但配合力度欠缺;第三,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边缘化与生态教学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下面的措施。

1. 提升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大学教育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忽略了思想和观念的培育。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文明形式的教育, 尚未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高校只有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才能为这项教育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

2.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渗透作用

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内容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寻找到了稳定的载体, 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环节。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以下思想素质: 第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念。第二, 人与人关系的新理念。第三,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素质。

3. 挖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资源

在深入挖掘高校生态文明教学资源的探讨上,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资源上的特点是: 生态教学资源匮乏,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缺乏针对性。对于这样的特性, 本文提出几点对策:从理论教学资源的整合上, 做到以下几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利用公共基础课程的强制作用;实施多学科的渗透式教学; 充分借鉴并自主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

4. 建立稳定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

据调查显示, 我国只有15.94%的高校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生态理念。由此可见, 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相当匮乏, 缺乏一批德才兼备, 能够像大学生传授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的高校教师。教育革命的巨大进步, 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师资培训的力量。高校师资力量的加强,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加强生态文明教师队伍的师资培训。第二, 鼓励专业领域教师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第三, 完善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奖惩和激励机制。以上这些对策, 都需要高校给予生态文明师资培训高度的重视, 搭建好师资培训的平台, 夯实师资培训经费基础, 为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教育优秀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5. 构建持续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

校园生态文化即校园文化中的生态渗透, 校园文化是高校整体风貌的集中体现, 对于校园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熏陶作用。校园生态文化包括三个方面:校园实体环境生态化;校园精神氛围生态化;校园制度生态化。

二、推进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的潜化作用

我国古谚语有:“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启蒙作用不可估量,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对于大学生个人意识和行为的后期完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家庭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上应该做到下述两个方面。

1. 培养生态文明情感, 树立生态文明榜样

情感是人的一种态度体验, 与人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对其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接受的最初教育, 也是大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接受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因此, 家庭教育给予了大学生最多的情感体验, 对于生态文明教育来说, 父母需要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对子女进行适度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灌输。

2. 配合高校和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

家庭教育在配合高校和社会做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方面有重要作用。高校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上虽然优势明显, 但缺点是延续性差, 时间短, 不能长期跟踪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也存在着针对性差、网大面广点小的特点。因此, 高校和社会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上的缺陷, 可以由家庭生态文明教育来弥补, 恰恰家庭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专业性弱, 计划性不足的特点, 也能通过高校和社会生态文明教育进行弥补。

三、营造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综合性作用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 它具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比拟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和形象性。不仅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同时也要积极协调社会力量, 将分散的、自发的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正规, 这就需要社会舆论、政府力量、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等多方的综合支持。

1. 发挥社会舆论导向机制, 营造社会生态氛围

社会舆论的本质是社会公众对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事件所持有的态度。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受众特点, 社会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营造社会生态氛围:首先, 利用传统媒体的覆盖面广、可接受性强的特点, 在公益广告、电视访谈节目、纪录片等电视节目中植入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 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访谈节目中邀请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家与大家互动谈生态文明、在脱口秀节目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经典段落等; 其次, 利用新媒体, 如微博、微信等手机社交APP工具, 在青年一代活跃度高和受欢迎的特点, 在推送服务中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

2. 提升政府重视程度,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社会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且公益性极强的教育活动, 作为一种公共事务, 它所带来的利益可能不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 从长远来看, 社会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有益于全人类的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都有诸多裨益, 因此,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事业中, 政府需要发挥引导力量、中坚力量和保障力量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分提升了政府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程度,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府的职能作用, 才能从根本改善我国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3. 形成社会生态文明共识, 提供良好的公众环境支撑

道德行为通常发生在社会或团体背景之中, 背景则能够深刻地影响个人的道德决策。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行为养成这项事业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之中, 必然受到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影响, 那么, 形成积极健康、合理稳定的社会生态文明共识, 将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和行为养成提供长期的熏陶和滋养。

当前, 我国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现状不容乐观, 尚不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的生态文明共识, 我们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改善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消极的社会共识, 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形成积极的社会环境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晓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0.48.

的文明家庭 篇8

关于开展创建“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

活动的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创建“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活动的要求,我县结合计生工作实际,在全县开展创建“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宣传,大造声势

按省市创建活动有关要求,我们分别召开了不同层次的“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动员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公益广告等进行宣传,各乡镇又以村户为单位以发放明白纸、小册子、村广播站宣讲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以开展婚育文化进农家、健康服务进农家、法律政策进农家、科技致富进农家的“四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国家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先进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宣传计划生育典型人、典型事,宣传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宣传科技致富新方法等,把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政策、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知识等送到农户,千方百计为计生家庭落实奖励优惠政策,让他们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到慰籍,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

1作,促进农村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在全县形成浓厚的“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氛围。每乡镇确定10%的村,每村确定10%的计生家庭为文明户,2008和2009年全县创建率达到20%的创建标准。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创建活动中,我们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建设进程。为此,县计生局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开展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投入人力、财力对周窝村进行重点建设,按照市计生委标准要求,县计生局成立由局长贾根永同志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计生工作负责人要把“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今年的计生宣教工作重点,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认真抓了试点创建和规划落实。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在具体指导,抓好县级“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活动示范村的同时,还深入各乡镇进行指导、督查,及时掌握建设动态和进程,并对行动过程中出现的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进行了通报。同时,县人口计生局将把“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并根据情况实行奖励加分制。

三、强化举措,狠抓落实

县人口计生局采取“四项措施”全面做好全县“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一是加强调研督导。各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制定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将创建工作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密切结合。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参与创建活动。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县乡各级政府为创建“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政策保障。确保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免费技术服务、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等经费的落实。三是加强目标管理。对安排创建活动的村,明确目标和责任,确保了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有效开展。县定期调度各乡镇创建规划及工作开展进度情况。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对“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情况纳入全县年终考核,实行评估,对创建活动不达标的乡村,加大扣分权重。

蠡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2009年9月30日

附:婚育文明村、婚育文明家庭汇总表

的文明家庭 篇9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以提高公众满意度为要求,以改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努力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争创“服务发展文明科室”活动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保中心形象的重要载体。专门成立由主任为组长、各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服务发展文明股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具体标准和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要结合自身岗位特点,以创建活动开展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努力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有下列任何一种情况的取消其参评资格:科室成员中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法律惩治的;发生违规违法案件的;违反“禁酒令”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外生育的;有投诉举报或被媒体曝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的范围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围绕“六好”,发动和组织全体工作人员,结合全年各项业务工作,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活动之中。城乡居保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均应参加“做文明职工、创文明股室”活动。通过创建活动,改善办公环境,开展文明公务,严格工作纪律,增进同志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团结干事、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廉洁勤政、勇创一流的形象。

4、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活动主要内容及要求

(一)办公环境好(20分)

1、办公环境要求整洁、整齐、安静,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卫生及通风;(4分)

2、办公室内实行定置管理,室内文件材料摆放整齐,书报刊物摆放有序;(4分)

3、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上班前打扫好卫生责任区和办公室卫生。(4分)

4、爱护公物,节约用电用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和纸屑;(4分)

5、严格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安全、优美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4分)

(二)文明公务好(20分)

1、文明公务要求是:秉公办事、勤政高效、优质服务、热情待人;(4分)

2、执行公务,严格遵守各项廉洁自律规定;(4分)

3、实行首问责任制,做到语言文明,行为礼貌,严禁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4分)

4、对来农保中心办理(咨询)各种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做到热情接待,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4分)

5、不准衣冠不整上班,不准在办公场所干私活,不准大声喧哗。(4分)

(三)遵章守纪好(20分)

1、遵章守纪要求是:严格遵守法纪,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4分)

2、遵守规章制度,科室严格管理,服务机制健全,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优质服务基本制度。(3分)

3、遵守工作纪律,严格考勤,做到不缺勤、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请销假。(4分)

4、遵守会场纪律,准时参加各种会议并认真听会,不得无故早退,确实不能参加会议者,要按规定请假;(3分)

5、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参加集体学习,按照要求认真自学,完成学习任务;(3分)

6、遵守保密纪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按照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和处理文件材料。(3分)

(四)团结协作好(10分)

1、团结协作要求是:讲大局、讲团结、讲**,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建立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2分)

2、科、所之间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念,服从整体安排。(2分)

3、同志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2分)

4、部门之间、同志之间要做到工作上多沟通,思想上多交流,遇到问题从团结愿望出发来处理,坚决反对互相指责,搞小团体主义和自由主义。(2分)

5、互助互济,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2分)

(五)工作效率高(20分)

1、工作效率要求是:增强职业责任,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作时效,重视工作质量;(4分)

2、严格按照时效要求,保证质量完成本股室、乡所和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日常公务。(4分)

3、共同承担的任务或职责交叉的事情,相互之间不推诿,不扯皮,主动联系,积极配合,尽快完成;(3分)

4、建立督办制度,按要求完成上级指定的督办任务及局领导临时布置的工作;(3分)

5、各科、乡所实行承诺制度,对分管的工作做出时间承诺,并按承诺完成任务。(3分)

6、创新能力强,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服务模式和保障措施。工作有计划、有创意、有布置、有督察、有实效、有总结。敢于运用新理论、新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设想、超前谋划,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办事不推诿、不错漏,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各项工作。(3分)

(六)文体活动好(10分)

1、开展文体活动要求是:积极参加,健康活泼,陶冶情操

五、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时间安排农保中心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集中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1年3月1日—2011年3月30日)为开展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集中活动阶段。集中动员,集中学习,集中讨论,集中一个月时间统一思想,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创建目标和本职工作,明确努力方向,集中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边整边改,边完善制度。第二阶段:(2011年4月1日—2011年11月30日)为集中创建阶段。各股室、乡所根据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对已完善的软件、硬件关键是保持。第三阶段:(2011年12月1日—2011年12月30日)为自查和评比阶段。这一阶段按照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标准,各股室、乡所写出创建工作小结。

六、创建文明股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检查和评比办法

1、农保中心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监督、检查、评比、奖惩。

2、各项创建工作要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检查采取百分制计分办法,检查结果在中心公布,每月检查得分作为年终评比依据;

3、创建活动每年评比一次,评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平时检查结果,优中选优。

4、凡全年有两次检查达不到80分的股室、乡所,由中心创建领导小组提出警告。全年有四次检查达不到80分的,取消其评比资格。

五、文明职工评比标准

(一)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统一领导,积极投入改革开放,敢于同一切违反党的方针政策及不良行为作坚决斗争。

(二)爱岗敬业突出。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工作有成效。

(三)业务学习领先。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具备过硬的岗位技能和较高的工作水平。

(四)社会公德高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关系,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弘扬正气,见义勇为。

(五)家庭邻里和睦。家庭关系健康文明,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六)遵纪守法严明。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作风正派,在职工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六、文明家庭标准

(一)爱国守法,热心公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守党纪国法和地方法规,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热心公益事业。

(二)尊老爱幼,爱岗敬业。尊敬父母,赡养老人,精心抚育子女,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干一行专一行,争做行家里手。

(三)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不重男轻女,夫妻和睦,互敬互爱,同甘共苦,忠诚爱情,实行计划生育,做到优生、优育,家庭和睦、文明、稳定。

(四)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妥善安排家庭生活。婚丧嫁娶,文明简朴,文化娱乐,健康有益。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讲究卫生,不乱放物品,乱丢垃圾,保护环境。

(五)邻里团结,互帮互助。邻里之间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不乱挤占共同场地和设施。关心社区建设,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上一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题下一篇:描写清晨的简短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