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精选10篇)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1

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扶贫(20___20__年)和干部驻村包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汉办发〔20__〕3号)为指导,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和“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原则,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主要目标

围绕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0___20__年在自然增长基础上再多增收1000元的目标,力争使贫困户在20__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00元以上,使贫困户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三、工作措施

1、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搞好核桃、柑桔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实用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2、紧密结合农村实际,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个人特长和优势,积极协调整合各类帮扶资源,通过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思路、送文化、送服务、送资金、送物资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真正使驻村帮扶工作帮到点子上,扶到根上,确保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3、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拓宽脱贫致富渠道。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劳力转移,帮助结对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寻找外出务工和创业致富的新路子,协助他们增收脱贫。根据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包装一批小而实的项目,发动优秀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以项目实施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4、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改善脱贫致富条件。抓好村委会阵地建设收尾工程,尽快投入使用。推进全村低压线路改造、水库防汛道路硬化、抗旱池塘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一建三改”工程(建房、改厨、改厕、改圈),帮助结对贫困户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5、加大联络协调力度,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加强对驻村人员及参与包扶的党员干部培训,认真学习领会民政、社保、教育、卫生、扶贫等惠民政策,并加强宣传、协调落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详细了解被帮扶家庭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并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农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等方面的政策,努力使贫困户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尤其是对患有重大疾病而致贫的家庭,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其疾病的基本情况,并协助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申请救济

6、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帮扶工作全面推进。驻村干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组织召开20__年扶贫团联席会议,传达学习中、省精准扶贫工作文件要求和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20__年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适时组织洋县扶贫团各成员单位和贫困村领导开展现场观摩活动,总结推广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使洋县社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

五、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帮扶工作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社会责任,各帮扶党员干部要着眼社会稳定大局,提高思想认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切实用真心、动真情,献爱心、聚民心,发扬互助互济的传统美德,以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就医、就业、就学、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严格考核奖惩,落实责任。市上每年对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建立平时考核制度。局扶贫领导小组也将适时对结对帮扶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帮扶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党员民主评议和任用考核范围,凡在帮扶工作中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党员干部不得评为各类先进。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2

一、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重新定位与现状

在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之前,除了一小部分计划外自筹经费的研究生之外, 其余的大部分研究生不涉及学费的问题,在学校对于他们最大的经济支出就是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住宿费的标准每年一般也就在千元左右,日常生活费的来源主要靠每月的国家普通奖学金和家庭少量的经济补贴。对于这样的经济支出绝大多数研究生还是可以承受的, 这些研究生再通过“三助”等工作来缓解平常的较大支出,如添置学习工具、会友恋爱旅游等。只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一般是个别自筹经费的研究生) 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数额较大的住宿费支出,他们也就被学校定位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学费收费制度的全面展开,研究生的经济支出陡然增加,由原来的千元左右陡增到万元左右,对于没有进入社会工作没有薪酬的研究生来讲, 确实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是经过4~5年的大学本科阶段,一般研究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对教育的投入已经接近极限, 突如其来的巨额支出给研究生带来很大的难题,从而一些研究生就走进了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行列,成为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大多通过贷款、借款等渠道克服遇到的困难。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2014年是教育改革收费的第一年, 研究生贷款数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在此之前,研究生三个年级一共有贷款人数才5人。而在2014年一下就达到了143人,其中生源地贷款88人,校园地贷款55人。由于教育收费的连续性,预计未来几年,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高校要重新审视和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二、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致困”因素与学业影响

诚然,导致研究生“致困”的原因是包括学费支出在内的多种因素的集合, 研究生承受着这种经济压力对顺利完成学业也带来诸多影响。

1.“致困”因素。(1)学费与住宿费:每年两项资金总和平均基本达到万元,它是研究生“致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给研究生带来经济压力的最直接困难。(2) 日常基本生活费:包括基本伙食费、购置学习工具、衣着、交通、通讯等其他必须支出,这些费用维系着研究生正常生活、 学习、工作活动,是无法克服的必需开销。因每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平均每人每年在万元以上,有的甚至更多。 (3)社会交往费:包括上网、会友、恋爱、 旅游等发展人际关系拓宽人脉所需开支。这些开支是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效投资,也是满足研究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留用创业费:一些研究生通过贷款交纳学费与住宿费,留用下预支的资金作为家庭亟需的生产投资资金,来缓解家庭经济的紧张状况。也有一些研究生把这笔资金留作自用,进行小型创业资金,如做小笔生意、股票投资等。

2.学业影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无论怎样都始终无法回避资金困境的事实,绝大多数研究生都能正确对待这样的困难,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投入比较大的精力,无形中在学业完成上产生分心。而一小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来交纳学费,研究生还要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学费问题,在较高的资金债务面前,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总是在思考将来如何偿还,心理承受能力发生了变化,导致心情压抑、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甚至对任何人或事都失去了兴趣,更严重的造成心理疾病。

三、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帮扶育人工作体系的构建

随着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要及时转变固有观念,它不再是个案问题,而是一类群体所共有的问题,必须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思路,构建科学的帮扶育人体系。

1.加大国家助学贷款力度。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两种形式。对于研究生来讲,他们更喜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种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便于跟踪和管理,并能够减少研究生投入申贷精力。国家应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覆盖面,形成以“生源地贷款为主渠道,高校贷款为补充”的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同时尽量缩减高校助学贷款的申贷手续。

2.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在研究生全面实行收费制度的同时,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奖助力度。原有国家普通奖学金更名为国家助学金,硕士生在资助金额上翻了一番。又设立了金额相对很高的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大大加强了研究生的奖助力度。高校依照国家政策,纷纷增加研究生奖助投入,成立研究生学校助学金、学校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各种形式的奖助项目。 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积极向学校捐助设立社会奖学金,来资助或奖励研究生。形成了国家、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大大改善了在读研究生的经济状况。但在制定研究生各种奖助政策时,一般都是从整体层面设计,大多没有提及或只是粗略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政策内容,建议将此项内容进行单列或作具体说明,更能凸显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帮扶和关怀。

3.加强研究生“三助一辅”工作。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简称“三助一辅”)岗位的管理工作, 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三助一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是最重要的助困渠道。“三助一辅”岗位基本都设在学校,他们不用走出校门就能找到助学岗位工作,不需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他们来讲,这是最好的改善个人经济环境的方式。通过“三助一辅”, 让他们体会到通过辛勤劳动换取应得的薪酬,比无偿接受给予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无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是一种极高的鞭策和鼓励。高校针对他们应不断加大“三助一辅”岗位的设置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4.创造研究生勤工助学环境。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大多数研究生不再过多依赖家长,他们思想日臻成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更能认清自己的处境。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社会兼职工作,如家教、快递员、导游、大型超市服务员等,他们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各行业都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有的研究生甚至通过组建创业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争取创办资金,筹办微型企业,在创业道路上开辟出一块新天地。但由于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一直在学校专注学习,与社会交往不多,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联系,为他们搭建勤工助学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5.用好研究生临时困难补助。当研究生发生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经济事故(如地震、自然灾害等)时,研究生承受着比平时更大的精神压力,亟需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临时困难补助正是作为组织针对这类研究生的关爱资金,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给他们送去温暖,不求锦上添花,愿为雪中送炭。一般临时困难补助经费不会很多,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笔资金,是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6.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机制。高校应成立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积极出台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认定办法,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档案,为他们积极办理“绿色通道”、 助学贷款和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跟踪了解他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要积极树立他们当中的典型人物,通过榜样作用,带动其他研究生树立身穷志坚、敢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3

根据《全县教育系统教师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方案》的通知(会教发【2012】43号)和《中共土高山乡党委关于在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为深入开展全校教师创先争优活动,积极配合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我校“学雷锋、见行动”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乡党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为指南、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和会宁“三苦两乐”办教育精神,以师生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目的,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密切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推动我校教育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全员参与。全校公派教师全员参与与帮扶在本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突出重点。对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孤儿及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德困生、留守儿童、特长生给予优先和重点帮扶。

因需帮扶。根据困难学生特点和健康成长需求给予指导和帮扶。长期坚持。在所帮扶对象完成本校学业后,进行重新结对帮扶,并逐步建立教师帮扶困难学生长效机制。

务实求效。学校校长任组长,直接负责本校的结对帮扶工作。加强监督,狠抓落实,确保结对帮扶行动有序有效开展,确保帮扶对象健康快乐成长,不完成本校学业不脱钩。

三、主要任务

帮生活困难。对残疾儿童、孤儿、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扶、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帮学习提高。帮扶学困生优化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质量,养成良好学学习惯。

帮品德养成。对德困生进行品德、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调试、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帮特长培养。对有特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激发潜能,培养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帮家庭教育。优化家长教育理念,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共建良好环境,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四、帮扶方式

1、张少峰校长帮扶3名本校贫困学生。

2、公派教师每人帮扶1名本校贫困学生。原则上教师不得与自己的孩子结对,不能重复结对,扩大帮扶结对面。

五、工作要求

1、科学统筹安排。学校要把开展这项行动同做好学校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同师德师风建设和开展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共同推进、有效开展。

2、严明工作纪律。帮扶要尊重学生及其家长意愿。教师不得以帮扶为由,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礼品和馈赠,增加家长负担。

3、加强宣传指导。借助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帮扶工作进展和成效。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大力宣传推广,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医养结合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兜底解困、精准帮扶”的原则,更好地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是指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未再生育或收养的家庭,以下简称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的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经县政府同意,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围绕计生特殊家庭的基本健康和养老需求,建立一批设施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医疗融合的养老机构,按照“本人自主选择、机构居家并行、政府购买为主、多方共同保障”的原则,到xxxx年底实现所有计生特殊家庭医养结合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四个兜底”政策,提供医疗养老保。

1.机构养老、政府兜底。对xx岁以上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全部安排免费入住,所需费用按照市、县x:x的比例进行分担解决。养老机构应采取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协作、自行申办医疗机构等措施,提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为老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生活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

2.居家养老、资金兜底。对xx岁以上生活有自理能力,自愿居家养老的计生特殊家庭老人,为确保有人照顾,在其年满xx周岁、xx周岁、xx周岁后每月发给xxx元、xxx元、xxx元的生活护理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区建立xx分钟养老服务圈,为计生特殊家庭配发居家养老服务终端,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健康咨询、医疗服务、物品代购、服务缴费、临终关怀等服务。

3.医疗费用、政策兜底。为xx岁以上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建立《家庭成员健康档案》,纳入新农合医保信息系统的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并享受同等权益,县、乡公立医疗机构为其免除诊疗费、床位费和输液费,常见慢性病,按病种付费,补偿比由xx%提高至xx%;特殊慢性病门诊医药费用参照住院治疗的补偿标准给予保障;取消在县级、乡级医疗机构定点治疗住院的起付线;对市级医院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增加x个百分点;按规定转诊到县域外省、市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补偿比例较普通患者提高xx个百分点,实际补偿比例分别达到xx%左右。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计生特殊家庭,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并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4.医疗救治,基金兜底。对xx岁以上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在县级、市级、省级住院自费分别超过x.x万、x.x万、x万元的,超出费用由政府兜底;对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含特殊慢性病门诊),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偿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在内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xx%的比例给予救助。市、县共同筹资,设立计生特殊家庭大病救治专项基金,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补偿后的市内医疗机构就医诊疗费用实行兜底保障。

(二)明确“四个联系人”,落实居家养老服务。

1.明确“亲邻照护人”,确保生活照料到位。由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本人选择一名亲属或邻居,为其提供日常的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问候关怀、精神慰藉、物品购买、服务缴费等服务,在其医疗期间给予看护,在其临终时给予关怀服务。亲邻照料人应定期将老人的生活、心理状况和实际困难向乡镇(开发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2.明确“村级帮扶人”,确保居家服务到位。村(社区)明确一名“两委”干部为村级帮扶联系人,每周至少一次入户看望计生特殊家庭老人,了解老人生活情况、心理情况和“亲邻照护人”服务情况,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将老人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乡镇(开发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3.明确“乡镇联系人”,确保困难解决到位。乡镇(开发区)明确一名党政干部为联系人,每月至少两次走访联系或入户看望计生特殊家庭老人,了解老人生活、健康、住房等情况和对亲邻照护人的评价,根据老人意见,向乡镇(开发区)建议调整服务内容和亲邻照护人。

4.明确“x+x+x”签约人,确保医疗救治到位。由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协助老人自主选择一名医生与计生特殊家庭实行签约服务,医生日常保持电话问诊,每月入户巡诊一次。临终给予关怀服务。同时,县内各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计生特殊家庭服务优待政策,对老人看病就医、转诊救治实行优先照顾。

(三)签订“四个协议”,保障老人合法权益。

1.养老机构与老人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明确养老机构为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提供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时间要求、双方责任、费用支付等情况,养老费用由政府和养老机构共同承担,医疗费用由老人本人或养老机构帮助其落实基本医保、各类保险、救助资金等报销手续。

2.亲邻照料人与老人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明确亲邻照料人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时间、承担的责任。亲邻照料人的服务,接受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村级干部和乡镇(开发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服务费用由乡镇(开发区)从政府每月发给老人的生活护理补贴中支付。

3.签约医生与老人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明确签约医生的日常医疗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标准、服务态度、收费和免费项目、承担的责任。签约医生的服务接受县、乡镇(开发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服务费用由政府统一支付。

4.乡镇与亲邻照料人签订协议。协议中应明确亲邻照料人的服务内容、标准、时间、责任。乡镇(开发区)应每月面对面征求老人意见,对老人满意的照料人,从政府每月发给老人的生活护理补贴中支付服务费用,对老人不满意的照料人应及时终止协议。

(四)落实“四类保险”,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1.按最高标准代缴养老保险费。计生特殊家庭已纳入扶助的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满xx周岁),按照最高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同时享受统一的政府补贴。

2.代缴全部医疗保险费。计生特殊家庭已纳入扶助的家庭和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县政府代缴全部或部分应由个人承担的参保费用。

3.办理大病救助保险。将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全部纳入大病救助保险范围,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到x.x万元,分段补偿比例较普通患者提高xx个百分点。

4.办理综合保险。将计生特殊家庭列入人口基金救助范围,为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全部办理综合保险,同时优先享受健康脱贫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卫计、扶贫、民政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卫计、民政、人社、财政、国土、发改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县卫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协调落实医养结合的具体工作。各乡镇、开发区和县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计生特殊家庭医养结合工作顺利推进。县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优势,制定本部门推进计生特殊家庭医养结合工作的优惠政策,切实将计生特殊家庭医疗、养老、扶助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二)坚持因人施策。xxxx年x月底前,县政府将对全县计生特殊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包括其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帮扶联系、个人意愿等综合信息的个人档案。xxxx年xx月底之前,根据老人个人意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扎实落实各项服务,切实解除计生特殊家庭老人养老医疗后顾之忧。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5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决定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帮扶家庭困难学生活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帮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组织全校党员教师、行政领导、全体班主任、部分教研组长与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加强对他们的关爱、教育、管理,树立起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为他们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二、活动主体、对象

活动主体为全校党员教师、行政领导、全体班主任、部分教研组长,活动对象为在校家庭困难的学生。每名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学生。

三、启动时间 2013年9月启动。

四、帮扶内容

根据我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对帮扶活动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1、学习辅导。教师要具体分析帮扶对象学习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明确阶段效果,加强学业辅导,帮助解决学习上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2、生活帮助。教师要对帮扶对象多问一声,多带一把,指导合理安排生活,加强营养,提高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心理疏导。教师要经常与帮扶对象谈心,随时掌握思想动态,及时矫治不良心理,培养健康人格。

4、情感关怀。教师要对帮扶对象定期家访,当好“代理家长”,用心呵护,经常组织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亲情温暖。

五、具体要求

1、认真组织,结对帮扶。全校党员教师、行政领导、全体班主任、部分教研组长至少确定一名家庭困难学生结对帮扶,要深入帮扶学生家中,认真开展帮扶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主动解决实际困难。帮扶措施要切实可行,注重实效。

2、认真建立好帮扶学生档案。

3、家校联动,强化沟通。教师要与帮扶对象家庭建立良好帮扶关系,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正确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优化家庭教育行为。通过书信、网络和通讯等多途径加强与帮扶对象家长联系,进行真诚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师生齐动员,广泛宣传,积极发动,让人人献出一点爱。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实施爱心捐助活动。充分发挥校报、校园网、橱窗、校园之声等多种媒体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关爱学生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在全校形成关爱家庭困难学生、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和谐友爱环境。

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总结 篇6

西北社区帮扶工作总结 2012 年 6 月 16 日 2012 年上半年,西北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得到了县总工会 和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现将上半年扶贫解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北社区现有自然形成的居住方块 23 个,楼房小区 1 个,棚 户区改造方块 3 个,住户 7089 户,总人数 17,723 人,常住户 6,914 户,外县流动户 175 户,低保家庭 2000 户,低收入家庭 1000 户。市直机关共有 15 个单位帮扶 28 名困难职工,县里帮扶的困 难职工 25 户,已有 15 户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近64.4%。上半年,共为困难职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9 件,帮助筹措资金 16 万元,各级党员干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 1.6 万元,启动帮扶 项目 5 个,实现灵活再就业 14 人,自主创业 6 人,劳务输出 20 人,技能培训 15 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为扶贫解困工程的开展打好基 础 为使扶贫解困工程开展得扎实有效,在工程启动前,我们对 前两轮工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及时向 镇党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镇党委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研究,1 并召开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会议,对工程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 部署,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企业和社区,对下岗特困职工的基本 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特困职工家庭的七个底 数,即自然情况底、身体状况底、思想状况底、经济状况底、贫 困原因底、专业技能特长底、就业趋向底,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下岗特困职工档案,并进行了分类排队,为新一轮城市扶贫解困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 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把握原则,确定对象,把扶贫解困工程打造成群众满 意工程 我们牢固树立“小工程”“大政治”的观念,把扶贫解困工、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 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步骤,为解决好贫 困群体数量大与干部数量少、帮扶能力小的矛盾,在被帮扶对象 的确定上,我们认真把握原则,即被帮扶对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亏损或者停产、半停产企业下岗职工;二是具备一定劳动、经营技能,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困难职工;三是有一定技术专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需通过帮扶能够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所以本轮扶贫解困工程确定的帮扶对象,与前两轮不同,基本上 属于创业和就业型的。同时我们还严格审批程序,上报困难职工 名单,县总工会与相关部门组织人员认真核查,并在社区进行公 开、公示。建立了举报信箱和电话,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 2 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由于我 们在帮扶对象确定过程中,坚持原则、严格把关,真正把那些生 活在最底层、最贫困的职工纳入帮扶范畴,职工群众都满意,无 一例上访事件发生。

(三)党委重视,层层推进,切实把扶贫解困工程摆上重要 日程 县委新一轮扶贫解困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以后,镇党委高度重 视,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扶贫解困工程纳入了“十二五” 规划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保持 社会稳定、增强执政能力的大事,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和纽带,作为镇党委 20 项重点工作之一,扎实推进。按照县委要求,镇党委召开了专门工作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4 个社区的主要领导 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县各社区下设了办公室,于去年 3 月 10 日召开了全县新一轮扶贫解困工程启动会,下发了工作方案和验 收细则,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把城市“一帮一”扶 贫解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之中,作为评价领导干部 绩效的重要依据,与年终考核奖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为 把帮扶工作抓实落靠,镇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此项工作,并多次在工作会议上强调、督促,确保了扶贫解困工程的深入开 展。

(四)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解决扶贫解困工程帮扶对 3 象的实际困难 各帮扶部门和单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被帮扶对象的不 同情况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增强了针对性,突出了实效性,做到了有的放矢。一是帮

思想,着重鼓励帮扶对象树立信心。县委出台了《下 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为帮扶对象全部办理了《再就业优惠 证》,对开修理部、小卖部、理发店、租摊床等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的帮扶对象,凭《优惠证》享受工商、税务、城管、卫生等相关 部门的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费用;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一免三 减”,即免收报名费,减半收证卡费、合同费、中介费。帮扶部门(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帮扶对象家中,面对面地与帮扶对象交流,倾听帮扶对象意见,心贴心地做帮扶对象思想工作,与帮扶对象 谈心交友、增进感情,极大地增强了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帮就业,着重安排帮扶对象工作岗位。参加帮扶的天泰、嵩 天、海达、伊利等大企业,都把帮扶对象安排在本企业适当岗位 就业,使他们有了一份固定工作和收入。政府办、宣传部、第四 中学等单位通过协调,把本单位帮扶的困难职工安排在企业工作 或灵活就业。目前已为 54 名帮扶对象安排了再就业。三是帮项目,着重引导帮扶对象自主创业。目前已筹集资金 16 万元,启动创业 项目帮扶 5 个。工信局、药品监督局、国税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 选择了致富项目。工信局为由连增在小项目库中选择了淀粉设备 制造,现在样机已经被吉林客户买走,签订单近10 台。县工商局 4 帮扶滕少辉办起了铸造厂,协调对其进行免费培训铸造技术,提 供相关技术资料,帮助筹措和减免各种费用达 1 万多元,去年年 收入超过 10 万元,当年实现脱贫。四是帮技能,着重提高帮扶对 象生存本领。技术监督局为张立杰免费培训并核发了司炉证,安 排他到供热公司从事司炉工作。县委办、教育局、畜牧局、计生 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创造了学习就业技能的机会,并协调减免相 关费用。县总工会还把部分帮扶对象子女送进市总的技能培训班,使帮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 15 人。五是帮资金,着重解决帮扶对象 实际困难。县交通局、人社局等单位为帮扶对象协调了小额贷款,并动员亲友用工资折进行了抵押。县委党校帮扶的困难职工郑海,夫妻双下岗,且身体都有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靠在自家门 前开个小型洗车棚维持生活,去年夏天妻子患脑炎需住院治疗,但苦于没钱而无法住院,党校就组织教职工为他家捐款 2000 元,缓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春节期间党校还为其送去米、面、油等 生活必须品。结合送温暖活动,县直各帮扶单位为帮扶对象送慰 问金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约 1.6 万元。

(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扶贫解困工程收到实效 在城市“一帮一”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影响全局 工作的关键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帮扶工作 的质量,力求取得实效。一是抓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各部门和各单位都把 扶贫解困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领导抓、抓领导,突出领导 5 干部带头,做到领导到位、对接到位、措施到位、帮扶到位,形 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市、县包扶部门的主要领导带头与特 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带头深入职工家中送温暖、出主意、谋发 展,帮助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解决实际问题;县四大班子的主 要领导也都率先垂范,亲自部署、亲自督促、亲自检查;各帮扶 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为各级干部做 出了榜样,推动了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抓先进典型示范,促进观念转变。针对部分特困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太深、精神不 振、观望犹豫、等靠依赖等思想问题,我们培植和选树了人力资 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等帮扶单位的典型和困难 职工就业创业的典型,认真总结他们的包扶经验和致富经验,召 开了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先进的典型事例激励和鞭策后进单位,教育和引导困难职工树立自主创业摆脱贫困的信心。三是抓各种 媒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增强“一帮一”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扶贫解困工作的健康开展,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站,加大对“一帮一”工程的宣传力度,使这项工作深入人心,吸引 更多的人参与扶贫解困工作。在县电台、电视台开辟了“一帮一” 工程专栏,定期宣传帮扶典型和被帮扶典型的先进事例;每半年 召开一次帮扶工作通报会,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利的单位及主要领导进行批评,起到了弘扬先进、鞭策 后进的作用;利用“一帮一”工程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工作中的 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及时地掌握上级的精神,有力地指导 6 了全县帮扶工作的开展。四是抓工程载体创新,活化帮扶形式。为保证把“一帮一”工程抓实抓靠,并取得明显成效,各级党组 织在普遍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困难职工、职工互助、对接和考评等 制度的基础上,还创新了一系列帮扶活动的载体,充分利用这些 载体,进一步推进“一帮一”工程向更深层次开展。为转变机关 工作作风,结合市委开展的“五个一”活动和县委开展了“百千 万”工程,号召机关干部大下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群众 所想、所需、所盼和所怨,解决实际问题,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 “我为下岗职工找岗位”活动,通过干部协调,使 54 名帮扶对象 实现了再就业。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了“送温暖、送岗位、送权益”活动,对特困职工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解决帮扶对象 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由工会、劳动、司法等单位 联合开展的劳动法宣传和知识竞赛,增强了再就业职工的维权意 识。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7

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爱。

坚持扶志与扶困相结合长风社区(街道)党工委将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作为困难党员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担负起直接责任,主动开展好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社区(街道)党工委着眼于普遍提高困难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开展党员的培训教育。以社区学校和各居民区党员服务站为主阵地,组织广大社区党员深入学习中央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专题讨论,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要求,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领导率先垂范。每逢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街道党政领导、党代表等带队深入困难党员家中进行看望慰问,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定期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走访慰问曾获各种荣誉称号、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下岗失业等困难党员,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困难党员的心坎上。坚持“五必访”制度。为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制度。做到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访;党员生病住院或亡故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时必访;党员有较大思想情绪或有意见建议时必访,及时解除困难党员的思想疙瘩和

消极情绪,鼓励他们振奋精神,战胜困难。

坚持短扶与长扶相结合近年来,党工委不仅将困难党内帮扶视为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更是将困难党员帮扶转化为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和谐共建共享的自觉行动。分类分级建档。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类建档,分别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分类分级明确界定帮扶对象及帮扶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因人施策帮扶。对“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教育和激发党员振奋精神。对因病、因残、因灾、因老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党员,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通过走访慰问、医疗救助等解燃眉之急,帮助其渡过难关。搭建互助平台。社区(街道)党工委注重建立完善各种帮扶困难党员制度,形成经常帮、长期帮的长效机制。机关干

部层面,通过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动员党员干部捐出一天的工资;鼓励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一日捐”活动,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各种各样的捐赠活动,广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各基层党组织层面,以“双结对”、党员志愿者行动及走访慰问、爱心行动等多样化的党内互帮互助活动为载体,积极为困难党员送物资、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面对面地了

解困难党员群众的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学校对困难教师帮扶方案 篇8

一、救助对象

因本人患重大疾病负债在3万元以上和因家庭受重大自然灾害损失较大的本县特困教师。20xx年全县共救助特困教师40名今年已受中央、省、市、县基金会救助的对象不重复救助。

二、救助标准

经审定,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特困教师,由县教师奖励基金会一次性救助,发放救助金每人20xx元。

三、申请救助程序

按《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爱烛行动”救助特困教师暂行办法》实行。

四、名额分配

县直中学和每个乡镇中学各推荐1-2名。

五、时间安排

10月:县教师奖励基金会和县教育局联合下发《通知》。

11月上旬:县直中学、各乡镇中学报送特困教师名单及材料。

11月下旬-12月上旬:县教育局与县教师奖励基金会审核特困教师材料,并向社会公示。

12月下旬:开展救助活动并下发救助金。

六、工作要求

1.认真组织申报。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爱烛行动”救助特困教师暂行办法》的要求于11月15日前申报特困教师名单及材料到教育局政工股。

2.大力开展救助活动。各学校要认真开展“爱烛行动”救助活动,必须及时由校长亲自给被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

社区帮扶困难家庭工作方案 篇9

中共拳铺镇委员会

拳铺镇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捐赠实施方案 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党员的关怀和帮扶力度,着力解决个别特困党员在当前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根据拳发[2009]73号《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的意见》和拳发[2011]18号《关于在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意见》文件精神,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利用“七一”在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中组织开展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暨金秋助学捐赠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筹资范围

在全镇所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文教科卫生、工商、税务部门)、镇域内民营企业、有能力有爱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及组织机构。

二、筹资标准

1、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每人捐款不低于100元,其他工作人员每人捐款不低于50元;

2、民营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及组织机构尽其所能。

3、对于个人捐款500元以上的,授予“拳铺镇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捐赠先进个人”誉称号,七一进行表彰;对于单位捐款5000元以上的授予“拳铺镇2011年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捐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七一进行表彰。

三、基金的管理及使用

1、基金的管理。镇财所设立专门帐户,按照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实行专款专用。当筹集资金发放节余额划入下累计。

2、基金的使用。(1)实施应急救助。对于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困难的党员,由党员党组织关系所在支部报经镇党委研究后,采取一次性措施给予帮扶;对于一时难以脱离困境的党员家庭,要妥善安排,给予长期帮扶。(2)开展走访慰问。利用“七一”和春节前夕到生活困难党员家庭进行慰问,送去党组织的温暖。

(3)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九月份开展金秋助学捐赠活动,帮助部分因家庭困难升入大学的新生顺利入学。

一般情况下,每名困难党员每年只救助1次,特殊情况不得超过2次。每名困难党员每年救助资金一般控制在1000元左右,最高不得突破2000元。要积极引导困难党员开展生产自救,对长期困难的党员,总救助的时间最高不得超过5年。

四、使用基金的申报

1、初审。贫困党员本人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党支部提出申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由支部进行初审后报镇党委。

2、复审。镇党委召开专门会议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核查,提出复审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研究给予帮扶数额,填写困难党员帮扶救助申请表。

附:拳铺镇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救助申请表

中共拳铺镇委员会

2011年6月10日

到社区慰问困难家庭心得体会 篇10

我们在9:00到达了村委会,由郭会计带我们去贫困户的家里。我们到的第一个人家是罗奶奶,大概是60岁,她的腿脚不太方便。在和罗奶奶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村民是以种菜为生,奶奶的丈夫在昨天晚上12:00去县城卖菜,早上回到家中睡觉。很难一个那么大年纪的人还要天天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但是在中洲村,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一天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奶奶脸上有着农家人特有的羞涩,看着我们给她带的西瓜,直说不好意思,还让我们拿回去。我们跟奶奶讲了许久,奶奶才接下了我们的慰问品。

第二户人家是梁爷爷他是因病制贫,病因是股骨头坏死。不论是站在,还是坐着,腿上总是有阵阵痛感袭来,痛得让人难以忍受,还没有药物可以控制,所以他平时的行走还得依靠拐杖。但是因生计所迫,他还是得下田耕种,收货的蔬菜,和罗奶奶的丈夫一样都要晚上十二点去县城卖蔬菜,收入也深受市场行情影响。梁爷爷挽起他的裤子,我可以看出他两个大腿的腿围一大一小,小的是因为股骨头在萎缩。而且这个病情会因为时间增加而越来越严重。

上一篇:失地农民拆迁安置下一篇:如何成为优秀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