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质量技术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乳品生产国。近年来,涉及乳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乳品质量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乳品质量目标与产能目标冲突,乳品质量提升与奶业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质量控制水平与成本不协调、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是关键。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表明,实施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是改善乳品质量、协调质量与产能目标,促进奶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依据供应链管理、认知行为、协同学、外部性及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协同度、Logit-ISM、结构方程、演化博弈、委托代理和模拟仿真等模型方法,从概念界定、现状描述、协同度测算、影响因素确定、形成机制剖析、实现机制解析和对策建议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由奶牛养殖场户(简称奶农,全文同)、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组成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供应链环境下影响乳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环境维护、设施配置、生产档案和员工培训等6方面。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包括:含义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在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配合得当、协同一致,共同维护乳品质量、提高乳品供应链竞争力;模式包括横向层面协同和纵向层面协同;目标由状态目标和结果目标两部分构成,结果目标是状态目标的外在表现,状态目标是结果目标的内在基础;标志是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间质量控制行为配合得当,乳品质量指标得到有效保障;决策参量有质量预防水平、质量检验水平、质量成本分摊、质量收益分配和质量缺陷惩罚等,各决策参量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乳品质量水平和供应链整体收益。利用来自全国10省份590家奶农、224家乳品加工企业和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描述性分析了奶农、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及其协同状况,然后利用复合协同度模型测算了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重要性认知处于良好协同状态,对于投入品来源(采购)等6方面的质量控制标准的认知处于低度协同状态;三方在投入品来源(采购)、检疫检验和环境维护等3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处于良好协同状态,但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欠佳,在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为协同状况较差。总体来看,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有序度要高于养殖和销售环节,各环节间的协调性、配合性和同步性还较差,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处于初级协同阶段。基于590家奶农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ISM模型实证分析了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递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和政府鼓励支持对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鼓励支持、原奶质量标准认知、饲料质量标准认知、饲养环境标准认知是表层直接因素,稳定销售渠道、提升原奶价格是中层间接因素,受访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风险分摊、信息共享、信任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基于750家超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依据“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合作伙伴关系—中间合力—协同意愿”的分析思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能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中间合力和合作伙伴关系对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经营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外部推力,然后依次是合作伙伴关系和内部动力。结合乳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和运行规律,从动力因素、促进因素、保障因素、传导过程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剖析了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得出结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质量、规避风险、增加收益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动力因素,通过质量信息流和行为信息流的传导作用,实现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个体素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相互信任是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促进因素,发挥加快质量协同控制进程的作用;政府监管、第三方检测、内部监管、市场秩序是保障因素,具有引领质量协同控制轨迹的作用。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乳品供应链中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演进过程、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低收益率与高溢出率均会导致市场失灵。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和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较低时,(基本预防,基本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给予采取高级控制策略方足够的补贴,以激励双方实施质量协同控制;当奶农采取高级预防策略或乳品加工企业采取高级检验策略收益率提高,但溢出率较高时,另一方将采取“搭便车”行为,则(高级预防,基本检验)或(基本预防,高级检验)将是双方质量控制博弈的稳定策略,此时,政府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迫使“搭便车”行为者进行质量协同控制;政府补贴对奶农的效用更为明显,政府惩罚具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双重作用。综合运用最优化原理、博弈论、委托代理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并印证了信息对称、单边信息不对称和双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乳品供应链中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的最优质量控制策略,以及双方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预防水平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将采取“质量预防不足”策略;当质量检验水平隐匿时,超市将实施“质量检验过度”策略;当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时,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不足”与超市的“质量检验过度”同时存在;合理的供应链利益分配合同设计,可促使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实施质量协同控制。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控制行为;二是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三是增强乳品加工企业的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四是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关键词:协同控制;运行机制;乳品供应链;Logit-ISM模型;演化博弈模型;委托代理模型

学科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2 关于食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3 关于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4 关于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

2.1 乳品与乳品供应链

2.1.1 乳品的概念与内涵

2.1.2 乳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2.1.3 乳品供应链的结构与特征

2.2 供应链环境下乳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2.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

2.3.1 质量协同控制的概念

2.3.2 质量协同控制的内涵

2.3.3 质量协同控制的目标与标志

2.3.4 质量协同控制的模式与内容

2.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决策框架

2.4.1 质量预防水平

2.4.2 质量检验水平

2.4.3 质量成本分摊

2.4.4 质量收益分配

2.4.5 质量缺陷惩罚

2.5 本章小结

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认知、行为与协同度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情况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样本数据来源与基本情况

3.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认知与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2.1 质量协同控制认知状况描述性分析

3.2.2 质量协同控制行为的描述性分析

3.3 乳品供应链质量控制协同度的测算

3.3.1 模型构建、序参量选取及数据整理

3.3.2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 奶农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1.3 估计结果与讨论

4.2 超市质量协同控制实施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2.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4.2.3 模型估计与检验

4.2.4 估计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5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机制分析

5.1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与机制框架

5.1.1 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条件

5.1.2 质量协同控制的机制框架

5.2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主导机制

5.2.1 动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2.2 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传导过程

5.2.3 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路径

5.3 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辅助机制

5.3.1 促进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3.2 保障因素对质量协同控制形成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6 乳品供应链中养殖与加工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问题描述与博弈主体策略

6.1.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经济逻辑

6.1.3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

6.2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6.2.1 演化博弈收益矩阵

6.2.2 复制动态方程与均衡点

6.2.3 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6.2.4 演化稳定策略形成机理分析

6.3 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1 补贴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3.2 惩罚机制下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6.4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乳品供应链中加工与销售环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机制分析

7.1 问题描述与研究假设

7.2 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7.3.1 乳品加工企业的质量预防水平隐匿

7.3.2 超市的质量检验水平隐匿

7.3.3 质量预防水平和质量检验水平均隐匿

7.3.4 基于内部惩罚和内外部损失分摊契约的比较分析

7.4 乳品加工企业与超市质量协同控制的实现条件

7.5 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促进乳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对策建议

8.1 提高认知水平与行为能力,改善质量协同控制行为

8.2 健全运行机制,促进质量协同控制的形成

8.3 增强综合能力,强化内部监管与服务能力

8.4 营造良好协同环境条件,提升质量协同控制水平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上一篇:农业技术农业推广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教务系统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