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危害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形式主义危害

消费主义的危害与对策研究

摘要:为在社会生产中压榨剩余价值攫取最大利益,资产阶级以消费带动生产的无限扩大,创造消费符号无限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符号承载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伴随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并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消费主义的泛滥必然导致人的本质的异化,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激化生态危机。新时代条件下应对消费主义的冲击,要塑造人是目的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对异化生活的批判纠正。

关键词:消费主义;资本主义;异化;意识形态

1消费主义的本质

资本主义发展到晚期阶段,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进一步丰裕,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也开始从强制、粗暴转变为一种隐蔽、温和的姿态,并及时调整了自身的意识形态统治策略,更加凸显虚假与隐蔽特性和传播的渗透性。消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 可少的内容,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载体。消费主义一方面通过创造虚假需求引领过度消费来实现资本生殖,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消费符号输出其资产积极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加强社会控制和整合的有效途径。

(1)实现资本增值,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实现资本生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这一目的实现必须有消费行为的持续支撑,因而消费者的存在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的贪婪无限扩大的生产致使社会生产严重过剩,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剩余价值扩大自身利益,必然要想方设法推动消费以带来资本积累。因此,资产阶级积极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等虚假价值观念,模糊阶级差异和阶级对立,虚假夸大阶级共同利益,大肆鼓吹消费自由、灌输消费至上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激发广大民众的消费热情,支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实现资本生殖,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2)输出意识形态,加强对人民大众的思想统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必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思想。消费主义作为资产积极意识形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渗透、洗脑人们的消费观念来影响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消费已经到了一定的临界点,消费重点已经转向了象征意义消费。在这一背景下,资产阶级为扩大商品市场,在为商品赋予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上极致发挥,商品的使用价值退步为文化符号消费的载体,商品的价值也就日渐远离其使用价值,甚至发展为二者的完全分离。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兴起进一步助长了消費主义的浪潮,资本家在大众媒体上大量投放广告代言,将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消费至上的狂潮,并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认可、接受并践行蕴含在商品中的意识形态观念。

“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以消费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的,由大众传媒所主导的,以崇尚和追求对物质的占有及符号化的消费为内容,以保证和维护资本不断积累及其利益关系为目的的一种意识形态”。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商品是人格的外在符号。人们并不是出于使用价值的需要购买商品,而是出于对商品本身承载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消费需求。因此,消费主义社会对人的定位和评价也是根据个人所拥有的商品而作出的。如此,人就沦为了商品意志的奴仆,统治阶级通过商品消费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消费主义的危害

消费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攫取利益、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是对人民大众的一种更为隐蔽的奴役控制方式。消费主义的蔓延必然导致人的异化,还将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并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1)消费主义导致人的异化。消费是现实的个人获得生活资料、维持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人是消费活动的主体。而在消费社会中,人在消费过程中丧失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被商品所承载的意识形态观念所奴役,商品主宰了人的消费行为;消费的目的不是人的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是财富的积累。这完全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背道而驰,消费主义编造的虚假消费需求无法满足人们自我发展需要,无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反而使人越来越背离自身的本质,沦为符号统治的奴隶。尤其在网络时代,消费主义迎合网民主体追求感官娱乐的需求,将信息包装成为即时性、娱乐性、商业性的消费符号,体现为追求享乐、满足欲望、盲目浪费和精神迷乱等特点,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消费者,刺激人们对消费信息无节制的享受和消遣,导致人的主体性的异化危机。在网络的被动刺激和挤压中,人们的网络活动变得漫无目的,只剩下对网络的依赖和内心的虚无。在没有规制约束的环境下,高扬的主体性最终遭到自身反噬,造成主体性的丧失。

(2)消费主义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消费主义的蔓延必然带来娱乐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消费主义借助大众传媒鼓吹消费之上、享乐至上,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大肆推行戏谑恶搞、低级趣味甚至暴力色情等娱乐信息,与我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文化观念背道而驰,不断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阻碍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在娱乐主义影响下,人们的理性精神将逐渐缺位,迎合低俗娱乐导致道德失范和自我迷失,日渐远离理性的、严肃的、本真的价值标准。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盛行,将使人们迷失在追求物欲、享乐娱乐的迷醉狂潮,消解人们的奋斗意志,最终拒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丧失对真正自由和全面的追求。

(3)消费主义激化生态危机。消费主义以实现资本增殖为根本目标,人与自然都无关其目的,既不在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无益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消费主义的趋利性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其持续扩大的生产、消费、生产过剩与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其次,消费主义无节制的刺激消费,创造虚假需求、迎合猎奇心理,必然导向对稀奇自然资源的消费,如野生动植物等,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后,消费主义倡导高频次消费,频繁推出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陷入大量消费、大量浪费、大量污染的恶性循环,最终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

3消费主义的应对之策

新时代条件下要抵制消费主义的蔓延,就要强化人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强化人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自创立初始就彰显了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最终目的就是要解除一切压迫人、束缚人的锁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消费主义的蔓延使人沦为商品的奴仆,要从这种奴役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始终彰显人在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塑造“人是目的”的消费方式,坚持以促进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出于其它别的目的进行消费。要重塑人的主体性,倡导新时代劳动教育观,传递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主流价值观念,引导人们在劳动中创造性服、占有自身劳动成果,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获得自由而发展的真正幸福,避免沉迷于消费主义创造的幸福幻想。要重塑社会评价体系,纠正以消费商品符号定位个体的导向,改变金钱至上的腐朽观念,打造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社会评价体系。

(2)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引领。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隐性渗透教育,大力倡导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顺应人民大众的认知表达图式、契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以应对消费主义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日常生活交往的物化倾向、价值迷失等“异化”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向度的批判。在理论层面,要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核着力革除消费主义、娱乐主義、享乐主义带来的扭曲价值观,激发人们的批判意识和分析精神,倡导理性自律、科学健康的生活取向,通过对人之存在根基的日常生活的批判改造和重构,推动日常生活的消费文化转型。在实践层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网络法规建设,对消费主义蔓延过程中产生的违法违规乱象坚决打击惩处,着力建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3)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运用广大自媒体平台加强绿色消费知识的科普宣传,倡导消费者文明消费、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强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消费文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约束,在全社会建立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文化传统,构建节俭适度、绿色环保的社会主义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体系。要强化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加快科学技术在绿色产品的供给与创新方面的运用,以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琳.作为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起源、实质与影响[J].新经济,2021,(07) .

[3]公超熠.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03) .

[4]尹帮文,张东.当代消费主义新变化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21,(06).

[5]申晓娜.后现代语境下消费主义的实质与批判[J].理论观察,2021,(05).

[6]周丽群.马克思消费思想及其现实意蕴[J].理论视野,2021,(06).

[7]曾伟,陶若.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视域下青年消费观问题探究[J].品位·经典,2021,(20).

作者简介:谷亚洲(1990-),女,白族,湖南桑植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者:谷亚洲

第2篇:软文广告的形式、危害和治理

摘 要:软文广告在目前我国的大众媒体中盛行,这缘于它在较多情形下比虚假广告更能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以及政府打击的不力、受害消费者权利主张的困难等原因。为抑制软文广告,有效的治理对策是必要的。制度的完善应该从广告标记、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在广告标记方面,应该重视广告主体运用非语言信息规避法律的问题;在法律责任设定方面,由于软文广告的危害较长时间以来被严重低估,因此应该全面评估软文广告的对消费者、媒体的消极影响。应该加重媒体的行政责任,设定其他责任主体的行政责任,并增设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等。

关键词:软文广告;传播;制度对策;法律责任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与问题

“软文” 是广告行业的一个流行术语,指大量存在于大众媒体中,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在我国的语境中,“软文”就以报道形式发布广告主所需要的信息而言,其意义与近年来英语中的拼接词“advertorial”(advertisement +editorial,大体上可译为“付费文章”)相似。但“软文”掩盖其付费服务性质,混淆广告和新闻报道之间的界限,以达到使读者将付费服务误以为客观报道的目的,而advertorial通常是标明的,多出现在广告栏目之中。

由于软文刻意掩盖其广告身份,界定软文广告便会有一定难度。在对广告的理解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营销协会在1963年对广告做出的定义:“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以任何方式付费的,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作的非个人性陈述和推广。”[1]由此可以得知,凡是直接或间接付费的,面向消费者的,从事有利于付费者的宣传活动就具有了商业广告的性质。的确,新闻报道有时也可能有利于某一企业、某一类产品或服务,但新闻报道和软文广告有一种根本性的区别,即前者是不收费的,包括直接与间接。有了这样的界定标准,无论软文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广告性质均可由其后经济活动的性质来界定。

软文广告的危害是明显的。首先,以欺骗的方式,软文可能比合法的广告获得更强的宣传效果,进而使软文广告主比合法广告主获得更多的交易机会,属不正当竞争。其次,软文以虚假的第三方身份蒙骗读者,促使读者产生原本不会产生的消费需求,损害读者利益;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错误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世界大部分国家都视之为违法。我国《广告法》第13条也明确禁止这类广告行为。在现实中,虽此类广告对消费者的危害不在普通虚假广告之下,但却少见对之予以查处的案例。与此同时,对之的深入分析也少见于法律研究的文献中。

2006年6月3日,南方某报(以下简称“X报”)发布了一份题为“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的广告,广告推介的产品是无油烟锅(注:本文对该产品的广告方式提出批评,并不必然表明该产品本身存在问题。)。从其风格处理到传播方式,该广告属于软文广告。以之为对象,本文试图通过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发布软文广告的媒体是如何规避法律的?软文广告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传播方式?软文广告的模糊身份对于读者的消费意愿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软文广告能够在广告业盛行?广告监管部门为何不积极查处?在对这些问题作较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就软文广告的制度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二、个案的描述与分析

(一)个案如何获得报道形式

1.版面处理 个案出现于2006年6月3日X报B16版,占据整个版面,标题为“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并采用了醒目的48号的黑体字。虽然版面的最上方有汉语“广告”及英语“Advertisement”字样,唯其提示性并不明显,而广告醒目的大字标题以及在版面中出现的大面积彩色图片更能吸引读者注意力。这样,《广告法》中必须标明广告性质的限制很大程度上被以视觉操纵的方式规避。值得注意是,B16版最上方的“广告”两字的字号比版面上其他的栏目标题略小些。与该报2006年6月8日D5版分类广告版中的“广告”两字相比,个案出现的版面中的“广告”提示也小一些。这些细节透露,个案试图利用视觉操纵和缩小广告标识的方式使受众误读,从而模糊广告与新闻报道间的差别。

2.链接处理 个案文本中附有两个链接。由于附加链接是目前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形式,这里的链接进一步制造出报道感。若有读者怀疑该文的报道身份时,链接中的信息可以起到一些补救作用,因为这些链接在编排上独立于该“报道”,也因为链接可使读者感觉其内容来源于专家的意见。有理由相信,链接在此起到进一步隐藏广告身份的作用。

3.文字处理 由于成本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考虑,大部分广告在文字处理上采取言简意赅方式,乃至利用简短但富于创意的口号来达到商业诉求的目的。与之相比,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篇幅,满足基本的叙事、评价和分析等新闻要素的要求。个案放弃了典型广告的文字处理方式,长达2 970余字。结合对上述版面编排的分析,这种篇幅安排的目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旨在进一步模糊广告与新闻报道的风格界限。公平而论,比之与其他软文广告,个案中的文字处理方式并非过份之举。其他一些软文中频繁使用“本报记者走访了XX小区”,“记者看到”,“据记者观察”一类更为典型的报道话语,以强化虚假的报道感。

4.作者处理 上述广告的定义中曾提到,广告应有“可确认的广告主”。而软文为达到隐藏其广告身份的目的,往往会着意模糊自己是在为谁讲话。从行文风格去看,软文广告通常以记者口吻或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外的客观作者口吻写作,以隐藏软文作者的真实身份。在署名时,软文往往采取暧昧不清的方式,如该个案中,仅在结尾有“(智为)”两字,似乎是作者姓名或笔名。

通过对报业和广告业从业人员的访问,笔者获知,报社人员可为广告主代劳,某些报纸还可将为广告主服务的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人员,甚至广告主下属营销部门写作的软文直接用来发表。

(二)个案如何诱导读者

现 代 法 学 应飞虎,葛 岩:软文广告的形式、危害和治理1.信源可信度的滥用 将广告“化妆”为报道的目的是利用增加信源的可信度 (source credibility)来诱导读者消费。根据说服心理学研究,信息源在公众中的形象是否公正、严肃、中立,因而具有权威性是决定信息接受者能否被说服的一个重要变量[2]。本个案中,政府管理下的报纸通常比产品生产厂家和广告商更具权威性,利益卷入相对间接。因此,将由广告主传递的广告信息“化妆”为由报纸传递的“报道”,可能获得虚假的可信度。个案的文中频繁使用诸如 “调查表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专家大声疾呼”、“专家感叹”等词语,其目的均在于强化信源的可信度效应。公平而论,利用这一心理效应进行广告宣传是广告行业常见的说服策略。但当广告被“化妆”为报道后,读者更容易被这些信息引导进入交易环境。

2.恐吓诉求的滥用 恐吓诉求(fear appeals)是说服过程中另一种常用手段。半个多世纪以前,霍夫兰等人已通过实验方法证明适度的恐吓是达到说服的有效手段[3]。必须承认,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广告宣传里,恐吓诉求在说服中屡见不鲜。(注:例如,医生会告诉患者,如果你不按时服药,病情将恶化。再如,牙膏广告会表现患牙病后的痛苦。)然而,为实现商业目的,利用似是而非的证据来引发恐惧则是不道德乃至违法的。在个案中,这种应用并不少见。

(1)关于油烟与吸烟的类比

个案在引言中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厨房里的油烟相当于每天抽2包烟!”。但在正文中,表述变成了“家庭主妇每天做一次饭所受到的油烟危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显然,两句陈述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致。第一句陈述是说每天在厨房中产生的油烟的危害相当于每天抽2包烟。第二句陈述却是说每天做饭一次所受到的油烟危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和第一句陈述相比,第二句陈述所表示的厨房油烟对家庭主妇的危害高出两至三倍。个案称第一句陈述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却没有表明第二句陈述的来源。然而,由讨论的问题和语言结构方式所构成的语言和语气“框架”(framing)暗示读者推想第二句陈述也出自世卫组织。(注:“框架”的概念来自心理学,但广泛应用于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研究之中。根据“框架”研究者的看法,提出问题的角度,语词结构的方式等传播手段会为受众的思考提供诱导性框架,进而实现传播者的目的。)的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4年10月14日发表过相关内容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指出,目前,世界上约有一半的家庭做饭时使用诸如粪便、木头、农业生产残渣和煤炭为燃料,这类燃料会产生有毒的混合气体,其危险是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两倍。使用这种炉子做饭吸收的有毒气体相当于每天抽两包香烟[4]。与原文相对照,个案中“家庭主妇每天做一次饭所受到的油烟危害,相当于每天吸两包烟”的表述曲解了声明中对于危害原因的解释。

(2)关于死亡人数

个案谈到油烟危害时声言,“(这)导致每年在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亡。”笔者推测这一数字也应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油烟危害的声明。查检相关文献,中国一些媒体曾简要报道说,据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60万人因大量吸入厨房炉灶产生的烟气而患病致死[4]。世卫组织声明的原文则说:“全世界有半数以上人口依靠家畜粪、木柴、庄稼秸秆或煤来满足其最基本的能源需求。用此类固体燃料在明火或没有烟囱的开放炉灶上做饭和取暖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这种室内烟雾含有一系列损害健康的污染物,包括能深入渗透到肺部的烟尘微小颗粒。在通风不良的住所,室内烟雾中超过可接受的微小颗粒含量,比室外空气高100倍。在妇女和儿童中暴露极高,他们大多数时间在炉边度过。每年室内空气污染造成160万人死亡。” [5]这里可以看到,世卫组织提到的致死原因包括燃料、炉具、烟尘和厨房的通风条件等,油烟仅仅是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原因。个案文字仅对油烟强调,退一步说,或许可以被理解为“适度夸张”行为,但个案将数字“160万”说成“数百万”却与世卫组织声明大相径庭。个案因此夸大了厨房油烟的危害。

(3)关于“头号杀手”

位于个案正文之外的两个链接中,“链接二”题为“油烟六大害,警示深圳人”。该链接声称:“厨房油烟被称为健康的‘头号杀手’,会导致油烟综合症,导致慢性角膜炎、鼻炎、气管炎;导致女性皮肤干燥、出皱纹、长色斑等;导致损伤体内免疫系统;导致长期接触者更易患肺癌、乳腺癌,中老年人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等。”与此对照,世卫组织声称:“世界卫生组织已评估一系列危险因素对疾病负担所起的作用并显示室内空气污染为第八位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7%。”[5]虽然世卫组织的这一结论是基于危险因素而对疾病负担作出的排序,但一般而言,疾病负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表示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很显然,厨房油烟对人体健康是有很大危害,但并没有达到如个案中所说的“头号杀手”的境地。

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能唤起听众强烈情感体验(尤其是恐惧)的信息能提高说服的效果,尤其是当说服者能提供如何避免恐惧的信息时,其效果更佳[6]。个案正是运用了这种说服策略以吸引更多的交易机会。

(三)个案如何扩大传播范围

X报是一份区域性的报纸,刊登的广告以某市为基本市场,通常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然而,个案具有某种新闻报道的形式,而新闻报道可能比地区性销售广告有更大的传播范围。果真如此,则意味着个案可能在更广大的区域中得以传播。调查结果表明,的确发生了这种情形。

1.扩大传播的范围

2006年6月9日15时,笔者在百度输入“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获得结果94个。转载网站出现顺序依次为“新浪网”、“保定在线”、“抗癌网”、“X报网站”、“综合娱乐网”、“北青网”、“牟平信息港”等。值得注意的是,个案出现的位置是这些网站的新闻和健康知识栏目。换言之,由于个案具有新闻报道或准新闻报道的形式,在互联网中,就可能被当作报道和知识小品来传播。而在这种传播中,个案完全摆脱了原来所属的广告版,成为更具典型性的软文。依此可见,软文广告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报道形式误导读者,也在于报道形式可能使之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更大的传播范围,从而误导更多的读者。下面是笔者搜索到的本个案在新浪网扩散传播的例证。新浪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个案在该网站中出现的栏目为:新浪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个案正文。网址http://news.sina.com.cn/s/2006-06-03/03509105339s.shtml。和个案放置于一起的各种新闻有:“行窃败露扬言要跳五楼 警民30分钟劝哭小偷”、”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初二男生患肺炎入院疑输错液致死”、“两名加拿大男子攀登长城迷路”等10多个。依据信源权威性在说服中作用的理论,真正的信息源获得彻底掩藏,对于读者的误读力度因此加强,又由于网络无区域的传播功能,个案误导读者的危害范围扩大。类似的情况同样存在于上述其他所有网站对个案的转载中。这种情形是如何发生的?

2.扩大传播的成因

个案是如何进入更多网站从而扩大传播范围的?在刊发个案的X报网站上,笔者发现,在报纸广告栏目刊出的文件“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在该媒体的网站上出现在“深圳新闻”栏目下,链接为首页>新闻大观>深圳新闻>个案。网站主页左面是报纸的各栏目菜单,分别为“要闻”、“深圳新闻”、“世界新闻”、“中国新闻”等。点击“深圳新闻”栏目,有包括个案的17条新闻出现,排列顺序为“别让爸妈妻子倒在厨房油烟里”、“警营开放日”、“外资热捧节能项目”、“深圳众多行业领跑全国”等,个案在当地社会新闻中被排第一位。仔细检查可发现,网络版个案和报纸版个案并不完全一致。报纸版中较明显的广告性文字,如购买联系电话等,没有同时出现在转载文本中。因此,无论从文字加工还是从栏目安排去看,网络版个案都更像新闻报道,这为彻底隐藏广告身份,为被其他网站的新闻或科普知识栏目转载创造了条件。如果X报在网站上明示该文的广告性质,其他网站根本不会把它作为一个新闻转载。很显然,彻底地将软文广告转换为新闻报道身份将有助于广告的广泛传播,并且这种传播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综上,报纸软文广告的制造者往往通过版面形式、文字内容、说服方式、传播渠道等方式的处理,把广告制造为软文广告,从而为广告主吸引更多交易机会。

三、软文广告的现状分析

基于对现实的观察,我们可以基于隐蔽性程度把报纸软文广告分成两类: 第一类,采用专题报道等新闻形式。报道中多涉及企业的历史、生产、管理、企业竞争力、行业优势、企业文化等内容,采用“通讯”、“评论”、“消息”、“人物专访”、“专家访谈”、“纪实报道”、“专家咨询”、“科普宣传”等样式。这类软文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外在形式,通常没有明显的产品销售信息,且不在标有“广告”字样的版面中,因此是最具隐蔽性、最为典型的一类软文广告。第二类,采用新闻报道和广告的混合形式。这类软文可分两个子类:其一,新闻报道与广告是分开的。这种分离可能是版面上的分离,如把蜂皇浆功能的软文报道放置在新闻版,而把蜂皇浆广告放置在广告版中;也可能是时间上的分离,如把软文报道与广告安排在不同日期的报纸中;还可能是报纸的分离,即把广告置于报纸A中,而把软文报道置于报纸B中。其二,软文报道与广告同在一个版面上,或合二为一。在这种组合中,广告属性的隐蔽性较差。常见弥补手法有将软文安排在“特别报道”、“健康专栏”等版面,或者,虽将软文安排在“广告版面”,但使用减弱广告标识的视觉吸引力,并在行文中着意采用新闻报道风格等方式,使读者忽略版面标记和软文的推销性质。可以说,这一类软文的形式游走在广告和新闻报道之间,进而也游走在违法和合法之间。

(一)现状的严重性揭示

前文已大体说明了发布软文广告是误导性强、传播范围广、利用不当方式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非法行为。软文广告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其明显的欺骗性质,也在于这类广告普遍地、较大规模地存在于我国的大众媒体中。笔者之一于2007年1月27日在上海一报摊购买了该摊上非文摘类的所有其他报纸共10种,涵盖晚报、晨报、周报和每周两至三次出版的报纸类型。在这些报纸中,发布了软文广告或疑似软文广告者有4种,占40%。10种报纸中出现广告的版面计为183版,出现软文或疑似软文的版面13版,约占7%。这种现象出现在素以监管严格闻名的上海市场上,其他市场上的情况想来也不容乐观。更另人忧虑的是,2003年5月,笔者之一曾参加一国内著名的广告专业本科生毕业策划的答辩会。令人吃惊的是,学生将软文发布堂而皇之地列为媒体策划的一部分,并为之列出预算。软文广告竟登堂入室,成为广告传播和营销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注:需要说明的是,据笔者所知,我国高校典型的广告策划和营销课程中尚未见教授软文写作者。然而,受到流行广告作业方式的影响,学习广告的学生已开始将软文作为“正常”广告传播活动的一部分。),这在其他国家大概是闻所未闻的。

(二)现状成因揭示

为什么软文广告如此盛行?本文从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以及公权监管及处罚的不足等方面对广告生产、流通和监管的诸多主体作一初步分析。

1.广告主、广告公司与媒体

对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的广告主,如果软文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打击采用合法广告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有相应的利益驱使的冲动。广告公司服务于广告主,前者的广告投入是后者的收入来源。如果广告主需要软文,广告公司便可能会为之服务。笔者之一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软文广告”后,共有出现相关网页40 000余篇。排在最前面,很可能也是点击率最高的文档多以探讨软文广告写作技巧、传授软文广告传播经验为内容,如“如何撰写软文广告”、“如何让软文广告没有广告味”、“什么是软文广告”、“软文操作之我见”和“软文广告操作八大技巧”等。这一结果透露出广告从业人员,进而以广告公司为代表的广告行业对软文积极采用的态度。就媒体来说,虽然在法律上媒体仍然是所谓“事业单位”,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化经营”方式已经使媒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化,赢利成为媒体的基本经营目的之一。在这种条件下,媒体自然有刊登软文的利益动机。在此情形下,如果没有外在力量的制约,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可能结合为利益同盟,共同参与并促成软文广告的泛滥。

2.公共权力层面

《广告法》禁止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即便这种报道式广告的内容是真实的,也要依《广告法》第13条受到处罚;如果报道失实,除了要依《广告法》第13条受到处罚外,还要作为虚假广告受到处罚。然而,从笔者所能查到的查处新闻报道形式广告的极少案例来看,被查处者大都存在信息严重失实的事实,即有明显的虚假广告性质,少见单纯采用了新闻报道形式而受到处罚的广告案例。我们还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公权机构对软文广告的打击力度随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增加而减弱,也随着新闻报道形式广告中广告性质隐蔽性的提升而减弱。为何公权频频缺席?笔者以为,软文广告危害的隐蔽性、对软文广告的执法难度以及执法主体某些情形下的弱势是三大重要原因。

(1)软文广告危害的隐蔽性

虚假广告的危害一般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因此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和监管部门比较容易作出反应;而一份软文广告,假定其信息是真实的,或难以确定真伪的(注:例如,一篇为某房地产开发商所作的软文可以将某小区吹捧为“在中国的腹地,你却实在地体会到威尼斯水乡的风情”。这类司空见惯的文字描述一种几乎是纯粹主观的感受,很难用“真”、“伪”之类的概念来加以判断,即便我们知道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忽悠”。),消费者难以直接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危害。如上述,软文广告的危害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它解除了消费者对商业广告的警惕,可能催生消费者原本不会有的消费欲望,从而产生原本不应该有的交易;第二是它对合法的广告构成不公平竞争,伤害了合法广告主的利益。再做追究,这类广告还可能挑战一个社会中新闻公正的基本标准,将新闻报道变成媒体和广告主出于金钱考虑而勾结一气的共谋行为,瓦解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社会信誉。这里,软文广告对消费者的危害是消费者不易察觉的;它对社会的长远危害在短期内感受不到并难以测量。因此,与虚假广告相比,那些信息相对真实的软文广告的危害具有隐蔽性,易为消费者乃至执法机关所忽略。另外,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面对较高发的违法行为以及执法资源短缺的约束,公权机构常根据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大小来安排执法资源,而对危害性大小的认定更偏向于显性的、现期的(或近期的)危害,而相对轻视隐性危害和远期危害。如上所述,软文广告比一般虚假广告具有更隐蔽的危害性,执法机关也会相对更注重查处虚假广告而轻视软文广告。

(2)对软文广告的执法难度

与虚假广告比,软文广告更不容易被识别,这往往构成执法机构对软文广告进行执法的障碍。如媒体常常会对某些企业的事迹进行专门的报道,这种报道中的某一些可能就是软文广告。如为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各媒体之间会存在竞争。为争取广告大客户,有的媒体可能会向企业允诺,如果企业一定期限内选择该媒体而不是与其有竞争的媒体发布广告,就可以对该企业进行专门的报道;有的媒体可能会向企业允诺,如果企业在该媒体发布广告达到一定金额,媒体也可以安排对该企业作专门的报道。这种报道无论是否具有倾向性,都是软文广告。但对执法机构而言,要认定这种类型的软文广告就具有极大的难度,正确的认定有赖于更多的执法资源。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对软文广告的执法比对一般的虚假广告的执法需要有相对更多的执法资源,这在执法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形下,对软文广告的执法缺位也变得很正常了。

(3)执法主体某些情形下的弱势

在一般情形下,相对于执法对象而言,执法机构是强势主体。但在对软文广告的法律执行中,执法机构与作为执法对象的媒体之间的关系却要复杂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媒体制度下,媒体既从事企业式经营,同时又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负担着传播党和政府决策、引导舆论等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媒体的这种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是执法机构在执法时不能不考虑的。同时,媒体影响社会舆论乃至政府决策的力量也可能使执法机构惧怕媒体,如担心某些不当执法行为会被媒体广为传播、过度报道等。当然,在实践中,执法机构在执法时的考虑对象更多地限于所在区域的主流媒体,因为区域性的主流媒体在区域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一分析可以解释为何广告监管部门对所在区域的媒体,尤其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的软文广告行为的处罚总是极少。

3.受害者的权利主张层面

虽然从理论上说,任何冲突和纠纷都可以用私法规范加以解决,微观的市场失灵和宏观的市场失灵也能被私法所克服,但之所以会产生非私法性规范,是因为私法规范解决冲突存在自身缺陷。如过高的交易成本、预防功能的缺乏、没有直接受害人而导致的对低效率行为的放任以及信息的缺乏等[7]。其中因信息的缺乏而导致受害者无法主张权利是某些私法规范不能产生预期功能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把无法主张权利仅仅看作是受害者的损失,从不法利益获取者的角度看,这种权利主张的障碍正是他们能够安全获取不法利益的前提。如果受害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主张权利,从而导致不法利益的获取者无利或少利可图,这种非法获利的行为也不会如此盛行。如2004年前的几年中,航空意外保险领域中手写假保单的欺诈行为在我国某些区域较为盛行,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众多乘客没有能力发现欺诈。因为乘客投保后大多随身携带保单乘机,如果飞机坠毁,保单与人一起消失,乘客家属无法主张权利;如果飞机正常,因没有出现事故,乘客自然不会主张保险权利。我们从受害者权利主张的层面考察软文广告,可以发现其盛行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现实的情形中,软文广告的受害者对其自身受害往往少有感知的能力,尤其对于“高明”的软文广告,受害的消费者几乎感觉不到其受害。这构成了在私法层面抑制软文广告的障碍。 如果公权又处于缺位状态,则软文广告的盛行是必然的。

四、治理的制度对策

(一)制度完善

为抑制软文广告,有效的治理对策是必要的。审视目前的《广告法》条款、《广告法》所有的实施细则以及绝大多数的地方条例,广告标记、法律责任等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1.广告标记问题

《广告法》第13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这一条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消费者能够区别广告与非广告。该条款规定的广告标记的设定责任主要想禁止两种行为,第一,不设定广告标记。第二,在广告版面设定其它标记,如“特别报道”等。但对广告标记的如何设定则没有规定,各种实施细则也没有对此作出详尽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为不同方式的设定对消费者来说效果是不同的,如对“广告”两个字设定很小字号、很淡的印刷,而对“新闻报道”的题目往往通过字体、字号、印刷等方面的设定使其特别显眼;或者在“新闻报道”的正文中设置几个鲜艳的漫画等,从而造成绝大多数读者对“广告”两个字熟视无睹,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被广告主体巧妙地运用非语言信息规避了,我们很难判定这种规避的违法性,但其结果与不设定广告标记相差无几。

因此,我们建议对广告的版面在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目的在于强势告知读者该版面的广告性质,也在于在读者已被告知版面性质的前提下,允许广告在创意方面的合理的言论与表现自由。(注:例如,企业的形象广告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产品或服务信息,像一段愉悦耳目的短片或图画,甚至,笔者之一还曾于2004年在美国见到一个看似是故事短片的电视广告。笔者也注意到,播放该片的美国电视频道同时在屏幕下放打出“Paid Advertisement”(付费广告)的字样。)考虑到媒体广告的差异,《广告法》可仅作原则性的规定,具体的规定可设定在实施细则和地方条例中。具体的设定可考虑从字体、字号、字的颜色、深度等方面展开。但这一问题还须从广告标记和“新闻报道”的正文两个维度考虑,因为对广告标记的熟视无睹往往缘于标记太弱而正文的安排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还可考虑作出如下规定:广告标记深度应该不低于正文中最高深度。如果正文中出现彩色,广告标记应该选用最强的色彩,如红色等。这一问题被现有的立法所忽视。从《广告法》的功能看,保障广告信息的真实性是其主要所追求的,但现有的广告规范对真实性的追求更多地针对语言信息,而少针对非语言信息,而非语言信息在广告所传递的信息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广告法》在这方面的改进是必须的,但我们同时必须指出,对这种运用非语言信息规避法律的行为,法律很难作出比较有效的规制。因为各种规避的办法总是能被广告主体找到,法律的规制要把所有的运用非语言信息的规避路径都堵住,似乎也不太可能。从规制的角度看,对非语言信息的规制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其难度可能要远远大于对语言信息的规制。这也表明,简单的法律虽然可能容易被规避,但通过多次博弈后而形成的复杂的法律也并不就好。从长远看,这一问题的彻底解决还是有赖于广告主体的诚信行为。

2.法律责任问题

虚假广告与软文广告是两个在内涵与外延上有差异的概念,这种差异表现为两个集合的相交,即两个集合有共同之处,也有互不相属的东西。具体言之,虚假广告的一部分来源于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但较多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的广告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客观真实的,这一部分广告就不属于虚假广告。下文如无特别说明,软文广告仅指信息真实的那一类。

(1)虚假广告与软文广告法律责任及其设定基础

《广告法》对虚假广告和软文广告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广告法》第37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软文广告的法律责任,《广告法》第40条第2款规定:“发布广告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发布者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从条文上看,软文广告的法律责任要远远轻于虚假广告。这种设定应该基于如下的共识:软文广告的危害性要轻于虚假广告。果真如此吗?

(2)究竟谁的危害更大

究竟谁的危害更大?由于涉及的因素很多,我们很难对这一问题作一个非此即彼的回答,但可以作一个初步的判断:对文化水准不高的人而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很大,而对有较高文化水准的人而言,虚假广告的危害性较小,当然不同的虚假广告对同一受害群体的危害程度也会有差异;而软文广告的受害群体一般不受或少受受害者文化水准的影响。

从现实的情形看,目前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容易被夸大,而软文广告的危害性经常被轻估。常识认为,虚假广告的普遍性与危害大小成正比,虚假广告越普遍,其危害性也越大。这一常识是有问题的,因为当虚假广告泛滥到一定程度时,民众对广告就会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缘于对广告的不信任。我们可以看一看目前民众对广告的信任程度,但这方面的调查极少,我们选择近两年作为公益性机构的消费者协会和作为营利性机构的零点调查公司所作的调查来揭示这一问题。浙江省湖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于2005年5月1日至7日对湖州市药品、化妆品、医疗、保健食品、美容5个方面和报纸、电视、广播、网络4个载体的广告的公信度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药品、化妆品、医疗、保健食品、美容等广告相信度仅在5%左右,列为参考在35%-55%左右,而列为不相信和怀疑的则在40%-60%左右。整体而言,民众对药品、化妆品、医疗、保健食品、美容等广告的接受度是极低的。而对媒体公信度的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网络媒体上的广告的相信度仅为4.4%,不相信度则为40.3%。著名的零点调查和指标数据2004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济南、大连、厦门10个城市3 212名18-60岁常住居民就消费者广告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56.1%)群体比例比相信广告内容(38.9%)的群体比例高17.2%。如果将消费者对广告“非常相信”赋值为4分,“比较相信”为3分,“不太相信”为2分,“一点都不相信”为1分,则该次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得分的平均值仅为2.3分。很显然,消费者对广告的不信任必然会导致对广告产品的不交易或少交易,虚假广告的受害者由此会大为减少。

与此相比较,软文广告的危害性被大大低估。广告的目的在于说服,在一般的广告中,广告的说服目的是很显然的,广告受众能够轻易获得有关自己将成为说服目标的信息。研究表明,事先知道说服目的会促使我们抵制说服信息。因为知晓说服目的能影响对说服起重要作用的认知加工过程。首先,知晓说服目的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形成反面证据,它能减少说服信息的作用。此外,知晓说服目的也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回忆相关事实及有关信息以反驳说服[6]177。这种预先警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广告信息的作用。而软文广告则是一种隐性说服,它不存在预先警告的问题,说服的目的被隐藏,并且越“高明”的软文广告,其说服的目的就隐藏得越深,软文广告的受众会丧失基本的防备心理,从而更容易全盘接受广告中的信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不是专门来说服的东西,我们往往听得更加起劲,而专门说服我们的话往往不易改变我们的立场。”[8]“不试图改变我们态度的信息比起刻意改变态度的信息往往更能改变我们的态度。”[6]172这一观点提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以往对软文广告危害的认识,即软文广告仅仅只是采用新闻报道形式而已,其内容是客观真实的,所以其危害也就很小。从社会心理学的立场去看,由于软文广告的说服目的被深深地隐蔽,使得软文广告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从而也使更多的人受害。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曾假设,同样的信息含量,如果采用普通广告形式与软文广告形式两种不同的方式发布,更多的软文广告的受众会成为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为初步了解软文广告对激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影响并检验上述假设,2006年6月9至10日,笔者之一以上述个案为调查资料做过一次探索性调查,即利用便利的小规模样本,对关注的问题所进行的初步调查。调查的对象是19位成人。调查中,要求样本阅读刊登个案的X报B16版,然后回答一组问题。问题及调查的结果如下:

A.你原来了解厨房油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吗?非常了解(6人),一般了解(10人),不了解(3人)。

B.你看了这份报纸后,有什么感觉?如内疚或很内疚(对下厨的家人)、害怕或很害怕(如果自己下厨的话)、没感觉等。其中,非常内疚或非常害怕 (9人),内疚或害怕(5人),没感觉(5人)。

C.你看了这份报纸后是否有购买该产品的想法?立即想买(2人),有空去买(5人),不买(9人),本来就有买的想法(2人)。(此问题的有效样本为18个)

D.你认为这是一个广告吗?不是(5人),是(8人),象广告又不象广告(6人)。

E.这是一则广告,你刚才为何认为这不是一个广告或象广告又不象广告?看起来不象广告(6人);说不清楚(5人)。

F.你有看到版面最上方的“广告”标记?没看到(11人),看到(8人)。

G.你为何没看到版面最上方的“广告”标记?最先看到题目,后来就看内容去了(6人);没看栏目名称的习惯(2人),就是没看到,原因说不清楚(3人)。

H.如果给你很长时间如一个小时看这个版面的内容,你有能力确认这是一则广告吗?能(8人),不能(3人)。

I.如果你了解这是一个广告,是否会放弃你先前的购买意愿?会(4人),不会(2人),本来就没有购买计划(5人)。

以上第E.G.H.I等四个问题主要针对不能肯定这是一个广告的11人。从以上调查可看出:被访者看了这个报道后,有7人会有不同强度的购买欲望;只有8人能够非常肯定地确认这是一则广告,如果把看报道的时间延长到一小时,有16人能够肯定这是一则广告;在受访的19人中,有11人不能很快地看到广告标记;在不认为是广告或不能肯定是广告的11人中,如果告诉他们这是一则广告,有4人会放弃原先的购买意愿,有2人的购买意愿不变。虽然本调查是非常初步的,但也可以据此初步地表明,软文广告可以使广告主获取更多的交易机会。当然,调查所选用的软文广告并不太“高明”,其对受众消费欲望的激发力度也不甚强烈。可以肯定的是,“高明”的软文广告会使大量的广告受众受害。

在软文广告对其受众的购买欲望产生不利的影响之外,软文广告对媒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这种影响可能是远期的,但其一旦形成就不易消除。当软文广告泛滥至一定程度,且民众对软文广告的横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将会对新闻这种媒体的主要产品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此时,巨大的消极影响就可能产生。因为当新闻的受众需要区分软文广告和客观新闻报道但缺乏能力来进行区分时,许多人将更愿意相信新闻背后隐蔽着倾向性的目的,从而把新闻当作软文广告。当这种情形反复发生时,新闻报道应有的公正客观的宣传功能会遭受伤害,在极端的情形下,这将意味着媒体正常功能在某些领域的消亡。而软文广告对社会的这种深度危害性尚未见有严肃的估量。当然,当虚假广告泛滥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媒体公信力的消极影响也会存在,但这种消极影响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程度与软文广告有重大差异。如前所述,虚假广告会影响到民众对广告的信任度,而过低的信任度可能会使广告主体合法的广告发布行为受到民众的怀疑,这虽然也是很严重的,但它的负面影响主体表现于此,它对媒体公正报道的消极影响是间接的,一般不会如软文广告那样导致民众对正常的新闻产生怀疑。

通过以上的调查与研析,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软文广告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虽然不能肯定在所有时候、所有领域、所有区域,软文广告的危害性会大于虚假广告,但可以肯定,在较多的广告领域和广告所在的区域,软文广告的危害性会大于虚假广告,原有的对软文广告危害的认识是不足和错误的,在这种错误认识基础上确定的有关软文广告的法律责任需要做出修正。

(2)广告发布者的责任

很明显,从危害的角度看,目前对发布软文广告的责任设定是过轻的;从获利的角度看,目前对违法媒体的惩罚力度也是不够的。只有发布软文广告所受到的惩罚明显大于所获得的利益时,惩罚才是有效的。我们以为,对软文广告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可作如下规定: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没收广告收入,并处广告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当然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中的难度,即并不是每个软文广告都有与之完全相对应的广告收入。如某些报纸对年广告费最多或较多的广告主予以特别优惠,这种特别优惠除了广告费的折扣外,还可能以通讯、评论、消息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报道。这种软文广告在实践中很难认定,如果认定了,也很难对其以广告收入为基准进行罚款。因此,罚款的设定标准除了广告收入外,还应该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如5万元至10万元等。除了对媒体的处罚外,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在相关法律中也应该设定相应的责任,如根据严重程度而设定受公开谴责、暂停工作、调换岗位等责任。

(3)其他广告主体的责任

《广告法》对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只对广告发布者设定罚款的责任,而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则不承担任何责任。在软文广告风行的今天,这不利于打击这种不当广告行为。软文广告行为是广告发布者与广告主之间(有的情形下也包括广告经营者)不当交易的结果,所以对交易所涉主体的处罚是必要的。另外,在目前的情势下,较多地方的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对所在区域重要媒体的处罚往往表现得过度谨慎,这种针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责任就显得更为必要。具体可考虑作如下规定:对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对其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负有责任的广告主,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对其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获利所得超过广告费用,则应当对其处以获利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4)私法层面的责任

对软文广告的法律责任问题,《广告法》的设定存在缺陷。《广告法》对软文广告仅设定了“责令改正”和“罚款”的责任,没有设定软文广告受害者的民事赔偿问题。《广告法》仅在第37条中设定了民事责任,这一责任也仅仅只是针对虚假广告的。依据现有的法律,看了软文广告而交易的消费者,除非软文广告的内容存在虚假,否则就不能主张民事权利。但问题在于,“高明”的软文广告虽然不是交易活动中典型的欺诈,但也是欺诈行为。如果没有貌似新闻的广告的引诱,相当部分的消费者不会作出消费决策。那对这部分消费者而言,其民事权利的主张应该予以保障。设定民事责任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还可经由消费者的维权行为抑制软文广告,从而减轻执法机构的执法压力。在具体的责任设定方面,因为最“高明”和最“低劣”的软文广告的危害性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所以责任的设定需要体现这一点。具体可以根据软文广告的隐蔽程度,对其予以分等,对高等级的软文广告设定较重的民事责任,如可对最高等级的软文广告设定惩罚性赔偿的责任等。如何进一步配置这些责任,还需要在实践中作深入的考量。

(二)实施层面的多种路径

制度的实施和制度的制定同等重要。就目前而言,《广告法》第13条的实施仅仅表现为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的处罚,而在实践中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又很难较好地履行职责。因此,有必要考虑实施《广告法》的多种路径。在此,我们初步建议如下:第一,完善现有制度,激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加强法律执行。第二,采用悬赏举报制度。对第一个有效举报的举报者予以较多金额的奖励。第三,建立公益诉讼制度。除了直接的受害者外,消费者组织等社会团体以及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合法广告主有权对违反《广告法》第13条的媒体向法院提起诉讼。为消除法院或法官对受涉案媒体事后运用其强势予以“报复”的担忧,可在区域上扩大受理案件的法院的范围。

(三)媒体自律和社会责任

为了尽可能地消除软文广告对社会的危害,制度的完善、多种实施路径的确立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不足的。例如,A报纸采用以对某企业负责人访谈为形式的软文广告,为企业做形象宣传。作为报酬,该企业可以向与A报同属一报业集团的B报投放大量广告。这使判定软文广告,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变得十分困难,对广告执法机构而言,这种困难不是表现为信息不足,就是表现为执法进程受到阻碍,因此,彻底消除软文广告还有赖于媒体逐步在遵循职业道德的基础上自律,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公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姑且不论媒体在我国现行体制中的强势地位,仅就执法信息而言,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在较多情形下处于信息劣势,很多违反或规避《广告法》第13条的行为往往不能受到查处。例如,为企业形象而非产品所作的软文广告,在无法获得金钱交易证据的条件下,就难以被认定是违反了《广告法》第13条,因此无法对这种行为予以处罚。又如,假定制度加重了对软文广告的处罚,明显的软文广告的行为可能会减少,但更隐蔽、更“高明”的软文却会依然存在,甚至会更多,其隐蔽性可能反倒加大消费者受损程度。媒体与广告监督管理机关之间的多次博弈不仅会造就更为复杂的制度,还将使制度的实施成本不断攀升。正基于此,我们在对“软文广告”的治理提出制度对策的同时,也指出需要关注促进媒体的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一点在软文广告治理过程中显得不可或缺,这部分地缘于对“高明”的软文广告的执法的难度。

五、余论

本文主要研究软文广告的问题,其中也涉及到虚假广告。由于软文广告的隐蔽性,对其尤其是“高明”的软文广告进行打击有相当难度,所以如果执法部门没有有效的打击软文广告的能力,对虚假广告的大力打击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损害消费者的后果,当然这种后果更多的是隐性的。这一观点并不表明我们不主张对虚假广告的打击,我们只是提示执法部门,在大力打击虚假广告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加重对软文广告的执法力度。因为对虚假广告的大力打击会使部分有能力的广告主体转而更多地选择软文广告,在某些情形下,这种广告的致害能力要远远大于一般的虚假广告,而普通的消费者对软文广告的识别能力很弱,更多的人因此会受害。这只是我们基于对虚假广告和软文广告的研究以及对现实的观察得出的一个初步判断,没有经过专门调查和量化研究。我们期望有人能够对这一判断进行证实或证伪,并进一步调查、研究如下问题:执法部门在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后,哪些企业会选择软文广告?哪些行业和区域更容易出现软文广告?哪些人会成为政府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的受益者,哪些人会成为因此而较多出现的软文广告的受害者?执法部门对“高明”的软文广告的打击能力有多大?

参考文献:

[1]丁俊杰.广告学导论:现代广告运作原理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5.

[2]W.Seveverin,J.Tankard Jr..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Methods,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M]. 5th ed.. New York: Longman,2001:154.

[3]C. Hovland,I. Janis,H. Kelley.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53:78-80.

[4]肖洁.世卫组织呼吁谨防“厨房杀手”[N].科学时报,2004-10-20.

[5]世界卫生组织.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EB/OL].〔2006-06-10〕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92/ zh/index.html.

[6]R. A.巴伦、D.伯恩.社会心理学[M].黄敏儿,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3.

[7]应飞虎.为什么需要干预[J].法律科学,2006(3):58.

[8]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M].李斯,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617.[HT]

Blind Advertising: Its Form,Harm and Regulation:Based on Article 13 of the Advertisement Act of the PRC

YING Feihu,GE Yan (1.School of Law,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

2.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本文责任编辑:林士平

作者:应飞虎 葛 岩

第3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经验主义危害探析

摘 要:经验主义是阻碍认识科学发展的一大顽疾,其主观主义本质及形而上学做法必须加以理性主义的辩证改造,方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实现中国现代化宏伟目标。

关键词:经验主义;危害;中国化

一、思想理论领域中的经验主义及其表现维度

经验主义是一种主张各种信念只有被现实的经验所证实后方可接受并作为行动指南的态度。即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惟一来源的观点,它片面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往往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经验主义者不仅在思想上盲目僵化,狭隘偏见;而且在行动上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具体讲,经验主义表现如下:

第一,把“想当然”作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常态。经验主义坚持一切从个人主观出发,不根据实际情况作深入调查研究,把已有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指导原则,决策时缺乏深层次思考和可行性论证,以致习惯于将理想当现实,搞理想浪漫主义。毛泽东批评他们不分内外实际情况,缺乏系统、全面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

第二,常常犯以偏概全,用现象代替本质的形而上学错误。经验主义高度重视感性经验,常常把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夸大为普遍真理,拒绝对事物内在本质性的东西作深入研究,不可能获得关于事物的全面、深刻认识。易犯以点代面、以现象代替本质、以局部代替整体的形而上学错误。

第三,经验主义表现为观察活动中思维的直观性和视野的狭隘性。一方面,经验主义崇尚并夸大感性经验的主张蕴含着对客体的观察比较直观,无需抽象即可获得认识或知识的思想;另一方面,经验主义拒斥理性思维的观点导致其不能科学有效解决认识系列问题,在认识问题上无法克服其视野的狭隘性。

第四,经验主义还表现为回避历史,重视现实。经验主义习惯将既成经验照搬套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突出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回应,但经验主义者在套用经验时,常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往往忽略对现有经验作历史分析,不理解经验形成的事实背景和适用范围。

二、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本质释义

在现实中,经验主义被看成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主观主义中与教条主义相对的“一极”。换句话说,要把握经验主义的本质,理应从主观主义着手。

理论界通说认为,主观主义是指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的不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一种形而上学做法,是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无视客观实际,一味从主观第二性出发,立足狭隘局部经验或书本教条,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无法做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其实质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为其思想的持有者,主观主义者往往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固执,不依客观办事,听不进别人意见,做决断时臆断性强,行为不免盲目鲁莽,不够周全细密。

从定性的角度不难看出,经验主义思想方法在本质上是主观主义的表现之一,是同教条主义相对的一极。实践证明,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并有其内在规律的,只有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正确反映——理性认识才是更深刻、全面的完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走向成功;而经验主义由于重实践轻理论,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于感性阶段,不涉及事物内部规律的把握和认识,因而是局部的、片面的不完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指导实践就容易在方法论上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最终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把片面的局部经验夸大为普遍的绝对真理,不能形成对事物客观、全面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经验主义本质上就是主观主义,它因为固守经验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而陷入庸俗、浮浅和无远见的事务主义之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经验主义本质是主观主义的定性说法蕴含着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某些方面的契合,但这并不等同于经验主义就是主观主义。

针对经验主义满足于局部经验,否认理论指导作用的错误做法,毛泽东强调一定要注重理论学习,“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

三、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大敌

经验主义的诸多表现及其主观主义本质蕴含了其危害不浅,必须予以重视,否则,正如毛泽东所说,作为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经验主义不仅害己害人,而且是人民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只有打倒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一面光辉旗帜,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将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内容,强化其现实指导意义——中国(特色)化的过程。它至少应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中国实践,这是以共性理论解决个性问题的过程;其二,在中国具体实践中丰富、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即结合实践改造理论,丰富个性,使其更好指导具体实践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是合二为一的辩证过程,而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历史证明,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及路径来看,不少重要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都同批判经验主义认识论错误倾向密切相关,都是反对主观主义的胜利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对当时中国实情及革命形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在同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和机会主义展开坚决斗争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抵制和反对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主观主义思想和形而上学错误,适时恢复和重树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带领全党、全国、全民族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最终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大发展,充分验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认为只有那种摆脱错误观念,克服不当做法,冲破不良体制束缚的思想认识才是真理性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方能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之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继续向前推进,不断深化发展,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当前,在一些西方理论的影响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新变化,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复杂形势。为此,我们更应高度重视并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主导地位,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既要反对脱离实际空谈理论,更要反对迷信经验无视实际。一切不顾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无视中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全盘照抄照搬西方的主观主义做法都必须彻底摒弃。我们学习西方决不能生吞活剥、食洋不化,而应在学习中改造,在改造中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师夷长技以新之”。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它不是封闭的理论,而是开放的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其活的灵魂,因此,自产生以来的近170年间,它始终保持着旺盛生命力和蓬勃生机。即便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国思想理论领域的主流,它的发展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统一的,可以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其中国化的现实土壤,不坚持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实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要求就没法体现和深化,就不能真正做到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更不能有效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实践不断引向深入,实现发展。为了不在今后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迷失方向,走错道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这是我们避免犯错,犯大错的经验所在,而且错了就要赶快改。马克思中国化不仅要求理论应指导实践,还在于实践要发展理论。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系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矛盾,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创佳绩,不断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走向深入和发展。

经验主义的危害给我们再现了经验主义在解决认识论问题方面仍有诸多不足,致使它一直以来都以制约人类认识的一块“短板”而存在并发挥作用,导致人们在认识事物的道路上屡屡犯错,因此,要保证人类基本活动顺利进行,就必须从理论上反对经验主义,在实践中防范经验主义。

作者:李应

第4篇:形式主义的危害

形式主义的危害 人民日报盘点各地形式主义 称其已成社会公害:自3月29日起,本版刊发4期读者来信,聚焦身边的形式主义,已推出应景篇、检查秀、文山会海、形象工程……在当下中国,形式主义的触角伸延到了社会各个角落。无论是在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上级机关还是基层单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职员,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社会活动,形式主义如影随形,似乎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寻到它的踪迹。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形式主义之风已渗入学校这块净土,甚至浸入幼儿园,使幼小的心灵遭受毒害。(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05月10日)

所谓形式主义,即只重其表,轻其本质。随着科学发展观渐入人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们批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是对之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深刻反思,并寄托了人们对于改革干部评价体系的深厚希望。百姓声音强大,片面追求形式主义已无立足空间了。今年,国家三令五申,一定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杜绝弄虚作假,牢固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和作风。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疾和毒瘤,危害极大。

一是华而不实。形式主义做的是表面文章。它不求实际效果,更不追求长远利益,只追求一时的热烈场面和轰动效应。其结果往往是面上轰轰烈烈、一派风光,但后果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二是劳民伤财。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违背现实,其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个别地方官员片面追求政绩,大修形象工程,人口不多的地方修建大型广场、在小县城修建5星级宾馆,却都美其名曰是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为了自己的官途,不管老百姓的意愿,这种行为我们是要坚决抵制。

三是败坏风气。形式主义是一种寄生在一些官员身上的病毒,如果得不到制止、纠正,它会瘟疫一样传播、蔓延。形式主义的蔓延,严重侵害了党和政府的肌体,败坏了党风、政风。没有哪一个领导不想做出成绩,但如果能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从而使我们的马路变宽了,楼房变高了,城市变美了,像这样的为民政绩工程,我们应该予以提倡。但如果以侵害人民的利益,一味的以升迁为目的的政绩工程,应该说就具有腐败的意味,要坚决的予以抵制。

四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形式主义的最终恶果,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有些甚至是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如果任其泛滥,必然贻误事业发展,损害党的形象。

表面上看,形式主义是作风不实,是片面追求形式而不问实效的一种自欺欺人的作风,但其实质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必须坚决地制止和纠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党全民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来不得半点的形式主义。因此,力戒形式主义,是各级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第5篇:形式主义分类及危害

形式主义分类及危害

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根据《辞海》定义,形式主义就是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和作风。形式主义古已有之,在当前情势下,其形成机理、表现形式、社会危害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亟待深入研究、认真对待、有效防治。本文将其定义为新形式主义,试析其危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一、新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

新形式主义在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现象,但从形成机理上看,主要可以分为利益驱动型、习惯使然型、环境影响型、制度扭曲型、综合型等五种形式。

1、利益驱动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用形式主义的手段,追求所谓的政绩、形象等不当利益。比如,在制造政绩方面,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热衷于提大口号、大战略,推大工程、大项目,搞国际化、世界级,非大、好、高不足以显示其重

要地位、执政成绩;一些地方在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中,不顾地方实情,习惯于一刀切、大跃进,人为制造许多空城、鬼城。在塑造形象方面,有媒体报道,一些城市在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城活动中,为迎接上级暗访检查,一律将沿街餐馆、街面摊贩关停,造成群众买菜难、买早饭难,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一些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时,不尊重群众意愿,只顾面子不顾里子,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政府埋单、群众不买账。

2、习惯使然型。由于思想观念、传统文化、现行体制等影响,一些形式主义方式方法惯性运用于工作中,并随着情势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在治理文山会海方面,一些地方按照整治四风要求,明里精简了会议文件,但总结汇报、考核评比、工作交流等都要求相关单位报送书面材料,导致明简实不简。在干部考核方面,一些地方不分工作轻重、毫无边界地使用一票否决制,造成一票否决乱象,基层干部不堪其扰、考核工作不堪其累,以至于有媒体惊呼一票否决缘何变异变味?在干部评价方面,一些地方干部能写会说成了香饽饽,埋头干事反而不受重视,于是一些干部习惯于从文件到文件、从材料到材料,醉心于妙笔生花、文过饰非,对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深信不疑。

3、环境影响型。新的环境能倒逼改正形式主义,相反也能使形式主义不断变异变形,演变出新的

模样、新的种类,并且一旦生成,便名正言顺、粉墨登场、大行其道。比如,在工作创新方面,一些地方为迎合上级创新要求,为创新而创新,创造了一堆莫须有的新名词、新载体、新举措,只求文字上新异、表达上新奇,具体工作上不抓落实、不务实效。在执政为民方面,一些地方先后举办了电视问政节目,初衷是好的,但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官员在节目中作出现场承诺,却不设法兑现承诺、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敷衍和推脱,使群众认为百姓问政沦为了真人秀。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一些地方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重答复、轻办理,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的地方将代表委员从本部门重大关切角度提出的建议、提案,转一圈后交由本部门办理,成为自己提自己答,难以办出实际成效。

二、新形式主义的危害分析

对于形式主义的危害,古今已有许多论述,毛泽东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

主义害死人。新形式主义在其固有危害性的基础上,给当前党的事业和改革发大局带来严重负面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危害风险。

三、新形式主义的治理对策

我们党历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整治四风作为主要任务,并把治理形式主义列为四风之首,聚焦聚神反对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当前治理新形式主义应当注重标本兼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1、强身健体重预防。防与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防为治创造了有利条件,治则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防的效果。在治理新形式主义过程中,要加强教育树理念,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经常性开展法治教育和党纪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宗旨观念,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要奖惩分明重引导,查找树立身边的典型,用典型事例引领党员干部学先进、做实事、求实绩,及时发现并纠正形式主义苗头问题、惩治务虚行为,敦促党员干部从基层实际出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完善制度防漏洞,针对形式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订完善相关制度,扎牢制度的笼子,并严格规范执行,努力建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2、定期体检治未病。先贤有言:上医治未病,这既有注重预防之意,

又强调了俯察四季、养生调理的功效。对于新形式主义的治理工作,除了预防之外,更要重视定期开展体检治于未病,即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批评方面,要按照党章要求,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相互指出、严肃批评形式主义等问题,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让每个同志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瑕疵,并认真加以改正。在自我批评方面,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道德文化修养,认真检视自身存在的矛盾问题,时刻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自律,带头抵制形式主义做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对症下药治已病。新形式主义成因复杂、表现各异,在治理过程中,只有对症下药,方能收到良好的疗效。针对考核导向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干部考核和任用中的弊端,进一步突出实绩要求,合理设置考核项目指标,切实解决基层干部为完成考核指标开展突击行动等形式主义问题,全面树立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针对监督偏松偏软的问题,要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坚持和完善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加强机关内部和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建设,有力督促机关单位改进文风、会风,重视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树优机关形象。针对问责难问题,要细化干部问责制度,对于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的行为,要严厉严肃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建立干部终身责任制,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相

关干部要终身负责到底,防止干部在任期内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4、刮骨疗

伤祛顽疾。形式主义形成蔓延非一日之寒,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治理形式主义之所以首当其冲,原因在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形式主义已成为阻碍改革发展的顽疾,非用重典、下猛药除之不可。要突击整治用重典,利用全党上下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加强领导、切实督导相关单位和地方认真查找形式主义等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成因,制订有力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抓好建章立制工作,确保查找整改的问题不再反弹、取得实效。要抓住关节下猛药,新形式主义有诸多问题,当下应重抓机关单位文风、会风和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症用药,实行项目治理、明确责任到人,一项一项抓整治、一步一步抓落实,确保取得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要深挖根源祛病灶,追根溯源查找导致形式主义的制度机制弊病,既注重从顶层设计上加以防治,又重视基层创新解决问题的工作制度,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综合施治,有效根治新形式主义弊病,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6篇:形式主义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形式主义的表现:

1.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沉湎于各种会议之中,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常常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一项任务下来,动脑筋、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就是层层开会、发文件,一传达二指示三讨论四总结五汇报,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2.检查评比五花八门。工作组接连不断,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应接不暇,与落实条令条例无关的达标活动过多过滥。一些单位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拼凑尖子,单项突击,甚至不顾客观条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搞“门面工程”、“形象工程”,以一点代全体,以一招管全年,以一俊遮百丑,检查过关,劲松一半。

3.花花点子层出不穷。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出花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套话连篇。有的单位一个口号尚未落实,第二个口号又提了出来;有的单位急于踢开“头三脚”,烧旺“三把火”,亮出“新政绩”,片面强调“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实际上是“只怕上级听不到、看不到”。

4.落实工作流于形式。把力量投入本身当成工作成效,把工作过程本身当成干部实绩,满足于做一些程序性工作,且程序越搞越烦琐,正所谓“一步不少走过场,一丝不苟搞形式”;喜欢“跟风”、“刮风”,上级精神尚未吃透,下面情况亦没搞清,就一哄而起,大造声势,盲目上马。 5.了解情况若明若暗。有的领导“深居简出”,主要靠打电话、听汇报了解下情,缺乏第一手材料;有的领导“先入为主”,凭以往印象和主观臆想,随意编撰和剪裁“所需情况”;有的领导即使去了基层,也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只在会议室“调查”,在招待所“蹲点”;还有的领导虽然“身入”了基层和一线,但偏听偏信、好喜恶忧。

二、形式主义的成因:

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具体到一个单位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有二。

1.是名利思想。功利主义的私心是滋生形式主义温床。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单位出名,显示所谓“成绩”,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明星工程”;不考虑单位实际和能力,到处出国考察,每天大吃大喝,浪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有的眼睛长到头顶上,“只要

领导满足,不怕群众骂娘”;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名利。

2.是懒惰作风。惰性引发飘浮思想,只管形式,红火,喜欢把功夫下在形式上,只管快,不管效果怎样。有的满足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只满足上级指示原本传达,该抓的问题没有及时抓,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三、形式主义的危害:

1.形式主义妨碍了方针政策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2.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

3.导致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样货色。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的产生根源同官僚主义产生根源是一样的。官僚主义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臵工作拉架子造声势;成绩和荣誉方面争,在工作中大搞形式主义之风,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

第7篇: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刘 春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课程名称:

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收藏] 课件分类:

政治理论 群众路线

学 分:

1 时 长:1:00

课程教師:

刘 春

本课程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主讲,主要内容有:

一、形式主义的涵义及其表现;

二、形式主义的危害。

大家好,我们的主题是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的战略部署。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中央确定了要求大家各级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大不正之风问题。我们这一讲的主题,就集中的聚焦在形式主义它的表现及其危害上。结合这一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我们来分析、剖析、对比和分析一下形式主义它的危害,形式主义在实践中给我们造成的损害后果。

一、形式主义的涵义及其表现

首先我们看破除形式主义,主要集中的是为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贯彻服务的。所以第一个大问题,我们就要来看一下,什么是形式主义,以及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大问题。

(一)什么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由来已久,我们大家都知道,形式主义是群众路线的大敌。那么形式主义的蔓延、形式主义的泛滥,会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落实、推行和贯彻造成损害。

那么我们就要分析,为什么形式主义对党的群众路线是有损害和破坏作用呢?我们这必须对形式主义的本质尤其是它的特征,我们先做一下分析,所以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先从这儿出发。到底形式主义它的症结何在,然后再谈它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危害。

大家知道,我们干事业做事情,都离不开特定的形式,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式是任何工作、任何事项的外在表现,它的方法、手段都可以叫做形式。那么就我们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基本关系。

根据辩证法,形式和内容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没有特定的内容,形式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同样,没有特定的形式,你再好的内容,也体现不出来,也发挥不了作用。扩大或者直接表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群众路线,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中,我们强调破除形式主义,原因何在?原因是形式主义直接违反党的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如果你不破除形式主义,群众路线就难以落实,难以贯彻,难以切实执行,这是它的问题所在。

为什么形式主义跟群众路线是对立的呢?这个我们从前面的分析就可以导引出。你看形式主义的症结是光要形式,不要内容,它不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根据我们事业、目标、价值的需求来选择形式,而是从形式到形式,从外在表现到外在表现,从手段到手段,从方法到方法,而这一系列的思维方式,它都抛弃了一个什么?基本的目标和价值。

而我们知道,整个党的工作目标和价值是什么?就是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预设的形式,预设的方式,主观上形成的这种干法,从主观到主观,从形式到形式,它必然

一、脱离实际,首先它肯定脱离实际。你想一想,你干工作、干事业,你从实际出发,但是形式主义不是,形式主义是从一些主观设定的,或者生搬硬套的,或者照本宣科的类型而来,这都是主观的东西,并没有从实际出发,这样就脱离了实际。而我们知道都知道,脱离实际必然脱离群众,因为你脱离实际,你的工作重点,就是玩形式,并没有把它放在你工作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上。也不是根据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诉求,而建立自己事业发展和政策选择的依据,不是,都是生搬硬套。把别人的或者似乎是很眩目的一些形式拿来,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我们看,它这是密切联系群众吗?而且搞这一套,也不需要联系群众,不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形式主义最大的特征,在认识论上,就是从主观中来,到主观中去,它不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更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主观中来,从教条中来,从一些现成的模式、方法中来。

所以我们看,在实践中,它的直接的对立面,就是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和党的群众路线。所以你要贯彻群众路线,你要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就不能搞形式主义。如果形式主义蔓延、泛滥,这个风刮起了,那党的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肯定得不到执行了,因为二者是排斥关系、隔离关系、对立关系、不兼容的关系,它不兼容。所以你要搞群众路线,就得破除形式主义。所以说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四风,而四风的第一是破除形式主义。

所以我们说,既然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所以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要 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验证,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不是在认识论上,真正做到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果真正都做到了,就对破除形式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做不到,还是从形式到形式,从主观到主观,从主观设想中来到主观设想中去,天马行空,脱离实际,这又怎么能保障一切联系实际,一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呢?基本要求实现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肯定实现不了。而这一点实现不了,又怎么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的这个主题呢?当然也实现不了。

所以通过我们上面的这个分析,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你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要为民务实清廉,就必须破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大敌,形式主义就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巨大障碍,这个结论就这样。这是我们从认识论上,分析了形式主义的症结何在,他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分析了它最大的症结是从形式到形式,从主观到主观,从而造成对群众路线的危害和阻碍以后,我们的结论就很清楚了,必须去除,必须破除。

(二)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的发展

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的历史,可以说由来已久,历史漫长,影响极其深远。形式主义对我们来说,绝不是一个小灾小病问题,更不是像人一样,属于偶遇风寒,不是。这是一个老毛病,时间长,历史久,表现反复,而且症结顽固。是这么一个事,尤其反复发作,症结顽固,过去多少年,从党的历史上,革命建设、改革,多次反形式,但是老是反复发作,老毛病了。什么叫老毛病,症结顽固,反复发作。那既然是这样,这里面就有它的历史原因了,既然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怎么它能够反复发作,形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时候还泛滥、蔓延。很多人不照着这个干不行,不搞形式主义过不去,为什么?这就必须实事求是的说,造成这种后果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它绝不是单一条件,简单的几个合适的条件造成的。

首先从历史上看,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就一直面临着认识论上的剧烈的争论和斗争。什么叫剧烈争论和斗争?也就在中国推进革命,要建设社会主义,你是照搬苏联的呢?还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来呢?这不两种思维吗?而我们知道,你照苏联,那就形式主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你看我们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党八股,通通(过)都是形式主义。你要按照这一派人的观点来看,他们就是典型的从主观到主观,典型的脱离中国实际,为什么这么说?你把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具体方法、程序、说法,一点都不修改,生搬硬套到中国的实践中来,然后把这些方法、经验给它神圣化、僵化,变成什么?金科玉律,不容 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怀疑。然后生搬硬套过来,强行推广,大家看这革命能胜利吗?中国国情不同。所以在这里面,当年就有,到底是用形式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呢?争论,巨大争议。你学习苏联是学什么?是学它具体干事的模式还是学习它的内容、价值和目标呢?这不形成争论了吗?

而且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你应该学习它的内容、价值、目标,把这个拿过来,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探索出在中国管用的形式、道路、手段和方法,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但是形式主义不一样,形式主义它是照搬,就是把人家的那些现成的办法直接搬过来,在中国用。可是那一些在苏联管用的,到中国管用吗?国情不同、环境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所以说那些具体办事的方法、手段就可能也行不通。但是就这个道理,当时很多人他听不进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形式主义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革命的事业,就是生搬硬套。把外国的东西拿过来,变成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就这尚方宝剑。你看看这个力量多强。

实际上每个国家搞革命、搞建设,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就是你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你学习别人可以,这没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就跟人与人之间一样,你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都没问题,但是你怎么才能学习成功呢?基本的前提是,无论别人的什么优点,什么好办法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进行。你不能生搬硬套,你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跟那个艺术一样,你看艺术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他都有一个形神兼备的问题,什么叫形神兼备,首先应该是神似,其次才是形似,最好是形神兼备,形似加神似这个最好,核心受到是神似,其次再形似,神似就是你要学人家的精神,学人家的作风,学人家的精髓,这是神似;就是形状上、外表上包括打扮、化妆,这叫形似,外在表现。形似是其次的,你不能把别人怎么穿服装,怎么打扮弄过来,问题是那就变成了别人的经验自然就来了,那不是,别人真正的经验,无论艺术还是别的,根本是人家的一套作风,一套理念,你要把这个盘活。从这个原理来看,当年我们为什么在形式主义上有争论?什么是正确的,你学习苏联没问题,但是要学习苏联的精髓。比如说苏联的精髓在党的领导下,采取结合本国实际的方法,夺取政权的胜利。你把这个学过来,根据中国的可行性,目标是夺取政权,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社会特点和国情,你就采纳符合中国现实的一些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道路,最终实现了首先是神似,其次是形似,但是形式主义的错误在哪儿?错误是把核心的、理念的精髓抛了,把形式主义的方法手段当作真经学来,非得在中国推广,这不就南辕北辙了吗?

因为中国国情不同,苏联的那一套,比如说中心城市暴动来推动革命,在中国行得通吗?行不通,这都是形式,外在的手段,核心的精髓你没学来,结果用 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了别人的现成的手段,生搬硬套。你越搞,你夺取政权越实现不了,这就是方法的错误,会导致你真正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是形式主义最大的危害。苏联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都不管用,什么中心城市暴动,当形式生搬硬套过来,不管用。革命阵营的组织建设上,中国庞大的农民,你不依靠农民,能搞革命吗?但是苏联经验里没这个,苏联的经验不依靠农民,苏联就是工人,依靠工人打天下,但是这个你生搬硬套过来,在中国管用吗?中国有几个工人?另外就算中国没几个工人,那几个工人他骨子里也是农民,所以在中国就得创造中国特色的革命队伍和依靠力量,这叫做依靠农民,工农联盟。这样从人力资源上,才能解决革命的基础问题,自己生搬硬套不行。这是我们从历史看出来。

早在多少年以前,关于形式主义的争论,我们党的就有,后来事实上到了建国初期也出现了这样的争论。建国了,社会主义怎么搞?当时形式主义又上升,又蔓延了。说学习苏联老大哥又照搬,又是形式主义照搬,你看见没有,生搬硬套。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那一套,有的在中国可以,有的行不通。这必然又带来是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这不又是反对形式主义的一场斗争吗?

为了回应这样的争论,为了回应这样巨大的争论,伟大领袖毛泽东于50年代中期,专门发布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叫《论十大关系》,这里面涉及到你怎么对待苏联这一套,主席的这个判断是对的,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来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当年革命不能照搬,具体的形式手段不能照搬,搞建设别人的那些具体形式手段,也不能照搬。这个结果是对的。

但是我们这儿谈的都是革命建设的历史,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形式主义又如此蔓延,如此泛滥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得不说,历史发展,我们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形式主义,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事。到今天发了工作就是发文,这已经落实完了。可这不是纯粹的从形式到形式吗?你会玩,底下人不会玩啊?再往下,关于发布,省委关于中央某项XX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继续往下发呗。文件这么多,哪儿来的?就是这么层层多的形式主义制造的。可是大家看,你发这么多文,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内容呢?开会也是这样,上面开个大会,搞什么活动,下面以会议贯彻会议,再往下还是开会,层层开会。但是会议是这样的,一呼而散,都忘了。

这个工作内容是什么呢?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不可分离。这就是辩证法对内容和形式的一个关系的基本定位。但是我们这里讲的形式主义,它的问题何在呢?形式主义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形式的问题,这不是它的症结,更不是它的突出的缺陷。形式主义是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把形式置于内容之前、之上,甚至只重形式,不重内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容,有时候颠倒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把形式置于了过分的不适当的地位,把形式的作用超越内容,甚至抛弃和不要内容。而这种认识论和做法,就直接的违反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像刚才我们讲,任何形式都要为内容服务。如果形式优先,形式至上,不要内容,那这个形式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它的症结。再有我们前面谈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内容,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形式的存在是以服务内容、实现内容、推动内容而存在的。而现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呢?是抛弃了内容,形式的选择,它不依据内容的需要,把内容需要和形式的确定割裂开来、分离开来、对立起来,这不仅在认识论上就违背了形式应该依托和服务于内容的基本关系,而且在实践中,也就颠倒了任何形式、手段、方法和我们从事工作的内容、目标和价值的关系。倒置了,这是它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看,如果在认识上,以形式取代内容,以手段代替目标,叫只看形式,不看内容,只看形式手段,不看目标价值,这样就把我们工作的重点完全颠倒了,也就是说把工作的重点变成从形式到形式,装门面、摆样子。工作的实际内容、工作的目标和希望价值,这些实体的被置于一旁,那这样的工作它的实际意义又何在呢?这就是形式主义,不要内容,光要形式,在实践中的后果。

这是我们从认识论、方法论上来分析,不外乎核心的一点,形式主义是破坏了辩证法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的论述,颠倒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形式置于了不适当的离开内容的地步,因此它也就没有了依托,没有了方向,所以它就是错误的和片面的,这是它的症结。

那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破除四风。第一个就是破除形式主义。我们知道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很多是形式主义的延展,新的历史时期又有了新的表现。过去叫党八股,现在叫洋八股,过去叫照抄照搬苏联的经验,现在有相当一些人,照抄照搬美国的经验,这不是新的教条主义吗?这不新的形式主义吗?把别人的具体做法、具体方法、具体手段,生搬硬套过来,当做真经,当做金科玉律,非得贯彻执行,这不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形式主义吗?所以最近这些年,形式主义又采取新的方法,过去是言必称(演变成)苏联,现在我们一些人言必称(演变成)美国,美国就成了我们的模板。在有的人那里,今天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明天,恨不得变成美国那样的状况。在有的人那里,今天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明天,恨不得变成美国那样的状况。那么在这种不正常的心理支配下,那不就照抄照搬吗?美国人的做法,成功经验,可以自然而然拿过来,在中国强制推行,这不是新的洋八股吗?这不是新的教条主义吗?这不是新的本本主义吗?从历史革命到后来建设,到今天改革开放,我们一直都在和形式主义做斗争,一直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争议。所以说当前中央决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破除四风,第一个就是形式主义,这个抓主要矛盾以及抓主要矛盾主要方 6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面是抓对了。因为在当前搞破除形式主义,绝不仅仅是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是冲着过去历史上的那种偏差开火的,不是,是因为你现实中有,针对的是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宽角度,系统论的视野来分析这个,一要明确它的历史由来,二也是准确的把握它的现实表现和危害。

(三)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

好,既然我们讲到现实了,我们不得不说,就当前来讲,形式主义的表现都有哪些?简单的我在下面列了六个方面,属于当前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这六个方面是:

1、文山会海,公文旅行。什么叫文山会海,公文旅行呢?就是把工作,现在很多领导,已经陷入到了把工作简化,简化成为几个步骤和操作模式,这不就形式吗?什么步骤和什么模式呢?很简单,一个是开会,一个是发文。这不是新的形式主义吗?于是当越来越的人,把开会和发文就是领导,开会和发文就是管理,开会和发文就是工作本身的时候,你工作本身的目标和价值,自然也就被置于次要的地位,甚至不见了。比如说对工作重视不重视?它不是体现在工作的目标是否实现了,它是体现在我开了多少次会,以示重视。对工作重视不重视?过问了没有,不是体现在扎扎实实推展了几项实际工作,它是体现在这个领导机关发了几个文,所以最后都简化为发文、开会,开会发文,结果文山会海恶性循环,成为了一个政治公害,这不是第一个表现吗?中央发一个文件,逐级往下,怎么炮制呢?中央发一个关于XX的通知,再下一层,关于转发贯彻落实中央XX通知的通知,这文就下去了。这就等于落实了,在我这一级我落实了,发了的,都没记住。所以这种叫做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新的形式主义,到处蔓延。这不是第一个表现吗?

2、高高在上,不深入群众,不认真搞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这是第二个形式,主要是搞调研,针对调研。我们知道领导干部,要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研,这是我们党历来的一个好经验、好传统,也是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保障,你不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部门当领导干部,不搞社会调查,不搞社会调研,那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但我们也不能说,这些年没搞,问题是搞了,但不是真搞,都是走形式。所以这就构成了第二个表现,形式主义第二个表现,调研上的形式主义。所以中央的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针对各级领导调研,要求真调研、抓真问题,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困难,切忌走过场。我们现在大量的调研走了过场,你从形式上,他走了一圈,但是真正搞了调研了吗?也就是调研的那个内容实现了吗?没有。就是铺了一个门面,摆了一架子,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说真的,很多调研,领导部门的调研,严格来说都不能叫调研,为什么?社会考察、社会调研,是有一些技术性要求的。

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哪些技术性要求?比如说你作为调研者,你必须进入现场,这是第一,这是起码的。你看社会学、政治学上,把这种调研工作叫什么?叫Fieldwork,有的人翻译成“田野工作”,严格来说应该叫做“现场调查,现场工作。这个Fieldwork是讲什么呢?讲的就是你作为真正的一个典型的调研,你必须进入现场,与现场零接触。这个进入现场可不是浮皮潦草,我到车间转一圈,到地头上边上看一眼,说我也去了,不是。你得下去,你得在那儿待着,这是第一,现场。

调研的第二,你要和你的调研对象,进行零距离接触,你不能隔着,我们现在大家看,很多调研是零距离接触吗?听汇报,农民有什么想法,他并没有问农民,他是通过干部一层一层汇报上来,开一个汇报会,说这叫调研,严格来说这不是典型的调研,为什么?因为你作为调查者,跟你调查对象,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你接触了吗?这应该是零距离接触。

第三调研的技术要求,还必须具有体验式的方法,什么叫体验式?就是你既然是调研者,要对这个社会问题,这个活动有真情实感,怎么办呢?你还必须现场甚至说在你要调研的事情氛围里面作为一分子,甚至参与进去,什么叫体验呢?你不参与进去能体验吗?大家看,必须是现场,必须零距离,必须是体验式的。这才能够有真实情况,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有一个深刻的思考,最后出来高质量的,有对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报告。可实事求是讲,现在几个干部,几个领导部门能实现这个呢?现在的调研严格来说,那都叫视察工作,要按照我刚才讲的这几个标准,那都不达标。你像跟对象的零距离接触,你能接触吗?就听汇报。

当年你看老一代革命家,从毛泽东开始搞农村调查,怎么零距离接触,他就住在农民家,哪能像现在呢?白天走马观花,晚上宾馆酒店,这能叫调研吗?另外我说的体验式,当年多少个,像毛泽对搞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他就跟农会在一起,农会开会,他就在里面坐着,这就叫体验式。他很有参与,可是我们现在的干部,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你长期的几天跟人坐在一起讨论,晚上又跟人住一起,能实现吗?所以我们现在这调研,大量的,这些都实现不了。

那怎么办呢?反正现在资讯也发达了,信息也发达了,这调研报告好拼凑。所以现在有的人搞调研,还没出发,调研报告就已经写出来了,就在抽屉里,下去三天两天转一圈,叫做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回来了,把报告从抽屉里拿出来调查了,大家想一想,这不是形式主义,它又是什么呢?这种形式主义联系实际了吗?没有。这种形式主义联系了群众了吗?没有。它是务实的吗?当然不是。所以形式主义在调研上的这种不良风气,必须扭转。这就是中央的八项规定,为什么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做到真调研,解决真问题,不要浮皮潦草走形式,这是第二个表现。

8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三个表现,是在工作的组织推动上,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工作重点是务虚造势,照抄照搬。这第三个表现,这个表现应该说是最典型的形式主义,无论是搞农业、搞工业,我还是搞贸易,还是教育科技。有的人把工作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推动工作、组织工作,就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什么叫照本宣科,就是上级说什么,我说什么,上级说一,我绝不说二,上级往东,我绝不说西,照抄照搬。另外在工作的经验、横向,你得善学习别人,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创造和消化的过程,学习绝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简单的克隆和照抄照搬。但是我们很多人就是只停留在照抄照搬,拿一个好经验、好方法,我拿过来照抄照搬,生搬硬套,这不是形式主义吗?把别人的具体做法,也当作我这儿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看环境,不看条件,更不看实际和群众的情况,照抄照搬。这不是形式主义吗?所以整个工作就是生搬硬套。

第四个表现的形式主义,就是弄虚作假,浮夸风。怎么弄虚作假是形式主义呢?因为弄虚作假,它都是搞包装,铺门面。这个包装和门面,不就是玩形式吗?所以说这种弄虚作假,浮夸风都是借着形式主义的蔓延,这股风这么刮起来。

它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弄虚作假,浮夸风,比如说我们相当一些人,这些年叫热心包装策划。这就是咱们前面讲的典型的形式主义的错误就在这儿,是形式离开了内容,取代了内容。他工作不具体做,不干实事,一天到晚搞包装、策划,宣传、推广,玩概念,就这个,造新概念。现在多少个地方,这个部门有新概念,一开始令人耳目一新,后来发现就跟变戏法、变魔术一样,一天到晚概念,没什么实际内容,都是装门面,摆样子的,形式主义不就是门面和样子吗?都干这个的。这个门面和样子怎么摆?就是策划和包装。但是你策划包装出来,你还能让人家知道吧,怎么办呢?营销推广。

而一到营销推广,这就是浮夸了。所以我们现在好多热衷者,就宣传、造势,什么叫营销推广,就是宣传造势,也没干实事,但是吹的很响。结果好多东西,就跟气球一样,本来就是一个芝麻,结果变成了气球越吹越大,都是编,都是虚假的东西。门面装点的挺好,样子摆的也很豪华,大家一听干了不少事,数据一摞一摞的,结果没有一样是真的。(学习是一个创造和消化的过程。[√])

所以这种浮夸、铺门面、摆样子这种事,又在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下,这些年这个风是越刮越猛,就是搞表面文章,就是咱们讲的表面文章、花架子。所以我们看弄虚作假、浮夸,搞包装、搞宣传造势,背后是不正确的政绩观。

比如说我们前面一些年,经济建设集中在GDP上,这GDP它最终是落实成一系列的数据,所以有的人,就直奔这个地方了,数据不就是一个形式吗?我玩啊。GDP就成了数据游戏,具体他怎么干?那个重点不在那儿,那不是工作重点,工作重点是玩数据游戏。结果好多数据,关于GDP的这统计,那统计,这 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样都不真实,肯定是假的,尽往里头掺水。所以有的地方留下这句话,叫做处处掺水,水到渠成。就你这个工作,你得往里掺,你得往里兑水,现在之所以人民没印象,或者说上级不重视,是因为你这个水掺的不够,你往上编呗,胆子再大一点,你看见没有,是这个。处处掺水,水到渠成。你掺够了,这事就办成了,就有人重视你了。就出了政绩了,处处掺水,水到渠成。层层加码,马到成功,是这个。什么叫层层加码,一级一级往上加,这数据一个比一个报响,报的大,报的虚,一级一级往上加,加来加去,最后加到什么地方?加码加到一定程度,那不成了政绩了吗?马到成功。你马到那个地方了就成了,你想想这种弄虚作假,靠摆样子,摆门面,表面文章,这种堆起来的政绩,那不就是个空中楼阁,不就是一个气球,一捅就破吗?哪有真的呢?都是花架子,都是走形式。这是第四。

第五个形式主义表现,是不负责任,不作为,渎职扯皮,不干事。以形式主义推诿扯皮、敷衍了事。这是第五个,第五个集中讲的是哪一种形式主义,就是咱们现在广大干部和群众深恶痛绝的不干事、不作为。但是你说好多人不干事,不作为,只当官不干事,不负责任,还要捞好处,这种人确实在现实中,你还不能把他怎么的,为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他不作为,搞敷衍了事,搞推诿扯皮这些人,他打了一套太极拳,这一套太极拳,就是形式主义。我笔划笔划,我照猫画虎,我照本宣科,我都做了。你说我没干事,我哪个没干呢?就像前面讲的,落实上级精神,他怎么落实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从这一点来讲,他打了一套太极拳,就完了一套花架子。实际上这里面什么瓤子都没有,光有面子没有里子,这就是不作为。不作为不干事,这在当前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就是以形式主义来敷衍了事,打太极。光比划不出力,这不形式主义是什么?这是第五。

所以现在这样的干部可不少,当年毛泽东说过,有些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工不出力,讲的就是这种不作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干事。但是你要完全说他不干事好像也不对,为什么?毕竟他也比划了几下,做了一点样子,人家到点了还撞了撞钟。这就叫比划比划摆样子,实际不干事。当年主席不就说,这种干部不行,不成事。

第六,最后形式主义的表现,是大话、套话、空话,空谈、乱谈,从头到尾充满了正确的废话,就是没有一句实用的话,这就体现在我们的语言上,语言上的形式主义。像现在或多的讲话,从头到尾没有错话,你抓出什么把柄,他没说错话,但是有句有用的话,实用的话、管用的话吗?那也没有。那是什么话?正确的废话。这也是当前非常突出的形式主义,而且玩弄这种正确的废话,现在好多人还挺上道的,这报告一做一个小时。但是从头到尾谁也记不住他说了什么,但是你还说不出他不对了,为什么?他没有说错话。所以这种形式主义对工作毫无积极意义,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那最后又有时间贡献呢?没有实际的贡 10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献干不了实事,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所以大家看这六个表现,中央为什么把反对形式主义列为第一,包括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好多都是这么延展出来的,都是他的表现。那么至于说我们今天要谈到,前面讲了什么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

二、形式主义的危害

最后我们简单谈一谈,形式主义对我们的事业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造成什么危害呢?有这么几点。

首先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我们知道党的方针政策现在就当前来讲是什么?为民务实清廉。我们前面分析的那六大表现,有哪一条,它能够对得上、匹配上,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呢?没有一个匹配得上。而我们整个现在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经济建设调结构、转方式。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政治建设,发展民主政治,转变政府职能,生态文明,实现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那这一套政策都是属于为民务实清廉。我们看前面我们讲的形式主义,有一个它能实现和服务党的这些方针政策吗?不仅不能实现和服务,那都是破坏。所以第一,破坏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落实。

第二,它的危害,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形式主义的蔓延,直接败坏了党风和政风,然后影响到了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搞坏了,反过来又影响到了党内,结果党风不正,社会风气滑坡,恶性循环。就这个后果。你像形式主义泛滥,那党风能好吗?像那些弄虚作假,花架子、摆样子,图门面,那些风气刮起来,能有几个人去干实事。那整个社会风气,不就带坏了吗?说白了,就带坏了。这是第二个危害,对风危害。

第三个危害,阻碍群众路线的施行贯彻,破坏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甚至激化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这是第三个危害。形式主义我们讲的第五个不负责任,敷衍了事,不作为,就是不解决问题,不解决矛盾,出了事了,群众有困难了,社会矛盾需要立即解决了,他碰到困难绕道走,他不作为。结果最后引发了社会不稳定,甚至有的本来是小事,最后恶化成大事,都是由于这种形式主义的敷衍推诿造成的。所以对于社会稳定,对于群众路线的贯彻都是破坏。

第四个后果,形式主义的风气和环境的蔓延,就这个风如果刮起来,它阻碍干部健康成长,形成遏制的消极的甚至很坏的干部成长环境。我们知道干部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积极正能量的环境,尤其是中青年干部,青年干部,可是形式主义蔓延、泛滥,到处蔓延,这不就形成一个遏制的环境吗?你说青年干部在这里面成长,你说它是茁壮成长,还是吸取的都是毒素呢?当然是后者。他没有正能量,都是负能量,净是搞形式花架子,净是玩手段、玩数据。净是不作为,净是敷衍了事,那你说它怎么茁壮成长。这能说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吗?所以形式主义 1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蔓延泛滥,它毁掉的是一批干部,这难道不是危害吗?

第五,形式主义的蔓延危害,还无谓的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使得社会资源造成严重浪费,更是阻碍市场经济,阻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这第五个形式主义,如果我们算算经济帐的话,它也是一个高成本的事。你大搞形式,最后不就是铺张浪费。大家知道这个铺张浪费,奢靡之风,享乐主义怎么来的,很多都是形式主义带出来的。我别的不说,前面咱们讲的文山会海,像开会,开会不花钱吗?开会不动车吗?开会不吃吗?开会不住啊?哪一个不是钱。可是这些会有那个必要吗?造成的都是浪费。那就不用说,有的人还借开会搞铺张,就以这个为机会,发点礼品,搞点豪华的东西,结果又造成了不正之风。所以说到第六个危害了。

最后一个危害,就是形式主义的蔓延,还为党风政风的不正,尤其是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这是什么关系?因为大搞形式主义泛滥起来后,就是咱们前面讲的文山会海,结果有的人把这个“会”当做化公为私的机会。开会不就是花钱吗?于是铺张浪费。前面咱们表现讲了,不负责任,不作为,那不都是浪费吗?浪费了资源,浪费了成本,那就不用说那些弄虚作假,浮夸风。但是在弄虚作假浮夸风的背后政绩,不正确的政绩观。

所以你看这些年,一些地方搞的什么政绩工程,什么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手掌工程,这不都是浮夸吗?结果最后都变成什么工程了?很多都变成了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这不是浪费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形式主义,如果我们给它算一个帐,既造成了浪费,造成社会风气的混乱,最后沉淀成一个温床,一个土壤,这就是腐败、生长的空间,它危害就在这儿。所以我们对形式主义的危害,要有充分的认识、估计和警惕。

好,这一讲的内容,我们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第8篇:当前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75分)

1、形式主义是指在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片面地注重形式,不顾及内容,只关心工作的手段和外在表现,脱离工作目标的一种做法、思维方式和习惯。

正确 错误

2、如果形式主义的风气蔓延,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将目标和价值置于脑后,只关注工作的外在形式,而不关注工作的实际内容。

正确 错误

3、脱离人民群众是形式主义的危害之一。

正确 错误

4、近年来,各级领导机关,并没有出现文山会海严重,公文旅行泛滥的现象。

正确 错误

5、只有密切联系实际、面对现实,才能与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联系起来,从而坚持好群众路线。

正确 错误

6、工作方式上的形式主义并不会阻碍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

正确 错误

7、目前,各个部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务虚不务实”的现象。

正确 错误

8、调查是指就某一类社会现实,与当地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共同讨论,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和方案的过程。

正确 错误

9、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正确 错误

10、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 错误

11、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

正确 错误

12、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

正确 错误

13、某些领导高高在上的原因在于信奉“规定动作”。

正确 错误

1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确 错误

15、调查研究与视察工作无异。

正确 错误

16、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 )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17、“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该说法应该源自明朝末( )先生的总结。

魏源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18、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最早出自( )。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19、( )3月,《学习时报》刊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习近平在文章中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 )提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李克强 习近平 王岐山 马凯

21、下述有关市场经济与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有( )。

市场经济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影响至深 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完全适用于管理和领导活动

市场经济的推广、宣传、策划和包装理念并不完全适用于领导活动 有些领导干部将市场经济中的理论和方法生搬硬套于管理和领导活动中,导致手段和目标脱节

22、( )同志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 邓小平 刘少奇 朱德

23、( )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毛泽东 邓小平 刘少奇 朱德

24、( )1988年11月26日刊载:“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金融时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文汇报》

25、下述选项中,不属于群众路线宣传标语的有(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说知心话、搭连心桥、办热心事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思想工作就是小学生

26、( )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周恩来 毛泽东 刘少奇 邓小平

27、(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群众观点 实事求是 统一战线 独立自主

28、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 )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反对本本主义》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论人民民主》 《实践论》

29、群众路线是党的( )工作路线。

主要 重要 基本 根本

30、( )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

1927年 1929年 1935年 1945年

31、形式主义的致命弊病包括( )。

内容与形式相脱离 手段和目的相对立 干部与群众相脱离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2、文山会海和公文旅行实际是一种( )。

社会公害 政治公害

密切联系群众的绊脚石 经济公害

33、群众路线的核心是指( )。

为了人民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群众的一切 为了一切群众

34、下述选项中,属于形式主义的严重恶果的有( )。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面子工程 形象工程

35、党风上的弄虚作假直接导致( )等风气。

挥霍浪费 奢靡享乐 比富斗富 瞒报数字

3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 )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来 到群众中去

3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谦虚谨慎

38、中央已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行政效率。但为什么依然是“文山高耸,会海汹涌”,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原因在于:( )。

评价机制不科学 政府改革不到位 制度建设不规范 监管措施不利

39、当今时代,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文山会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障碍,因此可以通过( )减少文山会海。

各级领导要从我做起,带头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带头摒弃套话、空话、废话

进一步深化改革,减少层级,推进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文件、会议的审批和管理,在精简会议数量、压缩会议规模、控制会议经费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加强监督和问责力度

40、遏制形式主义需要做到(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改变领导方法,克服官僚主义 科学评价干部政绩

第9篇: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与危害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 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形式主义表现非但没有提高德育实效,反而损坏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学校和教育者只有重视学生品德的内化践行过程,建立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才能克服形式主义,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实效;形式主义;中小学

影响中小学德育实效提高的因素众多,我们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形式主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本文试图通过对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的分析,探讨其克服的对策,进而为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作出新探索。

一、德育形式主义的表现及危害

1.只重形式。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只重形式,作表面文章,把德育视为一种可供观赏的“活动”。许多行政领导检查学校德育工作也大多是在该校开展某项德育活动期间进行。他们在衡量与评价德育工作时,对形式方面考虑得比较多。往往简单地把开展了形式新颖、规模宏大活动的学校,断定为德育工作搞得好的学校,称之为“有声有色”。这是德育形式主义最常见、最基本的表现。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变化和提高的真实情况,只关注活动形式,不注重教育效果。

2.只对上负责。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其目标主要是对上(领导检查)负责,较少对下(学生及其品质形成和发展)服务。①现时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成绩的认定往往取决于“检查团”检查的结果,因此,在一些学校领导的意识中,一切德育工作的开展都应围绕“上级检查”而进行。所以才会出现人们能经常见到的,上级领导前来检查工作的前几天,全校上下搞卫生、换板报、紧急训练、临时编写材料等令广大师生反感的形式主义现象。这种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形式主义的道德实践会使学生感到其“虚假”的一面,会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上的假象,而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3.只重过程。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还表现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有人称“只管种,不管收”。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也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道理都讲清了,学生照做与否,毛病改与不改,那主要是学生的事。有些时候不见成效,则认为是学生不可救药,而不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德育工作至少要在形式上“完成任务”,有人称这种做法为“独白式”教育。这是德育工作者教学方法上形式主义的表现。这些德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只是“完成任务”,缺乏足够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方法简单低效,当然谈不上考虑如何创造性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德育实效的问题了。

4.简单量化。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者把定量管理的方法庸俗化,用数字简单量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如用纪律卫生的分数、好人好事的次数、表扬稿的篇数、捐款的钱数等来“量化”德育的效果。这样的“德育量化”实际上只能考察学生的一些外显行为,无法估算学生思想品德深层的变化,相反它却引导师生更加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表面化的行为。所以这种简单“德育量化”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作假。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不但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的,而且还损坏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所以,必须在教育实践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矫正。

二、克服德育形式主义的对策

1.重视学生品德的内化践行过程。德育形式主义只注重教化的形式和过程,不大关注道德的接受和内化的效果,而我们评价某项德育活动是否具有实效,主要看其德育的内容是否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并内化为品德、外显为行为。所以,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遵循内化践行的原则。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对中学生尤为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平等意识强,不愿听别人的过多指责,愿意自己思考和分析问题。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等,为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创造必要条件。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躬行。学生的道德实践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是德育内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要注意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等,逐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并形成道德习惯。“内化践行”是德育方法的一项根本指导思想,是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保证。

2.建立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前文提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表现,与不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对于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它具有保证“方向”的作用。首先,运用“效益指标”来衡量德育工作的实效。德育工作的效益主要体现为德育活动的投入(人力、物力等投入)与产出(学生品德的内化和提升程度)的比值关系。“德育指标”对于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此评价指标,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德育过分注重表面化、形式化的做法,如花费大量时间、人力、财力精心制做用于对外宣传德育绩效的各种展板、画册,兴师动众地排练一些并不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大型团体表演等,将会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生改变。其次,学生德育课的考核要与实际的道德行为相结合。要改变以往德育课的考核只看空洞的理论教条背诵的情况,转而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测评学生品德内化的结果。当然,衡量学生的品德表现,除了要看学生在校时的表现之外,还要进行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要把定量的分析和定性的描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既考核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避免了形式主义的“庸俗量化”。

3.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形式主义过分注重德育活动的形式新颖,搞“花架子”,不注重学生基础修养的培养。而现实中人们评价德育实效低下往往是指缺少遵守社会公德并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社会成员和群体,而不是指缺少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②所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德育其重点更应放在培养受教育者基础规范和基础文明的修养上,德育内容应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关注社会基础道德,如进行诚信、正直、友爱、关心他人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教育。德育从基础修养抓起,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强调教育要求明确可行,对学生不提要求或要求不当都不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当然,对学生的要求应有切实的内容,要与日常的道德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从“爱己”做起,做到自尊、自爱,逐步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是克服德育形式主义,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的“内容”保证。

4.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这是克服德育形式主义,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组织”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尽管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德育实践中不能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如个别教师使用体罚和经济制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强制学生有偿补课等等,这样的不良行为不但玷污了教师崇高的形象,而且也严重削弱了德育实效。所以要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其次要进一步更新德育师生观。最近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当中都有一些较成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于是便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道德教育理念。基于此,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道德应被视为一种智慧,而不应简单看作是一种单向度的“话语”权力。在以往过分强调灌输的德育模式里我们只能看到“教师”的说教,却看不到“学生”的感受和师生的互动。这种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含有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等形式主义的特点,它的存续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所以,德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德育师生观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2,P14• ②曹树真•突破传统模式 提高德育实践[J]•云南教育,2001,13•

上一篇:新旧动能转换活动下一篇:设计变更洽商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