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精选9篇)
一、形势分析:
多年来,我们成人的学历教育都是以自考助学的形式进行,尽管我们旅游生化自人在学校已上升为大板块,一幅蒸蒸日上的景象,但是在这幅景象的后面,潜复着生存的危险,因为:
1、多年来,自考助学的学费一直定位较低,没有涨过,而高昂的招生费用已让我们艰验证的维持;
2、自考助学的过考率依然困扰着我们,过考率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流失率,虽然这两年为之而奋斗,一直在摸索经验,但是验证以达到理想值;
3、我们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经历四年的本科学历教育中能手捧证书进入社会。但是半途而废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直接影响我们员工的生存的经济利益。当你还沉浸于沾沾自喜之际,全国的成人学历教育模式早已生了变革,(2010年)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就业的意见》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就业。因此国家教育部提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二、办学模式:
1、多数形式的学历教育
(1)仍以自考助学为主。在本科段开发易考的或者要开发与行会结合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捆绑的学科。这类本科文凭相对易得,是市场紧缺人才专业。
A、采购与供应管理(中英)
B、物流专业;
C、人力资源(中美)(待广西引进);D、能源管理;
E、工程造价;(比房屋建筑相对而言易过考)
(2)专科段的学历教育双轨制学习的选择,其目的为保专科文凭,顺利进入本科阶段。
①自考专;②电大;③成高专;④远程专
3、多数形式的学历教育与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相结合。目前我校菜有房建、机电、电商、工商、旅商、市营、会计、物流、采购、室内设计、英语、工程造价12个专业。
学历目标——获得各类学习形工的专本学历文凭;
职业培训目标——1)针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实操;
2)针对本人职业规划,对立的实操;
3)根据专业和本人职业规划选择并获得职业资格证;
极终目瞟——1)让我们的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里,从根本上认识到“学有所值”。当进入社会工作时,不致于两手空空,在就业职得优势,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务和潜力,在职场上不感生疏,初步得心应手,有所发展、2)我们适应社会的办学理念,付之于行动,将给我们学校带来荣誉和效益。
三、行动计划
1、组建旅、化生自考办“培训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员,应由三方组合;a、中心主任:①负责12学科四年培训内容的总策划;②制定培训的内容、时间段、形式、管理,要结合学历教学计划;③预算培训资金及经济利益;④开拓培训市场,发展校外资源。
b、教务主管参与:教务根据培训中心计划,制订学历教学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C、中心主任助理
根据培训中心的总计划,安排分计划,做具体落实工作,作好监控,检查,反馈总结工作,获得使用办公室自动化软件使用,收集信息和数据工作,搞好内、外部关系。
2、“培训研究中心”服从于自考办最高领导,定时向赵主任汇报工作,接受检查,凡是由“培训研究中心”下达给各专业各班(包括电大)的培训计划及任务,各班主任一定要服从。积极完成任务,凡是不服从的讲怪话的,上报最高领导。
3、关于资金要掌握几个原则。
①学生所交培训费,首先要进入自考办财务,并列详细明细表,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交“培训研究中心”,自留一份;
②2012级由培训训费捆绑学费一起交,那么2009级2010级、2011级培训费要在自交学费的前提下,不得隐瞒。
4、员工培训:
学历教育结合职业培训的工作已是当务之急,虽然组建了“培训研究中心”,只性于管理层,具体的实施要靠全体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须
要做到:
①懂得在你所带的学生进行培训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演讲能力,并进行深度宣传,做思想工作。
②班主任一定要有敬业精神,要把赵主任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一切资源都是赵主任的,如果是做什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会得什么利益,有利的加油干,没利的就消极做,那么你再考虑还想在自考办呆下去吗?
平等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作为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参与”可以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教师参与活动必须要做到与学生真正平等。
首先, 老师切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 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斯腾伯格提出:“阻碍学生智力成功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教师在活动中虽然与学生平等, 但是学生还是比较崇拜老师, 把老师当成权威人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老师, 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 有的学生的想法是出人意料甚至可笑的, 但是如果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轻易否定学生的回答, 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询问学生这样回答的原因, 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答案是不是最好的。如果不是, 那能不能一起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其次, 教师参与活动过程, 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只是参与者, 不能把答案提示或暗示给学生, 给学生一条捷径, 削弱学生的研究意识。教师最好是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疑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那么, 教师需要在哪些地方着重“提示点拨”呢?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学生不懂或忽略某个细节的时候进行点拨。教师的提示点拨还需要把握好“度”, 旨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最后, 教师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和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 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 不能因面子而固执己见。承认错误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 反而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
真正的教育要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技巧, 还要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诚实、坦率等。课堂上难免有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讲, 违反课堂纪律, 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其批评、指责。其实这时候教师不妨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教师真的控制不住, 采取的方法不是很得当, 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 主动向学生道歉。教师敢于承认错误、过失, 不仅给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 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灵沟通。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更多的学生推到这个舞台上,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
第一, 活动内容要有新意。怀特海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这种知识要么本身必须是新知识, 要么必须是新时代, 新世界里的某种创新的运用。”在选择内容时, 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 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创设出富有童趣的、有新意的活动。“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只有把知识与生活联系, 把知识与孩子们关注的, 想要探索的东西相联系, 才能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选择好活动内容, 教师还要设置有趣的导入活动引出主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学生的兴趣首先要靠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心理学家舒帕尔·卡格安发现:在那些十分熟悉的事物面前, 儿童们总是表现得心灰意冷、毫无兴趣, 而将那些他们完全不熟悉的事物放在面前时, 他们仍显得无动于衷,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 但又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导出主题以后, 教师还要组织孩子们的操作、讨论、结论等环节, 这就使得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专家指出,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一个好的老师, 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他的课将如何发展, 但他能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规律, 按照内容的要求走下去。”
第二, 组织活动要注意语言的运用。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必须做到准确、清晰, 简洁、生动、有启发性, 语言越简洁, 越生动, 学生就易于接受。
组织活动还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是主体通过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的相互作用主动生成的,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反应在课堂情境中, 是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 沟通彼此的理解, 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正如郭沫若所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来看, 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
第三, 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 而是一个群体。他们的思维不相同, 想法也千奇百怪。教师要注意随时捕捉信息, 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教师必须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而且要学会接受学生的问题, 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从而使一节普通的课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 使课堂焕发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 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美国学者罗伯特·迈瑞克认为,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教师只有创设这种和谐的氛围,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
教师关怀、理解学生。对不同学生的表现都能透过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学生, 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自己独特的领域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不能用大部分学生的标准去衡量小部分人, 教师要信任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走向成功。一般来讲, 越是容易被忽略的人, 他的自尊心就越强。教师应谨慎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
全国优秀教师纪连海在专访中讲道:当上课时有学生睡觉, 他是这样处理的, 当他发现有个学生睡着了时, 他很自然地边走边讲, 走下讲台, 当他绕到那个学生身后时, 背对着他, 用手从后面摸了一下那个学生的头, 继续边走边讲, 其他学生都没注意到。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 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也更加尊重老师, 以后, 怎么还好意思上课时睡觉。
除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包括和谐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教学情境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和谐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学习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 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出现, 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在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善待学生, 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 鼓励学生重新探索, 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提议或看法。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指“做中学”, 在“生活中学”, 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生活中学”要求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堂紧密联系, 设置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现在的学生接受的知识多是间接知识。间接知识有它的优点, 但也有它不尽如人意的一面, 让学生接受这种枯燥的间接知识的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动手, 通过实践获得。因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是最有意义的, 也是最容易记忆的。新课程也提到“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精神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就会给学生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 抓住学生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教师提出问题, 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探索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技巧, 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创造性地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们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特殊的学生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欣赏。欣赏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 可以让学生觉醒、自信起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奖赏时, 他们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 投入到学习中去。相反, 当他们的愿望和行为受到教师的否定和批评时, 则有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 引起消极情绪体验。欣赏学生、热爱学生、激励学生进步是尊重学生情感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欣赏学生就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词。只有发现才能欣赏。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观察学生的举动, 倾听学生的言辞, 就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揣摩学生的知情意行。虽然课堂上学生比较多, 但教师要做到既要照顾大多数, 又要意识到少数人的存在,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也许正是这少数人使课堂添姿加彩, 使老师与学生有意外的收获。
欣赏学生既要欣赏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又要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方面的独到之处, 还要欣赏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即使学生有错误, 教师也要换个角度去观察, 也许这样看是错误, 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亮点。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所谓的“差生”, 在学习方面或纪律方面稍微弱一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弱, 教师要学会欣赏。教师喜欢聪明、漂亮、乖巧的学生,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学生只是老师的几百分之一, 可他却是他父母的全部。即使学生表现不好, 也应当用善意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去激励学生, 使各种水平的孩子都生活在希望之中。
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读书学习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 教师才能以自己的风度、气质、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正在成长的一代求知欲强, 信息渠道广,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 教师不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 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如有位老师在讲“候鸟和留鸟”的时候, 有个学生说:“鸽子也是候鸟”, 老师否定了学生的说法。因为一般情况下鸽子是不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的。但是如果教师了解这方面知识的话就应该知道:家鸽是不会迁徙的, 但是野鸽却会因气候的变化而迁徙。
教师学习, 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还要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知识和各方面的生活常识以及各种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教师在头脑中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 不仅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还有利于新思想、新方法的提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使教师紧跟时代, 并能在教学中用最新的知识教育引导学生。
关键词:场所性;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家庭、网络)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141—02
现代的教育理论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某种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体系自身的延展性。从这种延展性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前沿化的可能。也就是说,教育学也许将会比其它任何学科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运行方式,这使得“教育”这个词语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展示了其丰
富的意义。
一
“教育就是开发。对人的思维、智慧、特长的潜能之矿进行尽早而持续的开发,以期让每一个人都达到自身可能开发的最高极限,以此化作社会与个人的最大财富”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环境的限制与影响而采取一种言传身教的形式,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为此种形式下的产物。在这种形式之下,教师的主导意义被提到了最高处。因此,对学生智力以及潜能的开发就是老师所起的主要功用。在这种教育环节之中,老师的作用是明显的,“名师出高徒”成了一个标准,甚至是一种追求。而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则更被看成是学生的一种荣耀。但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巨大悖论在于忽视了学习主体,即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所俱备的意义及重要性,因此,它时常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尊师”与“重教”实际上是两个并行的概念。可一旦二者发生冲突,后者往往让位于前者,这样一来,教育的主体意义就被削弱了。
划时代的教育学巨著《普通教育学》推进并完善了西方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传统教育理论,提出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育为中心,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教学过程分为“明了”(指讲解让学生领悟),“联想”(指新旧知识的结合),“系统”(指使观念系统化),“方法”(指在作业里应用)四阶段教学法。此法被赫尔巴特的学生席勒发展形成了“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五部教学法。
通过书本来传播知识一旦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它就不得不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无论是孔子的杏坛讲学还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都显示了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这是教育学本身的场所性。一旦这种场所性得以确立,便会形成一定的文化聚集。文化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反过来促进教育的发展,这几乎成为一种规律。
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案的意义便显得尤其重要。自美国教育学家路德在16世纪提出“学校”一词以来,人们便把这种方案式教学当成是一种文化实践的传统形式。它不同于卢梭所提倡的自然主义教育,它更注重强调教育场所的重要性。在这个场所(即“学校”)中,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教育,则是人们一种传统的社会化思维,同时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对自我文明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承与保存。因此,它更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功用,至少教育以外的意义,在路德等人看来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社会。
“方案教育”应该说是现代教育沿袭的一种传统形式之一。在“方案式教育”中,教育的作用主要被解释成为对四种能力的培养: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气质(dispositions);性情(feelings)。
由于教育本身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科学,因此,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仍然是它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性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经验的一种间接传承。一旦知识得以传承,人类文明就可以得到继续,在这个基础上,各种文化、科技便有了发展提升的可能;而知识是一个比较宽广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当下存在的、书面化的总结,还应该包括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索、发现、思考。在这个辨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本能化的,主动的思维方式便成为一种技能。
无论怎样,知识的传播和学习的主体依然是人。人分为自然人和社会人。在人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知识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人类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习惯、嗜好以及思维方式。这些习性一旦被固定成一种模式,便会以一种比较集中的方式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诸如忧郁、乐观、浪漫、脆弱等性格特点,这一切,也可以视为被教化了的结果。但实际上,教育只是参与了培养,从根本上来讲,人的气质与感情还是来源于遗传,一旦脱离了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这种遗传的表征也将是模糊的。
有效的方案式教育完成了人的某种社会化改造。因此,它使得教育这个原本概念化的词语成了一种指导性的法则,循着这个规则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自古至今一直在努力寻找自我改变的发展之路。这种寻找在经过了原始社会的拼搏厮杀后以一种温驯的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场所化、目的化日益成为人们寻找的一种方式。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当代教育,则是以一种完全标准化的程式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使教育这一门科学独立起来,成为一个既复杂又宽广的主体,而这个主体的形成,则又促进了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二
在当代教育学中,“创造性”是一个比较显眼的词语,它标志着人们开始主动寻求一种解决自我生存与发展道路的愿望。而这种愿望的产生,则是因为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的命运并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认识这个世界似乎比改变这个世界更为重要。”迫于这种现状,人们开始思考传统的教育方式除了在知识以技能的传授之外,是否能够承担并解决更多的时代问题。
所谓“多元智能教育”就是指在区别传统教育的实用性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习更多的技能(或者知识),这些技能互相补充,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在这个体系的作用下,学生会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辨识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而老师则更多起一种引导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教育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技能性”而是“智能性”的了。因此,相对于传统教育的“行为培养”(behavior training),当代教育更注重“道德培养”(character edacation)。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似乎可以说明,人类在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时,仍然是主动而且积极的。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我们今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向与模式,它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即教育不再只是知识性的传承,还应该是理念化、人性化的创造。这似乎也可以表明,教育并不是独立的、封闭的,它还在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到社会的改造中,只是这种参与并不是以我们惯常的一种方式进行的。“教育是一个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参与了对未来的改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可以同其它力量一起成为改造社会的力量,因为它从根本上讲还可对现行社会的一种介绍与塑造。
三
1.家庭式教育
相对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实际上出现得更早(比如私塾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家庭教育始终只是一少部分人尚在探索的一种方式而已。实际上,家庭教育并不能完全脱离学校教育而独立存在,因为任何知识的传承靠一个人,靠一个家庭是完成不了的。所以,长期以来,家庭教育便作为一种辅助的教育形式传承了下来。
对于当代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也许只是指一些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这种教育主要是以家庭这种容易接近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的一种早期的文化熏陶,使受教育者较为直接地接受来自于父母(家庭)的教育。由于教育主体的特殊,它的局限性较大(包括父母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教育观念等都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接受能力及环境的差异,它又有学校教育所无法企及的优越之处。
首先,是长期性。一个人从刚出生到长大成人,几乎无时不刻地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细微的,但却是直接的;因此,家庭教育可以说完全会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有人可以不进学校接受书本教育,但他不能拒绝家庭对他的影响;
其次,是统一性。由于家庭构成的双方一般在认识上会比其他人更加统一,因此家庭教育往往不会产生过多的分歧,这样,在接受方式上会相对减轻被教育者的接受负担;
再次,家庭教育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由于学堂教育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性的教育,所以它的社会性就比较强。这样一来,它难免会受到政治、商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影响会越来越突出。相比之下,家庭教育可以适当的避开这些影响而独立发展存在下去,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比较灵活的调整。
2.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信息化,与传统的教育媒介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集中海量信息,将其整合,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成果向受教育者进行传播。而且,借助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平台,人们可以及时发布各种信息,进行大范围的交流与探讨,这是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公开性与互动性,因而也就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更新。同时,由于现代网络信息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的种类也日益增加。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人门会通过网络这一崭新媒介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则是包罗万象的。但它并不像传统教育媒介所提供的信息那样庞杂和难以保管,相反,由于Google等先进检索工具的日益发达,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乃至生活的主体了。
除了家庭教育、网络教育之外,各种特殊教育方式正在被人们提出并加以实践,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任何教育方式的提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并马上得到推广和应用。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接受人们的实践验证,这种特殊性也正是教育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一个特点。
参考文献:
[1]傅东缨.教育大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转摘自陶行知:《在育才中学建校的讲话》,载《国学教育》[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欧阳荣华,陈德详.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李缨.教育大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凯洛夫.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8]斯腾伯格.思维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9]转引自杜威.《学校与社会》,载《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教育需要必要的“形式”
在教育中,“典礼”是一个大可利用的教育契机,有“教育的节日”之称。搞不搞,搞得好不好,效果是显而易见,大不一样的。前些天,参加在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中加合作教师英语培训项目第一期结业典礼暨第二期开学典礼,当场出现的一件新鲜事让我颇为感慨。该区中小学54名教师依次走上讲台,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院长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的手中,接过了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签发的结业证书,而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律师作为见证人,始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作证”,并一一合影。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证书,这似乎是常事。但这次主办方对结业典礼这么看重,而且4人合影每个学员一张,这非同寻常。据主办方介绍,请律师到场见证颁证,具有双重意味,一是表示所发证书的严肃性,二是增加了颁发现场的神圣感。看来,教育是需要规范的。据说,徐汇区与加拿大合作举办的教师培训,是通过“引进”方式实施的首个中外合作英语师资培训项目,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学员入学考试和结业考试使用的试卷,均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继续学院通过空运到沪。执教的加拿大教师,既亲切又严格,对学员要求很高。近年来,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走出了一条境外培训本土化的路子,成为教师“不出国也能留学”的范例,他们是在规范中求发展。同时,教育是需要神圣感觉的。一一上台领证书,也许占用了一些时间,但这对于学员而言,现实和潜在的意义不可小视。这样的场面,会长久地保留在他们的心里。而这种人文化的“公平”正是教育神圣的体现。相比之下,我们有些学校对毕业典礼的轻视,把发文凭当作像发扑克牌一样,由毕业生代表统一领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请律师到场,或许是国外的通行做法,在国内是否推广可酌情研究,但他们对所发文凭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不会是“多此一举”。还有,教育是需要必要的形式的。不搞形式主义,并不是说把该有的形式都当作形式主义而废弃了。尤其是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业典礼),这种教育的契机并不多。不该搞的形式费很大力气去做,那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会滋长不健康的风气。反过来,该搞的形式不去做,那是资源、精力和思想的枯萎,同样是教育良机的错失。
石排社保分局局长曾庆堂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第一环节,我分局坚持活动与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力规范服务管理,使活动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勇于创新,多形式开展教育
一是落实常规学习。分批观看焦裕禄等8部电教片,组织参与“考学”活动,每月底开展1次业务学习等。二是落实交流学习。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谈认识、谈体会;举办多场主题党会,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如何在自身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开展讨论交流;开展“新角色、新体验”主题活动,以普通群众身份到镇人力资源分局,查看办事流程、体验服务情况,现场征询群众意见。三是开展创新学习。在分局“先锋论坛”开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便于干部职工交流学习;精心制作宣传专栏3期,及时发布活动和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新“廉政阶梯”宣传挂图,换上群众路线系列挂图16幅,掀起学习热潮,增强宣传效应。
二、求真务实,全方位征听意见
一是深入农户。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下班时间深入谷吓村112 —1—
户村民的家庭之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二是问计百姓。参加 “走近基层、问计百姓”主题活动,认真听取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建议,详细了解群众利益诉求,耐心解答群众问题。三是对口走访。分局领导班子分别带队到对口联系村委会和企业走访,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协助解决难题。四是主动问计。邀请镇外商投资协会、石排商会等六大协会秘书长参加座谈,就联系服务群众、干部队伍作风等方面征求协会宝贵的意见和想法。五是广纳民意。把倾听群众声音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增设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意见箱,虚心接受群众监督。
三、边学边改,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水贝村送政策。派出10名业务骨干充当政策宣传员,到水贝村文化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宣传社保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二是深入镇台商投资企业协会送政策。开展主题为“依法参保,规避社保隐患”的政策宣讲活动,解读近期社保政策情况,为18家会员企业代表解疑答难。三是规范窗口服务管理。在分局内部大力提倡人人多一分主动、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怀,努力使在窗口办事的群众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质服务窗口新形象。
一、注重加强党建内容实体化
社区党组织将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以及自身建设的主题、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强化学习效果。
广大党员和群众是社区的主人,他们既是和谐社区的建设者、推动着,更是受益者。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就要在全面掌握社区居民的动态情况中,找准服务着力点,把握住社区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
二、注重改革教育模式多样化
社区党组织要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基础上,制作一些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学习课件,从而扩展党员的学习领域,且有利于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运用好先进技术进行党建工作,能使党员教育更及时和多样化,效果也很明显。
社区党组织还大力宣传身边的模范人物,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引导党员,从而营造了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扩展活动载体丰富化
首先,创新活动理念。以增强活动效果为目的,在提高活动吸引力上下功夫。根据当前形势下党员的真正精神需求来设计活动主题,让党员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模范榜样。
其次,创新活动形式。改变以往读报纸、传达文件等传统单一方式,把远程教育网和电化教育设施用活用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施党员管理教育。此外,还可根据党员的身体及家庭情况,借助不同的节日,开展各式外出参观互动活动。如:参观美术展、纪念馆、植树博物馆等,开阔他们的视野,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家乡城市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信赖感和荣誉感。
最后,创新活动内容。改变开会就是活动的观点,让党员定期走出家门,为他们设计好互相交流讨论的主题,化解他们心中的疑惑,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关心他们及家属的身体及生活,并想方设法地调动有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党员的积极性。类似的活动不仅能提升了党员的文化修养,还能活跃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并能展示出社区文明祥和的新风尚,可谓是一举多得。
1972年, 随着Sommer[4]首次讨论了动物园的教育职能, 保护教育逐渐成为了很多国际动物园的重要工作内容, 其意义不仅在于科普相关保护知识, 而是将教育目的定位在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及保护行为上, 激发他们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参与度。近10年, 我国的动物园也逐渐引入了保护教育理念, 将教育与保护、科研、娱乐共同列为现代动物园的4大功能[3]。2013年, 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动物园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动物园“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 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 要实现我国动物园机构保护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发, 实现现代动物园的科学转型[5]。但现阶段,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著名案例, 总结了保护教育工作的主要教育形式, 旨在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
1.1单向式的信息宣传
这类教育方式是保护教育中最为传统, 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主流的一类保护教育方式, 主要包括含有动物信息和保护状况的动物说明牌、特定保护内容的展板、宣传折页、视频展示等。它们主要通过文字、图片以及一定的音频、视频等方式, 向游客传递各种知识信息[6,7]。其优点是知识性强、内容直观、覆盖面广, 游客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并反复的阅读观看。不足之处则是缺乏互动性, 游客无法获得生动的讲解及回答, 较难激发起足够的兴趣、激发出游客的共鸣[7,8]。
考虑到以上不足之处, 动物园等科普教育机构也在改进展示方法, 如设计可翻动的问题板, 一面为保护问题, 另一面为答案;或是尽量简化文字, 更多以图片、漫画等形式展示保护内容, 增强知识传递的趣味性及有效性。还有的动物园将保护信息设计为挑战游戏, 例如美国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设计了一条体验通道, 游客需要连续选择落脚的石头以通过一片沼泽。每一块石头上都刻着一个不同的日常行为, 游客通过最后的落脚结果, 可以了解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环境以及野生灵长类动物造成的影响后果。结果显示, 这种方法明显增加了游客相关的保护知识, 并有效地影响了参与游客的保护理念及保护行为, 并且后续调查结果显示4~6个月后这一保护教育的影响力仍在持续[9]。
1.2互动式的体验项目
互动式的体验项目是现今保护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3]。其中既包括围绕所饲养物种定时定点开展的动物讲解工作, 如通过讲述动物行为、动物故事等引入动物保护的内容。也包括一些配合各个环境纪念日, 如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特别开展的专题活动。还包含各种主题讲座及专题夏令营[3,10,11]。
这类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由保护教育工作者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现场的口头讲述, 并与游客有效互动。他们主要以园内饲养的各类野生动物为载体, 结合保护教育的原则和动物保护信息, 从保护情感、保护知识、保护行为三个方面对游客加以引导,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1,12]。例如, 在关于大猩猩的保护教育活动中, 通过向公众讲述园内大猩猩的故事, 让游客对特定的动物个体产生感情 (保护情感) , 再引导其了解大猩猩原有栖息地的信息, 并进一步了解野生大猩猩现在面临的生存困境。手机芯片中必须的钶钽金属矿石开采活动已经对大猩猩的种群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保护知识) , 最后告诉游客可以通过减少手机更换频率和增加手机回收, 减少钶钽金属矿的开采, 帮助保护大猩猩 (保护行为) [13]。
与单向式的信息宣传相比, 互动项目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引起游客的兴趣、感召力强, 印象深刻, 游客可以与教育工作人员面对面的即时沟通, 了解更多信息。多项研究均指出, 参与讲解互动项目后, 游客的知识构成、情感认知均显著提升, 参与过活动的人会更加主动关注了解野生动物保护[11,14]。但其也有不足之处, 如互动活动往往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 受众面相对较窄。参与游客的年龄梯度和知识构成存在差异, 可能引起教育效果的不同, 并且易受教育人员自身素质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等[10]。
1.3拓展型校内课堂教育
保护教育的形式不仅局限在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内, 也存在于社会及校园中。“生物课堂”、“科普课堂”是保护教育的一类主要的拓展形式, 也是我国及国际动物园都在努力开拓的工作。《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将保护教育纳入国家公民素质教育和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 更表明了这类教育形式的重要性[5,14]。
专项课堂可以充分结合大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物学基础, 选择或趣味性强或科学性强的教学活动。该类活动最大的特征之一为受众年龄结构统一, 非常适宜有针对性的选择系统性的知识普及活动, 也便于保护理念的整体传达和接受[2]。与此同时, “科普进校园”还具有良好的隐性效益。首先,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对知识的渴求阶段, 也处于将所学知识主动向家长及同龄朋友讲述的兴趣阶段, 因此参与过科普课堂后, 他们会无形中将很多科普及保护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并直接带动自己、家长及同龄朋友更多参与保护教育活动。其次, 对动物保护产生兴趣的大中小学生均是保护教育志愿者工作者的重要力量。再者, 长期合作学校也会更加主动关注及组织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其他活动。
1.4展馆设计展示的隐性教育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动物场馆也是保护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动物园已经开始逐渐摈弃传统的“牢笼”式动物展示, 而是更注重展示动物的自然生境和自然行为。以动物原始栖息环境、动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等为理念建设的“自然化”场馆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游客带入自然的人之中, 而动物在其中展示的自然行为也更容易激发游客的观赏兴趣, 引导他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动物及其自然生境[15,16]。研究结果显示, 游客在生态化的场馆参观停留时间明显更长, 同时也更为主动的关注野生动物保护信息及保护工作[16]。因此, 一个场馆自身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应被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所忽略。如果野生动物只能在铁栅栏水泥地的环境中无聊躺卧或刻板的来回行走, 极易让游客对动物园等开展的保护教育工作产生质疑, 减少游客对教育的接受和信任度。
2多种教育形式的系统整合
现今, 对于开展保护教育的机构, 各种教育形式并不是单一存在, 而是多种形式的有效结合及系统开展。以自然化的动物展示为载体, 通过重点性的文字、图片宣传, 并有针对性的定时开展互动讲解项目, 同时将其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大中小学校的课程教育中, 将整个教育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系统。如瑞士苏黎世动物园在2003年开放的“马苏阿拉雨林” (Masoala Rainforest) 展示创造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生态系统, 让许多动物物种自由地共栖于一个巨大的森林居所, 而这个动物群落正代表了马达加斯加的马苏阿拉国家公园中一片独特的生态区域, 同时展厅中还附有与动物保护相关的专题展板及人工讲解说明, 为游客提供更多相关的保护信息。之后的调查发现, 由于参观该动物展示而促使前往马苏阿拉和其他地区进行生态观光的瑞士旅行者呈指数速度增长, 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15]。
在所有的保护教育形式中, 互动体验仍然是其中最主要的构成形式, 同时也是最具有特色的工作。多项研究结果均明确显示, 这类教育形式可以最为有效地传递保护信息、增强游客的保护意识及行为, 同时教育的长效影响也最为持久[9,10,11,13,16]。因此在保护教育中, 应最为注重互动体验项目的设计, 并将其作为核心工作开展。
3小结与展望
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开展的教育工作是动物园等迁地保护机构中非常重要且最具特色的工作内容, 并且已成为衡量一个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机构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借助面向广大公众这一优势, 动物园等机构肩负着面向全社会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知识、呼唤公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调动每一个个人的保护力量这一重任, 这也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最有效助力。结合自身的野生动物资源开展丰富多样且互动性强的保护教育将是未来意义非凡的工作内容, 将产生长效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区工商联召开一届七次主席(会长)会议
5月30日,黄浦区工商联(商会)召开一届七次主席(会长)会议。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卫慈介绍了“上海专精特新领军企业产业园”的基本情况。目前,黄浦区有专精特新企业20多家,上海市有1000多家,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方立平传达了最近中央统战部、市委统战部等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并对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再动员。
金山区:
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有效途径
5月10日,金山区工商联召开专题座谈会。今年区工商联党组将重点选择区内党建工作有一定基础的六家非公企业开展联系服务试点工作。根据联系服务工作计划安排,区工商联党组将与试点非公企业通过走访服务、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光彩事业等工作载体,不断强化与企业党组织的联系和服务,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助推非公企业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青浦区:
举行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
5月30日,由青浦区工商联和青浦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青浦区非公经济人士培训班。此次培训班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陈勇鸣教授作《上海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报告,陈教授从当前国家及地区政策、经济发展所处的形势分析当前及今后经济走向;第二部分由区经委技术进步科科长陈强及区科委唐金龙副主任作企业相关政策辅导。
一、远程教育和其它教育形式的区别
1、在学习方式上,函授教育采取实时教学,要求学生集中学习;网络教育则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以
最大的方便使学习者掌握了一种全新的、能够终身学习的方法。
2、专业选择上,网络教育不受报读人数的制约;而函授则不同,如果该专业报读的人数少,学生则只能
拿着教材自学。
3、不受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有电脑就行,而函授只能在安排好的时间地点接受教育。
4、学制时间短。函授教育加上成人高考半年,要三年半才能拿到毕业证;网络教育一般为两年学完课程,两年半即可以拿到毕业证。
5、入学测试及毕业难度。函授要参加每年的成人高考,每个省都有指标限制,窄进宽出;网络教育的入
学测试由高校组织,属宽进宽出。
6、教学质量。函授的授课教师为当地的老师,而网络教育的课件是所报读网院的教授录制而成,有些大
学还与其他大学开展课件资源共享,质量非常可靠。
二、如何学习
学习方式为:教材 + 课件学习+ 网上导学 + 网上答疑讨论 + 课程作业 + 模拟试题自测 + 学习中心导学辅导 + 集中考试 + 毕业论文
采用完全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学生可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一)教材学习——远程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网上协同学习为主,学生应充分利用印刷的纸质文字教科书进行预习和复习。
(二)课件学习——课件学习是网络教学最基本的学习环节,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连接到网络,就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光盘课件学习,或通过上网访问学院网站,点击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优势:多媒体网络课件和教材生动活泼,全国最优秀老师的制作网络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三)网上导学——每门课程通过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系统或数字卫星远程教学系统安排若干次集中辅导和答疑,主讲教师在学院主播室面向所有学习中心进行双向互动式辅导讲解、答疑。
学生在自学纸质教科书和光盘课件的基础上,上网登录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学平台(缴交作业、下载有关辅导材料,还可点播服务器上的课程,查询教学计划和信息,与辅导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等。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则应在学习中心的组织和安排下,按规定的时间到所属学习中心参与各项环节的网络教学活动。
优势:
(1)师生异地同步教学,学生不受职业、条件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好像坐在教室里上课一样,真正突破了学习空间的局限。
(2)每个人都可在任何时候,点播适当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内容,这种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它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
(3)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它可以把最优秀教师集中在一起授课,能让更多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4)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带来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
为主。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
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规律,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教学。“足不出户”便可前往博物馆、科技中心或医院参加“实际的”现场实习,接受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四)网上答疑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E-mail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BBS留言论坛与任课教师进行交互答疑,老师会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答复你的问题。
优势: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相比,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五)课程作业——在网上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布置了各章节的作业与测试练习。学生完成作业后,应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学院网站教学平台“作业栏”缴交作业;教师评判并做出评价。学员必须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并取得“合格”,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1、布置作业的形式:网上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各科有所区别。
2、作业量:至少有两套作业,具体由每科教师来确定。中国石油每门课程3次作业。
3、作业的提交:在线作业在网上提交,离线作业提交到学习中心。
(六)学习中心导学辅导:学习中心根据当期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情况定期组织面授辅导,不收费,学生自愿参加。
【形式教育】推荐阅读:
形式教育工作总结07-16
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06-09
党员教育形式还需丰富06-04
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形式12-09
solve的名词形式形容词形式12-21
形式政治论文05-24
方案形式范文07-07
艺术形式09-19
家访形式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