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表现形式(精选8篇)
一部分网页设计只注重功能层面,重视服务而轻视视觉传播。在设计版式上,大多是“左中右”三大板块的死板规矩模式,千篇 一律,变化性较差。
一个成功的网页设计单靠图形图像是无法负担的,非借助文字不可,文字表达最大的特征是表意的准确性。而现在的很多网页设计中对文字的使用修饰、创新成分很少,只是为了达到宣传目的而堆砌宣传文字。以上两条是由于“早期承传”而留下来的问题。目前还有待于进行规范和修正。我们所见到的很多网页,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这种毛病。设计制作者将各种文字、图片、动画等内容不加考虑地简单拼凑在页面上,既不够条理,也很不规范,更谈不上艺术技巧了。由于没有做好归类和整理,导致内容五花八门、不分主次;由于做不到用艺术手法突出内容层次,整个页面就像一个大杂烩。
网页设计不是唯美作品,它是一种实用设计,必须找准艺术与内容的结合点,关键是要把握住“度”,也就是“火候”。例如,有的网页页面做得虽花哨,但很不实用,它或是用“深色调”、带有花哨图案的图片作背景;或是随意使用颜色各异、风格不同的图片、文字、动画、页面,冲淡了整体感。又如,有的网页追求片面的唯美主义,将按钮溶入到页面的图片中去,虽然整体漂亮了,但是用户有时却找不到按钮,造成了网页使用方面的障碍。
一些“网站”,在标题的放置、按钮的编排到动画的采用上几乎都有相似之感,就像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失去了自己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设计标准不高,只要能区分开文本和背景就达到目的。其采用的手法是“走捷径”,虽然用大众化的方法追求容易,但这样就失去了网页设计的目的。笔者认为为了克服以上不足,网页设计除了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设计外,还要顺应“网民”的要求,顺应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栏目,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网民”。作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不能只作画匠和工匠,而是要有综合的驾驭能力,包括综合的设计能力和顺应“民”心的能力。
我们在网页设计中既要注意强调个性化的创作和创意,自由流畅地表现自我意识,完成网页设计中的“这一个”的典型特色,又要善于开拓创造性思维,力避简单的图片拼凑。
网页设计的创新性视觉艺术表现:
1.加强网页整体布局,提高综合驾驭能力。
网页设计不只是一页的设计,而是诸多页面的组合,每一页与每一页的设计虽不同,但风格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在实际设计中,应首先做好网页的整体布局与版面的`合理分配。最好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将所有应表现的内容,按逻辑思维进行筛选排队,合理分配版面,好比是城市建设前的总体规划一样,做到统筹兼顾。二是根据网站的总体经营思路和整体风格,针对内容而决定应使用的表现方法。三是网页总体布局要把总体经营思路的创新策略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着重表现。因为创新策略往往是一个网站独有的,它与网页设计的整体创意和个性的表现有着直接关系。
例如,263网站从免费邮箱过渡到收费邮箱的运作就是一个适应国内消费心理的创新经营策略,263主页在最醒目的位置着重突出了这一内容,并在设计中较好地与平易简捷的操作方法结合起来,初学者非常轻易就能获得邮箱,并伴随着惊喜得到免费的实惠,使其形成依赖嗜好和使用习惯,由此过渡到收费,对263巩固垄断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四是要靠恰如其分的艺术设计方法,来实现与深受“网民”欢迎情绪的对接,这是对网页设计制作者综合素质的考验。
2.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合理使用网页色彩提升视觉冲击力。
打开一个网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网站的色彩。色彩应让网络用户从计算机屏幕上得到赏心悦目的视觉呈现,引起他们的良好沟通情绪。例如在广告中,照片能客观、真实地表现产品的质量,如果根据需要合理地利用颜色,就可以达到更加直观的效果。如清凉型饮料可以使用鲜亮的绿色来暗示饮料的清凉可口,体育用品可采用大胆的红色来表现出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健康与活力等。因此色彩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它可以比任何绘声绘色的宣传文字更为有效地表现产品的直观感受。颜色的使用在网页制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总的讲要尊重“网民”对网页颜色象征的基本共识。
例如:红色象征喜悦,黄色象征高贵,蓝色象征天空、科技,黑色象征夜晚,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机,灰色象征庄重,紫色象征富贵等。要将网页色彩设计的令人过目不忘,最常见的网页设计用色有这样几种:一是公司标准色与辅助色系的使用。公司标准色与辅助色系的使用,就是在网页设计用色上把握公司CI标准颜色形象的使用。二是风格色的使用。网页设计应遵循和依从整体风格。这种依从来自于公司产品、名称的遐想、性别特征等诸多方面。
比如“蒙牛”使用充满朝气和体现创新精神的中性绿色,“微软”使用象征科技含量与公司实力的蓝色和灰色搭配,网站较多使用漂亮的粉红色等这都体现了自己的风格。三是习惯色的使用。这种方法一般个人网站使用较多,设计者在网页设计中完全凭自己的个人爱好使用颜色,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在网页设计中就倾向和着重使用什么颜色,因此称为习惯色,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在网页设计的颜色使用方面,除了学习各种色彩理论和方法之外,还要多学习先进的用色方法,利用电脑显示器的色彩加色原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网页设计的色彩与普通的平面设计色彩有截然不同的风格。
3.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挥好电脑软件的优势。
当前的网页设计,使用最多的电脑软件有:“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FrontPage”等,我们要熟练掌握这些设计工具软件,做到灵活运用,将多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利用多级空间、动画技术等,追求智能化的设计,在静态中寻求动势,在平面中力求立体。又如,我们可以利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与动画软件Flash的穿插配合使用,把动画设计能将物体以运动着的方式在时间、空间中进行表现的优势引用于网页设计制作中,达到画面生动、引人瞩目之目的。再如我们可以吸收塞尚和毕加索追求空间的多维跳跃性和多角度错位感的画风,采用电脑的技术手段,把多个画面重叠、融合,产生多层次、连续跳跃的视觉效果等。
4.严格遵守绘画原则,充分发挥专业技巧。
E时代的到来,使得网页设计这样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得到普遍推广和飞跃性发展。但是设计者在应用新的制造工具――计算机的同时,仍然需要以严谨的态度,遵循绘画基本原则。例如网页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颜色夺目,对比强烈。如果在一个画面中要重叠表现多个图片,在考虑颜色鲜艳夺目的同时,画面构图仍然要遵循平面构成的原则,即使打破了规律,也是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的打破,与毫无美术知识的拼凑有着截然不同;进行写实表现时,吸收平面设计中图形表述的手法,有助于细致刻画图形美感;为了增加设计的趣味性,适当使用幽默夸张的绘画手法,也可以让画面变得生动,产生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过硬的绘画能力和技巧。
5.突出技巧设计,体现网页个性。
在这一点上,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仅供参考:
①网页不只是单纯的欣赏,光顾者还要进行大量的互动式交互活动,要亲自动手去“点击”按钮。要做到让其亲手去做,网页本身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和引导性,这是竞争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做到。
②处理好网页设计中尺寸与版面容量的关系,是网页设计中一项“钢性”任务。在设计的图片太大、缩小又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割法,将其设计在800×600像素内。即把大的图片切割成若干小块,在制作中再把这若干小块拼贴起来,就能收到工整精细的版面预期效果。
③为了更好地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利用具有图像和音乐合成功能的软件,在网页设计中加入音效或动画的合成,使网页更加生动。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程序应用上的需求变为如何操作更便捷、更省力、更轻松,Flash软件在网页设计中的合理利用使得网页设计在视觉与听觉方面达到了极大程度的共融。
④网页设计在注重大的视觉效果基础上,还要注意做好一些小的细节,例如导航要设计得有特点,摆放位置要醒目;按钮设计要一目了然,操作简单;图标设计要让人过目不忘,有自己的个性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网页的整体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由平面向立体空间的转变
在传统的设计观念中一直将书籍设计归为平面设计的范畴。将书籍的设计视为简单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但书籍不同于海报或宣传页等印刷品, 由于书页的叠加而形成的厚度, 使书籍本身具有长、宽、高三维的特性。因此也就要求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二维空间中的文字、图像的排列, 而应将其视为一个立体的物体, 视为一种整体的造型艺术。除了传统的封面、版式设计外, 设计更需要深入到书籍的切口、扉页、环衬、书脊等各个空间当中。
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梅兰芳全传》, 在设计时除了对封面、版式进行设计外, 还独具匠心的对书的“切口”部分进行设计, 将梅兰芳先生的生活照和剧照印于其上, 随着向左、右不同的翻阅方向分别显现出来。
对书籍进行立体造型设计时, 需要注意的是书籍这个六面体各平面的设计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需要前后呼应, 统一规划形成全新的整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曾说过:“美与不美, 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 原来零散的因素结成为统一体。”书籍设计也是一样, 其美感不仅仅表现在单独的平面上, 更要展现在书籍整体的形态上, 需要在多层次、立体的空间中展开。除了对书籍各部分进行综合整体设计外, 切割、折叠、组合、镂空等方法也是塑造书籍立体形态的常见表现形式。
1、切割。
书籍的外型、开本大小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书籍的第一印象。出于成本、工艺、运输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传统的书籍外形一般为长方形。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对书籍设计新奇性、趣味性的要求, 市面上一些异形书籍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除了根据开本的大小、长宽比例进行裁切外, 对书籍的切割可以是对一整本书形态的异形处理, 也可以是对其封面或内页等进行的局部处理。将书籍的形态进行切割, 突破传统的方形限制, 从塑书籍外型的设计方法是书籍立体造型的常用表现手法。
2、折叠。
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裁切、折压将制作好的图形藏于书页当中, 在翻开时, 一个立体的图形就会竖立于书页当中, 这种形式在儿童书的设计中常见。另一种形式是将印制好的书页以折纸的形式折叠起来, 夹在书页中, 翻阅时由读者亲自动手打开还原, 像一些幅面较大的插页、地图等比较常用这种方式。这些形式都可以使书籍的内页变得更加立体, 增加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和读者的参与性。
3、组合。
将多本成系列的书籍通过护封或封皮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在多本书籍系统设计的同时, 也是对书籍设计立体化、整体化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如香港设计师王天仁个人作品集的设计, 整本书的外形被设计成了狗的形状, 打开后里面印着狗的骨头结构图与封面对应。书籍内容分成了三本, 排列在狗的肋骨部分。这样的设计突破了单本书籍设计的传统, 将造型艺术的要素引入到了书籍的设计当中, 把书籍置于一个立体的范畴中进行设计。这种别具一格的组合方式, 使书籍的设计充满了个性。
4、镂空。
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常是对封面或内页进行的, 现在也能见到一些对整本书进行的局部挖空处理。通过镂空的形状可以使前后的内容相互映衬, 增加书籍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材料与制作工艺的综合表现
书籍具有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属性。书籍的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可以触摸到书籍的质地, 听到翻动书页的声音, 闻到纸张和油墨的芳香,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书籍的物质形态, 体会到书籍内在的精神气质和美感。这是感官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了书籍设计的视觉传达外, 还需要触觉、听觉、嗅觉多方位的作用, 共同展现出来。
无论多么好的设计都需要通过材料和制作工艺才能转化为实体形态的书籍。书籍的大小、轻重、肌理、工艺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体验;影响着人们对书籍的整体印象。书籍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材料与工艺演变的历史。在书籍设计中如何充分发挥材料、工艺的美感, 使之于表现内容相切合, 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材料
材料是书籍生产的基础, 由甲骨、玉版到竹简、木牍、缣帛再到纸张, 从古到今书籍的制作材料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不同的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及触觉感受, 并由这些不同的感受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合理的应用这种由材料引发的感受是体现书籍内涵, 增强书籍可读性和趣味性, 提升设计表现力, 不可缺少的因素。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 只有掌握材料的性能, 才能通过材料之美展现设计内涵。
(1) 不同纸张的多样效果
纸张自东汉时期发明以来, 一直都是制作书籍时使用最多的材料。纸张因其厚度、硬度、纹理、透明度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机理、手感和视觉效果。铜版纸平整光滑, 牛皮纸手感粗糙, 新闻纸质地松软。另外各种特种纸也都带给人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刚古纸”添加了人造纤维, 产生了丰富的纹理。“珠光纸”可根据观看的角度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手揉纸”表面布满褶皱, 质感十足。“硫酸纸”则具有隐约通透的特性。将这些纸材之美应用于书籍设计之中, 在提高书籍档次的同时, 更丰富了设计语言, 增加了书籍的美感。
由吕敬人、吴勇、宁成春、朱虹四位设计师共同编著的《书籍设计四人说》一书, 采用了20多种特种纸印制而成, 通过纸张的质感与色彩、版式的配合表现出了特有的设计韵味。
(2) 其它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金属、塑料、木材、布料等其它材料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了书籍的设计当中。这些材料原本不是为制作书籍发明的, 但可以为书籍的设计所利用。熟练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特性, 将其有机结合, 能够产生多样的视觉效果。吕敬人先生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 将纸张、木板、牛皮、金属等多中材料混合使用, 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 尤其是封面上通过不同质感的木板和皮革的搭配, 在上面雕刻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 更是心裁别出, 趣味盎然。
2、制作工艺
材料之美的体现只是书籍整体美感营造的一个方面。单纯的材料并不能构成书籍的整体, 还要通过印刷、装订等加工过程, 才能体现出材料使用的意义。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蒲康平提出的“新设计论”, 创立了“艺术×工学=设计2”这一公式, 充分肯定了制作工艺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印刷工艺不断发展, 除了传统的平版、凸版、凹版、丝网版以外, 还发展出了烫金银、压印、UV、电化铝烫等多种印刷工艺。装订工艺更是种类繁多, 我国传统的装订工艺就有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现在常用的工艺有胶装, 圈装, 锁线装等。目前一些概念性的书籍设计中, 也出项了折叠、穿线等通过手工加工的创新装订方式。这些印刷、装订工艺, 关系到设计的最后呈现, 也是设计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当代的书籍设计已不局限于单纯封面、版式的美化装饰, 一本书的设计成为了一个系统综合的设计表现过程。书籍设计由平面扩展到立体, 由视觉扩展到触、味、嗅、听, 已是大势所趋。这也就要求书籍设计师, 不断更新设计观念, 不断创新设计表现形式, 将书籍设计由单纯平面设计延伸成一种综合表现的造型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王绍强.书籍的触觉设计[J].装饰.2007 (8)
海报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探索空间大,也最能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特征。本文着眼于当代海报设计的新的表现形式研究,探索其形成的原因,新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归纳其特点。本文所指的“新旧”并不是一个时间的新旧关系,而是指当代海报设计呈现出的输出方式的“新”、设计与制作手段的“新”,并且无论是商业海报还是艺术实验性海报均有表现。
“海报设计”由诞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起初在没有电视手机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娱乐活动很多是靠剧目演出,而海报主要承担了宣传剧目演出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发现的变化,当代海报除了做为演出报告等文化活动的一种宣传方式的同时更是承载着人类在各种公益或者商业活动中传递各种信息的作用。
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的成因
我们现在所处在“读图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一方面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另一方人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着,这些信息多数靠图像进行着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宣传品塞满了人们的视野,并开始让人们的视觉感到麻木。因而现在人们对于设计作品的要求比以往要挑剔很多,否则很难引起人们的注目。所以,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行业需求和设计艺术自身发展的原因,海报设计表现形成层现出与传统不同的新形式。
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的呈现方式
1.输出形式的“新”一传统纸媒展示与LED屏幕展示
最原始的海报是直接手绘呈现的,后来开始用丝网版画制作呈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抛开纯手绘海报,我们所看到的海报都基于这样一个流程产生的:首先,摄影出能够表达主题的照片;然后,将照片输入电脑用绘图软件处理好画面后加入与主题相关的文字;最后打印或喷绘输出。其中,这个摄影的照片也可以替换手绘出能够表达主题的画面后扫描的。而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的呈现方式的“新”,则体现在输出方式的改变上。当代的海报设计输出形式已经由过去的打印或喷绘在纸媒介上变成直接输出至LED屏幕展示。输出于LED幕屏或者受众的手机、ipad等客户端,不再进行打印输出。受众可以直接通过屏幕看到海报,这样的一种新输出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拓宽了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使之能够不拘泥于二维平面化的表达,呈现更为生动和多样化的趋势。
2.设计手段的“新”一传统静态海报与Gif动态海报
当代海报的输出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纸媒,LED技术的运用产生了LED幕屏展示,基于这样的呈现方式的改变,当代海报设计的设计手段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纸媒由于局限于二维的平面展示,故而在制作中多用传统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设计制作完成电子稿。当代海报则不同,由于输出形式不拘泥于纸或者布的材质,故而可以借助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Effects)和传统平面设计软件相结合的设计手段,进而产生出具有海报意意味的动态Gif格式海报。
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的表现手段
1.手绘与电脑技术相结合
很多著名的海报设计师如日本的福田繁雄、田中一光、龟仓雄策等,他们的海报设计作品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即充分运用纯图形表达形式(正负形、同形异构、视错觉等)。他们通过坚实的图形学理论使通过图形表达设计创意这设计能力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无独有偶,美国的平面设计大师保罗·兰德则运用拼贴这种简单的手法使得海报设计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令一方面,同样是世界级大师的冈特·兰堡则更多的运用摄影作品形成的独特画面来传达设计意图。这些平面设计大师们所运用的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从二十世纪上半叶至今,任然在运用。但是,当代海报设计在他们的基础上,也形成了新的表现形式。当代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中,最常见的就是将手绘的点、线、面或者图形通过扫描加入到摄影作品中,形成画面。或者直接运用手绘板进行绘制创作后加入电脑处理的摄影图片,最终合成一个符合海报主题创意的效果。其中,摄影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与过去的蒙太奇或者双重曝光等传统手法相比,当代摄影更是利用延时摄影技术得到过往我们所没有留意过的令人惊叹的画面。
2.材料参与画面
在海报设计中,构成画面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构成,二是使文字图形化后由纯文字构成。当代海报设计中,“材料”元素深入这两种构成方式中,产生了
些新的与以往不同的画面效果。即直接用能够表达设计意图或者美感的“材料”组成画面或文字后,用高清摄影相机拍照后得到海报的主要画面。这个材料可以是树叶、花瓣、蔬菜、水果、糖、茶叶、铁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由设计师根据形式美的需要进行拆分和组合。例如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施德明的作品,就常用这样的手段进行海报设计的表达。施德明有著名呢?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曾经邀请他为自己竞选总统设计海报,却是在他休假期间,为了不打破自己的原则,他拒绝了奥巴马的邀请。
3.运用生成设计产生图形
生成设计(Generative Design)一词更多的是指建筑上的演算设计,当代不少跨界设计师将它应用与平面设计领域。在动态海报设计中,运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对设计元素进行克隆生成,使设计元素(点、线、面、文字)随机的摆动,从而产生图形。
海报设计新表现形式的特点
1.科技与艺术相结合
科技的进步和设计师成员的多元化,当代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特点。新的技术,如延时摄影,新的表达方式,如生成设计。无论是从吸引受众观看以达到宣传效果的目的,还是从海报设计视觉实验的目的,当代海报设计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利用最新科技制造视觉,将视觉升华为艺术并最终通过海报设计传达出来这样条道路。
2.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全世界的国民素质都在不断提高,文化的交流逐渐广泛而深远的同时,势必会带来审美能力的提高,如果设计师只是在制造些视觉垃圾,那么终将会被时代所唾弃。基于这样的要求,各国的海报设计师们的设计出发点,除了表达设计意图外,都不约而同的致力于体现时代精神上。并且海报设计在众多的视觉设计门类中,因其数量大,从业人员多,受众广泛,所以应该是最能体现个时代的精神的一种设计行为。
结语
一是没有调查就有了发言权。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工作忙乱。
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三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
四是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立足于吸引眼球,喜欢整视觉大餐。
五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
六是取悦领导。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善于研究领导心理,投其所好,一门心思跑后门拉关系,以博取领导的赏识和提拔。
七是工作动机不纯。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后,不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能平等待人。自以为职务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瞒上欺下,追逐名利。
八是嫉贤妒能。心胸狭隘,心理阴暗,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根本,选人用人,把奴才当人才。
形式主义一是体现为不关心群众疾苦,遇事不负责任,做官当老爷的官僚主义;二是体现为以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利己主义;三是体现为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四是体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观主义;五是体现为不讲原则,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自由主义和机会主义;六是体现为以投机、钻营、欺骗、虚伪、圆滑为特征的市侩主义。毛泽东:官僚主义的二十种表现
第一种,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这是脱离领导、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第二种,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主观片面,粗枝大叶;不抓业务,空谈政治;不听人言,蛮横专断;不顾实际,胡乱指挥。这是强迫命令式的官僚主义。
第三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对事情没有调查,对人员没有考察;发言无准备,工作无计划;既不研究政策,又不依靠群众,盲目单干,不辨方向。这是无头脑的、迷失方向的、事务主义的官僚主义。
第四种,官气熏天,不可向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颐指气使,不以平等待人;作风粗暴,动辄破口骂人。这是老爷式的官僚主义。
第五种,不学无术,耻于下问;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功则归己,过则归人。这是不老实的官僚主义。第六种,遇事推诿,怕负责任;承担任务,讨价还价;办事拖拉,长期不决;麻木不仁,失掉警惕。这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第七种,遇事敷衍,与人无争;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这是做官混饭吃的官僚主义。
第八种,学政治不成,钻业务不进;语言无味,领导无方;尸位素餐,滥竽充数。这是颟顸无能的官僚主义。
第九种,糊糊涂涂,混混沌沌,人云亦云,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问三不知,一曝十日寒。这是糊涂无用的官僚主义。第十种,文件要人代读,边听边睡,不看就批,错了怪人;对事情心中无数,又不愿跟人商量,推来推去,不了了之;对上则支支吾吾,唯唯诺诺,对下则不懂装懂,指手划脚,对同级则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是懒汉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一种,机构庞杂,人浮于事,重床叠屋,团团转转,人多事乱,不务正业,浪费资财,破坏制度。这是机关式的官僚主义。第十二种,指示多,不看;报告多,不批;表报多,不用;会议多,不传;来往多,不谈。这是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官僚主义。第十三种,图享受,怕艰苦;好伸手,走后门;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请客送礼,置装添私;苦乐不均,内外不一。这是特殊化的官僚主义。
第十四种,“官”越做越大,脾气越来越坏,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房子越大越好,装饰越贵越好,供应越多越好;领导干部这样,必定引起周围的人铺张浪费,左右的人上下其手。这是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
第十五种,假公济私,移私作公;监守自盗,执法犯法;多吃多占,不退不还。这是自私自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六种,伸手向党要名誉,要地位,不给还不满意;对工作挑肥拣瘦,对待遇斤斤计较;对同事拉拉扯扯,对群众漠不关心。这是争名夺利的官僚主义。
第十七种,多头领导,互不团结;政出多门,工作散乱;互相排挤,上下隔阂;既不集中,也无民主。这是闹不团结的官僚主义。第十八种,目无组织,任用私人,结党营私,互相包庇;封建关系,派别利益;个人超越一切,小公损害大公。这是宗派性的官僚主义。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讲究外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让一切工作变味走样,最后实事泡汤、好事办砸,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伤害群众感情,损害政府形象。
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为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为了招商引资,到外省市调查研究的多,到县区、到乡镇调研少,接触社区、乡村干部和工人群众少。市领导都有重大项目、工业企业包保的分工,工作中虽然跟基层企业接触的多,但是对其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少,在调研中听取介绍情况、汇报业绩的时间多,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时间少。调研中有时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汇报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看的不够深、听得不够细。调研工作不全面、不深入,存在工作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二是工作落实力度不够、监督问责不严格。在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上,缺乏推进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区域经济方面还存在欠缺,招商引资软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但仍有提升空间。这些反映出我们重决策,轻落实;重部署,轻检查;重汇报,轻监督,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干部存在的被动消极、不思进取、不愿负责、不敢担当、工作不努力等问题,我们原谅迁就的多,批评教育、纠正处理的少;得过且过的多,行政问责的少。
三是对文山会海整治不力。我们严格控制会议的次数和规模,能减的减、能合并的合并、尽量统筹协调,降低会议和文件规格,提升会议效果和发文质量。但是对文山会海整治停留在对细节的修补之上,缺乏制度层面的解决方案。在方式上存在对网络、电视、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设备利用不充分问题,基层单位参会成本高,收文、落实会议精神效率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 放松世界观改造, 理想信念动摇, 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漠视群众、脱离实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铺张浪费、贪图享受, 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
制度机制风险主要表现为: 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 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 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岗位职责风险主要表现为: 不履行“一岗双责”, 或履行不到位;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 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一、漆艺术的表现范围
漆艺, 涵盖面也颇为宽阔。概括地说, 包括漆器、漆画、漆塑等方面。
漆器是漆艺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从实用开始的。制作漆器的目的首先是实用。在古代, 小的如酒杯、漆奁;大到漆棺、屏风等无不为了实用, 但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正是由于实用先于审美, 并且实用和审美的统一, 才造就了中国古代漆器的辉煌, 而漆器审美价值的进一步发展, 导致人们对实用彻底摒弃, 漆器上的图案花纹从寄身于立体的器身走向了平面, 再到立体。漆器的造型也不再考虑插花或盛物的需要而走向纯粹的抽象, 于是出现了纯精神的漆塑。
漆塑, 即漆艺立体造型, 在漆艺中的表现由来已久。比如楚墓中的镇墓兽, 在木雕上描绘彩漆, 其精神价值、审美意义大大超过了它的物质价值和实用意义, 已是地地道道的雕塑。又如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直延续到唐宋以后才逐渐衰落的夹像, 更是推进了漆立体造型的发展。在古代, 上至皇宫殿堂的金漆云龙屏风宝座, 下至寻常人家日常生活的箱、匣、碗、筷, 在绵延数千年的岁月中,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非凡的想象力和技艺, 创造出大量的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漆器。
笔者认为, 木胎, 夹胎和金属胎是已知运用在现代漆艺造型上较理想的胎骨材质。夹漆艺是特有的一种胎骨, 它早在战国中晚期就出现了。经过不断地改良和革新, 它一直沿用至今。夹经纤维的经纬网状结构, 使运用夹纻胎的漆艺质薄、坚韧、轻巧、不易变形。金属胎骨也很早就已使用, 起初在金属上涂漆是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的氧化。现在, 漆艺中使用金属胎, 是由于其加工的规整性、材质的坚韧性以及成型的相对快捷性, 这是其他材质所不具备的。木质胎骨使用得更为频繁, 它加工方便, 也具有一定的坚韧性。木材的木纹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显现出来, 别具一格。
二、漆立体的造型设计与表现
在古代装饰技法中, 髹漆、饰彩、莳绘、镶嵌、戗金、变涂等漆艺技法, 是一个漆艺作者的基本功, 只有具备这样的基本功, 才可能进行创作和设计, 才可能继承和发展漆艺这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能够较全面地从传统漆艺造型和髹饰中, 直接学习到传统漆艺的精华。漆艺经过千百年来的洗礼, 具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它反映着存在的价值。我们要深入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中国漆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是漆艺的发展之道, 也是我们今后发展漆艺的极好借鉴。这样不仅能对漆文物进行保护, 更重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使漆艺术的精髓, 以及作为背景文化的人文信息得到传播和扩展。
漆艺造型的设计要根据使用目的、欣赏要求, 与环境的关系及具体的材料工艺来构思, 这就要求作者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能够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最恰当地表现个人的情感, 同时也要充分掌握和了解漆的属性和特点。
漆艺首先要突出一个“漆”字。每种材料都有它适合表现的范围, 所以才具特色, 没有特色的艺术, 就不是成功和精彩的艺术品。在设计中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表现力, 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陶瓷, 金属, 玻璃的立体造型都是通过它们的材料、成型的方法来体现各自艺术的特点。漆艺立体造型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呢?漆有温暖柔润的质感, 所以我们要利用和突出它的这一固有特色, 追求漆所特有的温暖和亲切的质朴美。立体造型的各个面和凹凸面, 在光线折射下会形成一种漆的特有光泽, 而这些光泽也就会产生有趣变化。
现代漆艺立体的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造型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雕塑艺术。主要包括陵墓雕刻、墓佣雕塑 (包括佛教石窟艺术和寺庙彩塑艺术) , 还有工艺性雕塑和建筑装饰性雕塑等, 这是早期漆塑造型的倾向和特点。现代雕塑家亨利·摩尔的艺术风格对漆塑的影响尤为深刻。摩尔始终以不同情趣来进行各种变体的制作, 并把他的作品还原到最原始的形态中去, 在运用负空间的基础上发展了空洞的概念, 显露其雕塑的内在形体, 充分表现负空间的力量。他的作品注重对体积和质量的敏感, 凹与凸的鲜明对比, 对平面和轮廓进行充满韵律的展现, 以及整体设计的连贯与统一, 体现作品在空间中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变。这些特点正是对现代漆塑造型特点的良好诠释, 它使漆塑从古老的茧缚中蜕变出来, 以新的形式和新的造型特征来丰富漆的内涵和本质。漆塑的造型不仅是漆的一种依托, 更是其美的延伸, 是相辅相成的, 也是统一的。漆塑之美, 即是艺术家针对空间形体研究与漆完美结合的智慧之美。
三、现代漆立体造型艺术的影响
现代的漆艺创作, 在日本、韩国出现了一种抽象立体的造型形式, 它既摆脱了使用目的,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器”, 又不是具象的客观事物, 而是纯粹抽象的, 独立的审美对象。中、日、韩等国的漆艺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使这种历史悠远的艺术品在现代条件下, 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颖的艺术。
立体形式上的漆艺术, 摆脱了因依附器物实用性而造成的器物装饰功能的局限性, 而且使漆艺术的造型空间急剧扩大, 人们可以在悦意的状态中完成各自的艺术审美行为和艺术造型行为。纵观现代立体漆艺作品, 由于三维式样的展现使得漆工艺的造物技能更充分地凸现出来, 并且以令人炫目的形式, 空间张力和材质肌理淋漓尽致地发挥其独有魅力, 使其他任何材质的立体艺术品为之逊色。对艺术品空间状态和基本构架的苦苦探索, 一直是视觉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内容。但由于材料和技术的局限, 过去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材料与技法”的混成表现手段。立体漆艺术的出现, 恰巧迎合了人们在现代社会繁杂特殊而细致入微的各种审美要求, 能最准确、最本质地反映出当前现代的漆艺创作。
在科技日新月异, 美术观念不断进步的今天, 我们应当紧紧围绕着以现代漆艺术为主攻方向的新型学科建设任务, 锐意创新, 不断进取, 使漆艺术的表现语言不拘泥于平面化的狭小空间, 不局限在对原有水平的简单延续, 不放弃随世界主流漆艺术同步探索, 进一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的多个领域进行探索, 诸如公共艺术设计方面的室内外艺术品陈设、城市园林与雕塑、纯观赏性艺术品的展示与设计等, 使现代漆艺术再次达到全面领先水平。通过日、韩、欧美等国的现代漆艺术展示, 使我们了解到, 漆艺术可以应用在几乎所有视觉艺术的设计与制作领域。虽然我们尚不能像他们那样有自由发挥漆艺术语言的广阔余地, 但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并且会迎头赶上, 不断在现代立体漆艺的各个方面探索, 在国际学术讲坛上证明我们也是强者。
四、关于现代漆艺的思考
现代艺术思想是漆艺发展的强大动力, 但当它同工艺技法的固有特性产生冲突时, 就会转为束缚和镣铐, 表现出脆弱和不成熟。所以, 在建立漆艺自身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 对漆艺语言的再认识和再革新, 克服传统材料的局限是未来漆艺的发展方向。这里必须建立漆艺的独立意识, 即漆艺的本体性认识, 这是当前漆艺发展的缺憾。在很大程度上, 中国现代漆艺在价值取向、造型模式、表现内容和形式语言诸方面没能和西方艺术的界定拉开距离, 有些漆艺家将大漆视为“颜料”, 而用油画家、版画家的眼光来进行艺术创作, 忽略了对本体属性和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个性的体悟。漆艺在现代必须要完全独立地从匠心、构思和技巧上创新, 把古典的技巧提高到富有现代魅力的境地。一方面要提高创作者的审美品位, 增强现代艺术意识, 另一方面要强化漆艺的语言。漆艺的语言是异常丰富的, 如:彩绘的细腻、典雅;刻漆的单纯、明快;泼漆的自然、流畅;变涂的潇洒、流动;堆漆的古朴、厚重;磨漆的神奇、陆离;嵌漆的闪烁、华贵;莳绘的斑驳、变幻等等。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技法, 这需要漆艺工作者的艺术修养、对材料的敏感度、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个好的构思, 有了一张好的画稿, 不等于就能作出一个好的漆艺作品, 因为漆艺受到“天然漆”这种工艺材料及工艺技法的规范。从构思、画稿到真正的漆艺作品, 这期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这需要十足的匠心, 才可以实现。
不管是以任何目的为主的漆艺, 漆艺家们都要将自身对美的理念通过工艺材料得到具体表现。漆艺讲究漆趣, 这是与其他画种最大的区别。不懂传统漆艺语言, 搞出来的漆艺作品就没有漆味, 而光有漆艺技法, 就会沦为漆的奴隶, 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漆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在向传统学习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随意性与即兴, 增加一些“玩”的因素, 突出漆艺固有的特点。
摘要:在美术观念不断创新的今天, 漆艺家们应紧密围绕着以现代漆艺术为主攻方向的新型学科建设任务锐意创新, 使漆艺术的表现语言不拘泥于平面化的狭小空间, 不局限在对原有水平的简单延续, 不放弃随世界主流漆艺术同步的探索, 使现代漆艺术再次达到全面领先水平, 不断在现代立体漆艺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孟梅林.漆艺琐谈.美术观察, 2008 (11)
[2]汪天亮.当代立体漆艺创作现状.闽江学院学报, 2007 (4)
关键词:Banner;视觉表现;趣味性
Banner最先起源于纸质媒体的大标题广告,也可作为游行活动中的旗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Banner由于其表现方式直接、简单被广泛应用于移动手机端和网页端界面设计中。
面对日益庞大的网站数量和逐渐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人们对于Banner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Banner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使命不再只是单纯地表达信息,而是需要在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中迅速抓住用户眼球,提高用户点击率,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由此,要让Banner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效果,其视觉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Banner的介绍和分类
Banner是网络中最常见、最有效、最出效果的一种推广宣传方式。目前,国内软件主页都采用Banner来传达信息。Banner主要分为购物、宣传以及展示信息等几种类别,在B2C和C2C类型的网站中处在显眼的位置,占有较大尺寸。Banner与传统的广告招贴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像素受限。Banner應用于软件首页,需要满足不同手机不同尺寸的要求,所以设计师在设计Banner的时候往往受到尺寸像素的限制。第二,短暂性。Banner一般多用于促销广告,现今,Banner往往只在特定一天或者两天出现。第三,内容受限。每张Banner所要传达的内容不一样,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需求方要传达的信息,不能任由自己意愿发挥。
2 Banner设计中的视觉表现形式
2.1 风格表现
风格是指某一类事物之间的共性特征。通常情况下,Banner的风格多种多样。设计师在设计Banner的时候,受需求方的影响,往往不同诉求的广告需要不同类型的Banner来烘托不同的氛围。
2.1.1 时尚杂志风
此类型的Banner采用杂志常用的版面,力求通过杂志的风格,营造出高端大气的感觉。这类型的Banner都有共同的特点,大标题、模特。例如,Banner右边放模特,左边放文字。文字大小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文案的中心内容,文字排版和杂志排版基本相同,整体画面呈现出高贵的感觉。通过氛围的烘托,使Banner整体感觉符合文案所要表达的内容。
2.1.2 复古风
复古风的重点是运用传统元素和复古图案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复古的氛围。在Banner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主要是中国汉字的应用和传统图案的应用。设计师在设计浓厚中国风色彩的Banner时,往往采用此类风格。例如,端午节粽子Banner的设计。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整张图的时候考虑到中国传统习俗。设计师把文案字体采用中国古代汉字,再加上叶子元素的应用,整个Banner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2.1.3 清新简约风
清新简约风的风格就是自然、清新,画面清爽和唯美。此风格在家装和家居中常见,色调上多采用绿色、白色等自然色调,给人清丽、透亮的感觉。
2.1.4 炫酷风
这种风格多用深色背景,再带有一些质感的元素和光影效果处理。在客户端大型促销类Banner,这种风格应用较多。由于需要在第一时间抓住用户眼球,这种风格能够很好地跳出并展现在用户面前。
2.2 图形及文字排版设计
所谓排版,即将文字、图片、图形等可视化信息元素在版面布局上调整位置、大小,使版面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一个Banner主要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所以在整体结构上,排版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排版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抓住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不好的排版则让用户找不到重点,不能清晰地表达信息。
2.2.1 整体布局排版
在严酷的商业竞争下,用户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在Banner的信息思考和抉择上。好的Banner设计必须要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产生共鸣和兴趣,让用户在第一时间能迅速抓住中心思想。所以Banner的整体布局排版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主题要求,以免混淆用户的第一视觉。一张Banner就像一篇文章,有主次之分。设计师首先要了解所有信息的关系,找到核心内容,将一张Banner逐层分解,确定信息优先级,并完整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整体布局排版可遵循以下六个原则:第一,对齐原则。Banner中相关内容要对齐,这样方便用户实现快速移动,让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一眼看到重要的信息。第二,聚拢原则。研究表明,用户在观看画面时更容易被聚集的东西所吸引。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内容划分为几个区域,将相关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区域里。合理的布局排列和停顿节奏有利于用户抓住信息的重点。第三,留白原则。留白又称“余玉”,原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正如宗白华所言:“留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画面上适当的留白,使画面不阻塞、不凝滞,仿佛天地间之灵气自由往来其中,给人无限遐想。在Banner设计中亦是如此,画面留出一定空间,既可减少Banner的压迫感,又可引导读者视线,突出重点内容。第四,降噪原则。Banner的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广告海报设计,受大小像素限制,不能任由设计师发挥,设计不同的尺寸。因此,在Banner设计中,不宜颜色过多、字体过多、图形过多。这些都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给用户带来了阅读障碍。第五,重复原则。设计师在排版时,需要注意整个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不同类型的视觉元素。第六,对比原则。在设计中,强烈的对比会让人视觉甚至心灵上产生冲击,从而形成用户记忆,有利于设计的传播与转化。Banner设计中,加大不同元素的视觉差异,既增加了Banner的活泼,又突出了视觉重点,方便用户一眼浏览到重要的信息。
2.2.2 文字设计
(1)文字排版。Banner中的文字信息传达应与口语表述相似,需要抑扬顿挫、重点突出地进行。在文字排版上,要求重点突出,大小粗细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的结构、布局、留白、组织、呼应等要疏密有序。字体保持在两种左右,加入一些跟内容有关联的元素或者形状,可以很好地表达整个设计的情绪。
(2)文字设计。Banner的文字信息是其表达中心思想的灵魂,如果在设计文字的时候全部使用自带字体,会使Banner显得太过生硬,不富有情感。因此,设计师在设计Banner的时候应该更多地采用字体变形,重新组合。通过不同的笔触粗细和宽高比例,展现Banner的视觉冲击力和活力。优秀的文字信息设计不仅可以吸引用户,还可以激发用户的情感。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文字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可读性可激发用户的兴趣和关注。易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达的成败。因此,在设计Banner的时候,标题类文字可着重于其可读性,而内容类信息传达则应该更注重其易读性。
2.3 色彩表现
作为信息的载体,色彩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每种色彩都会因为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感,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性,所以它们传递给用户的感知信息也会有所差异。例如,红色是引人注目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是火(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色、血的色,象征着热情、喜庆和幸福;蓝色则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纯洁和理智,另一方面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等意味。用户对色彩信息的感知受时代、地域、民族、历史、宗教、文化、风俗等影响。因此设计师有必要了解受众的需求、习俗、态度以及Banner最终的使用场景。
在严酷的商业竞争下,用户浏览网页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几秒钟的时间。色彩是人类对画面最直观的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用户产生共鸣,并让用户快速理解信息中的意思。
在Banner的色彩选择上,电器类Banner主色调主要应用蓝色和黑色,蓝色给人科技感,而黑色又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护肤品类Banner常采用绿色和白色,绿色像大自然的颜色,被视为生命的颜色,给用户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商品类Banner则经常选用暖色调色系,暖色系给人温暖,诱人的感觉,让用户有点击的欲望;而在一些奢侈品Banner中,设计师会运用金色和银色,这两种颜色象征着富贵和财富,潜移默化中体现产品的档次;食品类Banner会使用橙色,橙色是丰收的感觉,勾起用户的味蕾。
3 趣味性设计
由于当代社会的多重因素互相作用,趣味性设计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可以引发人们的兴趣,让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与愉悦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戏剧效果的。通过创新的趣味性设计,满足社会大部分人的需求,使大众更愿意使用,并且乐在其中,感受到强烈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设计作品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马斯洛认为: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正是这种设计的参与性增添了趣味性,从而使设计更有生命力和活力,成为人们自我实现的一种创造性过程,并成为不断吸引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兴奋剂。生命将蕴含并体现于人类对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通过对趣味性作品的体验,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人的心理更加愉悦和健康,更加丰富人类的情感。
在Banner的设计中,同样也需要趣味性设计。优秀的Banner设计就是在传达文案的同时,让人看后会心一笑,带给人额外的愉悦感,给人超出预期的感受。例如,一组鞋子的Banner设计,鞋子加上手,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人,把鞋子拟人化,用户看后会觉得有乐趣;雨靴的Banner设计,雨靴可以为你抵挡住风雨的侵袭,把雨靴比作一个撑伞的人,更加直观明了地表达了雨靴的作用,同时又给用户以趣味性。
4 结语
信息传播与视觉表现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目前,网络传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因此,通过良好的视觉表现让信息展现在用户面前,是目前重要的环节和课题。
在信息时代,Banner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一个主要媒介。设计师在设计Banner的时候,应该考虑字体、色彩、排版等多种因素,分析用户的心理和使用环境,并结合科学的分析,将信息合理并完美地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让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婧婧,韩静华.基于Banner的视觉传达设计[J].包装工程,2016(4):55-58.
[2]郭宇承,劉淼.海报设计中图形表现形式的创新[J].包装工程,2014(12):76-79.
【包装设计表现形式】推荐阅读:
包装设计介绍09-29
包装设计论文10-25
商品包装设计教案07-16
坚果包装设计论文09-14
药品包装设计论文11-09
包装设计现状论文11-26
防伪包装设计的现状05-26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目标09-26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解读11-25
世界经典包装设计案例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