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1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主题(课题)形式开展的。一项完整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应包括活动选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与交流评价等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或成果,应当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成果。其成果的体现形式与主要内容包括:

详细的活动方案:例如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人员及分工,活动过程、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预期活动成果及呈现方式,具备实施活动的有利条件——知识、经验、资源,等等。扎实的活动过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活动准备、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

充足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实物等,以此体现活动的实践性和真实性。原始材料可制成PPT、电子相册、视频、展板等,或以实物展示。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2

(1)阅读课时间。每周的语文课总节数中,一二年级抽出一课时,三年级以上抽出二课时用于自由阅读。阅读内容:晨读以自读课本上的文章为主,课内阅读课以课外读物为主。

(2)认真做好课前三分钟语言训练。这是为强化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达到人人能说、能讲、能演,为作文打好基础。训练内容:讲新闻、故事、谈天说地、演讲等。一般每月一个训练形式,每节课2~4人,2周~3周每个人能轮换一次。学生自己主持,并进行共同评价。

(3)听记训练,坚持每天10分钟听写句子训练。方法:前3分钟教师读句子,学生速记,后2分钟检查。

(4)朗诵会。这是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技能而举办的活动,简便易行,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搞。学生为寻找一篇好的诗歌或文章,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这也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

(5)读书报告会。适合于高年级。先围绕某一主题布置课外读书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之后,举办一个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的收获。

(6)编演课本剧。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适的道具、服装、动作等,把他们喜欢的寓言、童话等排演成小短剧。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先指导他们对合适的课文进行改编,然后排练演出。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写作能力和表演才能。

(7)语文游艺活动。在“六·一”或新年的联欢活动中,开设语文游艺专场,内容有猜谜、知识问答、当“文字医生”、成语接龙等,使学生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8)广告设计大赛。可以先举行“我最喜欢的一句广告用语”活动,再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学具等设计推销广告,然后举行比赛,评出“最佳广告语”。

(9)竞选演说。适合中、高年级搞。每学期初,学校各中队都要进行小干部改选。每一个想当干部为同学服务的同学都要发表竞选演说,陈述自己的工作设想,希望得到更多同学的支持。这是他们锻炼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好的机会。

(10)辩论会。适合高年级搞。针对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展开辩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又可以提高思想认识。

(11)竞赛。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硬笔、毛笔书法竞赛、语文知识竞赛、作文竞赛,这些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开展家庭语文活动。对家长进行多种专题讲座,让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训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3

2013年,本刊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组织了“践行群众路线,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征文活动,共收到相关文章80余篇,内容涉及办学定位、发展思路、立德树人、党建与校园文化等。在征文活动的基础上,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北京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了“首届北京高校党委书记论坛”。

2014年1月15日,以“践行群众路线、推进高校党建创新”为主题的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维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15所高校党委负责人、近60所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光明日报社副总编刘伟和北京教育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孙贺新分别致辞。

为了全面呈现本次论坛的内容,本刊特将部分书记的文章汇集编发。

在论坛的主题发言中,张维维从满意的教育质量、满意的公平机制、满意的社会贡献三个方面阐释了“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使命和责任。冯培提出了“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路径的三点思考,即着力建设与构筑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学校管理团队,努力实现从经验型向素养型的管理队伍转变;行政管理者要切合管理对象新要求,努力实现自身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管理机构要回应组织变革的新趋势,努力实现从科层制向团队型的管理架构转变。由于张维维与冯培所作的主题发言已前期刊发,故此次不再刊发。另外,论坛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杨学义、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迟行刚也作了发言。

在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和总结收尾各项工作之际,举办北京高校党委书记论坛,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北京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首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谈三点想法,和大家交流:

系统总结,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双管高校由部委组织开展,市属高校由市委组织开展。半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标准,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坚持发扬“认真”的精神,一鼓作气抓好总结收尾工作;坚持动真碰硬,持续用劲抓好整改落实;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解决“四风”问题;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改作风、干事业的要求,进一步揭示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规律,对我们进一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总结收尾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按照中央、部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对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总结,认真总结活动取得的思想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努力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建立健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扎紧制度的笼子,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把总结的过程变为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完善、工作再推进的过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抓整改,防止前热后冷、虎头蛇尾。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第2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精神,不断提高北京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涵盖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讲话的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很强。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近一段时间相继召开的组织工作会、宣传思想工作会、第二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要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党员干部和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牢牢掌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好配强干部,严格教育管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要积极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努力引导党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党员、服务社会上,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丰富载体,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改革创新,促进首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教育创新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要牢牢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瞄准国际国内学科发展前沿,建设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学科体系,对接国家、行业和首都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不断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努力构建科学高效、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责任编辑:李艺英]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及成果 篇4

我明白了,要想得到安全就得付出实际行动。像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通过学校组织带我们到“蓝天救援队、消防队和安顺驾校”的参观活动,我学到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如果有一个地方着火了,里面还有人,我们不能直接硬闯进去救人的话,应该用灭火器来把火灭掉,如果身边没有灭火器,就请拨打119请求救援。

如果发现一个患者突然躺着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反应的时候,应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向周围的人呼救,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可队患者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如此循环,直到120到来。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及成果简介 篇5

接下来是队员们关于高三学习经验的介绍,通过汇总各科成绩优异同学的学习经验以及结合本身的学习经历,就具体每一科的学习给出了详细的方法。而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回应,不时做笔记。

然后队员们开始介绍河工大、分享一些大学的新鲜事,同学们被河工大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校园深深地吸引了。

最后是答疑部分,当同学们谈到假期时,队员们帮助他们合理的规划了寒假生活;并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这次活动圆满结束。

创新创业深化实践行动,汇聚青春力量

在我们此次实践过程中,王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了关于锂离子电池和我们即将研究的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知识。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电池且仍备受关注。

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因为正极材料占锂离子材料的比例很大,而且占锂离子电池成本的30%以上。因此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是最为关键的。具有尖晶石型结构的表现了良好的性能:一是具有稳定单一的放电平台,二是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比容量,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思想方面,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无论是从团队协作精神,还是与人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我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启发了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通过这次实际参与和学习,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为以后踏进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通过实践指导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很好地融入社会并有效的服务社会、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对当代教育制度的看法

在我们刚到学校时我们感到一丝熟悉的气息,但是却又有别于我们大学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高中和大学的区别,高中校园生活相比于大学生活缺少了些许自由和趣味性。

高中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缺少自我主见性的回答,只是在机械的寻找最佳答案的各种翻版,却从不会去发现探索新的正确答案。

《史地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简介 篇6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综合实践活动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施中要坚持三项原则.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2.面向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3.注重学生实践与研究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指导、咨询、培训、评价和经验反馈等。辅导教师负责工作实施,负责与家长、共建单位、社区及相关的单位的协调,指导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内容规划、组织实施和技术辅导。

初期,为学生提供一些个案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会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学会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协作,学会收集、整理、积累有关资料,学会表达与交流,记录活动成果。注意形成活动报告,优秀的报告给予展览表彰并形成汇编、交流学习。

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为大同安区认定的学校办学特色,多篇论文在各级汇编发表,在历届厦门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四、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促进了专业成长。

2.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灵魂。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五、成果的社会影响

1999年春历史学科首次开展了“爱我家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访问、交流、报告成果展等取得良好效果,引近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来,学校科技节活动、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实践活动、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开展科技实践活动、送环境保护教育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2001年社会实践活动被确认为同安区办学特色。2002年以来,在厦门市历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五次获得二、三等奖。

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设想

综合实践活动缺少应有的关注,课程支持严重不足。它的实施与地方课程改革需求和支持、学校校长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师的特点、政府和相应机构的协助都有密切关系,要主动取得他们的支持。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7

阶段性的成果交流展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对主题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的几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示交流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交流形式很多, 但是不同的主题活动需要相适应的展示方式与之呼应。只有最为恰当的展示形式才能将学生的收获完美呈现, 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分享才能达到互有收益, 从而将活动的效应最大化。

(一) 依据主题类型特点, 指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 (小课题研究) 、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 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

1援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 也可以综合进行。

2援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有:作品或模型、小发明与小制作、设计图等。

3援参观与考察项目的展示形式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

4援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二) 依据学生特长特点, 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 要依据学生特点, 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 可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可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 可让他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 对于同一主题,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和活动反思。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 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愉悦, 激发主观能动性。

(三) 依据材料特点, 指导学生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 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 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四) 依据成果展示的范围, 采用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

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 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站、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 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适用的成果展示交流基本技巧

学生了解了成果展示的许多种方式方法, 并不表示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口头表达好的, 如果说话内容找不到要点, 思路混乱, 听的人就会云里雾里;写作水平高的, 如果将一篇调查报告以散文的格式来写, 定然不能真实、正确地表达调查结果。所以, 为了让善于说的人吸引更多人来听, 让会写的人写出更多对主题活动的下一阶段开展有帮助的文字,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展示交流技巧培训。

(一) 口头答辩技巧

教师要引导活动小组成员齐心合力, 按照既定的程序认真做好分工合作。要明确主讲、辅助的任务, 要认真地对成果中的介绍词进行充分推敲。组内成员还可以事先模拟答辩, 以保证在答辩过程中有良好的发挥。在同学、老师提问题时, 组内每个成员都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 并将对问题的回答简略地记在本子上, 仔细推敲老师和同学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要避免答非所问, 做到简明扼要, 层次分明, 力求客观、全面、辨证, 留有余地。另外, 陈述观点时还要注意吐字清晰, 声音适中。对于确实没有搞懂的问题, 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注意礼貌用语, 不可强词夺理地狡辩。

(二) 书面展示技巧

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 其结构完整规范, 讲究条理性。书面展示就是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如文字、画图、摄影作品等以书面形式展示出来。为了凸显展示效果, 在学生进行书面展示的准备阶段, 教师就要对资料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提出明确的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 说明要简洁有力, 形式要丰富多样。试想, 一个书面展示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效果必定不佳;同样, 都是连续性的图片缺少文字说明也不能完全表达想表达的内容。前者可以在文字中配插图, 后者需要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 图文结合, 展示的内容就鲜活起来了。将阶段性成果制作成手抄报、绘制成连环画, 都能增强展示效果, 而且这些资料还可收入资料袋保存, 丰富活动总结时的资料呈现。

(三) 声音、肢体语言展示技巧

声音材料展示可以是自己亲自演绎的声音, 也可以是录制的。肢体语言展示是用手势、表情、姿态进行描摹、表演。声音材料、肢体语言展示的目的是帮助说明, 增加表达效果, 运用得恰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开展“茶文化”活动之“茶道”时, 我们就可以配合着“高山流水”的意境, 在茶香袅袅中用最高雅的姿态煮茶品茗, 感受茶文化的悠久,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 大多数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展示是作为辅助手段的, 展示时黑板上的板书、其他同学的穿插补充拓展以及适时的展示评价语等, 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条理有序, 可与精彩的展示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

(四) 多媒体展示技巧

网络世界, 包罗万象,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都可在鼠标的轻轻一点后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有必要让“网为我所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上网下载, 学会制作集合文字、图片、声音、动漫等的幻灯片, 学会简单的文档处理。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之中, 可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 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强调:不能“一网打尽”, 什么都依靠网络, 而要在幻灯片的呈现中, 有活动的记录, 有自己的思考。

(五) 制作实物或模型的技巧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作初级的实物或模型, 用真实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的收获。比如开展“家乡的特产”实践活动, 就可以根据特产的不同品种开展手工制作:若是食品方面的, 不妨进行现场制作———端午的粽子、清明的清明馃、冬至的饺子, 从亲身自作、相互评价到现场品尝, 都是进行家乡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当然, 也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创作, 比如开展“保护水资源”实践活动, 可以让学生自发进行节水器的模型制作, 并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将活动成果从内隐到外显的过程, 也为接下去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做最好的铺垫。

三、适度引导和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展示, 教师要把握时机, 适度进行评价指导, 以便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的隐性教育价值, 并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活动得以拓展、提升、升华。

(一) 要尊重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时的自主选择

活动的开展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在结果的表达中也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这样才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在引导学生认识结果时, 更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1援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对学生表达活动结果的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建议和意见, 但不要强制规定, 违反学生的意愿。

2援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教师一定要给表达者和倾听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在他们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进步。

3援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

4援指导学生对主题的二次提炼, 生成新的活动主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子课题进行再研究。

(二) 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现观点

1援寻求与学生情况相符合的展示方式。活动展示要尊重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表达时保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层面, 把自己所做的事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 因为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东西, 是说不清楚的。

2援寻求与学校条件相符合的展示方式。活动结果的展示是受各种条件限制的, 在选择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时, 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生的条件, 有什么样的条件办什么样的事。其实, 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

(三) 要注意引导挖掘课程的隐性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因此, 成果展示与评价在重视可以呈现的外化成果的同时, 更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重视隐性成果的展示与分享。如在采访活动后, 可引导学生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是如何解决与克服困难的, 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什么, 小组所预设的采访问题进行不下去怎么办, 采访时被人拒绝如何应对……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 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 要注意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的后续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8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促“四风”问题有效解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通过邀请党校老师做专题报告、收看“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组织科室中层干部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加强职工的正面思想教育。印发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集中学习计划、工作日程推进表,建全组织领导机构,开辟学习园地,并以宣传橱窗、LED为平台,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二、狠抓医疗业务内涵建设,提升医院整体服务功能

一是抓业务学习与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在院内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三基三严”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医护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二是抓医疗文书书写与质量管理。医院各职管科室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业务查房制度,全面督导医护病历书写质量。通过检查督导,有效提高了病历书写合格率。三是抓特色专科与医疗安全。认真抓好专科专病内涵建设,按照专科专病建设标准,不断增加病材积累,装备医疗设备,完善技术资料,上报验收报告。四是抓科研课题与新技术项目。为了促进业务技术的提高,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三、抓好医院规范化建设,为二甲医院复审奠定基础

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整体工作部署,突出抓好医院规范化建设工作,印发专门文件,健全组织机构,把二级中医医院规范化建设标准中的有关任务指标全部分解到各个科室,做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齐抓共管,扎实推进。主管科室对照考核细则,深入一线检查督促,把在检查中存在的9大问题疏理分类,立行立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力争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四、加强门诊医疗管理,增加病人就诊人次

首先,扩大业务用房,增加业务科室,调整科室布局。其次,聘请在社会上知名度高、业务能力强的四名退休老中医坐诊,使门诊坐诊医师中,副高级及以上的专家达7人之多,把高职称的业务专家与骨干充实到门诊一线,让病人真正能够得到名医的诊疗。最后,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全方位服务广大病人。

五、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坚持服务临床一线

一是加强医院专业人员队伍管理。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医院新组建了健康体检科、临床药学室、设备科,压缩行政办公用房,调整了部分科室负责人,规范了聘用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晋升管理规定,实施全院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二是组建警务室与医患沟通室。按照上级要求,与公安部门结合建立了警务室,配备办公用具,健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医患沟通室,实行专(兼)职管理。三是严格落实新农合补助政策。加强全院职工新农合管理制度的学习与培训,严格转诊与补助管理。四是落实医院经济运行与医疗质量分析例会制度。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实施宏观调控,对医院经济运行及医疗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便于发现问题,实行有效干预。五是投资20余万元完成医院相关科室的基础设施改造与改建,刷新医技一、二楼走廊,改造病区护士站等。六是有效整治“四风”,压缩经费开支,制定了《职工差旅费管理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减少公务接待,杜绝铺张浪费,使办公经费大幅度下降。七是抓细节,促规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召开病人工休座谈等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抓关键环节管理,从小事做起,促质量提升。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9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尝试服务社区,增强社会责任感。[活动形式] 调查、采访、搜集、学习、文艺汇报演出 [活动准备]

1、分组搜集资料,向长辈了解,去工厂调查。

2、计算器,照相机,摄象机。

3、制作头饰,小品排演,整理资料,编写儿歌。[活动计划]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活动课题的确立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活动延伸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动课题的确立阶段

1、课题的确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而在学生中间,学习用品的浪费,水、电、粮食的浪费,时间的浪费,都不难发现。党和政府号召全国人民广泛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制运动,这是利国利民的长期任务。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学生对此问题耳闻目睹了解较多,又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所以确立了此次活动主题——《珍惜劳动成果》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它带来的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采访、查阅、体验、讨论、汇编、制作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很多能力。

1、定活动方案:

①搜集方式:资料是研究过程中观点形成的基础,只有掌握大量的资料才可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才有可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用什么方法能搜集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最后总结归纳了下面几种方式:查阅书籍、上网搜寻、实地考察、谈话咨询等方式。

②课题活动方式:为了方便活动的进行,经学生讨论研究决定采用小组合作 的方式,最大的发挥个人的力量。根据兴趣爱好、搜集方法的异同划分成3个小组并合理分工,组长负责每次活动前,召集全体成员认真讨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预期目标,小组成员的分工,做好预约联络工作,并督促成员在搜集工作结束后,及时整理、上缴资料,促进整个研究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成员在组长的统一调度下认真完成各项调查研究任务,并随时向组长提出可行性建议。

③记录方式:为了方便学生随时记录、整理资料,学生自行设计了便于携带,便于记录的观察卡,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想。

2、活动实施

(1)小队分组合作,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上社会,寻找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的来历,把它们用文字记下来,用录音机录下来,用照相机、摄象机拍下来。(2)寻找人们的生活中间的浪费现象,也用文字记下来,用录音机录下来,用照相机、摄象机拍下来。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这个环节我们教师不能只看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以及过程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体验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活动体系的中心环节。没有主体对客体的体验,客体就不可能被内化。没有体验特别是情感体验,活动中蕴涵的东西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我们设计的活动就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所以要引导同学们把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并与大家交流分享,使同学们在分享自我体验的同时,从其他同学的体验中生成联想、领悟,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学生把自己观察、讨论交流、查阅资料、采访成果,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出来。在活动中不断体验、认识和收获。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活动情绪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的经验性课程,是注重多样化实践性学习的实践性课程,是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局限、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所以本环节的设计是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学以致用,惠及社区,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开展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同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实践的多样性、创造性,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1、写一篇活动后感。

2、出一期与活动内容相关的黑板报作宣传。

3、向自己的家长做一次勤俭节约的宣传。

4、没有争到节约章的同学可以继续争章。附:争节约章的条件

1、调查了解一粒米,一滴水,或一度电„„的来历,并记录下来。

2、参加一次勤俭节约的宣传活动。

3、知道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发现后能主动劝阻。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10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关注成果展示,为了展示而展示,为了追求效果,教师甚至帮学生写发言稿、台词,学生背,而学生并未经历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样的做法耗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违背了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其实成果展示就是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回顾交流,交流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从而达到师生间、生生间共享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此阶段要做好如下设计:

(1)资料整理与归类。指导各小组对本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包括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拍摄的图片资料、访谈记录的整理资料、录音录像资料等进行整理与归类。

(2)形成研究成果。小组认真总结归纳,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其内容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设计作品、心得体会、感想、日记、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摘抄,访谈实录等。多则数千字,少则几十字或者一句话也行,这要视学生的年龄、学段及知识面而定。一般说来,学段越高,各方面的知识积累越多,所写的活动结果的质量也就越高。但必须说明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过程重于结果。

(3)组织成果展示交流。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A:展示形式力求多样,避免单一雷同。能够运用多种不同形式展示活动成果也是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或动静结合。静态的如一篇论文、调查报告,日记、作品等;动态的,如一次演讲、报告、制作比赛、小实验、心得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观点的辩论等。

B:成果展示要自然、真实,防止教师过多干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重在学习,即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悟、体验,而不是为展示而展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任务、经历介绍给大家,同时把体会、发现、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意识展示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师切记不能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能在展示中向学生施加某种要求,否则,学生将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师想要的”而不是思考“自己想要的”。

C:把握时机,即时展示。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当学生取得小小的成功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提供展示机会,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

D:启发提升,拓展主题。总结交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即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自然、自我的责任感,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对个体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因此,在活动总结与交流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主题的拓展与升华。如《标志面面观》主题活动汇报时,学生提出小区、街道很多该设标志的地方没有标志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开展设计制作标志,在小区、学校适当的地方安放提醒标志,以警世人们注意的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策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生活场景,不断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磨练意志和增长才干的一项教育活动。它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自己的才干奉献和服务社会的前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新形势下,应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客观要求。实践活动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际行动,在内容上直接反映着人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需求。而人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改变的。这就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停留在过去,而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变迁实际不断进行创新,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从而体现出社会实践活动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其次,这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深化所学知识,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项极其有意义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容易得到认可,也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而那些内容和形式都陈旧落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则往往会受到大学生的排斥和抵制,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再教育,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再次,这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带给大学生真知,让大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还要让大学生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人,自觉主动地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经济建设。只有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和大学生的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塑造他们的人格,促进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对策

1.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给予社会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校内社会实践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而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中。例如,在医学院校,就应该把到社区、乡镇乃至乡村进行义诊和卫生宣传纳入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医学理论和医学知识的理解,逐渐培养其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追求。

其次,要教师队伍深化认识,积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理论学习,轻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成长中的重大作用,进而主动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需要联系起来,积极创设具有社会实践特性的教学课堂,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创造条件。

2.深入大学生,切实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需求。深入学生,切实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需求,特别要求发挥大学生辅导员群体的作用。辅导员群体要加深与大学生的日常联系,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耐心倾听他们关于社会实践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辅导员还应该把这些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来,报送学校的教学部门,督促教学部门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出新的安排和调整,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

3.深入社会,把握时代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的要求。首先,深入社會,了解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要求。并依据这些新要求,重新调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实现创新。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重视身体的健康,那么,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对医疗、养生、预防疾病、保健以及体育锻炼都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呢?这都是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所要面对的。只有把握了这些新要求,才能更好地创新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深入社会,把握地方在处理经济社会事务上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实现自身价值。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迎接全运会就是具体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作为医学院校,就应从创建文明城市实际出发,加强卫生宣传和监督,加强包括文明礼貌在内的公民道德宣传等等,进而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应从为迎接全运会的实际出发,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加强全心全意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等美好品德的宣传,深入社区宣传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胡树祥,吴满意.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的新界定[J].中国高等教育,2009(2):42-44.

[2]肖凤莲.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163-162.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形式 篇12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学生情感的形成与发展, 是学生接受外界各种环境刺激, 经过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产物”。因此,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只有恰当地选择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才能通过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达到育人目的。

(一)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情感和环境的和谐结合, 即是我们讲的“情境”。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当学校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成为了学生教育化的环境时, 环境产生了情感, 而情感融于环境。这种“情境”的和谐一致, 很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心灵。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化环境, 创设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境, 产生相应的气氛, 以此激发陶冶学生的情感。同时, 在社会大环境中寻求教育化的环境, 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例如, 组织参观、考察、访问、游览活动, 创设道德感情境、美感情境、劳动情境、文化娱乐情境等, 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美感、劳动情感及高尚情操的教育。

(二)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形成情感

人际关系, 即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心理上的距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交往的双方距离接近, 双方都会感到心情舒畅, 情感融洽。心理学家认为, 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以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这种人际关系的需要分为三类, 其中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 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某种良好的关系。在满足学生与其他成员如学生、教师及学校以外的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方面,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设置的学生活动可提供学科课程所无法类比的种种机会。在各种活动中, 学生或者因为空间上距离的接近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 交往双方越易于接近, 往往容易成为知己) , 或者因为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态度等个人特性的相似 (越相似, 越易互相吸引, 产生亲密感) , 或者因为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成为互补关系, 或者因为双方的能力与特长突出等因素的影响, 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 产生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因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缩短交往双方的空间距离, 可以使双方的个人特征充分显露, 可以充分展示交往者的需要与期望, 可以提供发现交往者能力、特长的机会等, 活动赋予交往者充足的增进人际关系吸引的条件, 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又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实施实践活动, 深化情感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性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 即人的情感来源于实践活动而又表现于实践活动中。活动对学生情感的深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活动, 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加深、巩固;二是学生的种种情感在活动中反复得到体验、验证, 一些消极的情感得到转化或消除。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形式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形式的选择和制定, 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要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征;二是要符合情感教育的特征。只有在结合二者的基础之上, 我们才能制定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形式。

(一) 互动合作式

互动合作式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情感教育的一种师生互动、合作的实施形式及其策略。双向互动、情意交流、合作参与是互动合作式的基本特征。它强调与倡导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信息情感的双向交流传递, 过程的参与、指导与互动合作可采取设问与提问方式、小组合作方式、集体讨论方式、师生合作参与实践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 它要求师生双向沟通与合作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反应及大胆创造。教师在活动中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着”, 也就是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指导学生活动方法并参与学生的行动, 使学生体会到是自己在学习、在活动、在发展, 从而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实例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创设情境。

教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或情境, 以诱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制定方案。

活动的主题、实施的目标、程序、方法等由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行制定。例如, 在学生各自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经讨论最终形成全体成员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爱国主义, 将活动的主题定为“怎样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将活动的方案定为看抗日题材的电影和访问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将活动的目标定为了解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收集资料。

在活动方案确定后, 学生根据主题, 收集有关抗日电影的资料, 同时走访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及他们的亲属、朋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也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 请历史老师介绍抗日战争的情况, 班主任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采访。

4. 激发情感。

让学生们展示、介绍采访收集的资料, 教师抓住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联系现代社会, 让他们畅谈在现代社会中爱国主义情感有哪些表现, 现代爱国主义情感应包含哪些内容, 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巩固并内化, 进一步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情境式

所谓情境式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由教师通过引入或创设各种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李吉林老师在概括情境教学模式时说:“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 正确体现了理性与感性, 认识与情感的辩证关系。情境教学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兴趣为前提, 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 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 着眼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 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 贯穿实践性, 从各个不同方面构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1]

实例2:学习抗震英雄, 弘扬抗震精神

1. 创设情境。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5月12号, 发生在四川大地震的情境, 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

2. 情境体验。

(1) 观看录像片。内容: (1) 四川地区壮丽和繁华的景象; (2) 四川地区发生地震的惨象; (3) 抗震英雄们感天动地、泣人泪下的画面。

(2) 主持人上场组织活动。

主持人甲:祖国, 一个那样神圣而庄严的称呼;母亲, 一个多么亲切而温馨的字眼。

主持人乙: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遭受到了历史上罕见的8级大地震……

主持人甲:在这危难时刻, 英雄们以惊人的毅力与地震作斗争……

主持人乙:今天, 我们的活动是“学习抗震英雄, 弘扬抗震精神”。

主持人甲: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从电视、广播、报纸上所了解的抗震英雄们的感人事迹。

学生A:最让我感动的是德阳中学的谭千秋老师, 他为了保护四位学生,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播放录像:地动山摇, 谭千秋老师弓着身子, 张开双臂, 紧紧地趴在课桌下, 伴着雷鸣般的响声, 冰雹般的砖瓦、灰尘等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 鲜血顿时奔涌而出, 他咬着牙, 拼命地撑住课桌, 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 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他那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 定格为永恒……

接着, 学生A读谭千秋女儿在头七写给天堂父亲的信:“爸, 你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天了……我要替你撑起这个家。”

学生B:什邡市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袁文婷,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们的伤亡, 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 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 三层的教学楼轰然倒塌……媒体用这样美丽的语言记录了袁文婷最后的时光———“青春定格在26岁”。

学生C:……

主持人乙:中国人民在这次大地震中, 表现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发扬了“不怕一切困难, 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特别是我们的人民教师, 在这次地震中更是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让我们向这次遇难的教师英雄们致敬。在这次地震中, 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赶赴地震灾区, 实地察看灾情, 指导抗震救灾;中国人民军队及各救援机构奔赴灾区挽救生命;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援助灾区、恢复家园。下面请看录像:

(1) 胡锦涛书记亲临灾区慰问的实况。

(2) 温家宝指挥抗震救灾的实况。

(3) 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的场景。

3. 总结转化。

通过活动总结, 使学生从情境中领悟活动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顽强地与自然作斗争、勇于奉献的精神, 使他们产生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感到骄傲的情感。

(三) 体验式

体验是由身体的活动和直接经验而引起的主观性感情和意识活动, 它主要表现了直接经验的活动, 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面性的特点。[2]体验式就是指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话题或调查, 与学生共同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确定为活动的主题, 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例3: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1. 确定活动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在大海中, 鱼的种类为什么消失得很快?引导学生思考, 最后将大多数学生关心的“热爱自然”作为活动的主题。

2. 讨论交流, 提高认知。

在确定主题后, 组织学生讨论。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指导, 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 形成对自然的正确认识。例如, 使学生理解鱼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

3. 情境体验。

教师可以先播放自然界受到污染之后, 生物生活情况的短片, 然后再播放世界各地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短片。通过鲜明的对比,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真实的自然环境里, 让学生体验自然的无穷魅力, 更有利于培养、巩固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当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还有很多, 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很少, 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 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情感教育的开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养情意的功能,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知道如何合适地表达、控制或宣泄情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 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与他人交往是能够坦率真诚、不卑不亢;对待工作能够充满热情, 敢于克服困难;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 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 是获得了人的内在规定性的真正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2.

上一篇:woman是不是可数名词下一篇:机关发展观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