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邀请函模板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研讨会邀请函模板

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暨研讨会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

策展时我们约请邵大箴先生拟定了"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作为展览的学术主题,旨在理直气壮地宣明我们的艺术主张,并邀请六位美术理论家围绕该主题撰写了近30万字的评论文章,突出和倡导展览的时代感和学术性,防止因循受旧和一味讨好迎合西方国家的倾向,展览达到了预期目的。展览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题为"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的首发式。参加研讨会有:冯远、刘大为、李荣海、孙克、刘曦林、薛永年、郎绍君、杨力舟、苗重安、李魁正、孔紫、马新林、邹立颖、纪连彬、李洋、韩敬伟、张彦及部分在京的参展作者,研讨会由邵大箴主持。

百舸争流——序"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

文/邵大箴

当今中国画画坛,学术空气浓厚,持有不同艺术见解的画派林立,名家辈出,新人新作不断涌现,显示出繁荣的景象。这是国泰民安、社会政治氛围和艺术氛围生动活泼的表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活最忌万马齐喑、一片寂静,艺术创作最忌单调、平乏和有统一戒律。艺术创造的自由是人们思想自由的反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自信心的表现。艺术作品形式风格和样式的多样性,是艺术家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体现。在当代中国,人们正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奋斗,人们前进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却有不同的审美趋向和审美需求。为适应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要求,也是由于艺术家本身的经历、个性和趣味各不相同,在艺术界出现各种不同的风格流派,就是很自然的了。在今日画坛,中国画创作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借古开今"的传统型,"以西润中"的中西融合型,还有"实验水墨"型。"实验水墨"型的中国画标榜自身的价值不在艺术语言和技巧的意义,而主要在于"试验"的目的,所以真正能体现当代中国画艺术水准的应当是传统型和中西融合型的艺术创作。从事这两大类型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家们,虽然持有不完全相同的学术见解,对中国画当前的现状和它未来发展的趋势的认识也有差异,但都在通过各自的途径追求创新的目标,克服当前画界存在的浮躁情绪,抑制媚俗倾向,坚持艺术创作的质量,关注艺术品格,力图赋予中国画艺术以民族的和时代的精神。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以自己对客观自然的观察、体验和研究的方式,在作品中探索不同的表现语言,并试验不同的技法,在艺术上标新立异,各显风采,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势态,但彼此之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展开学术争鸣,可谓"和而不同"。

举办"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不仅是要客观、真实地展示当今画坛中国画的整体面貌,而且要通过作品的展现达到各家各派相互交流的目的,以推动中国画艺术健康地发展。作为艺术流派和作为独立的艺术家,重要的是既要坚持各自选择的道路,保持自己的特色和独立的品格,还要有广阔的胸襟,善于从其他流派和其他艺术家的创作中吸收养料以丰富自己。

相信这次带有学术研究性的名家邀请展,会对中国画的进一步繁荣起到推动作用。

“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学术研讨会发言(摘录)

邵大箴: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

当前中国画受经济发展和国内安定环境的推动,呈现繁荣景象,各家各派林立,学术争鸣不断展开,艺术家们心情舒畅,在"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创作,新人新作不断涌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艺术家只注意创建自己作品的形式符号或笔墨符号,忽视在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有些艺术家受艺术市场影响,心情比较浮躁,作品格调不高,有媚俗倾向。因此,在画界要大力提倡艺术家面向现实、面向人生,回应时代的审美需求,用高质量、高格调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大众。通过学术讨论,使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艺术创作不仅要适应大众的需求,而且还要起到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精神素质的作用,才能无愧于时代。

刘大为:面向现实,面向人生

刘大为在发言中说:今天的研讨会来了很多国内著名的理论家、著名的艺术家、青年的艺术家、新闻媒体的朋友,感谢大家参观展览并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我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你们到来表示谢意。

我是这个展览作者之一,也是组织者之一,因此,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刚才邵先生讲了当前中国画的总体趋势是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经济飞速发展的创新时期,文化艺术、中国画传统艺术也处在这个开放的社会前进的大会场,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艺术风格,各种流派的影响,中国画本身面临的时代,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环境、人们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大不相同。中国画如何表现时代的精神面貌,又不失我们优秀传统的精髓,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思考,也是每个中国画家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今天提的论点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很好,在国画创作当中,面临许多问题,如心情浮躁、商品画的影响、传统的笔墨关系、传统的工具、材料、手法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现代生活,都值得艺术家去深思,值得理论家去探讨、去研究,使中国画的发展思路更清晰一些、目标更明确一些。

回顾中国画的发展历史是不断融汇各种文化,吸收各种营养,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发展、开拓,兼容,才达到今天这样的面貌。中国画一开始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汉代、明代、五四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几次大的融化,都为我们中国画家探索提供很好的机会和机遇,当然也有很多矛盾。让大家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画的开拓与发展尽心尽力去研讨,探索,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我说过,这个展览吸纳了当前国内人物、山水、花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当然也有遗漏的,象生病的、出差的、出国的,各种原因没参加的,可以说大多数有代表性的画家都参加了,而且他们都是精心构制、他创的,不论是大的作品,还是小品,都非常认真、严谨,应该说是代表了目前中国画创作的一个基本水平。当然这些作品不象全国美展或其他大型美展是大型创作,但是每位作者拿出了代表自己风格的作品,这也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这些作品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如何面向现实,面向人生,树立高的艺术品格,这也是我们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位作者都在积极探索,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自己作为画家,也在往这方面努力。我在教学当中,始终要求军艺的学生、或者在研究院、国家画院招的学生,都要求他们面向生活,面对人生,表现时代,注重艺术格调。这是作为艺术家的一个责任,也是我们始终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我觉得,这个研讨会在各位理论家、各位艺术家的讨论下,会有很好的观点,很好的主张。谢谢!

冯远:与时共进,承担责任

冯远在发言中说:刚才薛永年、孙克、刘曦林先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讲得很到位。今天的座谈会"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主题鲜明,且有针对性,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赶上了历史上最好的时候,展览多姿多彩,百花齐放,大多数画家的创作环境、生活条件较之改革开放前,大为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在中国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丰富繁荣的同时,确实存在着需要注意改进的问题。虽然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矛盾和问题产生,这既是历史条件使然,也是艺术规律使然。但若有些问题引不起足够重视,并且采取措施改进的话,于事业发展不利。

艺术家回应时代,一是踏着时代的节点与时共进,承担责任,发挥作用;二是关注时代,表现时代,奉献精神,服务社会。这其中始终有一个摆正个体与家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问题。纵向来说,社会分为多个层面。艺术家的责任也具有多重内涵:一是努力钻研,刻苦修炼,不断完善艺术技触,艺术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努力继承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作出最好水平的美术作品,弘扬中华文化、为国争光;三是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发挥艺术提高全国文化素质的普及、教育作用,服务民众、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目标、任务、要求各有不同,但却是"回应"的整体内容。

艺术家关注艺术作品的格调,一是需要注意脱离低级趣味和媚俗取巧、拜金主义、萎琐心态的影响;二是需要注意培养高高的人格、高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三是需要练就高超的技艺和赋予作品丰富内涵的艺术掌控能力。影响作品格调的内在决定因素在于艺术家的文化品格、艺术学养和技能的高下。相信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愿意回应时代或不在乎其作品格调高下。

因此,如何回应时代,提升作品的艺术格调成为我们需要时时自警、自省、自励,常说常新的问题。作为艺术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和作用,表现并反映你生活的那个时代,使你的作品内涵达到不同以往的深度,不同以往的技术难度和相应的艺术品格,并且获得时代的接纳与认可,你才能算是回应了时代,完成了应有使命。而品评艺术的"格调"标准,不同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诉求,隶属于精英文化审美价值范畴的格调,既要求包含了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的所有核心要素,还要求融入当代创新文化中高端的时尚元素。不断创新发展中的当代中国绘画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完善着"格调"的时代性,反过来,不断被充实进新的审美元素的"格调",又在牵引、策励中国绘画艺术水平的提升和跨越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历朝历代也有众多大师级巨匠,身后留下为数不多的名作佳构。中国画家可查考的作品数量一代胜过一代。乃至现当代画家中一辈子画作累万数千,当代画家中更有半年几月的作品那可办展的的传闻。诚然,习作、小品都有创作的含义,而创作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宽泛性,但是习作之与创作,仍然属于习作;小品再大,也不能与作品同日而语。倘若假借"写意精神"的堂皇名号,实则行随意、游戏、雅玩、涂鸦之颓风,前有市场需求之金钱召唤,后有物质、享乐主义的驱谴,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脊梁是断难高扬雄起的。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绘画在当前的发展中,一批有志向抱负的艺术家努力探索着各自不同的观念样式和风格流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一部分作者关心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自我更新之间,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一部分作者兼融中西,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创作精神表现生活、表现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实践,走着一条前景十分宽广的道路。还有一部分作者尝试着不同艺术的形式、语言、制作技艺,在创新实验路上锲而不舍的前行。中国画发展到今天,确实到了需要我们一边认真实践,一边认真梳理的时候。正是因为这种任务心态,造成当前不少展览作品中普遍存在的"虚火"和"燥气"。在艺术面前,在创作的白布绢素之前,我觉得要带着一种敬畏的、虔诚的、负责任的态度沉静下来,投入进去。否则,我们永远有理由来推卸艺术家自身的责任,而呼和浩特唤精品力作的降生将始终是一个愿望。

刘曦林:时代与格调略说

自去年听说美协欲举办"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并以"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为学术主题,我就把这事放在心上,给它一个思维的空间,也便有了些微感想。

关于"回应时代",我觉得可能对此各有各的理解:若是以世界性的高科技为时代的标志,绘画则必然逐步让位于录影和电子媒体,若画家们改行录影,会省去许多基础训练、手工劳作之苦。因此,早就有人预言,计算机会是绘画的掘墓人。但事实又远非这样简单,社会的现代性高科技演化又使人另眼看重手绘的艺术、手捏的泥塑,当劳动被高科技简化,大众亦会有更多的余暇从事手工艺术的操作。这是与艺术的时代性相关的话题。

如果把时代看作我们身处的中国的现实,时代精神是我们现代中国的本质和主潮,投身和感受这个时代便是表现这个时代的前提,此为"回应时代"的正解。我想总不能将表现现实生活感受和时代精神与极左时代的"工具论"等同起来,捕捉亦表现出时代的神经震颤不仅是国家、社会的需求,也是使艺术同时代、同大众热度交感的媒介。直面大众、民生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并不主张僵化为概念式说教的现实主义依然是现时代的主流,这是现实主义存在和升华的理由之所在。

说到格调,有人文、精神之高下深浅,此涉内美,是与时代精神、思想境界相关的人文格调、精神格调;其二为艺术格调,它涉及艺术构思、艺术语言,又与人文、精神格调互为表里并化为一体。中国艺术恐怕是最早、最明确讲究格调的艺术之一,这集中体现于品评标准的设立。

我想到的是涉及格调的几个问题。其一是艺术的构思或构想,即通过怎样的形象契机表现情思、精神、主题的艺术技巧,是画家如何将自然信息转换、升华为艺术信息的思维技巧,直接关系到画品和格调。其实山水、花鸟画尤其渴求这种诗意的造型思维。

关于格调的第二点感想,是有关于艺术的语言,无非是造型的笔墨、色彩、章法之类的常识性老话题。中国画的格调当然不限于笔墨一端,但仅从笔墨一侧面已可见与学养、人品、功力之内在联系,其余艺术元素与画外修养之关系亦然。这可能是一种文化情结,因文化而痴,而迂,而痛苦,亦是至乐。中国画画家的魂灵已化入中国画之中,化入中国文化之中,已非复自我,他的名字如"齐白石"、"蒋兆和"等等已经成为时代的代表、格调的表征化入了文化。

孙克:新世纪中国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经常在想、也经常听到别人在讲:当下的中国画正经历着历史上空前繁荣兴盛的时期。遍及全国空前的"书画热"现象,令我们感到欣慰庆幸的同时,也难免引起一些思考,一些忧虑。

一、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画是十分古老的艺术,其形成的历史逾2000年以上,其漫长的发展历史固然充满波折起伏,但真正的挑战还是出现在20世纪之初。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画重获生机。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状况的好转,社会需求的增加,尤其是书画市场的开始形成,全国各地画院、画会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画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都大为改观,因此,1980年代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国内外有人积极引介和推动国外现代、后现代艺术,并在院校的青年学子中产生相当的影响。在日渐庞大的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创作、展览、出版、画廊、拍卖种种活动如火如荼。

二、中国画的复兴设想

中国画的复兴是个美好的理想。目前中国画兴旺繁荣的现象,的确会令人作出已经或将要"复兴"的乐观结论。但是,如果中华文化未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恢复和发展,如果它在中国画中的体现仍如现在这样日渐萎缩的话,这个"复兴"就只能是表象甚或是假象。虽然目前我国艺术市场远未发育完善,可是其对于艺术发展产生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作用,正在显现出来。中国画艺术复兴或称繁荣的标识,应该是一批优秀画家的出现和他们创作的反映时代高度的艺术精品和艺术经典。此外,古老的工笔重彩画的恢复与快速发展,都显示着一个繁荣时期的到来。新世纪开始以来,经济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为书画市场的快速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后面,难免有些隐忧。看似"顺境",还有挑战。不能不予关注。

三、当下中国画面对的挑战

冷静看待当下"书画热"的现象,成绩与收获是不可低估而令人兴奋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应忽略。

首先要谈的是中国画文化精神消退造成中国画特性以及其艺术魅力消失的危机。回首前尘,皆成历史,功过难分。人物画经历了现代转型,"获益"较大,因为可以直接为政治宣传服务,受到特别的"关注",变化最大。80年代以后,长于制作的工笔重彩画后来居上,许多作品在色彩、造型、平面、材质等方面向西方多所借鉴,其"现代"的步伐似乎更为迅捷。花鸟画、山水画这些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画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几乎是同样的。近年的中国画展会上,大幅面、大制作、追求细腻真实几乎达到纤毫毕现的作品大面积增加的现象,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中国画健康发展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在一些画家中存在的浮躁心态,近年来有上升态势。2000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艺术品投资盛行,拍卖会大行其道,令画价上升画家受益,但过高过快的升温造成虚高现象也会反过来伤害市场和画家。

薛永年:境界与格调

中国画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繁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多彩。

这些都是十分令人鼓舞的。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普遍地存在浮躁之气,缺乏从人到画的精心打磨,尚少在境界与格调上的高品位之作。

不管画人物,画山水,还是画花鸟,一件自成风格的作品,总是要以笔墨、图式和章法表达意象或意境。其中的笔墨,包括既要精熟地运用这一历代积淀而成的艺术语言方式,又要有所发展有所增益地形成个性化的笔墨话语。其中的意象或意境,包括灌注了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人物画,也涵盖了情景交融意在画外的山水花鸟画,都在题材的选择和意象意境的创造中融入了画家的精神指向和理想诉求。其中的图式,可以"不似之似",也可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至于章法布局,其实是以书法的观念强化图式与笔墨结合的纽带。

从欣赏而言,中国画作品中的图式、笔墨和布局,是直观可视的第一个层面,而通过想象联想映现出的意象与意境是足以感动观者的第二个层面,画家在意象意境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的与观者交流的精神境界和艺术格调则是第三个层面。

二十世纪的写实人物画,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画家思想品格的塑造,这也是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山水花鸟画得到发展后,一些有思想的前辈画家同样积极地提倡作品的境界与格调。

二是以为市场的作用都是正面的,被动地适应市场的导向,缺乏积极引导市场的自觉。国画创作投入市场,既以商品流通的形式密切了创作和受众的关系,便于画家在创作与欣赏的互动中吸收时代的新机,又引进了竞争机制,这是市场可能推动国画创新的积极方面。

三是被错误总结的历史经验所蛊惑,误认为艺品与人品无关。问题在于,第一,中国自古就有不"因人废言"的传统,从政治上否定宋徽宗,不等于说他在艺术上毫无所取。第二,就是从作品表现的理想、情操和精神生活而论,宋徽宗作品的境界和格调是等而下之的。

通观古今历史的沿革,可以看到三个因素左右着中国画的发展,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化。当前政治的清明,对艺术规律的尊重,艺术家生存的宽松环境,保证了创作自由。中国美协一向积极鼓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国画的创新提升境界与格调,以便更好地承担起这一具有广泛受众群的民族美术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这次展览更是如此。相信广大中国画家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条件下,明辨市场经济对中国画发展的正负面作用,清醒的认识消费文化、大众文化中强调的眼球效应,提高人文关怀的自觉性,积极在境界和格调上致力,中国画在涵养民族魂魄并以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高视阔步地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必将迈出更沉稳有力的步伐。

郎绍君:关于格调

1990年,我为周思聪画集作序,首次探讨风格与格调问题。具体言之,格调是透过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运用折射出来的人格价值——寓于美中的真与善的程度,业已形式化、物质化的精神品位。在中国艺术里,格调是判定雅俗优劣和最终价值的主要尺度。"

传统绘画对笔墨格调及其与人品一致性的强调,正体现着中国艺术对真与善尤其是美的极大关怀。应该说,这正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本质特色之一。 超越精神,是指中国艺术对世俗物欲(地位、金钱等)的超越,对真纯高尚精神理想的追求。

当下的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创作,在格调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迎合市场,弱化乃至放弃精神追求和艺术品位追求。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有天分和成就的画家,往往以风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重复、复制已经定型的东西,不再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许多年轻画家则以他们为榜样,把精力用在打造风格上,一旦打造得差不多,也开始风格化的重复和复制。这种现象与市场的引导有密切的关联。因此,现在不是文化机关和理论家在引导潮流,而是市场、资本在引导潮流。美术出版物包括刊物、报纸以及网上的宣传,都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走,极尽打造、包装、吹抬之能事,而大家所追求的,是利益而不是艺术。如何处理艺术创造与市场、艺术批评与市场、艺术出版与市场等等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市场促进艺术的繁荣,但也会扼杀艺术。躲避是不可能的,惟一的办法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这涉及市场的管理与自律、艺术家的社会、道德与艺术责任等各层面。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也遭遇这样的问题,总的来说,他们处理得并不理想,但总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西方艺术批评有精神性的追求,但没有"格调"理论,中国的"格调"理论有它独特的价值,如果画家能够自觉的追求高格调,就能够较好地处理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从理论上说,"格调"理论适用于各类题材的艺术。但不同题材的艺术从不同方面反映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其精神性的指向、范围也不尽同,这会影响到格调理论的适用度。20世纪以来,人物画大发展,人物画主要面对的仍然是形神问题即造型与心灵表现问题,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问题。这二个问题与格调相一致但有区别。就是说,人物画的品评,要从造型与心灵表现、反映现实深度与格调三方面进行。相比之下,山水花鸟画仍可以格调为主来品评。

对于画家、批评家来说,格调首先是一个趣味和鉴赏力问题。我多次强调一个看法,即20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艺术家的鉴赏力大大降低了。画家、批评家应该有加强鉴赏力的自觉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如多读艺术史、多看博物馆、搞点收藏等等)提高自己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鉴赏力。我认识的一些年轻画家和史论家已经这样做了,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不是"短期作业",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杨力舟:关于格调和时代性

第一,关于格调问题

今天参加这个会,我觉得命题很好。听了大家的发言,觉得我们画家来的少,创作问题和画家的实践,很需要和理论家多交流。我想谈几点感受:第一,关于格调问题,写意精神在历代的中国画上是格调的基石,写意精神应该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自在核心,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我觉得都是写意的。写意精神是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区别最突出的一点。虽然文人画更强调趣味,使国画、水墨画的领域开阔而出现新的格局,但是它的实质还是意象性的。工笔画也有工笔的趣味,写意画有写意的趣味,写意的趣味和工笔画的趣味有所不同,虽然都有书法用笔的讲究,其实工笔画的书法用笔更加鲜明,工笔画里钩线用瘦金体,都是写意的。应该把写意画和工笔画放在同一写意精神下,来倡导高格调。这是艺术本体回归的自在认知。我在这里为工笔画呼吁。

第二,关于时代性

大家强调并且希望美术作品表现我们的时代,希望我们的作品是高格调的,站在时代的前沿去,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特别是刚才大家谈的比较尖锐。确实,沉下心来搞创作的风气不浓。我们不能限制画家的创作自由,总体上说,艺术家现在有广阔的天地,过去领导出题目、出思想,群众出点子,专家出技术,对画家的创作积极性有所障碍。大家对这样的创作方法逆反。现在创作环境变化很大,画家个人创作的领域可以说更加自由,更加解放,许多画家还不至于被市场所左右,但是大体上我们中国画家还是在延续传统,中国画的朝代性,确切的说是指反映当下这个时代,这是时序的概念,不存在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古典画派是欧洲19世纪的一个画派,现代画派,是欧洲19世纪至20世纪前半叶的浒画派,中国没有学术范畴的古典绘画。西方现代画派在五四运动以后有所引进,但没有影响到国画领域。20世纪30年代曾流行过一段时间,在油画界影响很小,在版画、漫画领域很显著,我们现在呼唤的时代性,是强调艺术反映当下生活,而不是指现代的艺术现代化。按照政治家的说法我们现在改革开放,在经济高速且长期稳定的发展中,我们国家还需要一百年方可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如果文化艺术和时代同步的话,中国画的现代水平也许能发展的更快一些。现实性和现代派不混为一谈。我们当代中国画有一些画家也在做着和现代派结合的某种探索,更多的像徐悲鸿,只是把西方的写实画风与传统中国画结合进行探索,有一些关注,企图使西方现代派因素和画风融入中国水墨画,比如中央美院刘庆和的探索性展览挺有特点。然而诸如这类的艺术现象在画坛并非主流。在我们主流画坛,我希望宽容度大一些,致使中国画在21世纪获得更宏阔的推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上吸收西方文化,去创造代表我们时代的中国画,去做创造性的努力。艺术发展当随时代,中国画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发展,从现在看前景是另人鼓舞的。

第三点是大家认为我们现在的画普遍的分量不够,或者比较欠缺精神力度。我们艺术家有很好的物质条件,精神有所欠缺,就因为只师古人、师造化,而不师古人之心,只有表现描写,而没有主观提炼加工,没有个人对客观独特的感情觉醒,日常更多的忙于笔墨,只有手上的功夫,而无艺术理想的追求,所以格调啊、品们啊都谈不到了。这大概与市场冲击有关系。现在画画的人很多,这也是时代的特点,也是好现象,我们在炎黄艺术馆开会,我立刻想到黄胄先生,黄先生把速写融进中国传统绘画里,大家公认他的巨大贡献,他成功的根本之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长期保持着充沛的生活激情。他的小品画,不是速写的重复,因此他对生活美的宣泄,他的独特感觉,别人无法替代。去学他,学什么呢,可以模仿笔墨,更应该学习他感受生活的魄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这是对我们年轻一辈画家最大的启迪,我们对艺术的修养,艺术的传统美学思想及我们自己艺术理想的树立都要有一个极高的境界要求,这是提高艺术格调最根本的立足之点,否则在艺术格调上要有自我突破几乎是不可能。

邹立颖:重视水墨艺术形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水墨艺术在当代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形式问题,是语言推进与手段探索的问题,在艺术发展的着力点上形成了形式主义倾向。从一般意义上讲,形式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艺术品种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材料工具和相应技法所规定的形式和形式趣味,也就失去了水墨艺术。实际上,形式语言本身也是题材的范畴。所以,作品表现了现实题材,并不一定就有现代性;同样,脱离时代和社会的作品,并不一定表现在材料上。而那些在形式语言上陈陈相因,僵死不化的作品无论表现的是什么题材必定也体现不了时代的精神。基于这种理解,形式的探索与创新确实能为艺术表现开拓新的空间,能为画种带来新的生机。但是水墨艺术中的形式主义,强调形式本体,把观念的转变,简单的理解为敢于破坏传统的程式;或者理解为敢于创新,就是创造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形式。实践中不是积极地、能动地从表现内容的角度探索形式,而是苦心孤诣地制造形式,然后为构造的形式编织某种意义和说法。从许多水墨作品上观察,画家并不知道自己想表现什么,为什么这样表现,而是制造一种新形式,然后牵强附会地揭示其象征、演绎其韵味、寻找其内容。这样大大地降低了水墨艺术的文化意义。

这种现象必然导致水墨艺术进入当代社会的成果会丢失,逐步蜕变为博物馆艺术或玩赏品。艺术家创造的美是多样的,如果说我们被传统的优秀杰作所感染,仅仅是"笔墨",如果说观赏者只能欣赏"笔墨",那么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审美心理和残缺的审美修养。水墨艺术形式首先应该有笔墨美、有造型美、有意境美、有气势美、有结构美、有色彩美等等,把所有的绘画元素化解到仅剩下"笔墨",这"笔墨"无论我们赋予它多么深的内涵,也毕竟让人感到过于悲壮了。

水墨艺术要振兴,真正完成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关键还是要寻找水墨画在当代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完美的艺术形式。这意味着,有使命感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必须重新确定水墨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重新重视水墨艺术形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魁正:面对现实,正确认知

要谈回应时代,前提首先就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创作的是当代的艺术作品;要谈艺术格调,前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更多有时代精神的高品格、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问世。因此,时代与艺术家应该是统一的,时代与艺术格调应该是相吻合的。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经过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国际化的大格局和大环境的新时代。就艺术而言,从思维观念到表现形态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十分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而且其变化、转换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艺术家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考虑如何摆正艺术创作与迎合市场经济和应付展览的关系;考虑如何以责任感杜绝各种诱惑去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使命。

接下来我想就创作有时代艺术格调的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谈几点看法:

第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功夫,也就是绘画技能。必须有扎实、高超的绘画基本功。第二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学养。只有功夫没有学养,难免会成为画匠。学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我认为"学养"有两种积累方式:诸如中国画所要求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修养,还有宗教、哲学、美学乃至天文、地理、现代科技、姊妹艺术的修养。而学养的另一种积累是面对生活,面对大自然的独特体悟,这种来自生活创作源泉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直觉"的学养,是直接从切身实践中得到的觉悟。所以,读书学习和生活体验的总和,也就是"间觉"和"直觉"的总和才是学养的全部内容。第三个必备的条件就是敬业态度。艺术家如果有了很好的绘画功夫和技能,又有了很好的学养,但缺少高格调、高水平的精品意识,所具备的功夫和学养不能很好地为创作服务的话,就等于是一种浪费。当今的艺术家以回应时代创作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精品为己任。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才能真正从更高层面上谈回应时代、关注艺术格调的问题。

下面我还想就与时代格调有着密切关系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想法。一个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艺术功能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个境界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都是有着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功能的。第二个是艺术的表现形态与表现形式问题。艺术的表现形态和表现形式也是时代的产物,它是根据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而发展变化的,对于林林总总的新鲜事物,我们不能简单地拒绝和排斥,而是要以更宽大的胸怀去理解、包容、引导、改造,并应积极地吸收外来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个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明的文化底蕴,它涉及广泛、意蕴深刻,诸如古代宗教文化的释、道、儒三教融合。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知,是运用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为当代的民族发展服务。

李荣海:非常成功的研讨会

刚才十位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作了发言,大家谈的很好,很生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研讨会,在这里应感谢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邵大箴先生,是邵先生具体安排、策划、主持的,结合展览组织研讨会。听了十位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著名画家结合自己的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包括整个社会美术的发展势态,对继承传统的美术创作,对民族的文化的传统问题,创作的心态问题、作品格调问题以及画家道德修养问题谈的非常到位,对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对推动整个美术创作,繁荣美术事业,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把整个活动通过美术杂志、新闻媒体,把研讨会和展览活动报导出去,以推动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实现理论和创作的互动,增加《美术》杂志增刊,将每位理论家、画家的精彩发言将在增刊上与全国的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见面,实行互动。在此,我代表中国美协分党组、代表大为同志对各位精彩的发言,对诸多新闻媒体给予的关注表示感谢!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

第2篇:XX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模板

研讨会通常是由某一学会或是一群拥有同样研究兴趣的研究员组织开办的,较大型的会议可能会由专业研讨会组织代表某学会来办理。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XX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XX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模板【一】

金融犯罪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杠杆。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使人类从新工业社会跨向了信息社会,络化和电子化交流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开启信息文明的新篇章,而金融互联到互联金融之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

近年来,我国金融犯罪日趋严重,发案率高、波及面广、危害性大,金融领域前置性法规和刑事法律的脱节与滞后带来了这诸多问题。

惩治预防金融犯罪,构建互金时代防治犯罪的法律保障体系,是时代赋予法律人的新议题!

为此,我们研究会将以 “金融犯罪”为主题,诚邀您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金融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以求为推进络金融治理献计献策。

会议时间:初步拟定为XX年3月

会议地点:待定

XX年学术研讨会邀请函模板【二】

亲爱的xxx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举行xxxx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

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xxx秘书长

第3篇:研讨会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高水平信息化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合这种需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学生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研讨会邀请函范文。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中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那么:

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校企联盟”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打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如何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即得到社会的青睐……

这些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老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邀请函《研讨会邀请函范文》。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高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经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与全国高校管理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们针对上述问题共享我们的经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在11月9日召开“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大型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供一个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分交流的场所,使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的途径,并通过聆听企业的心声来获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使高校与企业悉知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邀请,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2006年

10

8

第4篇:研讨会邀请函

2012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邀请函(2011年8月15日—16日·北京)

先生/女士:

在信息化时代,走在最前沿,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环节,都离不开科学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离不开科学与艺术的高品质追求,离不开科学与艺术创造内涵,研讨会邀请函。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特别是发挥数字技术对文化繁荣的支撑和服务作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继成功举办2010年北京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之后,再次联合举办2012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一、主办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二、承办单位

北京数字科普协会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

三、协办单位

盛世光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媒体艺术联盟

四、研讨会议题

主题: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

分论题: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与融合

2.科技提升文化的技术实现

3.数字媒体与文化传播

4.数字媒体与科普教育

5.数字设计与数字生活

6.媒体艺术与科学传播

7.文化艺术市场与数字消费

8.科学与艺术:国际跨文化传播策略

9.其他相关命题

五、互动展览

邀请科技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和企业,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运用艺术表现,应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新媒体艺术的体验与展示,范文《研讨会邀请函》。

1.国际莫比斯多媒体大奖赛20年大奖作品回顾展

2.数字设计与媒体艺术作品展

(舞台艺术设计、时尚设计、数字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动漫设计等方面的作品)

六、论文征集

1.论文要求:

字数:3000-5000字(中文);

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脚注;尾注;参考文献;请按GB规范书写;

论文正文为五号字,正文与标题不需要做格式;

Word文档(windowsoffice2003/2007版本);A4页纸格式。

2.投稿方式:

电子邮件投稿信箱为:kxly555@qq.com

电子光盘:投寄或直接报送均可

3.征集稿件日期:2012年6月15日-2012年7月25日

4、论文出版:被录用的论文将在会后正式出版

七、参会须知

1、会议时间:2012年8月15-16日

2、会议地点:北京(具体地点二轮通知发出)

3、预参加科学艺术展览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在7月25日前向大会组委会继续提出,经组委会审查后决定是否安排展示。

4、联系方式:

“科学与艺术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

(1)北京朝阳区育慧里4号北京科技活动中心602室邮编:10010

1北京数字科普协会:010-84634779/13501094232刘英、杨春杰

(2)北京海淀中关村南四街4号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科普教育中心

邮编:100190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科普教育中心:

010-58812532/13331129720黎文、陈宇

5、其他说明

请有论文的专家、老师准备发言ppT演示稿。

我们将在8月2日左右通知您发言顺序和时间。

6、研讨会网站: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电话:010-84634779

科学与艺术研讨会组委会办公室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下载.doc

第5篇: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亲爱的XXX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举行XXXX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XXX秘书长

第6篇: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3篇

学术研讨会通常是由某一学会或是一群拥有同样研究兴趣的研究员组织开办的,较大型的会议可能会由专业研讨会组织代表某学会来办理。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仅供参考。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一:

由_______________组织的"____________研讨会"将于___年___月___日~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举办。本次会议由____________承办,____________协办。

届时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____________等领域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将出席会议。特邀专家有_________教授及_______________有关领导等。

现诚挚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共同交流____________技术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

组织单位:_________委员会

承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办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报到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议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会议注册

注册表发送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注册表:见附件(截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报到事宜

1、 报到地点:待定,详见第二轮通知

2、 会务费:_______________元每人(会务费包括研讨会纸质讲义、电子光盘资料、工作餐等)

3、住宿费自理

四、会议议程

大会将邀请_________业内专家对目前____________领域最新、最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义务宣讲,并对____________领域的企业需求、及未来最具挑战性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为各位参会人员提供沟通、学习、交流的平台。

五、回执

为确保学术会议正常有序召开,请出席会议的代表务必于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之前将回执通过Eamil发送到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确定住宿、会场规模以及有关会务工作等。

六、会务组联系方式

1、 联系人:_________

2、 电话: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会务咨询邮箱:

__________________委员会 __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二: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高水平信息化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合这种需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学生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中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那么:

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校企联盟"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打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如何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即得到社会的青睐......

这些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老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高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经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与全国高校管理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们针对上述问题共享我们的经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将××××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在11月9日召开"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大型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提供一个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分交流的场所,使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的途径,并通过聆听企业的心声来获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使高校与企业悉知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邀请,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20______年___月___日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范文篇三:

尊敬的______________老师:

您好!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和风带来了夏日的问候,也送来了学术的佳音——我们将邀请您参加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日在______举办的"______学术研讨会",大会将有很多省内专家以及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交流______科专业和______科专业______诊治流程及研究进展,并对临床常见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请您拨冗出席,相信您一定不虚此行!

会议日程: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中午报到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下午 会议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上午会议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下午撤离

____________事业部 ______办事处

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7篇:研讨会邀请函范文

研讨会邀请函范文

尊敬的各位学校领导,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对于高水平信息化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适合这种需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erp课程,学生掌握的信息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由于高校中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的压力。那么:

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校企联盟”的教育改革模式下,打造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

如何让没有任何商业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初出校门即得到社会的青睐……

这些都是中国高校信息化领域的老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许多高校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形式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已经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合作推进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与全国高校管理学院从事信息化教学的老师们针对上述问题共享我们的经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在11月9日召开“高校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人才”的大型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希

望通过此次大会提供一个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分交流的场所,使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校企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的途径,并通过聆听企业的心声来获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使高校与企业悉知各自所应扮演的角色,从而为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特此邀请,真诚地期待您的光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上一篇:矿石购销合同下一篇:党课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