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共7篇)

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 篇1

一、研究考纲,紧扣考纲,关注考纲的变化。

增加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开元盛世。

(3)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中国近代史

识记:《申报》、商务印书馆;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中国现代史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2)籼型杂交水稻。(3)就业制度的变化。

4.世界古代史:《汉谟拉比法典》

5.世界近代史:萨拉热窝事件

6.世界现代史

(1)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2)日本偷袭珍珠港。

7.安徽地方史:老子和庄子

删减部分:

1.中国古代史

(1)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2)列举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子的演变。(4)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2.中国近代史

(1)左宗棠收复新疆。(2)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黄埔军校的创建。(4)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意义。

3.中国现代史

(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4.世界古代史: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

5.世界近代史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2)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3)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整章删除)(4)了解《向日葵》等名画和《英雄交响曲》。

6.世界现代史

(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以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等事件为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的暴行。

(3)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4)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5)知道科索沃战争。(6)科学技术和文化。(整章删除)

7.安徽地方史

(1)名医华佗。(2)淝水之战。(3)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4)皖南事变。(5)近代文化演变。

二、专题复习;美国简史及中美关系

1、新闻材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胡锦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双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系。奥巴马也表示,中美元首会晤对两国未来至关重要。美中两国有很多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和差异。

(1)在政治对话方面:胡锦涛表示中美要采取切实行动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推动战略与经济对话;

(2)在经贸金融方面:中美两国元首都强调,两国应该有更加坚决的态度,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3)在朝核和伊核方面: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六方会谈进程,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将共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强调致力于最终实现无核武器世界。

2012年2月13日,习近平副主席开始了对美国的正式访问。习近平在抵达华盛顿后发表书面讲话,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而来,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能否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建设好合作伙伴关系,事关两国和世界的未来。

3、归纳特点

独立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

统一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

创新的美国———工业革命与罗斯福新政

富强的美国———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霸道的美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超级霸主地位的确立

美国史小结:

一次新政改革两次世界大战三次工业革命四部法律文献五位著名总统 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几点

(1)应根据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

(2)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3)还要用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肯定其功绩,又否定其过错。

4、中美关系

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一、1840----1899年,尾随英法指染中国

主要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

原因:实力落后于英法;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

二、1899—1942年,独立侵华美日竞争

主要事件: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一战期间,与日展开在华争夺。1922年,华盛顿会议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列强重新共同控制中国。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实力上升;门户开放政策,膨胀在华实力。

三、1942—1945:“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主要事件: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1943年11月签署《开罗宣言》,敦促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3、1945年以中美苏三国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4、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原因:都受到法西斯国家的进攻,都是受害者。

四、1945----1949年,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主要事件:二战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原因:美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为了遏止共产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

五、1949----1972年,敌视对抗扼杀中国

主要事件: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形成对社会主义的包围;派遣第七舰队到达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1961年,有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原因:中美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不同;美国在全球推行冷战政策

六、1972——1979年:走向正常正式建交

主要事件: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 60年代中期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70年代后经济陷入滞胀阶段;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七、1979——今: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主要事件: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关系在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1999年,炸毁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原因:美国继续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冷战政策的实施,遏制中国的发展

你能预测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吗?相向而行和而不同

在国家关系中,既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帕默斯顿

三、做人要自信、做事要仔细

自信 —— 面带着微笑去挑战人生

人生箴言: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自卑,使可能变成不可能。

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不同要求,是按照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考查。

1、识记层面——能正确写出或判断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

2、“理解”层面——在前项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

3、运用层面——(考纲中共有7处)在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该类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初步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和比较异同等,以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该类历史知识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

仔细 —— 凭借着良心去做好事情

解 题 技巧 :一看二找三答

找准关键信息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1、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中考政史同场不同卷,造成答题时间利用的混乱。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

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两份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2、先易后难

答题时,容易的题目尽量少翻书;不能确信的,可以做个小记号;难题一定要经过思考之后再翻书,实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学会放弃,赶紧去做后面的题目,待答题完毕后再回来做它。这样可以确保两份试卷都能完成,不漏题。

3、答题规范

由于阅卷时是按点给分,每点一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尽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段落化”就是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问题的答案挤在一块;“序号化”就是回答每一个问题时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写数字符号标出这一问题在该道试题中所处的顺序;“条理化”就是按整道试题所设问的先后顺序进行答题。

4、试题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检查

所有考生在时间允许时都要检查。检查选择题主要是做个确认,特别不自信的答案必须要翻书证实,做到心中有数;非选择题部分则按上述答题原则中的“三化”,逐条对照答案,查看有没有漏答项,如果有,及时解决。

• 题型

• 共有五类基本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分析与探究题 • 题量:共17小题

1.注重三维目标的考察——基本特点2.密切关注时事热点——突出亮点

3.图文并茂、注重能力考查、主干知识鲜明、地方特色浓郁

单项选择题包括:直选型选择题(1);材料性选择题(3、7、8);图表解读型选择题(2、9);比较型选择题;反向型选择题(4);多项型(不定项)选择题;搭配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史论结合型选择题(5、6、10)。

出题思路:重大的历史发展脉络;框架性的知识结构;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11、12);特点: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答题应做到:准确无错别字

出题思路: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提供一段对史实、一句对史实的文字描述、总结评价,并针对一些主干知识设计几处错误,用来考查学生对具体史实的准确度以及分析、辨别能力。答题注意事项:不能改变原题题意。

出题思路:两题材料题一般是一中一外为主,主要考查基本考点、背景、原因、意义、影响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探究题一般以中国史为主。

﹒出题内容主要以专题史为线索,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

• 一关注考纲,注重变化,尤其是新增考点

• 2013年增加的新增考点有:1.中国古代史: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文化特征;开元盛世;雅

克萨之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2.中国近现代史: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香港、澳门的回归;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3.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萨拉热窝事件。4.安徽史:老子和庄子;近代文化的演变。

•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做到:考纲中的每个考点都不放过,知识的复习应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网络化。

• 三关注热点,深化专题复习,形成大历史观

可设计的专题有:

1.中国梦(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统一大业)

2.中外历史上的侵略与抗争史3.中国近代化历程

4.中国领土主权和统一(西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

5.中国外交与中美、中日关系

6.中共会议、革命、建设重大事件7.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8.大国的崛起(美日英法)

9.近现代的国际关系(世界格局、世界大战、主要国际会议、国际组织)

10.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中外改革

11.三次科技革命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2.周年大事

• 四提高解题能力,规范答题

解答材料解析题、分析探究题做到:

一读:仔细研读材料及问题,尤其注意开篇语、注释内容;

二联: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与其它相关学科知识;

三答:围绕问题,组织文字解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规范做到:1.文字简洁通顺,卷面整洁;

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篇2

刘改勤

新学期开始,中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逐渐拉开了序幕。作为主要科目的语文学科,复习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而散,考查面广,近几年来更加注重能力与技能的考查,而语文能力与技能正是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在这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内进行有效的复习,把握知识要点,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应考能力,是我们每一个初三语文教师一直深思熟虑的。下面我对初三语文复习做一点粗浅的分析,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中考语文试卷,共三部分组成,一是积累运用,以前是占20分,但从2014年开始成了25分;二是阅读理解,以前是50分,现在共45分。其中古诗赏析2分,(从2012年开始考)。古文阅度要占到12——15分,并且以前都是课内阅读,2015年出现了课外文言文语段,去年就考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占到了5分。现代文约占65%,分值大约30分,应该是两个语段。记叙文,散文阅读仍是重头戏,要占到17——20分,另为则为说明文或议论文。占10分稍多。2014年考了说明文,15年考了议论文。三是写作,占50分。2014年以前都是一个作文,2014.2015年成了两个作文,一小一大。小作文10分,大作文40分。

语文是一门注重能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老师的说教、概念的灌输起不了多大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实践、训练。语文学习是以积累和感悟为主的。

中考前的主要复习任务是:语言材料积累的进一步充实、巩固,真正落实名篇、名段、名句的背诵、默写,牢固掌握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解释;理解、运用语言能力和鉴赏作品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一、积累运用的复习

积累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义、规范书写、标点、病句、仿写句子、默写名篇名句、文化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生在语言积累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记忆混乱、不清楚,不完整,张冠李戴。

2、默写时不明要求,胡乱填写。

3、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简化字,书写马虎。

针对上述状况,复习时应注意:

1、先理解再背诵。

2、加强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一是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三是颇有文采的佳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块上学生往往注重古诗默写,忽略古文中的名句,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就像去年放假考试时考得《出师表》中的一句,学生好多没得分。

3、对古诗文名句进行整合归类、关联拓展,特别注重有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的句子。

4、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

5、严格规范书写。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重语言材料积累的同时,也要同样注重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如文言实词解释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两句中的“遗”就是一词多义,前一个解释为“遗留”,后一个解释为“给予、赠送”。《桃花源记》中“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两句中的“舍”前一个作动词,解释为“放弃、离开”,后一个作名词,解释为“房屋、住宅”。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整理,加以辨析。

二、阅读理解的复习

1、古诗的阅读理解复习:

从2012年开始考来,只有13年的题是考了《春望》里的诗句赏析,其余的都是选择题,所以复习时注重经典名句的理解,赏析,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文言文阅读。

像去年,阅读材料呈现为课内外语段各一则,相互关联、相互补充。阅读方式是比较阅读,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反馈课内。题型包括:

1)、释词:以实词为主,其中,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关键词为重点。关键词应该是常见的、古今关联密切却又变化较大的词。文言实词,古今异义,通假,活用为主要测试点。

2)、翻译句子:以前要考两句,4分。2015年是给了两句选一句译。课外文言没考翻译。备考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都要重视那些有显著的句式特征的句子,如疑问句、倒装句、对偶句、省略句等等。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落实关键词,尽量直译。这在评分中尤为重要。

3)、整体理解:一般有二、三个题,这种题型对能力要求较高。过文字关、读懂文段是基础,理解课内段是关键。注意要关注两篇文章的联系,找出相同的内容,由课内段带动对课外段的理解。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中,要恰当选材。中考范围的18篇文言文一定要过细,过扎实。,另为对篇幅较短而又经典的课外语段也要关注,这方面的训练资料也特别多。应该多选一些与课内文言文相关的类文进行训练,这样针对性更强。

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近五年考过的不考,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的?

3、现代文阅读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考生在考试中往往因为阅读及答题方法上的偏差而丢失分数,对此好多学生在复习中也往往“不得要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情况,我们认为要做好阅读着一块,必须作到以下几点:即整体感知,把握内涵;重点(句)突破,领会主题;审查题干,筛选信息;规范表达,突出重点。而在整个答题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文章为中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筛选信息,从文中找答案。不论是记叙性的文化散文,还是时代性强的议论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说明文。题目的设计都与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联系,而文章的主题根于文章的内容,内容决定文章的主旨内涵,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强调整体阅读与感知,让学生在了解并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准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涵。比如进行记叙文的阅读训练,在让学生整体阅读后,总要设置这样的一系列问题:①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读这篇文章,你感觉本文作者想传达给你什么样的信息?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③在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样的评价?④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语句段是什么?请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一系列题目的设问,让学生学会感知文段,有准备的答题。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从设题与相关语句段的关系中找答题的依据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题中断章取义或不看题目、无目的或想当然的答题。

另一方面,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筛选整合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所以复习中还要强调并训练学生用简明、顺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述。有很多学生在做阅读训练题时,整体把握很好,也能准确的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但是由于在表述中缺乏规范性而导致失分较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别是陈述句回答问题,句义表述不完整。(2)语言表达不流畅,病句现象较严重。(3)意思只是自己明白,但表述不具体,简而不明。(4)答题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领会题目的要求,答非所问。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一是强调要用完整的陈述句答题。二是阅读课上进行精妙语段赏析的训练,训练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有针对性的赏析,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3)进行病句修改的专题练习,修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般性错误。通过这一方面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把握了阅读分析题的答题规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过程及语言表达,使学生做到了辞达而义顺,言简而义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写作的复习

写作,被称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马虎不得。对于初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能力,需要讲究策略。

中考写作主题,更多的是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倡,对美好感情的体味。我仔细分析历年作文试题,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中考作文命题常有如下几大主题:

1、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2、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

3、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

4、感悟现实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文体上如果是“文体不限”,那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如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讲不清道理,又写不清故事,这是不可取的。此外,书面工整也很重要,对字迹潦草、无法看清的作文,评分都是同类中最低的。

鉴于此,写作复习中应注意三点:

1、注重积累,丰富写作内容

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所以,中考作文复习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积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观察身边的各种不同的人群,关注社会热点,诸如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污染、道德、诚信、网络、创新等等,进行思索、体会。同时,收集一些典型事例、人物、名人名言等。中考前夕,学生对自己积累的材料再做一些整理、分类、梳理,那么,考试时就能打开思路,拓宽内容,提高作文效率了。

2、扬长避短,强化训练

中考迫在眉睫,再一味地要求学生克服作文中的弱点,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因此,关键还是找出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优点“发扬光大”。如,有的学生人物描写很出色,那就让他在人物描写上多下工夫,在批改作文时对他进行特别辅导。同时指导他在作文审题时,选材尽量靠近写人。强化系列作文训练:立意、审题、选材、表达、布局等专项训练。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

进行写作技巧训练:精心锤炼开头、结尾,力求达到“凤头”、“豹尾”;安排合理的写作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精心“包装”,作文前写“题记”,作文中列小标题,采用书信体,日记体等。

3、真情写作,创意表达

考前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我笔写我心”,表现自己,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生活见闻、生活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训练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要视角独特,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初中学生作文,语言干瘪,词语苍白,软弱无力,即使使用修辞也是力不从心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模仿优秀作品中的修辞,引用一些“古诗文”、“名人名言”等,增加作文的文彩、内涵。鼓励学生在拟题、修辞、表达方式上“一鸣惊人”,突出“个性”。

另外,一定要注重书写,书写往往是考生留给评卷教师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作文成绩肯定高。因此平时复习中加强书写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中考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篇3

尾闸中学 王跃兵

毕业年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抓出成绩,抓出实效,力争再度辉煌,我们毕业年级全体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满怀信心,真抓实干,抓常规管理出质量,抓课堂教学出效果。

一、升学目标

九(1)20人九(2)24人九(3)24人

二、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

语文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数学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英语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理化生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2名。思品、生物惠农区第一,全市前10名。

三、综合素质质量目标

理化生惠农区第一,全市前5名。英语口语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5名。体育惠农区第一,全市前5名。信息技术惠农区第二,全市前15名。

四、工作建议

1.打造一支和谐的互助的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学校特别重视九年级组的工作,今年对九年级的任教师的安排上就已经体现出来,原则上是优先九年级。加强了九年级的组织领导,从目前来看九年级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们应当全力打造一支“肯吃苦、会共事、善于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中考成绩”的集体。进入毕业年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很难适应重负荷、快节奏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因此肯吃苦是必备的。会共事就是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对老师的新要求,新的中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均衡发展,任何一门学科薄弱都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把自己融入到备课组,在集体研讨中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智慧和力量,去打整体战,切记单兵作战、个人行为和个人不作为,这就是会共事。关于抓质量是团队精神的落脚点,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中考成绩的大面积提高中。

2.一定要重视过程管理

要正确对待年级组给各班确定的升学指标,这一指标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中考教学中的奋斗目标,所有任课教师一定要眼中有学生,手中要抓住学生,心中要装有学生。特别是接近中考分数线的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收到良好地成绩。各班有了奋斗的目标,这就要加强年级组管理使目标落到实处,所以年级组一定要狠抓班主任工作这一核心,狠抓课堂教学这一根本环节,从而顺利完成各班的奋斗目标。

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学宗旨,重点做好提高中考成绩的策略研究。要加强优生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各科任老师狠抓课堂40分钟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精练,把提高成绩、提高分数放在一次次的课堂训练中。从每一个知识点训练起,循序渐进。注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以求得学生成绩实实在在的提高。任课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将年级组的月度会考工作做到实处,会考后要及时反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试卷加以训练和考查,使得全年级的全体学生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为明年中考再创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师要做到充分的认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中考总复习开始,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2012年中考命题的有关信息,认真做一遍2011年的中考试卷。对中考试卷难度设置,整体要求(各类知识点的分布),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哪些知识点适合出现在压轴题中,新课程理念具体通过那些类型的问题体现等。特别建议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对照2011年中考命题要求,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反思自己的复习内容和方法,防止走偏,做无用功,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教师要认真学习中考命题要求,根据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着重解决如何及早把握中考动态,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平时考试中,教师可以模拟中考命题,试题来源于课本改编及自编,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新题型的探索,着重考查学生基本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每次考完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既让教师对中考复习的把握更深,又有利于学生寻找差距,奋

力拼争。

4.教师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教师要做的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行之有效的复习,努力使学生的中考成绩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制订计划中要仔细思考以下问题:学生目前的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较好的有哪些部分?最为困难的是哪一部分?最有希望通过复习可以掌握更好,成为提高分数增长点的是哪一部分?就整张中考试卷来说,自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重视哪些类型的问题),才最能够提高总分?针对整个复习周期来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月10日到5月4日为系统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必须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各学科的复习,建议最好按照知识块进行。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第二阶段从5月4日到6月1日为专题复习阶段,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主要有“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些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第二阶段加强训练,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第三阶段从6月1日到6月25日为强化训练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这三个阶段的课时教师要合理安排,不要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5.重视课本、夯实基础保质量

中考命题的趋势以基础题为主,试卷难易度改为基础题:中档题:较难题=6:3:1。所以在复习中,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首先要确保前面的90%分数不丢。每年中考都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即初中各学科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等。我们说要重视基础,不仅仅要以背记住这些基础知识,还要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复习初期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做一些适当难度的题,中期做题量要大一些,要覆盖到所有的考点,涉及各种题型和难度,临考前做题重在适应性练习,做好仿真度较高的题目,避开难度过大的题目,以免挫伤自信。目前,适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新型问题较少,要注意选择,不做旧题、陈题、偏题、怪题。

6.调整好心态,培养学生兴趣

一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心理健康调节,避免因老师无目的地复习从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二是,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各学科复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学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往往会一无所获,学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三是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7.强化反思总结,注重错题分析

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特别注重反思总结。一个知识块复习结束后,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要学会问自己复习效果怎样?进步了没有?还存在什么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定出复习小结。复习小结教师可在具体的讲题中进行,一般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完成:如你以前是否接触过类似的问题、你在解题过程中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解题中运用了哪些学科思想和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该问题的难点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如果交换这个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仍然成立吗、你在解题时有哪些缺点等等。最好让学生把自己在解题中的心得体会简要地写一下。

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题效果最大化。尽量做到“举一反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改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复习中,不能仅盯学科,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思考如何通过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复习的效率。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整理自己在复习中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解题习惯,总结自己较好的学习习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必要时可以在班级或年级组中开展学生复习方法交流.8.教师一定要用好复习资料

对于复习资料的用法和用好教师心中一定要明确,否则资料一但泛滥将会出现大面积的负面影响,复习不会取得任何效果,特别是宁夏练习册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让其它资料冲击宁夏练习册。学生手中的练习资料教师一定要将繁锁题、偏题、怪题、陈旧题删掉以逸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多做基础题,教师要讲新题型的题。

9.模拟考试安排

第一次模拟考试从5月4日进行,第二次5月18日进行,试题由任课教师以备课组的形式出题。试题必须与中考命题要求一致。第三次6月1日进行,试题由教务处出题,第四次6月15日进行,由学校组织进行。每次模拟考试后教师要利用星期天进行阅卷,星期一进行讲评。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时间。监考教师为九年级教师,由年级组安排,考场安排以中考形式编排。成绩汇总由教务处统一进行,任课教师必须于星期一早读将成绩册交年级组或教务处。

10.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考核

理化生实验操作、英语口语训练、体育会考工作从下周要全面展开,任课教师和实验员要高度重视,要做到认真细致,各学科从时间上要相互协调,合理安排。年级组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公正客观地评价。综合素质测试从5月中旬开始。

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 篇4

大位庄中学 吴雄伟

2015年3月25日,作为大位庄中学的九年级历史老师,我参加了在保定市召开的中考历史备考会。参加会议的老师是来自全市的九年级历史教师。本次研讨会的汇报工作由徐永胜老师负责。会上专家作中考分析报告会,讲考点、教法、复习方向、及指导学生怎样复习有利于中考等,教师进行点拨,联系拓展。与会教师交流、讨论。感受历史课程的改革趋势。

会上预测2015年中考历史命题导向。命题特点:

1、图标、数据、图片和符号题增多;

2、命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3、命题的微观性越来越强;4命题的材料越来越全;

5、加强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教学,尤其是理解与运用层次的试题。最后,分析了中考2015年历史变化情况,并分析对策。他在讲解过程中提到这几个特点,很重要:

1、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必考,包括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完善;中古史中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和中近史中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

2、树立问题复习意识。

3、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准确、扎实理解历史概念。

4、材料分析题一定要“小切口,深挖掘。”在讲评试题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5、重视研究历年中考副题。

研讨会后,我静心思考,想了很多,我觉得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2015年历史中考进行有效率的复习。

历史复习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复习中要淡化面(学科体系)、突出线(专题知识)、辐射点(社会热点),建构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新模式,做好专题复习,这是中考成败的关键!因此,下面就如何预测考试动向,做好专题复习,谈一点看法!

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

(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

(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

(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的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从而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物理中考研讨会精彩发言稿 篇5

大家好!

今天我与大家就中考物理复习的问题,谈一谈我们学校的想法与做法,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提出批评和指正。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也是中考各门科目中较难的一门学科。因此,搞好总复习,提高物理复习质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对中考都十分重要。下面我谈谈物理复习的一些方法。

一、把握考点,心中有数。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做到心中有数,

2、突出基础性,注重双基的复习与检查;《考试说明》中有“命题时应严格遵守,严禁任意加深课程标准内容的难度。容易题:60%;中等难度题:30%;较难题:10%。”

3、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强化实验能力的考查;

4、注重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考试说明》中有“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突出了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制定好复习计划,做到有条不紊。

近几年我都是以“三轮”复习的模式制定复习计划的。

第一轮:双基复习。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根据并结合《考试说明》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把知识点落到实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把知识能串联起来,知识不再是一个一个的点,要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是点到面;面形成体的过程。(8周左右)

第二轮:针对专题复习。针对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分别设置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问答专题实验探究题等。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在中考答题时能从容不迫。(两周左右)

第三轮:综合练习。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模块,进行相关联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在这个阶段,通过比较、类比、分类、归纳整理,让学生全面驾驭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总的提高。对一些近似现象、概念和规律要加以区分。在这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对此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同时注重一题多变,旧题翻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切忌就题论题,只顾找标准性,要求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两周左右)

三轮之后,中考的前一周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三、加强团结协作,搞好教育教研,选编好复习资料。

在中考复习中,现在的资料可以说扑天盖地,实际上所有的资料,除了编排体例不同,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我和王老师,董老师根据自己的复习模式,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所需要的资料,并重新进行编排,而不是死用现成资料。因为资料是死的,用他的人才是活的。我觉得最好的资料是适合自己学生的资料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学生我们最了解,所以必须自己重新编选才能有的放矢,这样避免了题海战术,减少了学生的简单重复,降低了学生复习的疲劳度和厌倦度。另外在中考中,新编、改编试题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在复课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去新编、改编试题,编题时要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梳理学生错误的共同点,把学生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强化,做到把问题绝不带进考场。还鼓励学生给老师提供有价值的题让同学们分享。这样能集思广益,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先紧后松,以人为本。

复习前要制造复习的氛围,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习充分明白复习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动起来。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特别是作业的检查,按时进行相关的测验,注重学情分析,及时调整复习节奏,对总之一个原则要让学生紧起来。复习后期交前期要松一些,要以人为本,加强心理疏导,给学生解压,多关心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考试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容迎接中考。

我坚信,只要复习中能做到打好基础、把握主干、形成网络,活化思维、注意创新、提高能力,抓好实验、注重探究,熟悉题型、适当训练,加上有在座各位的鼎力帮助学生的中考物理成绩一定会提高,我们物理教学一定会获得成功。

中考研讨会发言 篇6

华阳九年制学校------陈晋

中考复习是教学工作中一项系统工程之一,在新的教育模式下,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即要结合教材和紧扣考试说明;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跟上老师的复习思路和脚步,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更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探究。下面我把我校九年级化学备课组今年的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的具体工作和做法向各位领导、老师们做一汇报,与各位同行共商,还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一、二0一一年陕西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一)2011年陕西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年一度的中考是初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进行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今年我省中考命题和往年一样,以《课程标准》、《2011年陕西中考说明》为依据,把“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

(二)201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命题的趋势

1、强化有用的化学知识,如:质量守恒定律,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用语,化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等知识点。

2、兼顾不同版本教材(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取其共同有的部分,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农村城市,陕南陕北)设置选作题。

3、结合新闻热点,弘扬陕西精神,试题以我省的化学能源基地、重大新闻事件为背景材料,进行全面编制或重新包装,增大了灵活性。

4、试题比例内容与难度与2010年基本相同。较难题、难题不是偏题、怪题,主要体现“活”“用”“推”三大特点。

5、考试范围及命题特点

考试范围以《中小学素质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课程标准》、《2011年陕西省中考说明》为主要依据,组要考查《课标》中的五个一级主题,十八个二级主题所包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现“重视基础性,突出探究性,体现开放性,加强实践性,融合人文性,渗透教育性”的理念。

二、二0一一年中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形式及考查内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努力体现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和一社会热点为背景的命题,信息给予题,开放性试题,理科综合题等频繁出现,因此在备考复习中要制定适用的复习计划。

(一)稳扎稳打学新课,抓好双基打基础

抓好“双基”就是狠抓化学课本知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意见,结合学生实际,配备同步训练,做到讲什么,练什么,考什么。

(二)紧扣课本抓复习,强化基础重细节

在复习时,首先要研读教材,梳理每个一级主题的的知识体现,重要实验的脉络,其次要紧紧围绕“考点”、“重点”、“热点”。理清知识网络,分清知识主次。重视细节,并不是将所学知识简单重复,要深入研究学生,及时诊断出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缺陷,不放过任何细节,反复强调,扎扎实实落实好双基。

(三)专题讲座,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对教材中的十八个二级主题进行专题讲座,分段联系的形式进行复习,也可对一个知识点,如化学变化的这一道选择题,做专题讲解,一般按照物质-----制备-----性质-----用途-----检验这样的思路进行,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联想、整理、归纳,把各知识点连成线构成网。

(四)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经过系统复习后,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有了相应的提高,需进行必要的模拟测试,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能,也同时是一个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的一个好机会。

(五)关注生活,把握热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许多都是以生活科技,社会热点立意,因此在复习时除了认真学习教材和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训练外,必须要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1、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2、结合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

3、结合时事政策。

4、结合高新科技。

5、结合科学发展史。对于上述内容,我们要多看一些新闻报道,报纸或在网络上查找,然后在介绍给学生,并要编成一些试题进行强化训练。

(六)透析、预测“频点”、“热点”

“频点”、“热点” 透析和试题预测可使中等学生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近观陕西五年来的中考试题,高频考点主要包括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溶液中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知识六大类,粒子的结构,图形的识别,天然材料,合成材料的认识,合理膳食等基本概念和气体的制取、检验、净化,假黄金 的鉴别,常见离子如CL—、CO32-、SO42—、CU2+、OH—的鉴别。物质的提纯,空气成分的测定,电解水等实验探究题型,以及法计算,溶液的配置,不纯量计算等计算与分析题,通过预测可以对症下药,获取高分。

中考历史研讨会发言稿 篇7

太子中学徐新强

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中考又将来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中考复习研讨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复习工作,为迎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本人非常荣幸受几位老教师的委托在这里谈谈化学的复习备考情况,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互补!

我认为化学在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指导思想要明确

中考前总复习的作用是温故而知新,将有疑问的知识弄懂弄通,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是中考化学命题的基本思路同时也是复习时要遵循的原则。复习计划安排要合理

九年级化学复习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明显减弱;同时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等问题,使总复习增加了难度。故计划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从3月中旬到5月上旬按单元课题复习约6周(除去实验操作2周时间)目的在于强化记忆、扎实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轮从5月中旬到5月底按专题复习约3周,一般分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探究五块进行复习,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构建知识体系。针对黄石试题的特点我在复习时计划打破原来的复习模式,例如在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时以C,Fe,CO,CO2,Fe2O3为中心进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复习。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题型训练。

剩下约2周为第三轮模拟训练,目的是考前练兵,回归课本知识。所以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力争向课堂要质量。应做到:

一专项训练,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选历届中考试题,但是打破套题练习的模式,按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通过选择题的专项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能力。

二、珍惜套题,查漏补缺,珍视错题,考后满分

在6月初至6月中旬的时间内,考生还要进行历年各地中考试题的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和应试能力。关于模拟试题的使用,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限时训练,提高效率。最好能在45分钟内限时完成一套题目,即使没有整块时间,也要限时完成试卷中的一部分。例如用2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等等,切忌拖延时间。

第二,珍视错题,考后满分。做到考后满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来明确这样一个道理:考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复习后,很多同学能稳定在一个高分水平。例如,模拟练习总能达到90分以上。但是中考的好成绩往往取决于能否把剩余10分的漏洞找到并弥补上,这也是本阶段复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待错题的整理,一是要及时寻找错误的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二是要进行错题的积累,反复纠正。

三、降低重心,回归课本,落实规范,关注细节

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考题中通常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依据课本编制的。那么,考前需要复习课本中哪些内容呢?可以对课本上出现的知识做一个梳理,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演示实验、实验现象、实验基本操作、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课本例题、课后习题,教材插图,单元小结等等。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对于一些必知必会的内容要整理出来,利用空暇时间熟读,这也是一种提高化学成绩的好方法。

其次,还要注重答题的规范和细节问题。其实,每年中考阅卷中,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计算结果不正确、计算过程无单位、解题过程不规范等等,均酌情扣分。

在我们经过了大量复习后,进入最后备考阶段,一定要再次把规范和细节的问题提上复习日程。比如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保留一位小数等要求,在审题时就要格外注意。

3模拟题的阅评要高效

首先模拟题的批阅。要及时,做到考后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评课,做到趁热打铁;评分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最后模拟题的讲评。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一节课时间考试,一节课时间讲评,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之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

上一篇:防震消防安全演练校长讲话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