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共13篇)
心得体会
清镇市东门桥小学
付仁霞
2012年5月26日、27日,我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两天的研讨会里,分别观摩了张学伟、盛新凤、张祖庆三位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课和讲座。说实话,从教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他们驾驭教材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些经验学回来不见得就适应于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我还是仔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识字速度慢,写字质量差,识字拖阅读后腿的老大难问题,设识字写字教学研究板块。研究重点:多种形式,识字提速,写字提质。研究形式:大家讲坛+研究课+名家论坛。
阅读教学改革如何处理好精读与略读,教科书学习与其他资源阅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精读是“举一”,是准备;略读是“反三”,是运用,二者不可偏废。为此本次活动特设以下两个阅读教学板块: 一是单篇课文教学研究。研究重点:突破瓶颈,守正出新。二是群文阅读研究。研究重点:开放主题,比较阅读。
本次活动展示的10节课,都是名师最新设计的新鲜课例,同时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名师现场讲座并深度点评。内容覆盖低、中、高年段,涵盖多种课型,成果接地气,突出操作性。同时开通“微信、短信有奖评课活动”,组织参会代表现场与专家、名师互动。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东南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术支持】《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杂志社
【研讨时间地点】2015年11月5~6日(4日报到,如参加教育考察延至8日)深圳。
【参加对象】教育局有关领导、教研员、校长、主任、语文教师;其他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者等。
【与会专家名师】(以姓氏音序排列)
陈林(全国大赛特等奖) 崔峦(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 戴汝潜(中国教科院研究员)
侯华丽(主题学习名师) 蒋军晶(著名特级教师) 李亮(江苏教研员博士)
刘晓军(四川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田本娜(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王晓辉(全国大赛一等奖)
吴立岗(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许嫣娜(全国大赛特等奖) 袁浩(《教师论坛》主编)
张立军(北京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 张学伟(著名特级教师) 郑明江(全国小语会理事)
周德藩(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 朱家珑(苏教版小学语文主编江苏省小语会理事长)
【课程安排】请在官网http://www.dnjks.com下载
【会议费用】580元/人(食宿、交通费用自理,回单位报销。)
【报名办法】
电话:0755-28773933 18138876001 13802237528 13632668001
邮箱:dnjks001@qq.com QQ:360019085教研QQ群:74689441
教师:毛洪志2012年12月8日到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贵州省六枝特区煤机厂俱乐部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受益颇深。名师们另类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其体会如下:在培训学习中,我观看了3位专家老师的经典课堂教学,聆听了专家老师的专题讲座。充分体会了专家们广博知识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两天的培训学习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想洗礼。每天的学习都引发我对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差距,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在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上的三年级《解决问题》这一课时,让我由衷的佩服仲老师思维的缜密,在处理教学环节时,环环紧扣,另外,仲老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而让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通过学生之间的问答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仲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仲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他的这节课,让学生“活”了,教师“退”了,课堂“美”了,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最终让学生知道有不
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做得很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推广。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争做一个专业化的优秀老师,用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力争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
——心得体会
谷硐小学教师:顾 娟
5月12日、13日我和姜老师到贵阳师大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5月12日上午我们首先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夏青峰的《小数的意义》及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在夏老师《小数的意义》一课中,他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孩子们从中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原来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下午我们听了来自天津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上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徐老师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丰富,常有经典之语爆出,令人捧腹不已,全场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他的课感觉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堂课中,徐老师用“一张纸的秘密”这个魔术,把学生们吸引住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在徐老师有很强的感染力下,整堂课学生开心极了,学生在愉快中学得了知识。如果课都能这样上,那么学习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啦,哪里还用老师家长逼着学呀。
徐长青老师的报告《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的学》,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他请现场的两位听课老师做助演,为我们演示他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的。两位学生来到老师家做客,老师欢迎学生们,和学生们握手,并请大家注意观察握手的次序(老师分别和两位学生握手),老师握了两次手,学生各握了一次手,让学生体会(a+b)×c=a×c+b×c,这样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就不会轻易出错了。为了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老师又让两位学生演出另一剧情:来到老师家后,老师只跟其中一位学生握了手,把另一人冷落在一旁,这时学生们就会纷纷指出老师这么做不好,不符合礼仪。从而让孩子们体会(a+b)×c不能写成a×c+b。徐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剧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并且把经常出现的错误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种数学课有哪个孩子不爱上呢?
徐老师认为,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答案的唯一性,极大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求得标准答案,而应教给孩子一种思维方式。可见他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往往都是被我们的老师于无意中扼杀。
5月13日上午我们听了来自杭州文海教育集团、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率》及听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松老师平易近人,在课堂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时引来孩子们和台下老师阵阵的笑声。刘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最后我们听了刘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优效教学的策略》,刘老师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错的地方要教,学生想不到的地主要教;三不教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要教。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赴魅力** 品精彩课堂
**年12月5日到**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次活动有王崧舟、许嫣娜、管建刚、叶秀萍四位全国非常优秀的教师为我们进行精彩做课。课堂上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两天的观摩活动,我看着、听着、写着、思考着、收获着、反思着,真心觉得不虚此行。下面我就所听每一堂课谈谈我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听诗意语文的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之感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听了王崧舟老师上完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文学语境下和文化语境双层品读
文化语境下的品读指的是对课文文本本身的学习。王崧舟老师从本课最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体悟文章讲述的道理,抓住“不确定”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则跳出了文本的圈定,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
(二)、深厚底蕴 潜移默化
王崧舟老师曾说,让他倍感痛心的是当今中国居然是“去中国传统文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他着力开发以“儒”“释”“道”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试图重新审视并恢复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上《桃花心木》这一课前,他研读了林清玄的诸多著作,结合林清玄的经历,挖掘了其希望“用佛教里的一点点旨意,带现代人走向安定之途”的深厚内核。
王崧舟老师将本课中的“不确定”与佛教的“无常”相联系,指引现代人以“修心”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最后一曲《无常》的歌让在场所有师生沉醉其中,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也体悟到了一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
二、听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讲座之感
管建刚老师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讲座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很实在,他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用心良苦一一道来。虽然时间并不太长,但给我的思想冲击力却极大。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如此生动、丰富、精彩纷呈。
他的著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是他八年来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思考、实践与经验积累。管老师以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深切体悟到:作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作文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实交流;作文是在发表中体验写作价值和尊严的生命化行为。
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朔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老师同学的“心灵对话”。在这种生命化的“作文观”的引领下,更可敬的是管老师构建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构筑了一套较为完备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操作系统。践行了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作文教学革命。
他坚持8年在班级办《评价周报》,逐步构建了作文改革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和“保障系统”。先后推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这三大活动是管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三大动力活动,这三大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尊严。学生在持续的、想得到它的追求中,获得持久而又新鲜的“我要写”的动力。
其实关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虽然他提到的许多策略、方法,我们不可能完全模仿着去做,但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思考、选择、内化为适合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参考、运用。
三、听许嫣娜老师《荷叶圆圆》有感
许嫣娜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语言亲和力很强,很有感染力;许老师最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甜美的语音,更主要的是她精心的课堂设计和循循善诱的语言。许嫣娜老师的课,优点不胜枚举,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有如下几处:
1、课前互动十面埋伏。没上课以前,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接着以变魔术的方式,用大大小小的圆在黑板上画了蜻蜓、水滴、青蛙和脸谱。让听课教师意想不到的是,这四个简笔画,成了课中主要内容的板书的组成部分。这招儿,的确一箭双雕。
2、师生比赛其乐融融。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为了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教师先让学生充分练读,接着自己示范读,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把荷叶读的更圆更绿。学生的读书热情被激发,上课的氛围也变得其乐融融了。
3、态势语言淋漓尽致。许老师能够把握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课堂的学情,巧用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态势语,用夸张语言动作,和孩子一起徜徉在文本中。
4、积极践行随文识字。低年级的课文,生字较多,孩子需要时间来学习这些生字,许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教学。听完她的课,我想到了“活泼”和“灵动”两个词。我终于在这一堂课中找到了以懂非懂的“随文训字”教学。
四、叶秀萍老师的《识字七》
叶老师主要运用溯源分析法教学生识字,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根源及变化,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
十二年励精图治, 十二年筚路蓝缕。千课万人以阵容庞大、专家顶尖、课堂精彩、服务卓越, 赢得一线老师广泛认同与热烈欢迎。2013年秋, “千课万人”将全面总结十二年办会经验, 转型走“内涵发展”之路, 对活动主题、模块、形式进行全新变革。秋季活动将围绕语文教师课程力、数学教师教学力五项修炼进行主题设计, 开设52节示范课, 安排多场报告、互动、说课、评课、辩课, 聚焦前沿, 演绎深度, 成长学生, 成长自我。数学:2013年11月8-11日, 7日报到;语文:2013年11月15-18日, 14日报到。中国杭州 (报名后告知确切会议地点) “五力修炼”下的成长课堂教学探究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邀请吴永军、周一贯、金文伟、梅子涵、曹文轩、巢宗祺就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视野, 语文课程出路等问题作前瞻的理念引领。邀请电视剧《甄嬛传》作者流潋紫, 台湾李玉贵、范姜翠玉, 北京钱锋, 上海丁慈矿, 江苏魏星, 浙江蒋军晶, 山东韩兴娥, 安徽薛瑞萍, 广东张阿曼、李祖文分别对儿童阅读课程、电影课程、民国老课文课程、华德福课程等作课堂展示与讲座。邀请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就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语文、智慧语文西湖论剑, 演绎课堂盛宴;邀请张祖庆、林莘、周益民、虞大明、管建刚用最新创意点亮成长课堂心灯。邀请著名特级教师王红、徐淑梅、盛新凤展示多年来对语文课程持续探索的最新成果。邀请历届全国赛课特等奖代表人物:何捷、罗才军、赵昭同课异构, 由《小学语文教师》陈金铭担纲三人辩课;邀请吕映、高子阳、诸向阳、潘新和、潘庆玉进行专题辩论, 邀请周一贯、陈建先、黄国才、崔峦作课堂评点;邀请王中敏、陈宝铝、陈朝蔚、林志芳、谈永康、夏家发、郭爱香、章师亚、赖正清、薛丽芬等作课堂书面评点, 深化课堂洞察力。数学邀请孔企平、孔凡哲、孙晓天、吴正宪、张梅玲、郑毓信、钟静、曹培英、蔡天新就数学课程发展前沿, 数学课程出路等作前瞻的理念引领。邀请朱乐平、华应龙、张齐华、贲友林、俞正强、徐长青、黄爱华、潘小明基于教材的深度解读, 以示范课方式演绎成长课堂创新教改方向。邀请朱国荣、朱德江、刘德武、钱金铎、雷子东用示范课对“概念教学”“解决问题”“复习课”课程设计作深度研究;邀请2013年10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小数课堂大赛最优秀的三位获奖者作现场课堂展示。邀请刘加霞、刘松、刘伟男、江萍、杨青、高丛林、夏青峰、唐彩斌阐述如何在研究学生基础上展开教学, 演绎“先学后教, 学案导学”等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充分体现“学为中心,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核心理念。邀请历届全国赛课一等奖代表人物刘延革、罗鸣亮、强震球同课异构, 课后进行三人辩课;邀请省级教研员刘莉、刘忠阳、高枝国、斯苗儿、彭晓玫、管尤跃进行现场课堂评点;邀请叶柱、吕英、陈力、陈亚明、李加汉、张良朋、张新春、邵虹、赵国防、费岭峰、潘红娟作现场书面评点, 提升课堂的反思力。将富有原创精神的一线草根教师请进现场, 用他们鲜活的原创微课程, 燃亮一线教师的课程梦想。邀请历届全国大赛获奖代表人物同课异构, 现场深度辩课。语文活动对管建刚老师“我的阅读教学革命”, 组织一场专题辩论, 深度对话;数学活动将选择课堂教学“数学味”这一话题展开一次深度讨论。每节示范课后安排5分钟示范课专家自我课评, 为听课者点睛明目。每位代表仅限一篇, 一式两份, 与会时提交组委会 (需缴纳评审费) 。请会后点击“千课万人”官方网站订购。培训费530元/人。食宿、往返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 住宿标准:每人每天80-150元。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 未报名者谢绝参会。电话报名: (0571) 86971080 8697108486971040 86971789邮箱报名:qkwr@163.com网站报名:www.qk原wr.net短信报名:1595819881515958188212 15958198116 QQ报名:2521566653 1658661567 QQ群:136559570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 请改用电话报名) 备注:1.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2.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3.示范课在同一会场举行, 部分报告将以分会场形式进行;4.“千课万人”组委会还将举办小学英语、班主任、作文教学、名校考察及音体美等系列秋季活动, 详情请点击“千课万人”官网查阅。“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暨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电影课程, 民国课程, “华德福”课程, 52节优课同涉课堂深水区文学作家, 数学诗人, 《甄嬛传》作者, 105位名师齐放教研正能量
——浅谈乡村小学品德课的几个误区
中寨乡巴赖小学江光勇
听了2012年4月14日-15日在贵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小学品德名师经典课堂观摩课后,我才真正明白: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有利于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为此,我认为我们乡村小学品德刘还存在几个误区。下面,就我所了解的品德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对几个误区粗浅的认识:
误区一
现在在我们乡村小学,有许多教师认为品德课是非考试科目,只要上好考试科目就行了,而且品德课也没有什么好讲的,于是上品德课的时候就是敷衍、随便讲讲,照着书本念念就了事。在课堂上学生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德育”教学也就成为了空话。
误区二
在上品德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也想把品德课上好,可是就是没有方法,他们尽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上课,就是没有把这个主动权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去体会德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去懂得、掌握其中的道理。
误区三
品德课上,老师一味的说教,一心想让学生懂得课本所应该教给学生的道理,他们认为,只要该讲的我已经讲了就行,就算是磨破嘴皮也要讲,可是学生当初好像也似乎懂了,其实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罢
了,真正起不了多少作用,所要求的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误区四
现在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只不过是应试教育的过度,也可能还在是应试教育,因此有许多教师就拿品德课去上其他的考试科目,他们认为,以其让学生上一节没有意义的品德课,还不如让他们多学点语文或数学、英语等知识。教师的想法尚且如此,学生就更加觉得枯燥无味,于是品德课就从此在这个班级“改行”了。
误区五
身在乡村小学的教师,学生多、任务重,面临的许多各种各样复杂事情也能让其焦头烂额。一方面要接受各级各类的临时任务,一方面要应付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应酬。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就不会再花很多时间去想“如何上好一节品德课”这个问题了。
现状分析
1.教师对课程性质认识模糊,对课程目标定位偏差。农村小学品德学科的任教老师中的大多数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表述不清,即便是认识到品德课程是综合课程、是活动课程,但并不能够说清楚它综合在哪里,综合了什么,为何而综合?又为什么而活动,怎样活动,如何区别于其他的学科的活动?也就是说很多人并不能真正全面准确地认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目标。
2.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能力缺失。从农村学生目前的反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并非如教师所认为的那样,能够在大范围内很好地
推广和应用。
“成才先成人”,的确,一个有才能的人,无论你能力有多大,本领有多高,但是,如果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类充满敌视的人,是一个没有品德教养的人,甚还是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那么,他也将会被人类所唾弃,被社会所遗弃,因此,在成人之前先让其具有好的品德实属必要。
诚然,我的观点看上去似乎有点过激,但是,确有其事。
关于全国小学品德名师经典
课堂观摩课的心
得
体
会
江光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黔西县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前来主持讲座的老师有解读六年级《伯牙绝弦》的江志伟老师,解读五年级《景阳冈》的张学伟老师,解读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李卫东老师,还有以《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为讲座的高林生老教师。
他们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同时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念的专家。他们丰富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钻研的。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江志伟老师解读《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主要是善于引导、多加鼓励,重点在于指导学生的读,学生从读当中就能知道《伯牙绝弦》这篇古文的内容。
又如张学伟老师解读的五年级教材《景阳冈》,也是注重学生的读,从读当中让学生领悟文中主人公武松“豪爽”、“固执”、“倔强”的性格,让学生从读之中快速掌握本文内容。
还有李卫东老师讲的《陶罐和铁罐》等内容。特别是高林生老师讲的《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这篇讲座.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让我更加明白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学习,同时也是对语言方式的运用。这是因为:
第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即对语言的学习,对语言的运用。而不能是试卷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是典型的考试教学,也就是应试考试教学,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我们只有明确了让学生掌握对语言能力的学习,对语言方式的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去学习语文的习惯。
第二,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握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标准,不能脱离根本,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反,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第三,我们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每一个年级段的目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落实,不能随心所欲。把每一块砖都给它垒好了,这样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各段目标,最终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第四,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也体会到:要做好语文教学,真得去下工夫。一是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也就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还不够,教师必须要有永远不断的知识源泉;二是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三是要钻研、读懂文本,才能做好教学的设计,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同时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语文知识、教学技能,才能推陈出新,不断提升。
第五,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语言也是很重要的。教学态度决定了一位教师是不是认真搞教学。教学语言能解决教学中学生能否接受、理解,从而让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体验语文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悟,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最终达到语文学习目的。
第六,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老师要做好为主角服务的配角,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充分展示了这一点:老师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文本与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结合起来,教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进行心灵的碰撞,完成了本次学习目标。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是全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笔者搜索了中国知网近五年以来或含“小学英语导入问题”为主题的论文,共6篇。在研读完这六篇论文后发现原有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大部分研究没有结合教学片断,使读者感觉有些抽象;2.论文没有突出导入环节和整堂课的文本关系;3.导入环节中ppt的呈现方式在原有研究中提及较少;4.原有研究多是基于常态课而非大型教研活动的观摩课或公开课,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而本文是通过2014“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成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的五节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案例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导入环节中的问题、对策及课件的呈现方式,希望能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本文的论述对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二、具体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教材来源:《外研社丽声拼读故事会》stage 2 Singing Dad
(2)教学片断A:
T: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Mr.Wang!
T: Ah you know my name- Mr.Wang,but do you know my English name?
SS: No
T: Later I will show you,ok? Today I’ll show you a veryvery funny story,its name is Singing Dad.Before that I will show something about me(ppt:1-6六个数字) would you please choose a number.Who wants to have a try? You try.
S1:NO.5
T: NO.5.fish.What does it mean?
S2: Maybe you like to eat fish.
T: Yes.I like eating fish but I don’t like fishing,I just like eating.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猜出了其他五个数字背后的信息。PPT初始及完成呈现如图1和图2
(3)教学片断B。T: Now I will show you a story-singing dad.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is dad doing,singing? Right? Dad is singing and look at the mother’s and the daughter’s face.Are they happy with the song? No.So guess.Is dad a good singer?
SS: No
T: No,all right let’s see the story
Ppt:(播放整个文本)
T: Who thinks dad is a good singer? Hands up.
SS:(举手)
T: So most of you think dad is not good or not dad
(4)反思。教师的导入时间过长(5分20秒左右)。由于在接下去的环节教师还安排了reading,chanting,Hip Hopsinging和writing四个大的部分,所以显得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下面四个部分中的后三个在处理的时候时间有些仓促。
教师在choose number的过程中呈现了六张分别写有六个信息(YY,music,fish,dad,singer,bus)的卡片,让学生选数字。每个数字后都隐藏了这六个信息中的一种,学生选择数字后根据所给出的信息运用发散思维,猜这六个信息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够用发散思维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很好的。但是纵观整个课程,六个词中的三个词与新授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不能使教学过程从导入的部分过渡到新授部分。导入环节是为新授知识做心理和知识准备的,如果此环节的设计与新知识没有太大的关联,那么此环节既浪费时间又缺乏实际意义。
教学片断B中教师提出了问题“Is dad a good singer?”这一问题将导入环节和知识新授环节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全课的文本并不能提供足够的线索给学生来支撑他们对good、not good及bad的价值判断。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一部学生认为是“good”,一部分学生认为是“bad”的局面。
(5)对策及建议。本课涉及到dad这一人物喜欢singing的这一特点,建议导入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爱好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再进一步拓展到学生父母的爱好,再过渡到singing dad这一话题。用好hobby这一先行组织者。
2.案例二。
(1)教材来源:Pep小学英语book5 unite 1 Let’s learn and Let’s talk
(2)教学片断A:
T: So I want to play the second game with you,ok?
SS: Ok
T: Yes this game is called yes or no.I will show you pictures and I will say a sentence.If the sentence is true you just act like this YES-YES-YES(双手举过头顶转手腕),ok?
SS: Ok
T: Follow me YES-YES-YES(双手举过头顶转手腕)
SS: YES-YES-YES(双手举过头顶转手腕)
T: If the sentence is not true,you just act like thi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S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接下去教师随便拿起学生课桌上的物品对上述指令的反应进行了演练)
T: So you got it.Now let’s play the game,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carefully,get your hand ready ok.
T: Listen.she is a woman.
SS: YES-YES-YES(双手举过头顶转手腕)
T: And she is young.
S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T: So she is not young.What is she like?
S1: She is old.
(接下去教师领读old一词)
T: She is fat.
S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T: What is she like?
S2: She is thin.
(接下去教师领读thin一词)
T: Now we have next picture get your hands ready,look
T: He is very thin.
S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T: He is very fat.
SS: NO-NO-NO(双手交叉于胸前,手指弹动)
T: Sorry he is either fat or thin so what is he like? This girl please!
S3: He is strong.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复习了tall和short两个词,在复习short一词的时候教师用同样的方式以班级里面的一个女生为例进行了呈现)
(3)教学片断B。教师在复习kind一词时,ppt上面呈现了一张小沈阳的图片,使用what’s he/she like?这一句型让学生猜。Ppt呈现如图3:
在学生通过ppt下方的四个方框的字母提示(K→kind)时,教师实施了如下教学
T: Xiao Shenyang is very kind,fellow me kind.
SS: Kind
T: Kind
SS: Kind
T: He is kind.
SS: He is kind.
T: He’s kind.I am kind too,look!(教师让一位学生拍了几下她的背),Are you kind?
S4: Yes
T: Yes show us,show us
S4:(这时学生迟疑了6秒钟,不知所措)
T: (教师拉过这位同学的手,握手)He kinds with me,you are kind.
(4)反思。等级反义关系的形容词具有等级性,每对反义词的成员表示的性质是程度上的差别。对一方的否定并不代表是对另一方的肯定。而本课导入环节中所涉及的词大多数为此类形容词,将其运用ppt呈现的时候,适合一组或者多个一起呈现来突出其等级性。
从教学片断B来看,教师在复习kind一词的时候,使用了show us这一句型。Kind是具有抽象意义的形容词,不能像具体名词那样用show表现出其语用特征,这也就解释了学生为什么迟疑了六秒钟不知所措。
(5)对策及建议。基于等级反义关系形容词的特点,建议教师在用ppt呈现时,在一张ppt上呈现一组或者多个形容词,然后进行比较学习,将等级形容词的语义特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针对具有抽象意义的形容词的呈现方式,建议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能反应kind一词语义特点的短片,让学生在语用环境中体会它的用法。
3.案例三。
(1)教材来源:My family members(自寻材料)
(2)教学片断A:
T: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afternoon!
T: Ok sit down please.Look at the screen,look.
T: Do you familiar with these children.Who’s that boy? He is ____.You please!
S1: Kimi
T: Yes,he is Kimi,who is that girl?
S2: She is Angela.
接下去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猜出了其他的人物名称,并呈现了这五个小孩子父亲的图片,引导学生复习He is_____’s father这一句型。在进一步复习Who’s that woman? She is______’s mother这一句型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T: So who is that woman? She is_____’s mother.Do you know? Maybe you can talk in groups
SS:(讨论10秒)
T: Ok boys and girls look at me,who’s that woman.She is ____,just guess who is that woman guess who is that woman.Nobody knows who is that woman,ok you have a try,guess.She is_____.(教师在提问关于ppt中第一张照片的信息)
S1: She is Angela’s mother.
T: No she isn’t,you please!
S2: Kimi’s mother
T: Kimi’s mother,yes you are right.She is Kimi’s mother.
通过同样的问答方式使学生猜出了其他几张照片的相关信息,但用时太长。
(3)反思。
1)教师在“猜父亲”这一环节中的处理很到位,能够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进行导入,但是在“猜母亲”这一设计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在《爸爸去哪了(第一季)》中,一直陪伴在小主人公旁边的是他们的父亲,学生对其母亲了解甚少。这就使得学生在猜第一位母亲—Kimi’s mother的时候用时达到了40秒,而完成整个环节的用时达到了2分16秒。这与其上一“猜父亲”的环节,在分别呈现ppt的情况下只用时一分钟来对比显得用时过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显然,这一环节用时过长是由活动的内容没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生活经验造成的。若导入用时过多,将会影响整堂课的实施进程,最终影响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2)教师在“猜母亲”环节中安排了“talk in groups”这一小组活动,但是只进行了10秒钟就终止了学生的谈论。讨论是一个需要学生先提取自己的知识经验,再进行思想交换,最终产生结果的过程。10秒明显不能使学生完成上述过程,使得这一设计没有意义又缺乏具体内容。
(4)对策及建议。建议在导入过程中省略“猜母亲”这一环节。在猜完父亲后,用介绍的方式来引入五位小孩子的母亲,可以将小孩照片在放在ppt的中间,左右两边分别是已经猜出来的父亲的照片和要进行介绍的母亲的照片(如图4)。这样,既节省时间还能达到此环节导出father和mother两个词的目的,而且还更加直观。
4.案例四。
(1)教材来源:dumpling(自寻材料)
(2)教学片断:
(教师在用ppt呈现了自己的全家福并逐一介绍了成员的爱好后)
T: And what about this picture,who is the man? who is he?
S1: Maybe he is Mr.Tian’father(教师是一位田姓的男教师)
T: Maybe he is Mr.Tian’ father,my father? No way,you please!
S2: Maybe he is Mr.Tian.
T: Ah yes,you are right.Look at that picture,that man is Mr.Tian.I was very very young at that time,at least 20 years ago I think,ok and what about that baby,yeah,that is my daughter look!
T: Mr.Tian and Mr.Tian’s daughter,yes?
T: Wow,from these pictures,you can see that parents are getting older.But children are what? Children are what? Children are growing up,yes.Children are growing up parents are getting older.
(3)反思。
1)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所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论。想让学生把具有过程意义和比较意义的growing up和getting older两个短语和它们所指的意义建立联系,单独一张一张呈现ppt是不合理的。
2)教师在导入结束的时候用parents一词代替father,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其实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口误一两个词对整节课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本课中father一词不仅在导入环节能起到铺垫作用,而且是本课的情感目标的重要线索,所以至关重要。
(4)对策与建议。为了能够使学生在growing up和getting older两个具有过程意义和比较意义的短语和它们所指的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建议在ppt呈现的时候,在一张ppt中同时呈现三个不同时期教师和女儿的合照(如图5),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growing up和getting older的意义。关于father到parents的情感过渡,建议在整节课快结尾的时候将father渗透至parents,这样不会感到突兀。
5.案例五。
(1)教材来源:新版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的story time部分。
(2)教学片断:
T: Today we’ll have an English lesson together,and I want to make a little bit fun.So first let’s watch an English video,ok?
SS: Ok
Ppt:(播放了一段1分40秒的关于一个外国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周末活动的视频)
T: Ok that’s the video.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ok.What is this video about,what is this video about? Think about it,try ok try really really hard.
S1: It’s about a boy and a girl in the weekends.
T: Yeah it’s about a boy and a girl about what they do at weekends,and where are they from? Where are the boy and the girl from? Can you guess?
S2: Maybe they are from America.
T: Bingo,they are from America.How do you know? Howdo-you-know?
S2: The girl has yellow hair.
T: She’s blond.She has blond hair,but Australian,Canadians and other a lot of foreigners have blond hair too.Do you know why?
S3: She has blue eyes.
T: Ah she has blue eyes.Good try! ok listen,because she said what she does,she plays soccer.Do you know soccer?
SS: Yes
T: Americans like to say soccer,yes.They don’t say football.They say soccer,so they are American kids,ok.We know this video is about the American kids’ weekends.I want to know your weekends,what about us? They have a lot of sports,they do a lot of sports.what about your weekend.
S4: I went to the West Lake.
T: Do you go to the West Lake at weekends
S4: Yes I am.
T: Yes,you do,good!
(3)反思。
1)视频中所介绍的活动和本课的内容关系不大,两个孩子在视频中的话语语速相对过快,有些涉及活动的单词比较难懂,使得大部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视频的意思,这段视频导入的效果不佳。
2)教师在视频播放之后提问了同学视频中的孩子是来自哪个国家的,这个环节与本课没有太大的联系。而且视频也没有明示或暗示视频中的角色是来自哪个国家的。
3)美国Gillian Brown教授说:“教师的提问如果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思考,这便是成功的提问”。老师在视频结束后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is video about? 这个问题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教师倒置了提问和播放视频这两个设计,使得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回答,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去看视频。而且只叫了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使得这个直接连接下一个环节的问题在学生方面的反馈不够充分。
(4)对策与建议。建议可以在视频播放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带着问题去思考,充分发挥视频的先行组织作用。本课的视频导入可以尝试改编为任务导入。在黑板上书写the boy,the girl以及那些涉及他们活动的单词,在看完两遍视频后让他们完成匹配任务。这样既能发挥视频的导入作用,还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及渗透视频所反映的文化功能。
教学启动即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好的启动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启动教学的活动,对整体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论述的导入问题虽然只是基于教学研讨观摩会的五节英语课所展开,但是那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经常出现的。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为今后英语教学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总之,根据克拉申i+1中的可理解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导入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尽力确保活动材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并且能够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发挥导入环节承前启后、提纲挈领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2014“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成长课堂教学研讨观摩会的五节英语观摩课的深入剖析,发现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存在的问题有:导入时间过长,导入材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材料与授课内容缺乏紧密联系,PPT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等。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索考小学:白英明
二○一三年四月十二日到十四日,我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办的从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新视角解读新课标暨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真是不虚此行,让我感受到了更多的教学艺术,感触颇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么上”的感觉。本课以生活中的实例,用天平称水果时几种不同品种水果的变换,引出了“策略”一词,从而开启新课,徐老师把苹果和梨子与400克的砝码进行变换,得到了一个梨子和一个苹果的重量,展现了“替换”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徐老师还举了历史上刘备、周瑜、诸葛亮使用策略的例子,以及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使用策略为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在教学例题后让学生明白倍数关系,替换能凑整,相差关系的数,替换后还有相差的关系。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
单”这样一句流行语的生动注解。
听了徐老师的课和讲座,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今后,自己也要去努力经营一个智慧的课堂,让自己的数学教学也变得简单,简单地进入我们的生活,简单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近,简单得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学习徐老师要学到理念、方法,他的简简单单的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科的深刻把握之上的。走进深处,方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所在。如果浅尝辄止,只停留在形式上,是永远在不会进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其次是符永平老师执教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从符老师的学什么?怎么学?到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带着问题,编写教材几个环节的教学中,让我体会到创设情境的趣味性,在本节的教学中,符老师出示了好几个情境图,引发学生的思考,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中一般形式的表达式,让学生动手动脑设计题目,贯穿了“转化”的解题目方法,符老师强调,把难题转化为简单的题,把初三的转化为初
学习培训有感
里中小学 刘廷美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体会更深。为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素质教学服务,本人主动报名参加在都匀铁道俱乐部举办为期两天(2014年10月18日和19日)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这次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展示,有著名童漫作文教学专家宋运来老师的《新编乌鸦喝水》、有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子阳的儿童创意作文《我能写书》、还有“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吴勇的幽默风趣《童化作文》,真是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2014年10月18日上午,宋运来老师的作文展示课《新编乌鸦喝水》。宋运来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童漫作文的过程中,宋老师从习作兴趣与内容两个方面解决了儿童说、写的难题,同时渗透儿童写作的目的与读者意识。宋老师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入关于乌鸦的故事,导入很自然,语言很亲切,他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互动,四只乌鸦寻求怎样才能喝到水的好方法,不但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在教学中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学。如:有几只乌鸦?它们是怎样来喝水的?这四只乌鸦还会用投石子的方法来喝水吗?你能用什么方法让这四只乌鸦喝到水?有的同学说:“在瓶子里打个 洞。”;有的同学说:“用石子垫的方法,搭人梯的方法。” ; 又有的同学说:“用扔小石子击碎瓶口,让瓶口变大的方法。” ; 还有的同学说:“用海棉把水吸干,再取出来喝水。”宋老师媒体展示空调的水滴到瓶子里,乌鸦兄弟就喝到水了,乌鸦兄弟喝了空调的水就生病了,说明空调的水不能喝。师生交流写警示语提醒大家注意空调的水不能喝。总结的时候就强调了这些内容,使学生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宋老师的这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快乐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让听、说、读、写走进了社会,突出了四维视域下的儿童作文,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10月18日下午,高子阳老师教的儿童创意作文——《我能写书》高老师的课堂教学导课富有新意,左右手小游戏使学生明确了作家的特点是:想写书——一定要写书——发表书。为儿童理解创意作文做好了铺垫。在高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围绕“什么是作家?”、“你知道哪些作家?”、“你喜欢哪些作家?”、“你相信自己能成为作家吗?”、“人人都能成为作家,你相信吗?”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自己能写书,感受到写书的快乐,为儿童创意作文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我知道了儿童创意要思想、方法、技巧一起教,真正从中感悟到写作是人生有效生存的第一技能,写作让你创造性的思想者,写作让你提高阅读技能,写作让你与他人更有效地交流。
10月19日上午,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烦恼的故事》。吴老师指导学生写作以点拨、鼓励为主,启发、引导方法恰当,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使我耳目一新,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作文课如何上,又如何辅导学生写好作文。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积极,根本不给教师什么发言的机会,只是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通过听了吴老师的作文辅导课,我觉得:教师要鼓励敢说, 敢说.能写。敢说,首先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话题,只要他们能说出来,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给予肯定,树立学生在作文课上说的信心,能说了,再慢慢的、循序渐进的提出一些要求。能写,只要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写出自己想写的真实话,暂时不管是否贴切题目,字数不作强调,有话多说些,无话少说些。先激起孩子们写的兴趣,随着年级增高,年龄增大,再循序渐进地提出写作要求。
总而言之,听了专家们的课,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定会学以致用,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011年9月18日,我听了丁华、宋运来两位教师的课,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两位老师的课时,他们亲切,自然,简洁,准确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二.教师教学艺术。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两位名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更是很高。特别是丁华老师,由于组织部门的疏忽,《蟋蟀的住宅》本是四年级的课文,可带来的学生却是三年级,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给三年级的孩子上了。李老师迅速调整思路将这堂课演绎的几乎近于完美。可见名师不愧是名师。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是昏昏欲睡,而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整节课都是通过阅读,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来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老师做的只是点拨。李老师曾多处问“这一处读懂了应该感谢的是谁?”从开始回答“是老师”到后来变
成“提问题的学生”。这就是告诉我们语文课不是一节课给学生灌输多少而是教给学生多少学习方法。课堂上有问有答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
王凡
2016年10月15日、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文山州实验小学参加文山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培训,听了全国4位名师的教学观摩课。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它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吴正宪、周卫东、牛献礼、仲广群四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然后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培训的目的。通过观摩有以下几点体会:,感受到名师们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几位名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数学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课堂上,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识了“教出数
第一节听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课堂上,徐老师以“变魔术”导入,他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课堂上,我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堂;这节课让我认
识了“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接着就又听了徐老师的专题报告,他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崇尚简单,拒绝肤浅,做深刻的教学。”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听了徐老师的课和报告,徐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令人折服的理论和实践道理,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令我叹服。徐老师的观摩课和报告,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今后的课堂指引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全新视觉的思考——做简单的教学,还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第二节是华应龙老师的《阅兵引出的数学问题》,华老师先出示了一段今年阅兵式的视频,问学生:看后有什么感受?随后出示了3个思考题:
1、阅兵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2、阅兵中的数学问题可以和小学生分享吗?
3、这种分享有什么价值?整节课,华老师都是围绕阅兵展开的,其实也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天上午听的是北京特级教师钱守旺的《平行与垂直》,钱老师嗓音动听,语调轻松,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捎带点北京味,让人一听就上瘾,也愿意去听,以至于我足足听了整整一天也没有丝毫 的厌倦。甚至让我这个不爱听课的教师竟然下午早早地就跑去占位,就怕离得远了看不见。在课前他就提出了他的口号:敢想,敢问,敢辩,敢说,敢错。本节课钱老师以学生动手做和动手画为主,这节课中所涉及的直线都用两根筷子代替,这样做直观形象。在动手做的同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给我们做的讲座题为落实新课标的行动策略。我的二十个课堂主张。由于时间原因,他只把这二十个主张给我们简单描述了一下,并没有做深入的讲解。钱老师用“两根筷子”轻松的进入了课堂,整节课的重难点在“一双筷子”的帮助下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和突破。我们平时不在乎的素材,在钱老师的课上变成了宝物。从钱老师的课上,我不仅学到了处理教材的一些方法,更觉得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生动、有趣、轻松、高效。尤其是他的“动感课堂”的新理念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都很欢快,不管是开始的“让我们轻松一下”,还是接下来的“木头人游戏”,“从彩笔画一画”,“用筷子玩一玩”等都特别吸引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这场报告的“重头戏”——打造“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钱老师先提出了打造“动感课堂”的24个策略。下面摘抄了钱老师几句很有这里的话:
一、育人比育分更重要;
二、学科宣言——找寻“儿童数学”,打造“动感课堂”;
三、教师行动十字方针:沉默(给空间)、示弱(给胆量)、等待(给时间)、放手(给机会)、激励(给自信); 四、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
五、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 六、一堂好课是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
七、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学好知识,而且也能让自己轻松起来;
八、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
九、读懂学生是教学的起点;
十、即使教师有了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杯水,也首先要先找到杯口;
十一、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
十二、课堂“五敢”:感想、敢说、敢问、敢辩、干错;
十三、“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要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
十四、人生五大幸事:出生后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位好伴侣;晚年时遇到一个好子女;
十五、教师专业成长的“五条通道”:把别人的智慧接过来、把看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困惑的问题摆出来、把研究的成果写出来、把成功的经验传出去。
十六、所谓“真正的教学研究”,就是把教学与研究变成一件事,导读:”“数学课上思考的表情最美,因为数学更美丽,虽是一节朴实无华的数学课,却又同样精彩的课堂,课堂上诸位名师的精彩表现,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即把教学变成自己的研究,把研究变成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报告的最后,钱老师以一首小诗与所有与会者共享:每天早上醒来,看见第一屡阳光,自己的眼睛还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幸福。迈开双腿,能轻快地走起来,飞快地跑起来,自
即把教学变成自己的研究,把研究变成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报告的最后,钱老师以一首小诗与所有与会者共享:
每天早上醒来,看见第一屡阳光,自己的眼睛还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奇妙的世界,这就是幸福。
迈开双腿,能轻快地走起来,飞快地跑起来,自己的双腿还能听话地行走和奔跑,这就是幸福。
和爱人手挽着手,穿过一条小径,闻得见扑鼻的花香,听得见声声呵护,这就是幸福。踏进教室,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轻松学习;走出教室,又和他们一块快乐嬉戏,这就是幸福。
每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还能健康地存在着,这就是幸福!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珍惜幸福,珍惜人生?? 最后是李培芳老师上的五年级《等量关系》,李老师课前的谈话让孩子们很放松,听课的老师也深深陶醉在这种轻松活泼的气氛里,不时会心一笑。李老师和一个女生站着一起,请学生找关系,学生刚开始找不到,在李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下找到了身高、体重关系。出示“鸡的质量2千克,鹅的质量6千克”这样平常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了“相差多少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鹅的质量是鸡质量的几倍?”等问题,李老师借淘气之口抛出“鸭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建立鸡鸭鹅之间的等量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形成一个相等关系,就能算出鸭的质量”。李老师后面
环节内容的处理,给了听课老师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听课老师越听越有精神。教学过程精彩无比,关键在于李老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设计里传递的是知识,更引人入胜的是李老师的语言:李老师暖人心脾语言里不仅渗透着思想方法,而且富含情感、表达真诚善意的态度,许多话都是站在学生立场想问题,极富激励效果。比如评价学生的回答:“真好,一句话就把关系说清楚了。”“她的例子验证了我们刚才的直觉。”为鼓励学生多思考,体会交流的好处:“多想一会儿回答更精彩。”“数学课上思考的表情最美。”“讨论后回答更有质量。”面对一个回答错误的女生: “对不对是次要的,不对也给了我们思考的机会。”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开始吵架,为真理而辩解。”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直观”是直接观察时:李老师连连赞叹,“我们班有天才!”“你一瓶,我一瓶”这个好玩的广告后李老师说“生活都有趣,因为数学更美丽。”诗化的语言富有哲理,言短意长,语淡理深,虽是一节朴实无华的数学课,但我不由得想替孩子说:学着好玩,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一节节风格不同,却又同样精彩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沉醉其中,感受不一样的精彩。让我明白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课堂上诸位名师的精彩表现,也曾经经过无数次努力的尝试和摸索,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不奢望有一天会成为他们,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 得 体 会 大关一小 吴琴
2012年5月12日、13日我和本镇的几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 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贵州鑫源教育培训中心协办的在贵州师范大 学大礼堂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 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 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它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夏青峰、徐长青、刘松三位 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
记然后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通过观摩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感觉他们在教学资源上利用很好。利用 生活中的实物从感官上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心理上博取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从始至终都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是利用好资源来 引导来调控这是非常高明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去 利用好身边的资源把我们的心多用在备课上。学校有的资源我们拿 来用学校没有的资源能借的借来用能做的就自己做来用。一句话 把有限的教具以及别的对课堂有用的资源都用在课堂上这对我们的 教学工作只会有好处。
二、课堂注重实效性。从本次各位专家的课堂演绎来看新课改发 展到今天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前成熟得多。记得新课改刚开始时课 堂教学搞得非常热闹一会搬桌子一会小组讨论一会展示这样一 会展示那样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课堂搞得很热闹学生学到东 西没有那还得打一个问号可这次的课堂教学虽然各位专家的风格 迥异有的激情飞扬发人深省有的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他们 的着眼点都是一样的都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注意调动学生的 思维都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都很注重“双基”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 稳中求和和中求新。
三、再有就是老师的个人魅力。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把学生的心能否抓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修养要达 到某种层次。现在的学生有个人崇拜的倾向。对某老师仰慕学习要 专注些不喜欢某位老师上课精力集中就差些。于是我们的工作就 有了很大的挑战性。对于个人魅力来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修炼好 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去不断完善我们自己把学识修养提高
让我们的学生不光对我们的知识感兴趣还要让他学习我们的个人修养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四、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听了三位专家的实战讲座我有 一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感觉。因为他们朴实的语言脚踏实地的实
战讲演为我对新课改的认识指明了方向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使我认识到教学要关注长期性实效性要为孩
子的一生负责教师要从知者变为不知学会缄默学会木讷学会慢 一点学会尊重学会期待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问“谁和他想的不 一样”学会把自己当导演导演好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学会“融错” 学会“变态”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努力做到让自己的课堂像呼吸一样自 然。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推荐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心得体会06-18
全国小学语文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观摩06-18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心得体会09-18
全国教育名师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培训心得体会11-15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观摩活动10-2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0-12
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