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研讨交流制度(共11篇)
1、采取汇报式交流,实验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或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在汇报讨论中发现新异,共同探讨,产生共鸣。
2、采取多样式交流,组织实验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争论研究,在辩论中形成共识,共同进步。
3、自我反思交流,实验教师寻找自己的经验,让教师写一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教学情境,用新理论来阐述案例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4、问题交流式,实验教师相互交流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寻找问题结症,找出对应策略。
5、进行案例分析,实验教师准备自己的教学个例,讲出自己个案中的细节描写,从个案中剖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启发,更加深层次地把握新课程实施。
6、进行课堂教学交流。实验教师相互观摩,讨论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逐步探讨符合“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的评价策略。
7、实验教师研讨交流要有详细的记录,并附有体会。
为推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12月5日,教育部在南京大学举办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出席并讲话。
李晓红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就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下一步,各地各高校要在认真学习领会《指导意见》主要精神和内涵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订符合地方和学校实际的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准确把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重点,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遵循三条总体要求,坚持考核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考核评价的基本原则,坚持解决考核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把握六项改革要点,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切实扭转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调整完善科研评价导向,综合考评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三要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抓评价主体,抓评价标准,抓评价方式,抓评价效果。
李晓红特别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中国特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李晓红还指示教育部相关部门改进针对大学的各种评价指标,从源头上做出合理设计。
1.抓规范课。为了让“节节课都达到规范课”底线要求,我校组织老师研读了教研室下发的“三课”标准,让每一个老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标准。将“三课活动”与“五集中教研”结合起来,边研讨、边推进“三课活动”。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上一周我校数学教研组,率先在校内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广活动,彻底打破了曹家湾中学惧怕因高效课堂教学而导致成绩落后的恐惧心理。并以三个推广活动逼老师应用“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上规范课。【一是推广“三级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教研组内推广表格式“课堂研学导读单”备课模板。三是教研组内推广分栏式“课外能力训练”作业设计模板。】
2.抓集体备课。总体思路是“小组备课、集体评议、注重反思、课后修改”16个字。即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课题现场研讨,当场完成课内导读单设计。在备课过程中,中心发言人【学科组长】主讲设计思路,学科组成员集体评议研讨无异议后,由主备人【学科组成员轮流担任】操作电脑,组员协助选题,共同完成课内导读单的设计。讲课后师生共同反思【学生反思研学过程、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反思重点是课堂中的亮点与败笔、易错题案例等方面。主备人收集学科组成员意见,当天修改电子版课堂研学导读单,及时添加二次教学改进意见。
3.抓课例研讨。以“集体备课”为磨课抓手,以“人人上规范课”为起点,通过第一轮磨课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组内,每周确定一人为全组展示规范课,课后及时召开学科教研组课例研讨会,开展说评磨活动。主要程序是上课教师说教后感言,观课教师按“三个一”【一个亮点、一个不足、一段再教设计】要求评课,教研组长主持组员再次磨课。
4.定期开展示范课。九月份开展了教学成绩优异教师示范课,十月份开展了教学能手示范课和教研员引领课,十一月份准备开展大学区精品课展示活动。
我市地理“三五X”教学策略,为我们搞好地理教学从理念上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给教师留下了充分自主的空间,这就为“高效课堂”的个性化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三维目标把握不准或落实不到位,“五个贯彻始终”落实不充分或顾此失彼等现象,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机制难以形成,高效目标难以达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对教材“有数”
1、对地理课本“有数”。吃透地理教材,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础。现行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注重的是通过各种地理图表、资料传达地理信息,隐含的地理信息多了,文字描述性的内容明显减少了,这就容易导致知识点之间衔接生涩,难以形成知识网络,这给教与学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要去反复研读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和潜在价值,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抽出教材的“筋骨”。只有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游刃有余。另外,课本内容掌握熟练了,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敬其师则信其道。
2、对课标“有数”。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是达成高效地理课堂的关键。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它上面不仅有对地理课本有关知识点的达成目标要求,更有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要求,比如对区域地理的教学,课标就要求“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所以,把握准了地理课标,就是弄清了授之以“鱼”
和授之以“渔”的问题,就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死盯着那一个个知识点而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
以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不管是哪一节课、哪个地区或国家,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人口、地域文化等。当然,以上几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位置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考虑;范围既包括该地区的临海和邻国,也包括该地区由哪几部分组成,还包括该地区大致所跨的经纬度;地形包括该地区有哪些大的地形区,还包括该地的地势特点;气候包括该地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及其各自的特点;经济包括该地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及交通运输、旅游资源等;人口包括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问题等;地域文化主要指富有地方特色的衣食住行。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论教材是以怎样的顺序编写的,尽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上几方面自主学习探究。
3、对教辅材料“有数”。这里所说的教辅材料,既包括老师独有的教参、教案,也包括师生共有的《同步学习与探究》、《地理图册》、《地理填充图册》、各种习题甚至是相关参考答案。教辅材料不可忽视,毕竟它们都是有关专家精心编写的,别人的经验一定要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种教辅材料,才能清楚的了解哪些知识点是易考点、出题的角度是什么?在上课过程中予以穿插解决。这样,学生在做各种习题时,就不至于感到陌生,“这个(类)题老师讲过”的话在学生中说的越多,他们就越信任你这个老师,信其师必乐其道。
4、对学科知识体系“有数”。也就是整合课程资源的问题。我曾经教过初中政治、化学、生物、地理等不同学科,也曾听过含盖了六到九年级的所有课程,特别是听过多节六年级的《科学》。通过 2
对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了解,我发现,许多学科中的许多知识是相通的: 六年级《科学》中就有许多初中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煤的形成等;七年级《生物》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都跟地理有关。只有了解了中小学知识体系,你才能更加清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上课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旁征博引”,就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这样一来,地理课堂就会更高效;而且还会给学生留下“这个老师了解这么多学科的知识,真厉害!”的印象,学生将会更加佩服你,甚至会崇拜你。试想一下,学生对某个老师达到崇拜的程度了,他所教的学科将会有怎样的效果?!
二、对学生“有数”
1、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数”。一方面,通过对中小学知识体系的了解,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备课中确定哪些知识点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该精讲、那些该略讲,以便在上课过程中突出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这叫“看菜吃饭”。另一方面,无论是教的方法,还是学的方法都很重要,方法运用合理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以便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和适宜的学习方法,这叫“量体裁衣”。
2、对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有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在上课过程中,多贴近学生生活、多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注重地理知识的运用,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对考试检测“有数”
我们认为,日常考试的主要目的是反馈教学,以利于查漏补缺,3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此,一定要做好考试分析。一方面是分析学生的成绩,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的效果,以便对以后的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使之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分析试卷,特别是对我市历年中考试卷的分析,以弄清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便于今后的教学更有目的性。
四、对自己“有数”
1、对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有数”。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统一体,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占用多了,留给学生的自然就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保障、个性特长得不到发挥,也就谈不上“五个贯彻始终”。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一定要适度、适当,在课堂上教师的点拨和引领要恰当其时、准确简洁。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充分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下足功夫,拿捏好分寸。
2、对自己的教学个性特长“有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特长,把自己擅长的一招一式发挥到极致,课堂就会呈现精彩,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当前,有关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层出不穷,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我们必须学会将其化为自己的东西,不可一味照搬模仿,否则很可能造成邯郸学步的后果。为此,教师应当多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注意灵活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2、有关人员要积极参与,争取机会,提高自我,为我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
3、派出学校要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交流教师的工作、学习等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能够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4、轮岗交流教师的年度任职考核和教师工作量评估、教师职务晋级由接收学校负责进行。
5、确定轮岗而不参加轮岗交流的教师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6、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凡不服从组织调配,超过一周拒不到岗的.,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告诫;超过半个月时间拒不到岗的,按自动离职处理,上报中心学校予以除名。应对该教师进行降级或开除。
7、校长是实施教师轮岗交流机制的第一责任人。凡对轮岗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西溪小学教师交流
管
理
制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王东进会长出席会议并作了《凝心聚力深入研究为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技术支持》的讲话。人社部医疗保险司陈金甫司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孟伟副秘书长、浙江财经大学戴卫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朱恒鹏教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何平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吕国营教授、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耿成亮局长、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徐玮副局长、长春市人社局张宝山副局长等9名领导和专家围绕“深入研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主题作了学术演讲。
会议审议通过了熊先军秘书长作的《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2015年工作情况和2016年工作打算》报告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以上领导成员调整建议》。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实现校长教师均衡合理配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县实验中学对全县的辐射功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校长教师交流实施方案。
二、成立校长教师交流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林国庆
副组长:王文显
成员:王向阳
熊剑
方显仁
叶世宝
陈健文
秦学志
闻志勇
姚建
童海刚
方立功
郑华荣
闻盛慧
郑美银
胡必红
郭志文
张新
三、基本方法
1、设立交流团队:设立到白莲乡白莲河中学“启明星团队”,设立到河铺镇双凤坳中学支教团队,设立送课下乡团队。
2、确定交流人员的原则条件:
(1)基本原则:遵循“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稳妥推进,合理交流”的原则。
(2)启明星人员的选定条件:一是热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实验中学任教10年以上,教学质量优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是年龄在48岁以下的男性教师;三是教师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县教育局初审,报省教育厅审核公示确定。
(3)支教团队条件:一是热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二是按学科要求确定6人支教;三是教师个人申请;四是学校校长教师领导小组按在实验中学任教的教龄和个人的现有年龄条件打分,按分数的高低确定支教教师。
3、确定交流科目: 启明星团队: 带队:王文显
支教科目:语文
教师: 潘学志
数学
教师:卢利平
王文显
英语
教师:何进超 支教团队: 带队:陈健文
支教科目:语文
教师: 王和平
赵志涛
数学
教师:黄四新
陈健文
英语
教师:刘小华
胡雪梅 送课下乡到白莲中学团队: 带队:林国庆
支教科目:语文
教师: 丁迎春
数学
教师:江康宁
英语
教师:潘小迪
历史
教师:肖劲松
地理
教师:占利珍 送课下乡到双凤坳中学团队: 带队:王向阳
支教科目:语文
教师: 周新文
数学
教师:裴冬分
英语
教师:周敬之
化学
教师:王志锋
物理
教师:郭志文
4、确定交流时间:
(1)启明星团队:2012年7月——2015年7月,交流时间不少于3年;
(2)到黄岗庙中学支教团队:2013年7月——2014年7月,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
(3)到河铺双风坳中学支教团队:2014年7月——2015年7月,交流时间不少于1年;
(4)送课下乡团队:每期不少于1次
5、确定奖励办法:
(1)“启明星团队”、“支教团队”享受国家补助交流费2万元;送课下乡团队不享受国家补助。
(2)“启明星团队”、“支教团队”享受学校相应的符合政策的福利待遇;送课下乡优秀课的教师,颁发“优质课”证书。
(3)“启明星团队”、“支教团队”的人员在评模、评优、晋职等同等条件下优先。
(4)“启明星团队”、“支教团队”校长教师回校后的职务安排不低于原有职务,优秀的在人事任用上优先考虑提拔。
6、确定工作流程:
(1)每年7月下旬,校长教师交流的教师个人提交申请,由学校校长教师交流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教育局审定后备案。
(2)每年8月中旬由县教育局将交流的校长教师分配到乡镇中心校。
(3)每年8月25日交流的校长教师到指定的乡镇中心校报到。(4)每年8月30日交流正式开始。
四、其他:
本实施方案,因时间上的变动,若与上级文件精神冲突的事项,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准。
安徽省将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动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率先达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保障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教学和教师的需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根据文件要求,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满两届的校长(含副校长)或在同一学校任教6年以上的教师应交流轮岗。每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名师和特级教师等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20%。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教师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理力并举”的管理宗旨,凸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情育人、主动发展”的办校理念,积极推进“名师工程”,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完善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培养出一批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形成拥有名师,名学科的名校。
1、教师努力目标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教多种课程。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
(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教师发展方向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
面能为人师(起榜样作用);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带头作用),能操作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讲究效率,有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标发展。
(1)高素质: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具有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有合作、竞争的精神。
(2)高学历:45岁以下全部达到本科学历。
(3)高技能: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引导探究的创新能力。
(4)高水准:具备科研的能力,善于总结和提练,干得出成绩,讲得出道理。
三、培养范围
已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参加过市级以上(含市级)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市级(含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称号的教师,均列入骨干教师培养的范围。
四、主要措施
1、抓师德教育,促观念更新
来与走出去方式相结合,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颂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具体落实到四心: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1)学习课程化
教师每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进,坚持做好学习摘记,保证每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活动。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师学习的课程化。(2)、评选制度化
师德学习,学校每年评选“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形成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观,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2、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1)高质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示范、观摩、检查、评估等的课堂教学任务。工作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
(2)带头实践课改精神。上好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常上常新。
(3)压担子分任务。让部分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管理,在实践中打开思路,学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自我培训。提倡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必修内容,上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
(5)加强课题研究。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每人至少参与一个县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把备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与科研结合,两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专多能。引导骨干教师多方位地学习,有奋斗目标,有主攻方向,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能者为师,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一位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互相促进学习,共同提高带教水平。
(8)大胆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尝试、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抓激励机制,促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骨干教师的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
(1)成就激励。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创特色,每年进行上课、写论文、设计教案等评比,优秀课堂教学拍摄录像,搞个人专集,好的文章、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学校每年出专辑(包括学生作品专辑)。
(2)荣誉激励。学校每年评选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明星教师
等等。
(3)物质奖励。论文、讲课比赛、公开课等按照《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中的条款执行。
(4)情感激励。教师父母生病领导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帮助,每年结合重大节日赠书、赠物,定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第三届儿童哲学与率性教育高峰论坛在我校圆满落幕
2017年9月1——2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儿童哲学与率性教育高峰论坛”在东师附小举行。本次会议以“有过程的率性教学”为主体。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省市区领导、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嘉宾、兄弟院校的同仁、东北师大的领导以及媒体朋友应邀参会,累计人次1500余人。
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师附小校长于伟教授在致辞中对全国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围绕会议主题介绍了学校近期的研究进展东北师范大学郭建华副校长代表东北师范大学致辞,表达了大学领导对附小的期望与支持,勉励附小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敢于探索、不断尝试,成为“师范一方,引领一方”的名校。本次会议共
余位嘉宾到会祝贺。本次会议由王艳玲副校长主持。
1日的会议为我校的观摩与发表。我校孙爱曼、张敏、丁嫄媛、赵春梅、王立生、朱颖六位教师代表研究团队进行了单元案例发表,欧欣、杨祎两位教师执教了两节研讨课,李颖、崔媛媛、孙艳君、许迪、迟艳波、张健六位教师进行了教师课题发表。我校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的学习面貌,基于学生的有过程的率性教学研究给与会的专家及点评带来深刻的印象。观摩发表之后,与会专家及各科省、市教研员分别针对研讨课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研讨与交流。
2日的会议为主题研讨。我校于伟校长做了以“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报告,向参与代表介绍我校在过去的一个阶段里如何深化“有过程”的率性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具体事例讲述“有过程的教学”如何在课堂扎根。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人文与艺术学院Thomas Jackson、台湾嘉义大学教授王清思、台湾师铎奖获得者李玉贵、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倪鸣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卜玉华、华东师范大学古秀荣、杭州师范大学高振宇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并对一些问题与与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增进了大家对理论的探索以及理论落地生根的实践探索。
李金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国有国法,党有党纪。每一个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每一个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党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意见》让我知道了听取这些意见有利于让我们深化党内制度改革,同时,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一直就是永保我党旗帜高高飘扬的根本保证。
通过学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让我知道了如果遵党纪、守党规的前提没有严明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作为保障,我们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要严格遵守纪律,首先要知道各项《条例》及深入了解党纪的内涵。只有懂规矩才能守规矩,只有知法能守法。
党内法规即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规范党员言行的标准。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重温党章,学习党纪党规,把党章党规党纪学深、学透,真正让纪律和规矩入脑入心。道党纪、守党规是党的事业需要纪律严明是我们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势。我们必须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认识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习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严明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党的纪律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意志和阶级属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内在要求,是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有力保障。
《意见》和《条例》是扣紧廉洁自律时代主题,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更高标准的廉洁自律规范,为增强党内修养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供了牢固基础。党内法规强化了党的纪律刚性约束,体现了“全面”和“从严”要求,为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保障。
贯彻好各项党内法规,应将法规内化于心。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内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全面透彻学、联系实际学,领会实质、把握要义,把党内法规提出的各项规定熟记于脑、牢记于心,牢固树立崇规意识、守矩意识和执规意识,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落实好党内法规,更应将法规规则外化于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把纪律规矩摆在前面,带头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要位置,带头用党内法规约束自己言行,带头同一切法规行为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引导党员坚持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全体党员要敬畏法规,坚持把法规规定践在行到上。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要以各项党内法规新要求指导学习、生活、工作,正真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实验教师研讨交流制度】推荐阅读:
实验教师管理人员职责09-10
双语实验学校教师辞职报告10-21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师评语12-04
实验小学教师培训规划12-06
教师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1-14
实验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12-14
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06-02
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10-31
实验室资料保密制度09-07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