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财融合的角度研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医院运营管理要求,财务职能转型迫在眉睫,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业财融合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深入分析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的现状,指出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结合实际业务提出优化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业财融合;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为新时代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2019年1月,财政部为夯实报告编制基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8〕108号),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产既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管好、用好医院国有资产,提升其使用效益,对于促进医改政策落地、推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以及主管部门、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没有形成系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目前,部分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并未设置相对独立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多个部门都涉及并参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职责分配不清、存在交叉的现象,导致国有管理流程难以进行有效规范。第二,国有资产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没有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未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绩效考评体系,资产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国有资产各项基础性工作不规范。资产配置方面:部分医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没有有效结合,一些设备购置前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与经济效益分析,导致设备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资产使用方面:部分医院资产登记不规范,存在资产未登记入账、多计、少计资产价值的情况;部分医院账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未转固的问题。资产处置方面:部分医院依然存在未履行审批程序擅自处置资产,化整为零、规避审批,待报废资产长期积压不处置,已处置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核销,收入未上缴国库等情况。

2.资产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协同性不高,风险较大

财务相关工作往往是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极容易因信息流转不及时或传递失真,导致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不及时。一是验收环节存在实物已交付使用并开始产生成本、创造收益,但因为报销审批签字等问题财务上未能入账的问题。二是调拨环节由于财务部门未参与实物调拨业务,未能实时更新内部调拨业务涉及的相关信息,造成各业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或维修成本核算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降低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三是报废环节有些医院存在实物已淘汰报废,但因报废手续不及时,会计上并未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账面不能真实反映实际资产水平。

3.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人员在学历、资质、观念方面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落差,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重要原因。一是部分医院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不少是新手,资产管理知识相对欠缺,政策制度不够熟悉,学习、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资产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和工作开展。二是公立医院上至院长、下至普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买轻管的观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识不足,不能从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来管理资产。

4.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医院资产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没有与各业务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在流程衔接上尚不成熟,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割裂,无法做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的滞后导致不够精确的固定资产信息对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等难以形成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业财融合视角下优化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业财融合管理模式是基于高度信息化管理和多维会计管理的理念,将医院业务流、资金流、管理流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对医院经济运行计划、控制、反馈、评价、考核的全过程、多维度管理模式。要深入医院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前端,建设形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管理模式,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在医院运营中做好“调度中枢”和“专业大脑”的角色,推动业财融合,提升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1.建立系统的资产管理模式

第一,落实部门责任,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医院对国有资产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医院资产机构建设作为管理改革的先决条件,通过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盘领导。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家具、图书、房产等资产进行配置、验收、登记、维护、清查、处置等工作;具体使用科室设置兼职资产管理员,承担着资产的日常使用和保管职责。第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卫健委制定印发的有关制度文件,做好医院制度的更新、完善和落实工作。建立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和改进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第三,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资产申请、采购、验收、使用、维保和处置全方位的业务闭环。资产配置方面,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资源配置职能,严格遵守采购政策要求,准确编制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设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和预算委员会,科学调研、充分论证,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资产使用方面,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监督检查。资产处置方面,按照规定权限对国有资产处置事项上报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核或备案,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将资产管理审核审批事项,作为权力运行监控重点和“三重一大”内容,建立决策机制,明确逐级审核、严格授权、公开透明,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2.全面梳理流程,实现多学科交叉协同管理

优化资产管理内部流程,理顺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基建管理等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形成资产配置科学化、存量资产共享化、资产清查常态化、资产处置规范化的资产管理体系。预算管理方面,实现资产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及分析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时对资产购置及维修成本进行预算控制。成本管理方面,通过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准确核算物资成本和房屋后续支出资本化成本等措施,夯实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基础。财务管理方面,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加强各类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为资产年报的编制提供基础。基建管理方面,完善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流程和制度,明确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费用化确认标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以内部控制为抓手,加强国有资产风险管理

加强内部控制,全面落实资产管理领导责任,在资产管理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开展资产管理风险评估专项工作,与各业务科室沟通研讨,绘制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图,梳理业务风险点,设计管控措施,确保资产管理制度执行落实的有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以全覆盖审计为抓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及时揭示问题,提示风险,提出建议,整改落实,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4.加强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业财沟通机制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医院应当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注重选拔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干部,切实把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领会透、把握准、研究细、运用好。二是建立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内部培训体系,做到业务、财务双向学习。加强资产管理业务定制化培训,促进相关制度顺利落地实施。三是建立业务、财务部门的沟通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反馈工作进程,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

5.以设备绩效评价为重点,推进国有资产绩效管理

医疗设备是医院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是医疗设备长期正常运转、防止盲目申购、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当树立价值医疗下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结合具体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工作体系,确定评价标准,为各业务部门分别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并加大考核结果运用。用绩效管理工具指导医院科学投资、提高综合效益。

6.强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数据的利用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资产动态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日常管理和报告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积极运用HRP、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工具,将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纳入系统,实现资产管理跨部门、跨系统、跨学科深度融合。第一,形成财务和资产一体化管控,横向实现数据同源、互联互通,打通各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之间的数据传递路径。纵向扩展资产管理精细化管控力度,通过预算控制、内部控制、合同控制等功能提高财务对业务的监管力度。第二,通过数据治理,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升数据质量,支撑资产数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监督。第三,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及利用,为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指导,以报告促(转33页)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分管领导等部门进行审批,流程十分烦琐,需要在多个部门来回奔走;其二,为了逃避流程,资产使用部门人员未通过审批擅自调整使用,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出现混乱。重组业务后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则可采取多用户根据自身权限进入系统,基于申请调拨、部门审批、调拨变更流程进行在线操作,操作结果也会如实记录在系统中。如此,减少了部门间票据流转流程和纸质文件的使用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3.做好相关系统的接合,对资产变动信息实行全过程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与预算系统进行无缝隙结合。固定资产增减申请、增减审批、资产变动申请、变动审批、资产清查核对、预算与核算等各种业务都能够在同一系统中进行,不同权限的人都能够在这一系统中查询与处理资产变动的信息。同时,在固定资产标记登记中运用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不仅能够赋予固定资产专门的“身份信息”,而且还能够实现高效读取与核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为资产清查创设优质条件。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引入数码成像技术,将固定资产实物照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添加到对应固定资产卡片的附件,如此在资产流程过程中便能够再现资产信息,并为接下来的审计、会产管理人员互相交流信息化软件操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促进。培训内容除了固定资产信息化软件,还应增设通用办公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技术等信息基础知识,培训对象也应拓展到全体公安人员,进而提高整个单位信息化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及时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与巩固。另外,制定奖罚措施,针对考试成绩优异的人员,可奖励一定的物质或优先提拔,以此来调动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

对于公安机关而言,信息化管理是动态、精细、全面管理固定资产的有效路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系统,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定位管理、动态跟踪、网上审批、折旧核算及档案管理。对于固定资产定位管理功能的实现,应积极引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替代条形码技术,对每一件设备的存放位置进行自动、实时跟踪。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等典型特征,把固定资产采购、使用与处置视为一个整体,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获取最大化的固定资产效益。同时,对前端业务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匹配,为公安机关成本核算提供可靠信息,并积极配合国家监管,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2.张旭鹏.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财富生活,2020(16).

3.刘红.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20(15).

4.刘昱成.浅析公安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01).

5.刘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及建议――以某市L局为例.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1).

6.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财会学习,2020(26).(责任编辑:兰卡)

上一篇:校企文化对接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下一篇:巧妙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