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和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学徒制造的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教育部门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教学重点。由于过去对烹饪课程不够重视,使其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应将烹饪落实到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成为烹饪技能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烹饪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能够将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徒在学习过程中,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就业率。

一、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种教育理念能够让学徒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有助于成为综合型人才。工匠精神是一种新颖的工作理念,对工匠的技能以及工作态度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现代社会中,烹饪是新出现的行业。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致使其将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让其对烹饪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学校方面组建烹饪课程,让学徒在该课程中增长技能,促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有助于其快速寻找到工作,便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实际教学中,校方应改变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进行教学,以此来弥补传统教育的弊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1]。同时,校方应与企业建立联系,为学徒提供有效的锻炼途径。在培养烹饪技能人才时,应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其成为教育的基础,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以便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理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品质。现代学徒制采用学习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帮助其巩固技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提高学徒烹饪技能的同时,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以及职业素养。

二、现代学徒制下的烹饪技能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虽说现代学徒制度已发展健全,正在逐渐融入课堂教育中,有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培养烹饪技能时,依旧存在问题。校方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将其大致分为三点。

(一)学徒对“工匠精神”不够重视

由于烹饪课程是创新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出现错误,致使其更加注重培养烹饪技能,从而忽略了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培养“工匠精神”,对学徒的成长有阻碍作用。烹饪技能不仅是要做出好的菜品,对学徒的工作态度与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发现,现代学徒制在培养人文素养上存在弊端,这就导致学徒对烹饪课程的了解停留在做菜阶段,致使其无法体会“工匠精神”[2]。

(二)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教育体系尚未发展健全,校方与企业在评价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学徒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抓住重点,不够了解“工匠精神”对烹饪技能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校方资金有限,无法按照企业厨房来健全教育设备。这种情况的出现脱离了校企合作理念,阻碍了学生视野的拓宽,不利于其提高烹饪技能。由此可知,若想培养烹饪技能人才,教师应在教学中灌输“工匠精神”,加强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度。同时,应将其落实到教育中,让学徒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素养。

三、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烹饪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教育模式,培养烹饪技能

随着教育理念的推广,致使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够满足烹饪课程的需求,对培养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校方应改变教育理念,采用德艺双馨的方式来培养烹饪技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工匠精神”落实到烹饪课程中,便于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其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操守,便于成为全面技术型人才。烹饪技能主要服务于餐饮行业,“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安全格外重视,致使其对餐饮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3]。为了改变人们的想法,教师应从基础抓起,以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烹饪技能做准备。校方应与企业相结合,让学徒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促使其对工匠精神产生一定的认知,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接下来的实习环节做准备。在学习过后,应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这样能够让其直观地了解餐饮行业,促使其对餐饮行业产生兴趣,以便快速融入锻炼环节,有助于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应为每位学生安排师傅,让其在师傅的熏陶下,提高自身技能,养成良好的品质。师傅主要负责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培训,对学徒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选择师傅时,应要求其具备“工匠精神”,这样能够让学徒将其作为榜样,以便全身心投入培训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有助于培养烹饪技能,便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便于丰富其见识,有助于提高品质。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德艺双馨的重要性,促使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培训中,便于提高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提高烹饪人才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对烹饪课程学生校内素质教育

由于学徒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已发展健全,致使其对烹饪课程有不同的见解,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系统化教学。为此,教师应多与学徒沟通,以便理解其想法以及心理状态,有助于完善教学手段,为培养学徒素质做准备。在实际教育中,校方可组织“厨艺交流”大赛,要求学徒根据自身所学来参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锻炼烹饪技能,从而培养名厨气质[4]。同时,应关注学徒活动的过程,以便发现其厨艺上的不足,有助于提出修改意见,便于提高其水平。在活动后,校方应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让其直观地了解他人的优势,促使其自我反思,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评价标准,促使学徒对“工匠精神”产生新的认识,以便提高自身“工匠精神”。

(三)改善教育方法,完善评价制度

在现代学徒制下,若想要提高烹饪技能,校方应改善教育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搜集教育方案,以便筛选出符合需求的烹饪教学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将学生与社会作为筛选教育方式的标准,这样能够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让其快速融入社会中,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途径。同时,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有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运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提高自身技能,有助于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以此来提高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多与其沟通交流,以便了解其想法,有助于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针对性方案的制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其技能,有利于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培训过程中,应进行合理分配,一位师傅只能带领6到8人,这样便于管理,有助于进行针对性指导。若人数过多会分散师傅的精力,无法保证培训质量,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若人数过少会导致分配不均,不利于发现自身不足。为此,在安排培训时,教师应合理分配人数,这样能够便于保障教学进程,有助于在师傅身上感受“工匠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培养[5]。

在现代学徒制下,应设计评价制度,这样能够帮助学徒发现自身不足,便于加以改正,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完善烹饪技能。传统的评价制度是由师傅进行评选,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评价需求,为此,应构建新颖的评价体系,以便全面测评学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评价制度应由企业、学校以及教育部门三方组成,这样能够从不同方面以及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挖掘学徒身上的优点,便于发现其不足,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由于学徒的年龄、思维方式、想法不同,其对烹饪的认知存在差异性,但也有共同点,学徒格外重视教师与校方对自身的评价,致使其将注意力放在理论知识上,从而忽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校方应改变评价标准,将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放在同等地位,这样能够让学徒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为此,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培训评价、校方评价、企业评价等。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便于发现自身不足,有助于查漏补缺,有利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校方在培养烹饪技术人才时,应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中,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有助于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非,刘训龙,刘居超.烹饪人才培养与现代学徒制融合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9,10(3):74-75.

[2]唐川惠.关于烹饪技能大赛促进实训教学的思考[J].现代食品,2018(22):30-33.

[3]董晓冬.新形势下烹饪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19(7):32-33,42.

[4]张光辉.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湖北农机化,2019(22):68.

[5]郭英策.烹饪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1):163-165.

上一篇:培养小学科学阅读习惯的方法下一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四方融合与三个一体人才培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