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展示设计情感交互研究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体验式学习是指让学习者亲身经历并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以学习者为主体,区别于说教式的学习方式,强调过程和体验。体验式学习在情感、行为、认知三方面有着特殊的平衡,是促进主动学习、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文章以情感为切入口,立足于未来博物馆展示设计,结合实践探讨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展示设计情感交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这种学习理论运用于展示设计中,能够帮助展览主题的深入与延伸,更好地调动观众的互动参与性,有效传递交流信息,从而达到预期教育与展览宣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展示设计;情感交互;

未来博物馆展示设计所陈列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那么简单,展品自身还携带着某些文化属性、历史记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观众的情感,构成与众不同的体验。体验式学习理论正是展示活动中引导观众参与、互动、体验的有效途径。结合体验式学习理论,希望能够更好地拉近人与设计间的距离,从而将信息传递的效果最优化。

一、体验式学习与展示设计情感交互

体验,即亲身体会、感受的意思,强调自我亲身经验之过程。从概念发展史观来看,体验与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然而经历具有直接性的特征,不同于依据自身经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我的参与所收获的。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式,也是所有学习方式的基础过程。“学习是通过体验转化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体验与学习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的[1]。最早提出体验对学习作用的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的“经验学习”思想认为获得真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也就是著名的“从做中学”,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将“直接经验+反思”作为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大卫•库伯在杜威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式——经验学习圈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由经验的转换去创造知识的过程。基于他的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被分为了四个步骤:具体的体验、观察和反思、抽象与归纳、积极地实验。首先是具体的体验,即投入其中亲身体验;其次是观察和反思,从多角度对所经历和体验的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是抽象与归纳,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内容的梳理;最后是积极地实验,将归纳出的理论和概念运用于实际,以此检验新的理论和概念。这四个环节依次代表了感知学习、反思学习、理论学习、实验四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展示设计的本质是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传统的展示主要依靠视觉感官,观众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等方式获取信息。如今的展示则更注重以体验来传递信息,多感官同时参与互动,强调体验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也更为紧密,技术已渗透到展示设计的各个方面,为展陈效果、参与互动、情感体验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体验是复杂且多层面的,情感作为主观体验,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交织的过程。情感体验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出发点,这种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的关系。情感化设计的本质是以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为主,最初兴起于产品设计中,通过对产品造型、材料、交互等方面的考虑进行产品开发与设计[2]。本文所针对的展示设计情感交互是融合了情感化设计与交互设计,更加强调在展示活动中人与人、物、空间的相互作用与情感交流[3]。在展示设计中,观众作为体验的主体,包含了知觉体验、思维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多个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观众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人为本的设计特点,体验式学习理论成为研究展示设计情感交互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展示设计具有教育的属性,内涵上契合了体验式学习。最典型的便是博物馆展示,以展厅中的文物藏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作为“活教材”,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观众传授知识,满足观众学习和体验的需要,使博物馆成了公众所热爱的一个学习场所[4]。另一方面,无论是情感交互体验还是学习交互体验,二者都是基于对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目的上不谋而合。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对于展示设计情感交互的重要意义

展示设计情感交互是从体验角度出发,将情感化设计与交互设计贯穿于展示中,在一定程度上唤醒观众内心的共鸣,拉近人与展览的距离。情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感知、行为、思维方面。情感以判断这一形式,直接向观众呈现信息,如:展示的主题、展品的特点、空间的氛围感等。体验式学习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方法之一,对展示设计情感交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体验式学习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为: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行为体验式学习。

1.认知体验式学习——本能水平,情感注入

认知体验式学习是最直接的,以学习者第一手知识、认知技能或认知体验为主要目的。认知体验式学习常常发生在身边,如感官认知、记忆认知、语言认知等,都是通过认知体验了解到新知识新内容。当在一项活动中参与的感官越多,体验式学习的记忆就会越深刻。感官的运用大大加强了大脑神经中枢的联系,因此也更易回忆——回忆,可以引起强大持久的情感。

认知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本能地关注外形的视觉效果,其原因是人会基于本能,即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物理特征体验情感,在认知中注入情感。

2.行动体验式学习——行为水平,情感交流

行动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操作技能和行为经验,不受限于认知或情感,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行动。行动体验式学习强调技能的习得,重视行为的参与和体验,通常经历实际操作、结果反思、行动纠正三个过程。

在行为水平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效用,即性能。所谓的外形和原理并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占首要地位的是人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通过体验增添趣味和认同感,产生情感的交流互动。正如不同于以往的展示“物”扮演主体的角色;现今的展示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到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要上,毫无疑问“人”才是真正的主体。通过行动式体验学习的方式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以及对于展示的需求,符合展示设计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

3.情感体验式学习——反思水平,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式学习是通过真实情境体验,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在情感体验式学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情绪唤醒,也就是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以“唤醒”的方式促进人们分享信息。

本杰明•迪斯雷利曾经表示:“行动源于思考,而思考源于体验。”这句话表明了通过体验来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老师作为主体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毫无疑问,这种学习方式是十分低效的,而改变这种方式的途径则是通过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去实现,让学生融入其中并充分体会,从而实现低效向高效的转变。因此,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展示中,都可将情感体验式学习作为途径,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人们反思评价,从而唤醒某一情感需求,进而升华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展示设计情感交互中的运用研究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即使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主观理解和意识构造都会存在差异,因此产生的情感交互也各不相同。观众作为展览的一部分,与空间环境、展品展具发生着微妙的关系,同时在技术的加持下,综合所见、所听、所闻、所触,进行全方位地感受与体验。

情感反映了每个人的经历、联想和记忆,需要不断的交互作用。正如一些特别的物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往事,抑或是一段特殊的回忆与故事,这反映的其实是人与物的关联性,包含了物所代表的含义与情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运用物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对情感和精神进行设计,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及心灵疗愈的空间。馆内将与南京大屠杀事件相关的遇难者骸骨安放设计在了遗址厅的中心位置,观众可以环绕四周进行悼念,无数的骸骨被置于眼前,陈述着当年侵略者所犯的罪行[5]。触目惊心的骸骨令观众难忘,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与情感体验也极具冲击性,这种共情的表达方式不仅实现了观众与物的情感交互,还引发了观众对遇难者的情感共鸣。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在其著作《情感与形式》中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情感与艺术关系密不可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情感在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事实上,运用情感升华设计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日本著名的情感空间塑造大师安藤忠雄,他提出了“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他的“光”之教堂堪称经典,通过现代主义抽象的手法营造了禅宗美学的意境,空间与观众的心灵在对话,由此生发的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既是信息又是沟通的媒介,对于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有促进作用。

此外发现观众的情感需要,了解情感曲线,有利于获得更加满意的情感体验。情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节奏的影响,在体验式学习理论中如果反复地为学习者提供高能量的活动,就会超出最优刺激程度,影响学习的效果。同理在未来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倘若一味地为观众提供高情绪的展陈,也会适得其反降低展览收效。因而,二者的平衡十分关键,松弛有度方能达到最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基于观众视角营造多元的博物馆观展体验,叙事的表达方式向观众娓娓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变迁与灿烂。叙事时间跨度巨大,因此展厅设计时安排好不同时间线的主次关系,还利用科技手段融入了穿越式的情感体验,做到观展感受有起有伏。

四、结语

情感是设计之本,人们在观展的同时还有着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以此获取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情感空间无疑是所有空间环境中最能触及人心的,而展示也因情感的汇入变得富有灵气。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展示设计的情感和交互部分串联起来,犹如穿针引线般彼此关联,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未来博物馆展示设计定会将艺术、技术、情感三者融合得更好,给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

参考文献

[1](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黄荣华译.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唐纳德•A•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韩彬彬.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感交互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刘香.博物馆公众教育活动中的“体验式学习”探索[J].才智,2015(36).

[5]约翰•福尔克,朱迪思•科克,吴蘅.博物馆观众研究:过去、现状和未来[J].东南文化,2020(1).

上一篇:配电网规划管理中GIS技术的应用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