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篇1

正式启动

6月26日下午,“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2012年黄山市徽州区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徽州区文峰学校隆重举行,市科协、徽州区人大、政协及相关单位领导、学校师生20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201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主题是“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五家单位共同发起并主办,是一项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研究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科学普及活动。主办单位希望通过设计巧妙、贴合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活动主题,吸引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通过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看懂食品标签、了解食品和营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家庭、小组、班级、网站等系列体验活动,对家庭饮食中油、盐和食物摄入情况、青少年早餐情况以及日常零食摄入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正确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饮食观,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我市的活动还将增加饮食卫生科普报告会、组织学生到社区、商店进行宣传和调查等活动内容。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篇2

乐山自然风光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深受广大中外游客青睐, 是中国西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旅游地之一。按照《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 乐山市将致力打造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发展成为成绵乐旅游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和东南环线 (长江线) 的主要旅游城市。因此, 乐山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是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促进乐山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美国《时代》杂志 (1999) 指出“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休闲活动正在成为人们假日生活的经常性行为。其中, 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长。休闲旅游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休闲为主要目的, 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 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2]。进入21世纪后, 我国加入WTO、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为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主要表现: (1) 注重政府作为, 利用政府先导作用, 为休闲旅游铺新路 (烟台、无锡、云南等) ; (2) 主题文化群英荟萃,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中涌现出“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和合文化”等主题, 为这些地区旅游添光加彩 (桂林、聊城等) ; (3) 创立知名品牌, 如“好客山东”、“常来常熟”、“多彩贵州”、“晋善晋美”。休闲旅游逐步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休闲旅游是一种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的特定体验, 因此旅游体验是休闲旅游的核心。

旅游体验是在特定体验活动过程中, 旅游者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学习、感受所形成的主观评价, 由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因素决定[4]。游客追求旅游过程中主客体融合的境界, 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感和轻松感, 所以休闲旅游体验是需要感觉、感动、感受、感悟相互渗透、融合得以实现[5]。王镜、马耀峰 (2007) 认为, 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应以游客体验为根本依据。樊忠涛 (2009) 提出, 满足游客体验需求, 有助于提升景点吸引力。Driver与Brown指出旅游体验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核心, 应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体验化的需求。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所在[6]。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消费, 旅游服务是一种体验服务, 旅游产品的核心就是旅游体验[7]。当前旅游休闲市场中旅游产品雷同、缺乏新意, 休闲旅游元素同质化现象突出。因此, 乐山休闲旅游发展须以“游客为本”, 找出比较优势, 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2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在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景区街头随机调查, 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问卷213份, 有效率96%。

3 结果与分析

3.1 游客对乐山休闲旅游的认知度

乐山休闲旅游具有较高的游客认知度。乐山大佛与峨眉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是乐山休闲旅游的核心旅游竞争产品。乐山风味小吃也是乐山休闲旅游中的亮点。但乐山旅游特色节日和娱乐活动的知晓度相对较低, 没有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 (表1、表2) 。

3.2 游客对乐山休闲旅游的体验度

体验度是游客对旅游过程住宿、治安等内容的主观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衡量游客对乐山旅游体验的主观感受。本文认为, “比较好”和“很好”意味着此项旅游体验内容获得了游客的积极评价。表3按照体验度高低排序, 12项体验内容的主观评价均较好, 受访者中选择“比较好”和“很好”比率超过50%。其中, 有58.69%和23%的游客认为乐山文化底蕴“比较好”和“很好”, 说明文化底蕴为游客乐山休闲之旅带来了愉悦感受;此外, 游览氛围和治安感觉也让游客感觉良好体验。而游客对交通感觉、拥挤程度、住宿感觉的体验相对不理想。

%

另外, 采用X2检验受访者个体因素, 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对体验度影响。结果表明, 除了性别外, 其余因素对体验度均有显著影响 (表4) 。进一步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性检测发现:年龄与住宿感觉、餐饮体验、工作人员态度、路标路牌、拥挤程度存在线性关系;月收入高低与住宿感觉、交通状况存在线性关系;学历与当地居民友好态度存在线性关系。调查表明, 游客个体因素对旅游体验评价存在主观性, 说明有必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注:*表明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3.3 游客对乐山休闲旅游的满意度情况

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过程的整体评价。结果显示, 超过七成受访者给予了乐山旅游积极评价, 并表示愿意将乐山休闲旅游推荐亲朋好友;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有机会愿意再次选择乐山休闲旅游。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满意度与推荐意愿、重游意愿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P=0.000) 。结果表明, 游客乐山之行满意度越高, 向亲朋好友推荐乐山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且更愿意选择重游乐山 (表5) 。

注:**.0.01的水平上显著

4 建议

(1) 注重打造特色节日、娱乐活动品牌,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乐山自然历史文化资源, 创新休闲旅游产品, 提高传统文化节日、娱乐活动的认知度和可参与性。

(2) 打造乐山休闲旅游景区链。以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景区为核心, 通过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消费项目, 提供“以点带面”的游览套餐和旅游名片, 逐步提高其他景区知名度, 打造乐山休闲旅游景区链。

(3)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推进乐山休闲旅游住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升级改造, 加强对旅游服务、安全、物价等监督管理。

(4) 建立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乐山休闲旅游发展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休闲旅游者对休闲体验的核心要求。在更多掌握游客旅游体验需求基础上, 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 设定目标客户群, 开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摘要: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调查了游客对乐山休闲旅游的认知度、体验度及满意度, 结果表明:1乐山休闲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游客认知度, 乐山大佛与峨眉山是乐山休闲旅游核心竞争景区;2游客体验度整体水平可观, 游客个体因素对旅游体验评价存在主观性;3游客对乐山旅游满意度较好;4个人月收入、乐山休闲旅游文化品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等因素影响游客重游乐山意愿。建议:1重点打造乐山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品牌;2建立休闲旅游景区链;3完善相关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服务能力;4建立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体系。提出了乐山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游客体验,休闲旅游,满意度,乐山旅游

参考文献

[1]李辉, 明庆忠.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11 (6) :65~69.

[2]刘群红.发展我国休闲旅游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 2000 (8) :41~43.

[3]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瞭望[J].齐鲁学刊, 2002 (2) :19~26

[4]李经龙, 张小林, 郑淑婧.旅游体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 (6) :91~95.

[5]白雪.基于游客体验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5) :8~11.

[6]李科翔.浅谈旅游体验[J].中国集体经济文化产业, 2009 (5) :139~140.

游客旅游交通体验调查研究 篇3

在体验经济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要求旅游交通具备舒适性、安全性、和观赏性。在此背景下,景区交通作为旅游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研究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多是理论、规划等方面,而在旅游交通体验方面的研究虽有涉及,但主要是关于大中尺度的外部交通的研究,对微观尺度的景区交通中关于游客体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华山景区为研究区域,其景区内部交通有步行、索道及公路交通三种交通方式。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游客在游览景区后关于景区交通的体验状况,然后总结归纳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因素。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特征调查;第二部分为游客游览概况,了解游客的上下山方式;第三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让游客对华山景区交通的基础设施、便捷度等作出评价;第四部分为游客对景区的相关建议。本文通过对游客的问题反馈进行分析,归纳出主要问题,为景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二、样本分析

(一)游客人口特征

第一,性别。在所调查的50个游客中,男性游客多于女性游客,分别占60%和40%。

第二,年龄。从调查结果来看,华山景区的旅游市场以中年轻人为主,占所有游客的80%。

第三,客源地。在此次调研中华山景区的游客主要来源于河南、陕西、宁夏和四川等省份,主要为陕西周围的游客,空间距离较远省份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

(二)游客游览情况

游客的游览情况包括上下山方式,上下山方式主要包括上下山均为步行、上下山均为索道、上山乘索道下山步行和上山步行下山乘索道几种。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游客乘坐索道上下山,若是加上单程乘坐索道的游客,体验过景区索道交通的游客比例达到80%,由此可见,索道交通在景区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是游客上下山的主要方式。

(三)游客评价

问卷的第三部分采用了李克特量表法,让各位游客分别对华山景区的交通设施、便捷度,以及交通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价。游客对各指标的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三个指标的得分别为3.06、3.1、3.1,由此可以看出各项的得分刚刚超过3。这表明景区内的交通设施、交通便捷度,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仅能满足游客基本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令游客满意的水平,这样则很难为游客提供畅爽的旅游体验。

(四)游客意见

在此部分,游客给出了关于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态度、旅游区管理等各个方面,而关于交通方面,游客提到频率最高的问题集中于景区内的交通成本高、交通状况差两方面。

首先,交通成本。交通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在景区中?票、乘坐大巴、索道等项目均需时间不等的排队,过长时间的排队延长了游客的游览时间,增加了游客的疲乏感,减少了游客观赏风景的精力,影响了游客的游览质量以及体验,很难让游客达到畅爽的旅游状态。另外,景区内的交通成本也超过了游客的预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游客来自省外,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花费,再加上景区内的交通费,对于大多数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人来说,超出了其预期花费。因此,交通成本太高也会影响游客的游览质量。

其次,交通状况。对于旅游业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旺季明显,且由于我国的假期制度使得一年中游客选择出游的时间比较集中,大都是选择小长假出游,“十一黄金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这使得景区的游客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旅游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华山景区这样的山岳型景区来说,景区内的空间有限,交通的承载力也有限,很容易形成景区内的拥堵现象。这一方面会增加游客游览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从游客角度来看,其他游客与景区共同构成了服务场景,环境嘈杂、交通状况差的服务环境仅仅能勉强能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不能令游客真正地感受美好的景色,甚至是享受整个旅游过程。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本文根据游客的反馈总结出华山景区交通中存在的两方面问题,即游客的交通成本过高,景区内交通状况不佳,主要是交通拥挤。导致存在这两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假期制度使景区游客数量激增。华山景区内能够容纳大量游客的空旷场地很少,景区内的道路成为主要的容纳场所,这势必会影响游客的游览进程,因此,景区可以开辟多种交通方式,从而缓解特定交通方式的运客压力。另外,还应该加强核心景区与边缘景区的联系,边缘景区一方面可以缓解核心景区的游客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边缘景区的发展,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

旅游交通对旅游业至关重要,景区内的交通是整个景区的骨架,将景区的各个部分有效串联起来。目前游客越来越强调对旅游过程的体验,这是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表现,但我国的景区交通还比较落后,这主要体现在一些景区内的交通在整个景区中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仅能满足游客空间位移的需求,因此,在后续的旅游开发中,景区交通的规划与设计还应与景致相结合,与景区的主题一致。另外,还要具备美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甚至是畅爽的旅游体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景区还需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在体验经济的浪潮中找到合适的、独特的发展路线,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篇4

关键词:韶山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组合模式,规划与设计

在旅游市场需求发展中, 传统的观光性需求所占比重将下降, 生态化的、参与性强的旅游市场需求比重将上升。市场需求细分化取代了原来的大众化旅游市场, 旅游者不再热衷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 而崇尚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形式[1]。红色旅游有特定的市场群体, 当前大多数旅游者是由政府及单位组织, 而当公费红色旅游热潮渐退后, 能否继续吸引旅游者将会成为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2~4]。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还受到政治性和市场化因素双重影响, 有平平状态, 也有高潮时段。整体态势一般是5年一个小高潮, 10年一个中高潮, 50年和10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一个大高潮。并且红色旅游区多数是静态参观为主, 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 国内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侧重于红色旅游的特点、意义, 红色旅游资源分析、市场定位、发展对策及发展战略等方面, 但对某一具体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鲜有人研究。对区域合作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对旅游区组织行为模式研究, 而研究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模式相组合的就更少了。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 必须不断深入、系统地研究红色旅游, 找出红色旅游的开发亮点。构建韶山多功能生态系统, 从理论上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本研究将在对韶山旅游资源景观本底分析的基础上, 创造性构建“韶山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组合模式”, 系统性构建韶山多功能生态系统, 给韶山旅游的综合开发以实践指导, 为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1 合理选用组合模式

韶山市的旅游发展要加强区域联合发展, 在把握红色旅游主体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 要把红色与山水田园、湖湘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时代主旋律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 注意互动性、趣味性、冒险性、时尚性等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 变红色旅游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为以生态保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产品结构, 真正做到集“吃、住、行、游、购、娱、学、键”为一体, 产生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红色与山水田园相结合模式

方世敏、罗茜 (2004) 在分析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特性、现状、优势及开发创新时, 就提出建设湘中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的故乡韶山、花明楼、乌石“红三角”旅游区, 简称“红三角”[3]。韶山风景区已及整个“红三角”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经济纽带连接, 把红色旅游和山水田园巧妙结合起来发展生态旅游, 可以极大的拓展旅游范围、丰富旅游产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5~8]。建设森林氧吧公园、丛林探险基地、农耕文化园、农业示范园等, 可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户外运动、森林探险、耕作体验、农家乐等旅游, 使游客在红色景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游览了大好河山、体验了农家生活。

1.2 红色与湖湘文化相结合模式

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这3位伟人都是生在湖南、长在湖南, 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 可以将毛泽东思想与湖湘文化、三位伟人与湖湘名人相结合, 建设湖湘文化园、湖湘名人会所、伟人游历湖湘掠影馆等, 让游客更深层次地了解湖南历史, 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形成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 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1.3 红色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模式

“十里不同俗, 百里不同音”, 民俗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把伟人的成长历程、伟人的精神财富与丰富的民俗文化相结合, 把红色文化与民俗表演、当地吃住习惯相结合, 建设民俗风情街、民俗特色饮食街等, 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9,10]。

1.4 红色与节庆活动相结合模式

特别的节庆日和大型活动具有强大的带动力, 将红色旅游和新年祈福、伟人诞辰纪念、党的纪念等节庆活动相结合开展祈福纪念活动, 将红色旅游发展和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打造舞台艺术精品, 能够极大的丰富红色旅游产品, 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1.5 红色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模式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 伟人流芳百世, 红色文化能够永远引领时代主旋律, 充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 凝聚我党与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力量, 在世界上塑造一个有希望和崛起的中国形象。

2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规划设计方案主打红色旅游品牌, 发展生态、文化,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带动商务/会展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发, 形成风格鲜明、层次分明的旅游产品体系, 满足现代旅游市场需求[11~13]。同时, 在开发中保护旅游资源, 在保护中有序开发。

2.1 新型休闲旅游产品项目设计

(1) 城区生态休闲。将市民休闲广场、烈士陵园、天鹅山森林植物园一体化规划[14], 构建韶山生态旅游新景观。调整完善市民休闲广场规划, 营造更多的生态景观, 建设成生态观光休闲广场。以烈士陵园、天鹅山森林植物园为基础, 进一步完善生态游道、生态景观、生态休憩设施、生态体验项目建设, 建设成生态观光休闲公园。依托现有的酒店、保健中心等资源开发温泉沐浴城、养生堂、药膳坊、康体馆等休闲、养生、康体产品, 建设保健养生休闲中心。

(2) 森林生态旅游。在韶峰景区外围, 依据地形地貌、水体、森林的分布, 设置森林氧吧、林中溯溪、森林营地、登山看日出、攀岩运动等旅游项目, 开展森林生态体验旅游。在滴水洞景区外围地势低洼平缓地带建设森林休闲度假中心, 度假设施均为依山傍水而建, 统一的原生态风格, 开发森林生态休闲旅游。

(3) 乡村休闲旅游。韶山市生态环境优良, 水体旅游资源丰富, 乡村美食富有特色, 文化底蕴深厚, 尤其是韶山风景区外围的大量优质农田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韶山风景区外围, 东南部生态农业区依托村落、农居、果园及乡村生态环境等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落, 红色旅游服务配套区, 开展“住农家、干农活、吃农饭、赏农村、购农产”等乡村体验与生态休闲活动, 还可以开设“忆苦餐”等特色餐饮。

(4) 农耕体验乐园。在韶山风景区外围, 东南部生态农业区建设传统型的作坊, 让游客下作坊体验做豆腐、弹棉花、做木工等传统工艺。由农民传授农业技能, 让游客“当一天农民”, 体验农业劳作。提供自助烧烤场, 游人可将自己采摘的蔬菜、垂钓的鱼虾等劳动成果用来烧烤。

(5) 农耕文化展示园。在韶山风景区外围, 东北部生态农业区建设风格各异的仿古农居, 修建水榭亭台、游道、风车水车等建筑小品, 配套竹园、花园、四季蔬果园等植物景观, 构建农耕景观。通过老照片、历史图片、影视资料、民谣俗语和现场表演等方式, 放置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农用工具、衣服服饰、作物种子、农庄动物等物件, 再现农耕文化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 反映中国农村千百年来的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变化和农村面貌变迁。

(6) 湖湘文化名人会所。在韶山风景区东部, 建设大型湖湘文化展览馆、历史名人雕塑群, 形成历史完整、涵盖全面、挖掘深入的湖湘文化展示和研究中心。通过文化宣讲、文物展示、购物纪念等方式宣传和传承湖南文化, 体现出伟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和湖湘文化的内在联系, 增强人们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 进一步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同时可以在附近的非敏感区建设高档人文住宅区和可承接大型商务洽谈、学术交流、文物展销的酒店。

(7) 仿古风情街。在韶山市城乡结合部的生态人居保障区, 依托现有资源, 结合湖湘文化传统和韶山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建设规模适当的仿古小镇, 开设特色餐馆、风味小吃店、仿古客栈、风情茶馆、小戏院、古玩城等, 还可以采取“前店后厂”式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坊。

(8) 祈福节庆游。为顺应广大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和求福的心愿, 可以在正月初一、毛主席诞辰纪念日、国庆节等吉庆日开展大型特色活动, 可以将花篮、烟花、鞭炮、香烛等相关祭祀用品的商业活动融入其中。为适应婚庆旅游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 依托韶山这一崇高的红色旅游基地, 可以开发出主题特色类型的婚庆产品, 比如在特别的节日举行“优秀党员集体婚礼”、“军人集体婚礼”。

(9) 夜间激情游。通过“夜游、夜宴、夜娱、夜购、夜浴”等要素的开发, 大力发展韶山夜间旅游产品, 丰富韶山夜间旅游活动, 从根本上扭转韶山“一日游”局面, 真正发挥出韶山区域旅游龙头带动作用, 比如举行“红色经典”情景歌舞晚会、“红色经典”电影巡演、大型纪录片首映、大型“韶乐”激光喷泉秀等活动。

2.2 新型旅游产品体系结构

遵循把红色与山水田园、湖湘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时代主旋律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思路, 依据韶山以及“红三角”各方面优越的条件, 整合各类优质的资源, 初步设定了9类特色旅游产品, 实现由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向瞻仰伟人、文化熏陶、节庆祈福、生态保健、乡村休闲、运动探险等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转型[15,16,17,18]。概括起来, 可以称为由红色极品、文化名品、生态精品和会务新品组成的“四品”旅游产品体系。

3 构建新型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是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一种体现, 更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韶山以及“红三角”旅游区, 可以采用5种基本组合模式, 在9类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 整合资源, 增强服务能力, 正确引导、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形成以红色旅游吸引物为核心, 以住宿、餐饮、文化、购物、交通等核心产业为基础, 以农业、社会服务业、旅游商品加工业等关联产业为辅助的特色化资源型旅游产业集群, 从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又好又快发展 (图2) 。

4 综合效益分析

4.1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采用优化组合模式发展新型旅游产品, 能充分发挥旅游的互动性、趣味性、冒险性、时尚性, 真正做到集“吃、住、行、游、购、娱、学、键”为一体。变红色旅游区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为以生态保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产品结构, 变“一日游”为“多日游”, 产生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变单一的“收费收入”为“消费收入”, 让游客想要来、留得住、用得多,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不但是因为人多、留得久而产生对农产品的大量消费, 还能带动绿色有机高档农产品的消费和农业景观观光消费, 产生新的生产需求和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会以此为基础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复合[19]。比如, 建设大棚温室发展设施农业, 进行绿色、有机认证发展认证农业, 开展农业观光活动促进农田连片成规模生产, 发展“猪—沼—果”、“稻—鸭—鱼”、“茶—菇—鸡”等立体生态农业。还会引发对高档鲜花、特色鲜果、珍奇野菜等高档鲜活农产品的需求。

(2) 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主要是以旅游对农产品、手工艺品、祭司用品的需求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业和手工业。为了满足饮食多元化和游客带土特产回家的需要, 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可以借此为契机扶持若干个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规模企业。为了满足游客纪念毛主席和祈福的心愿, 一是可以发展做工精美、用材名贵的高档手工艺品, 二是可结合韶山山水、人文特色开发新型手工艺品, 三是生产祭祀礼品。

对建筑业的影响, 一是游客量的增加和景观发展更新的需要会促进新景物的建设和原景点的维护;二是新旅游类型会促进风情街、文化园、宜居区等新旅游区的建设;三是旅游向农村发展会促进农家宾馆、农家乐园的建设;四是经济的整体发展会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和其他产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3) 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一是对交通运输业增强运输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的促进, 比如成立旅游公交公司、建设专营环保车队、实现“一票乘车”制度等;二是对服务业档次的提升, 引导旅游中介、规划策划、运行管理等生产服务业, 壮大餐饮、住宿、导游、导购等生活服务业;三是给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依托红色文化、湖湘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大做文章, 比如开展学术研讨、文物展览、文艺汇演、影视首映、民俗表演等。

各产业链不断延伸又会产生一些新的产业, 这些产业不断相互融合, 最终就使得产业链复合成产业网, 经济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出现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又能更好的促进经济规模扩大, 如此以往成为良性循环。

4.2 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红与“绿”的结合会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韶山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森林探险和生态保健类的旅游会对自然生态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韶峰八景、滴水洞和黑石寨等山体景观为主的地区要求尽量保持高森林覆盖率、众多的古木大树、原始神秘的森林原貌, 对韶河、石狮江和其他大小水塘都提出保持水道通畅、水质良好、水量充足的要求以满足生产生活和景观的要求。

游客人数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消费的扩大会对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游客在城区的活动会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质扩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节能环保公交系统和夜间照明系统的改造、宾馆和居民小区节水省电的生态改造等, 游客在乡村进行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会促进农村民居的“五改四洁”建设、养殖业的现代化改造和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这能促使人们在旅游开发中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这些改变既能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又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建设所需要的投入还能获得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新型旅游带来的效益又会激发人们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的热情。因此, 韶山不但会实现红色旅游的长盛不衰和可持续发展, 还能利用自然生态条件的优势抓住长株潭一体化的机遇建设成为长株潭的后花园。

4.3 促进社会关系和谐发展

新型旅游将游客吸引到农村、将产业延伸到农村、将就业稳定到农村、将建设扩大到农村, 能让农民更富有、农业更健康、农村更发达,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旅游使旅游区的收入由单一“门票收费”型变成了综合“旅游消费”型, 不但增加了收入总量, 还优化了分配格局,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旅游管理局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离景不同距离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新型旅游让广大人民群众由旅游服务的后台走上前台、由管理的边缘走向中央、由责任的被动承担者变成主动承担者, 将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 有效应对旅游接待、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要。

5 韶山旅游区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5.1 统筹区域发展, 扩大发展成果惠及面

统筹韶山风景区与景区外围的, 协调与韶山风景管理局与当地政府、村支两委、人民团体的关系。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活动都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当地发展规划必须坚持有利于保护、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 让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更快、人民分享到的福利更多。

管理部门应注重村民有关旅游方面的培训工作, 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包括基本的礼貌礼节、本地旅游资源的介绍、环境保护等基础性培训, 导游、基本交际外语等专门性培训。促使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其不仅仅是旅游的受益者, 也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和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必备的支撑。

管理部门应了解当地的需求、资源使用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和潜力。对旅游行业中的服务行业、个体经营的家庭旅馆、个体经营的商店或地摊等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要尽量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引导成立不同经营对象的旅游股份合作社或公司加强竞争力, 统一管理避免恶性竞争。

管理队伍要增加当地居民所占的名额、提升当地居民所处的地位, 通过人才的积累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搭配完善的人才队伍。

各项规划的制定要扩大公众参与, 保护当地村民的切身利益与当地的和谐发展, 优化各个村落农特产品、旅游资源、交通条件, 让当地居民充分认识到韶山旅游环境的改善与居民个人收入、游客游览满意度、城镇建设等多方面均是利益相关的。

5.2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对《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 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 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舆论监督等制度, 保护和优化韶山的旅游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保护相结合, 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更应注意那些赋有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环境因素的保护。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严格项目准入的环境审批控制, 建立系统的旅游环境管理规范, 制定游客行为教育、引导与管理的机制, 加强属地管理对旅游开发的环境负面影响控制能力, 增强环保能力。

强化红色旅游景区核心区的保护, 确保红色历史景观的完整性。应保持红色历史文化景观完整的自然形态, 禁止进行破坏景观的建设, 除小体量景观建筑和小品建筑外, 不应修建其他方面的建筑。注重对红色历史文化景观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增强红色历史文化景观的吸引力。

强调适时开发的重要性。对目前尚无能力恢复或恢复价值不大的红色历史文化遗址, 加强其所在环境及资源的保护, 以备将来开发之用。对红色旅游资源文物保护单位应设立保护标志, 公布其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抓好大面积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项工作, 统筹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景区厕所的建设与改造等, 加强环境承载能力。

5.3 加快改革步伐,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景区“三权”分离制度的实施。“三权”分离是指景区景点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 推行“国家所有、政府管理、企业经营”的运营模式。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条例规定, 将韶山烈士陵园、韶山诗词碑林、韶峰等景区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管理上接受民政、文物、旅游等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行政管理, 经营上则由让企业投标获得, 实行完全自主经营, 从而盘活上述景区的旅游发展与旅游经济。

韶山景区内推行“一票制”。建立韶山管理局与韶山市政府利益分享机制, 实现韶山景区和城区一体化管理, 从而带动韶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针对目前韶山风景区存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管理故居、与韶山市人民政府管理多头管理、力量分散、难以协调等问题, 建议韶山管理局与韶山市人民政府成立红色旅游协调办公室对景区实现统一管理。

加强相邻县市的协调配合。韶峰景区位于湘乡市与韶山市的交界地带, 韶山管理局、韶山市、湘乡市“三方割据”, 各自为政, 互补隶属, 在对景区的整体开发和建设上不能很好地统一和协调, 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造成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率低。针对以上情况, 韶山管理局、韶山市与湘乡市人民政府可以成立股份公司, 共同参与韶峰的经营与管理, 有利于整个景区功能分区的明确, 混乱建设与生态环境破坏得到遏制。

推行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强化多方联动的旅游监督与执法机制, 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整顿市场秩序, 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公安、卫生、电信等部门开通24小时投诉、报警、救援、咨询等服务。

5.4 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从产业引导、市场监督、公共服务三大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 支持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和完善旅游资产评估、涉外律师、旅游信息咨询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

强旅游企业间的诚信合作和诚信建设, 使旅游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 在竞合中形成本地的诚信文化, 不仅要扶植和培育出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强、业务多元化的旅游大企业和企业集团, 还要吸引一批海内外著名的旅游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参与“红三角”旅游区资源开发和产业整合。

5.5 提高协作层次, 实现大区域联动

韶山、花明楼、乌石三地的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应该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区参与”的协作模式。“政府主导”就是成立“红三角”旅游协调小组, 将红三角旅游区重要红色旅游景点联合起来组成红色旅游协调小组, 来促进“红三角”旅游市场的推广与品牌塑造;“市场运作”就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实现“红色搭台, 绿色唱戏”的发展模式。首先是整合旅游资源, 实现差异性开发, 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其次是通过市场共建、信息共享、功能互补, 形成整体竞合的“红三角”旅游产业格局。最终实现多元化、多层次, 多结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体系, 将伟人故里“红三角”打造成高品质红色旅游目的地, 建设成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区, 构筑成地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企业经营”是景区资源在国有的基础上把经营权下放给相关旅游企业运作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社区参与”是韶山、花明楼、乌石三地的居民应该积极配合三地的旅游协作的开展。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篇5

关键词:唐山市,休闲旅游资源,潜在价值,开发,评价

唐山市休闲旅游资源较多, 广泛分布在市区和8个县 (县级市) , 在空间上以唐山市区为中心, 向东延伸到滦县、迁安市, 向西延伸到玉田县, 向北延伸到遵化市、迁西县, 向南延伸至唐海县、曹妃甸。由于资源异常丰富, 类型非常多, 在选择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不可能将所有休闲资源全部纳入评价体系, 因此, 在选择具体评价对象时, 按照以下三标准进行:一是由以景点为主体的单体资源对象向以景区为主体的综合对象转变;二是按照休闲旅游资源特色、交通区位、市场需求;三是按照已确定的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所确定的评价对象具有开发前景和代表性。

评价对象是迁西休闲旅游项目群、遵化休闲旅游项目群、迁安休闲旅游项目群、市区休闲旅游项目群、乐亭休闲旅游项目群、曹妃甸和唐海休闲旅游项目群六个项目群。下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以上六个项目群的休闲旅游资源潜在开发价值进行评价并排序。

一、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唐山休闲旅游资源潜在开发价值的评价指标是评价休闲旅游资源的尺度和标准, 是准确、客观、全面、科学地进行休闲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其前瞻性、 艺术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决定了休闲旅游资源评价不能用简单的、纯量化的标准去衡量, 只能采用相对的标准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难点是评价层次结构的确定, 评价指标不全面、不准确、会直接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本课题根据全面性、层次性、可测性、可行性的原则, 最终确定了唐山市休闲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12个指标, 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开发效益三个方面对唐山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量 (表1) 。

二、制定评分等级标准

本课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进行测量。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 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 分别记为1, 2, 3, 4, 5, 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的分数的加总, 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她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本课题的评价中, 评价值为5、4、3、2、1, 分别表示休闲旅游资源价值 (开发条件、开发效益) 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 当指标等级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时, 相应评分为4.5、3.5、2.5、1.5。

三、计算评价指标权重

采用1-9标度类型, 对照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采用德尔菲法, 即专家评议法, 经过与唐山休闲旅游地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反复研讨, 构造判断矩阵, 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Version 0.5.1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结果如下:

以上确定了指标间相互比较的最终标度值, 并进行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各矩阵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最终求得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 二级评价指标D1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3258, D2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4256, D3对总目标的权重为0.2486。三级评价指标中, X1-6的权重向量W1i= (0.1665, 0.2347, 0.1921, 0.1586, 0.1281, 0.1200) , X7-9的权向量W2i= (0.3576, 0.4631, 0.1793) , X10-12的权向量W3i= (0.4562, 0.3255, 0.2183) 。从权重的排序来看, 休闲旅游资源价值所占权重最大, 为0.4256, 这说明休闲旅游资源价值是进行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但同时, 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和开发效益也是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四、潜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和比较

本课题以六个项目群为研究对象, 根据灰色评价方法对数据本量的要求, 采用专家评价法确定样本矩阵 (表7) 。

根据上述层次排序权重的确定和定性指标的量化, 最终可以得出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公式:R=∑RijCij, 式中R为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值, Rij为休闲旅游资源潜力开发价值的第i个维度对第j项指标评分, Cij为休闲旅游资源价值第i个维度第j项指标对总目标C的权重。

为六个休闲旅游项目每项指标打分, 并计算加权后的总分。见表8。

由此可知, 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综合评价的比较中, 六个休闲旅游项目群的资源开发潜力的综合评价值为:R乐亭=3.8984, R遵化=3.2021, R市区=3.9416, R迁安=1.9534, R迁西=2.4391, R曹妃甸和唐海=4.2804 。

六个休闲旅游项目群潜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的排序为:R曹妃甸和唐海>R市区>R乐亭>R遵化>R迁西>R迁安。

通过对六个休闲旅游项目群潜在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 (图1) , 以及对六个休闲旅游项目群在三个维度下的比较 (图2) ,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从本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休闲旅游资源价值是影响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最重要的维度。

2) 在这三个维度下, 唐山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如下:

(1) 曹妃甸和唐海休闲旅游项目群、市区休闲旅游项目群具有最高的资源价值, 开发效益在六个项目群中分别居第一和第三位, 开发条件评价值分别居第一和第三位;乐亭休闲旅游项目群在资源价值上占第三位, 开发效益占第二位, 开发条件评价值占第一位。因此, 曹妃甸和唐海、市区、乐亭三个休闲旅游项目群资源价值高、开发效益好、开发条件较好, 在六个项目群中总评价值中占第一、第二、第三位, 但因曹妃甸滨海新区正在开发建设中, 对其投资巨大, 在休闲旅游项目上, 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可能较低。 (2) 遵化、迁西休闲旅游项目群资源价值较高, 分别占第四位、第五位, 开发效益和开发条件分居第四位、第五位, 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3) 迁安休闲旅游项目群的资源价值、开发效益和开发条件评价值均较低, 说明迁安市虽有古长城等著名景点, 但整体上还存在较大不足, 如市场的吸引力较小、资源和休闲旅游产品特色不强、环境污染等。

韶山市旅游体验的调查 篇6

关键词:平顶山,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引言

农业旅游, 又被人们称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指的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期, 在成都、深圳等大城市的郊区开始出现农业旅游的萌芽。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农业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对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农业旅游的开发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旅游产品的结构, 缓解了旅游热点的压力, 满足了旅游者在后工业文明时代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 农业旅游在当地居民、当地政府、旅游者的推动下,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旅游局推出了“98华夏城乡游”和“99生态旅游年”, 提出了“吃农家饭, 住农家院, 做农家活, 看农家景, 享农家乐”的口号, 又在2006年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

1. 平顶山农业旅游的发展优势及开发现状

1.1 农业旅游的开发现状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 现辖汝州、舞钢两个市, 宝丰、郏县、鲁山、叶县四个县, 新华、卫东、湛河、石龙四个区。平顶山的农业旅游起步比较晚, 进入21世纪才在市区周边出现了以采摘为主的观光农园和较大水域周围以垂钓、餐饮、娱乐为主的“渔家乐”, 在尧山、画眉谷等风景区周边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农家乐”。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名录中, 金牛山石榴园、林丰庄园名列其中。

1.2 农业旅游发展优势

1) 市场优势。农业旅游主要是吸引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周末与家人、朋友到近郊亲近大自然, 放松身心。因此, 本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就成为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因素。国际惯例表明,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 旅游需求急剧膨胀, 但主要是观光型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 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度假需求就产生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平顶山的市区人口已经达到91.2万。2008年平顶山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达13531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9555元。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将越来越多样化, 成为农业旅游这一休闲产业的游客群体也将越来越大。

2) 农业资源优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金牛山石榴园种植石榴已达万亩, 年产石榴80多万公斤。石榴园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 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林丰庄园始建于1999年, 总面积5000多亩, 现已成为集生态保护、科技示范、林果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国生态示范园。平顶山的农业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形成了已初具规模的以白龟山水库、石漫滩水库、沙河等水域为中心的“渔家乐”。除此之外, 辖区内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业基地正在兴起, 例如湛河区北渡镇的草莓、香菇种植基地。体验采摘的乐趣、亲近大自然、基地产品的无公害等特点都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城市, 走向田间。

2. 平顶山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化对策分析

平顶山的农业旅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虽具有诸多优势和机遇, 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障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经营个体分布散、规模小、竞争力弱;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计发展滞后;宣传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针对平顶山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笔者提出了以下优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2.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在进行农业郊区旅游时, 城市居民一般会选择私家车或者公共交通车出行。无论选择何种交通工具, 交通的便利度和舒适度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农业旅游的发展。平顶山市有不少的农村道路长年失修, 存在坑坑洼洼、沙土飞扬、沿途没有路标等现象。要想把农业旅游做大做强, 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通往景区的道路路面需要整修, 道路两旁需要规划和绿化, 对某些破坏景区道路平整和卫生的车辆实施禁行改道, 让旅游者在未进入景区前就能感受到整洁卫生、绿意盎然。

落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农村的卫生状况难以符合城市游客的要求。因此, 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需要加强, 不能达到卫生标准的生产生活方式都需要进行改善, 如牲畜粪便的处理、污水排放、厕所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投入。

2.2 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 尽快成立适合本地发展的农业旅游合作组织。

平顶山的农业旅游现正处于起步阶段, 其经营个体存在散、弱、小等问题。市场信息不灵、营销能力弱、缺乏综合竞争力等就成为制约平顶山农业旅游蓬勃发展的瓶颈。基于此种弊端, 在政府的引导下, 很多地区的农业旅游经营者自愿联合组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例如在“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成都就活跃着这些合作组织, 它们对成都农业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功不可没, 仅仅在锦江区, 就有红砂村小盆花协会、江家宴蔬菜协会等十余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他们在育种、技术指导、产品营销上为农户服务。在平顶山开发农业旅游, 可以按农民意愿, 结合旅游开发类型组成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如在农家乐分布密集的鲁山地区, 可以考虑成立农家乐协会或旅游服务公司, 经营户把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上交协会或公司, 协会或公司采取统一促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管理监督等办法, 使农家乐的管理更加规范, 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而在以农园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地区, 可以考虑采用“股份制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 即农户负责生产农产品, 企业负责市场, 双方按一定比例分红, 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2.3 加强农民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平顶山农业旅游的经营者大都是当地农民, 没有从事服务行业的经历, 也很少进行过系统的培训, 普遍缺少服务意识, 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效果。近年来, 平顶山的旅游管理行政部门逐步开始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开始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班, 但是有些培训班的效果未达到预期, 其主要原因是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发生错位。农业旅游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分阶段、持续的。在平顶山处于农业旅游发展初期阶段时, 农业旅游经营户需要的不仅仅理论方面的引导, 更多地需要实践操作的提高。因此, 农业旅游培训可以请旅游界专家讲授餐饮、客房服务的礼仪、方法和技巧等知识, 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选择一家经营户进行实地教学。除提高无形的服务质量外, 改善有形的农业旅游产品质量也应作为培训的重点。如何改善农家菜的卫生和口味、果树栽培技巧等内容都需要烹饪、营养卫生、果林等方面的专家传经送宝。

2.4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 做好引导宣传工作。

根据农业旅游开发较早地区的经验, 农业旅游发展初期, 应加强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旅游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中介组织、旅游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作用, 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和参与农业旅游的良好氛围。旅游管理部门应引导和帮助农户举行一系列的宣传推介活动, 比如湛河区可举办草莓采摘节, 卫东区举行石榴采摘节, 鲁山县举办桃花节, 桃子节等节庆活动, 并且使这些活动常态化。为了使农业旅游深入人心, 政府部门需要疏通媒体宣传渠道, 加大对农业旅游的相关报道和推介。宣传的方式可多样化, 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1) 报纸、电视。利用本地新闻、农业栏目等阵地, 对农业旅游进行报道宣传;2) 制作宣传画册、画报、宣传片, 向市民发放或播放;3) 网络宣传:在平顶山政府、平顶山旅游局的网站上增加关于生态农业旅游的旅游指南;4) 在平顶山交通要道、主要出入口进行旅游广告宣传。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 (试行) [S].2002.

[2]郭焕成, 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旅游版) , 2007, (1) :66-71.

[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2008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pds.cn.2009-04-06.

[4]薛春海, 张六一.平顶山旅游文化之金牛榴火[EB/OL].http://0375.pway.cn.2006-9-27.

[5]四川在线.四川成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奥秘[EB/OL].http://www.scol.com.cn.2006-04-13.

上一篇:班会课素材的应用下一篇:惹老婆生气幽默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