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体验的作文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军训体验的作文(共14篇)

军训体验的作文 篇1

有的同学在训练中坚持不住了,但他们凭着毅力坚持了下来。因为军训本身就是一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的事,不能半途而废。我在想:我们应该言不放弃,超越极限,挑战自己,为何别人同样能做到的事,我们却做不到呢?

第一次军训,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感受,以后还会有军训,难道我们每一次都要叫苦吗?汗水和训练不仅仅教会我们吃苦耐劳,还教会我们一层更深的道理。

在炎炎夏日里,我们顶着炎日,出着汗水,在强烈的太阳光下训练。有些同学也许是出于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训练,感觉到身体不适。即使上午身体不适的同学很多,包括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到了下午就慢慢的适应了,不再觉得有上午的眩晕。虽然中间肚子也难受,但我忍了下来。

军训体验的作文 篇2

一个系列做铺垫——我的脸独一无二!

写人物, 要避免千人一面, 必是要孩子通过仔细观察, 写出心中所想。新体验的第一课是《镜子里的我》。

不同于苏教版第二单元的“我的自画像”, 这是一个系列作文, 首先观察老师的脸, 从整体到部分, 先写脸型, 突出与众不同的特征。学生开始兴奋地观察:老师的脸上有斑点, 是熬夜熬出来的;老师的鼻子上有颗痣, 这痣的位置大有讲究;老师的牙齿远看还不错, 可是近看黄黄的、有点参差不齐……学生兴奋地观察着, 与众不同之处敢于说出来了。

“老师笑起来的时候, 眉毛挤在一起, 就像汉字里的‘川’字!”有孩子发现后兴奋地说了出来。“对的, 对的, 老师的嘴巴上像一个大写的‘八’字!”学生的观察更仔细了。“老师凶起来的时候, 眼睛好大啊!真像两颗黑珍珠!不对, 是黑葡萄才对!”孩子们为了大小争论着。“就像两只弓, 朝着我们放箭呢, 我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了!”“老师的眼神真锋利啊, 老师你快笑一笑吧!”孩子们从不敢说到敢说, 到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说, 这一时间孩子们很享受。老师的脸上各种表情已然记在了孩子们心中。

接下来回去观察爸爸妈妈的脸, 分别写一篇作文, 孩子们学会了抓住特点来写, 文章渐趋成熟。三篇文章后, 布置孩子带来镜子, 开始正式观察自己的脸:觉得自己的眼睛像鹰的眼睛, 特别灵敏, 尤其是遇到有趣的东西时会发光;自己的嘴巴特能说, 耳垂特别大, 就像动画片里的大耳朵图图。这张脸在数次练习之后呼之欲出, 不仅有样子, 还有表情, 笑的时候, 眉毛眼睛如何变化, 难受的时候、凶的时候……镜子中的自己是真实的, 丰富的表情变化让一张脸活了过来, 学生们写出的文章充满个性, 独一无二。

亲身体验太真切——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左手节”。

记事的作文讲究写作顺序, 起因、经过、结果, 就怕学生写出流水账, 没有重点。究其原因, 虽有很多, 但学生没有切身感受是重要原因。我们的第二篇作文是写一个节日, 一个特别的节日——“左手节”。

这是个独特、有趣的节日:从前一天放学到第二天上学的16个小时里所有事情都用左手进行, 吃饭用左手, 穿衣脱衣用左手, 刷牙用左手, 上厕所用左手, 睡觉盖被子也用左手……这真是有趣的体验。第二天上学, 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和我谈起过节的感受:困难、慢、想念右手, 对接下来的作文课充满期待。一上课, 孩子们便兴奋地跃跃欲试, 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困难、很慢、别扭等等, 来自孩子真实的体验, 便自然构成了孩子们作文的总起句。总分结构初现:围绕这些感受, 说说具体经历了哪些事?为了让学生们对自己的经历有个清晰的梳理, 也满足每个人的交流愿望, 同桌互相交流, 讨论热烈。轮到孩子们发言了:“我觉得吃饭的时候用左手特别别扭!”这成了段落的中心句。怎么别扭呢?拿筷子的时候不好拿, 饭菜捡起来总是掉下, 急死我了。“左手的食指、中指夹着筷子, 抵着大拇指, 总是夹不紧, 用了好大力气才夹起一块肉, 没到嘴边, 就掉地上了!”拿筷子的细节就这么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要说的是脱衣服, 都把我的汗急出来了!”一个平时有些调皮的男孩站起来发言。“我平时是用两只手脱衣服的, 现在只有一只手, 还是左手, 真是没办法, 试来试去, 只能用上牙齿了, 真是‘手口并用’啊!”同学们一阵欢笑。多好的延伸词语, “手脚并用”一词被活学活用。洗澡时、写字时, 一个个场景充满了体验后真实的感受, 这些说出来的话变成文字, 是一篇充满真实体验、充满童趣的文章。

“结尾能说说你受到的启发、最大的感受吗?”三段式文章即将成型:“只有两只手合作, 才能做好一件事。”“只有一只手的残疾人真不容易!”……不用老师的说教, 自己的真实体验足以得出这些结论, 孩子们的深刻体验甚至超出了老师的预想。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作文教学 篇3

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生怕写作文的僵局,就要积极为学生写作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我国曾有快乐作文、情境作文等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西方国家也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写作作为改进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学生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作文条条框框的限制,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数、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创新就能成为自觉行为,写作就能成为学生纵横驰骋,放飞心灵的自由大地。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成就,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自主合作,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

倡导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就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所能达到的写作目标,以便激发他们写作的自觉性。诸如文体、材料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不作统一要求,不提统一标准,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口”。

引生活之东,做真情文章。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主动关心社会人生,积极投入改革开放的现代生活,是提高学生写作的有效办法。如学生习作片断:早自习铃声刚响,我也成了“惊弓之鸟”;晚自习,我也学着享受“寂寞”。天啦,那些词汇语法修辞怎么那样生疏?那些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怎么那么拗口?那些力学电学热学有完设完?那些基础题巩固题拔高题有头没头?噢,还是足球场上潇洒!还是游戏机前浪漫!还是录相厅里精彩!此段心语文字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变化。

当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一部分时,学生的真情实感就会自然而然流于笔端。如: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的公仆丰碑;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再如:母亲是桥。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从一个特殊的细胞,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母亲用她的躯体、营养,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走过这座桥,我们便走向生命,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走向生活的起点、命运的开端。又如: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时,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走沙漠、听张爱玲讲30年代旧上海的故事;我总会陶醉,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这些都是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所得。再如:我们班谦谦君子37人,姣姣淑女17人。在这“37”和“17”之间,有一条无形的三八线”。要是哪个男生擅闯“禁区”,就会被男同胞挤眉弄眼,甚至眨眼间就会炒出一则“爆炸新闻”,给你侃出一段比函数还复杂的关系。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就特别鲜活。

二、以人为本,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以往的作文教学,教学生师教、学生学都围绕着考试。忽略引导观察生活,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扼杀学生个性的同时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荡然无存。有资料显示。中学生喜欢写作文的仅占15%,而害怕写作文的却达到61.2%,作文教学于是陷入困境。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性效果。以人为本,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成长融合起来,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使他们能畅所欲言感知的生活,从普通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真知灼见;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从课内走向课外,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语文学习中捕捉写作灵感。走向大自然,观潮起潮落;听泉水叮咚:登峰峦众山;辨鸟语虫鸣;闻细雨缠绵……根据写作内容,寻找写作素材。春天让学生与春天约会山花烂漫,夏天让学生体验天气多变,秋天让学生探访天高云淡,冬天让学生感悟踏雪的浪漫。同一所校园、同一个花坛,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大自然都会赋予它不同的变化;同一个教室,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同一个家庭,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现代媒体的运用,更能于屏幕中穿越时光隧道,知过去、游未来,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这些都能使学生文思泉涌。当学生拥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便有不吐不快之感,急于下笔成文、释放胸中块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在写作之初,老师需认真引导,把学生扶上路。如古人所言:“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教师不再是作文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引导者。一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力。二是要拟出开放型的作文题目。清人郑板桥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教师掌握要领,提高命题技巧很重要。如:给出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题目进行写作;给一个“母题”,如《路》,学生可以据此确定有关“子题”写作。如《一条路的变迁》、《××路的故事》、《路就在脚下》等。再如“新”,这个话题,在老师的相机引导下,学生能拟出《当惊世界殊》《老马不识途》《焕然一新环城路》《校园内外展新姿》《天下谁人又识君》等新颖、令人眼前一亮的作文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训练思维的开阔性、周密性。如面对《保险与冒险》的作文题,分析题目时,可反对抱残守缺的保险思想,提倡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也可看到保险的可贵性、冒险的危险性,反对误入武夫莽汉简单蛮干式的冒险歧途,提倡走尊重科学的保险之路。这样深挖题目内涵,论理自然就会透彻严密,收到振耳发聩之效。如此作文,能让学生深入思考生活。

三、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癌

刘锡庆教授把写作过程揭示为是写作主体的一种“物——意——文”的综合、转换过程。就是说,写作过程是主体如何发现“物”——如何将“物”转换成“意”——如何将“意”形成“文”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要在写作前注意学生是怎样观察搜集材料、捕捉生活中亮点、热点和冰点的;写作中要注意立意的确定、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写作后的修改,注意与他人分享、交流等。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回馈和再修改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真正提高,有所收获。这种收获既体现为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体现为思维品质的提高;更体现为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质量的提升,都将产生重要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允许学生自己完成,也可自由讨论;可以一次性定稿,也可一人写多篇。只要学生在“写”,教师对“写”的方式、过程尽可能不加干预。只要学生“写”的目标达到了,手段由学生自由选择。具体做法为:一是让学生建立自由的创作交流组织。二是教师要有民主的指导方式,促进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教师要鼓励并容忍学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有位学生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希望老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针对不同学生作不同的评价指导;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评价指标应反映学生的进步。教师首先应是学生作文的忠实读者,对学生多加鼓励,评价时评分恰当,分数有“客观评定”和“激发动机”的双重功能。只要是好文章,或尽管还有同题但已很好地达到本次写作要求的文章都可给高分。评语要具体。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修改。另外,要与学生共同评鉴,对学生作文,每次可选出进步较快的1-2篇让全班学生仔细阅读,发表意见,找其中的优缺点以资借鉴。教师尽可能多吸收学生的意见。让写作者和评价者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避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军训的体验作文400字 篇4

没想到上了实验小学五年级,居然有幸接受军训,意外中更多了几分惊喜。

军训开始了,我们跟随教官的口令:立正、向右转、向左转、齐步走不一会儿,我的胳膊也酸了,腿也痛了,新鲜感全没了。有些同学坚持不住了,身子开始微微颤抖。我又冷又紧张,感觉满身冷汗。

这时辫梢在我的脖梗上瘙痒,像一只小虫在来回爬动。我想去抓,可军训时,怎么能随便乱动呢?后来痒得钻心,我的身体便微微颤抖起来。

眼看要坚持不住,这时我想:海军叔叔天天操练多辛苦啊!我们还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怎么能不坚持到底呢?既然来了,就坚持下去。我咬紧牙关,继续操练。

这时天公不作美,寒风中又飘起了细雨,雨水打在叶子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雨水打在水坑上,水坑里溅起了水花,雨水打在我们的脸上,我们还是纹丝不动,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发出一二一的喊声,这响亮的声音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我挺住了。

军训体验作文 篇5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五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我们人生中第一次军训。操场上,教官们正在严厉的教导这每一位同学,态度很是认真,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的标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们都觉的挺好玩的,可是时间一久,我们的身体就撑不住了,于是直接摊到在地,教官看到了,连忙厉声呵斥我们赶紧起来站好,要不然就罚我们站更久,于是我们吓得赶忙一咕噜爬起来,继续训练。

现在的天气还是比较热的,而我们却在烈日下不断的进行着高强度的训练,时间一长,很多同学都受不了了,甚至有同学直接中暑昏倒了。我们平时的锻炼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稍微一点强度的训练就受不了,这是非常不好的。

不断地训练让我还没到中午吃饭时间就已经饿的不行了,不过教官说现在还没有到休息时间,不能去吃饭,只好带着饥饿继续训练。好不容易终于熬到的中午吃饭的时间了,我们感激集合排队去食堂。来到食堂里,一阵阵香喷喷的饭菜味道差点让我的口水留了一地。但是吃饭也是要讲究纪律的,吃饭必须排队一个个的来,打好饭的要等教官的命令,吃完饭也要等待教官的指令才能离开。千辛万苦终于打到了饭,吃着碗里不是很好吃的饭菜,我们狼吞虎咽的,就像吃饱,其它的什么也想不起来。吃饭的速度真的是非常的快,一眨眼就吃完了,看来我们真的是饿极了。

下午继续训练,到了夜晚的休息时间,我们赶紧往宿舍跑,准备衣服去排队洗澡,这里可不是在家里,想洗多久就洗多久,在这边洗澡必须速战速决,不能耽搁别人的时间。

终于弄完了一切,美美的躺在自己的床上,我们都没什么睡意,于是开始聊一聊白天的体会,每个人都有着说不尽的心里话,一直聊到很晚才睡。

军训体验作文 篇6

这时,那些教官说话了:“同学们好,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军训了,军训有严格的规定,就是一切服从我的指令。明天起,我们每天要穿白上衣,绿裤子,作为军训标准。”于是,放学回家后,我就让妈妈去给我买白褂子,绿裤子。 今天上午,我穿着“新装”去了学校。教官等着人来全了,就带领着我们围着操场跑。一开始是小跑,围着四百米的操场跑了好几圈,都把我们累垮了。

可是,我们刚想坐下休息休息,教官又让我们围着操场走。我看同学们都一个个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真禁不住想趴下休息一会儿。教官才不愿意呢,一个个把同学们揪起来,让我们接着跑。 唉,真是太“痛苦了”!在假期里盼着开学,开学军训的时间里,又盼着放假,真矛盾。就这样一圈一圈机械似的练着,累的我们腰酸背痛,四肢发麻。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休息时光。哎呦,躺下可真舒服啊!“嘟……”!

一阵急促的哨声,唤醒了正在“享受”中的我们。“唉,还没休息够呢,又要起来了。”同学怨声连天的说。“没关系,”我说,“这也是在锻炼我们呢……”又听一声紧急的哨响,我赶紧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跑进队伍。(因为我不想挨批。)“下面,我们‘晒太阳’。”这叫什麽训练?随着急促的哨声的响起,我什麽也没想就糊里糊涂的站在太阳下。灼热的太阳烘烤着我的皮肤,汗珠一串串向下滴,也不能擦,太难受了!在这儿军训,我体验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农民种粮食的不容易,父母工作的劳累,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乱花父母挣的每一分钱。 此次军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教育我了对别人付出的劳动要珍惜,学会体贴人,关心别人。

让作文教学焕发体验的魅力 篇7

一、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开发学生习作潜能

促使我认真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 源自一次学生的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为“难忘那一幕”。我在进行训练后的反馈分析中发现, 在这次的作文训练中, 学生所写的内容惊人地相似, 76% 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将事件的发生地设在公共汽车上, 写自己让座, 或写看到小弟弟小妹妹让座, 或是看到残疾的军人让座, 更有甚者, 写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了小偷偷了农民的钱, 被农民发现后, 农民不抓住小偷, 反而哀求小偷还他的救命钱……为何学生对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有独钟, 他们在生活中确曾经历过此类事情吗?调查结果无不令人瞠目结舌, 班上的学生无人举手反映所写的事情是真实的, 有的学生甚至从没乘过公共汽车, 当追问缘何编撰此类事例, 答案无一例外为在作文书上见过类似的文章。

掩卷沉思, 久久不能寐。生活中的学生写作文却如此地远离自己的生活, 究其原因很多, 如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 头脑空空的, “无米下锅”;又如命题作文的种种束缚, 使得学生无法施展手脚, 不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结果自然是学生作文千人一面, 缺乏个性的张扬;还如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够优化使得学生文章写不具体写不生动, 等等。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是当今作文的一个致命的伤。而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 盲目服从于教材, 视教材为“圣经”, 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 这固然也是一种作文教学的方式, 但这种教学方式是对孩子灵性的扼杀。孩子所拥有的体察生活的潜能是巨大的、无可估量的, 更比现今范文式的作文教学所能给他们的启发多得多。小学教育是既可以促成, 也可以扼杀孩子潜力的关键时期。所以, 我们必须走出误区, 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 用体验式的作文教学方式, 开发孩子习作的潜能。

二、创设多种情境活动, 促进学生体验生活

体验的产生, 首先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 因此, 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曾经有几次发现学生上课总是偷偷地在玩什么, 我以为是带玩具, 后来我才知道是几个孩子在偷偷养蚕宝宝。看到他们很有兴趣, 于是我就找了养蚕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看, 课堂上弥漫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他们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此时, 我与孩子们以放松的状态互相观赏蚕宝宝。有的孩子说:“蚕宝宝的胸部和尾部各有两个小点, 可以辨别是雌的还是雄的。”还有的说:“蚕宝宝尾部长着尖尖的刺, 摸上去软软的, 如果把这根刺拔了, 蚕宝宝必死无疑。”……我微笑地听着, 内心却是不平静的。想不到孩子们的感受是那么真切, 我也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孩子们, 比如:蚕宝宝怎么吃, 怎么爬, 怎么变化的?由于孩子们亲自参加了活动, 感受是真实的, 感情是真挚的。 我把孩子们的作文收上一看, 一句句色彩斑斓的句子跃然纸上, 写出的话生动形象, 富有想象力。比如, “蚕宝宝像一列白色的小火车爬呀爬。”“我抓起蚕宝宝, 发现蚕宝宝的脚像涂了一层胶水, 把桑叶粘住了。”

三、开展社会调查实践, 营造体验习作氛围

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 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我指导学生习作《走近家乡, 走进荔城》, 在习作前, 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乡土教育活动, 活动中, 有的学生走访了莆田的许多名胜古迹, 如木兰陂、三清殿、石室岩等;有的学生走进鞋厂、鞋材加工企业, 了解莆田的制鞋业从传统手工作坊生产走向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的过程;有的学生调查了兴化米粉的独特制作工艺, 有的了解了桂圆干的焙制方法……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学生们提笔行文时, 才思如泉涌, 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小作者的笔下无不具有灵性, 都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有的学生在文中写道:“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的方言。家乡的方言是一根无形的绳, 它牵引着离乡人那思念的心肠。”有的学生写道:“我爱家乡美如画, 人杰地灵源远流长。我爱家乡美如画, 山清水秀文化之邦。勤劳智慧的莆田人, 正把家乡建成梦想中的人间天堂。” 还有的学生在文中深情地写着:“小时候, 我常听奶奶说, 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可苦了, 不像在大城市, 吃的是山珍海味, 穿的是绫罗绸缎, 住的是高级居民楼, 行走时打的坐车……生活得真是舒服呀! 所以呀, 我们这些孩子一定要走出这里, 到大城市去, 在那里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我是在爷爷奶奶的这种言语的‘熏陶’下长大的, 所以, 对莆田, 我总认为它是个小地方, 根本比不上那些大城市, 做人要出人头地就要走出这里。可是, 通过这次走进家乡的调查活动, 我亲眼目睹了莆田这些年来惊人的变化, 莆田再也不是他们那个‘吃不饱, 穿不暖’的地方了, 它可是人们居住的理想之地呀!我为我是一个莆田人, 生在莆田, 长在莆田, 以后还要为建设莆田出一份力而骄傲。”

真没想到孩子们的思维如此丰富, 真没想到孩子们如此热爱家乡, 真没想到体验教学能结出如此香甜的果实。当学生经历体验式的作文过程, 全身心地投入体验, 真诚流露的文字是最打动人心的。我想, 我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对学生进行体验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求知的乐趣, 汲取了乡土文化的素养, 在实践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四、展示作文教学情境, 在联想中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 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 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让孩子到大自然或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寻找美的东西并不难, 但是, 这毕竟是比较费时间的事, 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鼓励孩子们去参加社会实践。所以, 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集音、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向学生展示作文教学情境。让这些景象将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之中,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 指导学生习作《走进秋天》, 我事先围绕作文内容, 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动态的录像录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创设情境之后,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天的景物, 让学生在观察中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有内容。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体验的能力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 体验能力的获得不是通过传授的途径完成的, 而是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或创造一个体验的环境和氛围, 让他们自觉地进入这种体验的环境和氛围,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觉和体悟对象, 把自己和体验对象融合在一起, 这样, 体验的能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

当然, 体验式作文教学我也是刚刚尝试, 谈不上经验丰富, 但我明显感到有了体验, 学生写作兴趣有了提高。我想, 只要我们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待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悟, “情动而辞发”, 自然就有真情可抒, 有实感可发, 写作就成为生活实践的延续和深化, 而不至于成为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刘雨, 张艳梅.小学生作文心理与教育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篇8

案例:九年级《柚子的滋味》作文教学设计

一、积累——再现

课前准备:进行资料搜集。上网搜索柚子的起源,柚子树的外形、生长环境,柚子的食用、药用价值等。开展访谈调查。访谈调查人们对柚子的喜爱程度,节日摆放柚子的风俗及寓意等。

二、体验——写作

明确教学目标:观察品味,细致描写柚子的外形与滋味。联想回味,抒写柚子的故事与哲理。

1. 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上课时,老师拿出一个柚子,先让大家描述其外形。接着问哪位同学能上来帮大家切柚子。然后要同学们观察并叙述切柚子的要点,剥柚子的技术,柚子果肉的色、香。最后将一瓣瓣柚子分给同学们,让他们边品尝边体味。

2. 激发情感,训练思维

教师引导:初尝。现在,请你开吃: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品尝两分钟。柚子的味道如何?甜、清甜。先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修饰。再用一句话来描述。

再尝。用心品尝柚子,你品到的还只是柚子的味道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平静、快乐、幸福、轻松、自然、自由、舒坦,没有压力。

拓展。同学们吃着柚子,已经展开了联想,你想起了关于柚子的那些人?那些事?哪些景?老师为你的慧心而赞叹!那么也让我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名篇经典,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的奥秘。接着,教师出示名篇片段,并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思考并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落花生》

思考:《爱莲说》中作者是怎样描写莲的外形的?有何作用?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其品质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小结:围绕“柚子的滋味”,我们会联想到哪些人、事、景、物?可以抒发哪些情?阐述哪些理?

三、体会——修改

柚子中的道理(原文)

父亲的朋友送来了一代新鲜的柚子。

怎样才能吃到厚厚的柚子皮包着的肉呢?是要讲究方法、技巧的。首先,将柚子顶部突出的头切掉,但是要掌握好深度。切的太浅,后面用手掰柚子十分困难,切好后,再在柚子的侧面外层皮上均匀划四道线,也不能切的太深或太浅。顺着刀痕,用手慢慢掰开果皮。

将包着果肉的皮剥开,于是就可以品尝到包含在其中的果肉了。白的汁水丰富,是纯净的甜;红的酸甜适度,顿觉爽口开胃。但不同品种的柚子的肉是各不相同的,这要凭靠自身的运气了。一次,我们辛辛苦苦地打开了一个极漂亮的柚子,可是里面却空空如也——肉已经干掉了。因此也不明一阵沮丧。

柚子的肉有酸、有甜、有苦、有涩。实则一切须在剥开柚子皮后才能揭晓。

从那以后,我便思考出一个道理:剥柚子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有时会十分艰难,但一层层地剥开,方知其中内涵。也许里面的肉是酸的,抑或是甜的,但都无需重视,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过程!

生生点评:能够根据切柚子的过程联想到生活中的道理,有自己的感悟。但“怎样切”的过程描写不生动,不形象,要多用修辞。结尾的道理可以再想得深一些。

柚子中的道理(修改文)

一层层地剥,一点点地掰,才能懂得其内心的酸甜苦涩。

——题记

父亲的朋友送来了一代新鲜的柚子。虽说是一袋,而品种各不相同——白的、黄的、深黄的,应有尽有。

柚子,外表淡黄,像极了加大版的葫芦,圆头圆脑的,走近一嗅,一股带着些许苦涩的清香,令人提神。怎样才能吃到厚厚的柚子皮包着的肉呢?是要讲究方法、技巧的。首先,将柚子顶部突出的头切掉,但是要掌握好深度。切的太浅,后面用手掰柚子十分困难,而一不小心切得太深,会汁肉四溅,影响美观。切好后,再在柚子的侧面外层皮上均匀划四道线,也不能切的太深或太浅。顺着刀痕,用手慢慢掰开果皮。这样,我们就把柚子厚厚的“盔甲”卸掉了,拿一个勺子,轻轻的挖;或拎一把小刀,切开后再细细地剥——总之不能心急,否则会“伤及”里边的肉。

其次便是将包着果肉的皮剥开,于是就可以品尝到包含在其中的果肉了。白的汁水丰富,是纯净的甜;红的酸甜适度,顿觉爽口开胃。但不同品种的柚子的肉是各不相同的,这要凭靠自身的运气了。一次,我们辛辛苦苦地打开了一个极漂亮的柚子,可是里面却空空如也——肉已经干掉了。因此也不明一阵沮丧。

柚子的肉有酸、有甜、有苦、有涩。实则一切须在剥开柚子皮后才能揭晓。

从那以后,我便思考出一个道理。古语有云:不知最后,不知结果。柚子何尝不是这样?剥柚子便是探索,便是过程。它有时会十分艰难,但总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我们前进的脚步——那就是好奇与信心。一层层地剥开,方知其中内涵。也许里面的肉是酸的,抑或是甜的,但都无需重视,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过程!

生活固然也是如此,经过一番努力后,得到的结果又是会不尽如人意,但又何必为之而郁闷忿恨呢?是非成败转头空,再酸再苦,也只是一时的感受,而过程,才最不能错过!

一层层地剥,一点点地掰……这过程,才是生活中的真谛。

四、体悟——评改

师生探讨:我们在相互评改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会根据自己直接看到的事情选材。因此,75%的同学会写切柚子或者品柚子等。但关于柚子与生活经历、人生感悟联系的素材比较少。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思路还没有充分打开。我们不妨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见大,由表及理,从现象到本质,将具体的事件、情感与柚子联系起来,丰富素材,提升思维,多角度提升表情达意的能力。

军训体验作文 篇9

一天上完最后一节课,班主任向我们宣布了下周开始我们要军训的消息时,我们都激动的不得了,完全预料不到军训的到底是什么样子。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军训终于来到了。这一天,大家都早早的就起来了,来到了事先说好的地方开始集合,等待着教官的到了。很快,教官们就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操场上,我们的军训也终于开始了。

第一天我们练的是站军姿,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还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哭,但是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再加上不断升高的气温,大家渐渐的都开始受不了了,但是教官们却不给我们休息,于是我们只能继续忍耐着,好不容易才忍到中午可以去吃饭了,但是教官却一点都没有反应,看见其他班级都去吃饭了,我们却不能,真是伤心。不过,没多久我们就开始向餐厅进发了,原来不是我们教官欺负我们,而是要守纪律。

军训体验作文 篇10

军训了几天后,辛苦的生活让我得到了很大的体验.在家中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军训中最重要的是速度和纪律,一切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例如在起床的时候就必须快速整理床铺,然而在家里一般都是家长整理的.在吃饭的时候,饭菜都是抢着吃的,象狼群一样.而在家里,我们都是挑食饭菜,有时还浪费食物。

这一切相比令我觉得更应该学习军人的习惯与风范.我也开始觉得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平时,他们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我都没记在心里.回到家,我一定要在这里学到的东西来帮助父母。

审美体验在小学作文中的作用 篇11

一、利于对事物进行准确观察和描述

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和形成需要教师长期的指导训练,然而,只有使学生的审美体验成为一种自觉的个人习惯,他们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和善于运用。“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有了良好的审美习惯,还必须学会如何准确地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会明白自己的表达是否与观察到的事物、场景等相一致。作文正是承载了这一任务。语言文字又是作文必用的手段,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准确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述的尽量准确、完美,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给予示范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句子描述准确与否带来的意思上的细微变化。

二、利于准确把握词汇和作文内容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显也比较单纯,尤其是在语言基本知识和词汇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在作文的表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或曲解词语意思等情况。还有,对文章主题内容的把握和事物的整体描述也不到位,没有把他们内心想要真实反映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呈现出来,这种失衡会激发他们掌握语言进而能够准确、多样表述的欲望。随着学生审美体验的逐渐丰富和发展,外面的世界在他们眼中不再是苍白而又没有意义的,会变成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和秘密的神奇世界。在作文中如何把自己对外面世界和内心真实感受描述出来,如何把思想情感表述的更加深刻和丰富,完成这种表达就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反复酝酿和揣摩,对每个词汇和每个句子都做到反复地推敲,只有吃透每个词语的真正含义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完整。

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科目,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但在目前的小学生中,却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对作文怀有恐惧感,根本谈不上什么写作兴趣。学生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活动场所往往是在教室之外,在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在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实践中、在一次次愉快的课外阅读中……这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借助语言文字在教室里的单调学习方式。审美体验是在五彩斑斓的、声光的、动态的(静止的)、有趣味的环境里进行的,对学生各种感官和大脑的刺激是课堂学习所不能比拟的,在学生记忆里留下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可以看出,审美体验更适合小学生比较好奇的心理,更容易激发他们自发学习的兴趣,他们渴望感知外面的世界,渴望更多的美好体验。“他们想听到云雀嘀沥的婉转歌唱来平息他内心的那种奇妙骚动,他想去青草地篱笆墙捉红红的蜻蜓来宣泄那种深深隐藏的征服欲,他想知道雨后的天空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来暂时满足一下他那永无止息的好奇心。”在审美体验中,小学生与观察对象之间会产生情感交流,感官从对象的表象上获得印象,在幻想、联想中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创造力。因为,把它表述出来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体验,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用语言来阐述审美体验中愉快经历的兴趣,并转化为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愉悦而不是心理恐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在恐惧的心理阴影下,这种学习兴趣是绝对不会建立起来的。利用审美体验带来的心理愉悦是摆脱写作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的重要渠道。

四、利于发展健康人格

在作文中有许多学生是在说空话、套话,甚至是假话。有时候为了完成老师的命题作文,而自己又确实没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和相关知识,学生最后只能是硬着头皮去“创作”。还有的教师不允许学生写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认为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得高分,要求学生必须写一些词藻华丽、冠冕堂皇的文章,实际上是在变相地让学生说假话,把学生控制在成人设定的生活世界里,压抑了他们真实情感的发挥,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体验作文教学的兴趣激发策略 篇12

一、巧设情境, 充实炊粮

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就要在体验作文教学中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 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 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 产生写作欲望。笔者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为学生捕捉写作材料:

(一) 丰富学生课余体验活动

教师可以把班队活动内容搞得更丰富, 把课余生活开展得更多彩。如利用兼做班主任的优势, 在班会晨会课上组织诸如“我是新闻发布员”“佳作赏读会”“雷锋模范我要学”等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出有趣的小报, 把读报、看电视、阅读课外书时收集的好材料, 设计成小报, 每人一张贴在墙壁上。当类似这样的富有情趣的材料, 一个又一个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习作时就显得有材可选, 有情可抒。由于有这样丰富的真实的体验, 学生写起来就显得乐意多了, 笔头也不再那么生涩。

(二) 多采用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

教导儿童的最佳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也能使习作娱乐起来。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带有游戏娱乐的活动 (如游戏、小品) 当堂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根据演示的内容, 在我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这样的活动轻松自然, 无拘无束, 回归了孩子的天地, 很受学生的喜欢。现场演示、实地考察等作文教学法较好地创设习作情境, 解决了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 更带来了现场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改进教法, 恰当指导

(一) 精选作文题目, 投其所好

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可能就是开启学生话匣子的钥匙。学生平时要多次练笔, 尤其是低中年级, 练笔题目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点拨, 学生真是难为这个“无米之炊”。《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要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更好地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 教师应该先“蹲下来做回孩子”, 以孩子般的童心童眼寻觅那些学生乐于写、有得写的题材, 从而真正摸准学生兴趣的脉搏。

(二) 精于过程指导, 别具一格

在习作教学时,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恰当地把电教媒体引进作文教学中, 凭借电教媒体的特殊表现手法, 声画交融、化静为动、灵活多变等常规作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各种手段, 就能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促进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发展,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三) 精于作文评赏, 听中求得

在作文教学中, 很多时候,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是无效劳动。教师还不如花点时间去精心讲评一下学生作文, 去欣赏一下学生的优秀习作, 让学生在欣赏中有新的收获, 新的提升。

三、优于积累, 喜于迁移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可见, 积累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 我还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使他们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

(一) 优化课外阅读, 读思摘结合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 缺乏写作材料, 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提倡多阅读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 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我非常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 通过读思摘结合的方法融会贯通, 积累材料,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学会迁移, 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 趣化词语积累, 归类促运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词语“百宝仓”,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他们的喜好, 阶段性地引导他们进行有趣的词汇归类积累。中国的语言瑰宝有很多,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歇后语、对对子、名言、俗语、谚语以及各种类型的成语等。在收集时, 我倡导孩子进行分类积累, 因为这样便于激起学生积累兴趣, 更易于学生记忆与运用。

在这样有计划的积累活动中, 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粮仓”, 更勾起了学生在习作中迁移使用的兴趣, 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四、鼓励先行, 推荐发表

军训体验作文 篇13

到了军校,换上了军服后,我们来到了大礼堂(食堂)集合。我又高兴又有点难过,难过时因为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参加集体训练,担心自己做不好,又害怕老师会批评;高兴是因为要接受军训了,非常的兴奋和好奇。老师跟大家讲了在军校的常规后,我们练了踏步走,之后餐桌长分好了菜,我们就进食堂吃午饭。午餐非常可口,大家吃得很香,吃完后大家回到了教室。军校的生活我很快就适应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下午,我们要进行长途拉力的训练。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苹果,装在口袋里,考验我们在又渴又累的情况下,能不能抵挡住苹果的诱惑。为了保持充足的水分,我们在训练前喝了水,之后大家就在操场上集合,准备出发。长途拉力总长有12公里,我们上了山后,走啊走,走了大概5分钟左右,有人就坚持不住了,又过了10几分钟,我的汗流了下来,我对自己说:“加油,加油,我一定要坚持下来!”到了一块空地,老师让我们停了下来,告诉我们地底下有“地雷”(就是上面写有“地雷”两字白纸),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上面却写着“地瓜”,真是让我哭笑不得。

接着,我们看到圣果寺遗址,里面有几只公鸡,我还在地下捡了些果子,一看果子里面全是虫卵,我赶紧扔到了地上。没走多久,我们又看到了“十八罗汉”,大家边数着边念叨着“嘿,还真是18个呀!”有些人只数到了17个罗汉,我们就会告诉他“喏,还有个在山上!”这是,我已经大汗淋漓,可队伍还在行进,我只能忍着渴、忍着累,继续往前走。

终于,到了山底。队伍也停了下来,我拿出了苹果,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吃,最后,我决定还是不要吃。

我们又走了一段路,看到了几幢大房子,有同学悄声说:“我以后要住这样的大房子。”

我们跟着队伍一直往里走,走到底后才知道,这里原来是部队,我们来参观军队生活。接着我们看到很多和我们穿着一样衣服的叔叔再练习,他们的动作非常有力有序。我们看着激动地鼓起了掌。

军训体验作文450字 篇14

军训时,我认识了一个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体恤同学的好教官,他姓付。在军训的过程中,他处处替我们着想,经常让我们休息。特别是发生了后面的那件事后,他更是让我们训练10分钟,就休息1分钟。这时,我突然觉得——再苦的军训有这样的教官也不算太累吧!事情是这样的,在我们站军姿时,有一个同学才刚站2分钟不到,就“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只见教官急忙飞奔上前,扶起那位同学,向门卫室走去。那时,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紧跟在后。到了门卫室,付教官轻轻将那位同学放在椅子上坐着,又挥手示意我们3个留在这里照顾她,然后转身向校长室跑去。

两分钟后,校长和教官一起回来了。只见校长迅速将那位同学背在背上,向医院走去。在目送完校长离开校门后,教官立刻带着我们回到了队伍中去。看到教官回来了,原本窃窃私语的同学们都安静了下来。“同学们,刚才发生了一些意外,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我们继续训练!”教官严肃地说道。接下来的两天里,倒也风平浪静的。因为经过这件事后,教官和校长都对我们特别重视。

上一篇:车间生产管理创新下一篇:快消品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