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管理模式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索优化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医院科研管理的质量效益。方法以近3年(2017—2019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SFC)申报组织管理实践为研究样本,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依照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绩效考核、信息反馈五个步骤重构管理模式,制定优化医院NSFC项目组织管理的措施,并通过2019年度NSFC申报工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近3年申报数由前两年的年均50~60项,增加到2019年度的100项,增幅超过80%。立项数由前两年年均4~6项,增加到近两年的年均9.5项,增长率达50%以上,服务满意度(含服务到位、比较到位)达98.5%。结论运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管理质量效益。

[关键词]目标管理;NSFC;项目申报;管理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NSFC”)是目前我国从国家层面资助自然科学各领域高层次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NSFC项目的立项资助项目等级、数量代表医科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也是高水平论文产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1]。2018年2月以来,本院结合日常科管业务工作,以开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课题研究(课题编号18WK125)为背景,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指导,系统梳理医院NSFC项目申报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导-模式建立-实践验证-成果固化”四阶段工作,着力在以目标管理体系引领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一些积极效果。

1现有组织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基础不够厚实NSFC项目是行业声誉高、口碑好,选拔程序严格、公正度较高的重要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的关键在于标书质量,中标率的关键在于人才基础[2]。分析医院NSFC相关人才结构问题,一是人才梯队数量规模不小,但结构不合理。全院医、技、研三类人员,博士占比12.5%、硕士46.2%,硕博率相较其他医院明显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中,40岁以下占27.2%,无30岁以下博士。从研究生导师队伍上看,博导数量偏少,硕导质量偏弱,科研产出少。2017—2019年医院共申报NSFC项目220项,相较其他医院绝对数偏低,相对申报比例也不高。从中标率上看,2017年度(2016年申报,下同)12.1%、2018年度18.3%、2019年度8.16%。

1.2学科发展不够平衡NSFC项目立项多集中在重点优势学科,多年来一直都是“强者恒强,弱者依旧”的态势,各学科的不均衡发展也进一步造成科研资源和经费分配不合理。全院共有院级A级学科5个、A-学科2个、B+学科9个、B级学科9个,其余B-和C级学科10个。2017—2019年全院中标NSFC项目23项,22项分布于A+和A级学科,只有1项分布于B级学科;共获得委(局)级以上人才项目11项,全部集中在A级、B级学科,C级学科无人才项目产出。

1.3创新亮点不够突出NSFC项目评审主要从预期结果、科研价值和意义、创新性、项目可行性和研究基础等方面进行,其中,创新性是主要评审指标。经对本院2017—2019年度159份未中标申请书共477条专家评审意见统计发现,在对申请书的创新性、科学性进行评价方面,肯定性意见62条(13.0%),中性意见105条(22.0%),否定性意见310条(65.0%)。否定意见主要表现在新现象发现、新方法探索和新规律总结比较少,重复性研究多,研究内容结合中医药科技前沿不紧密,或者前期研究基础弱,科学假说依据不足,不能说服评审专家认可其研究目标、方法、路径和预期结果。

1.4管理机制不够健全NSFC项目申报需要有计划、有提前量,虽然医院在申报过程中进行整体部署和统筹规划,制定申报组织、经费管理、科研奖励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特别是每年申报组织,一般定于前一年NSFC发榜的次月,即9月下旬,组织启动次年度申报动员,分阶段、有重点地明确具体目标任务,但是在计划的执行上,仍有不少科研人员不能严格落实进度,造成后期修改完善时间不足。同时,大多数医技人员凭自身经验和主观认识撰写申请书,质量低、格式乱。科管人员虽都注重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但也往往“管事多、管人少”,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发展缺乏统筹,科管人员和科研人员沟通不紧密,个性化管理效益不明显。

2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NSFC项目申报组织管理模式构建

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是现代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手段,其主要以目标为牵引,以人员为中心,以成果作标准,围绕管理目标的根本落实,最大限度使得管理体系内的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目标管理过程大体可分为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绩效考核、信息反馈等5个阶段。医院NSFC项目申报目标管理的内涵是指科研管理部门引导其他部门、科室共同确定项目申报工作目标及体系,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各科室的分目标,各科室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自我控制,为各分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从而使医院NSFC项目申报总目标得以实现[3-4]。构建目标管理模式,首要任务是制定好管理总目标,定出中长期工作规划,定好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指标体系,然后将各个管理节点、对象的指标体系通过量化考评标准进行具体化,层层分解目标,逐级落实责任,并作为绩效考核标准[5]。首先,在目标分解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管理对象参与度,动员医院领导、职能部门、科室和科研人员反复沟通,共同勾绘、共同决策。其次,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确定后,科管部门要主动放权,在可能范围内允许科室和科研人员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去追求目标落实。科管部门要加强目标落实过程动态监控,适时根据内外各要素的变化调整或校正目标,确保始终符合管理实践。最后,要严格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兑现奖惩。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一个管理闭环。在整个体系循环中,控制和沟通应贯彻始终[6]。为优化目标管理结构,医院重点是在医院科研处、科室主任、申请人3个关键管理节点,对应建立分级目标管理体系,逐层分解赋予对应管理目标(图1)。

2.1目标制定根据医院规模、实力底数等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NSFC申请组织管理工作目标。医院的一级管理目标是“达到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目标”,即每年NSFC申请总量达到100份以上、中标10份以上。在此基础上,根据每年研究生导师、高级职称新晋、学历更新、省部级以下人才项目资助、院级课题立项等各种实际情况,分别明确必须申报、鼓励申报、自主决定申报3类人员相关条件,如明确符合“在职的研究生导师,具有医学、理学博士学位者,专职科研人员,入职5年内或学历提升后3年内的硕士以上者,正在接受各级各类人才计划培养者”等条件必须申报,供医技人员对照,以早做准备,同时也便于各科室在动员发动阶段有充分的政策依据。

2.2目标分解主要是在一级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科(科室)、申请人两个层级进行分解。医院科研处在综合分析历年申报、中标情况,以及各科室科研实力底数基础上,于每年10月份左右,下达明确各科室申报指标,以此作为二级目标,二级目标的工作重点是搞好动员发动,挖掘申报潜力,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和条件保障,全力促进目标落实。各科室进一步把指标数落实到具体人员,申请人自我目标管理作为三级目标,三级目标的工作重点是申请人围绕中标,从选题开始,到起草、修改、提交申请书进行一系列环节质量把控,提高中标率。

2.3目标执行管理目标体系确立后,科管部门要以合理方式监控执行过程,跟踪好每个目标的进展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协调处理,采取正确补救办法或应对措施,确保目标落实过程中方向正确、进展顺利[7]。基于此认识,科研管理部门大力加强服务保障职能发挥,在申报阶段,2017—2019年年均邀请50余人次市内外专家来院讲学、答疑或组织“面对面”修改辅导,努力提高申请书质量。对重点申请人进行重点跟踪监控,及时靠前服务解难帮困。同时,督促各个科室积极为申请人提供良好条件,在排班、绩效分配等方面均予以倾斜照顾,确保申请人精力充沛、热情不减。

2.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根本指挥棒,对科研管理工作而言也不例外。NSFC申报的绩效考核、评估、验收等环节工作质量,必须严格按照目标管理方案及管理目标逐项考核并评估,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的科室机构或个人应该予以奖励,对工作质量明显偏低、因人为主观因素不落实任务指标、影响整体工作的科室或个人按章处罚。目前,医院NSFC申请绩效考核主要针对科管部门、科室和申请人个人进行考核,绩效考核体系是和目标管理体系结构对应的,完成目标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未完成目标的给予惩罚。

2.5信息反馈科管部门针对申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和申请人,确保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了解各项目分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的距离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也使研究人员清楚自己工作的绩效和管理部门的评价,找准固强补弱着力点,不断推进总目标的实现。本院每年9月份对本年度NSFC申报目标管理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对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症结,明确改进措施,并通过大会形式落实绩效奖惩,及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

3完善配套举措促进各级管理目标落实

3.1健全完善科管制度充分挖掘院内专家的科研实力,鉴于医院中医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的科研人才匮乏的实际,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引进紧缺人才,特聘、兼聘“教授”,适当加大科研奖励力度等[8]。对于多年未申报基金的科室或多年未获基金资助的科室,给予学科带头人及科研人员加压,如与奖金、职称聘任、年终考核挂钩等等,NSFC申报指标完成率,直接和局级、院级限项申报课题申报量挂钩,应报未报NSFC项目的人员,均不得申请上述低级别项目。修订完善科研奖励规定,对NSFC申报成效明显的科室和个人重奖,在提升、晋职、定期考核时优先考虑,形成定制,鲜明导向。

3.2夯实科研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家自然基金委在青年基金的资助比例上有所上升[9],本院结合这一新的特点和挖潜增效目的,积极把部分工作重点转入年轻人才培育扶持和鼓励申报上,加大人才选拔、引进等工作力度。科管部门调集各种资源,邀请专家面对面申报辅导,对重点人员安排院内有中标经验的专家“一对一”辅导帮带,给部分有潜力的苗子指定结对指导老师,确保在基金申报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医院也在各学科人才建设上予以政策和财力支持,全力夯实科研人才队伍基础。

3.3加强联合交叉申报一方面,中医药科研有自身特殊性,主要是依赖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手段,着力解决中医自身“证真”问题。即只要能“证真”,不管是现代生物医学,还是其他医工、医理结合手段,都可不拘一格拿来使用。另一方面,目前NSFC项目的资助重点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多学科交叉和联合申报课题[10]。因此,医院鼓励各临床科室之间,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药物所以及其他市内外工、理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以及加强各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的联合。定期组织开展多学科综合性讨论,使广大申报人员开拓学术视野,丰富理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4加大专项配套投入科研工作具备积累性、创新性,起步阶段十分重要。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把握世界科学前沿的最新动态,既拓宽研究者的思路,又可作为日后申报面上项目的苗圃课题。本院从2019年开始,为配套每年NSFC项目申报,筹集资金设立院级青年培育项目,每年资助基础研究10项、临床研究10项,每项资助3万元,作为年轻科技人员科研“第一桶金”,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突破。同时也为申报NSFC等高级别项目奠定前期基础。

3.5强化部门服务职能医院在全面推行科研项目流程规范化、经费管理集约化、人员评价标准化、制度配套体系化、成果转化扁平化“五化”管理模式基础上[11],为提高申报质量,每年基金委发布项目指南后,科管部门都要召开医院、科室两级大会进行动员,分析介绍新年度基金申请要点,邀请有经验的科管、科研人员介绍经验,督促鼓励科研人员深入查阅各种文献报道,把握国内外本学术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点及最新动态,瞄准本领域国内外研究最前沿,结合已有基础选好研究方向,多渠道多措施强化科管部门申报全过程服务职能,提高科研人员满意度。

4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展望

4.1申报管理增效明显自2017年(申报2018年度项目)以来,本院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到医院NSFC项目申报组织管理工作实践后,成效明显,2017—2019年申报数由前两年的年均50~60项,增加到2019年度的100项,增幅超过80%。立项数由前两年的年均4~6项,增加到近两年的年均9.5项,增长率达50%以上,直接资助经费也得到相应幅度增长。其中,青年科学基金占总中标数比例,由2017年、2018年的年均不足30%提升到2019年的50%,说明通过这一管理改进,促进青年人才和项目增量,为医院科研激发新的活力。

4.2服务满意度提升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增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靠服务求效益,要努力为学科、申请人营造良好的项目申报文化氛围,靠前帮助解决困难,通过加大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提升申请人的获得感荣誉感。根据2019年末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2份,有效回收66份,有45人(68.2%)认为对当前科研环境满意,42人(63.6%)认为职工申报NSFC非常积极、22人(33.3%)认为比较积极。55人(83.3%)认为科管部门服务很到位、10人(15.2%)认为比较到位,只有1人认为不到位。同时,NSFC申报新模式的流程机制规范后,每个流程节点都尽最大努力完成目标任务,避免科管部门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创新和服务改进。

4.3带动科管综合指标增长NSFC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重头戏,只要把重头戏抓住,健全机制、完善奖惩、营造氛围,其他工作就能乘势而上。2017—2019年,在医技职工规模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全院发表中文核心、SCI论文数,分别年均增长5.3%、18.6%,专利申请年均增长17.4%,每年均以第一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以上,年均入院科研经费实现连续两年翻一番的高速增长。今后,不管是目标管理理论、实践发展,还是从更高更深层面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提高科研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水平,都是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医院科研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需求[12]。虽然本院在目标管理的科管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效,但也有较多不足,相信随着现代科研管理内涵拓展,目标管理理论在医院科研绩效管理方面的应用必会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郑轶,俞盼盼,易平.高校医学科研项目管理的探索实践: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8):43-44.

[2]赵嘉芸.某医院2003~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标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2,33(4):485-486.

[3]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39-152.

[4]饶莉,廖奕.目标管理在优化高校科研管理模式过程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9(28):114-115.

[5]郭文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精细化管理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6):61-63.

[6]霍本立,罗勇,任国胜.医院科研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设计与实施探讨[J].重庆医学,2007,36(2):120-121.

[7]马颖奇.OMC管理理念下的医院绩效改革工作[J].现代医院,2019,19(3):373-375.

[8]董晓明.综合目标管理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分析与运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6):96-97,100.

[9]陈仁国,臧欢,韩林.我院2009年~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9,9(3):65-68.

[10]倪新兴,陶钊,史伟斌,等.“十二五”期间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情况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6):84-85,88.

[11]毛发江,左玲,史雯妍,等.基于医院经验的中医医院科研“五化”精细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8,31(4):316-319.

[12]李佳韵,管仲军.我国医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4):1119-1120.

上一篇:药品研发对制药工艺质量的影响下一篇:护理干预法在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